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科学理念规划工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
用科学理念规划工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
用科学理念规划工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
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用全局理念谋划未来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秦淮社区居委会
2006年3月29日
秦淮社区是由原石马村经征地拆迁建设而来,总面积3.63平方公里,辖11个居民小区,15983人,原石
马村10个居民小组的1827名群众全部“赤脚进城”,农民变成了居民。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社区实际,以盘活集体资产和推动富民工程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尝试社区发展改革,目前,初步形成了集体资产增值、社区群众增收、干群合力增强的良好局面。我们在2003年获市级示范社区、市级绿色人居环境社区荣誉称号,在2005年获省级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我社区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全力夯实集体经济支柱。
几年来,社区发挥优势,克服困难,以标准厂房为载体,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使社区经济实力得到稳步提升。一是为工业园家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企业每年按时上缴租金400万元。二是充分利用工业园平台,积极寻求投资项目,进行招商招租活动,去年我们成功引进1个千万元项目,至此社区已有大小企业23家。三是广开渠道,发展三产,创新举措,盘活资产,每年创收利润30万元,为社区经济增加了活力。同时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回收各种欠款,为社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现在社区年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万元。
二、强化社区建设管理,不断提升现代化文明城区建设
水平。
一是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对小区物管落实工作责任制,实施百分考核,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以各类创建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服务网点为纽带,以社区志愿者为载体,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文化、环境、治安、计生等便民利民的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清理占道经营和门前乱堆乱放,营造优美环境。
三、强化富民工程,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本“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富民落到实处,一是积极寻求就业岗位,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群众就业,同时做好宣传,鼓励群众自谋职业,几年来共安置劳动力3868人次。二是认真做好合作医疗服务工作,在确保全社区参保率达95以上的同时,按时兑现群众的报销资金。三是计划生育月服务参服率达100,社区几年内无一例计划外怀孕,同时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四是切实加强帮贫解困力度,真正帮助那些因病致穷的困难群众,每年拿出120万元用于群众补贴,几年来共帮扶困难户180多户,目前有低保户15户,全部做到应保尽保。
2006年我们将分析不足、取长补短、再接再厉,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区委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指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突出社区建设、招商引资、社区经济三大重点,开拓创新,自加压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全力推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一、化解压力,积极探索社区发展之路。
一是解放思想,增强推进经济发展的主动性。通过一“比”,跳出社区看社区,在干部群众中展开新一轮“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不进则退,从而增强工作主动性。二“逼”。按目标定责任办法,把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层层量化分解,落实到人。三“学”。通过聘请专家讲课,举办培训班、引导干部群众走出传统思维定势,使他们思想围着经济运转,眼睛盯着市场看。二是盘活集体资产,增强社区经济实力。充分利用区位独特,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善等优势,借助开发区和街道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积极盘活集体资产,做大做强社区经济。三是创新发展模式,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结合实际,拟定《创新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引导群众自觉把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的托带费、保养费部分转化为创业资本,成立创业发展基金,解决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稳定性、成长性,创立社区发展和群众创业的经济联合体,科学确立创业合作社的投资项目。
二、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富民安民工程建设。
积极为群众办实事,确保群众不失利、不失业、不失心,一是确保百姓安居。完善小区内的配套设施,使小区内宣传橱窗、亭台甬道、篮球场地、健身器材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投入15万元资金进行小区美化工程。二是加大群众就业力度。确保“劳者有其业”。明确专人,强化分工,签定责任状,实行风险抵押,重点将4050人员转移到环卫保洁、园林市政、物业管理等工
第二篇: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局面
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局面
