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应对WTO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新发展的对策
我国应对WTO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新发展的对策
201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有10年了,同时也是多哈回合谈判走过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经济和事务中的地位,世界对中国的期望大大提高,开始用更高的标准要求中国,希望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虽然中国已经从刚加入W TO时的边缘状态走出,成为在多哈回合谈判、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方面的主要成员之一,但客观地说,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弱的力量,起主导作用的仍是欧美等国家,中国仍需作出多方面的努力与尝试。为了确保我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同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合理利用多边贸易规则,大力发展国际贸易。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反过来加速了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凡是积极参与的,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益处。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双边及多边贸易。我国可以在世贸组织非歧视原则下,在一个多边的、平等的、互利的框架下,进行双边及多边贸易,可以联合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还能利用世贸组织解决争端的机制,平等地解决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贸纠纷。因此,应尽快调整我国的外贸政策,改革外贸体制,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
二、立足国情,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世界级的大企业往往代表着一国的整体经济,并主宰着世界经济格局。国际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跨国公司名牌产品之间的竞争,中国限于国力和财力,很少有跻身国际市场的跨国企业。为了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速发展自己,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要走强强联合之路,但前提必须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实现“转机建制”。通过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可以综合地解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所遇到的一系列体制性矛盾。长期以来,我国商品出口是粗放式经营,以数量而不是以质量取胜,这种廉价销售与外国国内市场或第三国(替代国)市场同类商品价格相比 ,往往给人留下倾销的印象。近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虽然不断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外贸企业必须转换增长机制,转向依靠技术革命提高生产率的集约型增长机制,提高单位资本的产出率,使企业真正做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同时,又要根据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外贸企业向集团化、实业化、国际化、综合化经营发展,提高规模效益。而中小企业由于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轻工、纺织、工艺等)和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国际交换中,往往拥有大企业集团无可比拟的经营优势,应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 ,积极调动和充分发挥它们在外贸发展中的作用。
三、善用机制争端解决策略,更好地在多边贸易中维护利益。
第一要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入世”后我国在WTO环境进程中的总体目标就是要通过自身积极的参与,以及与发展中国家协调相应立场和观点,推动WTO体制内的贸易与环境问题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并在时机和条件成熟时,通过多边谈判导致产生一项既符合贸易可持续发展原则与要求又能充分顾及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的多边环境协议。第二要重视规则的运用,尽快收集整理WTO争端解决方面的相关信息资料,组织力量深入研究争端解决规则与实践,仔细分析已有案例,重视“第三方权利”,通过对争端解决的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使WTO争端解决机制更为广泛地保障我国的利益。第三要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迅疾有效的沟通机制。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是成员政府之间处理贸易争端的机制,企业不能直接参与这一机制,须由政府出面,而最先感受到利益受损、需要寻求法律援助的又往往是处于市场前线的企业,因此,这样一种沟通机制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是有效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关键一环。此外,多边贸易谈判中,还应重视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待遇问题,争取使该问题在多边框架下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以改变贸易中因此问题而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四、提升全球化质量经营理念,增强经营质量抵御风险。
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最突出的是质量与标准体系,未来国际贸易已是质量与品牌的竞争,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关键在于尽快提升企业质量经营战略新理念。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实施全球化质量经营战略,首要的就是要提升质量经营战略理念,以质量经营打破技术壁垒。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一方面,质量必须要达到国际技术标准新要求,取得国际权威技术论证和进口国特殊技术许可。另一方面,则要强化满意度质量意识,即努力使产品与服务达到进口方国家、消费者、经营代理者与社会等方面的认可,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满意度。
