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关于提升城市规划品位与内涵的行动方案
关于提升城市规划品位与内涵的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的统筹和协调作用,提升城市品位与内涵,根据《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通过加强和完善城市规划工作,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宜居宜业城市,实现城市效益、品位与内涵的全面提升。创新规划理念,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和美化城市重点地区地段规划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加大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特区内外城市发展一体化;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建设绿色城市,加快建设生态市。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规划重点,积极谋划和保障城市发展。
1.加快推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力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通过国务院的批准。召开第二次全市规划工作会议,明确新时期我市规划工作的任务与要求,部署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主办:市规划局。
2.推进深港规划合作。加强深港之间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策略等宏观层面规划的衔接与合作,积极与香港方面联合开展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发展策略研究。加快跨境交通及能源基础设施等的互通衔接,加紧深港机场轨道连接线(深圳侧)、广深港客运专线等规划研究,加大力度推动深港边境地区综合开发合作。完善与加强深港城市规划领域的交流合作机制,定期召开政府层面联席工作会议。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市发展改革局、贸工局、交通局、水务局、环保局。
3.进一步完善法定图则的编制和管理,尽快实现法定图则的全覆盖。
主办:市规划局。
4.加强规划统筹的建设用地管理,严格落实土地储备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理顺并完善土地储备管理机制,开展土地整备制度研究,启动编制土地整备规划,开展转地后特区内外用地规划管理相关政策的研究,清理历史遗留用地。
主办:市规划局、国土房产局。协办: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二)加强城市与建筑设计,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1.完善城市公共配套,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与规划布局研究》、《深圳市基础教育设施布局
规划》和《深圳市社区规划试点研究》等项目的深化和实施。开展城市重点地段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如光明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深圳市中轴线城市设计及皇岗村改造规划、东西部海岸线与深圳河沿岸整体城市设计、金融产业服务基地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前海中心区规划等。积极推动各区总体城市设计工作。加快修订和制定城市规划设计相关标准准则。
主办:市规划局。
2.系统推动绿色建筑、绿色住区及绿色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强化《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的规范性指导作用,制订深圳市绿色住区设计导则,开展“绿色城市”规划建设标准研究。
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市国土房产局、建设局。
3.办好第三届城市建筑双年展,把其打造成我市著名的展会品牌。高规格、高标准组织国际规划设计招标和竞赛活动,推动我市勘察、规划、设计行业提高水平,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本土原创,培育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并具有自身城市特色的原生态人文环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规划设计专家。
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市文化局。
(三)大力推进新区新城规划建设,提升特区外城市功能和环境品质。
1.重点推进光明新区规划建设。开展光明新区规划、土地整备规划、生态景观资源规划、旅游产业空间规划、交通综合规划和市政综合规划等;加快编制光明中心地区等法定图则及地铁6号线详细规划;加快推进新城启动区及光明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以光明新区为试点开展绿色城市规划建设,实施多元联动的综合开发模式,坚持“基础先行、开发跟进”、“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原则。
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2.全力实施“大运行动”。加快大运新城片区法定图则编制工作。加快各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前期工作进度,尽快完成施工图的编制。加快龙岗中心城地区旧村专项规划审批工作,推动荷坳村的整体改造。全面推动大运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确保2010年底投入使用。
主办:市规划局。协办:龙岗区人民政府、市体育局。
(四)加快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
构建城市区域交通网络体系,积极配合加快建设连接珠三角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促进区域航空、海运、铁路、公路网络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进一步强化深圳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环境,制定全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开展干线道路网规划修编;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积极推进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开发模式,编制轨道交通三期详细规划;积极配合推动南坪二期等干线道路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主、次干道,打通片区微循环,逐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主办:市规划局、交通局。
(五)改造与保护并举,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1.加强城市更新政策研究,加快完成城市更新办法起草工作,制定《深圳市工业区升级改造总体规划纲要》及《〈关于工业区升级改造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大力推进工业区升级改造。规范和加快城中村改造和综合整治项目的审批,科学合理解决城中村问题。加强城市历史保护工作,开展城市改造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研究,重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地名的研究与保护。完善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工作机制及机构建设,系统推动城市更新与再生。
