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我国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策略研究
我国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策略研究
李宗元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近些年来,国际上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跨国金融企业,出于战略规划、成本控制、转移风险、增强核心竞争力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其服务外包的范围和规模都得到了空前发展。而我国金融企业的开放也促使我国企业与国际金融机构的业务关联和融合更为密切,如何抓住有利时机提高我国企业承接金融外包的竞争力、改善我国在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上的竞争格局,以及如何识别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并通过相应的措施防范或者降低风险是我国承包企业和金融企业值得关切的问题。
一、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及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服务外包始于20 世纪70年代的欧美,最初主要集中在文书类业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类业务外包日益普遍。到了90 年代,在成本因素及技术升级的推动下,金融外包主要集中在IT 领域,涉及整个IT 行业。据统计2005 年整个IT 行业的支出中有45%为外包支出。近年来,尽管与IT 相关的外包仍占到全球外包业务的三分之二左右,但在金融外包领域,随着离岸外包和整个经营过程外包BPO业务的崛起,外包安排的日渐复杂,金融企业从外包中获得的利益大大提高,金融外包也成为国际外包市场的主流。TowerGroup 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服务业的外包趋势正不断加强,全球最大的15家金融服务企业将扩大信息技术项目的外包业务,金额将从2005年的16 亿美元上升到2008 年的38.9 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34%。
(一)我国发展金融服务外包面临的机遇
今后一段时间,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甚至部分核心业务转包给专业服务公司,将为中国企业提供新兴的商业机会。国内金融机构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有效分配管理资源,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面临这一难得的产业发展机遇,国家商务部和一些省市政府都已明确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陆续出台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上海市为了进一步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将给予从事金融外包企业专项资金、优惠政策、改善投融资条件等多项支持,做强一批重点企业。北京去年4 月在以“金融外包:优势与实践”为主题的“2007 首都金融论坛”时某位负责人透露,韩国友利银行将注册地选在了北京。在北京注册的外资银行已经达到了六家。今年4 月初天津召开金融改革创新二十项重点工作推动会,把天津金融业做优做强做大,把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 来。目前,这场吸引外资金融机构的注册地之争,仍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之间激烈进行。除了在资金、用房、人事等多方面开展竞争,有的地区已将竞争引入金融产业后台服务支持体系的层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某位负责人提出,能否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决定我国能否跨过为发达国家“打苦工”的阶段,将决定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
第一资讯国际集团亚洲区总裁李励祖认为,现在对中国的服务供应商而言,外资银行法人化以及业务规划将带来两个关键商机,一是企业首先成为这家领先银行的合作伙伴,获取在银行领域的合作经验;再者外资银行将直接引入供应商的外包服务,扩张自身的客户服务力量。
当前,金融外包在国内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快。根据IDC 的数据,从2002 年到2007年整个中国IT 外包市场会超过年均40%~ 45%的增长率。特别是在金融行业,2006
年金融市场全面放开,本土金融机构将面临着严峻的竞争,金融外包作为一个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正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
(二)我国发展金融服务外包面临的挑战
总的来说,近几年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很快,在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与印度等国相比,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总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仅在印度开展金融BPO业务的已经有花旗银行,VISA信用卡、通用金融公司等美国金融巨头,创造工作岗位超过20 万人,业务收入(不包括IT 服务)23 亿美元。许多跨国金融公司纷纷通过建立离岸交易及服务中心来提高机构整体效率。摩根大通银行日前对外宣布,将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分支机构,为全球金融和衍生品业务提供支持,并于2007年底将其投资银行业务30%的后台工作转移至海外。美洲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众多跨国金融机构都在印度设立了大规模的离岸服务中心,印度借此争取到了大量外包订单。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8 年,全球100 家大型金融机构将向印度输送超过100 万个后台与技术工作职位,约占全球金融业职位总数的15%。
显然,中国面临的挑战已经迫在眉睫。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才刚刚起步,已经落后于印度,而且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6 年底我国金融业已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如果不迅速提高我国在金融服务外包方面的竞争力,将失去更多发展的机会,其损失是不可想象的。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外包业务规模和范围狭窄,且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2)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金融市场开放度不够。目前只允许少数10 来家银行经办离岸业务,导致许多中资银行无法进入离岸金融市场,制约了我国离岸业务的发展;
(3)外包服务商资格审查制度欠缺,致使质量信誉优异的外包服务商缺乏;
(4)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规范的纠纷处理机制缺失;
(5)金融服务外包企业风险意识较低,外包监控制度尚不成熟、亟待完善。
二、我国在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
1.制造业优势。我国制造业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优势地位,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金融服务外包承接国。中国具有大规模制造业基础与市场,并在发达地区,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一带,形成了产品配套程度很高的产业群,为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打下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正在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为了在我国市场占有立足之地,跨国公司就必须在我国建立起客户群,为今后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这为我国获得金融外包业务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2.市场优势。我国有庞大的且不断成熟的国内市场。制造业的发展优势为金融业创造了极大的市场空间。目前,跨国公司制造业继续向我国转移,为我国承接与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提供了市场。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将继续吸引外资企业在华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我国企业对于开拓国际市场、创建国际品牌的需求增加,也将吸引跨国公司将现代金融服务业向我国转移。作为“20 世纪末引进中国的最后一个国外的成熟产业”金融外包仍是一个新兴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朝阳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3.政策环境优势。我国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了较完整的支持服务体系。我国从中央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动着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目前,商务部已将发展服务外包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并已启动了“千百十工程”。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都在为发展金融外包,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制定政策措施,招兵买马,汇集了一大批知名金融企业,这将会使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迅速发展。
4.基础设施优势。中国是“制造业中心”,在许多行业(如白色家电、手机等行业)均居世界第一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印度好了许多,我国交通、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