五、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首先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一国经济应以外贸为辅,内需为主,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外贸的快速发展能够刺激有效需求,促进GDP的稳定增长,但一味地依靠外贸的增长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则会隐患无穷。外贸依存度过高,就会使本国的经济过分地依赖其贸易伙伴,一旦贸易伙伴出现政治或经济上的动荡,本国将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另外,过高的外贸依存度还容易引发与贸易伙伴的经济摩擦。没有强大的国家力量支持,严重的依赖国际市场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从长远发展战略来说,我国宏观调控的着眼点应该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其次,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整顿外贸出口顺序。国内竞争企业低价竞销出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出口秩序混乱。因此,加强对出口秩序的规范,设置合理、有效的出口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并强力执行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出口准入制度,是减少对我国反倾销指控的有效措施。最后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我国应加快技术标准国际化步伐,尽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早日取得在国际技术标准中的发言权。
总之,目前多边贸易体制已进入一个政策不稳定的时期,需要实现重大改革以应对当前的挑战。我国已经享有了参与世界贸易规则制定和修改的合法权利,世界对中国的期望大大提高,希望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发展现状,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善用谈判策略,并继续扮演全球贸易治理者和协调者角
色的现实基础,联合一些发展程度相近的发展中成员方,发挥集体力量,争取有利的谈判地位,从而更好地维护了国家的农业利益。
第二篇:中国烟草应对WTO的宏观和微观对策
云南烟草经济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程永照日前专门为《中国烟草在线》撰文,针对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烟草的应对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宏观上,必须对烟草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做大做强优势企业,抓紧名牌战略的实施,抓提高卷烟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大力扶持优势品牌,着力培育国际名牌,提高烟草产业的竞争力的对策。微观上,必须要把着力点和功夫放在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上,具体说是应该要全力抓产品质量,抓低限价格,抓优质服务,抓降低消耗。《中国烟草在线》分上下两部分发表程永照先生的专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作为经济产业,中国烟草如何面对WTO,见仁见智,普遍而集中的说法是:加入WTO,对中国烟草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众所周知,加入WTO,既要享受权利也要承担义务。就中国烟草产业而言,尽管WTO涉及烟草的条款协议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降低关税,二是取消配额。
降低关税,意味着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和我们平等竞争成为事实。取消配额,意味着国外烟草公司的卷烟产品可以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
以“万宝路”、“555”、“骆驼”、“柔和七星”、“健牌”为例,目前在高关税和配额限制的情况下,中国卷烟品牌可以与其抗衡的屈指可数。而加入WTO后,关税降低,以上所说的国际名牌卷烟的竞争优势就更加突出,配额限制一取消,其市场前景可想而知。
所幸的是中国入世协议的有关烟草的承诺,是到2004年把关税降到中国与各有关国就WTO市场准入协议的规定。如按《中美WTO市场准入协议》的规定,中国必须把从美国进口的卷烟关税由现行的65的实施税率降低到2004年的25。
在WTO内,除特殊情况外,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是不允许存在的。而中国对烟草制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许可证制度,特别是对外国烟草商,各种管制更加严格。但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总量计划、许可证制度虽然还可以存在,但却不可能通过行政手段和计划指标把国外烟草商拒之门外,国外烟草商如果想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将根据“国民待遇”等WTO基本规则要求许可证,并同国内烟草企业展开平等、公平的市场竞争。因此,中国将不得不对计划和许可证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配额保护也只能维持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
WTO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逐步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并通过自由贸易来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经济增长。为此,WTO要求所有成员国都要通过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扩大市场准入机会等来促进成员国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从WTO的原则要求来看,如果其它成员的烟草想进入我国市场,我们是不可能通过行政手段或利用法律安排来阻止它们的产品进入的。中国加入WTO后,烟草业应承担的义务之一就是尽快清理限制市场竞争的制度性规则,为国外烟草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换句话来说,中国烟草市场对外开放也是渐进的。
因此,我们还有一段宝贵的缓冲时间,准确说应该叫“过渡期”。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对中国烟草来说,在有限的过渡期内,要突出抓什么呢?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从中国烟草产业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考虑。
从宏观上说,必须对烟草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的调整,把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抓紧实施名牌战略,抓提高卷烟品牌市场的集中度,扶持优势品牌,努力培育国际名牌;提高烟草产业的竞争力。
