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张巨功
有学者说“文化即城市”,我同意这个提法。因为城市本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文化的结晶。在城市的变迁、发展和建设中,一刻也离不开文化。特别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我称之为“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文化决定城市发展的本质特征
文化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内在的而不是表面的、长远的而不是暂时的。基于这种认识,可以断言文化决定城市发展的本质特征。因为:
1.文化铸就城市的灵魂。
城市是一个有机复合体,某一城市,作为一个地域生产力要素的集中地,是该地域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信息传播的中心。在城市这个有机复合体的诸多要素中,文化是内核,只有文化能够真正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和可贵的风尚,也只有文化能够成为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因为文化的本质是整个社会所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及其决定的人们的行为方式,是一种自觉意识和共同行为。先进的文化犹如一面旗帜,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热爱自己的城市,热爱自己的家园,奋发向上,尽力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成功经验证明,一个城市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如能注意文化的内涵,重视文化建设和保护,以文化优势促进城市发展,打造城市文化晶牌,城市的发展就大有希望。可以说,打造一个好的文化基础,就能建设一个未来的理想城市。
现在,很多城市在加速城市发展的实践中是很重视文化内涵的。如;北京市在城市建设中有很多教训,现在越来越注意文化保护,哪怕是一棵古树的取舍,均要很严的审批。现在响亮提出“人文奥运”的口号,增强奥运的文化内涵,将抓住这个令人瞩目的奥运舞台,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其他城市,诸如广西南宁、山西太原也相继提出“用文化塑造城市”、“建设文化强市”的城市发展理念。许多城市领导者和广大市民,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主要是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决定城市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城市内在的美,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没有灵魂的城市是不可想像的。因此,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应抓紧文化这一永恒主题。
2.文化塑造城市形象。
很多城市注意城市形象的打造这是正确的。但是,也确有一些城市特别是领导人,为了追求“政绩”,存在短期行为,他们重视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而轻视文化建设和保护,以巨额投资建造高楼大厦、公路大桥、花园广场、栽花种草,名曰为的是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这种认识和实践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和城市发展规律的。事实证明,凡是现代化程度高的城市都是文化发达的城市,可以说,现代城市是以文化论输赢的时代。今天的文
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所谓形象,关键是城市的文化特征、文化内核,市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城市的诚信度和综合素质;所谓竞争力,最主要的是文化力,诚信度,是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智力的因素,知识的力量,人文环境和城市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因素将越来越重要,这种高水平的城市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必然成为凝聚民心,吸引来者的真正动力。城市高文化品质最终将转化为巨大的创新能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竞争力,形成构建和谐城市的基础。城市这种先进文化内涵才是城市的本质特征,成为城市的真正魅力和竞争力,是城市良好形象的基础,决定城市未来。
二、文化凝聚城市发展的动力要素
每个城市都是一个小社会,因此,城市发展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有其动力要素,而最根本的动力要素是人,是资本。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给迅猛发展的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首先,要以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凝聚人、激励人。先进的文化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文化,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文化,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最佳组合各种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凝聚各方面人才和聚集各方资本,最有效、最快捷的将现有资源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
具体讲,文化的凝聚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文化形成遵守制度的氛围
文化的本质告诉人们,文化其实是一种无形的约束,与有形的制度约束形成互补,共同构成为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良性运转的基础。百姓中常说:你文化程度这么高,应该懂得怎么做;你是干部,你是党员,应该如何如何。广义说,这都是文化约束、文化标准。当然,现实的中国差得很远,许多地方,制度成了摆设,不按规则办事,甚至形成了不正常潜规则,造成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很高。一个城市,什么时候能形成有问题不要找市长,而找制度?人们能够自觉按照公德、诚信、责任、尊重、公正和关怀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我们应该企盼和努力的。
2、文化解决诚信问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诚信看得很重,论语中孔子与曾子、子贡三人对话时,仅
135个字里四处提到诚信问题,最终结论是“诚信最重要”。大家熟悉的句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在中国辉煌的文化思想宝库中,诚信是最大的美德,是成事之本。在今天的市场经
济条件下,也是“严而有信”最为重要。不讲诚信是短期行为,一锤子买卖,会制约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文化形成凝聚力
人们在文化上的认同,价值观的认同,是团结的基础,共同行为的基础。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有了这种认同,可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凝聚科学技术、各类人才、艺术和各类劳动者。激励各类人才和广大劳动者不能光靠物质待遇和报酬为人,吸引资本不能光靠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改革开放的实践越来越证实这一点。所以高明的城市领导者,企业家都十分关注文化和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否则就会吃苦头。这里我想讲个事例:在一份内部资料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个人的毁灭与一个国家的崛起之路”一文,说的是;2005年7月8日,在广东湖阳市一家织带厂打工的男孩叫阿星,由于旷工一天而被工厂主管开除。一怒之下,他用刀砍死了主管,而后逃亡深圳,打电话给曾经采访过他的报社记者,请求记者陪同他投案自首。毫无疑问,等待阿星的是法律的正义,然而他毫无惧色而面带着微笑,因为无人不为这个小杀人犯几年力图走正道的艰难历程而震撼。
这个孩子是广西天等县上映乡温江村人,在老家,在深圳,多次有人拉他走黑道;他始终不愿同流合污。在工厂打工,一干就12小时以上,每月只挣300元钱,但总想好好干,靠干走出一条路,因此被记者采访。时隔半年,他走进了牢门。这真的是982万城市打工仔、打工妹,是当代占产业工人70%的农民工的宿命吗?