二论总书记在省部级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中国经济2015“年报”19日正式公布。初步核算,GDP同比增长6.9%;高技术产业增长10.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这一组不乏亮点的数据,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折射出新常态下新发展理念正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对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做出系统阐释、提出明确要求。这为我们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实践,进一步凝聚了思想共识、指明了行动方向。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新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我们跨越历史关口、实现既定目标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行为做法等方面与之“对表”,做到同频共振、知行合一。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意味着对传统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除旧才能布新,革故才能鼎新,践行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破与立统一的过程。比如,破除GDP至上、拼资源拼投入等陈旧观念,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自觉,才能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力;走出“一亩三分地”“自扫门前雪”等思维窠臼,树立“一盘棋”意识,才能弹好“钢琴”,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误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才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避免封闭狭隘的思维陷阱,树立全球思维,才能在内外联动中赢得机遇;摈弃重效率轻公平等错误认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才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新发展理念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在贯彻落实中,就要增强规律意识,坚持科学方法论。坚持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着力补短板、解难题,又不断挖潜力、增优势,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坚持理念与实际的统一,做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不搞整齐划
一、不搞大干快上、不搞层层加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行动是理念的诠释。新发展理念不是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指导实践、融入实践,带来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解放思想中跟上时代,在转变观念中埋头苦干,新理念就必定能推动发展新实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第三篇:用协调发展理念引导社区建设
用协调发展理念引导社区建设
作者:邓建志《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2日 13版)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社区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总书记高度关注社区建设问题。早在2009年10月27日,他在全国部分省区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服务保障作用越来越重要。”2013年8月30日,他在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看望群众时又指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2014年11月1日,他在福建调研时强调:“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2016年3月5日,他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可见,在总书记看来,社区建设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社区建设是一个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之间平等协商的共进过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协调”发展理念。只有将“协调”发展理念贯穿于社区建设之中,才能正确处理好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社区建设的良性运行。
一是要尽力拓宽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平等对话空间。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均为社区建设的基层组织,其中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治理权来自于自治权;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其治理权来自于行政权。正确处理好性质不同、权力来源不同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之间的关系是顺利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关键。基于我国当前现实,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弱化而街道办事处行政功能强化的特征。在社区建设实践中,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在地位上不平等,两者关系往往由法律上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演变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社区居委会也往往对街道办事处存在依赖心理,主体性和独立性不够。因此,需要拓宽两者平等对话空间,理顺彼此关系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力社区建设。首先,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政府职能,拓宽社区居委会参与社区建设空间。要减少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干预,根本的途径在于落实政府权力下放,实现部分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其次,需要提高社区居委会治理能力,提升其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性地位。社区居委会可以通过倡导社区内企业捐款资助、提供有偿便民服务、加强财务管理等途径增强自身经济活动能力,以提高自主性。也可以通过拓宽居委会成员来源、加强与社会组织的联系等方式提高治理能力。社区居委会通过在社区环境、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等各个领域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提升自身在社区建设中的影响力,反过来提高自己平等对话的能力。
二是要积极构建社区居委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商合作平台。社会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具有非营利性、专业性、公益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征。社会组织通过专业服务能满足居民多方面需求,能有效弥补社区居委会专业化不够、资源有限等不足,能发挥政府机构及社区居委会不能发挥的作用。然而,目前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仍十分有限,其中社区居委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商合作平台尚未构建起来是重要原因。如果构建起社区居委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商合作平台,就能有效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和社区居委会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首先,要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建立起协商合作良好的社会基础。