从中国烟草产业的现状来看,中国是两烟产销大国,已形成了相对庞大的产业规模和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全国烟草工商企业有职工50万,烟叶种植农户570万,涉及种烟农民2200万人,烟草消费者达3.1亿人,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特别是烟草税利,从1987年开始就一直是国家财政税收第一大户,2000年实现税利达1050亿元,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的9。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资金积累。在现阶段,烟草产业的地位和影响仍是举足轻重。我国两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在世界烟草贸易中,我国所占的份额与世界烟草大国地位非常不相称。近几年,我国烟叶出口仅占世界的3左右,卷烟出口仅占世界的不到2。
在烟草种植方面,全国种植133万公顷的烟田,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平均每个烟农种0.060公顷烟田,从选种育种到采烤分级都是烟农靠手工操作,技术水平落后,经营粗放,处在既小又散的小农经济状态,生产力水平极低。与美国、巴西、津巴布韦等烟叶生产的水平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在卷烟工业方面,中国现有烟草工业企业184家,其中卷烟企业146家,其中计划内烟厂121家,地方烟厂25家,2000年生产1181个牌号共2568多个规格的卷烟产品。全国最大的卷烟企业玉溪红塔烟草(集团)公司年生产最高达220多万箱,最小的浦北卷烟厂2000年只生产2823箱。全国各类卷烟年产量最大的卷烟牌号是“红梅”,2000年产量达100.5万箱,最少的牌号只生产几箱,全国还没有一个称得上国际名牌的卷烟产品。就企业来说,2000年全国年产卷烟3335多万箱,其中100万箱以上的有4家,50万箱--100万箱以上的有11家,30万箱--50万箱的有23家,20万箱--30万箱的有21家,10万箱--20万箱的有24家,5万箱--10万箱的有20家,1万箱--5万箱的有32家,1万箱以下的有11家。2000年,计划内的121家烟厂中有24家亏损,25家地方烟厂中有13家亏损,总亏损面达25.3。在世界工业500强的排行榜上,找不到中国烟草企业的影子。
在烟草商业方面,全国有2000多家烟草公司。其设置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全国卷烟的零售商户达430多万户。
长期以来,行业“统一领导”与财政“分灶吃饭”,行业的“垂直管理”与“坐地为牢”,烟草的“专卖专营”与“利益主体分散”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以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国家专卖演变成“地方专卖”,地方封锁,市场封锁,产品销售上出现“专卖地方”的市场分割矛盾,“假、私、非、超”四种烟屡禁不绝。
研究中国卷烟工业企业的现状,显而易见的是呈现“小、散、低、差、乱”几个特点。
所谓“小”,是小企业过多,2000年,年产30万箱以下的企业有108家,占全国卷烟工业企业74,它们生产着1098.3万箱卷烟,占全国年生产总量的32.9。其中10万箱以下企业63家,生产着244.8万箱卷烟,占全国总产量的7.3。
所谓“散”,是小企业太多,生产布点又极为分散,几乎形不成什么规模。
所谓“低”,是总体上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力水平低。技术与管理落后的矛盾极为突出。
所谓“差”,是由于烟厂规模小、装备落后,产品缺科技含量,有的卷烟产品只有微利,有的根本就无利,不少品牌长期亏损且亏损额大,税额长期挂帐,包袱
重,效益差,以劳动生产率为例,我国最好水平与国际平均水平相差一倍以上;卷烟单箱税利,我国先进水平与美国相差4倍以上。
所谓“乱”,是全行业2200多家工商企业都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而且产销联系又是建立在行政关系的基础上,没有切身的利益联系,由于受自身利益驱动,不顾大局的短期行为和系统内部违反专卖法规、不规范经营的问题较为严重。
而国外的情况,尤其是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烟草产业的情况正好与我相反。头号烟草经济强国美国七十年代有数十家烟草公司,通过竞争和优胜劣汰,现只剩下5家大公司。英国现只有烟草大公司3家,日本现只有1家烟草公司。
值得研究的是20世纪末,世界烟草产业进行了几次大的合并。1994年,世界第二大烟草公司的英美烟草公司以1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烟草公司。1999年1月11日,为加强联合化、集团化的竞争,世界第二大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又在反复研究国际烟草市场发展态势及对国际烟草企业竞争力分析判断认定之后,毅然出资76亿美元以收购股票的方式,兼并了世界第五大烟草公司--乐富门国际公司。此举,使英美烟草公司原在世界烟草市场上所占约为12的份额,加上乐富门占有率为4,产品份额占到世界烟草市场的16,便几乎与占世界烟草市场17的全球“烟草之王”的菲利普·莫里斯并驾齐驱。1999年3月2日,世界第四大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宣布斥资1兆日元,收购了以生产“骆驼”、““云丝顿”等品牌香烟而闻名的世界第三大烟草公司美国雷诺士烟草公司在海外的业务,成为日本企业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活动。经过兼并与重组,世界烟草市场形成了菲莫、英美、日本烟草公司三大寡头角逐争霸的局面。
菲莫公司、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等三大国际烟草巨头,2000年卷烟产量分别为1775万箱、1614万箱、761万箱。
而我国最大烟草企业的规模如玉溪红塔烟草公司也远不能与国际上的大烟草公司相比。以菲莫公司为例,2000年销售卷烟1775万箱,是我国烟草行业当年总产量50以上,销售收入490.3亿美元,比当年我国烟草行业总计还多。
中国烟草企业没有国际名牌卷烟产品以及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是中国作为烟草生产大国不能成为烟草经济强国的重要原因。以烟草加工业为例,国际通行的衡量市场集中度的“四厂商指数”(最大的四家企业产量占整个行业总产量的比重)仅为17.5,而美国的同一指标为97.5。以品牌而言,中国第一品牌“红塔山”的市场集中度最高年为2,而世界第一品牌“万宝路”的市场集中度为61,且前者的年产量还不到后者年产量的10。
由此可以看出,从目前状况来说,无论是从企业规模还是从品牌规模而言,中国单个的烟草企业是很难同国外烟草大公司相抗衡的。这是与国际烟草行业领先的国家和企业相比。
从我国的工业战线来看,党的十五大提出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组建“四跨”集团公司以来,尤其是1999年贯彻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迈出较大步伐,工业生产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了初步成效。重点行业组建了一批大企业集团,军工成立了包括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十大集团,有色金属工业组建了铝、铜铅锌和稀有金属三大集团,信息产业组建了四大集团,民航2000年8月宣布以国航、东航、南航为核心对总局下属10个航空公司实施重组,组建三大集团。纺织、煤炭、冶金、军工等行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步伐加快。一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始实行债权转股权,资产负债结构得到改善。