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和市国土房产局、文化局、法制办。
2.加强生态保护,确保城市有序开发。严格执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及其实施意见,严控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用地。加快完成“五线”划定工作,加大对城市生态空间资源的保护和控制。加大垃圾转运站等民生工程建设力度,落实公共绿地建设,合理增加城市规划中公共绿地面积,创建良好的市容环境。整合全市森林(郊野)公园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海滨带的自然资源,高标准推动羊台山、梧桐山和东西部海滨带、深圳湾岸线等地区的利用规划,打造生态保护性开发示范园。加强遥感监测,确保城市有序开发,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手段进行动态监测。
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和市国土房产局、水务局、环保局、城管局。
(六)开展系列活动,挖掘和彰显深圳城市魅力。
开展“公共深圳”、“步行深圳”、“观看深圳”、“生活深圳”、“建筑深圳”系列活动。强化对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标准化控制管理,加强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沟通,营造城市开放空间,推进街道、广场、公园、社区等多样公共空间建设。注重近人尺度的城市细节设计,加强地面铺装、街头绿化、小品设置,规范和完善城市标识系统、广告设施等景观环境工程建设。提倡绿色交通理念,进一步完善城市步行系统、无障碍系统和自行车系统,提高城市的通达性和亲和力。多层次打造城市观景点,展现城市轮廓线、灯光夜景、中心区、深圳湾大桥、东部滨海风光、滨海休闲岸线以及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基地、客家围屋、大鹏所城、OCT创意产业园等不同特色的城市风貌,增强市民的家园感和自豪感,扩大深圳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丰富城市生活内容,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水平,包括居住区建筑架空层的整合和利用、社区公共空间系统的整合等。开展全市建筑普查,通过建筑标识、建筑评议和描绘建筑地图等活动赋予城市建筑以生命,让市民通过了解建筑而了解深圳,了解深圳的历史和深圳人,激发对城市的热爱。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市教育局、文化局、城管局。
(七)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
建立以城市规划为主导的城市建设管理综合决策机制和综合协调机制。推进以城市总体规划和法定图则为核心的“一张图”规划决策、以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为核心的“一张表”规划实施。实现城市规划引导建设用地管理,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加强规划的公众参与和宣传普及,保障规划实施。改革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做好规划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明确制定各委员会的职责以及各委员会中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的职责。
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和市发展改革局、国土房产局、建设局、环保局、法制办。
第二篇:深化内涵发展 提升办学品位
深化内涵发展
提升办学品位
隽水寄宿中学
近年来,隽水寄宿中学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秉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质量育人、人文育人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构建和谐快乐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014年秋季我校制定了《隽水寄宿中学“和谐快乐”课堂改革推进方案》,全面开展“和谐快乐课堂”教学改革,42个教学班都加入到课改中。“和谐快乐课堂”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归纳小结”“测评达标”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以“导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独学、群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与交流展示相结合,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气氛极度活跃,情绪极为高昂,注意力极其集中。这是以往任何一种课堂教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和谐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传统,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编印校本教材《做一个合格的寄中学生》,开展人人学手册活动,并以此为依据规范日常行为。二是增设《生命教育》、《心理健康》、《阅读课》等科目,并一一落实到位。三是广泛开展兴趣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实际,安排每位学生参加一项自选兴趣小组活动。音乐组设合唱、舞蹈班(通城拍打舞);美术组设绘画、书法、泥塑班;体育组设篮球、足球、跳绳、乒乓球、田径、象棋班;科学探究小组设科学DV班和“两小”班;英语组设英语对话、英语阅读、英语故事班;信息组设电子绘画班;语文组设课外阅读班。四是积极推进校园阳光体育系列活动,践行“健康快乐每一天”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保障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规定每天上午第二节课课后30分钟为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下午第三节课为各年级的体育兴趣组活动课时间。组建了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跳远、接力跑步等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其次,定期举办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如一年一届的“沃特杯”篮球赛、体操比赛、跳绳比赛,两年一届的校冬运会。2014年我校体育代表团28名学生参加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参与全部三个大项20个小项角逐,取得良好的成绩:团体奖田径男子组第一、女子组第二,跳绳男子组第一、女子组第一,乒乓球男子组第三、女子组第一的好成绩;学生个人获得金牌9块。11月6日又代表通城县参加咸宁市中学生运动会再次取得好成绩。