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格式条款备案监督办法
关于印发《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格式
条款备案监督办法》的通知
川工商办〔2010〕209号
各市、州工商局,扩权试点县(市)工商局,省工商局直属分局:
为规范格式条款备案程序,加强格式条款监督,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四川省合同监督条例》,省局制定了《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格式条款备案监督办法》,望认真遵照执行。
省工商局直属分局具体承担省局格式条款备案监督工作。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七日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格式条款备案监督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格式条款备案程序,加强格式条款监督,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四川省合同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或者使用格式条款实施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商业广告、店堂告示、说明、须知、凭证、单据、通知、声明等书面、视听资料或者计算机数据的内容涉及交易内容或者当事人权利义务并符合前款规定的,为格式条款。
行业组织制定本行业通用的合同文本中含有格式条款的,视为格式条款提供方,应当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格式条款备案是指对格式条款进行审查,并加以记载的监督制度。包括首次备案、变更备案、修改备案、注销备案和撤销备案。
格式条款备案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格式条款依法进行监督的方式,提供方不因格式条款已经备案而减轻、免除或者转移其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格式条款的备案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格式条款在上级备案机关已经备案的,下级备案机关不再备案;在本省已经备案的,不再重复备案;在外省已经备案的,应提交备案材料审查。
格式条款提供方住所地与其登记机关所在地一致的,在其登记机关备案;提供方住所地与其登记机关所在地不一致的,在提供方住所地市、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提供方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的,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提供方在本省以外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在格式条款制定地或者使用地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在不同地区使用或者使用地尚不确定的,由提供方自愿选择一个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提供方为非经营性主体的,在其住所地的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
格式条款提供方是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其住所地在成都市主城区(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高新区)内的,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直属分局备案。
第六条 下列含有格式条款的合同文本为强制备案合同文本,提供方应当在首次使用日的30日之前向管辖地备案机关提出首次备案申请;已备案的格式条款需要变更的,提供方应当在使用日的15日之前向原备案机关提出变更备案申请:
(一)房屋买卖、房屋中介、物业服务合同文本;
(二)供电、供水、供气合同文本;
(三)旅游合同文本;
(四)有线电视、邮政、电信服务合同文本;
(五)消费贷款、人身财产保险合同文本;
(六)运输合同文本;
(七)拍卖、抵押、质押合同文本;
(八)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合同文本。
第七条 自愿备案的格式条款,提供方可以在任意时间向备案机关提出备案申请。备案后需要变更的,提供方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办理变更备案,未办理变更备案的,不得继续使用备案文本的名义或者编号。
第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含有格式条款的合同文本依法应当备案而未备案的,应当发出《格式条款限期备案通知书》,责令提供方限期备案。
第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或者受理申诉、投诉、举报和转办、移送案件中发现格式条款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发出《格式条款限期修改通知书》,说明要求修改的条款、依据和理由,责令提供方在15日内办理修改备案。
格式条款在被要求修改前未备案的,应当向有管辖权的备案机关提出申请;已备案的,向原备案机关提出申请。在省外已备案的,向本省审查机关提出申请。
第十条 提供方申请格式条款首次备案、变更备案、修改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格式条款备案申请表》;
(二)含有格式条款的合同文本、其他类型的格式条款文本;
(三)制定格式条款的依据、理由和说明;
(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等有关主体资格的证明;
(五)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六)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前款所列书面材料,除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外,提供方应当在原件或者复印件上加盖单位公章,并提供相应的电子文档。
第十一条 符合管辖规定,申请材料齐全,形式符合要求的,备案机关予以受理,出具《格式条款备案受理通知书》。
提供方的申请不符合管辖规定的,应当向有管辖权的备案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形式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要求其补齐、更正,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出具《格式条款备案不予受理通知书》。
在办理备案期间,备案机关应当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公示申请备案的格式条款,广泛征求意见。
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格式条款备案、监督检查或者受理申诉、投诉、举报和转办、移送案件中,应当依法对格式条款进行审查。发现格式条款违反《四川省合同监督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书面通知
提供方限期修改。发现格式条款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四川省合同监督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尚未使用的,要求提供方限期修改,已经使用的,依法调查处理并要求限期修改。
第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修改格式条款,提供方无异议的,应当在收到书面修改通知之日起15日内修改并申请备案;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书面修改通知之日起15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书应当载明有异议的条款、依据、理由等。
经复核后仍被要求修改的,提供方应当在收到书面修改通知之日起15日内修改并提交备案。要求修改格式条款的机关与备案机关不一致的,备案机关应当在备案之日起5日内将修改备案的情况抄送要求修改的机关。
第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在复核申请中提出听证的请求。属于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应当备案的含有格式条款的合同文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举行听证;其他种类和形式的格式条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举行听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听证,应当邀请有关合同当事人代表、专家学者、行政主管部门和消费者组织等参加。