烟草产业的结构调整,组织集团公司,进行重组,从“八五”就开始酝酿了,也先后组建了12家地区性烟草集团和两家全国性专业化集团公司。到2000年底,卷烟企业停产11家,关闭5家,申请破产9家,已关、停、并、转了25家卷烟企业,还取消法人资格的卷烟生产点20家。但我国烟草企业组织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烟草企业发展壮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可以说烟草企业战略性重组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怎么办?笔者认为,应对加入WTO,必须用市场经济竞争和全球的观点来审视中国烟草产业的现状,研究分析清楚我国烟草产业的特点、现状,以及优势和劣势,科学地确立新的发展战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关于“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中国烟草产业也“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建议》指出:“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对于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努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建议》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部分行业过剩生产能力。完善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破产。”
《建议》要求,“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
为此,要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名牌战略、科技兴烟战略、多元经营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
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按扶优扶强及“抓大灭小”的原则,下决心把30万箱以下形不成规模的卷烟企业果断地关停并转,下功夫扶持优势企业,把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组建可以在世界烟草市场的汪洋大海中搏击竞争的几艘中国烟草“航空母舰”,如此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利在无情的市场搏杀中取胜,让中国烟草企业能够尽早跨入世界工业500强行列。
针对卷烟牌号太多,不利于竞争的实际,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按照培育发展世界大名牌的总体思路,下决心提高品牌集中度,并千方百计扶持优势品牌使之成为档次高、科技含量高,受消费者喜爱的产销量大、销售范围广的大名牌,靠名牌去与外国跨国烟草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云南烟草经济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程永照在为《中国烟草在线》撰写“中国烟草应对WTO的宏观和微观对策”一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宏观上抓提高卷烟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大力扶持优势品牌,着力培育国际名牌,提高烟草产业的竞争力;微观上抓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天发布的是关于微观对策的部分,程永照先生提出了质量至上、低限价格、优质服务和降低消耗的具体应对措施。
从微观也就是从烟草企业来讲,必须要把着力点和功夫放在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上,具体说是应该要全力抓产品质量,抓低限价格,抓优质服务,抓降低消耗。
一是质量至
上。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卷烟市场的竞争必将愈来愈激烈,以质取胜将成为共同的竞争法则。因此,要靠质量兴企,品牌立本。所谓质量,就是消费者认可,并愿意掏钱来买你出品的卷烟,市场接受。这就要认真研究市场,以市场为转移,乘需而入。立足市场,消费者需要什么卷烟产品,就研究生产提供什么;实施名牌战略,努力创出优秀品牌,多出精品,同时,靠技术创新,狠抓受消费者和市场接受的产品的质量,努力提高其科技含量,做到同等性能同等类别的产品,我的产品质量最优。以优质赢得消费者,占领市场。
二是低限价格。从商品交换历史来看,质量优价格廉的商品最受消费者的欢迎。因此,企业产品的定价策略至为重要。中外一些成功企业在市场竞争搏杀中,对自己的品牌实行廉价入市,廉价扩市;待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为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竞争中采取降价保市、降价争市的经验给人很多启迪。为此,要坚持不赔就是赚的经营理念。开发市场、培育品牌不惜微利、无利、甚至血本去培养与消费者的亲和力,低限价格,做到同等性能、同等类别、同等质量的产品,我的产品价格最便宜,以此去开拓并占领市场。
三是优质服务。要想使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就要真正奉行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努力确立起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观念。要真正认识到,市场经济及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所认可的是:消费者作为市场利益主体之一,是市场繁荣、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消费者享受物美价廉的产品与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因此,除质量优,价格廉之外,还要服务周到。要时时刻刻想顾客所想,事事处处满足顾客所需。近几年,在为消费者服务方面商家可谓新招奇招叠出。一些工业制造企业开展的服务上门,终身保修,可谓深得个中三昧。就烟草企业来说,热情接待客商,按合同办事,信守合同,履行合同,送货上门,保证卷烟有效货源的供应;认真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给予圆满解决,都是应该做到的。因为,在供过于求的市场形势下,企业成功的标志最终要看拥有多大的消费群体。
四是降低消耗。在卷烟市场买方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势下,企业要想靠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是困难的。因为,高利润的年代毕竟已经过去。那么,要怎么办呢?富从节俭来,败从浪费起。要依靠科学管理,在企业内部真正做到处处节约,精打细算。树立起节约增效的观念。要眼睛向内,加强管理,裁减非生产人员,讲求投入产出,加快资金的周转率,节约水、电、气及物资消耗,堵塞跑、冒、滴、漏,发扬节约一厘钱精神来强化成本管理,来挖掘潜能,来增加效益。要确立减少了开支就是增加了效益的观念,切实做好降耗增效工作。