二十几年来,中国GDP增幅年均高达9.4%。如今,中国一跃而成为在世界名第六的经济体。但是,在工厂里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提高。中国的崛起之路,有相当程度上是以牺牲一代两代中国工人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血泪汗水乃至生命为代价的。
但是,从阿星的毁灭之路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国民,在教育权利上,他和他的许多老乡都没能够享受应有的国家义务教育;在工资收入上,虽然他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却还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在工作保障方面,他4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旷工一天,等着他的却是被开除的命运:在国民待遇上,他不能够在自己的国度自由呼吸,因为没有身份证,他经常被收容带走、被罚款,在日常生活中,他甚至感觉不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所在。他说,在城里人面前,“我觉得城里人就是那个高楼,高到天上去了,我们在下面仰望,连帽子都掉下来了,都看不到人家”。
我们知道,保证国人的基本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保障国人的基本工作福利,维护国人的基本人权,捍卫国人的个人尊严,是一个现代文明国家应尽的义务,是国家宪法与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然而,阿星的悲剧却说明,我们没有尽到的责任实在太多。
几年来,阿星本着自己的理性,一个人抵抗着罪恶的侵袭,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弃自己。工资低下,他忍了:拖欠工资,他忍了,因为旷工一天而被开除,他忍了,4个月挣了2000多元工资却只给了他600元,他还是忍了。当他默默地收拾衣服,准备离开
这家工厂的时候,如果不是工厂主管跑来痛斥一番,伤害了他作为人的最后尊严,也许他会就这么忍下去,然后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始那前途黯淡、希望渺茫的新生活。
但是,那位主管的侮辱压倒了他最后一根理性的神经,同时也使他以卑微的生命对这个国家敲响了警钟。如果不扭转这种GDP至上的经济理念,如果一个国家的发展没有注重更普遍意义上的公平与公正,那么,今日阿星,也许是更多的人所不得不面对的命运!
这事实告诉我们: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我们用什么东西凝聚人的问题。结论只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用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
4、文化形成创新氛围
创新要靠人才,要靠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靠资本的积聚和有效投入。特别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劳动者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采用文化的形式,文化也越来越具有巨大的经济容量和经济功能。知识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越来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动力。各地、各市、各企业争相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办法,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甚至,有的深谋远虑的企业家开始“从小培养”自己的储备人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专家告诉我:他在企业调研中发现,有的民营企业家到一流重点高中找尖子学生,交流思想,谈个人志向。如找到愿意按自己企业储备人才需求方向报考某大学和某专业的学生,可以全额投资培养,甚至连出国留学费用、父母困难补助都可帮助。有的企业已把自己培养的人才放到总经理助理等岗位进—步锻炼,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这—仗。靠人才创造一个新世界。
5.文化创造和谐城市
这几年,全国上下谈的最多的是“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我认为这既是治国谋略,更是现代文化的精髓,是对中华民族文明的新发展,是向新时代倡导正确价值观,实现社会和谐、诚信、责任、尊重、公正和关怀。我们把这以文化精髓和灵魂贯彻落实到各项实际事务中去,有助于创造一个和谐的城市,从而在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也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央开始了一系列实际行动。
比如:完全减免农业税。把农民从几十年的“半义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进入国有资产即全民账户,但实际被排除在全民之外,连一分钱也取不出来的账户,引到了自己劳动成果完全由自己支配的现状,这是何等兴奋的时刻。
再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管。1994年,政府所征收到的个人所得税是72.48亿元,占税收总额的1.6%,2004年,达到1737.05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上升为6.75%。个人所得税是同期增长最快的税种,仅用了10年时间,就成为中国第四大税种。从另一个角度看,1994年以来全国个人所得税年平均增幅高达48%,远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均7%—8%的增长率。给社会公平、公正,给那些在国有企业干了几十年“半义务劳动”的无产者,而现在因企业破产享有最低生活费和买断工龄的城
市贫困者,看到了“中国社会保障”的前景。这样文化背景下做出的党和国家的行动,必然为和谐城市的构建,为城市的发展凝聚着人心,凝聚着无穷的动力。
三、文化产业是城市重要的经济支柱
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的新兴产业。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文化产业已成为本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如美国,全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音像业仅次于航天业,居出口贸易的第二位。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加拿大1993—1994年度文化产业的产值296亿加元,超过了一些传统工业,如农业(99亿加元)、交通(244亿加元)、通讯及信息技术(246亿加元)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许多国外政要,专家学者,不约而同都将文化产业看成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他们甚至预言,21世纪经济将由文化与产业两部分构成,文化必将构成经济进步的新形象。美国人说,2015年他们的休闲产业(主要是文化产业)将占全部产业的50%。上述分析告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具紧迫性,不仅要面向城市,而且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
面对文化产业的新形势,近些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富有潜力的增长点。特别是在大城市发展更为迅猛,以北京、上海为例,其文化产业1998年增长值占全市GDP比重分别为4.4%、4.3%,现在又有新的提高,已显现成为支柱产业的势头。北京已.编制完成的04—08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未来4年,北京将在现有文化产业基础上,抓住奥运会历史机遇,借助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建设六大文化中心,即:①全国文艺演出中心②全国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③全国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④全国动漫和互联网游戏研发制作中心⑤全国文化会展中心⑥全国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使文化产业在北京市生产总值所占比例达到9%。
据悉,上海利用2010年成功申办国际博览会的机遇,紧抓文化设施建设,比如:先期投资9000万美元,建设室外面积20万平方米,室内面积5万平方米的新上海国际博览中心。这样,以上海的两个国际机场为东西两端,从西端的上海国际世界商城、上海会展馆,在市中心的上海展览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城市展览馆、上海商务展览中心,在浦东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新上海国际博览中心、世界公园等,形成了一个壮观的会展文化产业带,呈现出人气旺盛、物流雄厚的动人场面,造就了整个上海文化和经济新的增长点。2004年,上海市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1563.87亿元,实现增加值44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上海的同志说:“21世纪的上海必将成为令世界瞩目的璀璨文化明珠。”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中国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将达到5000亿元。但不必讳言,我国的文化产业包括城市文化产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发展还不充分,无论是产业
