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我市健康奶源建设工作的工作报告
尊敬的人大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做《关于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加快奶业发展是我市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鉴于此,进一步扶强壮大我市奶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牧业大市建设步伐,市政府从提升五常奶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出发,成功引进常庆乳业落户五常,结束了我市没有大型乳品企业的历史。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力推进我市的奶牛生产,真正地为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充足的奶源基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奶源基地发展现状
我市自年启动奶源基地建设以来,奶源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总体表现为:一是奶牛存栏不断增加。截止目前,全市奶牛存栏14785头,其中犊牛3144头,育成牛2738头,成母牛8903头。与年相比翻了近3番,年均增长超过 20%。但在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三聚氰胺”的影响奶牛存栏有所下滑,这给我市奶源基地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二是奶牛标准化饲养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对奶牛养殖场的投资力度,先后对兴国牧业、惠农牧业等多个奶牛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奶牛平均单产达到4.5吨。三是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加大。我市饲养奶牛乡镇由最初的红旗、牛家两个乡镇增加到目前的7个乡镇,奶牛养殖专业村23 个,奶牛小区11个,标准化奶牛园区(养殖场)4个,奶牛养殖户4515户,5头以上奶牛养殖户1321户。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30%以上。四是奶业产业化链条日趋完善。全市现有奶站31个,其中机械化奶站29个,日收鲜奶近90吨。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奶站已全部进行了主体转换,由乳品公司对奶站进行整体收购或租赁,使奶户和乳品企业的合作更加稳固,保证了我市奶业生产安全。常庆乳业的成功引进必将加快我市奶源基地建设的步伐,为提升奶业产业化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乳品企业的基本情况
签约落户牛家工业园区,占地6万平方米,总投资1.68亿元,设计日加工鲜奶能力300吨。现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现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预计11月末即可投入生产,初期日处理鲜奶100吨。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到明年底便可达到日处理鲜奶300吨的生产能力。
三、加快奶源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为确保常庆乳业充足奶源供应,市政府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奶源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
一是整合现有奶源市场,提质增效。我们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的市场运作,将现有奶站全部由常庆乳业进行收购,同时扩大奶站的收乳能力,力争到今年11月末达到日收鲜奶100吨,基本保证常庆乳业建厂初期加工鲜奶的生产需求。
二是利用世行贷款建设万头奶牛场。常庆乳业利用世行奶源专项贷款5800万元在二河乡平房店林场投资建设11处高产奶牛园区,每个园区饲养奶牛500头,经过2-3年的发展,奶牛存栏达到10000头,日交售鲜奶100吨。
三、制定优惠政策,扩大养殖规模。市政府先后出台的《五常市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五常市扶持奶业发展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文件,这为五常奶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各乡镇要在国家《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奶牛发展规划,重点建设牛家、红旗、拉林、营城子、兴隆、背荫河、安家、五常镇、兴盛、常堡、杜家、山河、长山13个乡镇的奶源基地产业带。奶户在享受国家各项扶持奶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同时我市又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在用地、交通、水利、电力等费用方面予以相应的减免。市政府将协调农发行和信用社设立奶牛专项贷款,向符合条件的奶牛户及小区发放奶牛专项贷款,并争取省政府财政贴息扶持。政府要推进奶牛政策性保险工作,积极筹措保费补贴,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努力降低和分散奶牛养殖风险,调动群众养奶牛积极性。要重点抓好奶牛的规模养殖,对规模化养殖企业(100头以上)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财政给予贴息支持。积极落实国家对生鲜奶收购站挤奶机械设备购置补贴政策,到2010年全面实现生鲜奶收购站挤奶设备机械化。支持奶牛良种引繁和技术推广,支持饲草饲料发展,支持粪便资源化处理,支持疫病检疫防控,支持饲料及乳制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政府要引导成立一批组织程度化高,抗风险能力强的奶牛生产合作组织,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奶源基地的生力军。同时对奶牛发展速度快、生产效益好、人均占有水平高、农民收入增幅大的乡镇主要领导进行表彰奖励,以此推进奶源基地快速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我市年可增加外购成年奶牛5000 头,加上原有奶牛自然增长,力争用3-4年时间将我市奶牛发展到4-5万头,日产鲜奶300吨,基本满足常庆乳业的奶源需求。