有诗云:“上山千条路,共仰一月高”。面对WTO,我们要以成败在此一搏的气魄,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努力树立起自己品牌和企业的形象,在与跨国烟草公司无情的搏杀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入WTO,给中国烟草带来的冲击将是全方位的。为了掌握主动,我们要认真研究WTO的协议和规则,认真研究国外烟草企业,认真研究我们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发挥优势,并积极化劣势为优势,并从宏观上制定出指导性强的发展战略,从微观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战术,如此才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并在竞争中壮大发展中国烟草产业。
第三篇: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对策(本站推荐)
我国的对策(借鉴一下):
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内容如下:
一、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温增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迎接挑战。
二、明确实施《国家方案》的总体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家方案》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国际与国内、当前与长远,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区规划,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改善全球气候做出新的贡献。
三、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
全面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各项节能降耗措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科技进步、加强依法管理、完善激励政策和动员全民参与,大力推进节能降耗。逐步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核电建设。继续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煤层气产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甲烷排放,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城市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防止低生育水平反弹,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四、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布局,选育抗逆品种,治理草原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加强对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节水力度,建设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提高农田抗旱标准。加强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监测能力、海洋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建
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提高沿海地区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加强对各类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及时发布信息,科学防范和应对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及其衍生灾害。
五、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作用
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投入力度,加快减缓和适应气候变
化领域重大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加强气候观测系统建设,开发全球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等,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履行国际公约的能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战略和方案研究,为制定政策和对外谈判提供支撑。加强气候变化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六、健全体制机制
完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信贷政策和投资政策,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形成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财政投入。完善有利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法规,依法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和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识,动员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国家方案》的实施。
七、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
化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唐家璇国务委员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将研究确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针和对策,协调解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办事机构设在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合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抓紧制定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全人类的对策:
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各个国家要肩负起积极应对全球变暖、保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任
2、各工业化国家要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应用新能源;发展中国家应该淘汰或改进落后产业、产能,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以应对能源资源日益枯竭而带来的发展问题。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要增加投资,并努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4、发达国家要切实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像美国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消费、高能耗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节约资源能源,并帮助不发达国家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5、各国要开展全民环保教育,促使社会各界形成“爱我地球、保护生态”的良
