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工作的现状-源知网提供[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1:3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培训工作的现状-源知网提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培训工作的现状-源知网提供》。

第一篇:企业培训工作的现状-源知网提供

源知网推荐:清华研修班、北大研修班、学位进修、培训讲师

当一个企业面临着各种发展需求时,其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制约因素就是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 所必须的手段和方法,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但是培训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培训成效在低效率上徘徊。以至许多从事人力资工作的人认为培训是一个“美丽的陷井”,导致有的企业对培训工作的支持仅仅停留在精神上鼓励。纵观企业培训工作存在的现象,就不难理解培训效果的低效、无效甚至是负面的。

1、盲目跟风,为赶时髦做培训,为培训而培训,流行什么培训课程,企业就组织员工参加什么培训。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最关键和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很多企业往往忽视这项工作。做培训不进行需求分析,就不知道培训什么内容;不能确定培训对象,导致培训效果事倍功半。培训计划也是一种摆设,为计划而计划,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做计划。

思维方式存在问题。不是针对岗位进行分析从事者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从课程入手,考虑接受这些课程的培训能掌握什么知识,这自然就会出现跟风赶时髦现象。

2、培训工作的理解存在偏差。很多企业认为培训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培训需求分析自然也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其实不然,一个企业有上百个岗位,涉及几十门学科,这不是靠一个人力资源部力量就能做好需求分析工作的,而是要求企业每个部门都参与,相互协作,正如国家教育部不会制订每一专业的课程设置。人力资源部的主要责任是制订培训制度、构建培训体系,保证培训体系的正常运作。

3、企业缺乏专职或兼职讲师,教材开发力量不足。每个企业无论是技术、工艺还是管理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所以并不是社会上的培训资源就能满足企业的培训需要。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专职或兼职讲师,平时疏于教材的开发和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培训时教材东拼西凑,难以保证培训效果。

4、培训与企业的的管理体系脱节,没有配套的培训管理 体系来激励员工参加培训的愿望,引导员工培训目标,以及没有相应的处罚制度。

鉴于以上现象,企业要使培训的投入和产出成正比例,必须从构建结构化的培训体系入手,扎扎实实做好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源知网推荐:清华研修班、北大研修班、学位进修、培训讲师

第二篇: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全体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和学习能力的竞争。造就高素质员工成为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了解我国企业培训现状,有利于为制定有效的员工培训政策和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一.不同背景公司培训经费投入情况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普遍较低;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而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有48.2%。如果从企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实际需要看,培训经费的低投入必然严重影响员工素质的提高,需要引导企业从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6%和4.5%,明显高于东部企业(3.7%)。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为10.4%,高于其它性质企业1.6-6.8个百分点。说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执行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培训规定》情况较好,但培训经费普遍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应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上市公司培训经费的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为34.1%,非上市公司为22%。

销售额、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5.7%和5.1%),但培训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0.5‰以下的比例也最高(分别为50.6%和52.5%)。说明这一类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处于高低不稳定状态。

不同行业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的比例上有一定的差距。其中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4.6%、13.5%和10.8%;公用事业、建筑业、制造业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4.8%、6.4%和6.5%。

二.不同背景公司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情况

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较高(69%),但也有31%的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没有培训计划,反映出企业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加强。

不同地区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差别不十分明显,但西部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要高于东部4个百分点(西部企业72%;东部企业68%)。

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表现出一定的差距。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76.1%),外资港澳台资企业比例较高(72.4%),集体、私营企业最低(60.7%、60%)。国有企业继续保持着培训制度上的某些优势,但也表明不同背景企业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上市公司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86.3%),高于仅在境内或仅在境外上市公司4个百分点左右,高于拟上市公司11个百分点、没上市公司22.5个百分点。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别。销售额、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1.3%和80.2%);销售额、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低(分别为52.1%和52.7);而且销售额、资产额越高的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也越高,说明企业培训的制度建设与企业规模有一定的关系,规模小的企业不太注重员工培训计划制度建设。

