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南市妇联创建妇女就业服务组织调查
济南市妇联创建妇女就业服务组织调查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15日 13:1
2来源:《求是》期号:2007.6作者:中共济南市委政研室 济南市社科联调查组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济南市妇联创建“阳光大姐”服务组织,截至目前,已取得引导5万余名下岗妇女就业创业的好成绩。她们的实践表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党委政府、群众团体、中介机构各尽其责、各施所能,从而协调一致地共同推动劳动就业再就业,是创新就业模式的关键突破口。
一、运用市场机制,打造服务品牌
一是解放思想,走向市场。“阳光大姐”服务中心,作为向下岗妇女提供服务和指导的机构,创办之初,由市妇联直接管理。然而,在运行实践中,行政性的管理机制暴露出不少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为了解决行政控制型管理模式带来的矛盾,济南市妇联对“阳光大姐”服务中心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确定服务宗旨和企业精神;规范业务培训、质量监督、考核激励、财务审批等18项制度,并纳入自建的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家政服务员的从业时间、工种差异和用户满意度,确定其工资标准,集体办理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为“阳光大姐”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瞄准需求,深入市场。作为市场竞争主体,“阳光大姐”在为下岗妇女提供就业机会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一方面,对家政服务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开创出月嫂、烹饪师、育儿嫂等10大门类20余种服务项目;另一方面,开办妇女培训学校,展开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阳光大姐”的服务项目很快成为需要提前预约的“香饽饽”,有时甚至供不应求。
三是做大做强,打造品牌。服务上,大力开发市场急需、妇女能为的项目,使服务更齐全、更专业、更精细;经营上,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和加盟经营,拓展外地市场,建立劳务人才培训输送基地。同时实施品牌延伸战略,经营项目向母婴用品、专业保洁、物业管理等领域拓展,服务对象由居民家庭拓展到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力地形成了规模经营和品牌效应。
二、加强引导扶持,创造良好环境
济南市妇联在做大做强“阳光大姐”的实践中,坚持正确处理妇联机关与市场实体的关系,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是加强机制创新,把握发展方向。作为“阳光大姐”的控股方,济南市妇联主要承担把握方向、掌握政策、实施监管、提供服务的职责;公司管理人员则负责经营定位、市场开拓、财务管理、人员培训、业务拓展、后续服务等职责。由此,“阳光大姐”加快步入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是强化协调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济南市妇联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积极为“阳光大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连续四年与市劳动部门联合举办妇女创业就业专场推介会,连续两年与市人事局联合举办女大学生就业洽谈会,成立妇女创业顾问团,与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召开政策咨询会;建立妇女创业项目库,多渠道争取政府政策性贴息贷款和创业资金;充分发挥女企业家协会的作用,为妇女创业提供市场信息、贷款担保和经营经验;使“阳光大姐”培训学校被认定为市政府“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同时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传播企业信息,宣传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文明素质。聘请市妇联培养的下岗女职工创业典型——一位女企业家担任“阳光大姐”公司总经理。注重培养“阳光大姐”员工的文明素质,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通过制定具体“爱心”指标来考核激励员工奉献爱心、传递爱心。无形的教育、有形的制度,铸成了“阳光大姐”特有的企业精神和风范,成为践行“责任加爱心”的模范群体。
三、注重心理指导,增强自尊自信
据有关调查,在国企改革中,下岗女工人数占下岗职工总数70%以上,而再就业率仅为39%。许多妇女下岗后,因知识陈旧、技能低下,在求职中屡屡碰壁,失去生活来源,由此产生社会遗弃感和失落情绪。针对下岗妇女的失落心态,“阳光大姐”不仅帮助她们再就业,而且注意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她们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使她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为了解决求职妇女对于家政服务业的认识误区和心理障碍,“阳光大姐”开辟了“温馨话室”,聘请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为她们进行心理咨询和答疑解惑,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让许多求职妇女认识到家政服务业是一种新兴
产业,只要努力工作,同样会得到社会的认同。与此同时,济南市妇联鼓励有能力的妇女自主创业。一大批下岗妇女在“„阳光大姐‟助你创业行”活动的扶持下,成为“巾帼小老板”,有的还被选为市、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调查组成员:包心鉴 何卫东 王军 张吉清)
第二篇:吴江市妇联推进妇女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注入动力激发活力挖掘潜力
吴江市妇联“123行动”助推妇女就业创业