施建设的加强,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金融外包产业生态环境与价值链的建立与发展,扩大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帮助承接企业提高竞争力,协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外包服务订单。
5.人力资源优势。我国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显著优势,不仅在于庞大的国内市场等,而且在于可以供给的人才众多。自2003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应届毕业大学生最多的国家。这些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符合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2005 年全国科学家和工程师超过250 万人。2006 年,全国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和成人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2374 万人,比上年增加279 万人;2007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 万人,比2006 年增加82 万人,同比增幅达19.9%,不断补充到已经非常丰富的人才储备中。截至2007 年的中国已经积累了大约超过1000 万名年轻的专业人才。而且人力成本较低,竞争优势明显。
三、发展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借鉴印度等国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成功经验,在发展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同时,应注意研究以下几种策略:
(一)要制定有效支持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国政府应及时研究制定促进企业承接国际金融外包的政策措施。政府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尽快建立金融服务外包的行业管理机构和专项发展基金,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拓宽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采用管理与资助的方式协调国内外金融服务企业的正常运转。二是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出台隐私信息保护等法规,增强国外客户对安全的信心;改善政府服务模式与效率,积极出台支持金融
外包的有关优惠措施,减税、免税以降低金融服务外包的运作成本,改善投融资条件等多项支持,做强一批重点企业。
(二)要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承接业务领域
我国金融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能力,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争取承接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的核心业务。国内企业承接的外包业务通常是特定金融功能的业务,如客户服务、金融分析、客户系统软件开发等。而业务流程外包等较复杂的业务则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因此,我国金融机构承接外包业务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外包市场,包括信用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估、市场调研、后勤保障、计算机业务机系统的维护维修、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形象建设等通常业务,还包括一些新兴业务、衍生业务及复杂程度较高的业务流程外包。
(三)要明确发展金融服务外包的高端市场定位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服务外包管理能力普遍相对薄弱,引入专业化的咨询监理公司,对外包业务进行全过程的设计、管理、咨询、评估是各金融机构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外包业务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据估算,相对于承包机构而言,在运营过程外包中,咨询监理服务、软件开发、硬件供给等三方面盈利空间大体相当。因此,我国各地在建立外包基地中心时,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把金融服务外包咨询监理等知识层面高、信息含量大、智力投入多、操作风险小的高端外包业务作为发展重点,给予政策扶持,提升外包企业的竞争力。
(四)重视与国际金融服务发包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发包商和承包商的合作是建立在长期合同基础上的。这种合作形式实际上是企业间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要求双方有更多的信息交流、更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关系,来实现双赢。因此,我国应积极鼓励国内海外外包服务商同埃森哲、汇丰银行等大银行大跨国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提升其服务能力。并鼓励其以西方模式理解并承包项目,以增强其对大银行和跨国公司的吸引力。
(五)要加快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是金融服务外包发展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前提。我国高等院校(包
括本科与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应以服务外包市场为导向,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标准等问题,不失时机地调整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充实实训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金融服务专门人才。同时加强服务外包基地
建设,与行业主管机构和外包企业联合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使大量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通用人才成为可以迅速进入工作岗位的专门人才。大力发展金融信息和金融外包研究中心,加快建设金融科技服务外包中心,学习借鉴印度软件开发科技园区经验,在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方面充分发挥区域科技园区的现有优势,搭建信息技术产业与金融产业间的合作平台,在高端金融服务外包方面提高竞争力,将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与服务外包基地。使高校教育、培训基地与科研中心三者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荆文博:全球外包服务发展与风险规避,《中国科技投资》,2007 年第1 期。
[2] 聂平香: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路径和战略取向,《国际经济合作》,2007 年第7 期。
[3] 魏秀敏: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运作模式及其启示,《对外经贸实务》,2007 年第2 期。
[4]景瑞琴、邱伟华:金融服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分析,《商业时代》,2007 年第5 期。
[5] 张旭: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浅析,《WTO经济导刊》,2006 年第10 期。
[6] 徐海慧:中印将成金融服务外包全球中心,《国际金融报》,2006 年7 月3 日。
《服务贸易》90-92页
第二篇:关于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思考
关于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思考
内容摘要: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中国势必要大力承接大量附加值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因此,着力打造“中国服务”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可通过优惠政策倾斜、加强自主创新、培育品牌企业、加强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加快服务业改革等措施打造“中国服务”。
关键词:国际服务外包 自主创新 人才培养
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趋势
国际服务外包是服务外包的一种境外提供形式。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就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基础性非核心服务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如果外部服务专业提供商来源于境内,则称境内外包,如果外部服务专业提供商来源于境外,则称国际服务外包(也称离岸外包)。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服务业外包已经成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引擎,以国际服务外包为主要载体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已经出现,许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高核心竞争力,大量转移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到成本较低的国家。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将有20万亿美元的规模。我国商务部发布的《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7》认为,除了传统的信息技术外包(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之外,业务流程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在21世纪前20年也将进入成长期。也就是说,除了传统的软件开发外包、测试外包等信息技术外包(ITO),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BPO)如管理、运营和维护服务等也将大量增加。目前,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涉及软件、电讯、金融服务、管理咨询、生物信息等多个行业,涵盖产品设计、财务分析、交易处理、呼叫中心、IT技术保障、办公后台支持和网页维护等多种服务类型。国际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现状