格式条款修改听证程序参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执行。
第十五条 备案机关应当成立格式条款评审委员会,对强制备案的合同文本及其他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复杂的格式条款进行审查。
在格式条款审查中,备案机关应当征求合同当事人、有关专家学者、主管部门、消费者组织、行业组织等的意见。
第十六条 申请首次备案的,备案机关应当在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备案的决定。申请变更、修改备案的,备案机关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备案的决定。同意备案的,出具《格式条款备案通知书》;不同意备案的,出具《格式条款不予备案通知书》。备案机关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已备案。
办理首次备案、变更备案期间,提供方不得使用该含有格式条款的合同文本。自愿办理首次备案的格式条款除外。
提供方在办理备案期间对要求修改格式条款有异议的,提出异议的期间和备案机关处理异议的期间,不包含在办理备案的规定期间之内。
第十七条 格式条款备案机关代码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编定,格式条款备案编号为:CG(四川格式条款)—XXXXXX(备案机关代码)—XX(年度号)XXX(顺序号)。
备案机关应当在备案之日起5日内在其互联网门户网站公布已备案格式条款、备案编号、备案时间等。
变更备案、修改备案使用新的编号,备案机关应当在备案之日起5日内在其互联网门户网站公布已备案格式条款、备案编号、首次备案时间、变更或者修改备案时间等。
第十八条 提供方应当在已备案的格式条款文本上标明备案编号,供对方当事人检索、核对。
提供方应当在其经营场所或者互联网门户网站上公布已备案的格式条款,供对方当事人索取、下载使用。
第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提供方限期修改已备案的格式条款,提供方在规定的期限内无异议或者虽然有异议经复核后仍要求修改而不办理修改备案的,由备案机关撤销备案,送达《格式条款撤销备案通知书》。
第二十条 提供方不再使用已备案格式条款的,可以申请注销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格式条款备案申请表》;
(二)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三)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申请材料齐全,形式符合要求的,备案机关注销备案,送达《格式条款注销备案通知书》。
第二十一条 撤销备案、注销备案后,提供方不得继续使用备案文本的名义或者编号,备案机关应当及时删除在互联网门户网站上公布的内容。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格式条款的署名申诉、投诉、举报和转办、移送案件的,应当于30日内将办理情况书面告知署名人。
第二十三条 提供方违反格式条款备案监督制度,有下列行为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四川省合同监督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理:
(一)应当备案未备案并使用的;
(二)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备案申请的;
(三)未按要求修改并备案的。
第二十四条 提供方利用格式条款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实施欺诈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格式条款备案监督档案。档案包括下列材料:
(一)首次备案、变更备案、修改备案、撤销备案、注销备案材料;
(二)监督检查、申诉、投诉、举报和转办、移送案件材料;
(三)格式条款违法行为处罚材料;
(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格式条款备案中统一使用“格式条款备案专用章”。
格式条款备案监督的主要文书种类和样式,由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制定,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其互联网门户网站公布,方便当事人查询了解、下载使用。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格式条款备案工作结束后5日内将格式条款备案情况报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其互联网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布。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格式条款备案监督中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异议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二○一○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至二〇一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止。
第二篇: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四川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指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综合考虑违法情节、违法手段、主观故意、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对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时自由裁量的权限。
第三条 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过罚相当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程序正当、综合裁量的原则,确保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同一机关对于违法主体、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相同或相似的案件,在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应当相同或相近。
第四条 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了不同法律规范的,在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二)后法优于前法。
(三)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同一违法事实违反了不同法律规范,同等级不同的法律规范规定的处罚种类不同,可以根据情况适用一种法律规范给予处罚。
第五条 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处罚种类、处罚幅度,结合当事人违法情节和危害结果的轻重,可将处罚分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般处罚和从重处罚五个档次。
不予处罚是指对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情形不给予行政处罚。
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处罚种类以外和行政处罚的法定最低限度以下进行的处罚,减轻幅度原则上不能低于法定处罚幅度下限数额的50%。
从轻处罚是指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轻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低的部分予以处罚,单处罚款的幅度为法定自由裁量最低处罚额度以上最高处罚额度的30%(含本比例)以下。有底数的另加底数。
从重处罚是指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重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高的部分、多种罚种并用实施处罚,其罚款的幅度为法定自由裁量最高处罚额度的70%(不含本比例)以上。有底数的另加底数。一般处罚是指介于从轻与从重处罚之间的处罚。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可以单处或并处的,可以选择适用;对规定应当并处或应当先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商品)或违法所得再作其他处罚的,可以在减轻处罚时不进行并处或只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商品)或违法所得而不罚款。
