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失地农民利益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时间:2019-05-13 14:3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维护失地农民利益构建和谐发展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维护失地农民利益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第一篇:维护失地农民利益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xx区处于主城区,是信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面积1512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办事处),全区总人口55.6万,其中农业人口32万。据不完全统计,自xx区1998年设立以来,各类建设占地5000余亩,涉及农民近2万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项目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用地量

逐年增加,失地农民群体在不断扩大,他们处在“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困难境地,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面对并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失地农民存在的突出问题

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失地农民缺少劳动技能、文化素质较低,就业能力和社会生存竞争能力较差,导致无业或待业人员居多,经济来源极不稳定。二是失地农民的赔偿金利用效能低。调查发现75%失地农民的赔偿金没有被有效的整合利用,多数失地农民在“坐吃山空”。三是生活上的不习惯。对于农民家庭来讲,完全失去土地就是失去了家庭院落,卖菜的变成了买菜的,卖粮的变成了买粮的,部分农民由房屋出租变为租房居住等,不仅加重了生活负担,而且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四是失地农民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有的虽然在户口簿上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却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而失地补偿又无法满足失地农民失业后的养老、医疗保障等现实问题。

二、失地农民对社会稳定的不利影响

一是引发集体上访:据统计,2005年,全区到区政府集体上访案件共55件次,其中与土地征用有关的19件次,约占35%;到市级以上部门集体上访37次,其中有14次是与土地征用问题有关,占集体越级上访案件的38%。

二是影响社会治安:三年来,失地农民多的地方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呈下降趋势,治安案件年均增长8%,其中60%是由失地农民制造的。

三是制造邻里纠纷:失地农民集中的地方,大多邻里不和、家庭不睦。

四是弱化干群关系:由于征地补偿低,群众认为是基层干部侵占了他们的利益,对基层干部产生仇视心理,加之在土地上建成的企业和集镇的发展繁荣,与自己窘迫现状形成反差,造成心理失衡。容易出现不听管理甚至与干部对着干的局面,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三、失地农民稳定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失去切身利益,生活上没有保障。一是补偿标准偏低,生活难以维持。《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至10倍”。按照河南省和信阳市通常的农业产值计算,征地补偿费每亩不足2万元。对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失去土地,意味着维持生活的硬性支出增加,而有限的补偿难以让失地农民保持以前的生活水平。二是文化素质不高,自主谋业困难。信阳市经济比较落后,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再就业较为困难,且大多数失地农民劳动技能不全面,只能靠干些技术低的体力活,大多数人处于无所事事状态。三是社会保障缺失,抗风险能力差。目前,信阳市对于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未建立起来,失地农民也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以后的日子如何过?”成了失地农民心中最大的焦虑,他们逐渐成为社会弱势群体。

(二)主观原因:法制观念淡薄,社会控制力薄弱。一是失地农民法制观念相对淡漠。长期以来,农村的法制教育主要停留在学校课堂上,尽管政府通过多种形式面向基层群众开展法制教育,大多数农民为了生计无暇顾及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大部分农民法制观念淡薄。二是基层政权对农民控制纽带缺失。土地是维系村级组织和农户的纽带,不管是过去向农民“收钱”,还是现在给农民补钱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与村级组织的关系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联系。

四、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要扎实做好失地群众工作,维护当前社会稳定。解决好失地农民上访率高、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引发民事纠纷、不信任党委政府等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做好失地农民稳定工作的当务之急,根据认真调查和积累的经验,做到超前宣传,加强引导,尊重民意,程序公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要超前宣传。项目建设从规划、审批到实施都有一个过程,充分抓住这个时间差,做积极主动的宣传工作,宣传项目建设重大意义,宣传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使群众对征地工作有积极的认识,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二要加强引导。侧重对舆论的引导和民意的引导,突出抓典型带动,寻求重点突破。要以做带头人、重点人的思想工作为重点,集中力量攻克难点,瓦解上访者的向心力。三要以人为本。在征地过程中,征用与补偿要齐头并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土地补偿费按规定落实到位。严禁克扣、挪用、截留,违者严肃查处。对分配到村(居委会)、组的土地补偿费要充分尊