我市奶源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推进农牧“主辅换位”这一总体目标,举全市之力,把奶业振兴作为全市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的重点加快发展,形成以常庆乳业为龙头,以奶牛园区、小区为主体,以奶牛专业户为基础的现代奶牛生产格局,逐步消灭奶牛生产空白乡镇,促进奶源基地均衡发展。加快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推动我市市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最终实现我市提出的升位赶超发展的奋斗目标。
第二篇:我市奶乳源基地建设进展情况的工作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工作报告》,并形成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关于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对审议意见进行深入研究落实,现就研究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确目标,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推进步伐
市政府把加快奶源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特别是下半年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推进农牧“主辅换位”这一总目标,认真实施《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举全市之力,把奶业振兴作为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的重点加快发展。一是加大宣传推进力度,努力营造全民养奶牛的良好氛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多角度宣传我市扶持奶业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奶户的养殖积极性。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步调,明确市政府对奶源基地建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决心。二是加快推进《五常市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在国家《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奶牛发展规划。三是根据龙头企业辐射范围和收奶范围及奶牛的基础条件,确定牛家至山河公路沿线14个乡镇为奶牛生产带,重点发展奶牛园区、奶牛小区和奶牛养殖专业村,使之成为我市奶源基地建设的主体,逐步消灭奶牛养殖空白乡镇,基本形成以常庆乳业为龙头,24个乡镇为奶源基地的生产格局。到2010年底要外引、外购奶牛10000头,可繁奶牛4000头,存栏总量达到3万头。根据全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要求,全市奶牛存栏达到7.2万头,年产鲜奶19.5万吨;存栏50头以上养殖大户达到500户,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小区达到20处;机械化奶站发展到100个;平均奶牛单产达到5.5吨。乳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5亿元,财政增收 5000万元。使全市奶业发展再上心台阶。
二、落实任务,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
奶源基地建设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市政府要求市畜牧兽医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物价局、卫生局、监察局等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完成以下六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奶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严格审查生鲜乳收购站资质条件,实现全部生鲜乳收购站的标准化管理。二是推进养殖规模化,力争使全市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 100%,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奶牛比重提高到35%左右。三是合理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乳制品加工业。四是完成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改造,实现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达到80%以上。五是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不良竞争行为的监管,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六是建立奶业检测监管体系、质量管理和疫病检疫防控体系,确保从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到乳制品生产、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奶源基地健康发展。