第六条 有证据证明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实施违法预备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一般违法行为人主动投案并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不予处罚的情形。
第七条 对下列违法情节轻微未及时纠正,但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首次违法行为,应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可以先对其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督促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逾期未改正,再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个体工商户
1、以谋生为目的的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无业人员的违法行为。
2、擅自改变经营者姓名、经营地址,从行为发生之日起至被查获之日未满3个月的。
3、超范围经营,从颁发营业执照之日起至被查获之日未满3个月且经营的项目为国家已经放开经营不涉及国家行政许可的。
4、个体工商户逾期未办理验照手续且有正当理由的。
5、个体工商户未将营业执照置于营业场所醒目位置的。
(二)企业
1、擅自改变企业名称,从行为发生之日起至被查获之日未满3个月的。
2、企业使用的名称不规范但对他人企业名称不构成误导或损害的。
3、合伙企业未在其名称中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的。
4、不属于国家限制、禁止、行政许可项目的超范围经营行为,且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
5、未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置的。
6、使用注册商标不规范但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并未构成侵权的。
7、其他依法应当先责令限期改正的情形。
第八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减轻行政处罚:
(一)企业为摆脱困境而发生的、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
(二)残疾人的一般性违法行为。
(三)违法行为人主动中止违法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五)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六)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七)当事人已满十四周岁但不满十八周岁的。
(八)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减轻处罚的行为。
第九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行政处罚:
(一)擅自印制、销售合同示范文本,经责令能够及时纠正的。
(二)利用自身经营场地开展自我宣传推销产品,在广告用语方面用词不当,但属于非蓄意虚假宣传的一般违法行为。
(三)销售者销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
(四)与上述行为类似、无违法故意、未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一般性违法行为。
(五)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从轻处罚的违法行为。
第十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损害合法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二)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违法行为。
(三)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
(四)危及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
(五)严重欺诈消费者的违法行为。
(六)伪造合同或盗用、假冒他人名义签订合同及其他利用合同欺诈对方当事人骗取财物的违法行为。
(七)中介机构故意出具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的违法行为。
(八)公用企业不正当竞争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
(九)属于国家限制、禁止、行政许可项目的超范围经营行为和无照经营行为。
(十)发布虚假药品、医疗、化妆品、保健食品、美容服务、招工招聘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广告行为。
(十一)侵犯名优产品企业、重点企业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特别是侵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
(十二)妨碍、逃避或者抗拒检查的。
(十三)擅自转移、销售已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物品的。
(十四)相同违法行为被处罚后再次违法的。
(十五)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十六)属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范围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虽不属上述行为,但性质恶劣,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或严重社会负面影响的。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一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必须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中明确表述确定处罚幅度的酌定情节并随卷附相关证明材料。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拟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告知中告知拟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第十二条 法制机构在核审案件时,对处罚的自由裁量部分应当加强审查力度,核审机构认为办案机构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的,应当建议办案机构进行调整。
第十三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经过听证作出行政处罚的,或者对具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情形决定从重处罚且处罚金额较大的,应当通过局案件审批委员会研究决定,并在实施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和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具体数额由市、州、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确定。
减轻行政处罚幅度未低于法定处罚幅度下限数额的50%且减轻数额较小的,由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决定。减轻行政处罚幅度低于法定自由裁量幅度下限数额的50%和减轻数额较大的,应当通过局案件审批委员会研究决定,具体数额由市、州、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确定。
第十四条 办案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予以纠正,或者依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进行调解。
第十五条 上级机关发现下级机关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应当实施行政执法监督。
第十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将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作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重要内容,纳入本部门依法行政考核。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川工商办[2007]253号文件印发的《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三篇: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办法