规模,结构体制,改革、人才,还是社会化,产业化的水平,比起发达国家,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因而,我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研究、规划和实践,对如何创建适应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如何应对国外文化资本进入中国所带来的挑战,所有这些理论问题的实践问题,都是重要而紧迫的,都是需要以创新进取的精神,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同时也要求我们,特别是城市领导,既要顺应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有政治的眼光,文化的抱负,创造性的魄力和长远的规划,尊重和研究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特性,使文化产业在各城市,各地区得到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使文化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作者: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社
《中国城市经济》2005 年11期
第二篇: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目录
一、绪论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三、当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优秀企业文化是鼓励创新的主要动力
(二)企业文化需要采取的措施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重要管理环节的关系
(三)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
(四)企业文化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经济和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企业员的行为起导向、凝聚、约束作用,理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土壤,催生企业领导的运筹力、全体员工的向心力、企业发展的持续力。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含义、特征,企业文化的变革创新及企业文化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字】企业文化
可持续发展
管理创新
一、绪论
昨天的文化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也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当今时代的经济全球化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这一省景。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优秀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不断取得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顺应时代要求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极其需要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怎样使企业文化可好的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积累,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等,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涵。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文化,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强弱不一样,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强弱也不一样。若有几十年历史的企业,品牌理念就会非常明显,深入人心,问任何—个员工,都知道企业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员工应该怎样工作。具体来说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向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通俗的来说,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自己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累积、沉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固有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大家的行为(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这种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非常强,精神内涵也非常强。
企业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在企业这个特定的领域里,具有其基本的含义和特征。
1、价值观念含义
价值观是人们评价事物重要性和优先次序的一套标准,是企业文化中相对稳定的要素,是企业发展保持不变的最高指导原则,如提倡“诚信、团队、合作、创新”等。企业文化所讲的价值观是指企业中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体现了企业员工共同的思想意识、信仰和日常行为准则。就本质而言,企业文化是指员工在共同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共识和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和作风关系极大。
2、管理方式含义
企业文化离不开企业管理,在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只有人才能将生产力的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全体职工的内有潜力,依靠全体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办好企业作为企业的宗旨。管理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讲求氛围和心理契约,管理则讲求制度和外部规范。管理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使文化中有规范,规范中有文化,让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优秀的企业文化把文化理念转换为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员工的日常行为、企业的各项流程。
3、经济活动含义
企业是一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需要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用较小的消耗取得较大的效益,并寻求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经营哲学、长期经营发展战略及其有关企业发展政策和制度等。盈利性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显著标志之一,经济活动、寻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时地演化着自己的形态。一方面,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代,其文化以有不同特点。每一个时代的企业文化都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特点和风貌,反映了它们产生的经济和政治条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发展,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竞争合作、效率优先等都将成为未来企业文化的主旋律。可见,时代特点造就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着时代风貌。
1、时代性
企业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和具体化,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关系的关键。企业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会受到当时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又服务于社会环境。当代企业文化,渗透着现代经营管理的种种意识,如商品经济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经济效益意识、消费者第一意识、公共关系意识等等。因此,企业文化的内容形式不和生成发展,都必定受到—定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风尚等的制约,而由众多因素构成的时代精神也必然会在企业文化有所反映。
2、人文性