第二篇:失地农民利益

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内容至少要包括:

完善征地制度。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是农村稳定的基础。保证失地农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实现征地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解决征地后失地农民基本生活问题。

提高补偿安置标准,确保足额兑现,明确土地补偿费的分配管理。非法征地和强制征地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通过制定《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法》,提高征地成本,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能有效遏制非法征地和损害农民合法利益现象。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是失地农民的共同呼声。国家应统一制定同一区域内的征地综合补偿安置标准,妥善解决征地工作过程中出现各种补偿不均的问题。还应建立监督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加强对征地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及时公示补偿资金标准额度和每户农民资金到位等情况,严禁挪作它用。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应确保征地后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引导就业,进行就业培训,扶持创业,给失地农民以城市居民待遇。就业是失地农民最好的社会保障。建议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对其进行就业培训,为其再就业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就业问题,并对其就业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第三篇:维护烟草职工利益 构建和谐烟草

维护烟草职工利益 构建和谐烟草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汉中卷烟厂 曹兴邦 更新日期:2007-11-

5烟草在线专稿胡锦涛总书记讲得很

明白,就是工会要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

中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工会组织要着力加

大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力度,为发展和谐劳动

关系做出其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要

着力加大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这个协调劳

动关系怎么协调?就是要代表职工去协调。

中国工会现在提出的口号就是,以职工为本、依法主动科学维权。企业只有作到维护好职工的利益,才有和谐的企业,才谈的上和谐社会。企业、工会、职工应各自发挥作用,以企业经营发展和稳定为中心,维护职工利益,构建和谐企业。

工会必须明确角色定位,找准切入点,发挥职能作用,在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上有所作为。

首先,当好创建和谐企业的“宣传员”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人是根本,要做到人的和谐,工会组织必须发挥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好宣传员。要大力宣传 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通过广播、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企业和谐的重要意义,使企业、职工明确在创建活动中的作用和责任,主动参与创建活动,自觉投身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着力营造企业关心职工、职工回报企业的和谐局面。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让企业业主明白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人,只有员工队伍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观念。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大局观念和全局观念、主动参与和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为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当好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调解员”

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劳动关系的和谐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工会作为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方的代表,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矛盾调处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要推进和完善职工与企业的对话机制,畅通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为企业管理层反映职工生产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劳动关系纠纷预防、预警和调处机制,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指导和帮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等制度,完善侵权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依法健全工会监督组织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重点解决好工资分配不均、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漠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侵犯职工人身权利、贫富差距拉大等突出问题。杜绝一个企业有年薪和终生工资对等的不合理现象。

第三,当好企业职工群体利益的“维护员”

竭诚为职工服务,切实维护职工利益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出发,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尽最大努力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发挥帮扶作用,加大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监督落实大部分职工的各项基本保障政策,倾尽全力协调解决职工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党和政策的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要叫响“职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认真开展爱心捐助、结对帮扶等活动,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的贴心人。要发挥纽带与桥梁作用,及时反映职工的合理诉求。工会组织扎根群众,职工想什么、忧什么、盼什么,工会应最了解,最清楚。工会要坚持“职工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开辟职工意见的反映渠道,重视职工的信访接待,竭尽全力解决职工的合理要求。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基层工会既敢于维权,又善于维权,努力做到“全面维权”、“科学维权”、“艺术维权”、“主动维权”、“依法维权”。既要维护企业的总体利益,更要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既要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又要维护职工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利益;既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引导职工群众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达到构建和谐企业的目的。

第四,当好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引导员”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和谐首先是人的和谐。工会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作为长期的工

作任务,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投身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大潮,通过学习,提升素质,推进和谐企业的建设。围绕市场需求、企业用工需要,加强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着眼企业的长期利益,探索新形势下开展职工经济技术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健全机制,最大限度地组织广大职工投身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激励职工立足本职创一流。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职工科技文化水平,充分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作用,教育引导职工重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等创建竞赛活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加强职工文体活动阵地建设。结合行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充实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职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和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在广大职工中营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

