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
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北京、重庆市市政管委,上海市建委,天津市市容委,新疆建设兵团建设局:.北京市东城区在城市管理中,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新模式通过实行“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使城市管理的区域精细化,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置精确化;通过建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创建了管理与监督职能相分离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现就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善。为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各城市从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但一些城市管理的水平还不高,承在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北京市东城区通过创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群众利益,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密切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推广工作,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并以此为契机,把城市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于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的创新,理顺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切实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
(二)目标
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三)原则
稳步有序原则各地要按照建设部的统一部署稳步进行,先搞试点,在试点城市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统一标准原则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要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发的行业标准执行,实现在各城市之间信息交流。
资源整合原则各城市(区)应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因地制宜原则实施新模式要结合各城市(区)实际情况,避免生搬硬套,注重实效,注重创新。
产业运作原则总结推广北京市东城区等地区成熟的信息技术,要进行转让应用,形成产业,避免各城市重复研发,造成资源、资金、时间浪费。
三、推广工作的实施步骤
(一)学习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经验
建设部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组织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部分城市政府领导和市长培训班学员学习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市长培训中心要将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市长培训班的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好对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有关精神的传达和贯彻,使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增强创新意识。各城市政府要加强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水平。
(二)组织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试点工作
建设部将选择一批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备,具有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经验,实施新模式积极性高的城市(区)作为试点城市(区)。各试点城市(区)要认真组织培训,掌握实施新模式的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要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布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并对各个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建立起实施数字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周密部署,做好资金保障和组织保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试点城市(区)要力争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开始试运行。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建设部将召开试点城市(区)经验交流会,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
(三)明确责任、分工负责、把城市管理创新工作引向深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城市管理新模式的研究,根据本地区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结合试点城市(区)经验,确立推行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广计划,组织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推广工作。北京市东城区要支持各地的推广工作,做好新模式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咨询介绍工作,各城市政府要加强对实施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领导,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案。有条件的城市要建设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尚不具备建设信息化系统条件的城市要学习城市管理的新理念,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对城市管理资源进行整合,推动城市管理创新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00五年七月十四日
第二篇: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在“数字城市”迅速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新突破。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代表的实践经验表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绩效。网格化城市不仅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集中应用,而且为城市管理理念提供了新的范式。对这一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对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产生背景、概念特征、基本内容、成效与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以促进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1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1.1 传统城市管理模式暴露出的弊端迫切需要用新的方法加以解决
我国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经历了几十年的调整和变迁,但其弊端一直未能根除,主要体现在:
一是管理机构规模庞大、管理人员繁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
二是管理空间划分不明确。城市管理在总体上应统一,但具体工作应有明确分工。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缺乏统一调度,层次混乱,职责不清,面对不同的管理对象,或者是多龙治水,或者是无人问津互相扯皮的现象经常发生。
三是管理方式落后,过多地依赖突击管理和运动式管理,结果经常造成管了又乱,乱了再管的局面,浪费了行政资源,降低了管理效果。
四是管理粗放,城市管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均显得被动和滞后,不能做到精确、高效、处理及时。
五是对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成效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及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强化机制,对各职能部门的制约和监督流于形式。
这些老大难问题依靠传统方法已无法解决,需要寻求新的方法模式,而网格化就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方式。
1.2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现代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城市的发展与繁荣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从改革开放初到2004年,我国的城市化率由18%上升到42%,平均每年增加近1个百分点,内地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0个,其中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已达94个。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规模膨胀、人口流动加速、城市地理复杂性提高、各类公共设施庞杂、设备专业化程度高、公共安全隐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控制难度加大、管理问题激增。电话亭、信息亭、停车咪表、造型灯饰、景观雕塑等新型市政设施大量涌现,私搭乱建、无照经营、施工扰民等事件层出不穷,这些新问题都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下落后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面对这些日益增多的城市问题只能是疲于应付,捉襟见肘。因此,改革城市管理模式,采用先进技术,创设新的管理方法,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1.3 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新模式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一方面,信息化发展初见成效。2005年年底,我国政府网站达到11 995个,部委、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为96.1%、90.3%、94.9%和77.7%。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政府门户网站日益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稳步推进。以“金盾”、“金税”、“金审”、“金财”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取得新进展。全国人口基础信息库已加载12.1亿人口数据。基础传输网形成了以光缆为主要物理媒介,多种传送技术共同构建的大容量、高带宽、高质量的基础网络平台。2005年全年新增光缆线路长度53万km,总长度达到405万km。另一方面,各地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天津市宽带无线微波已覆盖市区,一批重大信息基础功能平台相继投入使用。全市累计上网办公项目350项;武汉市基础信息网络管线建设规模2.5万km,建成了城市地理信息、国土资源信息等一批重要数据库。