企业员工作为社会人,有与他人和谐、友善地相处,并获得自尊、自信、自我发展的愿望。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企业员工如何共处、如何实现自我发展。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哲学,具有人文性,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3、规范性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所创造出来的,以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自身的规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求企业内个人的思想行为,至少是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思想和行为,应该符合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文化认同一致。当员工的思想行为与企业文化发生矛盾时,应当服从企业文化所反映的规范要求。在这个规范下,企业努力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
4、系统性
企业是一个烙有时代特征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大系统,企业文化则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企业文化应与其他部分(子系统)保持有机联系,构成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不同层次的有机整体。企业文化本身是一个系统,其各要素相互依赖、影响。
5、独特性
各个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都必定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企业需要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没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对员工具有向心力。即使是在同一行业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山于其可支配的资源不同、员工来源组成的不同、企业领导层(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思想气质的差异,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6、可塑性
企业文化的可塑性—主要表现为:首先,由于企业必须从整体和长远的利益考虑,积极倡导新的价值现念,新道德现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使得企业文化不断地更新。其次,企业文化的个性具有行业特点外,往往与企业领导人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就某种意义而言,企业领导者的特点就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免征。
三、当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现代企业经济的活力之源。企业必须通过产品、技术、管理、制度等创新手段来获得新经济中的地位。企业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在于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容,适时注入新的血液,使其换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面临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分析当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优秀企业文化是鼓励创新的主要动力
1、创新思维依赖性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下,企业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要确保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以创新求发展的观念,把眼光瞄准知识经济、网络世界和全球化趋势。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重塑经营理念、保持创业活力、完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用创新思维进行全方位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创造性的工作气氛,使员工产生信赖感,增加各部门间对创新团队有依赖性。
2、开拓创新市场中的减速性
市场经济在企业中的特殊反映形成了企业的竞争文化。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规则就是优胜劣汰,谁竞争的手段灵活,谁开拓挖掘市场广阔,谁就能取得较多的市场份额。优秀的企业文化鼓励企业确立以创新市场、满足用户目标的服务意识,通过企业文化的内外影响力,挖掘尚待开发的潜在市场;实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在企业开拓创新市场的过程中,把经营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变成企业的习惯性行为,而这些行为在企业中沉淀下来,形成对企业文化的一种减速性。
3、企业制度的制约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良好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继承、创新制度,把员工的意志、行为纳入到管理所期望的统一轨道,使经营管理与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对员工的管理有内有控制(即德制)和外在控制(法制),前者通过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进行自我管理,后者则依靠企业规章进行制度管理。有效的管理要有情感、典型等企业文化形式,也要有规范、约束、控制等各种管理制度形式。这样则造成了人为制度对企业文化的制约性。
(二)企业文化需要采取的措施
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需要企业文化的创新,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要求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国外知名企业一般都通过重组、兼并和管理创新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的重组改制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与管理现象,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具有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与管理能力的企业,它也要求企业文化针对新的市场企业文化采取新的措施。
1、结合实际创新企业文化
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的各个部门、环节需要进行有机的联合,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寻求更多的企业发展机会。在企业文化的创新过程中,企业须结合实际。通过共同价值观及理念的贯彻落实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把企业全体成员的力量凝聚成一种合力,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协作系统产生出最大的功效。
2、全面变革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创新不仅是产品创新,营销方式创意和管理的革新,更是企业内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不同时段的全面动态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经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等。而企业文化创新,全面蕴含并体现在企业创新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之中。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在弘扬企业精神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全面变革创新企业文化,在传统的企业精神中更多地融入开放、创新、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有效推进企业经营战略的执行。
3、创新企业文化三原则措施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须注意三项原则措施:一是要重视对原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二是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消化吸收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学习吸收其他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 ;三是要注意将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今社会经济现实背景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继承行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同时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各种精神因素、信念因素、智能因素所构成的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管理捷径。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起导向、凝聚、约束作用,而且能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干劲,调节员工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戮力同心的坚强集体,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企业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大时空中久盛不衰的系要因素,以是企业管理的灵魂。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导向功能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会发挥—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