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而出现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由于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能耗低、附加值高,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因此,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成为我国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2006年我国公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为此,中国商务部2006年实施了“千百十工程”。具体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养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优秀服务外包企业,全方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同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扩大服务出口,发展服务外包”。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政府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作为服务外包主要内容的软件产业国际化步伐正明显加快,出现了东软、海辉软件、中讯软件、大连华信、和勤、上海畅想、浙大网新、文思创新、博彦科技、中软等有一定知名度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信息安全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等相继取得突破。同时,商务、影视文化、互联网以及动漫制作、设计、研发等领域的服务外包,都已初具规模。截至2007年10月底,我国已经建成大连、西安、北京、上海、武汉等11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已经开始承接包括IBM公司在内的50多家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承接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额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以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武汉为例,2007年,武汉市实现服务外包产业收入125亿元,比2006年增长30%,其中服务外包出口达到1.2亿美元;武汉在软件开发、数据处理、计算机系统维护等方面已形成了产业规模,动漫和数字媒体内容制作已成为主要的外包业务范畴。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量偏低,“中国服务”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仍显不足,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按目前发展状况,估计到2010年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产值不过40亿美元”。(《经济日报》2008年3月报道),与联合国贸发会议测算的2010年全球20万亿美元的服务外包规模相比,这个数字有很大差距。
全方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策略
(一)制定并落实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实施细则
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了发展服务外包,特别是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在政策层面上对发展国际服务外包进行引导。但是这些毕竟只是宏观引导,要真正打造“中国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制定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实施细则,并抓好落实。
打造“中国服务”,各级政府要出台具体措施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要给予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前置审批和工商登记注册便利;要为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性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国际市场开拓活动提供便利的融资担保和信用保险服务;要为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提供相关的税收优惠;要完善政策配套,营造鼓励国际服务外包的环境与氛围。
(二)加强自主创新并培育国际服务外包品牌企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国际服务外包集中了大量的研发、管理咨询、信息通信,以及与会计、金融和营销相关的服务活动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因此作为国际服务外包承接方的企业更加需要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更加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靠创新驱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不同于一般的货物贸易,服务外包的对接有其自身的特点,为此,需要进行思维创新,下大力气积极探索适应发包商需求的新营销模式、新促进模式。培育品牌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帮助其成长为国际服务外包总承接商和对内服务外包总发包商,对于带动全国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各级政府要通过奖励、安排专项资金等支持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实施品牌战略;要以补贴的方式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申请服务标准国际认证,对符合条件且取得行业国际认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企业做强做大;要通过财政和金融支持,推动国际服务外包投资工作,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三)建设成熟的信息、交通等现代基础设施
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必须做好信息化基础建设。让企业能享有质优价低的信息服务,这是实现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前提。要建设成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充分利用通信与互联网高新科技成果,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信息产业对国际服务外包业的腾飞发挥更加有力的支撑作用。同样,建设成熟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对于承接与物流有关的服务流程外包业务来说也是必需的。
(四)完善国际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国际服务外包有其自身的特点。发包商将业务交给接包商,相当于把企业的商业信息与数据交给了接包商。国际服务发包商都非常重视商业秘密的保护,所以,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推进建立现代企业诚信制度,不断完善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创造有利于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由于接包商有没有国际通行的认证资格,是判断企业能否保守商业秘密的直观证明,所以,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要在不断完善自身质量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认证工作。
(五)加强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我国拥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低成本劳动者,这是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利好因素。但是,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知识在我国并未普及。因此,必须在全社会普及、深化国际服务外包相关认识,在全社会树立打造“中国服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思想观念。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安排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项资金,搞好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要在大学中开设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课程,进行国际认证培训、行业标准及相关知识产权培训;要对大学生重点进行外语听说培训;要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新任职工岗前培训,发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国际服务外包人才教育。
