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程复习

时间:2019-05-13 13:0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程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程复习》。

第一篇: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程复习

第七章 生物氧化

糖、脂肪、蛋白质这些有机分子在氧化分解过程中伴有代谢物脱氢、还原型辅酶NADH或FADH2的生成。还原型辅酶NADH或FADH2所携带的氢离子和电子通

过电子传递链最终传给氧,并将释放的能量以ATP的形式贮存。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形成的ATP占全部生物氧化产生能量的绝大部分。

蛋白质和辅助因子组成的复合体Ⅰ-Ⅳ和ATP合成酶参与了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电子流按还原电势大小的顺序通过这些复合体。来自NADH的电子流通过复合体Ⅰ(NADH-Q还原酶)、复合体Ⅲ(细胞色素还原酶)、复合体Ⅳ(细胞色素氧化酶),最终传给O2,生成H2O;来自琥珀酸的电子流经过复合体Ⅱ(琥珀

酸-Q还原酶)、复合体Ⅲ、复合体Ⅳ,最终传给O2,生成H2O。参与电子传递的辅助因子有FMN、FAD、铁一硫簇、泛醌、细胞色素的血红素基团以及铜离子等。鱼藤酮、安密妥等电子传递抑制剂可在特定部位抑制电子的传递。

ATP生成与电子传递的偶联机制可用化学渗透学说解释。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伴随着质子跨线粒体内膜的转移及质子浓度梯度的生成;质子浓度梯度推动质子沿ATP合成酶中的通道流回线粒体基质,驱动ATP生成。

解偶联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和离子载体抑制剂是氧化磷酸化的三类解偶联试剂。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氧化磷酸化过程。

第二篇:生物化学第七章 生物氧化

第七章 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一样,生物氧化也是一个消耗O2,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但与体外燃烧不同的是,生物氧化过程是在37℃,近于中性的含水环境中,由酶催化进行的;反应逐步释放出能量,相当一部分能量以高能磷酸酯键的形式储存起来。

二、线粒体氧化呼吸链:

在线粒体中,由若干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与细胞呼吸过程有关的链式反应体系称为呼吸链。这些递氢体或递电子体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主要的复合体有:

1. 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由一分子NADH还原酶(FMN),两分子铁硫蛋白(Fe-S)和一分子CoQ组成,其作用是将(NADH+H+)传递给CoQ。

铁硫蛋白分子中含有非血红素铁和对酸不稳定的硫。其分子中的铁离子与硫原子构成一种特殊的正四面体

结构,称为铁硫中心或铁硫簇,铁硫蛋白是单电子传递体。泛醌(CoQ)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分子中含对苯醌结构,可接受二个氢原子而转变成对苯二酚结构,是一种双递氢体。

2. 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由一分子琥珀酸脱氢酶(FAD),两分子铁硫蛋白和两分子Cytb560组成,其作用是将FADH2传递给CoQ。

细胞色素类:这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蛋白质,为单电子传递体。细胞色素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也可存在于微粒体。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细胞色素有Cytaa3,Cytb(b560,b562,b566),Cytc,Cytc1;而存在于微粒体的细胞色素有CytP450和Cytb5。

3. 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由两分子Cytb(分别为Cytb562和Cytb566),一分子Cytc1和一分子铁硫蛋白组成,其作用是将电子由泛醌传递给Cytc。

4. 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由一分子Cyta和一分子Cyta3组成,含两个铜离子,可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故Cytaa3又称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其作用是将电子由Cytc传递给氧。

三、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

由上述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组成了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两条呼吸链。

1.NADH氧化呼吸链:其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NAD+ →[ FMN(Fe-S)]→CoQ→b(Fe-S)→ c1 → c →aa3 →1/2O2。丙酮酸、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苹果酸、β-羟丁酸、β-羟脂酰CoA和谷氨酸脱氢后经此呼吸链递氢。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其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 [ FAD(Fe-S)]→CoQ→b(Fe-S)→ c1 → c →aa3 →1/2O2。琥珀酸、3-磷酸甘油(线粒体)和脂酰CoA脱氢后经此呼吸链递氢。

四、生物体内能量生成的方式:

1.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中,底物分子脱下的氢原子经递氢体系传递给氧,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能量的生成方式就称为氧化磷酸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为ATP分子中的末端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五、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称为P/O比值。当底物脱氢以NAD+为受氢体时,P/O比值约为3;而当底物脱氢以FAD为受氢体时,P/O比值约为2。故NADH氧化呼吸链有三个生成ATP的偶联部位,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只有两个生成ATP的偶联部位。