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电子政务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城市管理模式的改革奠定了技术基础,使得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出现成为可能。2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概念与特征 2.1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概念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一个新兴概念,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不尽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几种:一种观点认为,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对资源的整合以及协同利用,它基于城市电子政务专网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运用“3S”(RS、GIS、GPS)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将信息化技术、协同工作模式应用到城市管理中,建设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市、区、专业工作部门和网格监督员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另一种观点认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还有观点认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以信息化为手段,综合集成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在特定的社区网格内,及时发现并综合解决各类问题,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和管理需要的一种创新模式和机制。以上观点所处角度和概括方式各不相同,但在基本认识上是一致的。本文认为,所谓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一整套城市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相关的几个概念是: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是指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不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信息采集器——城管通:信息采集器是基于无线网络,以手机为原型,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工具。
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是指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控中心、评价中心(即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建立指挥、调度、协调中心(即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2.2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特征
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相比,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独具特征:有的学者认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6大特征:第一,该模式是整合管理资源的有效手段;第二,网格化管理的监控、反馈和督办功能;第三,可以避免城市管理中的死角和盲点;第四,事前预警性管理;第五,该模式是城市管理改革与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方向;第六,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快速互动。也有学者认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5大特征:第一,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第二,由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第三,变传统管理为信息化管理;第四,变“小城管”为“大城管”;第五,变偏重管理为监管并重。结合实践考察和理论思考,本文认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2.2.1 数字化管理
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不同,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系空前紧密,3S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中间件技术等共同奠定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技术基础,即便是处于模式最终端的“城管通”,也凝结了现代数字技术的结晶。在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框架内,科学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有机地合为一体,实现了工具理性与社会理性的高度统一,并最终共同为管理实践服务。2.2.2 闭环式管理
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效果经常是力度很大,结果很差,其原因之一是管理系统内信息的单向传递,政令频出,但忽视了结果控制,最典型的是一阵风似的运动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控制论上属于典型的开环控制(Open Loop Control)。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了监管分离的两极城市管理体制,监督中心既负责信号输入,也负责评价结果,对整个管理系统起到全面控制功能,同时,社会公众的意见构成了监督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各个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效得到了有效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闭环控制。2.2.3 精细化管理
精细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管理的细化和深化,明确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建立合理、高效、不断优化的业务流程。精细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要求,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正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将所有城市部件分为6大类56种168339个,每个部件小到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行道树,大到停车场、工地、立交桥、电话亭、公厕,全都有自己的身份代码,每个监督员对自己管理区域内的城市部件的数量、位置、所属社区、管理部门都能脱口而出,新模式下问题处理时间已精确到秒。这充分说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摆脱了传统城市管理粗放、滞后的缺点,向精细化方向不断发展。2.2.4 动态化管理
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在信息获取上基本处于静止、被动的状态,往往是在一类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带来恶劣影响之后,城市管理工作才跟上来,因此也就有了所谓的“突击式管理”、“运动式管理”。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有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作为技术支撑,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控。单元网格内一旦某一城市部件出现问题,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解决,第一时间被反馈,第一时间被检验。城市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实现了准确、及时的动态化管理。3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
结合各地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包括几点: 3.1 管理方法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管理模式,因此应用了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法。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3.1.1 运用单元网格管理法 “网格”是指为实现精确、敏捷管理而划分的基本管理单元。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以大体相当于1万m[2]的面积为一个独立的管理单元,各个单元互相连接,形成不规则边界线的网格管理区域;对网格中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共享;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该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在纵向上实现对管理空间的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北京市东城区在实行单元网格管理过程中,根据自然地理布局和行政区划现状,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按照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整体性等原则,把全区25.38km[2]的范围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从而在空间层次上形成4个递进的、逐渐细化的管理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明确的城市管理责任人。第一个层面是指东城区整个区域,城市管理的责任人是区政府;第二个层面是10个街道,责任人是街道办事处;第三个层面是137个社区、责任人是社区居委会;第四个层面是网格单元、责任人是驻地单位和门前三包负责人。
3.1.2 运用城市部件管理法
该方法是指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分类管理。在勘测和定位标图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功能,将全部城市部件分类建立数据库。对每个部件加以编码,标注在相应的单元网格图中。这些编码相当于城市部件的“身份证”,部件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都可以通过其编码在信息平台中查到。上海市卢湾区把区内所有的城市管理对象,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用事业、房产、城市环境、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城市建筑等等都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卢湾区请专业部门对城市部件进行了勘探普查、定位标图,按照不同功能,把部件分为5大类84种,建立了多个数据库。其中公用设施类有46种,道路交通类有22种,环卫环保类有6种,园林绿化类有9种,其他设施1种。将每个部件都赋予12位的代码,标注在相应的万米单元网格图中,相当于它的“身份证”。只要输入任意一个代码,都可以通过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找到它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的信息。3.2 信息采集工具的广泛应用