(六)完善国际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商务部与各地政府应开展合作,根据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在目前中国服务外包网站的基础上打造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交易平台,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造“中国服务”良好形象。必要时可由国家政策性银行提供政策性贷款。要建立健全促进国际服务外包的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为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市场调研、法律咨询、信息及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七)巩固扩大原有市场并积极拓展新市场
目前,全球软件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日本等国家,其中美国约占发包市场的40%,日本约占10%。在中国离岸外包市场中,有52%的份额来自日本,另外22%来自于欧美企业,欧美企业在全行业对比中利润率高,是市场争夺的焦点。我国对亚洲地区客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相容性,今后要继续巩固扩大原有市场,积极拓展新市场。要加大服务欧美市场的力度,进一步扩大服务空间。
(八)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主体多元化
加快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需要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各项改革,提升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要按照政企分开、事业企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鼓励外资进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实现国际服务外包投资主体多元化,为打造“中国服务”提供不同性质的的企业支撑,通过竞争增加活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九)构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国际服务外包格局
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目前,我国已经承接了软件开发外包、研发设计外包、物流外包、金融后台服务外包、检验检测外包、财务会计外包、标准制定外包、生产性国际服务外包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各地在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时,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选择,找好定位,争取在全国构建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国际服务外包格局。政府要进行统筹协调与分类指导,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1.冯之浚,于丽英.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与现代服务外包.科学学研究,20072.众多服务外包巨头为何青睐武汉.经济日报,2008
第三篇:中国承接服务外包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
我国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及对策
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 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业态。由于全球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以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已经把服务外包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服务外包业的现状做了全面的SWOT分析并对其应对策略有所阐述,希望为我国加速发展服务外包作出贡献。
关键字: 服务外包 现状 特点 SWOT分析 对策
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同企业为谋求生存空间并为股东获取最大利润,已经将竞争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在此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已成为全球性的管理命题。为适应这种竞争趋势,以优化流程为目的的管理思想不断涌现。将企业的核心资源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上,剥离分散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的干扰要素,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作重心之一。作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最新实践,外包服务就是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并在全球领域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发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提高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吸引外资的能力,最终提高该国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服务外包带动分工的深化,物流、财务服务公司等新行业和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新企业应运而生,成为国家或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正迎来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机遇期,深入研究当前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加强对策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新的国际资本,提升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一、服务外包产业现状与特点
(一)服务外包的概念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基础性非核心服务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经营活动。它包括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信息技术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商业流程外包)、KPO(Knowledge Process Out sourcing,知识流程外包)。
(二)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
全球服务外包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9O年代中期以后得到较快发展。近两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
1、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服务外包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在最近几年这项业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印度IT行业组织Nasscom研究报告,在2007年,IT服务市场和业务流程市场(BPO)在全球科技支出中仍占主导地位,总计超过1万亿美金,占总支出的61%以上。其中IT服务市场总支出将近4950亿美金,比2006年的4670亿美元增长了6%;BPO业务增长率达到10%,支出达到5422亿美金。
在IT服务市场中,ITO这一分支在2007年超过1830亿美元,接近全部IT服务支出的37%,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长7.4%。从ITO的细分市场来看,信息系统外包和网络桌面外包成为主要组成部分;托管应用管理以及托管基础设施服务增长快速,增速超过两位数。值得注意的是,基于项目的系统集成外包服务在IT服务市场仍然占有了很大比重。
2007年,BPO增长速度比IT服务市场快。工程研发和物流采购成为BPO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007年全球在工程研发上的花费超过8000亿美元,其中外包部分占到10%左右,约800亿美元,工程研发外包已经成为BPO中最大的产业。高科技/电信、汽车和医药行业由于最终产品中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使得他们在研发和工程中对科技更加依赖,形成科技研发外包发包的前三位产业。
2、业务范围不断拓宽
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服务外包所需的技术知识水平逐渐提高,全球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兴起。服务外包的业务范围进一步的拓宽,许多公司不仅将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转移出去,而且还将风险管理、医药研发、金融分析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业务外包出去。
3、发包方范围扩大,发达国家仍是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发包国
目前发包方主要来自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已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成为多数企业共同的行为方式。根据美国Cutting Edge公司最近发表的报告,目前90%的美国公司(约1700万家)至少有一项业务被外包。外包已经不是公司弱小的标志,而成为提高企业绩效的战略方法。与此同时,公共部门也成为重要的发包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国的各级政府纷纷将政府的业务发包给国内外企业来完成,以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增加政府的效率。
当前国际上的服务外包转移方市场主要集中于北美、西欧和日本,这三个地区转移的服务外包总量约占全球的80%以上。仅美国服务外包的总量就占全球的45%。美国市场的规模和发展势头依然确保了其继续在市场增长绝对值中领先。西欧服务外包的支出占全球支出的34%。亚太地区日本是服务外包主要发包方,它的支出占到全球服务外包的8%。
4、服务外包接包方呈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态势
