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背景下的团队精神
学生竞争背景下的团队精神
——读《斑羚飞渡》有感
为了能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个月我试着看了一本沈石溪的《斑羚飞渡》。这是本非常感人的书,里面讲的全是动物的故事。动物也有人性。沈石溪是动物小说写得最好的作家。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其实没有太多的文学价值。还有梅子涵的《戴小桥全传》,看了这本书,主人公的语言及思想、行为都非常贴近四年级学生的实际,对孩子教育也非常有启发。
这几本书里,《斑羚飞渡》虽然是动物小说,但是那动物之间的情感让我无法不为其动容。动物之间没有人类看似丰富的语言,动物有的是他们自己独特的语言。在《斑羚飞渡》中,“咩声”是他们唯一交流的语言,而就是因为这最平凡的语言凸显了他们在濒临绝境的生死关头,为了挽救种群命运而群体协作奋争的惊心动魄的场景。尤其是镰刀头羊这一动物首领形象,他在三次关键时刻的咩声,诠释了一个人领导者的形象与责任感。
第一次:耐人寻味——无可奈何的“哀咩”
七八十只斑羚被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后,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若前进,六米宽的绝壁让它们无可奈何;若后退,后面又有大批追杀的猎人、猎狗。一只老斑羚为了集体的利益,做出了勇敢的尝试,奋力向六米宽的对面山崖跳去,结果坠落山谷。它的一声“哀咩”,使所有的斑羚更加意识到情况的不妙,于是斑群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到了它们的首领——镰刀头羊的身上,殷切地期盼它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在整个种群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镰刀头羊从容出场。它作为种群首领,深感责任重大而又一筹莫展的叹息与愧疚,这是它在种群存亡关头束手无策的自责与无奈。
第二次:动人心魄——力挽狂澜的“吼咩”
事情到了连经验老到的镰刀头羊都无可奈何的地步,于是斑羚群又骚动起来,气氛再度紧张。就在这就要一脚踩进深渊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镰刀头羊突然“咩——咩”发出吼叫,仿佛晴空里的一声惊雷,使这头黑色母斑羚如梦初醒,从悬崖边缘退了回来。这声“咩“,挽救了母斑羚,也震慑了斑羚群。这声“咩”,使整个斑羚群从迷惘中警醒,也给它们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这声
“咩”,惊天撼地,动人心魄!从这长长的吼声里,我们仿佛清晰地看到:此时此刻,镰刀头羊是何等威严、何等的叱咤风云!这吼咩,又一次彰显了镰刀头羊的大将风范,表现了他作为种群首领的高度的责任感与坚定的自信心。
第三次:催人泪下——视死如归的“轻咩”
这时,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心有灵犀的镰刀头羊茅塞顿开,天空中的彩虹使它大受启发,它终于没有辜负斑羚群的期望,想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办法:将斑羚群按年龄分成老幼两拨,采用二次起跳,空中接力,以老送小,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方法来实现救亡。这是多么果敢、多么大胆的决策啊!镰刀头羊在种群的存亡关头,做出了这样一个令人类震惊的重大决策。然而在分组中,却再次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小斑羚那拨里数量多了!这就意味着还有斑羚要作出牺牲。而镰刀头羊自己此时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它都不该也不能去死。怎么办?为了赢得这极其宝贵的时间,它决定——放弃自己!只见它的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然而,为了整个种群的利益,它毅然走到老斑羚那一拨去了——选择了死亡!他悲怆的轻“咩”,奏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这“咩”声,向世人证明镰刀头羊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这咩声,对人类愚昧与残忍敲响了警钟。一片“咩声”塑造了一个极富人性美的动物首领形象。
1.读罢全文,不禁令人感慨万千、拍案叫绝!沉浸在书中的我也被深深打动了,被羚羊的团队精神打动了,它们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中,所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是多么伟大啊,我想,即使是人类面对这样的情况恐怕也难以做到。我个人认为镰刀头羊是个超级的领导者,它不仅有英俊的身躯,还有超凡的思想。它的那一份坚强和领导者的风度体现在它坚决地做出以老换小的决定,而且在最后,为了表示自己的迫于无奈和对老斑羚深深的歉意,它以统治者的最高身份葬身峡谷祭奠老斑羚,这也是它的勇敢和崇高的责任心的体现!
