当好参政议政好帮手用科技驱动城市跨越发展

时间:2019-05-14 16:5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好参政议政好帮手用科技驱动城市跨越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好参政议政好帮手用科技驱动城市跨越发展》。

第一篇:当好参政议政好帮手用科技驱动城市跨越发展

当好参政议政好帮手用科技驱动城市跨越发展

从新中国诞生之日起,党和政府就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者工作和科协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高度重视与关心科协工作,在经费、队伍及基础保障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地支持。今年 5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出席科协八大开幕式,温家宝总理还在大会上作了关于科技发展问题的重要报告。温总理指出:崇尚科学技术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有大批创新型人才,有众多高水平人才,这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宜昌市科协作为中共宜昌市委、市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融入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各方面,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发现、培养、推荐和凝聚科技创新人才,为宜昌构建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市科协牵头组织的“宜昌市科技人员‘为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活动,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了,为了做好这项特色工作,他们早做动员,提前安排,广泛发动,充分调动各级、各领域科技人员积极为专集撰稿,并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专班反复选稿审稿,加班加点,专集终得以在每年“两会”及时出刊。现在,由市科协编辑出版的全市科技人员建言献策专集已成为了市“两会”上独特的“蔚蓝色”风景,为“两会”委员参政议政提供了较高价值的科技前沿讯息,为市委市政府各项战略决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关键时期。希望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组织在“十二五”时期,更好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科技工作,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为推动宜昌新跨越,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命题点一:科教兴国,发展科技 热点聚焦

材料一: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21号 2014年9月8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21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同时搭载发射了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拓2号卫星。这是我国时隔1个月后再度发射遥感卫星,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3次飞行。

材料二:我国将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我国将于2015年前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开展新技术和新体制试验验证,适时加入卫星网络,并于2015年前后开始提供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于2020年前后实现全球覆盖。

材料三:“蛟龙”号携青奥会火炬下潜 5555米2014年7月19日,蛟龙”号计划进行第三次潜航,共3名下潜人员,“蛟龙”号携青奥会火炬下潜5 555米。

相关链接:“天宫二号”我国将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分辨率精确到1米;我国自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问世;公安部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和高分专项先期攻关成果。成功发射遥感卫星20、21号;“高分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考点链接:①我国的科技成就 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③科教兴国战略

材料一、二 相关设问

1.请谈谈遥感卫星21号成功发射、自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问世等得以顺利完成任务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⑴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⑵ 主要原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和平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等等。

材料三 相关设问

2.“蛟龙”号携带青奥会火炬下潜和遥感卫星20、21号“高分二号”卫星等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⑴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一些科技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⑵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⑶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综合设问

3.举例说明我国最近几年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

⑴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7 000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⑵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⑶ 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

⑷ 自主研制超千万亿次的计算机“天河二号”等。

4.我国取得上述成就得益于我国正在实施的哪一战略?请谈谈实施该战略的现实意义。

⑴ 科教兴国战略。

⑵ 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5.我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有何重要意义?

⑴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提高我国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⑵ 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⑶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

⑷ 有利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6.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⑵ 目前,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就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步伐。

7.为了取得更多的科技成果,国家应该怎么做?

⑴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

⑵ 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进行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⑶ 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⑷ 加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⑸ 采取鼓励性措施重奖科技工作者等。8.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⑴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积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⑶ 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将创新热情和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⑷ 要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向权威挑战,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

⑸ 积极参加小科技、小发明的创新活动等,为我国科技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命题点二:人才强国,自主创新 热点聚焦

材料一: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2014年9月10日~12日,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致辞时表示,中国将依靠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条件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材料二:李克强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 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京听取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20周年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汇报,并同历年“杰青”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交流。他说,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是国家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代表着国家创新的未来,所以要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树立人才意识,加强培养人才的责任感、紧迫感,建立完善社会创新氛围,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推动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加速发展。要打破束缚人才的制度羁绊,让创新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创造活动拥有更广阔空间。

材料三:李克强:打破束缚人才制度羁绊 2014年7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学者座谈会。会上,6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角度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建议。巧合的是,几乎每位专家的建议,都涉及“体制机制创新”。李克强总结说,体制机制创新本身就是红利。就像知识产权属于企业的资本一样,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仍有巨大空间,创新得好,可以释放出更多红利。

考点链接:①人才强国 ②科教兴国 ③创新

材料一 相关设问 9.为什么要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⑵ 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⑶ 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创新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⑷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0.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我国应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⑵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⑶ 加大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⑷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11.当前我国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有哪些优势?