五是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2015年元旦推出了一台大型文艺汇演,节目丰富多彩,学生登台300余人次,教师人人上台,制作的专辑于元旦期间在通城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全方位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气氛,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和踏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我校环境文化建设暗含两条主线:聚焦名人,聚焦主人。而这两条主线又包含在九个主题组块中,它们是“名人文化廊”、“经典陶冶廊”、“名家格言廊”、“体育运动廊”、“校园之星展”、“著名学子廊”、“自创格言廊”、“校园名师展”、“教学教研展”。这九个主题组块分别表现在长廊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之上。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成长进步 一是全面规划初中三年德育实践活动,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主题。去秋七年级新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还参加“美化锡山,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校外实践活动,八、九年级学生深入到湖南江南大漠和6501国防教育基地。清明节,组织七、八年级学生到黄袍革命烈士陵园、天岳关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二是组织全体学生参观“瀛通电子”、黄袍山茶油基地和污水处理厂,感受家乡的变化;三是组织学生科技活动组的成员开展科技活动。办学十年来,有12件学生作品获省级奖,3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学校被评为咸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集体。2014年5月,我校八年级学生李苏制作的科学DV《豆腐渣发霉的秘密》在湖北省第29届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在前进的征途上,尽管我们不断尝试、探索和跨越,但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打造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力争早日将隽水寄宿中学建成荆楚名校。
第三篇: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14—2018年)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14—2018年)》的通知
文号:深府办函〔2014〕6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14—2018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4月29日
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14—2018年)
建设工程质量是深圳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城市发展质量和品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为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为期5年的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普及“质量第一”“质量成就未来”的质量文化,使“优质为荣,劣质为耻”“质量赢得市场,市场选择质量”的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强化建筑市场主体的质量责任,形成各方主体齐抓共管、相互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的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低碳化、精细化水平,发挥建设科技对工程质量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法规政策体系,健全工程质量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工程性能,妥善解决建筑质量通病问题,打造一批精品工程,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主要措施
按照质量强市工作总体安排,结合工程建设领域实际,重点开展“四大创新”,实施23项举措。
(一)创新工程质量理念和文化。
1.弘扬“质量第一”的理念。在全行业大力营造“质量成就未来”“优质为荣、劣质为耻”的质量理念。树立“质量赢得市场,市场选择质量”的导向,积极鼓励建筑市场主体确定合理的价格、工期,选择优秀的设计、施工企业,全力打造优质工程。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工程在质量提升工作中的表率作用。切实转变工程质量观,实现由侧重工程建设阶段质量向勘察设计、建造、使用与维护的全寿命周期质量转变,由偏重结构质量向反映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的综合品质转变,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企业自觉加强管理转变。(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2.打造深圳工程质量品牌文化。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强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建筑行业自律和规范。大力倡导“质量就是信用”的建设文化,引导企业以质取胜,实行长期的质量经营发展战略。打造更多的鲁班奖、詹天佑奖、大禹奖、金杯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工程,提升深圳工程质量品牌影响力。支持深圳装饰、设计、钢结构、智能建筑等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使“深圳建设”成为全国建设领域的闪亮名片。(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工务署;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二)创新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3.强化建设主体质量责任。根据建设各方主体的职责和作用,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造价等单位的质量责任。建设单位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工程质量负总责,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源头上落实工程质量责任。进一步创新监理行业管理机制。推广由建设单位牵头,引入第三方质量巡检机制,定期评价项目质量情况,严格按合同进行管控。探索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强化风险控制。(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4.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推行工程总承包、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等项目管理模式,提高综合管理效能。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环节形成交叉、互动、互补的质量保障机制。