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全力打造幸福新农村
类型:
7、打造旅游项目
题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全力打造幸福新农村
村基本情况
大连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土门子村地处大连市东北部,全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113亩。辖区6个村民小组,670户,总人口2100人。村党总支下设4个专业党支部,有党员82人。该村从2010年起加大招商力度,促进土地流转,成功吸引了十几家农业企业,搞起了农业观光旅游、农业采摘、高效农业等特色项目。目前,该村以千亩薰衣草花田“紫云花汐”项目为牵动,建成了丽江庭院〃归田居、农家游一条街、华南大樱桃采摘园等农业旅游配套产业,都已形成较大的地区影响力,正在形成以产业融合、结构调整为支点,以旅游观光及衍生品为动力的“杠杆效应”,撬动村集体经济。截止2013年底,全村人均收入已达到22310元。
土门子村先后被评为“大连市星级平安稳定村”、“大连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大连市巾帼示范村”、“大连市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辖区的“紫云花汐”薰衣草基地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授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植物研究所研究实验基地”、“大连市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大连市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大连市婚庆协会拍摄基地”等。
第二篇:全力打造
全力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崇东中学“主动·有效”课堂工作总结
根据《崇明县中小幼“主动·有效”课堂新一轮达标与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及《崇东中学 “主动•有效”课堂达标与提升工程活动方案》,我校以“聚焦课堂、发展教师”为工作理念,以研究“课堂教学五环节”为突破口,全力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推进“主动•有效”课堂的关键是一线的教师,所以提高教师素养,更新教师观念、改变教师行为是学校当前工作的重点;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健全的评价体系是打造“主动·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一、精心规划,全力打造“主动·有效”课堂。
(一)组织理论培训,更新教育理念。
1、在8月21—27日,我校一方面印发了有关“主动·有效”课堂的文本资料,另一方面把相关的学习课件上传校园网,采用大会宣传发动、大组学习交流、教师自学撰写心得的形式,进行了第一轮的培训学习。在8月31日,我校自行命题并组织教师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有“主动•有效”课堂的理论与教学设计两个方面,通过学习、考核,教师们明确了“主动·有效”课堂的内涵及要求。
2、在9月10日前,组织教师撰写有关“主动·有效”课堂的学习体会,发到研修博客网上进行交流,开展校级层面好论文的评选活动,并选送优秀论文参与县级层面的评选,有一位教师获得了三等奖。
3、在10月20日,我校邀请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吕波副校长作了关于“主动·有效”课堂的讲座,教师们茅塞顿开,均感到获益匪浅。
由于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我校教师提高了对“主动有效”课堂的认识,并能主动地转化为实践动力,有效地推进我校“主动有效”课堂活动的开展。
(二)开设“教师论坛”,探索“主动有效”课堂。
以教研组为单位,举办系列“教学论坛”。围绕“主动·有效”课堂背景下的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以及提优补差等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教师结合所学的理论和自己的课堂实践,撰写相关文章,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达成共识,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参加校级层面的教学论坛。
(三)开展课堂研讨,践行“主动·有效”课堂。
1、落实“人人上一堂研讨课”。开学伊始,教务处要求每个教研组制定计划,每两周落实组内一位教师上好“主动·有效”课堂的研讨课,并以备课组为单位,确立研究的主题。例如初一语文组确立“让学生真实表达”主题;初三数学组“让学案教学更科学”主题;物理组“小组合作有效性”主题。教研组的课堂研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2、组织骨干教师“主动·有效”课堂研究课。10月份,在校级层面组织了骨干教师“主动·有效”课堂研究课活动,进行全校性的“主动·有效”课堂研讨。语文组朱慧老师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数学组黄红柳《锐角三角比》;英语组由张雪英老师执教;物理组施洪周老师执教《光的折射》。上课教师必须写教后反思,听课老师写500字以上的点评,并上传博客,师训专管员进行资料汇总。骨干教师的引领,提高研讨的实效,有利于将“主动·有效”课堂向纵深发展推进。
3、组织初三复习研讨课。为打造“主动、有效”的复习课,探讨复习课策略,提高复习课效率,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我们学校在12月下旬借助初三年级,开展了复习周研讨活动,为全校期末复习工作拉开了序幕,指明了方向,重点研究复习计划及分层教学策略,提升学科的合格率。
(四)开展检查评比,展示有效教学
11月中旬,教务处组织了 “学生优秀作业展”活动。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各个班级,班主任老师指派学生将各科平时常规作业参与展示,这些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正确率高,订正及时。一方面,我们组织教研组长参观评比,发现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闪光点和存在问题,以此提高教师作业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规范学生的作业是打造“主动有效课堂”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作业习惯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学生受用终身。
二、初见成效,归功于“主动·有效”课堂。
1、毕玲玲老师在“主动·有效”课堂论文评比中获县三等奖。
2、在县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上,我校的唐晓、朱海鸿两位教师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唐晓在12月7日召开的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会议上代表学校作交流发言。
3、本学期我校三(5)班王甜莲同学在读懂中国征文活动中,获上海市一等奖,一(2)的杨雯倩同学获本次上海市作文竞赛一等奖。在县作文竞赛中,我校共有5位同学获一等奖。
三、坚持不懈,追求“主动·有效”课堂。
(一)继续开展“主动·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建立教师课堂教学个人档案。下学期,各教研组长组织落实人人上研讨课,每节研讨课后,各教研组长要及时将上课的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及教研组长评价意见交教务处,提出改进措施,作为此工程达标验收的基础。