三、强化措施,为奶源基地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一)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扶持奶牛生产基地建设。积极落实省级财政对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基础设施给予贷款贴息政策,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扩建牛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扶持。积极筹措保费补贴,扩大奶牛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努力降低和分散奶牛养殖风险。二是扶持良种引繁。以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支持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扩繁和科技推广。三是扶持饲草饲料生产。重点推广青贮、黄贮饲料,支持草场改良。四是扶持粪便资源化处理。重点扶持规模化牧场、规范化小区的奶牛排泄物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
(二)建立生鲜乳收购、交易、质量监管制度。认真执行《黑龙江省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并坚决制止随意拒收生鲜乳的行为,维护奶农利益。实行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管理制度。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通过收购、控股、租用等方式对现有的奶站进行接管。切实规范生鲜乳交易行为。建立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并协商确定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确定在每年4 月20日和10月20日前向社会发布。物价、畜牧兽医等部门要加强指导,保证协调机制的正常运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的,依法进行了查处。
(三)加快奶业科技推广。加大了以“三进五到位”(进村、进场、进户,良种到位、良法到位、良料到位、良医到位、良管到位)为主要内容的奶牛养殖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技术水平。一是强化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对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到 2010年计划培训200名基层奶牛防疫和繁育技术人员,同时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奶业科技服务队伍中,建立高素质的市、乡、村三级奶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二是开展奶牛饲养先进技术推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培训活动,逐步实行“标准舍、冻精配、青贮料、全价喂、科学管、创高产”的科学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奶牛标准化饲养、奶牛群体高产、全价配合日粮、奶牛疫病防治、青贮生产、优质牧草栽培和乳品安全等新技术,全面提高奶牛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建立培训基地。以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和奶牛生产科技园区为依托,集中轮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层层扩大受训面,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
(四)鼓励培育新的奶业主体。制定奶源基地建设规划,着力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同时积极扶持乳品企业自办万头牧场,把我市奶源基地建设成“养殖、生产、研发、储备”为一体的现代化乳业基地。常庆乳业计划利用世行贷款5800万元在二河乡平房店林场建设11处高产奶牛园区,每个园区饲养奶牛500头,经过2-3年的发展,奶牛存栏达到1万头,日销售鲜奶100吨。目前,政府正在与企业就转贷担保手续问题进行协商,土地整理工作基本完成,将会按计划如期施工。
(五)发挥奶业协会作用。鼓励和支持奶业龙头企业、奶牛场户及涉奶部门、企业参与协会,开展技术交流与协作;组织奶农成立奶农合作社或奶农协会,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发挥奶协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向奶农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奶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组织协调好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为产加双方的和谐共赢提供必要的支持。
(六)整合现有奶业资源。按照全市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奶农饲养积极性。市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常庆乳业同我市31家奶站签订回购、租赁协议,保证常庆乳业初期加工鲜奶的生产需求。现已同3家奶站签订了租赁协议,市政府为保护奶农利益不受损害,对鲜奶予以财政补贴。
四、加强领导,强化执行与考核
市政府成立了奶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关系,把发展奶业纳入各级领导的政绩考核指标,年终按完成工作任务兑现奖惩。对年新增存栏奶牛500头(自繁的除外)以上的乡镇,奖励党委书记、乡镇长各3万元;对奶牛生产空白乡镇,每新建一个奶站并拉动奶牛增长300头以上的乡镇,奖励书记、乡镇长各5万元。通过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切实推进我市奶源基地的快速发展。
特此报告。
第三篇:乌克兰奶源基地建设考察报告2006
王加启副所长赴乌克兰考察报告 【标题】
【日期】2 006.1.4
乌克兰奶源基地建设考察报告