在政府投资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等领域,鼓励专业管理机构或项目管理公司(具备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资质)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实施项目管理的工程可不再单独委托监理、造价等服务机构。在前海合作区先行先试,探索建筑工业化、工程项目管理、BIM(建筑信息模)技术运用、智慧城市、绿色施工等试点,努力将前海合作区建成优质工程样板区。(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工务署;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5.推进政府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政府工程集中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不断提高政府工程管理水平,努力建设精品工程,发挥政府工程在创建“深圳质量”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一是创新前期工作管理模式。强化使用需求管理,确保项目真正体现使用者需求;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下政府工程的建设标准,实现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目标。二是创新政府工程招标模式。推行服务类批量招标、扩大战略合作领域等,实现优质优入、优质优价。三是创新政府工程质量监管模式。试点推行专业管理机构或项目管理公司参与政府工程管理;建立政府工程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强化合同约束机制,完善履约评价制度;实行政府工程质量一票否决制、末位淘汰制;引入第三方机构,不定期开展质量检查、评估和验收;建立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四是创新政府工程材料设备管理模式。建立政府工程样板基地,形成样板引路和材料设备品牌库制度;建立假冒伪劣产品有奖举报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加大查处力度。五是创新政府工程从业人员管理模式。建立劳务队伍认可评价制度和人员信息库,确保进入政府工程市场的人员素质满足政府工程建设需要;推行执业人员(注册建筑师、结构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验收签字制度,建立相应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执业人员职业操守建设。(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6.充分发挥勘察设计龙头作用。建立优秀勘察设计工程及施工图评选、优秀勘察设计人才培养遴选等评审及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勘察设计水平及原创设计能力。完善勘察设计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人员、项目及质量的全记录,实现勘察设计质量“责任到人”。建立勘察作业标准流程视频资料库和典型工程施工图设计案例示范图库,充分发挥设计在绿色建筑、生态低碳、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应用方面的主导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勘察弄虚作假行为,严禁随意变更设计。(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7.合理确定价格与工期。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改革,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合理确定价格、工期,实现施工现场、招投标市场的联动。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工期标准,遵循工程建设客观规律,建设单位不得对合理工期进行压缩,确保工程质量。(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8.加强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建立优质工程奖励机制,实行优质优价,对创优数量较多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强化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诚信评价和动态核查,对于工程质量出现重大问题的建筑企业“一票否决”,不得在深圳建筑市场承接工程,进一步促进建筑市场诚信自律水平显著提升。强化企业诚信和执业人员诚信,规范执业人员行为,通过企业约束执业人员,通过执业人员影响企业。(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9.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对企业质量安全承担第一责任。由首席质量官负责对建材进场、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检查把关,主持质量考核,行使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开展各种质量改进、质量攻关等活动。力争5年内在200家以上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监理企业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定期组织首席质量官培训,设立建筑业首席质量官人才库。(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10.完善建材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企业自检、第三方见证送检和政府监督机构抽检的责任体系,形成质量检测、质量约束的良性机制,从源头上把好建材质量关。建立海砂淡化处理基地和供应市场,构建混凝土生产使用监控平台,力争5年内打造不少于10个绿色搅拌站。(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市场监管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11.强化工程质量检验检测。落实建设单位检测主体责任,强化第三方机构独立检测地位,进一步发挥检验检测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推进检测数据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工程检测行为。加强检测机构管理,推进全市检测资源整合,建立质量检测及监测机制,加大抽检频率和工程检测资料核查力度,严查违规检测、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编造检测数据等行为。(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市场监管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12.提升建筑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实施“鲁班人才”计划,5年内培育1万名经人力资源部门认证的高素质、高技能建筑技工人才。建立建筑工人信息库,平安卡覆盖率保持100%。建立建筑劳务工技能实操训练基地,鼓励企业创办劳务工学校、职工夜校,努力培养一批相对稳定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行业协会,各有关单位)
(三)创新工程质量科技。