2、开设青年教师“主动·有效”课堂沙龙,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3、根据新授课、作业讲评、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要求,组织校内的县、校级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县校骨干教师每学期亮相课不少于2次),提升日常课的效率。
4、根据期末考试的情况,组织部分经验欠缺、学生有反响的教师上研讨课,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教学诊断。
(二)各教研组认真学习、讨论学科“主动•有效”课堂评价标准。
1、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绩效,建立能有效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提高的评价体系。
2、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三)开展各类单项教学评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设计、说课、案例、论文、课件、上课等专项评比活动。
(四)开展“主动·有效”课堂背景下的班建工作研究
第三篇:建设新农村,打造幸福家园
建设新农村,打造幸福家园
温汤镇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地---明月山风景区,距宜春市区18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万人。自2009年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统一规划,建设美丽新农村
按照“布局合理、协调一致、建筑新颖、基础完善”的要求,已完成8个村庄的规划,建设工作均已陆续有效的开始。为切实做好危房改造工作,根据《宜春市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及《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温汤镇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秉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政府支持、村民自愿;因地制宜、经济实用;阳光操作、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对已被列入新农村的村组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
积极开展以“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绿化工程建设。有效进行了乱堆乱放清理工作,对村内和村民宅基地前后违章搭建,乱堆乱放进行拆除和清理整顿。与此同时,改水、改厕工程全面启动,全镇8个点根据人畜饮水、改厕以及今后的产业发展需求,建设水塔等设施,已投资81万元。改厕工程完成了总工程量90%以上。改路工程 基本完成,截至目前,路面硬化5002多米,新开路基1800多米,路面拓宽的长度达到3450米。修葺排水沟875米,拆除各类旧房780平方米,房前屋后和道路两旁植树605株。新农村点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共筹措资金18.3万元,目前义务投劳2059天。8个新村点共购臵28个太阳能,科技产品在农户中得到推广应用。通过大家工作努力,有效的改善了我镇村容、村貌,提高了我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发展产业,共创富强新农村
我镇作为旅游景区,在积极发展工业的同时,顺利宜春市旅游升级战,借助自身优势,开展温泉休闲产业及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大力引导群众开办乡村游、农家乐,带领群众致富。目前,辖区主要企业有润田明月山饮料有限公司、明月山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温汤水业水电公司、温汤江源水电站。有以天沐温泉度假区为龙头的旅游度假区16家,解决就业3000多人。2010年,辖区乡村游示范点、农家乐达到80多家,年创收逾百万。
此外,我镇新农村示范点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做大规模”的发展思路,在大力开展粮食、果业和养殖业等几大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打造各村特色产业。野毛崚和杨坊两个村民小组均位于潭下村,依托地处景区的独特优势,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截止目前,共有农家乐23户,仅此一项年均创收超过50万元。下巩村柏树组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养牛业,成立专业合作社,目前养肉牛达 几百头,成功的将其打造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下巩村小湖组大力引进外资发展种植业,已种植富硒菊花300余亩,成为一项特色富硒农业产品。
三、落实政策,打造和谐新农村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农民的生活保障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更是有明显的提高。2011年上半年,我镇共发放各类救济补助资金99.86万元。新增五保户4户,并着力提高集中供养率,已达80%以上。全镇共享受五保待遇对象232人,其中集中供养173人,分散供养59人。享受农村低保384户655人。已有138人先后享受大病医疗救助,救助金额达60万元。7名农村孤儿享受政府给予的400元/月补助标准,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到目前为止,有4个村18个村小组各先后享受失地农民生活补助。为鼓励引导农民积极有效开展创业活动,已组织六次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受益人员达240余人。2007年,新农村合作医疗正式开始实施。我镇每年超过5000户20000余人可享受到此项政策带来的实惠,参合率均超过90%。
新农村建设是我镇打造“江南旅游名镇”的一张重要名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新农村的发展将给农民带去更多的幸福,我镇新农村也必定成为明月山亮丽的风景线中一朵奇葩。
第四篇:四川 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四川 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四川省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以46个农业部创建示范村为工作重点,实施整体推进。通过抓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在全省打造出不同类型的产业致富村、环境整洁村、低碳节能村、新风文明村、特色文化村。
四川崇州市荷风水村是幸福美丽新村综合体,占地面积71.22亩,集中居住190户人口650人。新村坚持“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建设思路,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折资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田在园中、人在田中、四态融合”的美丽乡村。
第五篇:全力打造党建示范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典型案例
【概要】
多年来,**村党总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村党组织“五个好”目标,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体党员和群众团结奋斗,致力于向小康村迈进,使整个村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全村呈现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如今,**村正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快速发展。