信息采集工具广泛应用是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证及时发现问题、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北京市海淀区将视讯采集技术作为发现问题的重要工具——安装在某一单元格内的摄像设备采集的信息可实时传送到视频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对管理对象的实时监控。城市管理监督员普遍采用的信息采集器是专为快速采集与传递现场信息而研发的专用工具。该工具以手机为原型,装有网格化地图,具备接打电话、短信群呼、信息提示、图片采集、表单填写、位置定位、录音上报、地图浏览、单键拨号、数据同步等10项主要功能。被形象地称为“城管通”监督员可以通过“城管通”,对城市部件、事件发生的问题进行拍照、录音,并将有关信息发往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也可以通过“城管通”接受监督中心的指令,对有关城市部件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核查,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输。热线电话、互联网等渠道也得到了广泛应用。3.3 组织设计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组织体制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建立两个轴心,实现监管分离。其中一个轴心是指“监督轴心”,“监督轴心”的职责是发现问题、传递问题信息,并对问题解决情况做出评价;另一个轴心是指“调度轴心”,“调度轴心”的职责是接收监督轴心传递的问题信息,继而通过指挥调度解决问题。具体做法上,不同地区略有差异。北京市东城区通过对各部门城市管理职能的整合,分别建立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前者即“监督轴心”,后者即“调度轴心”。监督中心下设3个中队辖10个分队,每个分队负责一个街道的管理范围。招聘了400多名城市管理监督员,每个监督员负责巡查大约12个网格单元,18万m[2]和1400个城市部件。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是在市政管理委员会基础上建立的,负责指挥、调度、协调与城市管理工作有关的27个专业部门和10个街道办事处的有关单位。两者在空间安排、人员配置上都是截然分开的;北京市海淀区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了视频指挥调度中心、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行政事务呼叫中心“三心合一”的组织设计,通过空间合并和功能整合、实现了“监管分离”的同时降低了转换成本。3.4 管理流程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流程再造.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反馈控制系统(见图1)。新的管理流程在各地区实行情况有所不同,但基本可以概括为6个环节,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具体程序是:每个单元网格内的监督员、视讯采集设备、责任单位(个人)等作为收集信息的主体,将发现的问题通过一定渠道向监督中心报告。同时监督中心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特别服务电话以及网站等渠道了解社会公众和媒体反映的有关问题。监督中心得到这些信息后,立即进行甄别、立案,并将相关案卷批转到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立即派遣相关的专业部门到现场进行处理,如果是市属部件发生问题,指挥中心则协调市级部门进行处理;专业人员处理完毕后,通过专业部门向指挥中心报告处理结果;由指挥中心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监督中心;监督中心收到反馈结果后,立即派出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处理结果和现场核查两方面的信息一致后给予结案。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信息平台可以自动生成有关数据资料,作为考核评价有关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据。3.5 监督评价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依托信息平台,建立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新体系。所谓内部评价,就是按照设计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根据信息平台自动记录的有关数据资料实时生成评价结果。所谓外部评价,就是对信息平台记录数据不能反映的指标,由有关人员按照要求征求市民和相关方面的意见,进行主观评价。评价对象包括城市管理监督员、专业管理部门、监督中心、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以及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驻地单位和门前三包负责人等四级责任主体。各项评价指标均以五级计分法进行测评,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在相应的网格图中,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电子屏幕上实时公布。4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关键技术 4.1 3S技术
3S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三项技术的缩写。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与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可以做到对城市部件管理的“一目了然”,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协同工作环境。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以空间为基础的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为海上、陆地、空中和空间的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遥感是一种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测电磁波识别物体及物体存在环境条件的技术。遥感能及时提供准确、综合和大范围内进行动态监测的各种资源与环境数据,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城市遥感图像信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可视化。
4.2 分布式数据库及分布式计算技术
分布式数据库是由相互关联的数据库组成的系统,它是物理上分散在若干台互相连接着的计算机上,而逻辑上完整统一的数据库。它的物理数据库在地理位置上分布在多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中,对于每一用户来说,他所看到的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模式。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需要用到分布式计算技术。从概念上讲,分布式计算是一种计算方法,在这种算法中,组成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和对象位于已连接到网络上的不同计算机上。用于城市管理的数据位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系统或者数据库中,因此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需要用分布式计算技术来构建异构的分布式数据库。4.3 网格及网格计算技术
互联网把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网格则把各种信息资源连接起来。而网格计算则是把计算机和信息资源都连接起来。在网格计算中,资源是分布的,资源及其提供者也是分布的。在城市的网格化管理中,各种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异构分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网格和网格计算技术对信息处理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4.4 构件与构件库技术 构件是被用来构造软件可复用的软件组成成分,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它可以是被封装的对象类、类树、功能模块、软件构架、分析件、设计模式等。应用构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构件库是把一组功能和结构有联系的一组构件组织在一起形成的有机的系统,可以对组件进行查询、管理、编辑等,类似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有许多结构和功能差异很大的子系统,需要用到不同的数据库和软件系统,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构件和构件库技术的使用将大大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4.5 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位子平台(硬件和操作系统)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它们可以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具有易集成、易移植、高可靠、易使用等特点,可分为数据库中间件、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面向消息中间件、基于对象请求代理中间件和事务处理中间件。中间件技术能够将分布式的、多层的应用系统集成为一个高效的整体,使其更高效、灵活地运转。4.6 地理编码技术
地理编码是基于空间定位技术的一种编码方法,它提供了一种把描述成地址的地理位置信息转换成可以被用于系统的地理坐标的方式。在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中用到许多不同部门和类型的数据,地理编码技术对于这些信息资源的集成和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4.7 移动GIS(MGIS)技术
移动GIS系统主要由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信息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简称LBS)和移动终端四个部分组成。移动GIS作为一种服务系统,当用户与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交互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这个模型会动态地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可见,移动GIS具有以下特点:(1)移动性;(2)动态(实时)性;(3)强大的应用服务支持;(4)对位置信息的依赖性;(5)移动终端的多样性。在城市网格化管理中,指挥中心利用移动GIS技术可以随时了解网格管理员的位置信息及工作路线,网格管理员则通过PDA手机可以自动获取自己所处位置周围的基础地理信息。5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5.1 明显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北京市东城区自2004年10月24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政府系统本身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达到90%以上,而过去只有30%左右;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8%;问题处理率为90.09%,问题平均处理时间为12.1小时,而过去要1周左右;结案率为89.78%,平均每周处理问题360件左右,而过去每年只能处理五六百件,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上海市长宁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自2006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以来,三个月内有效立案16391件,按时处置结案16249件,处置完成率为99.1%。上海市城建热线平台针对卢湾区的公众投诉量明显下降,2005年11月重复投诉率为零,卢湾区内各条城建热线的投诉量也同比下降50%左右。武汉市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2005年10月18日建成投入试运行,截至2006年4月13日,立案13210件,结案率达80%以上,日均处理事件100余件。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了高效、精确。5.2 有效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一方面,数字化的信息传送方式使得管理成本有效降低,同时,信息传递的快速准确使得各类损害、危险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解决、从而降低各类城市部件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使得组织人员的集约化分工配置成为可能,传统管理模式下,某一区域内不同类别的设施、事件,需要不同专业部门分别派人监督,而在新模式下这些工作可以完全交给一名监督员来完成。专业部门不再承担发现问题、捕获信息的责任,彻底从“监督”工作中解放了出来,降低了人员消耗。北京市东城区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城市管理监督员对万米单元进行不间断巡视,各专业部门的巡查人员相应减少了10%左右,各类费用明显降低;由于问题定位精确、人员分工明确,各专业部门的部件、事件处理成本大大降低。由于城市部件破坏、损伤发现及时,城市部件维修、重置费用等也大大降低。测算结果表明,今后5年内,新模式的运行可以使东城区每年节约城市管理资金4400万元左右,而该区为实施新模式投入的建设资金不到2000万元。5.3 有助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制度缺陷和技术障碍。信息收集传递的及时准确使城市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走出了过去“群众运动式管理”、“突击式管理”的尴尬境地;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相适应的新型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方式解决了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等问题,提高了管理主体的活力和效率;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动下的管理工作流程再造,使得城市管理由过去的粗放、被动、分散向高效、敏捷、系统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做出了有益探索。5.4 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民主化水平