2.看看羚羊,想想自己的女儿,虽然现在带着“两条杠”,但是我时刻提醒她,不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学闹不团结。与女儿讨论时,我问她:“如果是你处于这样的情况,你能做到为别人牺牲吗?”女儿笑而不答。想来,以地球主宰者自居的人类总是居高临下的俯视动物们,认为自己比它们高等的多,所以可以任意猎杀它们,实际上它们却做出了连我们人类都难以做到的事情。
“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的道理人人皆知,可不团结的事情又比比皆是,想想真是惭愧啊,人类真应该好好向动物们学习,好好和动物们相处,希望不久的将来,人类和动物能成为好朋友,人和人之间都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那样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3.但是我很疑惑:我们的孩子也是从小在学校这个集体里长大,为什么还是缺乏团队的精神呢?这其实也不难解释,在中国的学校里,教育的目的被单纯化和唯一化了,那就是升学,更简单就是成绩。学生的唯一目的就是成绩和分数,只要能获得成绩,那么其他的一切都是可以被忽略的。而成绩的比拼就像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一样血腥和残忍,因为成绩可以决定在学校的地位,在同学眼中的形象,更可以决定名誉的获得和家长的青睐。在这样一种单纯的竞争环境中,根本就没有合作机会出现的可能。孩子们整天视对方为敌人和竞争对手,学习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在下次的考试中超过XX”,在这样的环境里,培养团队和合作的精神,显然是缺乏根基和土壤的。
4.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应该检讨自己。我们平时对孩子的要求,也无非是在学习上有突破,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的努力,家长们坐在一起,商讨的也都是你家孩子成绩好而我家孩子不行,孩子们成绩的比拼好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家族实力的比拼和家长期望的表达,在这种剑拔弩张的环境下,又怎么能养成合作和团队的精神呢?
所以,要让孩子拥有团队的合作精神,首先要培养他们在家庭这样一个小团队里面学会包容别人,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帮助别人,更重要的就是学会奉献的精神。努力将孩子培养成一个 “镰刀头羊”,这应该比考试前三名更值得提倡吧。
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四乙班
徐春艳家长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辅导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辅导学生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落实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是实行分类指导、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提高的重要环节。辅导的具体要求可以是:
1.教师要主动到班里深入到学生中去辅导,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2.组织学科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特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课外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坚持做好班级学困生的追踪辅导和鼓励。
有重点、有计划地辅导学困生,不让学困生掉队。提倡建立学困生辅导档案,每周有相对固定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专门辅导。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应多鼓励、表扬,不抱怨,不训斥,态度要平和,语气要亲切,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对他的关爱和信任,千方百计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上比较简单的问题要让学困生完成,要逐步让他们学会动手动脑并鼓励他们有信心动手动脑;学困生的作业应该多面批。给他们自信,克服自卑感,发挥他们的特长,用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
4.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进行学科竞赛辅导。指导他们多阅读课外书籍,加深拓宽知识面。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争取优异的成绩。
第三篇:学生团队精神演讲稿
什么是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简单的说,团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
团队精神的作用
1.目标导向功能
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店内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营业员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
2.凝聚功能
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3.激励功能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4.控制功能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打造团队精神