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目前公认的机制是1961年由Mitchell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这一学说认为氧化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当氧化反应进行时,H+通过氢泵作用(氧化还原袢)被排斥到线粒体内膜外侧(膜间腔),从而形成跨膜pH梯度和跨膜电位差。这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被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利用,生成高能磷酸基团,并与ADP结合而合成ATP。

在电镜下,ATP合酶分为三个部分,即头部,柄部和基底部。但如用生化技术进行分离,则只能得到F0(基底部+部分柄部)和F1(头部+部分柄部)两部分。ATP合酶的中心存在质子通道,当质子通过这一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时,其能量被头部的ATP合酶催化活性中心利用以合成ATP。

七、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1.ATP/ADP比值:ATP/ADP比值是调节氧化磷酸化速度的重要因素。ATP/ADP比值下降,可致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当ATP/ADP比值升高时,则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

2.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激活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ATP水解增加,因而使ATP/ADP比值下降,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

3.药物和毒物:

⑴呼吸链的抑制剂:能够抑制呼吸链递氢或递电子过程的药物或毒物称为呼吸链的抑制剂。能够抑制第一位点的有异戊巴比妥、粉蝶霉素A、鱼藤酮等;能够抑制第二位点的有抗霉素A和二巯基丙醇;能够抑制第三位点的有CO、H2S和CN-、N3-。其中,CN-和N3-主要抑制氧化型Cytaa3-Fe3+,而CO和H2S主要抑制还原型Cytaa3-Fe2+。

⑵解偶联剂:不抑制呼吸链的递氢或递电子过程,但能使氧化产生的能量不能用于ADP的磷酸化的试剂称为解偶联剂。其机理是增大了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使H+的跨膜梯度消除,从而使氧化过程释放的能量不能用于ATP的合成反应。主要的解偶联剂有2,4-二硝基酚。

⑶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对电子传递和ADP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和毒物称为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如寡霉素。

八、高能磷酸键的类型:

生物化学中常将水解时释放的能量>20kJ/mol的磷酸键称为高能磷酸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磷酸酐键:包括各种多磷酸核苷类化合物,如ADP,ATP等。

2.混合酐键:由磷酸与羧酸脱水后形成的酐键,主要有1,3-二磷酸甘油酸等化合物。

3.烯醇磷酸键:见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中。

4.磷酸胍键:见于磷酸肌酸中,是肌肉和脑组织中能量的贮存形式。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不能被直接利用,而必须先将其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TP,才能供生理活动之需。这一反应过程由肌酸磷酸激酶(CPK)催化完成。

九、线粒体外NADH的穿梭:

胞液中的3-磷酸甘油醛或乳酸脱氢,均可产生NADH。这些NADH可经穿梭系统而进入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H2O和ATP。

1.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这一系统以3-磷酸甘油和磷酸二羟丙酮为载体,在两种不同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催化下,将胞液中NADH的氢原子带入线粒体中,交给FAD,再沿琥珀酸氧化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因此,如NADH通过此穿梭系统带一对氢原子进入线粒体,则只得到2分子ATP。

2.苹果酸穿梭系统:此系统以苹果酸和天冬氨酸为载体,在苹果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催化下。将胞液中NADH的氢原子带入线粒体交给NAD+,再沿NADH氧化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因此,经此穿梭系统带入一对氢原子可生成3分子ATP。

第三篇:第七章 生物氧化-r生物化学试卷

生物氧化

一、选择题

1.体内CO2来自:C

A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B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C有机酸的脱羧D糖原的分解

2.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是意味着:D

A线粒体氧化作用停止B 线粒体膜ATP酶被抑制

C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停止D线粒体能利用氧,但不能生成ATP

3.P/O比值是指:C

A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分子数

B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数

C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原子数

D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分子数

4.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是:D

Aa→a3→b→c1→c→1/2O2

Bb→a→a3→c1→c→1/2O2

Cc1→c→b→a→a3→1/2O2

Db→c1→c→aa3→1/2O2

5.细胞色素b,c1,c和P450均含辅基:D

AFe3+ B血红素CC血红素AD铁卟啉

7.劳动或运动时ATP因消耗而大量减少,此时:A

AADP相应增加,ATP/ADP下降,呼吸随之加快

BADP相应减少,以维持ATP/ADP恢复正常

CADP大量减少,ATP/ADP增高,呼吸随之加快

DADP大量磷酸化以维持ATP/ADP不变

8.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D

A葡萄糖B脂肪酸C磷酸肌酸DATP

9.下列属呼吸链中递氢体的是:C

A细胞色素B尼克酰胺C黄素蛋白D铁硫蛋白

11.肝细胞胞液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的机制是:D

A肉碱穿梭B柠檬酸-丙酮酸循环Cα-磷酸甘油穿梭D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12.ATP的贮存形式是:D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磷脂酰肌醇C肌酸D磷酸肌酸

