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公交城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的意见(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6:5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公交城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公交城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的意见》。

第一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公交城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的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公交城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的意见

京政发〔2012〕1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深化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保障能力,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改善首都大气环境,必须进一步坚持公共交通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公益性定位,坚持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先、投资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率先建成“公交城市”。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建设“公交城市”,统筹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发展,统筹公交线网与场站设施建设,统筹公共交通高峰与平峰运输能力,统筹公共交通与其它出行方式衔接。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快捷、便利、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为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提供交通保障。

(二)主要目标。

提高公共交通快捷性、可达性和便利性,实现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顺畅、运行快速、换乘方便,满足市民基本出行需求,适当兼顾多样化公交出行需求的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达到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的效果。

到2015年,中心城90%以上乘客步行到最近公交车站距离不超过0.5公里,五环路内平均步行1公里即可到达轨道交通站点。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450公里以上并连续成网;地面公交平均运营速度达到18公里/小时;高峰时段公共交通乘客通勤平均出行时间不超过1小时,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0%左右。

二、主要任务

(一)编制专项规划。

编制包含首末站、中心站、换乘站和交通枢纽等在内的公交场站设施用地专项规划,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地面公交三级线网专项规划。

(二)优化公交线网。

加快建设地面公交快线网。依托高速公路和放射线道路建设快速公交通勤走廊;围绕综合交通枢纽、大型公路长途客运站和火车站、机场,布设一批快线;研究推进在三环路主路、四环路主路等中心城主要快速路、主干路施划公交专用道,布设快线;建设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BRT),实现朝阳路(BRT2)、安立路(BRT3)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道路设施及专用道规划

设计,实现全程中央专用道并延伸至灯控路口,建设阜石路(BRT4)、广渠路(BRT5)等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对长安街、白颐路、西单北大街等地面公交线路集中、客流量大的路段,研究推进线路优化,布设快线;完成“8”、“9”字头市郊公交线路外迁及整合,充分利用和发挥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服务功能,实现市郊公交线路在三环或四环外与地面公交快线或轨道交通线路的衔接;在通勤客流大的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布设快线,分流轨道交通乘客。调整完善地面公交普线网。根据轨道交通新线年度开通计划,逐年调整轨道交通沿线重复公交线路,减少并行重复,实现有效衔接。根据中心城功能布局调整,及时优化调整公交普线;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城建设,调整完善郊区客运线路和新城地面公交线路,加强与市郊公交快线的衔接。

大力拓展地面公交支线网。开设以“袖珍公交”为主的地面公交支线,与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共同解决市民“一公里”出行需求问题。依托城市交通次干路、支路和断头路等微循环道路建设,围绕既有或新建居住区(含保障性住房)、商业区、开发区等城市功能区,新开、调整一批地面公交支线;加强与地面公交快线网、普线网和轨道交通线网的衔接,新开、调整一批地面公交支线。

逐步增加地面公交多样化服务方式。开设早、晚高峰运营的通勤快车,满足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的路网系统,开通社区直达、高端商务通勤快车;开通连接交通换乘结点和大型居住区的直达通勤快车;开通分流轨道交通高峰客流的通勤快车。

(三)加快设施建设。

建设公交场站。建设四惠、宋家庄、苹果园等10个规划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温泉、北七家、后沙峪等25处公交车首末站点;建设郭公庄、方庄等一批立体化地面公交停车场。完善配套设施。实施三环路主辅路改造,研究推进新兴桥等10处桥区立体换乘系统建设;建设与地面公交快线网接驳的驻车换乘停车场;建设小营、四惠、靛厂等8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和一批加气站。

施划公交专用道。在京藏、京开、京港澳高速公路进入中心城路段和三环路、四环路等城市快速路以及主要客流走廊、常发拥堵路段施划公交专用道150公里,总里程达到450公里以上并连续成网;在有条件路段将公交专用道延伸至交叉口停车线,并在路口实现公交信号优先;在公交车辆上安装违章抓拍设备,加大对违法驶入公交专用道车辆的查处力度。

(四)提高科技信息化水平。

依托智能调度、一卡通数据分析、交通模型和电子站牌等技术,强化政府监管、完善企业运营、服务社会公众。建设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地面公交智能调度运营体系,在全部公交车辆上安装车载定位系统,升级完善一卡通系统功能,实现全部公交线路的实时监控、动态调度管理。完善轨道交通智能化运营体系,强化网络化运营的统一指挥、逐级负责,做好客流数据统一处理分析、票款清分清算。加强适合不同运量条件下的多种轨道交通制式研究及示范应用工作。推动公共交通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推动公共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优化公交车辆燃料结构和车型结构,推广新能源车辆、液化天然气车辆,适当发展压缩天然气车辆,对柴油车辆推广使用无硫柴油,加强车辆维护保养,确保车辆达标使用,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更新。结合地面公交线路途经区域、线路类型和运营特点,通过车辆更新、新购,逐步调整形成较为合理的公交车辆燃料结构和车型结构。开展公共交通节能监测。