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认为,民主是实现政府“善治”的重要基础。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一大缺陷是公众意见表达渠道不通畅,造成管理者的行为失准,降低了管理效率,甚至损害了公众利益。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一大特点是沟通渠道的双向性,通过“监督轴心”的纽带作用,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加速了信息传递,密切了政群关系。市民的问题能够及时传达给管理者,方便了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同时,市民评价被列为管理者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了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市民参与管理、协助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反馈控制系统,增强了管理的有效性。5.5 进一步规范了城市管理行为
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创造、维持城市内和谐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因此,城市管理应秉持以人为本、和谐关怀的理念,重“疏导”,轻“压制”,重“沟通”,轻“命令”。而近年来,城市管理工作中“以罚代管”、“以压代管”、“暴力执法”等不和谐现象屡屡见诸报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管理者的价值取向问题,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在绩效考核环节过于重视组织内部评价和机械的指标评价,忽视了外部评价和主观评价。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下衍生的新型绩效考核制度,将市民和相关方面的主观评价列为一项重要指标,内外兼顾,起到了端正管理理念、规范管理行为的功效,彰显了城市管理的人性化精神。
第三篇: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
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
导则(试行)》的通知
建城[2009]11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重庆市政管委,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天津市市容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自2005年建设部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以来,各试点城市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和有关标准,积极开展工作,一些非试点城市也主动加入到试点行列,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还将数字城管向城市管理的各个领域延伸,采取服务外包等城市化运作方式,改善了城市环境,创造了就业机会,试点工作取得了宝贵经验。为规范数字城管推广工作,针对试点工作中系统建设兼容性差、运行时效低、盲目超前、资金浪费等问题,我部组织编写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参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〇九年七月七日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
(试行)
前 言
自2005年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下简称数字城管)以来,数字城管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环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数字城管探索建立了监管分离的双轴心管理体制,创建了将城市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万米单元网格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建立了科学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绩效评价机制,构建了一个适应新体制、新方法和新机制的集成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是对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手段的重大变革和创新。
为更好地推广数字城管的基本经验,提高系统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数字城管建设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导则,以指导和规范各地数字城管建设工作。
1.总则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各地要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构建数字城管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要注重适用性、可拓展性和可兼容性,为实现数字城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标准、循序渐进。各地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需要,贯彻执行部颁行业标准和技术指南,合理确定管理模式和管理范围,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建设数字城管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经济欠发达城市可从最基础城市管理做起,重点理顺机制、体制,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逐步完善数字城管软硬件系统,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和管理领域,建设适应当地发展水平、经济实用的数字城管。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注重实效,坚持创新。数字城管在提升问题发现能力的同时,需要加大处置资源的数量,提升处置资源的质量,在提升问题处置能力上求实效;建设数字城管系统,必须重视推动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建立监督和管理分开、问题发现及时、处置标准明确、监督考核相对独立的城市管理机制。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群众参与,科学评价。要将市长公开电话和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城管有机结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运用系统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积极推进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的绩 3 效考核、行政效能监察体系,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整合资源,励行节约。按照勤俭办一切事的原则,整合现有各类信息化资源,实现设备、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减少各类不必要的形象装备;要开放市场,公开招标,在确保系统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设备租用、委托建设等形式开展系统建设,减少数字城管一次性投资;要积极采用先进实用和性价比合理的技术模式和硬件配置,以降低数字城管建设的技术成本。要合理配置数字城管系统运行的维护资源,建立稳定可信的运行维护模式,可选择外包服务、租用托管等形式降低运行维护成本,保证运行安全稳定。
2.建设内容
数字城管建设的核心应包括四个方面。
机制创新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核心。应建立独立的监督制度、量化的处置制度、量化的考核制度和长效考核制度等。
高效监督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根本。明确一个隶属政府综合部门相对独立的监督和考核部门是数字城管建设的有力保证。
标准贯彻是实施数字城管的基础。全面贯彻数字城管的相关标准是建设、运行数字城管的规范化基础。
技术集成是实施数字城管的保障。在体制、机制、标准巨大变革的背景下,只有采用数字化集成技术,才能保证和维持数字城管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标准的贯彻,实现新体制机制环境下的城市 管理高效率。2.1.组织体系建设
按照监督考核相对独立的原则,数字城管建设应明确隶属于政府的相对独立的综合协调部门,完成城市管理监督考核职责。将分散的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考核职能,集中到与处置职能脱钩的监督考核部门中,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和监督考核的职责分离,为建立独立的监督考核机制奠定必要的组织基础。
按照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资源下放的原则,将分散在城市各职能部门和设区城市区级政府的处置资源(包括人、财、物、事)尽量直接配置到市和区以下的基层执行单位,为发挥处置资源的最大时效和提高基层处置能力,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2.2.制度体系建设
监督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监督手册》,构建以问题发现、核查结案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监督制度体系,以确保城市管理问题高位独立监督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处置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立案、处置和结案》(CJ/T315)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指挥)手册》,构建以处置职责重新确认、处置结果规范、处置时限精准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执行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各处置责任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考核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CJ/T292)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以标准化的处置结果统计数据为依据,构建对各执行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考核制度体系,形成一个监督轴驱动多部门组成的处置轴,全面提升处置效率的核心动力机制。