13.关于电子传递链的下列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D

+A线粒体内有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B呼吸链中,电子传递的速度与胞内ADP的浓度有关。

C呼吸链上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基本上按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排列。

D线粒体呼吸链是生物体唯一的电子传递体系。

14.下列化合物中除()外都是呼吸链的组成成分C。

+ACoQBCytbCCoADNAD

15.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D

ACytcBCytbCCytcDCyt aa3

16.线粒体外NADH经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内实现氧化磷酸化,生成的ATP为多少个?C

A0B1.5C2D2.5

17.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哪种叙述是不对的? C

+A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酶合成ATPB呼吸链的递氢体有氢泵的作用

+C线粒体内膜外侧H可以自由返回膜D呼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18.近年来关于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是通过下列哪个学说被阐明的?B,A巴士德准效应B化学渗透学说C华伯氏(warburgs)学说D共价催化理论

19.线粒体呼吸链的磷酸化部位可能位于下列哪些物质之间?B

A辅酶Q和细胞色素bB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

+C丙酮酸和NADDFAD和黄素蛋白

20.关于生物合成所涉及的高能化合物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

A只有磷酸酯才可作高能化合物B氨基酸的磷酸酯具有和ATP类似的水解自由能

C高能化合物ATP水解的自由能是正的D高能化合物的水解比普通化合物水解时需

要更高的能量

21.关于有氧条件下,NADH从胞液进入线粒体氧化的机制,下列哪项 描述是正确的?D

ANADH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而进入

B磷酸二羟丙酮被NADH还原成3—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在内膜上又被氧化成磷酸二羟丙

酮同时生成NADH

C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后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停 留于线粒体内

D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然后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再通过转氨基作用

生成天冬氨酸,最后转移到线粒体外

22.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哪一条是不对的?B

A呼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B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

+C线粒体内膜外侧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

+DATP酶可以使膜外H返回膜内

+23.在生物氧化中NAD的作用是D

A脱氢B加氢C脱羧D递氢

24.下列有关呼吸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呼吸链也是电子传递链B氢和电子的传递有严格的方向和顺序

C在各种细胞色素中只有aa3可直接以O2为电子D递电子体都是递氢体

+25.NAD在呼吸链中的作用是传递D

A两个氢原子B两个电子C两个质子D两个电子和一个质子

26.呼吸链的存在部位是 C

A细胞质B细胞核C线粒体D微粒体

27.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D

A果糖—1,6—二磷酸B甘油酸—2—磷酸

C甘油醛—3—磷酸D烯醇式丙酮酸磷酸

28.所催化的反应属于底物水平磷酸化的酶是A

A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B甘油酸—3—磷酸激酶

Cα—酮戊二酸脱氢酶D琥珀酸脱氢酶

29.体内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是D

A糖的磷酸化B有机酸脱氢C肌酸磷酸化D氧化磷酸化

30.下列代谢途径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但除外A

A糖酵解B三羧酸循环C电子传递D氧化磷酸化

二、填空题

1.代谢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在细胞内进行 ,温和条件和酶催化。

2.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线粒体内膜进行的,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细胞膜—进行的。

3.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脱氢—反应实现的,生物氧化产生的H2O是通过—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与吸入的氧化合形成的。

4.典型的呼吸链包括—NADH和—FADH2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初始受体不同而区别的。

5.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偶联部位是FMN→CoQ—、Cytb→Cytc—和Cytaa3→[O]。

6.唯有细胞色素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色素aa3辅基中的铁原子有5个结合配位键,它还保留

—1个游离配位键,所以能和O2—结合,还能和+CO、CN结合而受到抑制。

7.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两种。

8.NADH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发生的部位是在NADH和CoQ之间,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之间,细胞色素aa3和O2之间。