(五)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强化交通、财政、国资部门对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的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监管手段,督促公共交通企业优化运营方案,提高运营效率。加强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衔接配合,在轨道交通建设阶段落实好各项运营安全保障制度。

研究改革公共交通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推行区域运营调度。探索场站建设管理与线路运营调度的适当分离,促进资源整合和专业化运营。制定和完善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运营联动机制。

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推动郊区县境内客运企业发展改革,转变经营模式,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对地面公交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制定提升公交安全运营和服务水平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关于《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公共汽电车运营安全管理规范》等内容的系统化培训和演练,对一线司售人员进一步细化操作规程,落实服务标准,提高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政策保障

(一)严格落实公交用地优先。

保障新建设施用地。在城市规划中优先安排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抓紧制定出台全市公交场站专项规划。规划确定的公共交通场站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地。规划中配套有公共交通场站的建设项目,具备入市条件时,规划部门向交通部门指定的公共交通场站建设主体单独核发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意见书,其公共交通场站用地的土地开发补偿费用纳入到上市地块的土地开发补偿费用中,其公共交通场站用地由项目开发建设主体无偿进行移交。新建主要轨道交通站点应配套规划建设公共交通场站,实行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接管、同步投入使用。在三环路以外的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枢纽,增加市郊公交与轨道交通、市区公交的接驳换乘功能。对符合公共交通车辆通行条件的居住区,应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及相应的站点。

保障既有设施用地。已投入使用的场站设施,不得随意改变用途,确保使用权稳定。对现状使用的且规划为公共交通场站用地但尚未办理用地手续的场站,由规划部门完善规划手续,由国土部门办理用地手续,成为永久性公共交通场站。对现状使用的但规划不是公共交通场站用地的场站,由规划部门结合上位规划及实际使用需求,研究更改用地性质为公共交通场站用地的可行性,对可行的应更改为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清理移交被挪用的设施用地。对已被挪用的公共交通场站用地,由规划部门核实用地性质,由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国土、交通、工商、城管执法等部门依法进行腾退、查处和移交。

提高用地使用效率,强化接驳换乘功能。合理布设交通枢纽场站,充分利用场站内部空间,促进场站周边土地合理利用。强化场站接驳换乘功能,在全部枢纽场站及部分中心场站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站内换乘。充分挖掘场站周边用地,建设步行和自行车接驳换乘设施,缩短换乘距离,提高换乘便捷度。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高效利用轨道交通沿线土地,适当提高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强度。推动建设立体式枢纽场站、驻车换乘停车场,提高车辆停放能力。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出行需求,完善公共交通枢纽场站无障碍设施。

各区县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拆迁工作。东城区、西城区的永久性公交场站面积达到需求量的50%以上,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的永久性公交场站面积达到需求量的70%以上,每个郊区县至少建成1个综合交通枢纽。

(二)切实保障公交路权优先。

加快建设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大容量快速公交新线,完善既有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的道路设施条件,实现与其他车辆的物理隔离。完善公交专用道管理。配套建设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保障公交专用道上车辆优先通行,加大对违法驶入公交专用道车辆的查处力度。允许校车等在公交专用道通行。

(三)继续保持投资安排优先。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政策,加大场站设施、车辆和科技交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十二五”时期投资不低于50亿元用于地面公交场站、科技交通等设施的建设。与轨道交通站点配套规划建设的公交场站及交通配套设施(天桥、通道、驻车换乘停车场等)项目未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的,由市级安排资金予以解决。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抓紧研究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模式的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公共交通场站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推行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对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进行以政府为主导的综合功能开发,通过综合开发盈利部分弥补公共交通运营亏损。

(四)继续坚持财税扶持优先。

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明确财政支出范围,对实行低票价政策引起的政策性亏损继续纳入财政补贴预算,对车辆(含新能源公交车辆、液化天然气公交车辆等)和设施装备的配置与更新、燃油补助、驻车换乘停车场运营亏损等实行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对完成政府部门指令性任务和应急保障的相应支出实行财政专项经济补偿。郊区县政府结合郊区公共交通发展规模,加大对郊区公共交通的补贴力度。在坚持公共交通公益性低票价政策的基础上,建立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协调运营的票制票价体系。

四、职责分工

市交通委负责统筹协调本市地面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工作;负责公交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市区两级政府推进公交场站、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公交专用道及立体换乘系统建设和项目审批,完善标志标识系统;负责交通行业科技项目的政策指导;参与交通运输方案制定,协调新闻媒体做好新开线路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方面的宣传工作。

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负责公交线路站点设置、公交专用道施划与管理、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

市交通委路政局负责配套公交场站设施改造建设工作,督促建设单位落实施工方案,做好轨道交通接驳设施建设相关工作。

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负责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方面的工作。负责公交需求调研工作,对公交线路的新开、调整进行行政审批,对多种形式的公交摆渡车给予政策指导;研究开设微循环线路、社区通勤快车、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做好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接驳工作;配合开展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配合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公交运营。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公交场站设施配套建设资金;负责公交场站、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公交专用道及立体换乘系统等公交优先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公交优先方面的财政扶持政策。