应利乐乌克兰公司的邀请,王加启副所长于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赴乌克兰进行访问。通过考察基辅市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的三个奶牛场、一个农庄,参观了利乐乌克兰公司,并与乌克兰奶业协会座谈,对乌克兰的奶业情况和奶源基地建设特点有了足够的认识,并对加强我国奶业基地建设进行了思考。
一、乌克兰奶业情况
1.乌克兰奶牛养殖业情况
2005年乌克兰共有270万个奶牛养殖户或奶牛场,存栏成年奶牛400万头,平均规模1.5头,头均年产奶量3.5吨,牛奶总产量1380万吨。乌克兰奶牛养殖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家庭户养,规模为1头-9头,总量约300万头成年奶牛,占全国奶牛总量的75%;另一种是规模为50头以上的奶牛场,总量约100万头成年奶牛,占全国奶牛总量的25%。乌克兰饲料资源丰富,玉米、大麦、甜菜、向日葵以及食品加工业的副产品都是奶牛优良的饲料资源。
2.乌克兰牛奶与奶产品情况
2005年乌克兰牛奶产量1380万吨,占奶类总产量的97.7%,人均奶类占有量280kg。在1380万吨牛奶中,有62%用于工业加工,另外的38%被奶牛户直接出售给消费者。
在工业加工的奶类产品中,液态奶产量仅占9%,酸奶产量占4%,奶粉产量占10%,而奶酪、黄油产量占77%。乌克兰的奶产品出口也相当有竞争力。全国奶酪产量30万吨,出口10万吨;黄油15万吨,出口8万吨;脱脂奶粉8.4万吨,出口6.3万吨;全脂奶粉3万吨,出口1.8万吨。主要是出口到独联体国家和东欧国家。
在液态奶中,巴氏奶占80%,超高温牛奶占20%。这是因为超高温牛奶价格比较高。在乌克兰,如果以原料奶的价格为100的话,塑料袋装巴氏奶的价格为170,屋顶装巴氏奶的价格为180,利乐枕超高温牛奶的价格为200,利乐砖超高温奶的价格为245-280可见,乌克兰液态奶消费中巴氏奶占主导地位。
二、乌克兰奶业奶源基地建设的突出特点
1.从农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
乌克兰奶牛养殖模式与我国相似,以农户散养为主,散养奶牛头数占全国奶牛头数的70%以上。但是近两年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这主要是消费市场和加工企业的牵动和引导。乳品加工厂在加工优质或高档牛奶时,近70%的奶源都来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对农户散养则限制收奶或不收牛奶,而且从规模化奶牛场收购牛奶的价格达到每千克0.32美元-0.35美元,从农户散养奶牛收购牛奶的价格仅0.15美元,相差1倍以上。这样就引导规模化养殖场较快发展。
2.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养殖模式
考察团考察的3个奶牛场分别是位于首都基辅市的城郊Terezino奶牛场、Kovalika奶牛场以及位于第二大城市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郊区的Agro-Soyuz
公司,而且基辅城郊的2个奶牛场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类型。
Terezino奶牛场是仿照美国模式新建的现代化奶牛场,整体硬件水平处于乌克兰最好的5%以上,1栋400头成母牛的散栏式牛舍全部造价约40万美元。该牛场目前存栏成母牛600头,品种为乌克兰黑白花,单产7吨,粗饲料主要是全株玉米青贮,保证每头牛每年7吨,另有青草和干草,粗饲料和精饲料都是奶牛场自己种植,全场采用TMR饲喂技术,机械挤奶。
Kovalika奶牛场是原来的养猪场改造而成的,造价很低,但是十分实用。全场1100头泌乳奶牛,平均单产达到8吨。该场采用固定式TMR加工站来为全场奶牛提供TMR饲料,解决了猪舍改造牛舍后不能使用移动式TMR机械的难题。在饲养技术上使用糖蜜添加生产TMR饲料技术,增加了饲料的适口性,提高了奶牛采食量。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郊区的Agro-Soyuz公司是乌克兰最大和最先进的奶牛场,存栏3000头奶牛,完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特别重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独立举办国际奶业大会,被称为乌克兰的“牛奶河”,是乌克兰农业部的示范基地。该公司奶牛的品种是从欧洲各国引进的纯种荷斯坦奶牛,精饲料和粗饲料自种自用,常年保证青贮和优质干草,采用科学分群管理,实现了专业化分工,有专门培育犊牛和后备牛的农场,有专门饲养产奶牛的农场,牛场兽医保健由专业人员负责。该场有两大特色,一是注意粪污利用,建有专门的化粪池和灌溉设施,做到粪污氧化后还田;二是有专门的奶牛新技术培训学校,不但企业内部使用,而且常年对外招生,包括国外学员也经常报名参加培训,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
3.把原料奶质量当做奶业的生命线
考察团考察的3个奶牛场都把提高原料奶质量当做首要任务,牛奶的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完全达到欧盟或北美的标准。Terezino奶牛场存栏成母牛600头,牛奶中干物质含量达到13%,乳脂率3.9%,乳蛋白3.2%,细菌总数小于15万,体细胞数小于25万,原料奶价格每升达到0.32美元。而周围只养1头-2头奶牛的散养农户,单产4吨左右,原料奶价格每升只有0.15美元,相差1倍以上。牛奶加工厂收购原料奶时也是把原料奶分类处理,对优质原料奶,主要用于高档产品或出口乳制品加工,而低质原料奶只能用于低档乳制品加工。
Kovalika奶牛场的牛奶质量也很高,牛奶中干物质含量达到13.5%,乳脂率3.9%,乳蛋白3.3%,细菌总数小于10万,体细胞数小于20万,原料奶价格每升达到0.35美元。
Agro-Soyuz公司存栏3000头奶牛,原料奶质量高是该场的突出特点,原料奶挤出后1分钟内就可以降到4℃,牛奶中干物质含量达到13.5%以上,乳脂率3.9%,乳蛋白3.4%,细菌总数小于5万,体细胞数小于12万,原料奶价格每升达到0.35美元,全群单产达到9吨。
三、对加强我国奶源基地建设的思考
1.加快推动奶牛养殖方式的转变