++9.人体内最主要的呼吸链是NADH氧化呼吸链,它的组成成份有NAD(NADP),黄素酶,铁

硫蛋白,泛醌,细胞色素

10.ATP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另一种是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11.呼吸链的主要成份分为尼克酰胺核苷酸类、黄素蛋白类、铁硫蛋白类、辅酶Q 和细胞色素。

12.在氧化的同时,伴有磷酸化的反应,叫作氧化磷酸化偶联,通常可生成_ATP_。

三、名词解释

1.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机体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2.氧化磷酸化作用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即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过程中)伴随有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3.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中形成高能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

4.生物氧化.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5.解偶联剂能使氧化和磷酸化偶联作用解除的化合物。

四、简答题

1.何谓氧化磷酸化作用?NADH呼吸链中有个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D答:在线粒体内伴随着电子在呼吸链传递过程中所发生的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在NDAH呼吸链中有三个偶联部位,第一个偶联部位是在NADH→CoQ之间;第二个偶联部位是在细胞b→细胞色素c之间;第三个偶联部位是在细胞色素aa3→O2之间。

第四篇:2018年浙江公共卫生执业助理《生物化学》考点:生物氧化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2018年浙江公共卫生执业助理《生物化学》考点:生物氧化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第五章 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和部位

1.概念: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又称细胞呼吸或组织呼吸。

2.特点:生物氧化和有机物质体外燃烧在化学本质上是相同的,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所耗的氧量、最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均相同。

1.酶类:重要的为氧化酶和脱氢酶两类,脱氢酶尤为重要。

脱氢酶分需氧脱氢酶和不需氧脱氢酶。前者可激活代谢物分子中的氢,与分子氧结合,产生过氧化氢。在无分子氧时,可利用亚甲蓝为受氢体。需氧脱氢酶皆以FMA或FAD为辅酶。不需氧脱氢酶可激活代谢物分子中的氢,使脱出的氢转移给递氢体或非分子氧。一般在无氧或缺氧环境下促进代谢物氧化。大部分以NAD或NADP为辅酶。

2.体系:有不需传递体和需传递体的两种体系。

三、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是代谢中有机酸的脱羧反应所致。有直接脱羧和氧化脱羧两种类型。按脱羧基的位置又有α-脱羧和β-脱羧之分。

四、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一)呼吸链的概念和类型

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后与激活的氧结合生成水的全部体系,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或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在呼吸链中,酶和辅酶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其中传递氢的酶或辅酶称为递氢体,传递电子的酶或辅酶称为电子传递体。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都起着传递电子的作用(2H→2H++2e)。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人体细胞线粒体内最重要的有两条,即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二)呼吸链的组成 1.辅酶Ⅰ和辅酶Ⅱ

辅酶Ⅰ(NAD+或CoⅠ)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Ⅱ(NADP+或CoⅡ)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它们是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分子中的烟酰胺部分,即维生素PP能可逆地加氢还原或脱氢氧化,是递氢体。以NAD+作为辅酶的脱氢酶占多数。

2.黄素酶

黄素酶的种类很多,辅基有2种,即FMN和FAD。FMN是NADH脱氢酶的辅基,FAD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都是以核黄素为中心构成的,其异咯嗪环上的第1位及第5位两个氮原子能可逆地进行加氢和脱氢反应,为递氢体。

3.铁硫蛋白

分子中含有非血红素铁和对酸不稳定的硫,因而常简写为FeS形式。在线粒体内膜上,常与其他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构成复合物,复合物中的铁硫蛋白是传递电子的反应中心,亦称铁硫中心,与蛋白质的结合是通过Fe与4个半胱氨酸的S相连接。

4.泛醌(又名辅酶Q)

5.细胞色素类

细胞色素(cytochrome, Cyt)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结合蛋白质,存在于生物细胞内.