近年来,我们吴江市妇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中国妇女十大、省妇女十一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重点、务实创新,特别是09年以来,我们吴江市妇联进一步树立并明确了“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所谓1体是指基层妇女服务阵地“巾帼苑”建设;所谓2翼是指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和推进和谐家庭建设。在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方面,我们推出了“123行动”;在推进和谐家庭建设方面,我们推出了“家和万事兴”系列活动之寻访“百名好母亲”主题活动。现在就将我们在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方面的重点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我们按照“城市农村统筹、创业就业并举、培训服务齐抓”的城乡妇女发展思路,通过宣传引导、强化服务,重点开展好“123行动”。
一是围绕“助”字抓载体。(举办专场招聘会)
“三八”期间,我们针对下岗失业妇女、零就业家庭中的失业妇女以及大中专技校女学生,上下联动,分别举行了不同类型女性就业专场招聘会,想方设法援助和扶持弱势女性就业创业。为了使招聘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特别是针对4050妇女,我们事先与女厂长女企业家进行了多次沟通和协调,积极宣传,广泛发动,为姐妹们提供保洁、服装加工、超市辅助工等多种类别的岗位,因为这些岗位相对来说,对女性学历、年龄要求偏低,更适合“4050”妇女。“心理预期低了,成功率就高了”,从已经举办的几场招聘专场来看,与往年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相比,我们今年的招聘达成意向率是最高的,达到了60% 1
以上。同时,我们也已经和市人事局进行了沟通协调,接下来,还将举办女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
二是围绕“推”字抓基础。(建立2方面培训阵地)
2008年,我们对农村妇女教育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形成了调研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已经接受过有关生产技能的培训,但专门针对女性开展的教育还比较少,不利于女性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除了营造重视女性教育培训的社会氛围之外,还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我们以妇联为立足点,依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中心资源优势,建立了巾帼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另一方面深化“SYB”导师行动,在全市择优挑选合适的企业,建立了巾帼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在去年的SYB导师行动中,我们按照各个学员的家庭住址、所学专业、创业愿望分配实习点,每周都对女企业家和实习大学生进行回访,积极引导她们进行双向沟通。结合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我们还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发现,目前吴江女大学生就业趋势良好,就业率与男性相比没有明显差距,但是女性跳槽频率非常高,不稳定因素较多;而女性创业也呈现出新态势,特别是应届女生中多网络创业的意向很高,如网络游戏和淘宝小店等。这些与以往传统的女性就业创业求稳定有了明显差异。我们认为,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十分必要。所以,今年,我们就在平望玫瑰园建立了第一个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带领女大学生来到女企业家身边学习创业精神和创业经验。我们还围绕吴江行业特色,在旅游、花卉、羊毛衫等适合女性就业创业的领域,着重建立规范了巾帼就业创业实践基地,针对不同的女性群体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同时,我们也已以政协提案的方式建议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建立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
学、开放运行的社会化新型农村女性培训体系,着力推进提升女性就业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三是围绕“联”字抓服务。(落实3项服务举措)
一是上下联动,启动女农民“1+1”培训工作。即我们镇妇联每月开展1次培训,市妇联每季开展1次培训,通过小型化、分散化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知识和致富能力。2008年以来,我们从改变女性教育观念着手,充分利用“与学校联动的技能型培训,与企业联动的定单式培训,与有关部门联动的综合型培训,与服务实体联动的实用型培训,与基地联动的实地型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采取开放式、走下去、走出去等培训方式,组织百名女能手、千名妇女开展了连环科技结对活动,以推行标准化农业为切入点,引导妇女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先后举办了各类培训班130余期,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5万余份,受训妇女达1万多人次,对农村妇女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妇企联动,完善巾帼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建设。调查显示,62%的女企业家认为,资金不足问题是女性创业最大的困难。去年年底,在省妇联的推荐下,我们盛泽镇的女企业家钱阿玲牵头成立了“吴江市巾帼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中女性成员占一半以上,投资数额女性占一半以上,公司人员女性占一半以上,放贷对象女性占一半以上,是一个很好的为女性创业者提供融资便利的平台。为此,我们市妇联多次与钱阿玲总经理进行协调探讨,在保证公司正常运作的情况下,降低贷款利率、简化放贷程序,更好的服务三农、服务妇女、服务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公司已经累计投放贷款1.5亿元,贷款户数达到139家,帮助许多创业女性渡过了经济难关。今后,我们还设想逐步建立贷款公司与有创业潜能、但目前资金有困难的妇女的结对助帮机制,使其在自身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引领妇女发展。