附件: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力推进“信用浙江”建设,进一步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实现依法行政和以德监管的有机统一,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要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以下简称企业信用监管)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科学监管观为指导,以法定职能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引入信用管理理念,整合系统行政资源,通过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等方式,以激励、限制、惩戒、教育等手段,对企业的市场进入、存续、退出全过程实施信用监管,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的制度。
第三条 企业信用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和监管职能的拓展、深化与创新。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在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中实施企业信用监管,逐步丰富企业信用监管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探索建立企业信用监管的完整体系。
第四条 企业信用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市场主体的综合信用监管。“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广告信用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各项业务信用工作与企业信用监管工作相辅相成。
第五条 现代信息技术是企业信用监管的物质基础。全省统一的工商业务系统软件,在技术上体现了企业信用监管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内
下级业务机构开展企业信用监管工作。
第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所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在日常监管中,运用工商业务软件,根据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及信用监管提示,实施企业信用监管。
第十一条 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业务主管机关的各类社团组织,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发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积极在会员中开展信用建设活动,推进企业信用自律。
第三章 信用信息征集
第十二条 信用信息征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采集、整理、记录、维护企业信用信息的活动。
第十三条 凡与企业信用状况有关的基础信用信息、信用积累信息、信用流失信息和信用能力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予以征集。
第十四条 信用信息征集,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各项业务工作中实现;还可以通过与有关部门交换,组织企业自行申报等方式实现。信用信息的征集,尽可能通过网络实现,由信息产生者直接输入。
第十五条 按照谁办理、谁记录、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完整、准确、动态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由工商业务系统形成的数据直接进入数据库;其他数据由业务经办人员录入数据库。
第十六条 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只用于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不得擅自对外公开。
第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办理企业检验时,应当向企业征集该的信用信息。企业可以随时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报信用信息。企业申报信用信息应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并对其真实
第二十五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经其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按照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辖区外的企业设在辖区内的分支机构,应当参加企业信用监管评价。辖区内的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单独进行信用监管评价。
第二十六条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由计算机根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和信用监管评价标准,自动生成评价结果。
第二十七条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分为AAA、AA、A、B、C、D六个等级。AAA级表示信用优异,AA级表示信用良好,A级表示信用稳定,以上三级用绿色表示;B级表示信用波动,用蓝色表示;C级表示信用低下,用黄色表示;D级表示信用丧失,用黑色表示。
第二十八条 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应当作为对企业开展信用教育、赋予信用资产、实施信用激励和信用约束、确定监管类别、进行日常检查等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省、市、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每年11月30日,对经其登记注册企业的信用监管状况作出评价。
第三十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将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长期保存。
第三十一条 企业信用监管等级评定之后,工商行政管理各业务部门发现并经证实企业在评价内有未记录的违法失信行为或其他信用信息,并足以影响其信用状况的,应对该企业的信用监管等级进行重新评价,同时相应调整该企业的监管类别。重新评价结果作为该企业的信用监管评价结果。
第三十二条 企业信用监管等级评定之后,工商行政管理各业
错的,不予重新评价;如用于评价的信用数据有差错的,且非企业责任造成的,企业可以重新提供同期、有效的信用数据,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业务机构审核其真实性、准确性后,予以重新评价,并调整企业当年的信用监管评价结果。
第六章 信用监管提示
第三十九条 信用监管提示是利用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和其它信用信息,依据特定规则由工商业务系统软件产生,指导和提醒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对相应企业予以注意或者采取相应措施的工作信息。
第四十条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并结合管理的需要,负责制定信用监管提示目录。
第四十一条 信用监管提示分为关注提示、警示提示、限制提示三种类别。
关注提示,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予以注意或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予以重点审查。
警示提示,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根据情况,采取不予办理、巡查、告知、告诫、立案、予以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或取消已获得的信用资产等具体措施,并将处理情况予以记录。
限制提示,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时进行严格的限制,不予办理相关的手续。工商业务系统软件在相应环节依据内容自动控制操作。