4、融合功能
企业文化能潜移默化地使职工的思想、性格、情趣发生变化。一个新职工进入企业后,通过耳演目染,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企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把自己自然而然地融合到集体之中。
5、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重要管理环节的关系
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基本统一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并渗透到企业的全部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之中,与企业的各管理环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与现场生产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乃从企业建立开始就已经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工作氛围及价值观,企业文化的状况对于企业的现场生产管理的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企业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抓好质量管理,是企业立足市场、保持长盛不衰的根报本保证。质量管理是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表述内容,同时以是形成企业统一价值观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
3、企业文化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同行业之间竞争到最后关头,无疑是形成了成本控制的竞争。由于成本管理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成败,成功的企业都认识到成本控制不是以降低质量为代价,而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依靠工作流程上的创新、生产工序上的创新、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来控制成本。
(三)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长期战略性投资。通过企业文化建立起来的企业内部员工生存环境和企业外在生存空间,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财富。
1、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内部生存环境
对企业内部而言,企业文化是围绕着企业“人”这一中心来开展工作的。每个企业都必须有一个价值信念和行为宗旨,以维系和激励全体员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企业文化拓展了企业的外在生存空间
企业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传播性,是一个标志企业内在属性与运行姿态的无形文字。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与社会公众良好沟通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创造一个更适合于企业外部生存的活跃空间。企业把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需要。
(四)企业文化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
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种文化。随着人们对企业管理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文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想,正确的思想价位观可以正确指导人的行为,促进人的发展,进而对企业的发展起能动作用。企业的发展短期靠产品、中期靠人才、长期靠文化。世界500强企业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处于第—位的主导性要素。企业的资金、设备等硬件要素确定以后,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就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取决于文化力的开发。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泉,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成功的企业一般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凝聚企业管理团队和企业人力资源、建设高效的研发与制造平台、把好产品结构战略决策关,有力地推动企业的持续变革与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3、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文化,从现实及发展前景看。效益好、经营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得益于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资本具有实物硬件资本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没有污染、开发潜力大、能长期稳定使用。拥有巨大文化资本的企业,其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一般都是与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企业就更有能力和更自觉地处理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矛盾,能自觉地承担应有的和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保护环境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等,从而实现企业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随着企业的竞争从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发展到品牌、价值、服务的竞争,人们在购物消费时更加注重品牌、价值和服务,更追求品牌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强大的竞争力,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虽然不是企业持续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5、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杰出企业的成功关键,通常是根植于其卓越而独特的企业文化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就近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言,经历了以机器为本、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和现在以人为本管理的四个阶段。企业运行的主体是人,把人作为管理中心,反映了当代企业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人为本管理的中心,离不开企业文化经营,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铲理发展的趋势。
总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企业不能再依赖国家政策的保护和倾斜而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直面市场挑战。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内在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团队,是一个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团队要靠每个员工优秀的表现来打造,而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事业的成就也必须依赖一个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来保障和支持。企业文化正是这种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调节剂,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激发个人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树立企业形象,保持企业活力,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百年“桉汰”决不是梦,必将梦想成真,那一天终将到来!