不同行业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差别明显。采掘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91.7%);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较高(80.8%、79.2%和79.1%);农林牧渔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最低(45.9%)。如果从“准备制定”培训计划的数据判断,所有行业对这一工作有程度不同的认识,只有集体企业“不打算制定”培训计划。

三.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

大部分企业员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不好。“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企业只有42.1%、“执行不力”的56.4%、“没有执行”的1.5%。尽管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情况较好,但执行不力,难以产生好的培训结果并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

中部和东部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49.7%和42.5%;西部企业比例较低,为34.2%。说明中部和东部的相当部分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比较规范,相对而言西部企业培训可能比较重视形式,有待加强培训制度的执行力度。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49.6%和47.1%;私营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较低,为34.4%。说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培训计划执行情况较好,但培训过程中“执行不力”的情况也有待改正。

上市公司“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比例最高(61.4%),明显高于其它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比例最低(35.7%),没有上市公司较低(39.8%)。有待强化非上市公司培训计划的执行力度。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在“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销售额、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8.9%和49%;销售额3-1.5亿元和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低,均为35.4%。需要正确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觉规范培训工作,并尽快缩小不同规模企业间培训工作的差距。

采掘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为72.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比例较高,为52.8%;房地产业比例最低,为27.9%。这一结果说明,传统国有企业在培训工作中,在培训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而房地产作为社会新兴产业,对培训工作的规范化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从房地产业“没有执行”培训计划比例为0的结果上,可以看出这类企业对这一问题已经有所觉悟。

四、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的主要方式

在所有的培训方式中,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的比例占65.5%,外部短训”的比例占47.5%,“学历教育”的比例占18.4%,只有5.3%的培训采用了其它诸如脱产或半脱产、替补、出国考察等方式。企业普遍采用以公司内部培训为主的方式,说明企业培训需求更为关注员工岗位技能的提高,是理性选择培训方式的结果。“外部短训”的比例较高,说明企业对外部培训市场的需求较大。同时,企业对“学历教育”仍有一定的需求,但需要在办学方式、课程设计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探索。

中部和西部企业采用“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均为67.2%,略高于东部企业2.3个百分点;西部企业采用“外部短训”方式的比例最高(52.2%),东部企业的比例最低(46.2%);中部企业采用“学历教育”方式的比例最高(28.4%),东部企业的比例最低(16.3%)。

不同所有制企业都采用公司“内部培训”为主的方式,其次是“外部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方式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表现出较大的比例差别。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71.2%、57.7%和34.7%;集体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的比例最低,为53.6%;私营企业采用“外部短训”方式的比例最低,为37.9%;外资港澳台资企业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最低,为7.8%。导致不同所有制企业培训方式上的差别,可能是企业培训需要不同引起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比较注重学历教育,说明了“学历”对员工的晋升发展作用更大。

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在员工培训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采用“公司内部培训”、“外部短训”和“学历教育”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2.4%、64.7%和39.2%;没有上市公司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分别为6.1%、43.4%和15.1%;其它上市公司3种培训方式的需要都比较高,但仅境外上市公司采用公司“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8%),可能是公司业务国际化程度较高,依靠内部培训,师资难以满足现实培训的需要。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采用培训方式的特点是:(1)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外部培训”和“学历教育”;(2)销售额、资产额越大的企业,在各种培训方式上所占的比例越高。如销售额3亿元以上企业采用3种培训的比例分别为77.8%、61.7%和31.3%,而3000万元以下企业是47.9%、29.3%和8%。虽然培训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培训需要决定的,并不能作为判断培训效果的指标,但如果综合分析还是可以看出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间存在的差距。