根据Gartner的研究,目前服务外包承接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其中亚洲约占45%。印度、中国、菲律宾等成为主要代表。但发达国家如爱尔兰、加拿大等国家也成为主要的提供离岸/近岸外包接包服务的国家。其中,由于在成本和质量上的综合优势,印度成了迄今为止最受离岸外包发包方青睐的地区,占据了离岸外包市场的50%以上,成为离岸外包业务市场的领导者。
5、非在岸外包呈现欧、日“近岸化”和美国“离岸化”特征
目前发达国家在离岸外包中,一种是以欧洲和日本的近岸外包选择为特征,即在与本国距离较近和文化接近的区域进行服务外包。从欧盟对外包承接地的选择来看,偏好于东欧国家和俄罗斯;日本的外包业务50%以上在中国进行。另一种是以美国的远岸服务外包选择为特征,主要以印度、中国、菲律宾等距离较远,但成本低廉、人才丰富的区域为主进行服务外包。
6、服务外包成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近20年来,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不到50%升至64%,占发达国家GDP的72%,发展中国家的52%,转型国家的57%。
以服务外包为重心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正推动着知识型、高附加值工作岗位不断地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印度、中国、菲律宾等国正在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尤其是承接离岸外包,从而提高服务业水平和竞争力,改善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
7、技术变化和革新日新月异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相应外包产业所涉及的技术同样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改革。在IT服务外包中,开发的技术多样化,各种技术长期并存,相互之间的竞争,新技术的不断推出,都会使主流技术面临着市场份额减少、甚至被新技术替代的可能性。例如,订制应用软件开发的技术从C/S(客户服务器模式)到B/S(游览器服务器模式)过渡过程中,使得PB、DELPHI、VISUALSTUDIO等许多开发工具市场份额锐减,取而代之的是以J2EE、.NET为开发工具的新主流技术。
二、我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
对于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可以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优势与劣势指我国服务外包业内部所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而机会和威胁则是从我国服务外包业外部进行分析得出的。
(一)Strengths——优势分析
1、政府支持
商务部已经正式启动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业加快发展的“千百十”工程,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资金,在今后3到5年内建设10个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基地,推动100家跨国公司将其部分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同时培养1000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大型企业,以全方位接纳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2、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人才成本低廉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迅速的受教育劳动力供应市场之一。而且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劳动力廉价,在人力成本支出方面,可以为全球企业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3、巨大的制造业市场,拉动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我国服务外包业基础环境良好。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杭州、厦门、西安和成都等城市的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迅速,形成了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备、产业集聚的专业园区,吸引了美、I:
1、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包商。以基础设施为例,我国拥有世界级的电信基础设施,可实现99.98 的网络连接率,能够为主要软件基地提供稳定、不间断的双电源供电。制造业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会促进跨国公司参与我国服务外包企业。
4、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我国交通、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条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超前、道路交通发达便捷,许多大城市还拥有卫生状况良好的世界级居住设施和公众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发达,网络宽带和卫星电视比较普及;能源供应稳定,大型商用设施中一般均备有备用电源;高档宾馆、写字楼供应充分,设备设施配套齐全。
(二)Weaknesses— —劣势分析
1、我国外包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承接高端外包业务的能力不强
在国际中高端服务外包市场,例如高附加值的软件开发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金融理财服务等外包业务的承接上,与世界一些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较好的城市和地区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国际外包专业人一}=协会(IAOP)公布的“2008年全球外包100强”中,中国仅海辉(Hisoft)、东软(NeusofO、浪潮(Inspur)、博彦科技(Beyondsoft)共4家企业人选,而印度人选的企业则有2O家之多。在肯定我国这些人选企业实力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外包企业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仍然很少,提高外包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业所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2、中国缺乏大量英语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国际经验的高端人才
英语能力是服务外包中一个关键的因素。但在我国,英语应用水平普遍较差。其次,中国的工程和计算机毕业生的理论知识虽牢固,但实际操作能力却不尽人意。最后,缺乏具有国际市场运作经验
和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将导致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接包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第二,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能力欠缺。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国际化程度低,目前中国大部分的服务外包承接方与发达国家客户群存在消费心理鸿沟,缺乏国际化的服务意识和经验。而且我国服务外包提供商的服务能力欠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比较低,通过国际质量及能力认证的企业数量较少,使中国企业难以和国际接轨,更难形成一批具有说服力的商业信誉企业。第三,法律环境不完善。服务外包牵涉到发包企业内部的一些机密,因而对提供商所在国家的信息安全保障法规等法律环境要求很高。但由于我国软件市场整顿和监管不到位,知识产权保护较弱,软件盗版率居高不下,另外还缺乏规范的纠纷处理机制。这极大地阻碍了高新技术研发环节向中国的真正转移,对中国承接外包业务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第四,企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中国的大多数ITO和BPO公司规模都不大,雇员通常在50~100人,不具备持续开发项目所需的规模与手段。尽管近年来中国企业规模扩展迅速,但仍然缺乏能够面对面与全球性公司竞争的大型ITO/BPO企业。
3、与服务外包相关的政策制定相对滞后
我国白加入WTO之后,已经承诺服务领域逐步开放。但与服务外包相关的政策还远远不能满足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需要。我国现有的很多政策,如关于跨国并购的管制政策、项目外包的税收政策等,与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并不配套。同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极大阻碍了我国服务外包承接业务的开展。从鼓励性政策的制定看,我国服务外包承接企业缺少相应政策的扶持。印度为了促进本国软件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制定了多项优惠措施。如对软件业实施零关税、零流通税和零服务税政策;对软件出口企业允许企业加速折旧;放宽外资软件企业进入印度的壁垒,外方控股可达75%一100%,吸引国际软件巨头进入印度等。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大多在制造业领域制定了许多优惠措施,对服务领域的重视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4、国内对服务外包业的认知度不够
在上海有关部门2006年对发展服务外包进行的长达半年的调研中,发现社会各界对服务外包的认知度不够,对其内涵、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等缺乏深入了解。行业成熟度不高将影响服务外包的发展。
(三)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1、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增长势头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全球服务外包大约产生在2O世纪8O年代初,在90年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世纪以来,全球服务外包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我国服务外包起步较晚,未来的发展空问很大,是一个新兴的外包中心。2008亚太服务外包国际合作会议指出,据初步统计,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已达2 545家,从业人员超过39万人。仅2008年前8个月,服务外包出口合同执行额就超过48亿美元,超过2007年全