三是内外联动,做好女厂长女企业家联谊会服务工作。1995年,我们吴江市成立了女厂长女企业家联谊会,目前共有会员88名。近年来,我们依托联谊会,大力倡导女企业家们拼搏进取、自主创新,涌现出了一批创业带头人。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我们积极组织女企业家参加全国、省市妇联举办的各类创业培训班;依托上海市妇联的资源优势,举办“上海——吴江”两地“妇女与创业”培训班;依托“江城女性发展论坛”、苏州大学妇女发展研究中心吴江研究基地等平台,全面提升女企业家的创业能力和素质。针对去年出现的经济寒潮,我们积极为女企业家减压,苏州吴江两级妇联深入调查研究,分别在盛泽镇和松陵镇召开了女企业家座谈会,撰写了《吴江女性在创业发展中的困难与对策》调研报告。今年年初,为了及时引导女厂长女经理联谊会会员坚定信心,我们联合联谊会倡议全市女企业家携起手来,抱团取暖,共度危机;5月底,我们又开展了“银企联手,共谋发展”精英女性座谈会,积极促进银行、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与女企业家之间、女企业家与女企业家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我们还开辟了《玫瑰人生》专栏,除了对王春花、钱阿玲、沈红英等创业带头人进行宣传外,又树立了胡毓芳等一批新的创业女性典型,最大限度地发挥妇联组织作用,推动创业女性健康成长。
第三篇:就业服务和就业保障状况调查
1.选取调查对象(大学生,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就业群体,也可以是个人)
2.调查对象近一年的就业状况(工作稳定程度,收入,工作变动情况等)
3.调查对象希望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状况(政府提供的,学校提供的,社会各种力量提
供的)
4.调查对象寻找工作的历程,寻找工作的成本(时间,精力,金钱等)
5.政府提供的失业保障状况(失业救济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困难救济)
6.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完成调研报告
调查对象:医务工作人员李某。
调查对象近一年就业状况:较稳定,收入不高,一年内基本无工作变动。
调查对象希望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状况:
调查对象寻找工作的历程,寻找工作的成本:
政府提供的失业保障状况:
1.毕业时间:2010,毕业于西安医学院麻醉专业
2.工作:第一次工作,一个月后,咸阳某民营医院,麻醉师,工资1500,三个月后工资涨为2000,六个月后工资涨为2500,一年半后工资涨为3000,俩年后工资涨为3500,俩年后辞职。辞职原因(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3.2012年九月,参加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
4.2012年10月,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被聘入陕西省某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工资4000元左右。
2007.9-2008.6:西安医学院就读
2008.6-2009.7:解放军第三医院见习(宝鸡)
2009.7-2010.6:宝鸡市人民医院实习
2010.9-2012.9:咸阳新协和医院
2012.10至今:陕西省某县人民医院
第四篇:推动我市妇女创业就业的调查
推动我市妇女创业就业的调查
成爱蓉
创业就业是妇女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广大妇女的创业发展,不仅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对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妇女地位做出了积极贡献。近期,笔者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帮助创业女性积极应对挑战,顺利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要求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
我市总人口223万,女性人口110万,其中妇女劳动力54万,城镇在岗职工8.3万人,下岗女工4719人,占下岗总数的72.6%。下岗失业女性中,35岁以下的占15%,36至45岁之间的占45%,45岁以上的为40%,妇女失业与年龄结构成正比。农村妇女劳动力45万,从女农民就业的行业看,从事农业的有31.5万人,占70%;从事非农业的有13.5万人,占30.0%。从女农民就业的地域看,在本乡地域就业的有39.4万人,占87.6%;外出(离开本乡镇地域)就业的5.6万人,占12.4%,其中,就业于本市地域的有4.96万人,占外出的88.5%;到本市范围以外的有0.64万人,占外出的11.5%。全市有7.6万农村富余女劳动力不能实现充分就业。自主就业创业占就业妇女总数的6%,比例偏低,就业面窄。2009年前半年就业人数较年初下降1.3%,其主要原因: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速变缓,在此背景下,我市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由于对外依存度高,出现生产经营困难,影响部分职工就业;二是受国家煤炭安全生产政策影响,我市部分煤矿关停,使采矿业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较年初减少;三是部分化工企业由于原材料(煤炭)供应不足,部分生产线暂停生产,影响了职工就业,四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每年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返回家乡寻找就业机会,新增就业岗位不能满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制约着就业形势的好转。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促进全民创业就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决策部署的实施,为女性创业就业提供了全新的基础和空间,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创业大潮,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提升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也日益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优势。