第四十二条 信用监管提示信息,不能由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的,根据信息类型,由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录入、维护。
第七章 日常检查
事项等的后延监管。根据需要随时检查。
第四十五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根据企业的监管类别、本单位的人员状况、管辖区域的实际情况等,制定监管的计划与阶段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第四十六条 日常检查完毕,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检查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置,将结果及时、准确录入工商业务系统。
第八章 信用奖惩和服务
第四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制定相应的信用奖惩措施,并结合业务工作予以落实。
第四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用奖励措施包括: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为A级以上的企业要优先赋予信用资产,多方宣传信用形象;其中AA级企业可申请年检免审查,AAA级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给予年检免审查。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用惩罚措施包括:企业的信用监管评价等级B级以下者,在下一信用监管评价结果产生之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主管的各类社团组织不得授予“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广告信用单位等信用资格,或者知名商号、著名(驰名、知名)商标等信用资产;检验结果不得定为A级;办理各项工商业务时要重点审查;其中C级以下的,已经获取的相关信用资格要取消;D级企业要予以公示。
同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荐、建议等方式,扩大信用奖惩机制的应用范围和影响。
第四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做好各项信用资产的开发、培
(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不宜实施信用修复的其他违法失信行为。
第五十四条 信用修复的程序:
企业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企业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企业信用修复条件,并提出意见,报送企业信用监管评价部门;
由企业信用监管评价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确认,并实施信用修复。在数据库保存违法失信记录的前提下,提前解除信用提示,同时相应调整企业的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和日常监管类别。
第十章 信用披露
第五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公开披露企业的信用信息,加强社会监督,促进企业信用自律。
第五十六条 公开披露的信用信息包括:
企业基础信用信息:企业注册登记信息、企业年检信息。企业良好信用信息: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广告信用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知名商号、驰名(著名、知名)商标。
企业不良信用信息: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D级、严重违法处罚信息。
第五十七条 公开披露之外的信息为限制披露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政府相关部门由于工作需要,在内部互通信息,不属于公开披露。
限制披露信息,当事人同意披露的,可以公开披露。
1市场经营者的信用监管评价由对市场负责监督管理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实施。
第六十五条 个体工商户的信用监管评价以县(市、区)为单位实施。在市场内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实行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评价,不实行个体工商户信用监管评价。
第六十六条 市场经营者的信用监管评价以市场为单位进行。在市场内经营的企业、外地企业设立在当地的分支机构,除实行企业信用监管评价外,同时实行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评价;本地企业在市场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评价。
第六十七条 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评价采用全省统一的评价模型。信用监管评价的具体指标内容及分值,除省局统一规定的以外,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监管重点增加信用评价指标。增加的指标要科学、合理、实效,并向上一级机关备案。
第六十八条 对查无下落的个体工商户,当年的监管类别列为D类。第六十九条 对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者的日常检查,参照企业执行,各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监管措施。
第七十条 对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者是否实施信用反馈制度、信用修复制度,由实施评价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定。
第七十一条 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办法的其他规定。
第十二章 政府企业信用监管
第七十二条 政府企业信用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地方政府授权,以工商企业信用监管为基础,牵头政府有关部门,为实现企业信用联合监管所建立的制度。
第四篇: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消费者申诉办法
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消费者申诉办法(试行)
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消费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申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处理消费者申诉,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内设职能机构对消费者的申诉、举报、咨询、建议,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
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受理消费者申诉中,对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应当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处理。
第六条 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消费安全重大申诉和举报,可以根据需要发布消费提示。
第七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争议双方当事人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八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消费者协会要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对消费者的投诉、申诉,按照谁首办、谁负责的原则处理,不得推诿。对工作失职渎职的,依法依纪追究其责任。
第九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联系,督促和协助行业协会制定经营者自律制度。
第二章 管 辖
第十条 消费者申诉案件,由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
工商行政管理所管辖其上级机关交办或授权范围内以及自行受理的消费者申诉案件。
第十一条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办理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的案件。