⑴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

⑵ 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质保障。

⑷ 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

⑸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顽强拼搏,已在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创新经验。

12.实现科学发展,我国应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⑵ 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⑶ 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创新人才。

⑷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⑸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⑹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

材料二、三 相关设问

13.为什么必须打破束缚人才制度羁绊,重视科技和人才?

⑴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 质还不够高。

⑵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⑶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

⑷ 重视科技、人才,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4.中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我们中学生应该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⑵ 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⑶ 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⑷ 要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⑸ 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15.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树立祟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⑴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⑵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⑶ 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⑷ 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16.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⑴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

⑵ 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

⑶ 勇于开拓进取,争取创新人才;

⑷ 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命题点三:科技薪火,少年传承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4年全国科普日 2014年9月17日,2014年全国科普日主题为“创新发展,全民行动”。201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围绕创新引领未来;二是围绕创新改变生活;三是围绕创新在我身边;四是围绕创新圆我梦想。

材料二: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14年8月21日~26日,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板块,主要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等竞赛、展示活动。此外,组委会还围绕“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交流活动。

材料一 相关设问

17.2014年全国科普日以“创新发展,全民行动”为主题,表明了什么?

⑴ 我国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⑶ 国家重视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

⑷ 我国努力营造全民创新的氛围。18.为什么要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原因)?

⑴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⑶ 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19.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 有利于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公民的科学素质。

⑵ 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调动公民学科学的积极性。

⑶ 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弘扬科学精神。

⑷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促进经济发展。

⑸ 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材料二、三 相关设问

20.国家设立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说明了什么?

⑴ 我国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⑶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21.谈谈你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认识:

⑴ 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⑵ 是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⑶ 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需要。

⑷ 是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差距的重要途径等。

22.我国为什么要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⑵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还不够高。

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⑷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高。

23.国家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什么现实意义?

⑴ 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或科技竞赛活动,向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进行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⑵ 有利于鼓励和倡导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科普实践,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促进优秀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

⑶ 有利于提高科技辅导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⑷ 有利于在全社会行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综合设问

24.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⑴ 组织科技专题讲座。

⑵ 举办科学技术小发明创新比赛。

⑶ 举办科技活动征文比赛等。25.传承科技薪火,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⑴ 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

⑵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科技充实自己,提高素质。

⑶ 培养好奇心,善于质疑,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⑷ 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为人先。

⑸ 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中国工程院党组

2016年03月31日08:58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科技创新的新认识,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作出的重大判断,为科技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牢牢把握时代赋予中国发展兴盛的历史机遇

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创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向少数创新中心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这势必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谋划部署科技创新发展,抢占科技发展先机。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发布了“工业4.0”战略;欧盟实施“欧洲2020战略”。西方发达国家沿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而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作为制造大国,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算实现了工业化,还是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更为宽广的技术选择,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被大大压缩,我们和发达国家在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上的机会几乎是均等的,这为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力争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总书记指出,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谁见事早、动作快,谁就能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机会稍纵即逝,新赛场、新规则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一旦错失我们又会重新陷入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被动局面。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把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最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北斗导航、超级计算机、载人深潜、特高压输电、先进核电等工程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制造龙头企业,无可争议地表明中国科技事业的巨大进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比如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中,我国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瓶颈仍未根本突破。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面向未来,创新是动力之源,科技是重要支撑,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我们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超前规划布局,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必须高度重视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而工程化、产业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所在,是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必由之路

工程科技承担着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大任务,是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的直接工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工程化、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是将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变成产品、服务的过程,是科技创新实现社会价值的关键途径。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才能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如果错失,就会丧失发展的主动权。