从1999年到2004年,全国奶类总产量增加2.9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4%,达到2368.4万吨,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发展速度。但是,我们的发展几乎全部依赖于奶牛数量的增加。据FAO统计数字,过去20多年我国奶牛单产没有显著变化。到2004年,我国奶牛年平均单产2040kg,成母牛头数按56%计算,则成母牛年平均单产为3643kg。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500kg,发达国家更是远远高于6000kg,如美国为8400kg、加拿大为6935kg、日本为7447kg。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90%以上的奶牛饲养在农民家里,非常分散,这种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殖方式,多数奶牛养殖户将牛拴系在庭院内,缺乏牛舍、运动场、饲料贮藏间等基本条件,饲养环境差,管理粗放,使得营养搭配、兽医防疫、环境保护和原料奶质量控制等先进技术难以应用,形成制约我国奶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我国奶牛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推动养殖方式的转变,在投资主体上不拘一格,政府在土地政策、信贷、税收等方面鼓励小区、大户、规模化奶牛场的发展。
2.建立质量第一的优质原料奶生产体系
通过考察感受到,我国的原料奶质量与乌克兰相比有较大差距。
中国-乌克兰原料奶质量的比较
干物质(%)乳脂率(%)乳蛋白(%)细菌数(万)体细胞数(万)
中国11.23.12.95050
乌克兰(考察记录)13.53.93.31020
原料奶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我国乳制品质量和档次的提升。目前,我国各地普遍采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鲜奶标准,每毫升50万个细菌数以下都是一级奶,但体细胞数、抗生素等指标没有明确规定,总体指标要求明显低于国际标准。饲料结构不合理,造成原料奶的蛋白质、脂肪和干物质等各项营养指标不能达到优质的标准要求,也将是一个长期影响原料奶品质提高的严重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建立优质优价体系,是原料奶收购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应该加强安全质量管理研究,建立以过程控制技术研究为主,辅以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研究的质量技术体系,从而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目前,我国乳与乳制品的认证主要是国内的QS、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以及ISO9000和ISO14000系列认证,都没有达到全面的过程控制。因此需要尽快加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技术的研究,全面提高我国原料奶与奶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3.注重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我国目前奶牛养殖产生的粪尿排放量每年约为2亿吨,绝大部分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对养殖场周边空气、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尤其在农户散养状况下,人畜混杂,粪尿横流,影响了农村的面貌,影响了农民的健康,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建立环境友好型奶牛养殖业模式就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在技术上,有粪污还田、沼气利用、制成有机肥等多种方式,但是一定要注重实效。许多地区过于重视形式,结果是劳民伤财。在未来奶源基地建设中,应该把环境保护作为必备的配套措施之一纳入整体规划,才能建立高效一体化的环境保护体系。
第四篇:加强奶源是建设乳业大国关键
加强奶源是建设乳业大国关键
全国乳业专家和知名乳企负责人就中国乳业未来发展把关献计,大家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乳品消费大国,但要真正成为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的世界乳品业大国,关键是要加强奶源建设,逐步提高自建奶源比例,完善企业自身产业链。
中国乳品行业在2006年至2013年间经历过两轮奶源紧缺和价格剧烈波动,全国奶牛养殖业陷入养牛-杀牛-养牛的怪圈,严重挫伤奶农养牛积极性,奶源市场出现相互抢奶、降低收奶标准等乱象,奶源质量安全风险巨大,乳品行业先后发生了“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事件,消费者信心跌入低谷,行业发展遭受重创。
2009年中央出台政策引导乳品行业加快自有奶源建设,大力举办自有牧场、合作牧场和股份制牧场,奶源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到目前全国骨干乳品企业的自有奶源比例已达到近30%。2013年国内又出现奶源紧缺的趋势,针对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的无序抢奶造成乳品质量安全隐患,国务院迅速部署召开全国乳企座谈会,奶源乱象被及时制止,全国乳品市场稳定有序,这与近年来乳品企业不断加大奶源投入,自有奶源比例大幅提高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江西阳光乳业集团董事长胡霄云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对近年来中国乳业出现的几次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深感痛心。乳业产业链很长,每次少数企业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伤害的是包括奶农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和整个行业。他认为,现阶段国内奶源建设滞后和奶源无序竞争仍然是阻碍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抓好奶源基地建设,夯实自身发展基础,才是乳品企业发展的根本之道。
第五篇:培育发展奶产业 建设优质奶源基地
培育发展奶产业 建设优质奶源基地
文章来源:惠农区农牧局 发表日期:2010-10-12 8:33:05 文章录入:姚玮 点击率:114 字体:[ 大 中 小 ]