企业也要积极作为,发挥主动性,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建设稳定的职工队伍;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要有科学的发展思路;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的企业,也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当前,很多烟草工商企业正处于技改关键期、设备的转型期、发展的突破期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期。劳动关系中有正式工、临时工、季节工,包括外来施工人员,虽然利益主体多元,但劳动关系较前几年单一。企业党组织应要求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政治保证;厂长应发挥行政作用,把工作重点的一部分定位于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基点上,做到制度约束与荣誉激励的有机结合;企业工会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建立起顺畅高效的新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切实维护职工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建设稳定的职工队伍。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其本质要求是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的全面发展,进而使全体职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企业在实施重大改革时,应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尤其是广大职工的意见,而不是个别人的主意,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有效地维护企业稳定。在利益分配中必须建立完善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待遇、工资等各个方面体现职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内呈现凡事有人做,凡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杜绝制度和管理只为少数人或特殊群体服务现象。同时,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对重大事项依法遵规,悉心听取各方意见,广泛发扬民主,做到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努力把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导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断提高分析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有力保障。

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变化特点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准确定位,制定企业中期工作目标,提高市场

竞争力。要抓好机制创新,对不适应企业发展形势、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的规章制度及时进行清理,完善生产经营各环节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要抓好企业制度完善,通过“三项制度”改革,重点建立岗位价值为衡量依据的绩效评价和薪酬体系,减少仅以文凭选人和年龄选人的短期政策行为。形成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要有科学的发展思路。一是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快速制定企业长期和中期发展计划,捕捉发展机遇,适应市场需要。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不断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职工能感受到企业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二是继续深化改革,贴近市场,把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完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理顺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加大全员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四是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在经营活动中兼顾效率和公平,树立只有企业的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的理念,为社会全面进步贡献力量。

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中,必须把促进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作为根本目标,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要始终着眼于“做实”和“效益”这个基点,坚持在工作思路上求实,在工作方法上求新,在工作成果上求效。求效益、促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只有效益好了,实力增强了,企业才能有条件、有能力为职工营造安定、和谐、幸福的工作和生活氛围,职工才能安心工作,全力投入到企业生产和管理上来,企业才能长盛不衰。如我们目前的任务是品牌加工和结构调整,成本和质量就是今后一段时间工作重点,技术和人员的新老交替更是管理者研究的重点。

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力量。要结合行业文化和自身特征,制定出推动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把文化理念展示在环境中,渗透在制度里,体现在领导者的经营思路中,融会在职工的思想行为上,坚持以文化铸魂,让文化成为一种生产力。就这一点企业应尽快跟上。具体应着重在培育“三大文化”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学习文化。积极倡导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工作态度和劳动方式,努力提高企业各方面工作的技术构成和知识含量,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用人制度和工资分配上得到体现。二是执行文化。教育员工要把生产任务的接受视作承诺,在兑现自己的承诺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决不找任何借口。三是创新文化。企业文化的特点不应是文凭文化和年龄文化,打破旧模式、构建新思维,通过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任务而异的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等,使企业文化既充满科学精神的理性,又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温情,既富有历史的积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充分调动企业的现有各种资源,使全体职工都成为和谐企业的营造者和受益人。

作为企业最广大的组成部分,职工应立足本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知识型员工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熟记标准、不断更新观念,提升自己整体素质,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发明创

造等创建竞赛活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有困难主动向工会反映,不消极怠工,不作对企业发展不利的事情。树立只有企业发展才有个人价值实现的观念,只有企业生存才有个人生存的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和企业关系和矛盾,为构建和谐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构建以人为本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体系

构建以人为本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体系

内容摘要:在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补偿、就业、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体系。