1、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有一家知名银行,其管理者特别放权给自己的中层雇员,一个月尽管去花钱营销。有人担心那些人会乱花钱,可事实上,员工并没有乱花钱,反而维护了许多客户,其业绩成为业内的一面旗帜。相比之下,有些管理者,把钱看得很严,生怕别人乱花钱,自己却大手大脚,结果员工在暗中也想尽一切办法谋一己私利。还有一家经营环保材料的合资企业,总经理的办公室跟普通员工的一样,都在一个开放的大厅中,每个普通雇员站起来都能看见总经理在做什么。员工出去购买日常办公用品时,除了正常报销之外,公司还额外付给一些辛苦费,这个举措杜绝了员工弄虚做假的心思。在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相互信任的对于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影响,尤其会增加雇员对组织的情感认可。而从情感上相互信任,是一个组织最坚实的合作基础,能给雇员一种安全感,雇员才可能真正认同公司,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
2、态度并不能决定一切
刘备是个非常注重态度的人,三顾茅庐请孔明,与关羽和张飞结成死党,关系很铁,但最后却是一个失败者。曹操不管态度,唯人是举,成就大业。因为赢得利润不仅仅靠态度,更要依靠才能。那些重视态度的管理者一般都是权威感非常重的人,一旦有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内心就不太舒服。所以,认为态度决定一切的管理者,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用人态度,在评估一个人的能力时,是不是仅仅考虑了自己的情感需要而没有顾及雇员的?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人才的挑战不能从内心接受。
3、在组织内慎用惩罚
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两种手段:惩罚和激励。惩罚导致行为退缩,是消极的,被动的,法律的内在机制就是惩罚。激励是积极的、主动的,能持续提高效率。适度的惩罚有积极意义,过度惩罚是无效的,滥用惩罚的企业肯定不能长久。惩罚是对雇员的否定,一个经常被否定的雇员,有多少工作热情也会荡然无存。雇主的激励和肯定有利于增加雇员对企业的正面认同,而雇主对于雇员的频繁否定会让雇员觉得自己对企业没有用,进而雇员也会否定企业。
4、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理解与信任不是一句空话,往往一个小误会反而给管理带来无尽的麻烦。有一个雇员要辞职,雇主说:“你不能走啊,你非常出色,之前的做法都是为了锻炼你,我就要提拔你了,我还要奖励你!”可是,雇员却认为是一句鬼话,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反而没马屁精的收入高,让他如何平静!一个想重用人才,一个想为企业发挥自己的才能,仅仅因为沟通方式不畅,都很受伤害。我曾经听到一个高级雇员说:“如果老板早一点告诉我真-相,我就不会离开公司了。”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
摘要:本文从教学资源、师资水平、教学观念和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作了再次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农村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国民的教育以及农村教育问题,笔者深感欣慰,同时也很忧虑,目前农村的教育教学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笔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现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分析。
一、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教参,一只粉笔,除了这些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学生除了课本就是几张简陋的课桌,有些学校这些桌椅还是城镇用了几年更换赠送过来的,说起教学设施,农村的小孩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什么远程教室,图书馆更是离他们很远。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投入的大量教育资金,遗憾的是却不能面面俱到,真正落实下来。
二、师资水平问题
据调查和了解,发现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都没有具备:
第一,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都不太会讲普通话,我们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标准语言,更是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是我们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在是我们很多老师怕讲不好,他们就索性用方言,而且认为反正学生也听得懂,很难想象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在老师一口家乡话的教学下是什么样的情景?更不知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何而来?又怎么身临其境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语文兴趣的培养又从何开始?