协商合作的社区建设意味着各主体要通过谈判、对话等形式,在参与、平等、包容、妥协等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次,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的能力。只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的能力,才能保证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进行协商合作取得成效。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对于政府而言,要强化制度建设,提升社会组织的合法性;要加大政府公共服务购买力度,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对于社会组织而言,要强化能力提升,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满足社区居民对服务的需求;要强化自身管理,化解社会信任危机,提高自身社会认同度;要坚持服务导向,加强服务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最后,要构建协商合作长效机制。比如建立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领导人列席会议制度,邀请对方单位列席参加本单位的会议,增加彼此交流;建立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相互考评机制,增加相互了解;建立工作人员交流制度,提高彼此能力;建立社区服务清单制度,共同制定社区服务标准,提高社区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三是要努力营造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依存氛围。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作为社区居民的利益代表,需要与社区居民保持密切互动以推进社区建设。然而,在社会治理实践中,由于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民之间沟通不畅、社区居民社区意识不强等原因,彼此不能相互支持和合作,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需要努力营造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依存氛围,形成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之间相互支持的机制。首先,要加强社区工作制度改革,建立社区居民和社区居委会相互支持的制度基础。比如推进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定期化,确保社区事务由居民共同决定,避免社区自治演变为社区居委会自治;推进社区居委会信息公开制度,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等等。其次,要转变社区居委会工作理念,强化其服务功能,弱化其作为“准政府”的控制职能。最后,培育社区居民公共精神,提高居民的社区意识。社区居民公共精神是指社区居民主动自觉参与社区公共生活,关心社区发展,维护社区公共利益的一种精神风貌,是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激发社区居民社区公共精神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文化认同感,形成“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文化氛围。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文化活动,增加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感,提高社区居民社区归属感。社区居民则自觉培育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主动关心社区事务,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工作。(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第四篇:用抓工业的理念发展特色农业
##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历经多年发展,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滞后,农村工业化水平低,农业资源优势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把工业经济中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先进经营理念,广泛移植和导入农业领域。通过工业化的生产组织
方式,抓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营,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加快闽江源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步伐。1.育龙头强主体。一是项目带动壮龙头。围绕改造提升建莲、水果、笋竹、林业等主导产业,集聚生产要素资源,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莲产业:##鑫达公司10万吨“闽江源”绿色饮品二期工程,年内生产果蔬饮料3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带动莲农7000户,基地建设1.5万亩,莲农人均增收460元,项目全面达产后,产值突破5亿元,成为全省果蔬饮料加工龙头之一;续建文鑫公司万吨莲系列加工项目,加快厂房新建及设备安装,生产莲食品系列2300吨,实现产值5300万元,带动莲农4500户,基地建设1.28万亩,莲农人均增收572元,2至3年后产值突破1亿元。水果产业:##兴辉公司年产4000吨猕猴桃果汁项目,完成产值2000万元,带动果农260户,基地建设4000亩,果农人均增收107元,至2008年实现产值1亿元。笋竹产业:加快孟宗公司年产100万箱笋制品项目建设,年内生产笋制品40万箱,实现产值2000万元,带动竹农3000户,基地建设5万亩,竹农人均增收1600元,至2008年产值达1亿元。林业产业:培育壮大万隆、元峰和青源木业等竹木加工龙头企业,新上万隆公司1条胶合板和2条竹胶板项目,实现竹木加工产值30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元。继续深化农业项目的可研论证和策划包装,重点推出文鑫莲食品、孟宗笋制品扩产等对外合作项目,吸引合作伙伴合资合作开发特色农业资源。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项目成本核算,追求效益最佳化。二是创新机制活龙头。引导龙头企业不断创新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建立互惠互利的新型利益分配关系,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探讨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等形式,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体,促进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减少和规避农业种植风险。同时结合农村改革稳妥推进土地的合理流转,使土地资源向种田能手和农业企业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并探索采取股份制等形式,培育家庭农场(庄)和农业开发公司,形成新的农业主体,激活农村经济“细胞”。2.扩基地建“车间”。一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着眼解决区域开发重点、资源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等问题,逐步构建以城区为中心,里心、均口为两翼的V型特色经济区,巩固“三子”(莲子、果子、种子)基础,加快品种更新,提高特色农业比重;构建以黄埠、客坊、伊家为主的西部种养经济区,重点发展烤烟、食用菌、仔猪、肉牛及草食畜禽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构建以溪源、黄坊为主的东部经济区,充分开发笋竹资源,提高笋竹加工转化增值效益。