好意愿,并将这种意愿付诸行动。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
一、当前党内存在的“六个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尖锐深刻、促人警醒,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居安思危的责任意识和坦诚的政治品格。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中国领导人没有自夸盛世,亦未讳疾忌医、掩饰问题。高层对于世情、国情、党情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充分意识到党建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更是一种朴实无华的政治智能。
二,党建问题的四大现实背景。
一是从党的思想状况来看,还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级干部的头脑。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都是很清楚的,例如,对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更好地科学发展,都还要下很大力气来统一认识。有的干部不注重学习,不关心时事。例如有一个副局长这样质问记者“你到底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二是从党的廉洁状况来看,并不容乐观。仅十七大召开以来的2008和2009两年,就有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庞家钰、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广东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省省委常委、纪检书记王华元、深圳市长许宗衡、天津市常委皮黔生等6位副部级以上干部出问题了。而厅局级以下的干部,出了腐败问题的也不在少数,并呈现出腐败低势化。可以说,腐败已成为人们最深恶痛绝的政治弊端,最容易激起民愤。
三是从党的规制状况来看,缺漏还比较多。例如,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公车使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这些问题,也都没有获得很好的制度性解决。还有就是权力必须得到有效的制约问题,这更是根本的问题,现在一些地方甚至是盲目决策、瞎指挥,而受不到任何的批评、监督。
四是从党的干部提拔升迁的情况看,现在是一条正道和三条邪路并存。一条正道就是,真正是品德好、作风正,工作踏实、有能力,得到老百姓拥护,通过实践得到证实确实是好干部的被提拔重用了,这是体现了我们党的“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但是,除了
这条正道外,不可否认,还是有一些人是通过其他三条邪路上去的,一是靠溜须拍马、裙带关系,从而得到上级的赏识,或者直接就是上级某个领导的亲信,得到他的认可,得到他的指定而提拔的;二是靠拉帮结派,搞哥们兄弟关系,通过哥们义气“拉票”帮衬,在所谓的民意测验中得到“高票”而上去的;三是有的就是直接依靠金钱的力量,通过买官卖官上去的。这三条邪路必须坚决堵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即执政党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所以全会得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的重大判断。
全会对党的建设的现状作了一个“总体适应”、但也有“不适应”“不符合”的判断。即“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是进行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创新的起点。
第四篇: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我国的对策
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我国的对策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入世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需要,政府和企业应当正确认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性质和作用,熟悉和掌握其内容。我国还应完善国内有关立法,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以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在解决纠纷的时候应该妥善制定良好的对策,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国的优惠待遇。
关键词:争端解决机制;WTO; 对策
一、WT0争端解决机制概述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在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国际贸易关系的新发展而创立的一种崭新制度。作为WTO法法律体系的核心制度之一,它是成员决政府问贸易争端的强制性、排他性的合法渠道,并且是一种法律规则的国际争
①端解决机制。从内容上看,WTO争端解决机制比过去任何解决政府间贸易争端
制度更加明确、具体和独特性的规则及程序。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了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种统一的制度,其适用范围几乎包括国际贸易所有领域的争端,甚至包括《建立WTO的协议》和《谅解》本身。而对于一些特别协定,如《实施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议》、《纺织品和服装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等,则除了适用《谅解》的一般程序外,还需适用特别的或附加的程序。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优先适用后者。这使得该机制在统一性下又不乏灵活性。
(二)设立了专门的争端解决机构
WTO争端解决机制具有专门的争端解决机构(英文简称DSB),《谅解》第2条第1款明确了该机构的职权:“据此建立DSB,以实施本谅解中的规则与程序以及各有关协议中协商与争端解决条款。„„因此,DSB有权成立专家组,采纳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维护监督规则与建议的执行及批准中止减让和有关规等其他义务。”
(三)采用了“倒协商一致”表决方式
具体指:争端如经协商不能解决,只要经申诉方请求,应在DSB首次将该项请求列入议事日程后的最后一次会议上成立专家小组,除非DSB一致同意不设立专家小组;在专家小组报告向各成员方散发后60天内,DSB应召开会议通① Richard Steinberg.Institutional Implications of WTO,Accession for China[EB/OL].http://www.xiexiebang.comments).The international Lawyer,1998,(3):883—900.