------------------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区委、政府因势利导,抓住机遇,突出把奶产业做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一项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发展思路,通过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推进规模化养殖及标准化养殖,优化饲草料供给,规范原料收购,使奶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使得奶产业得到健康、稳步发展。
一、我区奶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目前,全区奶牛存栏达到19890头。年产鲜奶5.1万吨,成奶牛年均单产突破6750公斤,比全自治区平均水平高4.8%。各个园区(规模场)由于饲养水平不同,奶牛单产也有差别,其中:卉丰农林牧场年均单产达到8900公斤左右,长城奶牛场年均单产达到7200公斤左右,先农奶牛养殖科技示范场年均单产6900公斤左右,产量最低的园区年均单产6600公斤左右。预计到年底奶牛养殖业实现产值1.1亿元,农民人均来自奶产业的收入达到600元左右。
1、鲜奶市场收购价格大幅上升,销路畅通。进入7月份以来,全自治区奶产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据宁夏乳制品工业协会7月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区鲜奶收购价居全区最高,平均为3.2-3.5元/公斤(全自治区平均为2.9-3.5元/公斤),个别奶牛场鲜奶收购价达到3.8元/公斤以上,鲜奶收购价达到历年最高。收购价格不断上涨,奶牛养殖利润增加。加上我区70%的鲜奶销往蒙牛集团,7月份蒙牛集团将其全国优质奶源基地的第一块牌匾授于我区,将我区作为蒙牛集团优质奶源基地之一,收购所产的全部优质牛奶,并将继续加大对惠农区奶产业的支持力度,每年向规模以上园区、企业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这对提升我区奶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积极探索和实施了奶牛扶贫托管机制,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我区养殖园区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户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仍占奶产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奶产业的快速发展的实际。近年来,区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园区改扩建上坚持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补、项目投、银行贷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2009年改扩建的3个奶牛园区总投资达到680多万元,全部是由企业投入为主,政府对达到验收标准的奶牛园区以奖代补50万元,在资金的使用上也不是无偿投入,而是以政府扶贫资金的形式投入,将50万元以奶牛的实物形式投入,折算成奶牛,企业每头牛每年上缴财政1500元,用于扶持贫困大学生,连续5年为一个周期,既保证了政府资金对企业支持,又做到企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和实施了奶牛托管机制,在卉丰农林牧场和天明奶牛园区建立奶牛托养中心,制定了奶牛托养管理办法,养殖户将自己饲养的日单产20公斤以上的奶牛进行托养,每头奶牛每年返还利润2500元左右,养殖户没有任何风险,而且五年后养殖场返还养殖户同样年龄段的奶牛。6月份,有24户托牛户在卉丰农林牧场领取64万元分红资金,最高领取分红资金13.7万元,最低领取分红资金8000元。在先农奶牛养殖场实行奶牛托养和股份制,对于养殖户存栏奶牛20头以下的实行托养,政策不变;养殖户存栏奶牛20头以上的,将奶牛以评估折价的方式入股,由养殖场经营管理,养殖户也可参与园区管理、奶站经营,每年每头奶牛分红最少可达2600元,最多可达4500元以上,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在政策驱动下,全区当年托养养殖户奶牛500多头,既创新了政府扶持资金机制,又降低了奶牛
养殖户的风险,实现奶牛场养殖规模捆绑扩张,达到国家、企业、农民的“三赢”。奶牛托管模式成为我区乃至全市奶产业发展的样板,受到了自治区、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3、牛群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种改良步伐加快。自2002年自治区开始实施《宁夏奶牛品种改良》项目,2006年启动《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我区累计引进共引进优质冻精 30400支,改良奶牛14500头,2009年引进国内外优质性控冻精1000支,在长城奶牛场试验推广奶牛性控繁育技术,为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系谱档案、佩戴管理耳标、并录入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从而为奶牛养殖园区和规模养殖场做好良种引进、选育和繁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增强。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4.68万亩,其中优质苜蓿2.58万亩,共完成秸秆综合利用10.5万吨,其中制作带穗玉米青贮饲料4万吨,使我区秸秆综合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
5、园区建设进一步规范。2010年新建奶牛场2个、改扩建奶牛场3个,目前全区有各类养殖?扒⒐婺Q吵?15个,奶牛入园率达到100%,机械化挤奶率达到100%。
二、发展的优势