二是发展商品农业基地。完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重点巩固和发展“三子”主导产业,培育莲子、水果、种子、笋竹、烤烟、畜禽、林业等七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以黄花梨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12万亩,年产量6万吨,产值1亿元;莲子种植面积扩大到6万亩,年产干莲6000吨,产值1.2亿元;杂交水稻制种稳定在3万亩,年供种5000吨,产值3000万元;烟叶种植扩大到4.5万亩,年收购量10万担左右,产值5500万元;加快发展万头仔猪、百万羽鹅和2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年实现畜牧业产值6600万元;高标准建设10万亩“两高一优”笋竹两用林,##10个毛竹面积5000亩的生产大村,年实现竹业总产值1.12亿元;建好3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深度开发林业资源,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5亿元,逐步形成闽江源头特色明显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3.拓市场促营销。一是提高质量拓市场。以建设生态农业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依托《建莲标准综合体》和《黄花梨标准综合体》,制定建莲、黄花梨无公害栽培标准,建立健全莲子、水果、种子、笋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和检验检测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执行国家或省级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企业带动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定农产品种养、包装、储运、加工等质量技术标准,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轨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系数,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二是打响品牌拓市场。深入挖掘提炼现有特色品牌的品质和文化内涵,加大品牌宣传投入,利用广播电
视、报刊、网络、明信片、挂历等各类现代传媒进行广告宣传,有选择地在境内交通要道两侧、城区主要出入口、节点建筑物上制作一批图文并茂的农产品广告宣传牌,以及在交通工具上喷上特色产品广告标识,扩大“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闽江源”、“文鑫”、“孟宗”等特色农业品牌宣传覆盖面,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继
续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在现有6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1个省无公害农产品和3个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3个国家原产地标志产品的基础上,重点争取“闽江源”系列茶果饮料尽早获评中国名牌产品。同时要加强对已有品牌的扶持和保护,坚持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和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确保特色品牌长盛不衰,促进品牌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三是加强营销拓市场。继续改造和建设城区西门农贸市场及里心莲子、溪源笋竹、溪口黄花梨等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城乡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放手发展农产品购销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支持引导县经纪人协会,莲子、黄花梨专业合作社和笋竹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发展,抓紧组建县莲业协会和菌业协会,规范中介组织运作,发挥其连接市场和农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联合起来竞争,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形成多元化流通格局;在若干##农产品主销城市建立农产品信息站和直销窗口、连锁经营店,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努力抢占市场先机;抓好台资企业应德公司1000亩黄花菜项目建设,示范吸引台湾资金和技术投入农业领域,发展创汇农业,开拓国际市场。推行新型营销方式,发展会展促销、代理销售、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业态,多渠道推动特色农产品的顺畅流通。4.抓科技优服务。一是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具体把握好三个环节:1要加强品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引进。任何优良品种都有退化老化过程,需要及时研究新品种进行替代,要以科学态度搞好品种选育工作,保持品种优良性,不断提高产品品质;2要为生产环节搞好供应。在研究新品种的同时,导入生产环节的各项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并建立技术服务推广的具体工作程序和要求,采用通俗易懂形式培训和引导好农民,尽快掌握新品种生产技术;3要拓展特色农产品应用范围。重点抓好扩大建莲应用范围的基础研究,继续与福建农林大学生物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西门莲”提纯复壮,与中国预防医学研究所合作开展莲子医药研究GAP认证,进一步提炼莲子的药用价值,努力建设莲子药用产地县,拉长建莲产业链,提高建莲附加值。二是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成立“建选17号”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考核奖惩办法,把新品种推广面积和产量落实到具体田头地块,全面完成5000亩“建选17号”种藕推广任务,同时莲科所等单位要为推广种植及时提供种源服务。三是加快农业科研机构与市场的接轨。科研机构要主动面向市场,在职能转换、机制创新等方面与市场经济融合,运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来办好科研机构,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种源供应基地,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科研机构自身造血功能。四是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继续抓好将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型特色农业种养项目入园落户,在园区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和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继续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市场流通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善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者为##县人民政府县长)
第五篇:用抓工业的理念发展特色农业