市规划委负责编制公交线网和场站设施规划,做好公交场站、大容量快速公交、公交专用道及立体换乘系统规划方案研究和审批工作。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提供新建小区位置及规模信息;督促开发商和业主单位建设、移交公交场站。

市国土局负责做好公交场站、立体换乘系统用地审批等相关工作。

市环保局负责本市液化天然气公交车辆应用项目的扶持政策研究和实施效果的评估;负责办理液化天然气公交车辆环保目录。

市科委负责新能源公交车辆在公交行业的推进应用工作。

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地面公交方面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和推进工作。

市国资委负责公共交通企业考核监管等工作。

各区县政府负责配套设施场站拆迁工作,领导和督促区县交通委(局)做好辖区内公交线路调研,提出需求和线路优化调整方案建议,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落实公交优先相关工作。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参与公交线路设置的可行性、合理性研究,并提供技术支持。地面公交运营企业参与公交线路需求调研,提供技术指导,编制公交运营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公交线路调研和新开、调整公交线路的具体实施。负责相应公交场站建设。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负责提供轨道交通运营情况,做好应急运输信息共享,参与地面公交与地铁联运方案编制等工作。

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轨道交通新线配套公交接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请立项和驻车换乘停车场运营管理工作。

市公联枢纽公司负责公交枢纽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为公众不同出行方式换乘创造条件,为公交运营提供场站服务保障。

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负责一卡通机具和设备的安装调试,配合提供市政交通一卡通刷卡数据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北京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祝文贺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君永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第二篇:加强人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人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急诊科

杨仲卿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战略目标。医院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窗口,必须努力加强人文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医院和谐。和谐的医院文化,也是增强医院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和谐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以优化环境布局为着眼点,营造和谐就医环境;以强化医院管理为抓手;构建和谐发展环境;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的,缔造和谐医患关系;以医院文化建设为动力,凝聚医院向心力,才能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凝聚力、创造力、可持续发展的医院。

一、以优化环境布局为着眼点,营造和谐就医环境

医院的医疗环境和服务流程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病人着想的人文理念,真正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从而为患者营造和谐、舒适、安全的就医氛围。

1.服务环境温馨化。医院的病员和工作人员均需要一个充满自然生机与活力、优美、适宜的环境。我院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医院环境景观,切实加强院容院貌建设,抓好医院环境的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安全、绿色、舒适的就医环境。医院精心布局假山,移植名贵树种,铺设草坪绿地,从而给患者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对恢复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投入巨资改扩建门急诊,经过改造的门诊大楼公共区域宽敞、明亮、舒适、整洁,使人赏心悦目。

2.医院设计人文化。作为百年大计的医疗建筑,做好设计前期的整体规划,使之合乎医疗需要以及长远的发展需要,少留“遗憾”是非常重要的。改变以往人们所畏惧的冷峻、严肃呆板的医院形象,营造一个以宁静、舒适、典雅、亲和的现代化人文关怀为主体的医疗环境。在为病人着想的人文理念,真正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体现优质高效、信息化的现代医院管理理念以及舒适、便捷的医疗环境。

3.服务流程人性化。服务流程是患者来院就医的全过程。要做到服务流程人性化,就要使人性化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就医流程的细节中。我院进一步完善“一卡通”服务,设立大厅导医,为行动不便、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服务。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服务举措,优化门诊就诊流程,简化环节,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注重细节,加强了沟通,增加温馨服务内涵,使“三长一短”的“看病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医患沟通亲情化。医患和谐的关键是相互理解,只有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才能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许多医患纠纷是由于双方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在医患沟通中,医护人员是主导的方面,医护人员要带着感情当医生、当护士,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而沟通的基础是真正站在患者和家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我院还负责解决医患之间的不和谐以及矛盾,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医患纠纷,投诉一起,解决一起,不推诿,不回避,协调解决医患矛盾。

二、以强化医院管理为抓手,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医院内部和谐人文环境的塑造离不开科学管理,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不仅是硬件设施、人才技术的竞争,医院之间管理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和制约医院的和谐发展。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医院发展环境,有赖于以人为本的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建设。

1.健全管理制度。医院的规章制度是医院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科学管理的反映,也是医院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的反映。制度建设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我院根据医院发展建设情况,不断制定和完善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职工在院内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使之成为协调上下级之间、院内、外之间关系的纽带,最终成为医院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绿色通道”。医院编印下发了有关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并认真检查落实,纳入考核;制定了《关于医疗纠纷、差错和事故处理细则》,将医疗差错、事故的责任与科室量化考核及个人挂钩;各专科以落实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十余项核心医疗制度为重点,强化管理督查,确保了医疗安全和服务品质;以“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等“三合理”为重点,规范诊疗行为,减轻患者负担,提升服务水平,医疗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医疗纠纷明显减少。

2.很抓廉政建设。我院从建立制度、规范行为做起,紧紧抓住廉政建设不放松,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为了规范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行为,医院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年终考核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礼品登记、收入申报“三项”制度等;为规范药品、试剂、器械等物资采购行为,制定下发了《药品采购工作制度》、《关于药品异动情况监控管理暂行办法》、《采购工作管理制度》、《采购员、保管员轮岗制度》,规范高值耗材采购和使用管理;为加强基建工程管理,制定了《基建工程建设操作程序管理制度》;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制定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的有关奖惩暂行规定》等制度措施,使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推动我院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3.落实民主管理。我院坚持集体议事原则,对“三重一大”问题,做到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开展民主讨论,科学论证。在用人问题上,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坚持程序,公开公正,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研究决定。