采掘业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1.7%、79.2%、和75.%;农林牧渔业采用“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为45.9%;批发零售餐饮采用“外部短训”的比例最低,为27.9%;公用事业、金融保险业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6.3%和39.6%;批发零售餐饮和通讯与信息技术(IT)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最低分别为4.9%和9.3%。其它结果基本反映了不同行业培训需要的倾向。

五.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

从统计结果上看,样本企业不太重视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48.3%,“没有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31.8%,“准备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19.4%。一方面说明目前企业的培训工作不够规范,执行情况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相当部分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由于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是检验培训目标实现与否和实现程度的重要根据,因此亟需提供具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和技术、工具。

不同地区间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有较明显的差别。中部企业“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高(52.5%),东部企业较高(为49.1%),西部企业最低(为42.7%)。尽管西部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明显高于东部企业,但在培训效果执行的力度上要低于东部企业,因此不能完全用培训经费的投入来评价企业的培训工作,有待于研究制定更为科学的培训评价标准。

外资港澳台资企业、私营企业、非国有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分别为53.5%、51.9%和50%,明显高于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11个百分点。说明非国有企业在培训中更加注重培训实效。虽然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在培训制度的制定执行上,要明显好于其它所有制企业,但这一结果也暴露出国有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培训经费投入产出的评价力度。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全体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和学习能力的竞争。造就高素质员工成为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了解我国企业培训现状,有利于为制定有效的员工培训政策和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一.不同背景公司培训经费投入情况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普遍较低;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而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有48.2%。如果从企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实际需要看,培训经费的低投入必然严重影响员工素质的提高,需要引导企业从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6%和4.5%,明显高于东部企业(3.7%)。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为10.4%,高于其它性质企业1.6-6.8个百分点。说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执行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培训规定》情况较好,但培训经费普遍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应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上市公司培训经费的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为34.1%,非上市公司为22%。

销售额、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5.7%和5.1%),但培训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0.5‰以下的比例也最高(分别为50.6%和52.5%)。说明这一类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处于高低不稳定状态。

不同行业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的比例上有一定的差距。其中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4.6%、13.5%和10.8%;公用事业、建筑业、制造业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4.8%、6.4%和6.5%。

二.不同背景公司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情况

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较高(69%),但也有31%的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没有培训计划,反映出企业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加强。

不同地区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差别不十分明显,但西部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要高于东部4个百分点(西部企业72%;东部企业68%)。

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表现出一定的差距。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76.1%),外资港澳台资企业比例较高(72.4%),集体、私营企业最低(60.7%、60%)。国有企业继续保持着培训制度上的某些优势,但也表明不同背景企业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上市公司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86.3%),高于仅在境内或仅在境外上市公司4个百分点左右,高于拟上市公司11个百分点、没上市公司22.5个百分点。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别。销售额、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1.3%和80.2%);销售额、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低(分别为52.1%和52.7);而且销售额、资产额越高的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也越高,说明企业培训的制度建设与企业规模有一定的关系,规模小的企业不太注重员工培训计划制度建设。

不同行业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差别明显。采掘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91.7%);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较高(80.8%、79.2%和79.1%);农林牧渔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最低(45.9%)。如果从“准备制定”培训计划的数据判断,所有行业对这一工作有程度不同的认识,只有集体企业“不打算制定”培训计划。

三.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

大部分企业员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不好。“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企业只有42.1%、“执行不力”的56.4%、“没有执行”的1.5%。尽管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情况较好,但执行不力,难以产生好的培训结果并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

中部和东部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49.7%和42.5%;西部企业比例较低,为34.2%。说明中部和东部的相当部分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比较规范,相对而言西部企业培训可能比较重视形式,有待加强培训制度的执行力度。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49.6%和47.1%;私营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较低,为34.4%。说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培训计划执行情况较好,但培训过程中“执行不力”的情况也有待改正。