③ 李居迁.WTO争端解决机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阶段,我国可以要求专家小组中至少应包括一名发展中成员国的成员,以照顾发展中成员国的利益。如果我国为被诉方,专家小组应给予我国充分的时问准备和陈述答辩。另外,专家小组的报告还应明确说明已对我国作为发展中成员国的差别和更优惠待遇进行了考虑。最后,在执行阶段,对于那些解决争端的各项措施,我国应要求对影响我国作为发展中成员国的利益的事项予以特别考虑。①如果该案件是由我国提起,DSB在考虑可以采取的适当行动时,不仅应考虑被指控的贸易措施方面,而且应考虑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②
三、结束语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改变了世界贸易体系的格局,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体系下,法律代替政权和外交博弈成为国际贸易关系的基石。世界贸易组织以规则为基点而形成的权力触及整个商品和服务贸易领域,甚至还包括与贸易有关的各个产业领域,它的规则渗透进入主权国家的国内立法层面,这是世界上其他国际组织无法比拟的。从法律形式和程序的角度,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这座皇冠上面的明珠,他树立了国际法的典范,体现了相当高的独立性、完备性和强制性。但是这种机制不是全面的,在很多方面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该可以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方式。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对策,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程序来为我国日益发展的国际贸易提供支持。我国还应完善国内有关立法,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以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在解决纠纷的时候应该妥善制定良好的对策,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国的优惠待遇。发挥好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
参考文献:
① 纪文华姜丽勇.WTO争端解决规则与中国的实践IMI,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② Cearolyn B.Gleason,Pamela D.walther.The WT0 Dispute settlement implementation Procedm。es:
A System in Need of Reform[J].Law and Policy in intel·nationa]business,2000,V31(3)
1.Richard Steinberg.Institutional Implications of WTO,Accession for China[EB/OL].http://www.xiexiebang.comments).The international Lawyer,1998,(3):883—900.
7.李居迁.WTO争端解决机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8.纪文华姜丽勇.WTO争端解决规则与中国的实践IMI,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Cearolyn B.Gleason,Pamela D.walther.The WT0 Dispute settlement
implementation Procedm。es:A System in Need of Reform[J].Law and Policy in intel·nationa]business,2000,V31(3).
第五篇:加入WTO对我国保险业的挑战及对策
加入WTO对我国保险业的挑战及
对策
加入WTO对我国保险业的挑战及对策2007-02-06 12:27:28
世纪之交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进程将逐步加快。对保险业而言加入WTO就意味着我国保险业要逐步对外全面开放要与国际保险市场全面接轨。从长远看外资保险公司带来的先进的保险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不仅有利于深化我国保险体制改革加快保险业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转换的步伐而且有利于完善和发展我国保险市场体系丰富我国的保险品种供给。但从短期看面对着国际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会给我国保险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加入WTO我国保险业所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与国外几百年的保险发展历史相比较我国的保险业还十分幼稚“尚处于一个拓荒时期”保险业的真正发展也就是改革开放至今的20年的时间。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截至1998年底我国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75居世界第55位保险密度(人均保费)为12美元居世界第60位就单个保险企业而言我国现有的13家民族保险公司中保费收入最高的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1998年其保费收入为530亿元人民币最低的公司年保费收入还不过亿元。这充分说明我国当前保险业的整体水平、保险企业的整体实力尚无法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抗衡。具体而言加入WTO我国保险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现有的保险市场格局将被打破。随着外资保险公司的抢滩登陆中国保险市场主体的竞争将具有国际性中国原有的市场主体格局自然会被打破。目前全球大约有300多家保险公司制订了开发中国保险市场的计划。符合进入条件的外国保险机构将以分公司或合资形式进入进入的主体可能有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顾问公司等。随着保险市场的扩容尽管新兴的内资保险公司业务规模会逐步扩大但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也会逐步提高因而国内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会在一段时期内持续下降。
(二)现有的保险市场业务结构面临挑战。保险市场业务结构由直接保险业务(即原保险业务)、再保险业务和保险中介业务构成。我国原保险业务市场发育较快但缺乏相匹配的转移风险的再保险市场。我国现在的情况是保险公司应该分保(即再保险)的业务分不出去
不应该自留的不得不自留某些业务因得不到分保支持而无法提供服务导致外币业务过份依赖国外再保险市场。就中介业务而言个人代理业务异军突起但由于专业化经营的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尚未出现中介业务结构单一化从而导致整个保险市场的业务结构难以丰满对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也未起到应有的制约作用。因此加入WTO后境内再保险业务容量将面临考验再保险和原保险未协调发展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中介业务市场的结构性缺陷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民族保险业中介市场的发育和拓展影响保险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影响保险业的经营效率从而弱化我国保险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保险市场监管面临压力。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且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保险监管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自1995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对我国保