4.完善监督机制。医院加强审计与跟踪制度,规范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医院还开展阳光招标、签订廉政合同,有效防范商业贿赂行为,保障医疗规范有序。

5.实行量化考核。我院建立了临床科室量化考核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日趋完善,建立健全临床诊疗“三合理”规范,提高医疗工作质量。

三、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的,缔造和谐医患关系

我院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政府放心、人民满意、技术领先、服务规范”的医院。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是我院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凝聚民心,建设和谐医院、缔造新时期和谐医患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要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主体是医务人员。医院经常对医务人员进行思想、作风、道德教育,进行“大医精诚”的医院精神教育,在医务人员中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医院积极营造尊重患者人格、体恤患者痛苦、同情患者困难、满足患者需求的人性化的服务氛围,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作为衡量我们服务到位不到位的惟一标准。

2.强化医德规范,提升医患诚信度。为解决医患矛盾和纠纷,我院努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一是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清正廉洁的行业作风。二是凡是有利于病人的规章制度,医院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严肃岗位职责,严格规章制度。三是医务处、监察室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严肃查处不规范用药、开大处方、乱检查等行为;坚决杜绝医药代表在医院活动,以纪委书记负责的督查小组,随时驱逐医药代表。四是要加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规范招标采购行为,让利群众,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3.提升服务品质,让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打造以人性化服务为核心的医疗服务品牌,切实做细做好医疗服务,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我院用更全面、更周到、更细致、更人性化的措施来提高服务档次,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落实到每一个医疗服务环节中,让患者从我们的医疗服务中感受到家的温馨。做到认真对待病患者的行风投诉,每月对门诊部、医务处等部门接受病人投诉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及时整改。通过电话、信函和家庭访视,征求病人对医院医疗、护理、医技、膳食、收费、环境卫生等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全过程。

4.实施价格公示,维护患者权益。医疗收费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过程中,医院除了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外,还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尽可能让群众以较低廉的价格享受较优质的服务,并将服务承诺和服务项目透明化,赋予患者监督的权利,从根本上维护患者的利益。我院把医疗价格公示作为“院务公开”的具体内容抓好。医院增强和规范了物价收费,提高了价格政策观念,同时适应了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减少了医患纠纷。为保障患者知情权,让患者参与医疗过程,医患双方积极互动,减少医疗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医疗纠纷,医院设立了电子查询系统,可以实时进行药物价格查询、医疗服务价格查询、住院费用查询,严格实行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度。

5.实行医疗信息公开,扩大患者知情权。为方便群众就诊,切实维护患者权益,医院广泛开展“病人选医生”活动,使所有医疗人员信息在门诊大厅、医疗病区公示上墙,在医院电子查询系统及医院网站公布;医院各临床专科积极健全实施术前谈话、有创操作知情同意、医患沟通登记等制度,保证患者参与医疗过程。

6、加强公安部门对“医闹”行为的打击力度 :发生医疗争议后“医闹”已经异化为解决医疗纠纷的一种途径,抬尸闹丧者,威吓伤害医务人员者,围堵医疗机构者皆有之,公安机关在处理“医闹”问题上显得 “手软”以至于医疗机构为平息医闹,早日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经常不得以花钱消灾,满足患者的不合理要求而形成恶性循环。建议公安机关在医疗机构成立警务室,引导患方通过法律诉讼行政调解和协商等合理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强力维护医疗秩序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及时遏制医患冲突事态的扩大。

7、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 医患关系的改善根本上还是需要医疗机构自身的努力,一些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态度不好,还有得人员不钻研技术,违反操作常规误诊误治等医疗质量问题,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要从服务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入手,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消除患方的不信任心理。建议医疗机构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不但要进行业务培训,还应该加强培训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医疗环境。我们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我们面前。

四、以建设医院文化为动力,凝聚医院向心力

医院文化精神,是医院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医院的灵魂,具有强大的粘合力,形成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院从建设和谐医院的高度认识培育医院文化的重要意义,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不断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1.加强医院精神文化建设,树立“大医精诚”理念 医院秉承“大医精诚”理念,大力培育“大医精诚”价值观,在医院发展规划中,我院明确提出,要以“大医精诚”为准则,营造以“大医精诚”的核心文化价值体系。医院不断引导职工树立“大医”意识,倡导“关爱病人、钻研医术、合理诊疗、精心施治、诚信守法、德技双馨”的新时期医德规范,大力实施我院“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2.加强医院环境文化建设,浓厚中医文化氛围

环境文化是医院文化的基础和有形的外在表现形式,培育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体现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医院精神,告诫和教育广大医务人员精医术、塑仁心、重诚信、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