第二,语文教师不会学习目前流行的“知识折旧律”是: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因此,适应变化是知识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挑战。美国知识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说,知识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学会如何学习,因为知识的本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在知识社会中,“有教养的人”是学会了学习的人。在知识时代,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据我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就是在忙自己的家务事情。据我了解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看过相关教育方面的著作与论文或者报刊杂志等等,对一些教育改革和教学理念也关注极少,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平时不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每天都不刷新自己的信息,不更新知识结构,不及时的补充学术养就很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以及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需要,无法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环境和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以及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
三、教学观念及方式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都比较滞后,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认字、学会写字以及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语文相关能力的培养,比如听说读写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思路公式化。很多老师不与时俱进,依然在原地踏步,语文教学中仍然是按“熟悉生字―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总结中心思想”这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并且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只要是完成了这个三步骤,自己的教学任务便是达标了。
2、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调查发现,在语文教学的语文课中,“通常只是读课本,听老师讲解词语、概念,而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进行有意思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所谓的教学活动是单向的、独断专行的活动。
3、教学手段原始化。农村很多学校依然还是黑板、粉笔这样的简单教学手段,一些相关电教设备和辅助教学的教学仪器基本是没有。
四、学生的阅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读书而发展。农村的学生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没有或不再读其他的书籍,很少学校有相应的图书馆,可想而知,他们的知识视野有多么的狭窄,在语文课上,老师的导语知识背景又不够,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去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看着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暗淡,想想都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五、评估标准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精神和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进发展的积极评价观。素质教育的呼唤,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上述的种种问题与现状,应该引起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怎样改变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状态?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主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教师的相关能力的培训力度,最好能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其次,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及创造新成果的潜力。每个人至少有八种能力,但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部相同。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认同和激励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促进教学。所以教学评价的准则不应该是一维的,而应该是多元化的。第一、教学评价应该强调个性化。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促进条件。第二、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全面性。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以学生的其他各个方面(德、体、美、劳等)为评价对象。所以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教学教法千篇一律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教法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作为祖国未来的培育者,要勤于思考,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和总结,虚心听取学生、家长、领导的意见,可以请别的老师观察和点评,在互相学习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紧跟科研步伐,从中吸取改善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素质教育主体性特征,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致,引导学生朝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时刻不忘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总之,在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渗透新的教学理念,灵活使用新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真正地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成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而展开有效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请你简要介绍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教学策略,并说明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教,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而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依靠教师一点一滴的培养,要想提高学习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主动性,主动参与比起被动参与的效果有天壤之别。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应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1、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学习,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展示交流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4、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美,让学生爱上数学。
一、创设情境
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情境。孩子们普遍喜欢可爱的动画形象,可以让动画明星和低年级的孩子一起学习,比着学。例如二年级《找规律》一课中,让可爱的形象按规律出现几次后,让孩子们猜下一个出场的是谁,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也可以让动画明星遇到困难,让高年级的孩子帮忙解决。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是创设这样的情境:懒洋洋被灰太狼抓住后用绳子一端拴住脖子另一端拴在狼堡前草坪中央的一棵大树上。懒羊羊可不想被饿死,吃光了大树周围所有能吃到的青草。如果每平方米青草可以维持生命0.5天,它如果不被狼吃掉至少还能活几天?学生会说那要看绳子有多长,绳越长吃到的草的面积越大,活得时间越长。假设绳长3米。学生很积极的投入到探索圆的面积计算中。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学习,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复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后,让学生想一想、试一试、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由于每个学生把圆形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拼的方法不同得到了各种不同的形状,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最后殊途同归都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S=π×r×r。尽管是高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仍能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在动手操作中,他们不断尝试,手脑并用,得出结论后还能够与同伴交流,享受发现的乐趣(其实是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展示交流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有了收获,非常希望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所以一定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时时间不多,可以让学习小组发挥作用,在组内交流,组员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再派代表进行班内交流。老师的评价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如果说的实在差的远,可以告诉他别急着说,先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谁的想法和他不一样?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等尽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说的不正确、不完整,因为还有优秀生来补充、有老师来矫正呢。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会敢说,慢慢就会说,想说了,课堂教学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四、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总复习面积与周长》中设计这样一道题,给你62.8米长的篱笆,围一块菜地,画一画、算一算,怎样围面积最大?很现实的问题。生活中经常要考虑节约材料,让成本最小而作用最大。怎么能办?只能一种一种试,围成不同的形状,再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这类题目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是有用的。
五、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美,让学生爱上数学。早晨吃了半个馒头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½还可以表示什么?半个西瓜、一条路的一半、半张纸等等,还有各种计算公式用语言叙述很麻烦,用字母或数字表示既清楚又简洁,从而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
只有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他们才能学好数学。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各种策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