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始终抓住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这个关键,特别是实现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把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要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创新培育发展高端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要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动力,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要大力推动能源、环境、现代农业、健康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这是动员全社会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是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的战略对策和行动计划,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推进工业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产业模式,强化智能制造的基础,力争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第四篇: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跨越发展 为建设幸福六安提供科技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跨越崛起

为建设幸福六安提供科技支撑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科技奖励暨科技工作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市“两会”和国家、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颁发2010——2011科技进步奖,表彰科技进步与创新先进县区、先进企业和优秀个人。总结全市2011年科技创新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全市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努力开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幸福六安的新局面。

一、“十二五”开局良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科技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市直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同联动、大力支持下,在全市科技系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深入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搭建科技平台,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工作成效明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年来,我们着力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点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较快。大力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运用高新技术提升采矿及钢铁、汽车及零部件、机电与家电、新型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4.3亿元、增加值31.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1.66%和19.86%。霍山经济开发区被评为“2010年安徽省创新型园区”。

2、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通过广泛宣传、及时引导、调研摸排、加强调度等方式,切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和申报工作。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壮大,高新技术产品数量增加。2011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高新技术产品79个,较2010年分别增长140%和88%。18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8家、高新技术产品总数达157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我市科技局也再次被省高企认定领导小组评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3、民营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积极帮助民营科技企业申请专利、申报项目,解决融资难题。2011年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31家,总数达到266家,技工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加强民营科技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全市新增民营科技企业专业技术人员127人,其中初级29人,中级98人。

(二)、突出特色,农村科技进步深入推进

1、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开展。大力推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和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向纵深开展。2011年8月17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印发了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实施意见》(六政„2011‟40号),总结了“十一五”以来我市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基本情况,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表彰了一批优秀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大院、首席专家和组织单位。2011年全年新发展科技特派员93人,科技特派员动态发展总数达570人。新认定科技专家大院11家,科技专家大院总数达71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直接参与农户1.44万户,辐射带动16.40万户,吸纳劳动力2.56万人,产生社会经济效益21.60亿元。科技专家大院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168个,引进新技术、新品种380个,带动产业发展年增产值18.30亿元。

2、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成绩优异。积极开展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组织县区科技局参加省科技进步考核培训会,指导、协助县区完成大量的材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我市霍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邱县四县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并被科技部评为“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总数居全省前列,其中霍山县连续3次、金寨县连续2次获此殊荣。舒城县成功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霍山县、舒城县、金寨县承担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良好。

3、农村科技培训扎实开展。制定《2011六安市星火科技培训实施方案》,广泛深入开展现场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活动。参加六安市2011年“三下乡”活动,发放《安徽科技报》等科技报刊300份,编发《一季中稻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技术资料2000份,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三)、夯实基础,知识产权工作卓有成效

1、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大幅增长。全市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再创历史新高,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较2010年实现翻番,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2011年全市共申请专利1660件,较上年同期增长100.96%,增幅居全省前列。共获得授权专利1098件,较上年增长了151.83%。全市授权专利实施转化率达70%以上。

2、专项行动成效显著。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市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对城区内11家大型商场、超市和药店开展了专项行动联合执法检查,共检查涉及专利商品406种。通过开展专项行动,提高了我市商业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维护了消费者和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2011年,我市知识产权局先后荣获全国、全省知识产权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先进个人”。

3、专利联络员工作有效开展。调整充实了专利联络员队伍,表彰奖励了一批专利联络员,全市专利联络员总数由156人发展到229人。市及县区建立了专利联络员激励机制和专利信息共享机制,举办了不同形式的专利联络员培训会,努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2011年4月27日,我市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初审及流程管理部副部长、法学博士何越峰同志来六安作《知识产权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转型》专题报告,全市专利联络员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等共300余人参加报告会,收到积极效果。我市霍山县、霍邱县被确定为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第二批试点县。

(四)、加快体系构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1、科技项目工作取得突破。加强项目摸排和储备,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集科技攻关、试点省、农转资金、国际合作和创新基金等项目100多项。凝练、筛选、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建立项目库,指导帮助企业编写项目申报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项目。全市2011年共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项目41项,获无偿资金2700万元。协助开展国家和省到期项目验收工作,有8个工业类项目、28个农业类项目通过验收。认真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项目监督检查工作,通过实地检查,项目资金到位及时、使用规范,实施情况较好,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