##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历经多年发展,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滞后,农村工业化水平低,农业资源优势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把工业经济中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先进经营理念,广泛移植和导入农业领域。通过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抓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营,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加快闽江源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步伐。1.育龙头强主体。一是项目带动壮龙头。围绕改造提升建莲、水果、笋竹、林业等主导产业,集聚生产要素资源,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莲产业:##鑫达公司10万吨“闽江源”绿色饮品二期工程,年内生产果蔬饮料3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带动莲农7000户,基地建设1.5万亩,莲农人均增收460元,项目全面达产后,产值突破5亿元,成为全省果蔬饮料加工龙头之一;续建文鑫公司万吨莲系列加工项目,加快厂房新建及设备安装,生产莲食品系列2300吨,实现产值5300万元,带动莲农4500户,基地建设1.28万亩,莲农人均增收572元,2至3年后产值突破1亿元。水果产业:##兴辉公司年产4000吨猕猴桃果汁项目,完成产值2000万元,带动果农260户,基地建设4000亩,果农人均增收107元,至2008年实现产值1亿元。笋竹产业:加快孟宗公司年产100万箱笋制品项目建设,年内生产笋制品40万箱,实现产值2000万元,带动竹农3000户,基地建设5万亩,竹农人均增收1600元,至2008年产值达1亿元。林业产业:培育壮大万隆、元峰和青源木业等竹木加工龙头企业,新上万隆公司1条胶合板和2条竹胶板项目,实现竹木加工产值30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元。继续深化农业项目的可研论证和策划包装,重点推出文鑫莲食品、孟宗笋制品扩产等对外合作项目,吸引合作伙伴合资合作开发特色农业资源。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项目成本核算,追求效益最佳化。二是创新机制活龙头。引导龙头企业不断创新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建立互惠互利的新型利益分配关系,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探讨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等形式,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体,促进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减少和规避农业种植风险。同时结合农村改革稳妥推进土地的合理流转,使土地资源向种田能手和农业企业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并探索采取股份制等形式,培育家庭农场(庄)和农业开发公司,形成新的农业主体,激活农村经济“细胞”。2.扩基地建“车间”。一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着眼解决区域开发重点、资源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等问题,逐步构建以城区为中心,里心、均口为两翼的V型特色经济区,巩固“三子”(莲子、果子、种子)基础,加快品种更新,提高特色农业比重;构建以黄埠、客坊、伊家为主的西部种养经济区,重点发展烤烟、食用菌、仔猪、肉牛及草食畜禽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构建以溪源、黄坊为主的东部经济区,充分开发笋竹资源,提高笋竹加工转化增值效益。二是发展商品农业基地。完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重点巩固和发展“三子”主导产业,培育莲子、水果、种子、笋竹、烤烟、畜禽、林业等七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以黄花梨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12万亩,年产量6万吨,产值1亿元;莲子种植面积扩大到6万亩,年产干莲6000吨,产值1.2亿元;杂交水稻制种稳定在3万亩,年供种5000吨,产值3000万元;烟叶种植扩大到4.5万亩,年收购量10万担左右,产值5500万元;加快发展万头仔猪、百万羽鹅和2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年实现畜牧业产值6600万元;高标准建设10万亩“两高一优”笋竹两用林,##10个毛竹面积5000亩的生产大村,年实现竹业总产值1.12亿元;建好3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深度开发林业资源,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5亿元,逐步形成闽江源头特色明显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3.拓市场促营销。一是提高质量拓市场。以建设生态农业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依托《建莲标准综合体》和《黄花梨标准综合体》,制定建莲、黄花梨无公害栽培标准,建立健全莲子、水果、种子、笋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和检验检测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执行国家或省级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企业带动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定农产品种养、包装、储运、加工等质量技术标准,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轨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系数,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二是打响品牌拓市场。深入挖掘提炼现有特色品牌的品质和文化内涵,加大品牌宣传投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明信片、挂历等各类现代传媒进行广告宣传,有选择地在境内交通要道两侧、城区主要出入口、节点建筑物上制作一批图文并茂的农产品广告宣传牌,以及在交通工具上喷上特色产品广告标识,扩大“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闽江源”、“文鑫”、“孟宗”等特色农业品牌宣传覆盖面,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继续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在现有6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1个省无公害农产品和3个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3个国家原产地标志产品的基础上,重点争取“闽江源”系列茶果饮料尽早获评中国名牌产品。同时要加强对已有品牌的扶持和保护,坚持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和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确保特色品牌长盛不衰,促进品牌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三是加强营销拓市场。继续改造和建设城区西门农贸市场及里心莲子、溪源笋竹、溪口黄花梨等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城乡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放手发展农产品购销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支持引导县经纪人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