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的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的,可以报请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定管辖机关。
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消费者申诉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向申诉人说明情况,建议其直接向有关部门申诉举报,或者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第三章 受理和分流
第十三条 消费者申诉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具体的申诉人;
(二)有明确的被诉方;
(三)有具体的申诉请求、事实和理由;
(四)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调整范围。
第十四条 消费者申诉一般采用书面形式,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消费者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
(二)被申诉人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
(三)申诉的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
(四)申诉的日期。
消费者权益争议比较简单的,可以采取口头申诉,由受理的工商机关记入笔录或予以登记。
消费者通过网络申诉的,应当署名且留下真实地址、电话、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作出以下处理:
(一)申诉符合规定的予以受理,并通知申诉人;
(二)申诉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书面或口头通知申诉人,并告知其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六条 下列申诉不予受理或者终止受理:
(一)没有明确的被诉方的或被诉方下落不明或消亡的;
(二)超过保修期或者购买后超过保质期的产品,被诉方已不再负有违约责任的;
(三)达成调解协议并已执行,且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
(四)法院、仲裁机构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处理的;
(五)消费者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超过一年的;
(六)消费者无法证实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
(七)购买已明示的“处理品”、“次品”等有质量问题的商品的;
(八)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交易的;
(九)不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的。
第十七条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的消费者申诉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采取传真、网络、信函等方式分流到内设机构、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派出机构承办;承办机构应当在接到分流的申诉后一个工作日内与申诉者取得联系。对重大的以及群体性的消费者申诉,应当及时呈报主管领导和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十八条 承办机关发现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申诉,应当在一个工作日内报告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四章 办理和督办
第十九条 承办机关收到申诉案件后,应当进行登记或网上确认,并及时指定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条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申诉提供证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有必要收集证据,可以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的规定,自行收集或者召集有关当事人实施调查。
第二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或者检测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法定鉴定或者检测部门鉴定,也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指定的法定鉴定或者检测部门鉴定。对于难以鉴定或者检测的,经营者应当提供无过错的证据;不能提供无过错证据的,应当承担责任。
鉴定、检验、检测费由经营者垫付,消费者提供等额担保,鉴定、检验、检测费用根据双方过错责任承担。
第二十二条 消费者申诉案件,除群体性投诉和需要检验鉴定的除外,承办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办结,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情况复杂的,经局领导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0日。
第二十三条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分流的消费者申诉进行跟踪了解,随时掌握办理情况。
第二十四条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涉及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消费者群体性申诉、涉外申诉等影响大的申诉实行跟踪督办。
第二十五条 对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督办的申诉,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有其他客观原因不能完成的,要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的消费者申诉案件,应在办结后2个工作日内向申诉人反馈结果。
第二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可以立案。
第二十八条 对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予以处罚。
第五章 和解
第二十九条 消费者申诉后,还可以协商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调解书,也可以撤回申诉书。
第三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消费者申诉进行行政调解。行政调解不免除经营者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能够及时履行的应记录在案。
第三十二条 调解书应当写明申诉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办案人员签名,加盖工商行政管理局(所)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第三十三条 经调解不成的,或者调解书生效后无法执行的,告知消费者可以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的申诉,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依法行政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基本原则是法治、公正、公开、效能以及程序正当,其中法治是重中之重。由于行政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法治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对行政权的规范、约束及监督方面。这就要求行政主体必须按照法定权限、法定方式、法定程序来行使职能;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确立并承担法律及道义责任;维护并保障公民权益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肩负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任,每天都要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经济发展、食品安全、消费维权、打假售假等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维护广大老百姓的利益,是构建和谐工商依法行政的重点,也是法制保障的核心内容。