3.加强医院行为文化建设,制定医疗服务规范

行为文化是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在履行各自职责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文化,集中反映人的觉悟、素质和修养。要求全院医务人员做到身心健康、精神振奋,语言文明、举止得体,服务热情、优质高效,作风正派、光明磊落,交往谨慎、诚信守诺,自觉维护医院声誉,无违反医德医风和严重违纪行为。医院大力开展“弘扬白求恩精神,创建和谐医院,为人民健康服务”主题教育,开展医德医风大讨论,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爱岗敬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使“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广大职工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自觉的行动目标。

第三篇:城区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doc

城区以“组合拳”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建设80个早市、30个早餐点、10个公厕,以构建“10分钟便民服务圈”;投资2800万元改善47个社区办公条件,以改善社区服务居民水平;投资7000万元改扩建4所学校和一所公办幼儿园,以提高城市服务基础教育能力„„连日来,城区将经营、管理和服务城市作为全区工作主线,推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并通过提升城市亲和力、承载力和软实力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力。

今年以来,城区区委、区政府积极调整思路,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为市民方便提供服务上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最终在区委八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确定了“双擎四驱”战略,将城市管理工作作为提升城区竞争力、驱动城区科学发展的第一“引擎”。

具体工作中,城区一是提高服务城市意识,实施便民市场、早餐点、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2月份以来,该区组织专门机构对便民市场、环卫设施、公厕、早夜市等的设置、配备以及选址进行了详细规划,积极构建“10分钟便民服务圈”。据了解,今年城区将新建、规范80个便民市场、30处早餐点;改造单位、小区旱厕50个,改建农村(菜场)500个水冲式厕所,为市民创造方便快捷的生活环境。目前,英雄南路寺巷便民市场、太东街道长邯路便民市场、常青街道南关便民市场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是提高经营城市意识,整合城市资源,快速推进城中村改造等工作。区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深入基层对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调研和现场办公,设法破解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该区正在对李家庄、马坊头、角沿村、紫坊等10多个较典型的城中村进行改造规划,并制定城中村改造的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做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同时该区还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积极开展城市精神、城市理念的培育和开拓工作。据了解,今年该区将进一步完善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和50个电子阅览室,启动50个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投资1800万元推进东山旅游开发等工作。三是提高管理城市意识,加快完善健全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打造精细化、长效化城管。为了使城市管理做到权责明晰、考核科学、监管有效,该区城管职能部门牵头对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并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进行创新性修订,从而切实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此外,该区大力实施城管提升工程,继续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他们从城市管理入手,开展了环境卫生集中大整治。特别是针对节后环境卫生有所反弹的问题,该区及时召开环境卫生整治部署会,配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区开展了全面性、立体化的整治。截至目前,城管部门及各街道对市区所有主次干道和150多条背街小巷共督查出卫生问题200余处,共清理小广告17776条、残存对联1300余户、玻璃字画633处、卫生死角1015处,清理垃圾311车,规范乱堆乱放567处、伸舌头经营455户、占道经营103户,同时修理果皮箱50余个,整治门头牌匾68个。

第四篇: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升共青团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升共青团服务能力

——基层团组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作 者】四川大学华西青羊校区 田锦 联系电话:*** 【内容提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本文对基层团组织如何在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当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用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青年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发挥更大作用进行了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分析。在分析高校共青团组织和校园文化两者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共青团通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使自己得到发展和加强,最终实现提升服务能力。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几项强化措施。

【关 键 词】高校/共青团/基层团组织/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共青团十六大指出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共青团的根本职责所在。作为高校的基层团组织则更是要带领广大青年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十六大指出“社会思想越是多样化,越需要在青年思想教育中唱响主旋律。共青团要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很好的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如何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让基层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共青团建设的重要课题。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新时期共青团建设的指针。如何按照“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开展青年文化工作,建设校园文化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和研究。通过相关调查我们发现当代青年大学生文化生活状况有以下特点:

1、青年在文化生活中政治意识强,但一些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待加强;

2、青年在文化生活中大局意识强,但“两手抓”有待加强,在组织青年文化活动时,出现了重经济、轻文化的偏差;

3、青年在文化生活中参与意识强,但开展活动时齐抓共管有待加强;

4、青年在文化生活中先进意识强,但先进的文化活动平衡发展有待加强;

5、青年在文化生活中的个性意识强,但集体意识有待加强。

那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先进性的要求呢?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校园文化建设要与紧紧抓住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紧密结合;

2、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同教育青年和服务青年紧密结合;

3、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同先进性和群众性的要求紧密结合;

4、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紧密结合;

5、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与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团与党肩负的使命既共同,又不同。所谓共同,是指二者都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所谓不同,包括代表的对象不同,党、团员的标准、数量不同,先进性的内容、形式不同等。在此,我们强调的是共青团是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为青年服务,先进性是通过最广泛地团结青年跟党走来实现的。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群众性是共青团实现政治性的手段和途径,也是党对共青团工作的基本要求,体现青年基础。对团组织而言,服务青年,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团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共青团为青年服务的过程,就是密切党与青年的联系,为党赢得未来作出应用贡献的过程。共青团要进一步树立以青年为本的观念,切实把青年摆在团工作的主体位置,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最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出发,把青年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构建服务体系,完善服务职能,为青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和载体,也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工作任务。基层团组织,作为共青团在青年大学生中的战斗堡垒,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细胞核一样,对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层团组织直接参与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来,无疑将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向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同时基层团组织通过参与这项工作,又可以使组织得到发展,干部得到锻炼,同学得到服务。