险市场的监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但由于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或虽已出台但又不完备因而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保险市场监管的法制建设不健全监管手段和监管水平相当落后。与此相适应目前我国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管理仍执行1992年制定的《上海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暂行条例》但事易时移当今上海乃至全国的保险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条例》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且有些条文与《保险法》不相协调造成对内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规的不统一。可以说对国外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审批、监管目前基本上无法可依。
(四)保险人才的流失将趋于频繁。从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来看除少数专业人员如核保、精算等人员外一般都采取人才本土化策略。近几年来急欲叩开中国保险大门的国外保险公司采取在高校设立奖学金等多种形式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这一方面有利于培育
中国的市场另一方面也是为其在中国的开业作铺垫。而在外资保险公司面前内资保险公司因体制和机制等原因对一些年轻的专业人才失去了吸引力。从整个保险市场来看专业人才的流动属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市场的培育不无益处但客观上会对本来就人才不足的内资保险公司造成影响。
(五)电子商务对我国传统保险业的挑战。目前电子商务在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极为迅速。电子商务的广泛普及不仅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而且也给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业带来强大的冲击使传统的保险服务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保险电子化已成为各家保险公司关注的热点。据美国独立保险人协会预测今后10年内商业保险交易的31和个人险种的37将通过全球互联网进行。由此可以看出网上保险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目前世界各国的大保险公司都在采
取各种积极措施来顺应这种世界性的电子商务潮流拓展各自的电子商务以求在不久的将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这一切都给我国传统的保险业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我国保险业的应对之策
(一)做好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为了推动我国民族保险业的长足发展使之以更新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就必须明确目标统筹安排制定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以促使我国保险业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健康发展。所谓“有目标”就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和制定旨在推动保险业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在短期内应实施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中期应加快培育保险市场主体逐步建立一个市场主体多元化、地区分布合理、以民族保险业为主导的具有局部开放性的保险市场体系并规划
出适应我国国情的保险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框架在长期应坚持对外全面开放政策既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又鼓励民族保险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使保险业向纵深发展。
所谓“有计划”就是要搞好保险市场主体的发展规划有计划地逐步批设少量高起点、规范化的中外保险公司宁缺勿滥以避免各类形形色色的保险机构争相成立一哄而上形成大起大落、畸形发展的不良局面从而造成保险资源的巨大浪费。
所谓“有步骤”就是根据我国保险市场目前状况及今后走势对外开放应采取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稳妥方式分别进行时间上的分段开放和空间上的分批开放的具体安排。
(二)完善保险法规强化市场监管。法制建设是保证保险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的前提。当前应加快制定完善的且与《保险法》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业务规章建立偿付能力、业务经营、市场准入、中介组织、从业资格、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等法规体系严格界定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界限规范保险经营行为坚决取缔违法违规经营清理整顿保险市场秩序。要增设保险监管机构延伸保险监管的触角扩大保险监管网络的覆盖面及时了解各保险主体的市场动向。要建立保险信用评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电子信息监管网络快速收集和高效处理保险机构的各类经营数据准确把握各保险主体的资产规模、业务结构、费用支出、赔偿给付等情况做到监管的全程化、动态化、持续化。
(三)培育民族保险业的“航空母舰”。实践证明在竞争日益国际化的保险市场上我国保险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育一批具有雄厚实力和国际知名
度的民族保险业的大公司、大集团。因此国内保险公司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树立效益成本的经营思想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式经营苦练内功提高风险管理及技术处理水准并以提供高质量的保险服务为手段使自身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有关部门应借鉴日本的做法重点选择几家条件好的保险公司进行扶持在资源的配置上实行倾斜政策以集中有限资金和技术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民族保险业的大公司、大集团的保险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增强其综合实力发挥其在壮大民族保险业、与外国保险公司抗衡方面的主导作用。
(四)加强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现代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中国保险业应加强自身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挖掘和培养一大批懂保险知识、电脑技术等方面知识的高素质、高技术、高水准的综合型保险专业人才以期在激烈的国际保
险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民族保险业的竞争力。
(五)积极应对电子商务潮流。面对信息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我国保险业应积极准备精心策划利用互联网进行保险宣传和销售保险产品以及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活动并通过电子商务加强与国内外保险公司的业务往来和经验交流。为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网上保险这一新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电子商务潮流的到来同时又要注意到电子商务尚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网络犯罪等因此对待电子商务保险要量力而行谨慎从事不可盲从以切实维护保险交易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