年的2o.9亿美元。
2、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为企业带来技术升级的机遇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服务外包价值链的延伸,业务范围不断拓宽,为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服务外包市场不断扩大。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未来几年全球外包市场将以30%~40%的速度递增。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扩大服务外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市场业务范围不断拓宽,涉及的高端产品也越来越多,有利于企业发挥后发优势,占据国际服务外包价值链中的高端位置。
3、我国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刺激了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我国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刺激了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发展服务外包不仅为中国带来大量相对高收入、高技能的工作,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极大地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
4、金融危机下的机遇
金融危机使得众多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从而大幅度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另外金融危机还促使美国金融机构大量裁员,一些高端人才可能会寻求海外市场.而我国对他们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四)threats——威胁分析
1、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各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积极性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是参与竞争的主体增加。二是竞争的强度加大。很多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抢占国际服务外包市场。
2、金融风暴冲击,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开拓市场的难度加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严重冲击着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市场,美国服务外包市场需求严重缩水,导致开拓美国市场的难度加大。此外,最近几年美国保护主义高涨,承包国争夺订单的竞争更加激烈。
3、风险问题
首先,选择正确供应商的风险,即他们能否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长期地给发包者提供所要求的最佳技能和服务能力;其次,放任外国企业对中国外包,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某些环节和现代服务业的外包,会使自身的竞争能力恶化;最后,还有合同风险、国家风险、信息风险等。
4、印度等国家服务外包对中国的挑战
在亚洲其他国家的竞争日益加剧的格局中,中国并不具备显著优势。如印度由于有其丰富的经验作为支撑,再加上语言、软件产业发展等因素,众多的外企在选择时会首选印度。另外,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既具有语言优势也具有成本优势,这些都成为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威胁。
三、提高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的策略分析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较之全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来说相对滞后。我国的服务外包业起步较晚,至今规模还很小。加快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会,战胜威胁。主要的应对策略有:
(一)政府角度
第一,整合各种资源,建设密集型服务外包基地。服务外包、尤其是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规划和扶持。根据国际上承接服务外包的经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有三种类型:一是跨国公司自建基地,承接本公司和其他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二是东道国新建基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三是其他国家的服务外包公司设立的分支机构,用于转包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根据我国市场广阔和人力资本复合聚集的资源特征,我国的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应走复合型之路,即每一个基地都允许三种类型的基地存在,以实现规模效应。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要重点规划建设服务外包集聚区,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规模优势、成果优势、技术优势,示范引导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甚至更大范围的产业发展。
第二,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是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其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因此,首先,我国政府要从整体上提高企业以及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并培养出熟悉知识产权法律的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管理人才。其次,制定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及其实施的具体措施,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关保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落到实处。最后,应着眼于培养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来获得竞争优势。
第三,努力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鉴于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倾向于建立可控制的离岸中心,向东道主提供服务的发展趋势,应大力吸引服务业直接投资。具体来说,我国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确定引资目标。服务业的相关行业众多,其区位优势的决定因素相对狭窄,具有鲜明的适用性。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应的招商引资政策时,应该从本地区比较优势 发,选取适合本地发展的服务行业,有的放矢。应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外溢效应和引力效应,促进相关服务行业聚集。同时要避免相互攀比,盲目跟风的招商引资行为,杜绝资源浪费。其次,要改善促进投资方式。目前,受制造业引资思维的影响,各级政府吸引服务业外资的手段仍局限于减免税收、降低地价等一般性措施,没有从深层次挖掘服务业引资的手段。比如,对于呼叫中心、计算机
相关服务、旅游等出口导向型的外国直接投资,可采用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和自由经济区等自由区激励方式。此外,要对跨国公司的目标市场进行分析,例如,把中国作为市场目标的跨国直接投资看重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引资比较容易。而对于目标定位在出口市场的企业,我们要对其出口市场进行分析,满足市场需求。再次,要努力扫清国内市场的障碍,扩大服务行业的开放程度,促进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要适应服务业发展需要,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要不断改革我国法律、金融体制,使之与国际接轨。
第四,鼓励和支持我国服务外包企业获取国际通行的资质认证。《财政部、商务部关于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相关财税政策的意见》指出:为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发展,中央财政安排相应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取得的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信息安全管理、lT服务管理、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等认证继续给予支持。各级财政、商务主管部门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相关认证的系列维护、升级,可研究相应的支持政策,也可进一步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获取上述各类认证的支持力度,或支持其它有利于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资质认证。
(二)企业角度
第一,增强风险意识。服务外包企业应充分吸收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增强风险意识。加大力度投人更多人力、财力,增强对自身核心技术的开发,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增强对危机的抵御能力。同时可以考虑多元化的融资筹资渠道,分散风险。