13.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对外部生态环境保护、对室内环境保护”作为评价工程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大力推广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建材。深入实施《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新建建筑一律执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打造80个较高等级的绿色建筑、10个绿色园区和2个绿色城区,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国际合作等举措培育10家以上龙头绿色建筑企业,努力打造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建筑之城。(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14.推进建筑工业化。以工业化作为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抓手,逐年提高大中型工程工业化覆盖率。在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共建筑等工程中选择20个以上项目,作为建筑工业化试点示范项目。编制建筑工业化规范标准,培育建筑工业化市场,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15.实施标准化战略。借鉴香港、新加坡先进经验,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装修、装饰质量标准。将标准化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通过制度、规范、管理的标准化,实现建筑从业人员行为标准化、项目管理标准化、设计及实体施工标准化。针对工程质量问题,出台或修订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装修工程验收标准、工程质量检查评价实施细则等制度标准。在施工中实施“样板引路”,力争大中型工程样板引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其中保障房项目达到100%。开发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推进企业标准化管理,实现工艺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可追溯。强化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档案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16.推进BIM技术应用。在工程设计领域鼓励推广BIM技术,市、区发展改革部门在政府工程设计中考虑BIM技术的概算。搭建BIM技术信息平台,制定BIM工程设计文件交付标准、收费标准和BIM工程设计项目招投标实施办法。逐年提高BIM技术在大中型工程项目的覆盖率。(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国土委、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17.推广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在城市更新项目、政府工程中优先推广南科大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将产生的土石方、余泥渣土“变废为宝”、就地利用,生产再生骨料、透水砖、广场砖等再生建材产品。规划建设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场站,推广使用再生建材产品,力争5年内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促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四)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机制。
18.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借鉴香港建筑市场管理经验,修订完善我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理、招标投标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将红黄色警示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制度化、法定化,通过严格执法、加大违法成本,进一步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造价等方面主体责任。(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行业协会)
19.提升工程质量监管效能。加强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监督和执法。探索市、区工程建设监管体系改革,逐步实现层级化、属地化监管,各区对工程建设实行日常监管,市级层面重点加强督查、指导。各区要强化监管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化、信息化水平。通过整合市、区资源,提升监管和执法效能,实现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持续提升。(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
20.强化对重点民生工程的质量监管。对涉及民生的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共建筑、燃气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等项目加强质量监督,做到日常巡查和重点巡查相结合、行为监督和实体监督相结合、监督执法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加强对海砂、钢筋、水泥、管材等主要建筑材料进场和用前监管,提高对主要建材的监督抽检频率,实行月报制。对使用不合格建材的建筑企业,一经查实,依法予以严肃处罚。在确保主体结构工程和使用功能质量安全稳定的同时,重点加强对渗、漏、裂、空等质量通病的治理,提升装饰质量。(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21.强化地下管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出台地下管线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地下设施建设标准。因地制宜,逐步推广“管线共同沟”建设模式,整合市政管线、轨道和地下商业开发等地下空间资料,建立统一的地下空间信息系统。完善市政道路绿化、回填等技术规范,加强对回填土的抽查力度。开展全市在建建筑深基坑、在建地铁工程、道路地面、排水暗渠地面坍塌隐患排查,对拒不整改的建设、施工、监理企业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对破损严重、地面坍塌隐患较大的暗渠、排水管渠和地下空洞治理。(责任单位:市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住房建设局、水务局、城管局、应急办、工务署,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地铁集团、水务集团、燃气集团)