2、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市科技创业中心在孵企业总数达到40家,入驻率达9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近1800万元。2011年7月28日,市政府召开第29次常务会议,同意启动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三期工程(主楼)建设,建筑面积1.8万平米,预计投资3000万元。建设内容以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场地为主,同时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交易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中心及科技培训中心。

3、产学研合作有效开展。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在全市产值超亿元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调研,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务实性合作,有50%以上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多元化的合作关系。2011年5月份,合肥工业大学应邀来我市开展“专家企业行活动”,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商谈加强产学研合作事宜。6月份,组织企业参加第三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巢湖)产学研对接会,在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签订28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此外,我市深入贯彻围绕合肥经济圈、加快皖北及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精神,与合肥市科技局就在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达成合作意向。2011年全市安排创新体系建设项目11个。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3项,其中获省科技奖励三等奖1项。市级2010——2011年科技成果共30项。目前,全市有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

(五)完善政策,创新创业环境日益优化

1、“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十二五”时期,我市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一大体系”,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撑跨越发展。强化“企业主体、产学研一体、创新载体”三体建设,推进自主创新。开展“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促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创新园区建设提升”四项行动,转化科技成果。发展“信息与现代服务业、资源与环境保护、食品与公共安全、重大疾病防控与人口计划生育、防灾与减灾”五项技术,加强民生科技。

2、加强科技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组织开展了科技活动周和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学习宣传科技政策法规。2011年7月7日,市政府召开第28次常务会议,重点学习了《科技进步法》。会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社会联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完善配套制度,落实优惠政策,培养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3、自主创新政策兑现落实。加强自主创新政策指导和宣传,认真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霍山县、舒城县、霍邱县、裕安区、开发区等县区分别出台了有较高“含金量“的激励科技创新配套政策措施。为鼓励企业重视发明专利申请,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出台了《六安市发明专利申请资助暂行办法》,对全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的进行资助。2011年,我市11家企业通过项目认定,经加计扣除后可减免税费930多万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可减征所得税4500多万元。资助2010年授权专利405件,发放市专利申请费用资助资金42.26万元,组织申报省发明专利申请费用资助18件,获资助资金9万元。

同志们,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上级部门业务指导、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市级各相关部门及各县区共同努力的结果,更凝聚着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勤劳和智慧,倾注着你们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六安科技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科技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不够快,高新技术企业差距大,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调整。二是专利的质量不高,发明专利占专利总量比重低。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还不能适应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需要。四是科技进步与创新对调整经济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引领及带动作用还不够突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今年是实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工作指导思想是:全市科技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市三次党代会、市“两会”以及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目标,以加强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为突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入推进农村科技进步,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加快催生一批产业成果、科技成果、人才成果和改革成果,为推进跨越崛起、建设幸福六安提供科技支撑。

工作主要目标是:全市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0个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加强专利创造、运用和保护,实现申请专利2000件,年增长率达20%,其中发明专利年增长率达50%;启动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和工作站各10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全年各类科技项目立项40项以上,争取无偿资金3000万左右;新发展省市级创新型企业6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省民营科技企业30家;加快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三期工程建设。

今年,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科技项目,带动科技创新能力提高。项目是科技工作的主要着眼点。科技工作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在科技项目申报和实施上苦下功夫,并对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一是做好项目的组织策划工作,加强项目凝练。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申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工作。超前谋划,围绕规划挖掘储备项目。把握重点,对照指南研究分析项目。及时跟进,按照产业摸排筛选项目。集中凝练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二是积极主动争取项目。加强学习,吃透政策,鼓励引导企业申报科技项目。深入企业,加强辅导,指导帮助企业编报科技项目。强化项目推介,积极跑省跑部,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与联系,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为企业向上争取科技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三是加强项目管理。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加强对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实施到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等各环节的管理,确保科技项目资金使用合理、合规、合法并取得预期效益。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实施监督的长效机制,推动科技项目监督检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全面提升科技项目管理整体水平。

(二)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推动试点企业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培育创新人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继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利联络员队伍,积极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重点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优势企业。