长效机制建设。在城市现行管理体制下,积极推进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到城市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督察或干部考核等制度体系,以保证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2.3.信息系统建设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数字城管中心机房、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标准规定,进行城管通硬件的选型和采购,建设城管通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2.4.基础数据建设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城市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数据需求,建设以城市大比 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单元网格划分与分类编码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单元网格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和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单元网格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215)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2.5.专职队伍建设
信息采集员。各地应根据区域大小、城市管理问题发生密度等实际情况,采用自管或市场化管理等方式,组建规模适当的专职信息采集员队伍。负责日常城市管理问题的信息采集、核实核查和各类专项普查工作。
呼叫中心坐席员。各地应结合当地需求配备呼叫中心坐席员。负责受理领导批示、信息采集员上报和社会公众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并进行审核、立案、批转、授权结案等工作。
指挥中心派遣员。各地应结合当地需求配备指挥中心派遣员。负责将监督中心立案后批转的案卷派遣到相应的专业部门,对专业 部门的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协调督办。
3.项目管理
3.1.项目管理组织
成立数字城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重大事项的决定,确定数字城管体制机制的建设,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协调项目各相关单位的协作关系,决定项目组成员的调整。及时听取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展情况,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宏观监督和指导。明确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所有管理职责,保证项目总体进度和各组工作质量和进度,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进展情况及需要确认的重大事项。
设立管理组,负责数字城管队伍建设,编制各岗位管理制度,包括监督手册、指挥手册、评价指标体系等,并组织培训。设立系统组,负责项目的系统运行环境和应用系统建设和协调,包括网络布署、硬件配置,数据库建设、系统软件配置和应用软件研发,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等工作。设立数据组,负责协调、收集和整理基础地理框架数据,进行单元网格划分、部件和地址数据普查入库工作。3.2项目实施步骤
明确责任,组织实施。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项目实施工作计划。
项目立项、编制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报告和实施方案”,完成项目立项和招投标工作,确定项目各承建单位。
组建队伍,制订制度。由管理组牵头,组建监督中心、指挥中 心和监督员队伍,并编写相关工作制度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监督手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指挥)手册》,《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
数据普查,系统搭建。由数据组牵头,进行数据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工作。由系统组牵头,进行系统网络配置,软硬件系统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应用软件系统研发和实施,城管通硬件采购和软件研发等工作。
人员培训,编制手册。由管理组、系统组牵头,编制《各岗位用户培训手册》、《监督员培训手册》及《系统管理员培训手册》,对系统岗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培训。
系统测试,投入运行。由管理组、系统组牵头,进行系统测试、试运行和正式运行。
档案整理,系统验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文档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并组织系统的验收。
4.验收评价
4.1.组织体系
有明确的隶属政府的独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监督和考核部门,同时实现了处置资源尽量直接配置到市和区以下的基层执行单位。4.2.基本制度
建立并执行了比较完善的监督制度、处置制度、考核制度,形成了考核制度的长效机制。
4.3.信息系统
建设了基础软硬件平台系统,以及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等。4.4.基础数据
建设了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单元网格划分与分类编码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地理单元网格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和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地理单元网格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4.5.专职队伍
组建了与本地监督区域、问题发生密度相适应的信息采集、呼叫中心和协调指挥的专职队伍。4.6.运行效果
数字城管系统经过一定周期的运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监督发现和处置执行达到合理的数量,监督执行部门运作协调,考核评价制度基本发挥作用,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城市总体面貌发生明显改变等。
4.7.文档资料
机制体制建设文档。包括项目建设、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和运行管理相关的政府文件和管理制度等文档。
建设过程文档。包括系统集成、数据普查、应用系统开发、软硬件采购、网络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场地机房装修、监理等全过程技术文档。
总结汇报文档。针对验收评价的主要内容,集中反映项目概况、建设过程、组织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基础数据建设、运行实际效果的综合汇报文档。
第四篇: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
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
建城[2009]119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重庆市政管委,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天津市市容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自2005年建设部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以来,各试点城市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和有关标准,积极开展工作,一些非试点城市也主动加入到试点行列,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还将数字城管向城市管理的各个领域延伸,采取服务外包等城市化运作方式,改善了城市环境,创造了就业机会,试点工作取得了宝贵经验。为规范数字城管推广工作,针对试点工作中系统建设兼容性差、运行时效低、盲目超前、资金浪费等问题,我部组织编写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参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〇九年七月七日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
前 言
自2005年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下简称数字城管)以来,数字城管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环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数字城管探索建立了监管分离的双轴心管理体制,创建了将城市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万米单元网格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建立了科学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绩效评价机制,构建了一个适应新体制、新方法和新机制的集成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是对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手段的重大变革和创新。
为更好地推广数字城管的基本经验,提高系统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数字城管建设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导则,以指导和规范各地数字城管建设工作。
1.总则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各地要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构建数字城管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要注重适用性、可拓展性和可兼容性,为实现数字城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标准、循序渐进。各地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需要,贯彻执行部颁行业标准和技术指南,合理确定管理模式和管理范围,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建设数字城管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经济欠发达城市可从最基础城市管理做起,重点理顺机制、体制,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逐步完善数字城管软硬件系统,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和管理领域,建设适应当地发展水平、经济实用的数字城管。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注重实效,坚持创新。数字城管在提升问题发现能力的同时,需要加大处置资源的数量,提升处置资源的质量,在提升问题处置能力上求实效;建设数字城管系统,必须重视推动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建立监督和管理分开、问题发现及时、处置标准明确、监督考核相对独立的城市管理机制。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群众参与,科学评价。要将 3
市长公开电话和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城管有机结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运用系统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积极推进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监察体系,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整合资源,励行节约。按照勤俭办一切事的原则,整合现有各类信息化资源,实现设备、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减少各类不必要的形象装备;要开放市场,公开招标,在确保系统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设备租用、委托建设等形式开展系统建设,减少数字城管一次性投资;要积极采用先进实用和性价比合理的技术模式和硬件配置,以降低数字城管建设的技术成本。要合理配置数字城管系统运行的维护资源,建立稳定可信的运行维护模式,可选择外包服务、租用托管等形式降低运行维护成本,保证运行安全稳定。