第三篇: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者:甄 玉 徐恩宏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发展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摘要: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在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文化对社会,对企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不容我们忽视。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将削弱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经营管理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环境中企业应生存发展的需要形成的。存在决定意识,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企业管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如何看待人,是这几个管理阶段的重要区别之一。在经验管理阶段,认为人的本质倾向于偷懒,对其管理就必须是强制式的家长制的管理,不尊重工人和工人的技术专长;科学管理阶段的出发点是效率,主要依靠制度、依靠数量分析,靠加薪、提奖金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将人仅看作是一种经济因素,是和奖金和设备同等地位的生产要素之一,忽视了人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忽视精神力量的激励作用;现代化管理主要特点之一是强调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注意人际关系,注重激励人的需求、动机,以产生良好的行为,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企业目标。这三个企业管理阶段的发展,也正是企业文化的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阶段才真正体现。我们应该记得,在工业文明持续发展的几百年间,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经历了检验—监督—管理—责任—使命五个阶段。最初大家认为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只要严于把关,质量就可以保证,后来认为次品是监督失控所致,再后来发现是管理上疏漏所致,其后才发现作业人员责任心强弱与否跟质量关系甚大;直至现代企业主猛然醒悟,组织文化培养起来的精神主宰—使命感才是维系质量最好状态的法宝。这个认识经历花了几百年,它是阵阵巨痛反思与经验教训总结的结果。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工业文明的核心,经济社会效益的核心正是由硬的制度管束逐步让位于软的文化影响。“用户第一,顾客至上”作为一种企业文化,一种经营理念,是在商品经济出现买方市场,企业间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
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要生存、要发展,但是客观条件又存在某些制约和困难,为了适应和改变客观环境,就必然产生相应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也只有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才能被多数员工所接受,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知道,企业是人群组织,更是人性化的组织,而人性化的实质是体现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因此,在企业这样的人群集体里要驱动和召引其个体成员齐思一律地沿着一个方向、一个终极目标前进,最基本也得有两套措施:一是“格式化”,即以制度、计划、纲领、文件等约束;二是使命感,即自发一致的使命感引导。这两种手法一个刚性,一个柔性,从管理学上讲,二者都不可或缺,但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后者是源自更高层次。也因其没有固定模式,固而难度系数大一些。然而无数的企业组织社会实践不止一次地证明,在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时刻,企业文化起到了导致局面性问题迎刃而解的作用。试想,当我们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愿望受到所在组织的真诚关注;当我们个体的孤立思想被先进而优秀的组织文化召引和融聚并给予更大发挥空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最真挚的心思化为种种工作动力去报答所在的组织呢?而这,也正是企业文化生命的基源;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财富》杂志曾经指出,世界五百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美国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发现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胜于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在11年的考察期中,前者总收入平均增长682%,后者则仅达166%;前者公司股票价格增长为901%,后者为74%;前者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而后者仅为1%。”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增强凝聚力和活力,并引导企业发展方向。
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来自于广大员工对共同事业的追求与理解,来自于共同信念与价值观,使得企业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员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此调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员工积极创新,变外力推动为内力推动,消除人际关系中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的潜能为企业目标努力。
2、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贯穿于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之中。像人的大脑支配人的行为一样,经营理念支配着企业的活动。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对其自身生存价值和意义的认识问题,这种自我认识构成了一个企业特有的精神特征。通过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和调整,提供组织制度保证;通过科学文化技术培训,使员工胜任企业发展的职责。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建立,企业就不会因人事变动而立即衰落。因此它是一种持久连续起作用的因素,对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起着极大的稳定保证作用。
3、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形象如何,知名度大小,对企业的产品推销、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而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自然要靠做广告、做宣传,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优质产品和售前售后的优质服务。缺少了后者,再好的广告、再好的宣传也是不能奏效的。要实现这两条,就必须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是因为,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思想的存在,才能为社会服务,对用户负责,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从而逐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如倍受商界推崇的“海尔文化”,其已经作为一种创新精神引领企业员工并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众多企业和商品形成汪洋大海之时,只有那些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才会受到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青睐。良好的企业文化说明企业拥有良好的产品信誉和服务信誉,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度,从而吸引消费者认知和选择,这也就是典型的名牌效应。
4、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开发人才资源。
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企业人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吸引求职者的手段不仅仅是高薪,更重要的是企业所建立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说明企业重视人的全面需要和个性发展,说明企业中的人际关系融洽、团队精神好、员工的积极性高,从而吸引更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效力于企业,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产品结构的优化配置,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在经营中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制约,所以企业文化能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有助于企业寻找可靠的经营合作伙伴,银行乐意为企业提供优惠的贷款,政府乐意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并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使企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甚至在困难时也能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