1、妇女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措施。市妇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积极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和指导服务,为广大妇女构筑了更为广阔的创业就业平台。与此同时,妇女纷纷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投身创业大潮,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到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并获得了平等的权利和经济收入。社会环境优化、政策宽松、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女性创业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2、妇女创业的优势更加突出。调研中,接触到的创业女性,虽然年龄和文化层次不等,从事的行业不同,经营规模大小不一,但她们身上都拥有一些共同的品质:那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于拼搏。以苏红萍、张小香、毕腊英等为代表的“五朵金花”现已发展成为“十朵金花”。市妇联把各县(市、区)的巾帼英雄组织成“巾帼创业报告团”深入各县(市、区)企业机关、市直各大中专学校进行演讲9场,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她们在回顾创业历程的时候,谈得最多的也是创业不能怕失败,认准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不懈追求。阳城桥枫瓷业有限公司乔香平,安排女劳力500余人,在金融危机中,不减员、不减薪,使广大的妇女干劲越来越大,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陵川县“鸡司令”郭国华困难面前不
低头,为陵川县养殖致富起带头;沁水县下岗女工高淑贞组织下岗工人建起了家政服务公司自创一条致富路。这些女能人、女强人、女企业家们用敢为人先的胆量,撑起了一片创业就业的蓝天。
3、妇女创业的领域更为广泛。长期以来,女性创业大都集中在三产服务业中的商贸、餐饮、服务业等。据调查,女性创业者年龄普遍较年轻,多数在35-50岁,35岁以下的占14%,50岁以上的占16%。如今,她们的创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领域,而是涉足到铸造、陶瓷、纺织服装加工、装饰装潢、养殖业、种植业、医药卫生、教育等行业,企业规模大小不同。一批女企业家、女能手、女致富带头人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活跃在民营经济领域。
4、创业带就业的效应更加彰显。一是妇女积极转变创业就业观念,由过去主要依靠政府安置向求职应聘、自谋职业等多种途径并存转变,女性自主创业的比例逐步提高。二是市妇联、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开展SYB、创业和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创业就业岗位,努力拓宽女性创业就业的新途径。同时,积极发挥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与本地企业联系、外界联姻,转移劳动力,推荐安排下岗妇女2000余人。多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580期,培训妇女5万人次,全市35万名农村妇女接受了1-2门农科新技术,涌现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12名、“巾帼建功标兵”5名,省级优秀女企业家9名,市级优秀女企业家58名、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4300余名。
二、存在问题
1、传统观念阻碍了女性创业就业。一是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创业妇女往往被视作“女强人”或者“不安分的女人”,致使一些妇女思想保守、满足现状,宁愿在家相夫教子,也不愿抛头露面,外出创业;“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思想普遍存在,长期农村封闭的生活环境,使妇女对男子的依赖性较强,“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摆脱贫困的意识,不愿接受新生事物。二是畏难情绪严重,进取意识不强。在调查中,有近55%的妇女对自主创业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保守,满足现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妇女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失败,依赖政府思想很浓。三是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及繁重的家务负担影响着妇女创业就业。由于农村家庭中“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妇女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家庭,操持家务,尤其是农村中很多家庭,男劳力外出打工,家庭中老人的照顾,孩子的教育都由妇女承担,使广大妇女既没有创业的动力也没有创业的基础条件,创业就业的主动性和客观条件不足。四是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缺乏创业的勇气和信心,但同时又对就业期望值过高,总想找稳定、舒适、待遇好的工作和风险小、收入高的单位,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对就业岗位定位不准。
2、素质偏低束缚了女性创业。接受调查的妇女大多学历不高,其中初中以下学历达90%,高中以上学历仅占10%。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一技之长成为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制约因素。部分妇女虽有创业的热情,但却受“致富无门路、增收无技术、生产经营没经验”的困扰,只能从事收入低、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初始创业者,一味模仿别人的创业模式,投资仍放在传统项目上,致使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特色,层次上不去;部分创业有成的女企业家,满足于“小富即安”,缺乏当初的创业热情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工作默守陈规,主动创新不够,经营管理能力不足,自我提升意识不强,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3、项目选择和资金筹措制约了女性创业。好的创业项目是女性创业成功的首要因素,很多创业者感悟到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一无技能,二无经验,只能边干边摸索,走了不少弯路,如果当时相关部门能给予创业项目方面的指导,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业的盲目性,提高成功率。资金瓶颈,则