(三)大力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高欣技术产业,增添发展后劲。产业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地方发展的好坏,与其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是密不可分的。要坚持抓转型,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把推动自主创新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提升采矿及钢铁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机电和家电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四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在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技术市场、壮大科技创新力量等方面下功夫,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市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发展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兴技术企业集群。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出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扩大专项资金规模,编制完成节能环保、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光伏产业园、舒城生物柴油等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江汽齿轮、江淮电机、索伊电器等整机和总成制造企业扩张,扶持长江精工、海螺水泥、皖振建材等新型建材企业发展,积极争取水电和生物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

(四)推进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聚程度。围绕我市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园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产业基地,以江淮机电为龙头加快组建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星瑞齿轮为龙头加快组建齿轮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要牢牢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快合六工业走廊、市集中示范园区、舒三工业集聚区和新桥国际产业园建设,推进园区发展高新化。通过实施科技政策、科技成果、高新技术、科技人员、科技服务、科技平台和科技管理入园(区)工程,不断提升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个省级开发区的科技水平。充分发挥以应流集团为主体的省级铸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张。

(五)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增强农业发展能力。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围绕粮食生产“三大行动”,选育和筛选适合我市不同类型区、不同耕作制度的粮食作物新品种,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向产前和产后延伸,提高我市粮食种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种苗科技攻关,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解决我市在农业发展上遇到的技术难题。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专家大院工作,加强创新与探索,启动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和工作站建设,发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整体效应,提升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能力,切实增强农业发展能力。

(六)搭建科技平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平台是科技工作的大舞台。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体系,对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积极贯彻“开放共享、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建设理念,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平台建设工作:一是抓好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加快市科技创业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三期主楼(1.8万㎡)工程。探索孵化器建设新模式,推进县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按照“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原则,提高孵化效率,缩短孵化周期,提升孵化能力,为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二是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产值超亿元的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深入企业实地考察,摸清情况,了解需求,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充分调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方面的创新积极性,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端人才,建立一批大学生、研究生实践基地,组建1-2家产学研合作联盟、院士工作站。三是抓好技术中心研发平台建设。扎实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继续组织科技入园(区)工程。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培育建设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行业技术进步。组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以上,应流铸造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进入“国家队”。四是抓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要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与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科技公共平台的对接。依托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园区、产业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市“科技路路通”分中心和县区服务站建设,促进科技资源有效集聚、共享和流通。五是抓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先组建,后规范,再提升”的思路,建立和完善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咨询服务机构、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在专利申请、项目编报、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认定等方面为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搞好服务。同时,加大经费扶持力度,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七)完善政策激励,提高工作积极性。政策激励是科技工作的关键。要通过完善政策激励,充分调动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推动科技工作向前发展。一是评价奖励机制。强化县(区)科技工作进步考核工作,加强对县(区)党委和政府重视科技工作程度和科技管理能力的分类考核,建立地方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企业研发机构数、财政科技投入增幅、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专利申请授权量、驰名商标数、名牌产品数等为主要内容的县域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县(区)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县(区)科技工作考核和评价,每年对全省分类考核中进入前列的县(区)给予表彰奖励。二是出台科技创新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自主创新配套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支持企业申请专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特派员和联络员工作等,引导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落实有关激励政策。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政策落实。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覆盖面,指导企业熟练掌握申报条件、程序和时间,准确归集、核算、管理研发账目,尽可能让更多企业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

同志们,科技创新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勇争先,为全面转型、跨越崛起、建设幸福六安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兰州转型跨越发展

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2018课题指南

综合类

1.兰州如何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问题研究 2.从兰州的发展兴衰变化看兰州的战略定位及发展方向 3.借鉴贵阳等地的崛起谈兰州的发展战略 4.兰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及兰州未来发展研究 5.兰州稳增长与调结构综合研究

6.兰州如何培育和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问题研究

7.兰州打好“招商引资项目攻坚战”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关键性作用研究 8.深化兰州新区改革 发挥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研究

9.加大高新区、经济区创新发展力度 加快形成带动全市发展的强劲引擎研究 10.兰州打造国际货运班列中转枢纽和国际物流集散中心研究 11.兰州争取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研究 12.兰州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研究