上市公司“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比例最高(61.4%),明显高于其它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比例最低(35.7%),没有上市公司较低(39.8%)。有待强化非上市公司培训计划的执行力度。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在“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销售额、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8.9%和49%;销售额3-1.5亿元和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低,均为35.4%。需要正确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觉规范培训工作,并尽快缩小不同规模企业间培训工作的差距。

采掘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为72.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比例较高,为52.8%;房地产业比例最低,为27.9%。这一结果说明,传统国有企业在培训工作中,在培训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而房地产作为社会新兴产业,对培训工作的规范化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从房地产业“没有执行”培训计划比例为0的结果上,可以看出这类企业对这一问题已经有所觉悟。

四、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的主要方式

在所有的培训方式中,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的比例占65.5%,“外部短训”的比例占47.5%,“学历教育”的比例占18.4%,只有5.3%的培训采用了其它诸如脱产或半脱产、替补、出国考察等方式。企业普遍采用以公司内部培训为主的方式,说明企业培训需求更为关注员工岗位技能的提高,是理性选择培训方式的结果。“外部短训”的比例较高,说明企业对外部培训市场的需求较大。同时,企业对“学历教育”仍有一定的需求,但需要在办学方式、课程设计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探索。

中部和西部企业采用“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均为67.2%,略高于东部企业2.3个百分点;西部企业采用“外部短训”方式的比例最高(52.2%),东部企业的比例最低(46.2%);中部企业采用“学历教育”方式的比例最高(28.4%),东部企业的比例最低(16.3%)。

不同所有制企业都采用公司“内部培训”为主的方式,其次是“外部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方式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表现出较大的比例差别。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71.2%、57.7%和34.7%;集体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的比例最低,为53.6%;私营企业采用“外部短训”方式的比例最低,为37.9%;外资港澳台资企业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最低,为7.8%。导致不同所有制企业培训方式上的差别,可能是企业培训需要不同引起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比较注重学历教育,说明了“学历”对员工的晋升发展作用更大。

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在员工培训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采用“公司内部培训”、“外部短训”和“学历教育”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2.4%、64.7%和39.2%;没有上市公司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分别为6.1%、43.4%和15.1%;其它上市公司3种培训方式的需要都比较高,但仅境外上市公司采用公司“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8%),可能是公司业务国际化程度较高,依靠内部培训,师资难以满足现实培训的需要。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采用培训方式的特点是:(1)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外部培训”和“学历教育”;(2)销售额、资产额越大的企业,在各种培训方式上所占的比例越高。如销售额3亿元以上企业采用3种培训的比例分别为77.8%、61.7%和31.3%,而3000万元以下企业是47.9%、29.3%和8%。虽然培训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培训需要决定的,并不能作为判断培训效果的指标,但如果综合分析还是可以看出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间存在的差距。

采掘业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1.7%、79.2%、和75.%;农林牧渔业采用“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为45.9%;批发零售餐饮采用“外部短训”的比例最低,为27.9%;公用事业、金融保险业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6.3%和39.6%;批发零售餐饮和通讯与信息技术(IT)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最低分别为4.9%和9.3%。其它结果基本反映了不同行业培训需要的倾向。

五.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

从统计结果上看,样本企业不太重视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48.3%,“没有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31.8%,“准备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19.4%。一方面说明目前企业的培训工作不够规范,执行情况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相当部分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由于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是检验培训目标实现与否和实现程度的重要根据,因此亟需提供具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和技术、工具。

不同地区间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有较明显的差别。中部企业“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高(52.5%),东部企业较高(为49.1%),西部企业最低(为42.7%)。尽管西部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明显高于东部企业,但在培训效果执行的力度上要低于东部企业,因此不能完全用培训经费的投入来评价企业的培训工作,有待于研究制定更为科学的培训评价标准。

外资港澳台资企业、私营企业、非国有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分别为53.5%、51.9%和50%,明显高于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11个百分点。说明非国有企业在培训中更加注重培训实效。虽然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在培训制度的制定执行上,要明显好于其它所有制企业,但这一结果也暴露出国有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培训经费投入产出的评价力度。