1、奶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奶产品已成为我国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突出的大宗农产品。奶产品消费水平的偏低,已影响到全民族体质的增强与智力的提高,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只有奶,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孕育着极大的产业潜力。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预测,到2010年我国乳品消费总量将达到25015千吨,人均消费达到17.87公斤。
2、政策环境有利。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农业部《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宁夏被列入西部奶业主产区;自治区出台实施了《宁夏奶业提质增效计划(2007-2010)》,惠农区被列为宁夏奶产业发展的主产区。这为全力推动我区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今年,国家和自治区对奶牛改良、奶牛保险和规模养殖场给予了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以激励奶产业良性发展。惠农区政府也出台了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推动奶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3、饲草料资源丰富充裕。惠农区现有可耕地26万亩,宜农可垦荒地15万亩,各类农作物每年播种面积35万亩左右,草原面积可达21万亩,其中留床苜蓿25900亩,年产各类秸秆130万吨。
三、发展思路
我区奶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坚定不移地推动奶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按照推进奶产业现代化的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奶产业增效奶农增收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手段,建立规模养殖集中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局面,完善质量检验检测的体制,实施绿色奶源工程。
(一)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坚持做优做强奶产业的思路不动摇
这几年奶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证明:我区确定的突出发展奶牛、肉羊产业,加快形成优势奶产业带,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思路是正确的。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内、国内乳制品消费量持续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随着我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和地缘优势的发挥,乳制品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随着龙头加工企业技术的进步和乳制品品种结构的调整,对奶源需求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奶产业发展中的“三个趋势不会改变”,将继续推动着我区奶产业的快速发展。只要我们立足我区资源优势,正确把握奶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和特点,积极主动应对当前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着眼于提升奶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就能推进我区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二)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区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速度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充分利用当前我国奶产业发展调整期的机遇,把我区奶产业的发展从速度扩张型调整到质量效益型上来,努力使我区奶产业发展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按照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把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统一起来,以效益推动奶产业的发展,实现奶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要实行必要的政策扶持,确保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这几年发展的情况来看,奶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产业。同时,由于奶产业带动作用强,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奶产业对拉动农牧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在现阶段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奶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树立以政策为引导、项目为支撑的投入体系,鼓励一些有资金实力、懂管理的个体经营业主在奶产业上来投资,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的奶牛园区或者是托牛所;二是加大对新建园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在奶牛园区的基层设施投入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在征地、水、电、道路等公共设施上,加大投入,实行以奖代补的原则,对每一个新建的园区,凡是达到标准都要给与一定的资金奖励。三是信贷部门要加大对养殖户的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仍然推行政府补、银行贷、农民筹的模式,尤其是作为各级信贷部门要加大对奶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在贷款规模上、贷款金额和利息上要制定一些惠民的优惠政策,确实解决在奶产业发展上的资金制约因素。