关键词:失地农民 补偿 就业 社会保障

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重要性

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立足我国国情,深刻认识失地农民问题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对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民是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城镇化建设的受益者。积极发展小城镇,使农民“离土不离乡”,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主要形式。农民应该从城镇化建设中受益。其次,城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经济腹地,城镇化建设推动着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保障失地农民利益,调动他们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次,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充分认识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性,特别是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关注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社会保障等民计民生问题,直接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当前失地农民安置方式及其弊端

当前我国各地现行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主要有:货币安置、征地费入股安置、保险基金安置、留地安置、调地安置、低保安置等,其中货币安置方式所占的比重在85%以上。现行失地农民安置方式存在的主要弊端如下:

安置方式单一。目前,各地对失地农民普遍采取的是一次性货币安置的方式,即失地农民在一次性全额领取安置补助费后,自主择业,自行解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待遇。货币安置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农民心理上容易接受。一个明显的缺陷是不利于失地农民尤其是大龄失地农民的就业。

失地又失业问题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失地无业问题较为严重。就业最困难的主要有三类群体:其一是大龄失地农民。这部分人多以农业生产为主,现在没有了田地,由于年龄、文化、体力、技能等限制,转业十分困难。其二是失地前完全依赖土地为生的纯农民。对于他们来说,失地就意味着失业,大多数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其三是生活在远郊和偏远地区的失地农民。相对于分布在城乡结合部或经济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这部分人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选择性要小;隐性失业现象极为普遍。调查显示,2005年底河南省被调查的7.2万劳动年龄段征地农转非人员中,已获得就业安置的2.65万人,仅占36.8%,其余的都是自谋出路;就业转失业比例过高。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和企业的转制、兼并和倒闭,过去已实现“招工安置”或“就业安置”的失地农民,大多被裁减或失业回村。.安置不当导致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土地被征用后收入减少的农户,大多是传统农业地区的纯农业户。他们除了农业生产活动外,基本没有其它的生产经营活动,耕地减少后收入自然也随着下降。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在自谋职业的失地农民中,自己缴费参加养老保险的尚不到1/3,而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参保率更低。

构建我国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体系

(一)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

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构建补偿、就业、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体系,即: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提高补偿标准,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就业优先”原则,改变传统安置方式,按照“市场引导就业、培训促进就业、社会帮助就业、政府扶持就业、个人自主择业”的思路,加大组织领导、宣传引导和就业服务力度,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以“土地换保障”为原则,以被征地所承载农民安置的实际社会成本为依据,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成果的长效运行机制,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构建补偿、就业、社会保障充分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体系

1.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给予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贯彻落实《土地法》,严格控制农用土地被征用。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对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将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统一起来,在空间上更有效地保护农田,并且更合理地使用城市土地。

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改革征地制度。集体所有的土地在法律上应与国有土地产权地位平等。必须完善有关法律,确保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整性和与国有土地产权的平等性。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包括土地在内的集体资产核资折股,量化到农民个人,组建村级股份合作社,让每一个村民拥有一份相应的股权;保证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动用征地权。土地出售的价格和相关赔偿条款也必须经由双方当事人之间协商达成,政府不能利用国家或政府的强制力专门为一般营利企业去取得土地,政府只有为“公共目的”才动用强制性的征地权;创新土地出让金制度,遏制政府滥用征地权力。土地出让金的获取应恢复其地租的经济学本质,即地方政府可以出卖土地,但出让土地的收益按该土地使用总的期限分期获取。这样既可以从经济上约束政府征地的冲动,又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该土地的开发和建设成本,有利于土地的健康开发和更加合理地拉动经济的发展;给予农民公平的补偿。我国是按征用土地的原用途进行补偿,以征地前耕地若干年的产值为标准,征地补偿费明显偏低。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征地补偿必须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不能以侵害农民利益为代价降低建设成本。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应当包括对生产资料的补偿和对生活保障的补偿;完善征地程序,保证在征用农民土地过程中土地权利人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允许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在明晰产权、强化用途管制、严格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土地市场进行交易,做到“两种产权、一个市场”,统一管理,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用途、同等价格、同等收益的目标。允许和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土地收益的二次分配,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2.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就业保障是失地农民最有效的保障方式。坚持把就业放在首位,实行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政府应制定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以就业服务、培训为主要内容,凡是劳动年龄段内的失地农民,均可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享受就业培训、择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改变先培训、后就业的模式,采取先就业、后培训。由企业与学校或培训机构签定培训用工协议,培训费用由政府、企业共同负担,农民经培训后应聘上岗;运用社会保障政策调节和缓解就业压力。在促进就业的前提下,辅之以必要的社会保障手段,遵循“以土地换保障”的原则,帮助失地农民中年龄较大、文化较低的就业特困群体,解除他们的后