基层团组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涵盖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是现代化学校的灵魂,因此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统一协调部署。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学生实施校园文化的重要组织,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既要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工作的统一格局,又要追求一种有序、有机、优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团的工作内容丰富,涉及各个领域,其中文化工作既是共青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共青团其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高校共青团就应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以自身为主体,组织进行各项文化工作,在文化工作中充分发挥特长,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此类文化工作具有群体性、业余性、多层性等特点,有效提高了高校团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全面活跃。而实现这些工作,都必须通过团的基层组织来最终落实,因为只有基层团组织才像是团的精神末梢一样,可以将团组织的各种信息准确无误的及时传递。

共青团组织,特别是基层团组织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团的工作,和团组织自身的发展。

1.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团结和凝聚广大团员青年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是以学校集体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群体文化,它好似一种黏合剂,具有凝聚功能,能将有共同爱好、共同追求的青年集聚起来。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较之团组织联系团员青年的其他渠道更能充分调动和动员每位集体成员对集体负责、个人服从组织、眼前兼顾长远、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从而培养和发展团员青年的集体精神,弘扬团队精神。

2.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对团员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校园文化活动贴近青年、贴近时代,具有独特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导向功能,可以凭借自身固有的价值观调控广大团员的思想和行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成员的知、情、信、意、行,约束和限制不良品行的滋生和蔓延,有效、有力和无形地帮助培养团员青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团组织思想建设的威力和效益,为团的思想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3.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强化组织建设的有力举措。首先,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队伍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工作的根本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广大团干组织、策划和参与,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能在工作中培养、锻炼他们的思考和创造能力、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使团干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其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使相当多的团员青年在活动中找到了展示自己个人才能的舞台,提高了他们对团活动的参与意识和组织意识。

基层团组织参与校园文化的方式:

1、以宣传阵地为龙头,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因此,一直以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都很重视育人环境的优化。很多高校共青团作为学校团宣阵地的负责部门,在学校主干道和主要活动场所,建立起了一批高水准的宣传牌、公益广告、阅报栏等设施,精心选择宣传内容,开辟优秀板块,同时在主要活动开展期间,悬挂横幅,制作海报,而各基层团组织也都拥有自己的宣传阵地,从而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智慧与创造、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高尚与文明、积极与进取的育人氛围。

2、以团校为阵地,培养高素质团干队伍

高校共青团团校植根校园文化,培养对象一般为从事学生工作的学生骨干或者是拟培养为学生骨干的同学以及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团员青年,通过系统的培训,为校园和社会培养输送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深厚,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强烈,善于思考并且勇于实践的优秀团学骨干。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他人,引导团员青年健康成长;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他人,树立良好的学风;以真诚的心灵与团员青年对话,营造团结校园氛围;以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涵,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3、以团的文化活动为抓手,提供有效工作载体

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共青团作为团员青年集聚的组织,其开展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按类型来分,一般包括文化科技类,如我校主办2008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文化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文艺活动类,如我校每年举行的凤凰展翅文化艺术节活动,以活跃校园生活,陶冶情操;审美教育类活动,如开展美学讲座,影视、音乐、美术、文学欣赏和评论,可以提高青年审美感、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锤炼青年表达美、创造美的才能,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体育运动类活动,如开展五四接力赛、各项球赛等,可以强身健体。这些活动坚持以育人为宗旨,具有安排的计划性,主题的鲜明性,选材的针对性,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参与的群众性、广泛性,使团员青年在组织、开展高雅的活动中提高了素养、增强了才干。

如何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一)得力有方的领导是高校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1.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层团组织工作,把它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要明确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要形成一支由学校领导、专职团干和学生干部为骨干的领导队伍;要适时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有档次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加强对院系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的具体指导和管理;要指定关于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实施原则,从而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资金投入。要千方百计扩大资金引进渠道,通过校企联姻,部门合作等途径,使基层团组织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电视台等活动阵地,扩大校园文化活动影响的波及面;要确保团学活动经费的专款专用,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要加大对优秀社团的扶持和引导,培植精品社团,发挥社团在发展学生个性、活跃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二)强化队伍建设

1.加强对专职团干的管理,稳定团干队伍。要把年轻有为,德才兼备,责任心强并具有开拓精神的年轻人选拔到团学组织中担任专职团干;要关心爱护团干,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要安排专职团干参加培训、进修,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2.加强对基层团干培养,提高团干自身素质。第一,要不断加强团干自身素质。在新形势下,团干应注意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包括政治观、道德品质、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做到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言行一致,同时善于正确引导团员青年中存在的思想问题。第二,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既要做到对本专业博大精深,又要熟悉邻近学科的知识和发展状况,从而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同时有利良好学风的形成。第三,要掌握科学的管理和教育方法,使工作有的放矢,富有成效。第四,要培养诸多能力,如分析问题的能力、调研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宣传鼓动能力等。