【正文】
全力打造党建示范点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党总支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村地处**镇西南部,属镇政府所在地,**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耕地面积1582亩。全村辖5个自然屯,总户数1022户,其中农业642户,非农380户,总人口3864人,其中农业人口2234人,非农业人口1630人。**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党员68名,村三委成员11名。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48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村作为**镇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总支作为核心力量,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抓住三项工程、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有利契机,紧紧依据**村现实情况和丰富的资源,以“树立新理念、发展新产业、培养新农民、探索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取得显著成就。一个“村容换新装,设施变完善,交通更便利,产业大发展,班子更团结,风气更和谐”的快速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村庄已初步成型。
一、抓住一个关键——狠抓党建,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基层贯彻执行。村党总支抓住党建这个关键不放松,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上做文章,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多方筹资,改善一个好阵地。2004年建村部,2008年、2012年先后扩建,建成集办公、会议、图书室为一体的服务场所。今年,该村党总支筹集资金10余万元,对村部进行了重新维修、装修,按照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标准,依托现村部,将村部改建为“一站式”服务群众大厅及卫生计生室、值班室、储物室、图书室、多功能室、文体活动室。全面改善了办公环境。党总支活动有了阵地,党员群众开会有了场所。群众说,来到 村委会,就像看见了党,党在,群众就有了主心骨。
(二)团结奋斗,形成一个好班子。自2007年换届以来,村党总支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度。凡涉及人、财、物及关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经过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近年来所实施的每一项工作都十分顺利,成效特别显著。党支部书记同志对任何工作都不搞一言堂,都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集体智慧,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支部班子逐步形成了“会前多交流,会中可讨论,会后不扯皮”的工作原则,大家都自觉维护着班子的团结,经验丰富的老支部书记与年轻有为、精力充沛的村主任搭班子,互相配合,天衣无缝,取长补短,互相支持补台,互相信任,在生活中情同手足,营造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尤其在2010年、2013年的抗洪抢险工作中,**村班子成员,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共同抵御洪灾。在确保村民生命安全的同时,将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三)严格管理,健全一套好制度。村党支部始终认为只有建章立制、照章理事,用制度管好人,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做好各项工作。因此,党支部在全村建立了有关党组织建设、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以“村民自治章程”为核心的村规民约、重大决策、环境卫生、土地征用、建房审批等一系列制度,使村务管理纳入制度化、规法化、法制化的轨道。
该村抓住党建不放松,以党建促发展,使社会经济全面启动,党支部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
二、紧扣了一个主题--帮民致富、为民服务
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是党在新时期的伟大任务。为群众创造一个优良的致富环境,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村党总支多年来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脚踏实地做工作,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带领村民致富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一直以来,村民主要依靠种地维持生活,经济一直不见起色。党总支经研究认为应该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农民种植重点由传统的玉米、大豆转移到特色经济作物上来,努力把农业的结构调优、效益调高,走以特兴农富民之路,因地制宜,发挥本村山地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林地经济和中小药材种植和食用菌栽培。村“两委”成员率先垂范,发家致富,他们始终认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村“两委”成员每人带动十几户党员,党员带动村民集体致富。目前,已发展林下参面积500亩。中草药种植面积:五味子60亩,返魂草 55亩,贝母60亩,天麻12.7亩,山葡萄55亩,灰苏子1000亩,食用菌11万袋。封沟养蛙29条。参与农户136户。全村已建成了天麻和灰苏子种植基地。中草药种植成为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渠道。
同时,村党支部也鼓励村民积极发展农副业,在养殖方面,全村有大小18个养殖场,年出栏量达2000头,产值40多万元。解决群众致富难问题。
2、明确发展思路,增加集体收入。近年来,为了增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能力,村党总支认识到只有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党总支才会有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
一是采取盘活闲置资产的方式增收。**村**小区**厂各占地1公顷,属村集体闲置资产,经村党总支研究,盘活租赁给村民经营,**小区每年增收3万元,**厂每年增收0.7万元。二是利用合作组织增收。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集体与**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种植天麻2500平方米,灰苏子500亩,每年固定利润分红分别为3万元和1.5万元。三是采取公司入股合作经营。**食品有限公司落户**村,不仅为60余名村民解决就业,实现劳动力转移。同时该村争取项目资金投资入股**县**食品有限公司,预计每年固定利润分红3万元。