上市公司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要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仅境外上市公司的比例最高(61.9%),没有上市的公司的比例最(45.2%);拟上市公司与仅境内上市公司的情况趋于一致,说明上市公司在这一问题上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拟上市公司的培训工作正朝逐渐规范化方向发展,但需要引导没有上市公司注重培训实效,尽快缩小培训工作的差距。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上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销售额、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0.8%和52.1%;销售额、资产额1.5亿-3000万元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低,分别为45.6%和43.2%。

通讯与信息技术(IT)、批发零售餐饮、采掘业等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8.9%、58.5%和54.5%;建筑业、公用事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低,分别为30.2%和33.3%。表明不同行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工作的实施水平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强化。

六.不同背景公司实施培训对改善员工绩效的作用

总体上分析,样本企业认为实施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不大。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绩效作用“非常大”的比例只占3%,“较大”的比例23.9%,“一般”的比例59.4%,“有一点”和“没有”的比例分别占10.6%和3%。这种结果必然会降低企业对培训投入的积极性和关注的热情,如果培训对改善和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不大,企业就不会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培训无论在目的、任务上,还是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不同地区企业对培训在改善员工绩效作用“非常大”的认识上比较趋于一致,但在“很大”、“一般”和“有一点”的认识上却存在一些差异。中部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很大”的比例最高,为30.6%,明显高于东部(23.1%)和西部(22.4%)企业;东部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一般”的比例最高,为60.2%;西部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有一点”的比例最高,为13%。无论是中部、东部还是西部企业,实施的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的比例太低(最高为3.8%),有待认真反思企业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在不同所有制的所有企业中,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非常大”的比例很低(最高6.3%、最低2.4%),“很大”的比例不算高(最高31.3%、最低21.5%),“一般”的比例最高(最高64%、最低37.5%),“有一点”的比例比较低(最高18.8%、最低8.1%),“没有”的比例最低(最高6.3%、最低1.8%)。相对而言,集体企业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很大”和“有一点”的比例最高,分别为6.3%、31.3%和18.8%,但“没有”的比例也最高(6.3%),说明集体企业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特殊的优势。

上市公司实施的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仅境外上市公司“非常大”的比例最高(10.8%),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认为作用“很大”的比例最高(40.9%),拟上市公司“一般”的比例最高(61.4%);没上市公司“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最低,分别为2.2%和22.3%。需要加强企业对培训目的、作用的认识。

销售额、资产额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27.4%和4.2%、25.8%;销售额、资产额在1.5-3000万元的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最低,分别为1.1%、17.9%和1.6%、19.2%。企业培训需要满足企业短期内改变员工行为、提高工作绩效的需要,同时也需要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树立长远发展的眼光,切实关注员工素质的提高,搞好培训工作。

采掘业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很大”的比例最高(54.4%),但“非常大”的比例为0,“一般”的比例40.9%,很难判断采掘业在这一问题上情况最好。如果我们将“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相加,就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企业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别。采掘业比例最高(54.4%),社会服务业较高(37.4%),其它依次为农林牧渔业(35.3%)、批发零售餐饮(34.2%)、通讯与信息技术(IT)(32.2%)等;金融保险业最低,为7.9%。亟需解决企业培训与提高工作绩效脱节的问题。

七.不同背景公司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的影响情况

总体上看,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没有太大的影响,“影响很大”的比例只占6.1%,“有些影响”的比例为66.3%,“没有影响”的比例也有27.5%。尽管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仅仅是一个方面的作用,但由于晋升对员工的激励较之其它方式更具有实际意义,因而常常作为评估培训结果的一个相对重要的指标。一般说来,如果企业培训的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那么就会使人们日益意识到培训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部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和“有些影响”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4%和68.1%,明显高于东部(5.5%和66.2%)和西部(6.3%和66.1%)企业。说明中部企业员工的培训结果与员工发展密切相关的程度相对高些。