顾之忧。

努力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是最终解决就业问题的出发点。各地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建立健全培训体系,以失地农民的需要为出发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全面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使之逐步树立竞争意识,使培训与就业活动紧密联系,做到有的放矢。

构建有效、畅通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各级政府和社会要多方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加强一体化的城乡劳动力市场软、硬件建设,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其具体的组织形式就是大力发展失地农民就业中介组织,避免失地农民就业信息不灵、盲目性大、影响劳动力合理流动的现象。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创业服务中心,并与当地培训、企业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密切的联系,鼓励失地农民走自主创业之路,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有利环境。

(三)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合理设计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精心构筑运行平台,积极引导企业、个人、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参与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安全网。

1.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应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分担机制,同时充分调动其他社会资源作为有益的补充。征地中土地补偿安置费以及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有关征地补偿和安置办法,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提供法律上的依据;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设计必须考虑基金投资运营问题,确保未来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可以交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并引入竞争机制来促进基金的保值增值;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必须汲取经验教训,加强基金的监管。首先需要尽快建立健全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监管。其次,必须依法赋予监督主体的监管职责。目前,可以县级为单位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待条件成熟时,在全国联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促进基金更好地保值增值。

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是社会弱势群体,享有最低生活保障是他们作为国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必须重视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立。对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各地可参照本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程度由政府统一制定缴费标准以及最低生活补偿标准;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由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两部分组成,个人资金主要来源于土地补偿费、增值费和集体资金,地方政府根据集体经济实力确定集体与个人的出资比例;社会统筹部分由政府按照最低缴费标准的百分比给予专项财政补贴。超过劳动年龄和丧失劳动力 的人,在一次性交足保险金后,可以直接享受养老保险;在劳动年龄内的失地农民,没有就业之前,由地方政府安排一定年限的就业过渡金,征地补偿费出一部分,集体和政府按一定比例出大部分;就业后转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其个人帐户资金按实际转移,交费年限既可按比例折算,也可以补足差额后按实计算;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相结合,鼓励个人购买基本医疗保险,凡是个人购买基本医疗保险的均享受统筹基金。个人帐户部分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享受的额度按照不同的等级交纳。

参考文献:

1.卢海元.土地换保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基本思想[J].中国农村观察,2003

2.陶菁.构建失地农民社会综合保障体系的思考[J].求实,2005

第五篇:某乡镇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某乡镇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经验材料

建立保障机制,维护失地农民利益

我们府城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全市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之一,而且人多地少。自1990年以来,共有380多家企业(单位),征用我镇农民集体土地面积12436亩。土地全部被征用的有30个经济社,1824户9109人(农民)失地,人均不足两分地的有12个

经济社,417户,1798人(农民)基本失地,全镇目前失地和基本失地农民共有42个经济社,2241户,10917人。征地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遗留问题多。一是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农民收入逐年减少、生活来源没有保障;二是征收补偿费的管理使用问题,由于政府疏于引导,疏于管理,相当部分村征地款一次分配到户,不留积累,分光吃光;三是征地三项补偿标准低,我镇征地项目多数是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抓的重点项目,征地地价低,如高速公路征地2000元/亩,城市道路建设征地3.6万元/亩,美舍河整治征地3万元/亩,学校征地每亩1万多元,防洪堤建设占地不补偿;四是农民征地款4280万元银行存款被冻结10年之久不兑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各级政府只抓征地搞建设上项目,对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之后,农民的就业、生活出路、社会保障根本没有考虑,征地补偿费管理不善,农民分配征地款后,盖个房子,婚娶嫁女,小孩上学后所剩无几,有的投资不当造成损失。生产生活困难,这些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失去了赖于生存的土地,生活来源没有保障,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农村不稳定因素之一,各级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作意见,市政府要认真研究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就业问题,现针对我镇的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市政府要不断完善城镇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议建立海口市农村养老保险调节基金,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投保相结合,将失地农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目前生活困难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使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来源有保障。