为此,我局在依法行政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法确定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关于执法主体资格的规定,确定合法有效的执法主体,确保行政主体合法,尤其是明确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执法主体所拥有的执法权限,因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在行政执法的最前线,直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严格把好主体执法资格的第一关,明确执法责任,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执法人员考核制,实现持证上岗。完善执法人员定期培训制,通过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现代经济社会执法者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强化廉洁自律,通过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经常性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严格追究责任等方法,提高执法者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意识。
(二)强力规范执法办案行为。程序合法性和正义性,不仅是一个法律制度有效运行的保障,也是实现法律价值及构建和谐工商的重要检验标准。强化办案工作制度就是将执法程序化落实到制度中的重要方式。一是规范办案文书,逐步推行说理性行政处罚决定书,增强程序说理、事实说理、证据说理、法律说理、陈述申辩说理、救济风险说理、文书格式应用,最大限度使案件说理清楚,法律适用,说理明确,情理说理到位,从而提高办案的正规化、系统化;通过规范综合办案程序、整合办案信息、强化办案指导等方式,将案件的立案、审案、结案三个环节纳入规章和制度规范的范畴。二是规范处罚告知和听证告知程序,通过工商专门法制机构监督和提高当事人法律意识等方式,将处罚告知和听证告知程序制度化,从而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行使。三是实行“三级九档”。所谓“三级九档”,就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关于行政处罚幅度的规定,将每一种违法行为分为“甲、乙、丙”3个级别,每一级别又分为“A、B、C”3个档次。其中,“级”是在法定处罚幅度内,按违法行为是否恶劣、危害后果经重程度进行划分,甲级是从重处罚,乙级是一般处罚,丙级是从轻或减轻处罚;“档”是按违法行为涉案金额的大小划分。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违法行为“档”的划分标准:在甲级涉案金额50万元以上,乙级、丙级20万元以上的定为“A”档;在甲级涉案金额20-50万元以上,乙级、丙级5-20万元以上的定为“B”档;在甲级涉案金额20万元以下,乙级、丙级5万元以下的定为“C”档。在具体操作中,严格做到“两个无一例外”,即所有案件都必须录入“案管系统”,所有案件都必须适用“三级九档”。“案管系统”软件平台的运用和“三级九档”裁量意见的适用,使工商部门的执法办案程序更加规范、定性更加准确、裁量更加公正。
(三)积极探索柔性执法方式。执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秩序安定,而非是为惩治而执法。执法行为的最优效果,当属社会呈现出公众广泛认同并自觉愿意接受的局面,使法治成为公众的信仰。柔性执法与严格执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执法方式和执法原则的辩证法。所谓水亦软之,却足以穿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商面对存在大量游离于法律法规监管空间之外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这就需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运用非强制性和灵活性的方式来指导解决这些问题。其中,行政指导制度就是其中的代表。通过完善对行政相对人示范教导、行为预警、行为告诫和帮扶奖励等制度,来监控和指导市场主体准入或退出及运行过程,促使其自觉调整行为,及时改正违法行为或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发状态,起到防患于未然和防微杜渐的作用。如,对于新生无照经营户,工商部门的做法是先发出催办通知书责令当事人限期办理相关证照,到期后若仍未取得证照则予以查处,对于涉及食品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的将予以取缔。再如,在查办案件时,工商部门坚持把好两个原则,即将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做到教育为先、重在纠正、苗头预警、轻违告诫、重违严惩;认真落实工商行政指导制,做到事前预警告诫、事中纠正制止、事后规范教育;严格区分三类主体,对经营规模小、流动性大的生计型违法主体,积极帮扶其走上合法经营轨道,对存在守法经营主观愿望的营利型违法主体,督促引导其合法经营,对明知故犯、屡教不改、危害性大的暴利型、高污染违法主体,坚决予以取缔。(四)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理念。工商机关和工商人员在执法中必须积极为行政相对人提供诚信服务,把行政相对人作为服务的对象,在服务中实现执法,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只有在执法中落实服务意识,才能实现工商执法的正义和公平,体现执法的价值,减少复议及上访的比率,维护执法体系的和谐。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局在开展监督检查和查办经济违法违章案件过程中,高度重视依纪依法、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的每一个经济案件,注意充分有效地发挥行政指导作用,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欺诈的界限、企业依法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限、工作失误与故意违纪违法的界限,避免造成个别问题扩大化、单一问题复杂化,避免因执纪执法不当给企业生存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五)切实建立考评督查机制。以内部监督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同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为依法行政提供监督保证。一是推行“案审制度”。成立由局领导班子、纪检组、监察室、法制股负责人组成的案审领导小组,对于一些在法律法规适用方面有争议的案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及案件主办人召开专题案审会议。通过案件主办人汇报案情、分析争议焦点,法制部门提交建议,案审领导小组成员交流探讨,研究制定最合法公正的定性和处罚办法。二是推行“案评制度”。组织法制部门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评析工作,对各阶段所办理的案件进行逐一认真核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相关部门督促整改。三是推行“电子监察”。电子监察,即纪检监察人员通过登录“案管系统”,对执法办案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检查,督查纠正执法办案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纪检监察人员适时登录“案管系统”,从案件的立案调查,到案件的办结,全程进行跟踪监察,发现问题及时要求相关办案部门和责任人落实整改。联合公平消保、法制等部门,将电子监察工作与案审、案件评析等相关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监察合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能。三是推行“双述双评”。“双述双评”,即基层工商所长、指导员、副所长向行评代表、党风廉政监督员以及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听取他们的评议,全面客观地了解自身在执法办案和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进方法,调整思路,不断提升服务监管水平。“双述双评”活动,开辟了一个执法效能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能更加广泛、详实地了解到社会各界对执法办案部门的期待和要求,加快了行政执法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进程,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