(三)强化手段

加速现代化手段的运用,特别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是高校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1.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举办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构建新型校园文化建设阵地。要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网上宣传队、网上讲座、网上“论坛”、电子信箱、热线服务等,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突破传统共青团活动的局限性;要组织力量开设网上团校,通过系统规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对团员青年进行党团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要举办有关网络的知识讲座和培训,组建计算机协会等相关社团,开展网页设计大赛等活动,把网络技术和团员青年创新相结合,从而开发视野,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2.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净化校园网络信息环境。网络中主要有三种有害信息:一是西方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二是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黄色流毒;三是制造经济混乱的黑色通道。因此,要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同时制定相应的网络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监控,及时处理有害信息;要与学生签订入网责任书,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要予以一定的处罚,与年终考评考优相挂钩;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技术。

(四)强化理论研究和工作交流

强化理论研究和工作交流是高校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举措。1.开展调查研究,培养理性思维,完善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理论体系。一是既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又要注意吸收同共青团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方法;二是既要关注团员青年发生发展的本体研究,又要重视团员青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三是既要学习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间断地到团员青年中调查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四是既要努力从事为实现团员青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理论研究,又要致力于校园文化和共青团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

2.加强工作交流,加速共青团工作新发展。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快速运动和发展,高校共青团必须经常性地进行工作研讨。要针对团员青年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交流,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要坚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不同声音的出现,使工作得到突破性的进展;要通过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议、举办省际共青团工作交流会、开辟网上专题讨论区等多种形式,加强部门、学校、省际以及基层团组织之间的交流,把交流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工作有效性,真正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合力。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程春生,郭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7,(3):105~108.3.江易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探索,2002,(5):105~107.4.王晓英.新世纪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5):77~78.5.靳国良,蔡宁.校园文化对高校共青团建设的价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2000,(4):27~28.6.金志鑫等.团员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7.戴克维等.走向新世纪共青团基本知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8万庆良,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世纪共青团建设,《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

第五篇: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职业学校创建于1982年,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赤峰市名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百强院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学校。

一、发展历程

****职业学校坚持“面向农牧区,服务农牧业和农牧民;面向大市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把****职业学校建成领导放心、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中等职业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以建设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数字化校园为手段,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农牧民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2年,教育部专家、领导到学校视察工作,给予学校“求索奋进的榜样,农村职教的典范”的高度评价; 1995年,北方十五省市区职教协作会议在学校召开,学校获得了“草原风光,职教楷模”的赞誉,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副司长刘占山为学校作了“草原职教一枝花”的题词;同年,被确立为“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199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97年和1998年,中央电视台两次来校采访并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1999年,学校的办学经验被写入《人民日报》的《奋进的中国·教育篇》;2000 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重新评估认定;《农村教育》(2000年第11期、2002年第8期)两次专题报道学校“三农”服务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2001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和“赤峰市名学校”;同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学校构建了“就业(未入学先为学生就业找出路)、服务(服务于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升学(努力把学生送入高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的办学模式,以改革为动力,以科研为先导,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承担科教兴旗的重任,推动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自治区教育厅领导来校视察,给予学校高度评价:“在全区职业教育面临滑坡的情况下,在赤峰地区的偏远山区却有这样一所办得如此有声有色的职业学校,我们不能不说,职业教育前途无量。”赤峰市教育局原局长张子军到校考察时指出:“如何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典范,我们要在全市推广华夏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科研兴市,就要发展职业教育。”并亲自为《草原职教一枝花——****职业学校发展纪实》一文做按语,推荐刊发在《赤峰教育》上,在全市推广学校的办学经验;2007年,学校被评定为“赤峰市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旗级、市级和自治区级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和劳动技能鉴定站;2008年,学校被自治区宣传部、发改委和实践杂志社等八委(厅局社)评为“社会奉献突出单位”;学校连续五年,在全市职教系统“双杯”竞赛和“三强杯”竞赛中获得优胜奖,多次被赤峰市政府评为职教先进集体;2012年,被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授予“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称号;2012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审批,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行列;2013年,被本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风险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和“行风 2 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同年4月,中国品德教育联合会将****职业学校确定为“全国青少年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同年5月,荣获中国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联合颁发的“全国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百强院校”牌匾和荣誉证书。

二、基础能力

学校占地面积136135平方米,建筑面积83735平方米。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建有二类驾校一所、实习门诊一所,建有功能齐全和运行流畅的数字化校园网,建立了数字化校园网络办公平台,为所有专任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完全实现了多媒体电化教学和网络办公。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装备图书7.2万册、各类报刊83种,可供全校师生借阅和查找资料。学校配备了38座的教工阅览(资料)室1个,同时为学生配备了80座的学生阅览室3个,可容纳240人同时阅读。学校配有计算机教室5个、电子备课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有多媒体教室5个、语音室1个、美术画室3个、音乐排练室5个、学术报告厅1个。

学校建有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络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有相对完备的教学资源库、试题库,学校为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应用与维修等重点专业配备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数字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专业建设