二、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不够,为帮助失地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市政府要创办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同时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建立就业培训网络,实实在在抓农民工技术培训,特别是失地中青年农民工的培训。使他们提高素质,掌握技术,为就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建立失地农民工就业工作机制,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多渠道与用工企业沟通,了解企业用工信息,职业供求情况向社会发布。政府定期组织用工招聘会,及时为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鼓励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对新上马的建设项目投产后要优先安排失地农民就业。

三、市政府要制定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要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对从事养殖业、工副业、个体经济的失地农民要免收个体工商管理费,在贷款、税收方面给予优惠,享受与城市下岗职工创业谋生同等待遇,为失地农民创业谋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持。

四、对征用土地较多的经济社安排留有一定的企业用地(30—50亩)作为村办企业用地。市政府及规划建设部门帮助办理相关手续,由经济社招商引资,联营合作,租赁等形式上项目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农民才有收益分配,解决生活来源。实践证明凡留有集体企业用地的经济社都有效益有分配,农民生活有保障。

五、要求区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帮助解决银行冻结农民征地款问题。我镇有69个经济社的征地补偿费共计4280万元汇入原府城城市信用社和金海城市信用社,一九九六年初因两家信用社经营管理不善被人民银行关闭。上述存款被冻结时间长达10年之久。工商银行托管后也清算确认,但一直没有兑付。这一问题不解决将使相关被征用的土地难于开发利用,同时也影响当地社会稳定。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征地款被冻结,农民得不到补偿,生产生活有困难无法解决,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容易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影响农村稳定,也严重影响政府及金融机构的信誉与形象,请求市政府帮助解决这一久拖不解决的问题。

2006年3月10日

《某乡镇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某乡镇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经验材料。

下载维护失地农民利益构建和谐发展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维护失地农民利益构建和谐发展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人为本 构建图书馆和谐发展环境

    以人为本 构建图书馆和谐发展环境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职能至关重要,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进行文化传播,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无疑对和谐社......

    构建和谐网络环境[定稿]

    构建和谐网络环境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能够尽量发挥其积极效用,避免其消极影响的发生,让它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文化创新步伐日益......

    维护统计信誉构建和谐统计

    维护统计信誉建设和谐统计踏着甲子轮回六十年的节拍,穿过岁月的洪流,我们慢慢走进十月的阳光,万物沉浸在一片和谐之中,喜庆溢满华夏十三亿儿女的心田,我们有着同样的感慨发自肺腑......

    着眼发展 构建和谐

    着眼发展 构建和谐 推进政府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在县政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陈 国 彬 (2011年4月21日) 一、抓落实必须统一思想 第一,要在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

    调整利益格局 构建和谐村企

    调整利益格局 构建和谐村企 珙县底洞镇课题组 珙县底洞镇是产煤重镇,现有煤矿企业 9个,年产能 100万吨以上。近年来,由于煤矿企业的深度开采,采矿区山体开裂、地表水渗漏、民房......

    企业工会在维护职工利益构建和谐关系中的作用

    文章标题:企业工会在维护职工利益构建和谐关系中的作用 企业工会在维护职工利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激发职工劳动热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从企业的物质层面来看,工会......

    桥头镇如何构建和谐环境吸引外资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乡镇企业毕业论文 桥头镇如何构建和谐环境吸引外资 [摘要] 桥头镇位于浙江省永嘉县西南部,瓯江中下游北岸,金丽温高速公路和49省道自西向东横穿镇......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企业管理环境

    摘 要 企业管理环境的和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工作效率,是企业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企业环境。本文提出了企业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