一直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突出问题。一是缺乏对政府扶持政策的了解,不能有效争取到相关的政策性资金。二是由于金融部门贷款门槛设置过高,抵押难、担保难、手续繁琐,很难办成。虽然“小额贷款”相对容易些,全国、省、市妇联都在做这项工作,但额度较低,对企业扩建或扩大产业规模来说作用不大。在资金短缺时,创业妇女首先想到的是向自己的亲戚、朋友、熟人借,较少争取政府政策和向银行借贷。
4、社会环境限制了女性创业就业。从外部环境看,当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部分企业受其影响濒临破产、倒闭,市场用工需求有所下降,使妇女的创业信心相对低落,女性就业难度进一步增加;从社会用工看,对妇女就业存在性别歧视。很多用工单位认为女性就业后要面临结婚、生育,很多时间将被家庭琐事所牵绊,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虽在设置用人条件时,无性别之分,但实际录用时则偏向于男性。从内部环境看,我市的创业环境近几年虽有了很大改善,但仍有一些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导致企业办证难、贷款难等,造成企业运行成本升高,错失发展良机。
三、对策及建议
为了统筹妇女就业和再就业,市妇联一是大力宣传妇女创业典型,用身边生活中的事例去激励广大妇女,使她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二是努力抓好培训,继续开展低学历妇女的学历提高和专项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妇女通过培训,学到多一门手艺,掌握一门技能,增强就业的信心,以更好更快地融入和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大潮中。三是积极开展“送法律、送科技、送卫生”三下乡活动,全面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增强妇女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动力,取得较好效果。今后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创业就业信心。首先,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观念,唤起广大妇女的主体意识,引导她们破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搏,善于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妇女群众走出家庭,创新业、创大业;其次,要加大对女性创业典型、非公经济领域中的优秀女企业家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对她们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妇女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为女性创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要深入宣传党和政府关于促进创业就业、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真正使这些利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引导妇女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善于择“机”而借势扭转危情,敢于转“危”为难得的新“机”。
2、提升妇女素质,增强创业就业能力。一是加强观念引导,激励广大女性做“四自”新女性,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个人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能动性和独立性,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加强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妇女人群,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着力提升妇女的创业就业能力。面向尚未就业的妇女,给予必要、系统、全面的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使之尽快掌握一定的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面向初始创业者,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面向创业有成者,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邀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专门指导,进一步其经营管理水平,引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3、政府加强扶持,破解创业就业难题。一是各级政府要帮扶贫困妇女脱贫。解决特殊困难妇女群体就业和实际生活问题,是推进妇女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着重帮助低保户、困难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切实为她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二是政策要倾斜。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对失业待业妇女在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各级政府要给予女性创业及女性非公经济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可以尝试设立妇女创业基金,为女性创业人员提供各种低息、贴息创业贷款等优惠措施,为发展前景好、信誉度高的女个体私营业主、女企业家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贷款担保,解决融资困难,从根本上关心、支持她们创业和发展。三是加大调产力度,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为职工充分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4、拓宽各种渠道,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女性创业工作的领导,切实制定有利于妇女平等创业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对女工在特殊时期(产期、哺乳期等)产生的费用由用工企业负担改为由社会负担,扩大女性生育保险覆盖面,让更多的女性受益,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提高企业使用女工的积极性;管理服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行为,做到办事效率高,服务优质化,坚决杜绝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刁难甚至敲诈的现象;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改善创业就业服务,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消除对女性就业的歧视,依法维护女性的劳动权益;科技部门要送技术到农村,让更多的农村妇女掌握高科技种植养殖技术。