第二,重视服务外包人才建设。通过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促进人才、外包良性互动。高度重视面向服务外包市场的人力资源建设,调整人才结构,改善人才培养方式。积极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鼓励国内外服务外包技术人才通过调动、咨询、讲学、兼职、聘用、技术承包人股、人才租赁、设立研发机构等多种方式长期工作或短期服务,使中国承接外包领域的人才国际化程度得以提高。中国在发挥劳动力优势的同时,应该重视劳动力的培养和培训。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建立适应多种需求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建立起外包服务人才的立体化培养模式,开发大学培训系统、政府培训、职业教育系统、认证系统等,努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英语水平高、文化交流能力和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加强自主创新并培行国际服务外包品牌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国际服务外包集中了大量的研发、管理咨询、信息通信,以及与会计、金融和营销相关的服务活动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因此作为国际服务外包承接方的企业更加需要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更加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靠创新驱动承揍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不同于一般的货物贸易,服务外包的对接有其自身的特点,为此,需要进行思维创新,下大力气积极探索适应发包商需求的新营销模式。培育品牌国际服务
外包企业,帮助其威长为国际服务外包 总承接商和对内服务外包总发包商,对于带动全国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各级政府要通过奖励、安排专项资金等支持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实施品牌战略;要以补贴的方式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申请服务标准国际认证,对符合条件且取得行业国际认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企业做强做大;要通过财政和金融支持,推动国际服务外包投资工作,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
第四,充分利用成本竞争优势。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较低的工资水平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全球竞争性价格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增长的工资水平可能削弱成本优势。因此,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应该抓住眼前机遇,充分利用成本优势,占领国际服务外包市场。
四、结语
国际服务外包是世界新潮流,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我国必将成为这股新经济潮流的主导者之一。随着我国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相关法规的健全及相关机构的建立,我国公司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将越来越强,对外发包也会越来越多,无论作为承接方还是发包方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改变现有的国际服务外包状况。
参考文献
[1]许佩倩﹒国际服务外包新趋势与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现代经济探讨,2008,(11)[2]雷兴长 李正凯﹒中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经济研究导刊, 2009,(16)[3]武力超﹒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SWOT分析﹒经济论坛,2009,(18)[4]黄烨菁﹒中国服务外包面临的障碍﹒社会视点, [5]孔祥荣﹒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问题及对策﹒企业导报, 2009,(4)[6]李俊﹒我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策略思考﹒知识经济, 2006,(1)[7]刘莹﹒论中国发展全球服务业外包的机遇和挑战﹒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11)[8]王子先﹒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新趋势及我国的战略选择﹒委部专线
[9]课题组﹒国际服务外包包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外包业竞争力﹒国际贸易, 2007,(8)[10]魏浩﹒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战略﹒企业发展论坛
[12]何骏﹒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重点领域与模式刍议﹒国外经济管理, 2009,(2)[13]黄晓曼﹒我国服务外包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前景初探﹒大众商务, 2009,(8)[14]黄杜鹃 李严峰﹒中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物流科技,2008,(6)[15]余立新﹒中国服务外包产业SWOT分析﹒现代商业
[16]吴勤学 王晓芳﹒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路﹒商业研究,2009,(3)[17]李敏华 张宁﹒关于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的思考﹒商业时代,2009,(5)[18]孟倩﹒简析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现代经济,2008,(5)[19]宋颖 刘蕊西 赵健﹒浅析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09,(2)[20]张小庆﹒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夕卜包的SWOT分析﹒商业时代,2007,(8)[21]章莉莉 封定一﹒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5)[22]魏琪汶﹒对中国服务外包现状的思考﹒科技资讯,2009,(31)[23] 俞会新 肖艳伶 仇宝亮﹒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战略选择﹒对外贸易
第四篇:国际服务外包转移与我国的承接对策
国际服务外包转移与我国的承接对策
摘要:近几年,国际服务外包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渐趋明显。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中,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应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握的重大机遇,也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路径。当前要充分认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的重要性,采取综合、配套的措施积极承接服务外包的国际转移。
关键词:服务外包;转移;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5)04―0059―03
第五篇:我国服务外包的现状
我国服务外包业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服务外包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业态,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服务业转移与离岸外包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重大契机,然而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在全球激烈市场竞争中并未确立自身的战略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业的现状、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们的对策。我国应将发展服务外包业提升至战略层面进行谋划,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服务外包业作为现代服务中的重要业态,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认识到离岸服务外包行业的巨大潜在市场规模及其对经济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后,根据自身优势竞相进入该领域,并将该产业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商务部也启动了“千百十工程”大力推进服务外包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成绩斐然。
一、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概述
中国服务外包起步较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跨国公司通过制造业外包向中国转移制造业价值链中的组装加工环节,从而形成了外商在华投资的高潮。目前,中国的服务外包正处于高速成长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这一新兴的服务理念,纷纷将非核心服务活动交给其他企业进行外包,对外包的依赖也有增强的趋势,其中,金融、电信、制造等行业是中国国内市场的主要发包者,他们都愿意将IT业务、软件业务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服务外包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我国服务外包市场正日渐成熟,包括客户服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研发及科技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业开始迅速崛起,正逐渐成为现代商务活动中的新潮流。
二、服务外包业的现状和问题