相对而言,集体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最高(11.8%),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比例最低(4.8%);外资港澳台资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有些影响”的比例最高(67.6%)。说明不同所有制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有限。

仅境外上市公司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最高(10.8%),但“没有影响”的比例也最高(27.7%);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有些影响”的比例上最高(81.8%),但“影响很大”的比例也较低(4.5%)。难以合理解释两类上市公司之间影响程度上的差别。拟上市和没有上市公司“影响很大”的比例最低,分别为3.3% 和6.1%,可以大体说明上市公司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的影响程度略高于非上市公司。

销售额、资产额在3亿元以上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均为7.6%,相对高于其它销售额、资产额规模企业;销售额、资产额1.5亿-3000万元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最低,分别为3.7%和4.5%。尽管销售额、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不是最低,但“没有影响”的比例却较高和最高(30.2%、31.5%),说明销售额、资产额大的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程度相对大些,但不十分明显。

批发零售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4.6%和13.5%,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比例比较低,分别为2.6%和3.3%;虽然采掘业和农林牧渔业企业的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为0,但是“有些影响”的比例却高达95.5%和88.2%。可以说明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的影响,在不同行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影响程度普遍不大。

八、不同背景变量在培训方面的差异比较

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培训方面的问题在各种不同背景变量公司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皆小于0.05)。

根据T检验结果,国有和非国有两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制定培训计划”、“执行培训计划”、“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等培训现状及执行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都小于0.05)。在“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

上市和非上市两种不同类型公司除在“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外,在其它“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制定培训计划”、“执行培训计划”、“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和“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5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都小于0.05)。

销售额在3亿上和3亿下的两种不同规模公司在“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和“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两个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在其它“制定培训计划”、“执行培训计划”、“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和“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等4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都小于0.05)。

资产额在3亿上和3亿下的两种不同规模公司“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和“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两个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在“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制定培训计划”、执行培训计划”和“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等4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都小于0.05)。

九.结论与建议

1.经济发达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并不十分依赖对员工的培训。样本企业对培训经费的投入普遍较低;东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明显低于中部和西部企业。有待进一步引导我国境内企业从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员工培训问题,尽快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同时也需要国家制定、调整有关员工培训经费投入比例的指导性意见。

2.虽然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情况较好,但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普遍较低,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企业的比例只有42.1%;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培训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好于其它所有制企业,仍然保持着某些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明显优势,但需要按《劳动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培训制度,同时研究制定科学的培训评价指标和开发评价工具。

3.企业培训更加关注员工岗位技能的提高,但部分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比较注重学历教育,“学历”导向的用人和评价人的机制,对员工的晋升发展还在产生影响,有可能忽视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造成中、高级技术工人断档和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需要制定优惠政策,确保员工岗位技能的提高和中、高级技术工人尽快成才,同时完善国家技术工人的技术职称评审和认证制度。

4.培训工作不够规范,样本企业普遍不重视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估。非国有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更加关注实效,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培训经费投入产出的评价力度,同时正确引导中小型企业规范培训工作。

5.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不大,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绩效作用“非常大”的企业只占3%,有待反省现有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减少脱离实际和改善、提高工作技能不相关的培训内容。

6.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没有太大的影响,需要建立起培训与其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模块之间的联系,并朝着法制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第三篇:绿源红提园承包合同

绿源红提园承包合同

聂度望 聂永建 杨小军 陈皆凯 龙景辉 秦

:以下简称甲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发展红提生产,增强经营果园的责任心,增加红提果园的经济收入,经果园股东大会认真讨论和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特签订本合同,供双方共同遵守。第一条:承包果园的地点和数量

甲方将座落在二凉亭村8组(G209国道边)的红提果园

亩承包给乙方,土地所有权归甲方,地上附着物所有权属于乙方,乙方有经营管理权和承包受益权。在合同期内,乙方家庭成员有承包继承权。合同到期后,乙方有优先承包权。第二条:承包期限