22.加强工程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打造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台账化、信息化管理。对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和重大工程进行属地化地毯式排查和飞行检查。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开展电子执法。积极推广车辆全自动喷淋设施等新技术、新设备,确保泥头车、搅拌车等运输车辆冲洗率100%,工地扬尘控制率90%以上。对施工产生的泥浆,逐步推行专营化处理或工地干化处理,强化余泥渣土运输台账监管,提高工地内泥头车专项整治频次,严查泥头车证照不全、超高超载和带泥上路问题。(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城管局、交警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23.构建工程质量提升工作合力。工程质量涉及全市各工程主管部门和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要根据辖区实际,制定工程质量提升行动的细化方案和具体指标,全面部署开展此项行动。市有关部门、重点企业要在各自领域认真实施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制定相应的落实方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建设工程质量提升。(牵头单位:市住房建设局;责任单位:市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国资委、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三、工作要求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提升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副市长任第一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住房建设局局长任第二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市住房建设局、规划国土委、人居环境委、交通运输委、市场监管委、水务局、城管局、交警局、工务署、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特区建发集团、深业集团、地铁集团、燃气集团、水务集团、投控公司等。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建设局。
(二)加强政策扶持。在预算计划中统筹考虑工程质量提升工作需求,保障工程质量提升工作资金。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工程质量提升工作的扶持力度。在全市科研经费和环保专项经费中加大建设科技资金比重,每年安排一定的费用于建设科技研发。
(三)落实工作责任。市住房建设局要加强组织协调,各有关单位要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市规划国土委要在规划设计源头推行BIM技术,市交通运输委要在道路及桥梁工程领域大力推动项目管理、建筑工业化,市水务局要在地下管道、雨污管网等方面提升工程质量,市城管局要在园林绿化工程领域积极消除绿化通病,市工务署要选取重大项目推广工业化、标准化,前海管理局要在工程项目管理、BIM技术运用、智慧城市、绿色施工等方面先行先试。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要争创建筑工业化之区、工程标准化之区、绿色建筑之区、优质工程之区。地铁集团要在地铁建设中试点项目管理,燃气集团要在中低压管道建设中巩固提升工程质量,特区建发集团、深业集团、水务集团、投控公司等大型企业要在工程标准化、建筑工业化、打造优质工程等方面积极行动。各建筑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和特点,完善内部制度,提升员工素质,强化现场管理,打造精品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任务分工表并加强检查督促。
(四)加强舆论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博等媒体广泛开展工程质量提升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行业工程质量意识。利用建筑工地围挡张贴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宣传文字和图片,积极营造工程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
(五)注重成效评估。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市监察局等部门对提升行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评估机构、社会咨询机构对各单位实施情况及社会满意度进行统计排名并对外公布。
附件:1.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指标任务分工表(略)
2.深圳建设工程“数字质量”一览表(略)
第四篇: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调研报告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我局针对近年来县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情况,研究确定了以“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为调研课题,并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活动,按照问计于民,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认真查找我县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认真思索和探讨应对的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
体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城市规划建设加大了投资,加强了领导和监管文秘杂烩网力度。一是制定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西南片区控制性详规,为规范城市建设开好了头;二是精心打造新区,拉大了县城框架;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兴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和排污管网建设改造,净化了城市环境;四是湿地公园、人民广场、沿江路景观大道等休闲场所相继建成,教育、医疗、商场、菜市场和服务行业布点合理,县城道路形成网络,城市功能不断提高;五是城市建筑异军突起,建筑风格文秘杂烩网各异,高层、多层、低层文秘杂烩网错落有致,使我县县城环境更优美、更宜居、更人性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规划编制落后,详规覆盖率不到位。其一,我县虽然在2006年重新修订编制了进贤县县城发展总体规划,并报上级有关文秘杂烩网部门审批,但因各种原因尚未获批,给我县县城规划建设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各项详规的制定没有一个可靠统一的依据。总体规划是母规,详规是子规,子规必须依据母规而制定。没有总体规划为依据详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详规与详规之间难以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城市公用建筑、基础设施布局困难,特别是道路、管网的高程、走向不得相互一致,在实施建设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片区与片区之间难以接口,甚至无法接口,还可能出现重复建设,既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协调又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其二,目前我县仅编制完成工业园区4平方公里、西南片区3.9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县城绝大部分没有编制控制性详规,详规覆盖率极低,在没有编制控制性详规的区域实施建设,很容易导致城市土地使用性质不明确,城市建设用地随意性较大,建筑布局混乱,道路、绿化、休闲场所、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公用建筑布局的不合理,甚至基础设施、公用建筑用地被挤占,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2、违规违章严重,城中村建设混乱。由于利益驱动、审批程序复杂、把关不严、执法不力等原因,造成乱搭乱建、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甚至不批强建等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城中村建设更是混乱。表现为:一是,有的开发商以村民建房的名义搞房产开发,批三、四层建七八层;二是,房前屋后乱搭乱建,公用过道大都被个人挤占;三是,握手楼、搭肩楼、占道楼随处可见,基础设施、公用设施不配套,道路窄小弯曲,脏乱差现象严重,与县城极为不协调,既影响城市整体美观又给城市管理增加难度。