(二)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打造民心工程
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紧紧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的良好机遇,确立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推动全村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村容村貌整治,使**村实现了“年年有变化”。
自2007年以来,共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全村自来水改造工程,解决饮用水问题。投资水利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修建**沟、**沟、**沟河堤工程2000多延长米;争取帮扶资金200万元,修建6000多延长米巷内水泥道工程和排水渠工程。投资20万元,进行“三清四改”,到目前,全村已动用人工4000多人次,机动车280台次,推土机60小时,钩机200多小时,清柴草垛300个,清垃圾1000吨,清粪堆60吨,清边沟7000米;在“四改”工作中,已改厨420个,改厕505个,改院409个,改圈120个,粉刷墙面6800平方米。
2013年,“8.16洪灾”过后,投资340余万元,占地40余亩,新建**新村,为灾民新建房屋36栋。完成危房改造,其中380户新建,32户改造。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安居乐业。2014年,投资5万元,建文化广场,配备体育设施,不但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村内加强环境整治工作,投入资金20余万元,统一定制垃圾箱120个,制作宣传条幅20条,树立保持卫生警示标语牌20个,配发垃圾清运车1辆,配备专职保洁员8人,定点定时进行垃圾清运,清理边沟、河道垃圾,形成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投入资金2万元,开展绿化工程。在街道两旁栽种绿化苗木,在村民庭院内、房前屋后种花、种草,美化环境。开展“美丽乡村”、“最美庭院”评比活动,增强村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今年,投入资金10万元,进行亮化工程。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7盏。该项举措深得广大居民的欢迎,不仅提高村民整体生活质量,确保居民安全出行,更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
三、净化了一方水土--和谐相处、民乐村安
村党总支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引导,培育新型农民。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村民法制意识和法律知识。结合镇司法所送法下乡活动,宣传和学习一系列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法律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使村民能够运用法律解决一些矛盾问题和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全面提高农民的种养知识 和科学技能。结合“科技下乡”等载体活动,有针对性地邀请农业专家、种养能手以及科协、工商、劳动等部门的专业人士对村民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同时,逐步完善培训设施,不断充实村级图书室实用技术类的图书,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教育村民克服“等、靠、要”思想,做勤劳致富、富而思进的现代农民。
2、弘扬新风,营造文明氛围。开展发扬优良传统、倡导文明新风活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把教育活动与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村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依法履行义务、依法参与社会事务,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经常性地组织举办形式多样,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每晚组织村民跳广场舞,引导村民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培养村民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3、依法治村,创建良好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立了本村治安联防队伍,打造出连续多年“平安村”、“无毒村”的品牌,维护本村的治安稳定;健全村事调解组织,落实人员、措施,定期培训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村党支部成员坚守“禁赌、禁毒、禁黄”原则,坚决打击赌博活动,抵制非法宗教活动,杜绝吸毒现象的发生。
人常说,“闲生是非”,精神文明建设仿佛上紧了村级工作的发条,大家都忙着干正经事,村里群众发现,家庭关系和睦了,邻里关系和谐了,干群关系亲密了,全村呈现了一派祥和、文明、知礼、明信、各业发达的蓬勃景象。
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自2007年以来,**村党总支年年被县委评为“四星级”、“五星级”党支部;2007年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被评为市“智能工程先进党组织”;2010年荣获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县“抗洪抢险先进党组织”;2011年被评为县“示范党组织”;2012年荣获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三项工程先进村”、荣获全县农村经济工作第一名;2013年被评为县“三项工程先进村”。“人心齐,泰山移”,村党总支一班人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思考题】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点评】
**村之所以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进步伐,主要是**村党总支清楚的认识到加强农村党的建设 的重要意义。
1、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是加快农村小康进程的重要保证。党组织是农民的主心骨,党员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只有大力加强和积极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加快农村的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小康进程。
2、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农村各级党组织,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是重建执政党和农民关系的需要。现在,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和农民的关系必将在农村现代化建设基础上重新确立。
4、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是巩固执政基础、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就业方式、思想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新变化,它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