2.建设内容
数字城管建设的核心应包括四个方面。
机制创新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核心。应建立独立的监督制度、量化的处置制度、量化的考核制度和长效考核制度等。
高效监督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根本。明确一个隶属政府综合部门相对独立的监督和考核部门是数字城管建设的有力
保证。
标准贯彻是实施数字城管的基础。全面贯彻数字城管的相关标准是建设、运行数字城管的规范化基础。
技术集成是实施数字城管的保障。在体制、机制、标准巨大变革的背景下,只有采用数字化集成技术,才能保证和维持数字城管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标准的贯彻,实现新体制机制环境下的城市管理高效率。2.1.组织体系建设
按照监督考核相对独立的原则,数字城管建设应明确隶属于政府的相对独立的综合协调部门,完成城市管理监督考核职责。将分散的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考核职能,集中到与处置职能脱钩的监督考核部门中,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和监督考核的职责分离,为建立独立的监督考核机制奠定必要的组织基础。
按照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资源下放的原则,将分散在城市各职能部门和设区城市区级政府的处置资源(包括人、财、物、事)尽量直接配置到市和区以下的基层执行单位,为发挥处置资源的最大时效和提高基层处置能力,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2.2.制度体系建设
监督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监督手册》,构建以问题发现、核查结案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监督制度体系,以确保城市管理问题高位独立监督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处置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立案、处置和结案》(CJ/T315)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指挥)手册》,构建以处置职责重新确认、处置结果规范、处置时限精准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执行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各处置责任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
考核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CJ/T292)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以标准化的处置结果统计数据为依据,构建对各执行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考核制度体系,形成一个监督轴驱动多部门组成的处置轴,全面提升处置效率的核心动力机制。
长效机制建设。在城市现行管理体制下,积极推进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到城市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督察或干部考核等制度体系,以保证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
2.3.信息系统建设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数字城管中心机房、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标准规定,进行城管通硬件的选型和采购,建设城管通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2.4.基础数据建设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城市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数据需求,建设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单元网格划分与分类编码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单元网格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
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和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单元网格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215)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2.5.专职队伍建设
信息采集员。各地应根据区域大小、城市管理问题发生密度等实际情况,采用自管或市场化管理等方式,组建规模适当的专职信息采集员队伍。负责日常城市管理问题的信息采集、核实核查和各类专项普查工作。
呼叫中心坐席员。各地应结合当地需求配备呼叫中心坐席员。负责受理领导批示、信息采集员上报和社会公众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并进行审核、立案、批转、授权结案等工作。
指挥中心派遣员。各地应结合当地需求配备指挥中心派遣员。负责将监督中心立案后批转的案卷派遣到相应的专业部门,对专业部门的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协调督办。
3.项目管理
3.1.项目管理组织
成立数字城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重大事项的决定,确定数字城管体制机制的建设,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协调项目各相关单位的协作关系,决定项目组成员的调整。及时听取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展情况,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宏观监督和指导。明确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所有管理职责,保证项目总体进度和各组工作质量和进度,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进展情况及需要确认的重大事项。
设立管理组,负责数字城管队伍建设,编制各岗位管理制度,包括监督手册、指挥手册、评价指标体系等,并组织培训。设立系统组,负责项目的系统运行环境和应用系统建设和协调,包括网络布署、硬件配置,数据库建设、系统软件配置和应用软件研发,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等工作。设立数据组,负责协调、收集和整理基础地理框架数据,进行单元网格划分、部件和地址数据普查入库工作。3.2项目实施步骤
明确责任,组织实施。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项目实施工作计划。
项目立项、编制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
析报告和实施方案”,完成项目立项和招投标工作,确定项目各承建单位。
组建队伍,制订制度。由管理组牵头,组建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监督员队伍,并编写相关工作制度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监督手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指挥)手册》,《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
数据普查,系统搭建。由数据组牵头,进行数据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工作。由系统组牵头,进行系统网络配置,软硬件系统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应用软件系统研发和实施,城管通硬件采购和软件研发等工作。
人员培训,编制手册。由管理组、系统组牵头,编制《各岗位用户培训手册》、《监督员培训手册》及《系统管理员培训手册》,对系统岗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培训。
系统测试,投入运行。由管理组、系统组牵头,进行系统测试、试运行和正式运行。
档案整理,系统验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文档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并组织系统的验收。
4.验收评价
4.1.组织体系
有明确的隶属政府的独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监督和考 10
核部门,同时实现了处置资源尽量直接配置到市和区以下的基层执行单位。4.2.基本制度
建立并执行了比较完善的监督制度、处置制度、考核制度,形成了考核制度的长效机制。4.3.信息系统
建设了基础软硬件平台系统,以及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等。4.4.基础数据
建设了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单元网格划分与分类编码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地理单元网格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和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地理单元网格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
4.5.专职队伍
组建了与本地监督区域、问题发生密度相适应的信息采集、呼叫中心和协调指挥的专职队伍。4.6.运行效果
数字城管系统经过一定周期的运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监督发现和处置执行达到合理的数量,监督执行部门运作协调,考核评价制度基本发挥作用,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城市总体面貌发生明显改变等。4.7.文档资料
机制体制建设文档。包括项目建设、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和运行管理相关的政府文件和管理制度等文档。
建设过程文档。包括系统集成、数据普查、应用系统开发、软硬件采购、网络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场地机房装修、监理等全过程技术文档。
总结汇报文档。针对验收评价的主要内容,集中反映项目概况、建设过程、组织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基础数据建设、运行实际效果的综合汇报文档。
第五篇:数字化的虚拟城市(共)
讨论:数字化的网上虚拟城市——“网上长沙”策划草案
随着国内网民突破1亿大关,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平民化,网民也曾现越来越百姓化的趋势。一大批房产、餐饮、购物、旅游、汽车等网站涌现出来,本地化成了当前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潮流。
从古至今,人类活动始终离不开对地理位置的判断,据统计人类80%以上的活动均和位置相关,随着社会发展,超大城市的出现,地理信息与位置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寻找餐馆、旅店、娱乐中心、购物中心、银行、旅游景点等等,只要轻点鼠标或触摸屏幕,需要的信息便出现在面前。位置服务将成为我们最好的向导。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速度”和“效率”等同于“金钱”和“机会”。互联网的普及给人类的社会活动与交往、生产与经营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纵观当前形形色色的Web网站,“联系我们”栏目中几乎是100%的纯文字信息来介绍企业相关信息;登陆众多的行业门户网站和搜索服务网站,均见不到图形化的地理位置精确定位及描述。目前为数不多的电子地图服务网站所提供的公共查询服务显得查询层次多,缺乏精细描述等弱点。
“网上长沙”将作为长沙市第一门户网站,不仅是长沙市对外宣传的窗口,也是向世界展示长沙,集成化体现长沙市各方面日新月异变化、衣食住行玩各类信息最集中的最佳平台。在网络上呈现完整的视觉效果,即使不亲临现场,也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一、“网上长沙”是一个什么东东?