各级妇联组织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思路,从当地妇女实际需求出发,搭建适合农村妇女就业工作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要充分履行职能,竭诚为广大妇女提供政策、融资、信息等服务,真心实意为妇女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妇女创业就业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系市妇联主席)
第五篇:某市妇女创业就业培训调查与思考
为妇女创业就业撑起“半边天”
――xx市妇女创业就业培训调查与思考
妇女创业就业在当前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形势下,变得更为举步维艰。女性创业就业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一是性别歧视仍然存在,男女就业机会并不是平均分配,用人单位拒绝招收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在一些企业难以得到落
实;三是创业资金缺乏,贷款手续繁琐,成为影响女性创业的障碍;四是女性就业整体层次不高,女性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妇女在创业就业这片天地仍然属于弱势群体,妇女在创业就业方面远没有达到“半边天”,如何撑起妇女创业就业的“半边天”,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培训做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被列入了议事日程。妇女在培训方面有哪些需求?她们对培训的态度如何?培训对她们的帮助程度如何?她们想接受哪些方面的培训?培训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培训天数多长为好?培训后将采取哪种就业渠道?……针对这些问题,xx市妇联对全市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出分析和评述。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收回285份,收回率为89%,接受调查妇女的平均年龄为31.3岁,其中初中学历119人,占41.8%;高中学历86人,占30.2%;中专学历38人,占13.3%;大专学历34人,占11.9%,本科学历4人,占1.4%;小学学历4人,占1.4%。调查结果如下:
1、妇女对培训重要性的态度:39.2%的妇女认为培训非常重要,51.9%的妇女认为培训重要,8.9%的妇女认为培训的重要性一般,没有人认为培训不重要或没有必要。
2、培训对妇女的帮助程度:52%的妇女认为培训对自己很有帮助,43.4%的妇女认为培训对自己有帮助,4.6%的妇女认为培训对自己的帮助一般,没有人认为培训没有帮助或是浪费时间。
3、妇女对培训课程的选择: 63.7%的妇女选择计算机,28%的妇女选择财务管理,24.4%的妇女选择文秘,20.2%的妇女选择烹饪,19%的妇女选择美容美发,19%的妇女选择缝纫,14.9%的妇女选择家政服务,13.7%的妇女选择种养殖。
4、可接受的培训天数:①脱产培训天数:21.7%的人选择半个月以内,37.2%的人选择1个月以内,14%的人选择1个月至2个月,9.3%的人选择2个月至3个月,17.8%的选择3个月以上;②在职培训天数:25.6%的人选择半个月以内,27%的人选择半个月到1个月,30%的人选择1个月至2个月,17%的人选择2个月以上。
5、培训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合适:16.3%的妇女选择上班时间,26.5%的妇女选择下班后,42.2%的妇女选择双休日,15%的妇女选择其他时间。
6、妇女就业渠道选择:46.4%的妇女选择本地打工,29.8%的妇女选择自主创业,10.7%的妇女选择外出打工,7.1%的妇女选择其它的就业渠道。
从调查结果显示,妇女们普遍认为培训很重要,她们认为培训对自己很有帮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们在自我发展方面要求越来越迫切,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学好一技之长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培训课程要求上,妇女们要求非常广泛,特别是对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需求尤为突出,学历高的年轻人要求参加财务管理和文秘培训的居多,年纪大一点的妇女愿参加烹饪、缝纫、家政等技能要求相对低一点的培训。在培训天数方面,妇女们认为以半个月至2个月为宜。由于妇女都承担着“家庭主妇”的角色,她们希望培训的同时能够兼顾家庭,她们大部分认为培训安排在下班后或双休日比较适宜,选择本地打工就业渠道的占多数。
根据调查结论,妇女创业就业的需求很迫切,她们不再满足于 “相夫教子、贤妻良母”的传统角色,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体现自身的价值。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工作,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援助,撑起妇女创业就业的“半边天”。
一、争取政策资金倾斜,提高妇联组织在创业就业上的“话语权”。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推动妇女创业就业政策的完善,让妇女充分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在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体系中实现创业就业愿望。上级妇联要积极争取政策导向,使社会资源要素的配置和资金的流入向女性倾斜。大力实施促进女性创业就业的支持性政策,为女性创业就业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在创业融资方面,由政府推动建立妇女创业基金,提供各种降息、贴息和无息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有意识地向女性倾斜,鼓励、支持和帮助更多的女性创业人才脱颖而出。在就业导向方面,政府部门应大力发展和改造社区服务业,推动发展吸纳弱势妇女群体的公益性岗位,扩大妇女就业领域,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