承包期为3年,从2015年

月1日起至2018年

月1日(阳历)止。

第三条 承包费、交费时间及办法

因考虑到红提园已经进入盛果期,承包费第一年 50000

元,以后每年递增20%。乙方在承包期内,自 2015.1.1

年起,第一年上交承包费 50000

元,第二年上交承包费人民币_60000___元。第三年上交承包费人民币_70000___元。承包费均以现金上缴,甲方收费后开出收据。交费时间均为每年的_1_月__1日(阳历)以前。

第四条 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提供果园内守护房

,供给乙方使用以下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方有权监督乙方执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但不得干涉乙方的自主经营权。

3、对乙方的经营情况有监督检查权,对乙方的破坏性、掠夺性经营有纠正制止权。第五条 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必须加强对果园的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培土、施肥、防治病虫害,所需费用由乙方自负。

2.加强果树生长期内的修枝抚育,整形修剪、冬季涂白,保持良好的树势树形,以延长果树的结果期。果树修枝材归乙方。3.乙方有果园的自主经营权,有水果销售权。

4.在承包期间,乙方应加强守护,日夜有专人看守,防止人畜糟踏。如乙方捉住损坏、糟蹋果树的人或畜,由甲方协助处理。

5.按时交付承包款(租金)和各种税款,承包(租赁)期内发生的债权债务,均由乙方承担。

6.合同期届满,乙方如丢失、损坏甲方提供的房屋、工具等,应据实赔偿。

7.乙方喷洒药物不按农药使用规定操作,造成人畜中毒死亡,由乙方负责。

第六条 不可抗力

在承包期间,果园如遇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致使当年水果绝收,可免交当年承包费;如造成减产,由双方协商,据实递减乙方的承包费。不可抗力造成的果树损害,乙方不负责任。第七条

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要严格遵守合同各项条款,不得违背,否则按违约处理,由有过错的一方按当年承包费的20—50%向对方支付违约金;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按实有损失支付赔偿金。

2、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因政策性调整或其它原因需对合同完善修 改时,甲、乙双方会同有关部门平等协商解决,以合同附件形式加斟规定,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

3、本合同附件及说明与合同主条款均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本合同一式七份,甲六份、乙方一份。

第八条 其它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均不得擅自修改和终止合同。如甲方代表人发生变更,不得变更本合同。本合同中如有未尽事宜,须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补充规定。补充规定条款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合同期满,甲乙双方如愿意继续承包,应重新签订承包合同。合同期满后甲方如重新发包,在同等承包条件下,乙方有优先承包的权利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合同签订日期:

****年**月**日

第四篇:面源污染的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1化肥污染——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化肥的广泛施用逐渐取代了农家肥等有机肥料,为了维持农田生产力,在下雨之前农民会加大对农田施肥的力度,这种恶性循环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

2农药污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加剧,虫情发展迅速,虫害的抗药性也开始增强,对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农药残留物通过地表径流作用流入河沟渠道,加大了对水体的污染,对以人为主体的整个食物链造成了间接地影响,最终威胁人体健康。3农膜污染——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棚农业的普及,农用塑料膜使用量较大,由于现阶段使用的地膜大都属于不容易分解的普通地膜,地膜会长期残留在土壤中,严重影响了土壤中植物根系的生长以及土壤中养分的吸收,土壤中废弃的农膜较多时,对土壤的渗透能力会产生影响,造成土壤中的含水量减少,使土壤出现板结。4畜禽养殖业污染

一部分养殖点距离居民水源保护地很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5农村居民生活污染

每逢收货时节,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在露天场所就地焚烧,不但浪费了燃料而且会在焚烧秸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使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烟尘随风飘散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也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面源污染研究现状:

1.国内许多学者对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的因果效应持相同的观点: 石辉将由水土流失触发的面源污染定义为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认为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是在土壤侵蚀运移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它是以侵蚀过程为基础,并在其上耦合进入水体的污染过程;段淑怀等认为土壤侵蚀与面源污染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共生现象,特别是在农业面源污染中,土壤侵蚀是造成体污染的主要形式;由于径流和泥沙携带大量的养分,因此水土流失过程也必然伴随着养分流失,杨爱民等认为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形式和运输载体,也是引发水库#湖泊#河流等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随后,研究人员陆续开展试验,加强了对水土流失产生面源污染形式的研究。研究成果表明: 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水溶态的形式存在,通过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淋溶携带等途径进入水体;磷肥、农药、重金属等主要以吸附态的形式存在通过土壤流失被土壤颗粒携带进入水体,由于水土流失引起面源污染发生和水体环境恶化的联动效应,所以有关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水土保持领域新的热点,但是目前的研究成果仍以定性的居多,定量的较少。(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及其防控研究综述)

第五篇:知源中学参观有感

知源中学参观有感

尹旭日

11月11日-11月12日 有幸和高三老师一同前往湘阴知源中学参观学习。此行大有收获。11月10日晚上观摩了知源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的就寝,感慨万千,来到宿舍,没有听到什么喧哗声,只见学生们在宿舍安静静地洗脸洗脚,这些学生一听到打铃声,马上安静下来。不像我们的学生在宿舍里大吃零食,走门串户,聊天说地,打就寝铃半天,还有些学生慢慢腾腾去洗涮;

此行归来有些感想,有些建议:

1.班主任加强学生就寝习惯的养成。

2.值日老师提早在宿舍门前阻止学生带方便面进宿舍;

3.给生活老师印制一些加分条或扣分条,就寝情况记载好后,在加分条或扣分条上写清扣分原因或加分原因,再交给值日老师或由寝室长交班主任处理。

4.制定好寝室管理制度,制成宣传板,每个宿舍挂一块。

总之,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活动的机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外出的学习活动,取长补短,为办好世纪星高中部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2013.11.14

下载企业培训工作的现状-源知网提供[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培训工作的现状-源知网提供[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企业员工培训现状5篇

    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

    合同培训提

    在某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中,中标单位北方路桥公司派项目经理张三与建设单位总经理李四谈判并签订了施工合同,该合同经公证机构公证有效。同时建设单位委托诚信监理有限公司承担......

    “三治三提”应知应会

    各科队: 近期,商丘市电视台将对神火集团“三治三提”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我矿为迎检代表单位。为确保此项工作不出差错,要求我矿职工掌握以下“三治三提”应知应会:1、“三......

    领悟“德源滦州”,提振民族精神

    领悟“德源滦州”,提振民族精神 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文化经济首席专家 程云瑞 夷齐文化虽然诞生久远,但对于传承华夏文明来说,时间越久,其价值越大、影响越广,特别是对于扩大滦县的......

    闵源《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

    第四章 因式分解 2、提公因式法(1) 赫章县辅处乡初级中学 闵源 一、内容与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提公因式法》第一课......

    知网培训心得体会

    知网信息检索培训学习心得 彭学华 一、对信息检索的熟悉 知网在培训前就已经对它非常熟悉,经常在百度搜索论文时会链接道知网,在工作中需要找的论文、期刊也能够在知网中找到......

    九源培训总结

    BCEC企业意识培训总结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十天的学习,说漫长也漫长,说短暂也短暂。我们从2013年1月22日下午到九源报到,到今天2月31日,整整学习培训了十天。现在我就谈谈我的感受......

    源知网-汪俊宏个人简介(5篇材料)

     讲师姓名:汪俊宏  性别:男  所在地:北京  联系电话:4001-609-001  专长领域:市场营销 管理技能 战略 商业模式 专家简介: 澳籍华人,世界级公司治理与战略专家,第一个具备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