6、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是受益之源,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它能直接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营销界有这样一个理论: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意愿;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引发8笔潜在的交易,其中至少有一笔会成功。众所周知的国际名企“可口可乐”,光“可口可乐”这个商标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高层领导曾说:“给我一个‘可口可乐’商标,我就能再创一个‘可口可乐’集团!”可见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产的规模大小已经不是简单地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商标、一个专利、一个促进性的企业名字本身都可能代表巨额资产。而这些,也正是企业文化所包涵的。可以说,企业文化的优劣,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低。
7、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价值,塑造品牌忠诚度。
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使企业永续经营,基业长青。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仰的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这里所说的精神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具体表现在深层次企业文化内容的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和表层次企业文化内容的产品,生产环境和文化传统等等。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实践中证明,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通过把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规范约束的目的。再好的制度,如果失去道德情感的内在支持,也是无济于事。事实证明,企业投入较低的费用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达到较好的或几倍高于投入量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中的重点
1、发展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企业文化离开员工根本无法独立存在,“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基础。据调查,现在国际知名企业不在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而是有着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也就是说“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卓越的企业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企业应当尊重人的价值,要能听到企业里不同的声音,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接受新思想所带来的冲击,这样才能够让企业保持活力,也才能够不断的激发人的创造性。
2、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及建立共同愿景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企业“共同的远景”,意思是说一个企业及其员工必须有一个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作为核心凝聚力使员工团结起来共同努力追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下而上的统一目标,是很难参与市场角逐的,更难于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拥有的员工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事业目标既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通过对目标的努力,员工精神文化逐步形成,概括,总结,提炼精神力量而得到确立,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会使企业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并在工作中遵守企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本企业发展战略思考的基础上,既具有特色,又比较实在。围绕这一目标,培养企业全体人员所共有的价值观体系。企业共有价值观的形成,是全体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的认同过程。其培养方法通常是领导者倡导、培植,并以各种传播方法灌输到员工中去,给员工指出成功之路,并在企业内部制定出遵循的标准,日积月累的逐步形成。
3、发展企业文化要把握好时机
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中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把形成企业文化的各种条件、基础工作做好。引导员工思想目标统一,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根据企业的状况和环境来发展的,一个企业不适应这个文化范畴。硬要强加之,会适得其反。张瑞敏接手青岛电冰箱总厂时,下发的第一道命令竟然是“车间禁止大小便”先整顿企业的混乱现象,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后,他果断的提出“创新”的口号。通过创新,海尔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看到“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统一了奋斗目标,围绕“创新”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假如,张瑞敏开始就把“创新”贯彻,员工就不会看到“创新”对于濒临破产企业的意义,企业精神难以树立。
4、企业文化在建设发展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特色”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
假如把企业看作一个生命体,那企业文化就是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完全相同的两个企业也难以寻觅。建设
企业文化不要加以模仿,否则就像影子一样显现不出来,企业文化必须突出重点,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别人。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提到IBM公司就想到“IBM”就是服务的企业精神,提到诺基亚就感受到“科技以人为本“,提到沃尔玛就知道“低价销售,保证满意”,它们的成功是由于企业文化适合企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5、企业文化的力量源泉来自创新
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一成不变的结果只能是被市场所淘汰。《第五项修炼》中预言到,二十一世纪竞争胜利的企业只能是那些学习型的组织,最终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必须不断地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提升原有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坚持创新,改造自己,追求卓越才是先进企业文化的内涵。
结束语: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永无止境的系统工程,它要有高瞻远瞩的设计者,还要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普遍认同,要具有制定的合理性,理解的广泛性并结合现实才能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是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精神动力。只有建好企业文化,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激发经营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燕萍,翁艳娟,.华人企业文化及人力资源管理变革[J].中国软科学,2003,(4).[2]翟卫东,.晋商的用人文化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管理观察,2008,(13).[3]王素芳,.浅谈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现代企业教育,2008,(18).