3、老城区改造问题多,拆迁补偿难度大。我县老城区建设历史久远,由于长期缺乏科学规划,房屋依路而建、因用而设,导致各个年代的建筑交错并立,古今共存;单位大院与私人住宅勾肩搭背,相互拥挤;有的区域危房烂房较多,安全隐患严重;有的大街小巷左拐右折、起伏不平,一些小街小巷,时至现代化的今天,车辆尚不能通达,居民出行只能靠两腿;有的公用设施修了又毁,污水管道通了又堵;集资建房,见缝插针,房屋建筑密度令人咋舌;有的倒闭企业、搬迁单位空地,因管理权限原因,规划协调困难。以上总总都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品位的提升,有待于改造。要改造就必定涉及到拆迁,拆迁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难事,各种矛盾应运而生。如部分群众城市建设意识、全局观念淡薄,只考虑个人得失,在补偿、安置问题上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给拆迁、安置增加难度,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
4、设计理念陈旧,审批把关不严。由于我县具有建筑设计资质的单位少,缺乏必要的竞争,设计单位没有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在设计审批上要求不高,把关不严,一些挂靠资质单位的设计人员水平低、要价低,居民又满足于可居住心理,导致我县建筑设计理念整体落后,设计方法陈旧,设计成果质量低下,使我县很大一部分建筑外观单一,建筑面貌雷同,走到哪里都似曾相识。
三、办法与对策
1、加大投入,完善规划编制。规划编制是城市建设的指挥棒,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品位高低。一是要加强沟通协调,尽早出台总体规划,为县城详规编制提供可靠依据;二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尽快完善县城控制性详规,确保城区布局合理;三是规划编制在出台之前要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县城规划,为县城规划建言献策;四是规划编制一旦出台就要用规章、制度加以保障,如可以由县人大制定关于执行规划编制的法规性文件,用法规的形式加以保障,确保规划编制真正得以贯彻执行;五是要加强领导力度,主要领导要亲自把关,分好地段、划清责任,板子打到人,严厉打击违反规划编制的行为;六是加大对贯彻执行规划编制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县上下了解城市规划对城市规范建设的重要性,提高执行规划的自觉性,确保全县上下共同维护规划编制的严肃性,确保县城建设规范有序。
2、走出去,请进来,更新设计理念,提升城市品位。走出去,就是把我们的设计人员派出去看别人的城市建设,学习别人的设计理念;请进来,就是一方面请专家学者来上课,提高我县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是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在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中吸纳外地设计单位参与,储备多种设计方案,通过设计招标,达到好中选优的目的。在总体布局上做到风格各异,相互协调。在设计审批上要从抗震能力、外观效果、节能环保和结构实用、人性化理念等方面严格把关,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如在小区规划上,要引进大开发商,扩大规划面积,把小区道路、绿化等公用设施规划在内,运用市场化手段,让开发商承担小区内公用设施建设,减轻政府投资负担;在城区道路的设计上要减少十字路口,增加丁字路口,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丁字路口的交通事故要远远小于十字路口。
3、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规行为,规范建筑市场。一是规范城中村的建设,把城中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联合城建、城管、镇、村、组按照农村建设用地标准划定城中村建设用地红线,按照小区模式规划城中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逐步规范建筑风格,实现建设成果共享,城市农村和谐协调发展;二是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便利为建房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杜绝未批先建;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建设。联合城建、城管、公安等执法单位对县城违规建筑进行清查处理。划定时间界限,对在时间界限以前出现的建筑物采取一补二收三拆的办法。一补,即对符合规划的农民自建住宅采取罚款,限期补办手续的办法,压缩处理工作量;二收,即符合规划,但外观不美、间距不足、楼层超高,属开发性质的由政府收储,用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三拆,即违反城市规划的坚决拆除。在时间界限以后建设的,不管是否符合规划,只要是没有批准的建筑一律拆除,并确保不再发生违规建筑,发现一幢拆除一幢,决不手软,坚决打消不法建筑商的饶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杜绝违章建筑屡屡出现,确保建筑市场规范有序。
4、收储老城区土地,实施成片改造。由政府分轻重缓急成片收储老城区,成片开发改造,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老城区要尽快收储改造。对未实施政府收储的老城区只拆不建。土地收储后的补偿、安置工作要积极稳妥,既要加大对收储拆迁户的宣传力度,从思想上解除拆迁户的顾虑,又要从经济上给予合理的补偿,并在县城规划区内划出一块土地专门用于拆迁安置,便于建设,便于管理。
总之,要通过科学规划,提高设计水平,引进建设理念,严格建设管理等方法来科学发展城市,提高城市品位。
第五篇:深圳市质量行动方案
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五年提升计划之
两年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市建设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14-2018年)》的工作部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两年治理行动,全面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遏制建筑施工违法分包、转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多发的势头,开展监理制度改革创新,大力推广建筑产业工业化、标准化、现代化、信息化,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使我市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化建设主体质量终身责任