它是一个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数据库系统(DBMS)、动态Web软件技术开发、数学模型以及建摸技术等综合技术的应用,以长沙市“三维全景电子地图”为基础,向长沙市市民提供衣、食、住、行、玩各类生活商业信息为发展方向,成为长沙市第一家信息最集中、使用最简单和查询最方便的“数字化的网上虚拟城市”。
它将提供内容全面、分类详细的服务点,包括政府机关、城市建设、学校医院、工商企业、金融贸易、旅游购物、房产汽车、餐饮娱乐等等,分几十个大类、上百个子类,还加载了行政区划、地址、邮编、电话、网址等多项属性信息。此外,“网上长沙”的电子地图还提供了居民地、水系、铁路、交通附属物、政区与境界、注记等大量地理背景数据。这些数据均是专业的测绘部队通过实地测绘获取的,非常精确。与卫星导航系统相配套的电子地图装在汽车上,通过卫星引导汽车非常准确抵达目的地。
“网上长沙”最诱人之处,莫过于纸质地图无法比拟的三维感觉,鼠标所点之处,长沙市的岳麓书院、马王堆、开福寺、天心阁、岳麓山、烈士公园都会“立”起来,新建楼盘能敞开大门,引领您360度环绕参观。利用这些特殊绘图技术,即使不熟悉长沙市的道路也无妨,只要输入目的地的门牌号码或目的地,“网上长沙”就会为您指点迷津,它就可以为你指路——用语音,还有详尽的地图引导,你不必再仔细琢磨令人困惑的限速、单行、限行„„它会自动分析并为你选择最佳路线;如果你想中途停下来加油、吃饭、买点东西,那些加油站、饭店、超市的位置,它比谁都清楚„„
如果你开车去上海、深圳、武汉、大连等城市,也没问题。你不用像以往那样停下来买一份当地地图(也许是很老的版本)——卫星导航系统中配备的电子地图可以引导你抵达目的地,而且误差非常小,不会超过一般轿车长度的两倍。(注:原则上不能脱离“网上长沙”的发展目标,因为不能集中力量高效能的完善它,难以抵御更强大的竞争对手)。
精确、方便的电子地图,市场前景肯定会无限美好。目前,大量的无线增值服务商也都盯紧了交通导航系统这个市场。
据电子地图行业内一位资深专家介绍,电子地图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各领域应用普遍,特别是在智能交通、物流监控调度、应急救援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尤为广泛。通过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手机和PDA等终端设备提供位置服务的关键要素,就是要有精确的电子地图。我国电子地图编辑制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手机或掌上电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电子地图,不仅能确定自己的位置,而且还能找到所要找的人或地方。电子地图将一步步走进百姓的生活,其市场潜力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可低估。在美国,随着搜索引擎竞争越来越激烈,本地化搜索成为新一轮的热点,google,雅虎,MSN都推出了电子地图服务。而国内互联网的差距跟美国越来越小,甚至有些方面已经处于领先或者同步位置。预计该行业将有越来越多的创新。
二、案例及其他
案例一:
有一家网站将电子地图跟租房、买房紧密结合,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可以知道房源的确切位置,也很容易通过地图查找目的地周边房源,成为国内最先在该领域应用电子地图的网站。该网站是总部设在杭州的国内最大的租房、二手房网站之一的易赁房产,目前在包括杭州在内的56个城市设立了分站。
该功能首先在杭州站首先采用。据该网站创始人“木佬佬”介绍,随着易赁网(http://www.xiexiebang.com)杭州站上租房、二手房信息越来越大,每天新增房源其千余条,外地来杭租房、买房的人也急剧增长,用户对地图定位查看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易赁网跟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合作,在其自主研发的电子地图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对杭州近千个房源小区和楼宇进行地图定位,将房源和杭州地图结合起来。该尝试是国内第一次真正将GIS地图技术应用到租房、二手房市场中。
通过该地图,可以对目的地周围的小区进行框选,地图右侧立刻显示处相关小区的房源套数和链接,通过链接可以看到所有该小区的房源。同时,在看到详细房源信息后,电子地图将标出该小区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给用户以直观的印象。该地图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放大和缩小,从而很容易看到整个全貌和具体细节。
据网站创始人木佬佬介绍,未来还会跟合作方合作推出基于三维地图的房源定位,届时将可以看到具体楼房的建筑外貌和房间的具体位置,甚至还可以获得房间的全景图。木佬佬还兴奋地说到了易赁网未来发展方向,易赁房产的最终目标是让全国所有的租房、二手房都在网上交易,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登记房源,查看房子的具体情况,既节省时间,又能获得所有房源的资料。老百姓不光通过互联网,还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手机多平台等获得房源和其位置等信息。易赁网的梦想是,将来有一天,当你走到杭州湖畔花园门口的时候,拿出手机就可以了解到周边的所有出组、二手房房源,具体房间图片,360度全景图,价格,联系人等,然后直接进去查看房源并和房东或经纪人进行洽谈。让百姓租房、买房越来越容易。
案例二:
近日,从上海测绘院获悉,沪上首张电子地图4月正式出版,数十万条信息本月全部输入完毕。今后,市民外出吃饭逛街,到哪儿去,怎么去,只需出门前轻轻点击一张光盘,即可获得准确信息
昨天下午,记者亲自体验了一回“数字上海”:登陆“上海纵览”,从1958年到现在,各个时代本市中心城区的巨大变化,一一映入眼帘;进入“旅游观光”查询东方明珠,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记者不但见到其具体位置,还可看到一部记录片。测绘院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本市部分景观不但配上了简介、网页,甚至还有flash。