1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大兰州经济区建设研究

14.兰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问题研究 15.兰州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的重点与难点研究 16.兰州积极探索与丝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文交流合作研究 17.兰州如何着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18.兰州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大发展体制机制和具体对策研究 19.兰州加快作风转变改善发展环境系统研究

20.兰州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研究 21.兰州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22.兰州如何激发、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研究 23.新时代全面深化兰州改革研究

24.兰州进一步破除无效供给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25.兰州补短板的重点任务和改革方向研究 26.兰州如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推动经济发展研究 27.如何增强兰州发展的内生动力问题研究

28.深化“放管服”改革 进一步释放兰州发展动力和活力研究 29.创造兰州市生机勃勃的“双创”的体制机制与生态环境研究 30.兰州深化创业扶持政策 继续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万企计划”研究 经济类

31.兰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

32.推动兰州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方式途径研究 33.兰州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研究 34.大力发展兰州现代装备制造业研究 35.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兰州品牌研究 36.兰州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37.构建兰州现代物流体系研究 38.推进兰州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 39.加快推进兰州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40.兰州探索和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研究

41.兰州如何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42.兰州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43.兰州创新投融资模式和机制研究

44.兰州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和系统对策研究 45.大力提升兰州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研究 46.如何发挥兰州科技资源优势问题研究 47.深入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 48.兰州力争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究 49.兰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50.兰州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优势产业 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研究 51.兰州如何做好防止人才流失和招才引智工作研究 52.打造兰州人才高地和发展环境研究 社会文化类

53.兰州人口变动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54.兰州性别比失衡地区青年婚姻问题研究

55.兰州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研究 56.兰州如期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难点和对策研究 57.兰州解决好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研究 58.兰州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研究 59.兰州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60.兰州市特色文化元素挖掘与增强城市魅力问题研究

61.兰州全民健身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62.建立兰州适应网络时代的新闻反应机制和能力提高研究 63.建立健全我市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64.兰州如何做好打击和防范各种黑恶势力研究 65.建设兰州健康政治生态问题研究

66.探索建立我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研究 67.提高兰州市行政效能和服务的体制机制与具体途径研究 68.如何在我市切实做到依法行政问题研究 69.如何运用大数据推进兰州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城市管理类

70.大力提升兰州城市品质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市研究 71.优化兰州城市功能布局 疏解非省会城市功能研究 72.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着力打造兰州智慧城市研究 73.培育兰州城市特色 推动兰州城市形象和品位全面提升研究 74.兰州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思路与具体对策研究 75.兰州建设绿色城市研究

76.兰州加快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研究 77.兰州创建节能减排示范城市研究

78.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及其保障机制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79.兰州市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治理研究 80.兰州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研究

下载当好参政议政好帮手用科技驱动城市跨越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好参政议政好帮手用科技驱动城市跨越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用政策,促进农机跨越发展(5篇材料)

    学用政策,促进农机跨越发展 崇左市农机局“学用政策活动”情况汇报 学习、研究、运用政策是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前提和关键。3月13日全区“学用政策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

    用工业化城市化理念引领跨越发展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扩大我县经济总量,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根本性措施;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

    用工业化城市化理念引领跨越发展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扩大我县经济总量,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根本性措施;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

    2018年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5篇)

    2018年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 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二) 广西科学技术厅 广西科技创新发展办公室2018年7月 目 录 目 录 ·······················......

    黑龙江省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项目

    转发关于组织申报黑龙江省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强省建设,省科技厅组织开展黑......

    2014年中考专题科技引领生活创新驱动发展

    专题3科技引领生活创新驱动发展 命题点一科技成就 热点聚焦 “嫦娥三号”2013年下半年,我国将用长征—3B增强 型火箭发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这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 ——“......

    以科技创新助推公安经济跨越发展

    以科技创新助推公安经济跨越发展 中共公安县委公安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公安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不......

    用跨越发展思路抓好垦区小城镇建设

    用跨越发展思路抓好垦区小城镇建设 按照省委加快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的部署要求,农垦总局党委确立了坚持“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实施农业现代化、农垦工业化、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