1.进一步明确承担质量终身责任的项目负责人。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应任命项目负责人,明确其职责,项目负责人应对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建设单位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工程质量负总责,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源头上落实工程质量责任。
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部署开展专项行动。组织召开宣贯培训工作会议,提高执法人员工作水平。
2.开展全面检查。
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建设工程承、发包情况组织全面排查、重点检查等工作,督促企业开展自查自纠。组织质监、安监、造价等监督机构开展全面检查工作。
3.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在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网站设立专栏,公布建设工程招投标、建筑从业人员、建筑企业等相关信息,公布投诉举报信箱和电话,开通公众监督渠道。组织新闻媒体对打击转包违法分包等专项行动进行宣传报道,并及时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平台公布不良行为和处罚信息。
(三)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1.突出重点环节治理力度。
一是突出对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总监的到岗履职检查,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并与工程实体质量检查相结合;二是加强对检测过程和检测行为的监督,推进建材检测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严厉打击虚假检测行为;三是加大混凝土、钢筋、防水材料以及电线电缆等常用建材的抽检力度,及时发现、处理不合格建材。
2.落实各方主体质量责任。
一是试点首席质量官制度,设立建筑业首席质量官人才库;
合执法模式,试行质量、安全监督合一;三是加强监管机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部工作制度。加强监管人员“为民务实清廉”教育,确保廉洁执法。
6.加快推进监理制度改革。
研究制定《深圳市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选取若干个工程项目开展试点工作。鼓励有实力的监理单位做大做强,开展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加强深港工程咨询服务业的合作,共同推进我市工程监理行业可持续发展。7.加强工程造价和工期管理。
依据现行《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规定》,加强招投标监督,维护正当竞争,建立建设工程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及工程结算等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制度,遏制恶性低价竞标、偷工减料及价格欺诈等行为,确保建设工程优质优价。加快出台《深圳市建设工程工期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科学合理的工期管理制度,防止盲目压缩工期,确保质量、安全前提下建设工程工期的确定与控制,对合同工期低于定额工期80%的工程项目加大监督力度。
(四)大力推动建筑工业化、标准化、现代化、信息化 1.完善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标准体系。
逐步建立健全建筑产业现代化领域设计、施工、验收、产品检验等建造全过程的标准体系。2.全面促进建筑业的科技进步。
工企业,在参与政府工程招投标时给予适度倾斜;把标准化、工业化作为建筑业企业评优评先及申报国家绿色建筑的重要参考;对标准化、工业化项目允许办理提前开工、分部分项验收备案,优先参与新技术和新产品认定。
(五)加快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1.打造建筑市场大数据平台。
建立工程项目数据库,研究制定全市统一的项目编码规则,打造企业、从业人员、招投标、工程项目等统一的数据平台。一是将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信息纳入数据库中。二是做好深圳市建设工程招投标情况统计,按月、季、年定期公布相关数据报表。三是完善建筑业企业及从业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2.严格落实施工许可管理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完善施工报建标准化,将所有的施工许可信息,尤其是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和项目负责人的信息在信息系统公示。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显著位臵设臵施工许可公告牌,公告牌内容应与施工许可证内容一致。3.研究制定深圳市建筑市场诚信管理相关办法。
根据实施情况,研究《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办法》修订事宜;启动《深圳市建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公示与处理办法》修订程序;加快出台《深圳市建筑市场主体动态核查暂行办法》。
认识,积极行动起来,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认真开展工程质量治理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12月上旬—2016年5月底)
按照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治理行动,重点对在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承发包情况、质量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2014年12月为自查自纠阶段,市质监站、市安监站及各区(新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导、督促各自监管的在建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进行自查自纠;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为实施检查阶段,市质监站、市安监站和各区(新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每4个月对本辖区内在建工程项目全面排查一次,市住房和建设局对全市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进行重点抽查和治理行动督导检查。
(三)总结分析阶段(2016年6月)
各区主管部门对治理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提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工作总结报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成立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李廷忠同志任组长,邝龙桂、黄昌鸿同志任副组长,局相关业务处室以及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质量安全监管处),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两
个月的工程质量治理行动数据。(联系人:朱兵凤,联系电话:83788608,***,邮箱:17655488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