第五篇:生物化学课程总结

生物化学课程总结

生命科学系 现代生物学教研室

一、课程的基本概况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教学内容是依据学院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生命科学系的教学计划以及目前科学发展对本课程的要求而确定。

该门课程在学时、内容上曾经历了几次调整,1986~2003年理论学时由108—90—72,实验学时36。1999~2003年作为专科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学时为60。2004年至今是本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其中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理论学时为90学时,实验为48学时。生物技术专业理论学时为72学时,实验学时为30学时。同时还作为化学本科专业的选修课。

在几任教师的不懈努力下,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使该门课程逐渐走向成熟。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条件和科研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实验开出率不仅在学时上得到保证,而在质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飞跃。实验条件和科研条件的改善,为教师、学生的科研,为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内容

整个内容体系由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两部分组成。理论课程包括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和机能生物化学。全课程是以生物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体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物质在生物体内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生物体的物质结构、代谢和生物功能及复杂的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基因组的表达调控等问题。

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验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学习分离、鉴定、制备、定量测定蛋白质、核酸、糖、维生素等物质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研究中间代谢的基本方法。学习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设计性)实验的设计,达到实验所规划的目的。

三、教学实践与教学特色

(一)遵循教育规律,打破传统教育思想束缚,更新观念,在对课程科学定 1

位的基础上,确立明确的课程目标。

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分子水平了解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了解生物体的组成、结构、性质、功能及代谢。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从事生物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方式。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术,如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离心技术,学习根据基本理论和工作需要设计实验,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在目标指导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

1、选定知识载体,以线带面,实现知识的辐射。

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坚持以下4个原则:第一,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强、结构完整、难易度、深浅度适宜。第二,近年出版或印刷次数多,权威出版社出版,同类高校选用率高。第三,在内容体系上与专业的培养目标比较一致。第四,能吸纳该领域的前沿知识。基于上述四点考虑我们从2004级本科生开始至今理论课一直使用高教出版社出版、聂剑初等主编的《简明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实验教学使用高教出版社出版,王秀奇等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第二版2005年第10次印刷)。在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的内容为主线,分析教材,合理的运用和处理教材,在能驾驭教材的基础上,参考其它一些生物化学教材和最新资料,编写出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讲义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讲义,使教学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为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书目、提供资料获取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学习参考书等措施,使学生扩充了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本领。

2、建设精湛、业务水平高、有责任心,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构成因素。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比例、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梯队。学缘结构复杂,搭建了立体交叉式的知识结构网。使教学有了人员保证。

3、实验仪器设备基本能满足目前所开设实验项目的需要。

4、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化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理论教学中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思维,学会学习,为获取更多知识奠定了基础。

在实验教学中按照预习、讨论、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检查、实验报告填写、教师批阅总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预习:在预习中要求学生把握四个环节:

1、钻研实验教材,阅读其它参考资料的相关内容,弄懂实验原理,明确做好实验的关键及有关实验操作的要领和仪器用法;

2、合理安排好实验。如,哪个实验反应时间长或需用干燥的器皿应先做,哪些实验先后顺序可以调动,从而避免等候使用公用仪器而浪费时间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3、写出预习报告。内容包括:每次实验的标题,所用的反应式、流程图等,表明实验步骤,留出合适的位置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的表格等。

4、切忌照抄实验教材。

实验课堂讨论围绕两个方面进行:1.实验前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指出实验的关键,由学生回答。以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检查预习情况。还对上次的实验进行总结和评述。2.教师或学生进行操作示范及讲评。

实验操作: 实验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及时和如实地记录。(1.)记录实验数据: 最好用表格的形式记录数据,要实事求是,绝不能拼凑或伪造数据,也不能掺杂主观因素。如果记录数据后发现读错或测错,应将错误数据圈去重写(不要涂改或抹掉),简要注明理由,便于找出原因。重复测定时,如果数据完全相同,也要记录下来,因为这是表示另一次操作的结果。(2.)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中物质的状态和颜色、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等都是实验现象。对现象观察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1)要学会观察和分析变化中的现象,观察时要善于识别假象。(2)及时和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学会正确描述。如果实验现象与理论不符时,应首先尊重实验事实。不要忽视实验中的异常想象,更不要因实验的失败而灰心,而应仔细分析其原因,做些有针对性的对照实验(即用蒸馏水或已知物代替试液,用同样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以查清现象的来源,检查所用的试剂是否失效,反应条件是否控制得当等。这都提高自己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

.实验报告:做完实验后,要求学生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精练内容确切、书写整洁,有自己看法和体会。实验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1.预习部分实验前完成,包括 实验目的、简明原理、步骤(尽量用简图、反应式、表格等表示)、装置示意图。2.记录部分实验时完成包括 测得的数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3.结

论实验后完成 包括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实验结果的归纳与讨论,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对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记录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通过介绍重要的生物化学期刊、网站,扩展学习的途径,深刻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如何查询、收集、分析和综合资料。