2008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达到3300家,从业人员52.7万人,合同执行金额46.9亿美元。截至2009年6月,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共6673家,从业人员121.5万人,累计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142.4亿美元。2009-2013年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市场将以年均25%增长。当前,国外大企业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经营效率和节约运营成本,纷纷将组织内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同时,许多企业大幅度削减研发经费,期望通过和我国联合从事产品研发,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和我国市场,这些都为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此外,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有力推动了服务外包企业发展。但我国服务外包业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其管理流程、产品服务附加值、利润空间相对印度、爱尔兰、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如果不能尽快转变,就有可能面临在服务全球化浪潮中被边缘化的风险。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服务外包的产业政策不完善,法律保障制度不健全
受体制变化和政府职能部门调整等因素影响,现行的服务外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存在着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现象,缺少一个对服务外包进行协调管理的主管部门,无法有效的对服务外包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与引导,特别是在税收优惠政策、外资准入和针对性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缺乏切实有效的措施。同时,我国服务外包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还没有制定专门用于服务外包发展的法律,涉及到服务外包的政策法规基本包含在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内容分散,缺乏实施的可操作性。正是这种服务外包法律保障机制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服务外包市场缺乏有效的规范管理,存在对外包服务质量监控不到位,服务外包合同履行不严格、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尽快制定对服务外包业监督管理的行业性法规,从而有效整顿和规范服务外包市场,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产业支撑体系发展滞后,影响产业发展基础
在我国服务外包发展过程中,有关服务外包业的技术标准、认证、统计信息、培训等产业化关键环节的公共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同时缺乏水准较高、从事市场策划、咨询评估、业务代理的辅助企业,不能为服务外包相关支撑服务体系给以有效的协作与配合,这导致了我国服务外包品牌在行业或专业领域中的认知度比较低。此外,受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设施和信息资源的限制,服务外包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技术服务工作相对落后,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缺乏相适应的信息化平台支撑,不能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三)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与高端人才缺乏是制约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对于IT服务外包企业的主要制约因素,95.8%的企业选择了人力资源能力,87.5%的企业选择了市场开拓能力,54.2%的企业选择了语言文化能力,50%的企业选择了资金状况,29.2%的企业选择了项目管理水平,20.8%的企业选择技术能力的企业,17%的企业选择海外交付能力。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服务外包企业都认为人力资源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是制约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另外,还有将近五成五的企业认为语言文化问题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将近五成的企业认为资金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这些企业主要是以中小型外包企业为主,那么这个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资金上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三、、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市场监管方式,优化法律环境,规范服务外包市场发展
在保持服务外包行业安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尽快将服务外包行业管理的重心从市场准入审批转向市场秩序的有效监管上来,进一步完善登记、备案和事后监督制度,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创造方便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应该加快我国服务外包领域的立法工作,依照国际通行管理规定对现行与服务外包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对法律规定之间相互冲突,法规条文抽象、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进行调整,制订并完善服务外包法律体系中各个效力层次的立法建设,构建公平、自由、开放的市场竞争体系。此外,尽快颁布并实施有关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规,着力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设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和服务,为服务外包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二)建立健全外包支撑体系,促进服务外包良性发展
健全完备的外包服务支撑体系对服务外包业的繁荣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关于完善外包服务支撑体系的措施,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积极培养一批专业化水平高、服务信誉好的服务中介机构,(2)积极组建各级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加强行业整体的组织协调,制定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职能,推动市场竞争实现规范、有序发展。同时,帮助企业获取市场信息,并向政府及时反映行业发展中的问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3)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搭建服务外包行业信息、技术共享平台,加强网络综合技术在服务外包行业中的跨行业、跨区域的广泛应用,同时通过平台运行,带动深层次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应用,促进服务外包实
(三)加大中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制约服务外包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问题,而其中最为缺乏的是中高端的人才。现在政府在培养一般外包人才上已经给予了大力的扶持,但是对于中高端的外包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支持还不够,所以政府应该重点在中高端外包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例如鼓励雇佣国外的市场人员、鼓励引进国外的中高端人才,包括聘请退休的国外专家等。同时,鼓励外包企业将优秀的工程师派到国外进行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熟悉并能跨越中外文化的“bridge engineer(桥梁工程师)”。
1]李志军等.服务外包业———西部中心城市扩大对外开放新动力[N].国际商报,2010-09-04.
[2]中国驻波兰使馆经商参处.中国列世界外包吸引力第二[N].中国贸易报,2010-08-10.
[3]张守营.国际服务外包政策急需调整[N].中国经济导报,2011-05- 15.
[4]詹晓宁,邢厚媛.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战略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11(4):11-16
[5]李志强,李子慧.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2(11):15-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服务贸易司编.中国2011年服务贸易发展
报告[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1
[7]朱晓明,潘龙清.服务外包: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机遇[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8]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10:转向服务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葛林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2010(04)92—96
10李超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状况及策略思考(j)国际贸易 2011(0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