学校共开设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及应用、牧医、医学、护理、财会、工艺美术、音乐、旅游、幼师、化工等十七个专业,其中,农学(现调整为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名专业;电工电子专业(现调整为电子电工应用与维修专业)是内蒙古 自治区精品专业;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赤峰市骨干示范专业。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学校发展围着市场转,专业建设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社会需要转”和“巩固发展精品专业,重点建设骨干专业,精心打造新兴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科学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改造老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开发特色专业,突出骨干专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专业。学校组建了由旗政府、合作企业、合作学校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成立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合作企业参与制定新开设专业发展计划和传统专业调整方案,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采取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目标和用人需求相结合的措施,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两级骨干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建设一批与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重点专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学校确定重点打造的六大品牌专业为: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和护理专业。

学校投资2146.9万元,大量购置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大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当地财政资金支持,建立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校内实训基地。各实训基地均可同时接纳1个以上班级开展实习实训,能满足教学实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需要。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实训基地,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配备土壤速测仪等设备3128台(套、件);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配备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设备1560台(套、件);建筑工程施工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配备沥青抽提仪等设备466台(套、件);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占地面积7100 4平方米,配备发动机分析仪等设备501台(套、件);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占地面积960平方米,配备调温焊台、电器套件等设备1390台(套、件)。学校为实习实训基地配建电工电力拖动实训室、中央空调原理实训室、计算机仿真实训室、PLC编程实训室、机械制图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视听及电子安装调配实验室、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柴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底盘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汽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空调维修实训室、汽车整体实训室、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汽车涂装实训室、汽车多媒体教学实训室、混凝土检测试验仪器实验室、石油沥青检测试验仪器实验室、试验机防水卷材实验室、建工多媒体实训室、生化实验室等25个实习实训室。

学校与巴林左旗鑫达种业有限公司、十三敖包镇伙房村现代种植园区、巴林左旗林东镇蓝鹰进口汽车维修厂、富邦汽贸公司、鑫隆建筑公司、恒远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大连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公司等17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专业教学、实训等方面进行合作,制定了合作实施方案,定期开展实习实训工作,做到“校企结合、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循环实习、稳定就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师资队伍

学校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编制标准、任职资格与职务评聘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该机制为充实教师数量、提高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创设了制度环境。学校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技能和水平,“双师型”教师人数逐年增加。建立企业专家人才库,从企业和行业聘请理论功底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改善 5 专业教师结构,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我校注重教师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专业、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师246人,其中专任教师216人,学校聘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课兼职教师30人。专业课教师130人,基础课教师86人;研究生学历13人,本科学历233人;高级教师69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5人;赤峰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5人。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9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结题,多位教师被评为“先进科研工作者”,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授予“2010‘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研究先进科研单位”称号。国家级课题《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自主创新教育和谐体系实验与研究》下设的子课题《民族地区中等职校自主创新学科教育、德育和谐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于2010年7月结题,学校被评定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民族地区中等职校自主创新学科教育、德育和谐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基地。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业务素质明显增强,教学能力大幅提升,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五、课程改革

学校以“课程体系技能化,教学过程实践化”的思想为指导,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企业需求开发课程,构建“以能力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针对企业岗位需要训练学生技能,参照企业岗位标准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校本教材,不断丰富和充实与之相配套的课件、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校本实训教材15本。以技能大赛为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将技能大赛体现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 6 和课程体系中,对接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全面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化、项目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校构建了“工学结合、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六、办学机制

为加快我旗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校企、校际联合,为巴林左旗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力资源,2009年9月,由巴林左旗政府主导,****职业学校牵头,联合巴林左旗各乡镇、初级中学、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巴林左旗鑫达种业有限公司、鑫隆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巴林左旗林东镇蓝鹰进口汽车维修厂、巴林左旗财政局、教育局、人社局等单位组建了“巴林左旗职业教育集团”,制定了《巴林左旗职教集团章程》、《巴林左旗职教集团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办事机构。

自成立以来,职教集团以服务巴林左旗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目标,积极促进学校的发展与改革,扩大了生源,整合了师资,实现了教学仪器设备、专业实验实习场所等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调整了专业布局,加强了骨干专业建设。企业、行业的参与使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改变,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工学结合成为特色,保证了学生就业,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巴林左旗职业教育集团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七、服务能力

秉承“面向农牧区,服务农牧业和农牧民;面向大市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职业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职工岗前岗位培训、外来劳动者培训、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农村贫困 7 劳动力培训等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多年来,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旗、市、区农牧民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基地。****职业学校始终承担着巴林左旗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重任,每年培训学员3000人以上,主要送往北京、天津、长春、大连等地区就业。学校始终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思想,组织力量开展送教育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免费向农牧民发放各种实用技术手册,每年为当地农牧民和相关技术人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达5000人次以上,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帮助当地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进而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积极开展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左旗经济的发展,为当地政府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提供大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三十多年来,****职业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沐浴着党的阳光,乘着“十八大”的东风,蓬勃发展的****职业学校必将谱写职业教育更加华美的新篇章!

下载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公交城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的意见(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公交城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的意见(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