通过多媒体课件优化使用的探讨,使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效果明显提高。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应用了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习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实验指导、习题集等教学资料学生可通过网上的学习信箱获取,通过教学资源在网上的发布,完善和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加强了学生和教师间的联系和反馈。

(三)严格要求,通过不同方式强化和巩固知识,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课前提问、复习、作业、章节练习、答疑、在网上发布学习信息等形式,引导和督促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显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届学生的结业成绩:04级上学期平均成绩为71.14,90分以上为2人,占总人数的4.9%,不及格5人,占总人数的12.19%;05级上学期平均成绩为75.88,其中90分以上为3人,占总人数的9.09%,不及格1人占总人数的3.03%;下学期平均成绩分为74.35,其中90 分以上6人,占总人数的21.42%。不及格1人占总人数的3.6%;2006级上学期平均成绩为75.88,其中90分以上为3人,占总人数的6.52%。学生学习的整体水平相差不是很大。

确定和完善生物化学实验的考核形式、方法和标准,使实验的评价体系趋于客观、合理、操作性强。

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在学校和系组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以课程量化评估体系为依据,通过系教学质量考评小组、教师、学生三方面综合评价的量化显示,课程组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优良,其中1名主讲教师在连续两届(四个学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被评为课堂教学质量优秀,由此获得优秀教师称号。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1、教学体系完善。其主要体现:(1)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比例、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梯队。学缘结构复杂,搭建了立体交叉式的知识结构网。(2)形成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环节支撑的教学内容体系。(3)教学文件和教学的辅助材料齐全,教学规范。

2、注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表现在:(1)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2)积极进行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探讨,正确把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教师在承担了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教会学生会学习、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基本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

3、在实验内容设计上:精选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4、在实验环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预习的检查、课前的讨论、实验全程的辅导,实验结果的检查、实验报告的评定、总结等环节,教会学生怎样进行实验,如何做好实验,为什么做实验,使学生开展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

5、优化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扩充知识容量,确保教学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

1、生物化学实验及研究的结果直接受实验手段和实验技术的影响,因此还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实验仪器和设备。进一步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实验的整体水平。

2、实验室的开放由于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还不能达到全部的开放。

3、资料室建设力度还需加大。目前用于生物化学教学和研究的专业资料还很匮乏,已有的部分资料已经过于陈旧,需要及时予以更新和补充。

五、建设规划

1、从21世纪人才培养和学分制教学的需要出发,以选用高水平的教材为基础,补充和完善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设计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课件建设为突破口,根据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一整套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教学与考核体系,总体达到国内同类院校该课程建设的先进水平。

2、努力将该课程逐步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并以此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3、通过该课程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团结协作的教学队伍。

4、逐步改善和提高实验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拓宽实验教学思路,合理的构建实验的模块。

5、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使各种教学资料上网开放。

1-2年内本课程组教师的教案和课件全部上网,2-3年内一套完整的教学录象上网,建设成适合学生查阅、自学的网络课程,做到网上适时交互式教学。建设成校内一流、力争全区一流的精品课程。

赤峰学院生命科学系现代生物教研室

生物化学课程组

2008面5月24日

下载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程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程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化学课程心得[★]

    生物化学课程心得 很快,生化也上完了,跟解剖组胚一样,迷迷糊糊不知所云。开始的时候,还抽时间复习吧,可越到后面就越懈怠,甚至最后预习的时候只是勾了下重点而已。还好复习的比......

    生物化学[第十五章常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课程复习

    第十五章常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生命科学的研究首先是要分离和纯化目标物质,才能进行后续的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的往往是利用大分子各种特性的差异。层析和电泳就是......

    氧化还原复习教案

    示范教案一(复习课 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2.通过针对性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概念的本质,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全......

    高考复习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 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 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论文

    脂类、维生素与人体健康摘要: 本文主要从脂类和几种常见的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讨论,了解脂类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人体对脂类和维生素的摄取应该适量,不宜过少或过多,......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五篇)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9000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总学时:72 学时 总学分:4学分 开课学期: 第5学期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药物分......

    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心得范文合集

    基础生化课程心得 生物化学,顾名思义,就是生物学科里面的化学知识。基础生化,说明我们要学的东西,就是这些物质的的化学本质、结构、功能等等一些基本概念。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当......

    生物化学实验 课程教学计划

    海南大学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Experiment of Biochemistry)教学单位:海洋学院 公共实验中心 课程代码:08081207课程资源网址:答疑信箱:xiezyscuta@163.com教务处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