第五篇:浅议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实质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经营性、竞争性、统一性的一种经营谋略和发展后劲的内在动力。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供企业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对企业文化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重视,才能有
力度有声色地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等。成功的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特点是简明易懂、以理服人、令人心悦诚服;产生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在价值观指导下有成功的实践和验证;企业重要成员对企业产生历史使命感;广大员工对企业的代表人物、对企业的象征和标志、对企业的发展荣辱等产生真情等。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具备和形成的上述特点,正是使企业文化建设逐步成为企业强大内在驱动力的重要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具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在于它具有凝聚作用。它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企业广大员工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第四,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包含规范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管理本身也体现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免疫功能。约束力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培植企业理念,铸造企业精神支柱;二是导入管理文化,规范员工行为;三是弘扬企业楷模,展示企业形象;四是发展礼仪文化,营造内部环境;五是推进教育培训,组织文化活动;六是注重人才开发,激活动力机制。
通过以上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内容、作用和任务的分析,我们基本可认知到,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与企业经营发展是一致的,都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二者之间又互为促进互为作用。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一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努力实现文化建设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积极促进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较好实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不断提升和任务不断实现的过程中,企业的凝聚力才会树立,战斗力才会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才可不断坚固,最终才会铸造出企业可持续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并逐渐走向一个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真正具备顺应改革,促进发展,服务社会,适应市场的能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的好或不好,深度和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刚组建两年多的省公路开发投资公司来说,在目前公路投融资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公司肩负着全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历史重任,在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要更多的思考如何全面贯彻好省委省政府的交通发展战略;如何给公司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何在众多纷繁的体制下,寻找到一条适合我省省情和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在目前建设管理的模式和机制下,如何更好地形成合力,更有效地把省公路投资公司扶持好、发展好,把云南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更科学更有后劲;力争把公司建设成为充满活力、成绩斐然的“新型”公司,真正发挥我省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努力把公司建设为公路养护和营运管理廉洁、高效和富有竞争
力的科学企业,切实担负起云南交通建设和全省经济发展桥头堡的历史重任!
要实现上述目标,在逐渐理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就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和重要的内在因素”。所以,企业在开展内部文化建设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内部管理有章可循、政令畅通,统一协调、工作热情、班子团结,履职尽责、干群和谐
融洽,凝聚力事事体现,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自觉监督,廉洁奉公纪律严明等良好的环境氛围。如果企业在实现各阶段目标的过程中,同时实现并营造出上述内部环境,那么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业绩必然得到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的褒奖,企业的改革发展必定螺旋上升……这正是因为企业在首先具备了自身内部驱动力的内因后,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帮助并得到外部大的环境支持下,实现的飞跃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内在因素,这个内在的东西,实质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我省公路建设管理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管理模式和行为载体……近年来,我省公路领域的建设方式、管理模式、投融资环境的改善,内部管理行为的规范、群体活动的开展、安全管理的举措、路地共建廉政工程的实施、廉政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云岭先锋工程等等,无论各公路建设指挥部,还是原昆瑞、昆磨、东部三大公路公司,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公路建设管理的实施主体--省公路投资公司,无不是在各时期、各阶段严格做到制度化保障,规范化管理,不放松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不放松凝聚力建设的具体举措,切实注重自身内在驱动力--企业文化的培育,才会有众多公路人的无私奉献,才会有我省公路建设管理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不断涌现,并最终实现目前我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突出成绩。
目前,无论建设和养护压力有多大,省公路投资公司仍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滇西历史文化走廊和滇南绿色生态走廊的建设,把公司的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穿接起来,再通过高速公路各收费站点、服务区青年文明号的争创,以及各单位文明示范窗口、文明单位的创建,公司逐渐形成了由点到线到面的文明创建格局,企业文化建设的鲜花正在绽放……
2008年,恰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可以这么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云南公路建设事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今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2500公里,并成功跃居全国第七位,西部省区第一位的可喜成绩。我省公路人为云南的公路发展和云南经济腾飞,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实现这些成绩的是人,是广大的公路建设者,是公路建设管理的各级部门和单位。我们有坚定的理由认为,在我省公路建设管理的模式、运行机制和行为载体的发展进程中,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是我省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和模式三十年改革的胜利成果,我省建成通车的2500公里高速公路,正是我省交通改革建设三十年的巨大成绩!
现在想来,我们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一个重要的基础和保障就是公司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供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