至于出行查询公交线路、具体站点甚至是小小一个门牌号码的位置,都可在电子地图上轻松完成。记者当场查询了“北京东路2号”,地图马上“回答”该地点靠近外滩。而以往纸质地图“鞭长莫及”的郊区,也只需点击即可。
据“上海城市通”编辑部张主任介绍,首份电子地图本月内“定稿”,数十万条信息全部输入完毕,4月份正式出版。正式出版的地图还包含城市建设、楼盘分布、文化集萃、住宿美食等14个方面,涉及全市400多条主要公交线路、2000多条道路、一万多家知名企业。
据其透露,该地图利用网络、多媒体、虚拟现实全方位展示上海总体信息,是“数字上海”的信息基础。今后电子地图每年修改一次,届时会增补大量信息,跟上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
案例三:
从12月6日起,郑州启动了全市第一张“电子地图”。全球互联网用户可通过“电子地图”详细的查询有关郑州的各类信息。
郑州市地理信息公众查询系统是为用户提供地理信息和应用服务的系统,系统以郑州市每条街道的门牌号码为基本信息单元,包括了门牌号、名称、电话等信息。查询系统的操作功能可以放大、缩小、移动、地图分层显示;查询功能包括区域查寻、公交查寻、街道查寻、公交转车、最优路径;个性化服务功能用户还可以对地图进行编辑,标注个性化信息,实际上就是一幅将各种相关信息通过对应的地理坐标表达出来的电子地图。
郑州市“电子地图”的建立,相当于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虚拟的郑州市,互联网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郑州方方面面的信息,如街道、单位、旅游景点、公共设施、宾馆、饭店、交通信息等。
其他信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2年曾主导了一个专业化产业化项目——卫星导航产业化应用专项,其中涉及到导航的硬件、软件、应用平台和导航电子地图,并设立了一些项目来直接推进电子地图的产业化。北京四维图新公司当时便承担此项目中关于电子地图开发部分的工作。国家发改委希望通过该计划在国内形成100亿元规模的卫星导航应用市场,推出一批有特色的中国导航产品,培育起一批在相关领域里的一流企业。此外,国家测绘局也从测绘和地图产品管理的角度出发,在资质、标准、地图保密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方案,产业政策层面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目前,这些产业政策和标准仍在不断完善之中。
三、《网上长沙》对于用户的几大好处:
1、比电信公司的电话黄页本更全面、方便。
电话号码本上不可能有企业完整的长达1000字的文字介绍,而《网上长沙》电子地图可以;电话号码本上不可能快速的搜索到一个企业的具体联系方式,而我们网络商业电子地图可以不费吹灰之力,马上搜索到有关这个企业的一切相关资料,包括企业文字介绍以及图片介绍、商品报价、具体位置、乘车路线、联系电话等等;购买电话号码本需要花钱,携带不方便,而使用网络电子地图,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免费查阅各类商家信息,同时无须携带。
2、比网站网页实用。
网站网页虽然费用不是很高,但是五千八千的费用对于一般商家还是很高,而互联网最大的一个特性,就是广告效应相对来说不显著,这一点我们应当正视。而XXX元/年的网络商业地图,它的作用很简单,不需要华丽的外表、不需要申请域名空间,只要能够正确显示商家的具体位置就可以了,谁也不会指望XXX元能够一定带来10万元的效益。如果商家有自己的网站,作个链接就可以,在我们的地图上随便点击一下,马上就可以进入商家的主页(如果该商家没有主页,湖南省互联网中心可以另行代做,又一个收费营利的途径。三维全景式的商业服务,年服务费另计。)。介绍推广您的企业,多一个选择总比不选择好,选择经济的,不选择贵的;选择具体有效的,不选择空洞无用的。
3、比做广告便宜。
互联网因为宣传面非常广,因此随机性比较强,商家往往几千块钱作个网站不能马上见到效果,通常就会很失望,这种心理实际是商家期望值过高造成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宣传方式能够保证几千快钱的宣传费花出去后,立刻就能起到立杆见影的作用,报纸不能、电视不能、互联网也不能,《网上长沙》却可以——我们起到的是一种细水长流的长久广告效应。
4、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电话号码本的生命力非常强大,大家是都知道的——每年都在出新号码本;114查号台业务非常繁忙,大家也是知道的——电话总占线;互联网每天有多少人访问,大家或许不知道——中国具体数字为每天有7000万人次访问量;每年进行网上购物的交易额是多少,大家也可能更不知道——仅中国市场交易额为每年500亿人民币;另外据统计——查找一个商家,通过电话号码本需要五分钟,通过查号台,一般需要一分钟,通过互联网却仅仅需要不到30秒。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消费者的需要就是价值,我们能够适应社会,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我们的生命力非常强大。
5、能独家提供企业管理咨询服务
XXXX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与XXXX网站、XXX强强联手进行有效资源整合,将为“网上长沙”高级VIP注册用户提供免费的企业管理咨询培训服务。在一年之内,您随时可以向XXXX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请教约定范围内的管理咨询与培训问题,一条意见就可能为商家节省几千元钱;一个建议也可能让商家赚几万元钱;一个忠告甚至可以为商家避免损失几十万、上百万。
6、使用方便、查找迅速、原理简单、经济实惠
在网络中进入长沙市地图,长沙各个地区位置街道马上一目了然,然后点击任意市内熟悉的街道——XXX、XXXX、XXXX等等,马上可以找到您需要的商家,掌握您需要了解的信息。或者点击川菜几个字,那么马上长沙所有的川菜店的名单将展示在您眼前,您想了解夫妻肺片什么价位,水煮鱼多少钱一斤吗?哪家饭店消费低廉、哪家饭店装潢气派吗?您还想知道哪家建筑装饰材料店货物品种多,价格公道、质量过硬吗?您是不是更想了解哪里唱歌便宜,环境幽雅——那么请到我们网上长沙来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