(四)要全面提升奶源基地建设水平
一是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点,把奶原基地建设作为畜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要在政策上给奶源基地以扶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大奶源基地建设的投入,引导优质奶牛向优势牛奶产业带集中,全面提高奶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鼓励和支持奶牛养殖合作社,推广规模化养殖园区建设,要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奶牛养殖园区,切实加强对奶站的管理,根据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对现有奶站进行清理整顿,建设符合规定要求的标准化奶站,对2吨以下奶站进行兼并优化组合,力争我区奶牛养殖园区建设上有新的突破,使我区奶产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格局基本完成;二是要加快推广科学的奶牛养殖技术。从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养殖奶牛技术水平不高,是影响奶牛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奶农的饲养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养殖户的科学饲养水平,进一步增加养殖效益;三是要加快建立奶牛自繁自育体系,优化奶牛品种结构。要充分利用国家科学工程实施计划,落实奶牛良种直补政策,利用冻精冷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先进繁育技术,积极开展奶牛性能鉴定(DHI)工作,促进牛群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使我区奶牛整体质量水平上一个台阶;四是要配套建设稳定的饲草料基地,预计在今后一个时期,饲草料价格仍将持续偏高。因此,要千方百计扩大饲草料种植,把发展饲草料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要内容,继续鼓励农民广开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养牛,提高草料综合利用率。同时,要推动饲料加工业加快发展,向奶农大力推广普及配方饲料、复混饲料,提高奶牛个体产奶量。
(五)推行奶牛标准化生产
推行标准化生产是提高我区奶牛养殖水平,确保消费者权益的关键。下一步要按照“扩总量、抓管理、增效益”的思路,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上来,在我区全面推广奶牛标准化生产技术,把奶牛养殖方式的转变与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一是指导规模牛场和奶牛园区要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在标准化生产园区必须实行“统一防疫、统一饲养规程、统一管理、统一挤奶、统一销售”,科学化饲养,规范化管理,对鲜奶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二是加强奶牛标准化技术规范的宣传推广和普及,重点加强标准化技术培训和知识宣传,提高奶农和挤奶站经营者质量标准意识和应用能力;三是严格投入品质量
管理。
(六)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控及防疫体系
在畜牧养殖生产中,传染病是大敌,给畜牧业造成的损失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控体系,加强疫病防治管理,推行官方兽医制度,搞好疫病监测,严格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奶牛疫情流行动态,指导奶牛生产者搞好防疫;二是建立和完善奶牛健康防疫体系,养殖小区要有配套的防疫、消毒、疫病诊断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严格执行防疫规程,变定期防疫为全年防疫,做好查漏补缺,提高疫病的控制和预防能力;三是加大两病(布病、结核病)检疫和净化;四是做好非传染病的诊治工作,加大对兽医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七)进一步完善奶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是协调解决当前制约奶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建议金融部门,适当加大农业信贷投入,为奶农发放一定规模的小额贷款和延长贷款时限。二是继续实施奶牛政策性保险。通过实施奶牛政策性保险,积极帮助广大奶农规避和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增强奶产业抗风险能力,为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继续实施奶牛风险资金降低养殖风险。从2007年开始在我区全面实施奶牛风险基金,按照自治区政府、石嘴山市政府、惠农区政府、?槠芳庸て笠怠⒛膛Q郴Вǔ。?1∶1∶1∶1∶1的比例筹集资金100万元,风险基金专户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成立风险基金管理委员会、鉴定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等风险基金管理机构,负责风险基金的管理使用。率先从所有的奶牛养殖园区开始实施,通过奶牛风险基金的实施有效的应对行业危机,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避免奶产业可能遭遇的自然、市场、食品安全风险,保护奶农的切身利益,促进奶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惠农区动物疾控中心)
1、经济效益:项目达成后,扩建养殖小区可达150多亩的养殖场地,实现存栏奶牛1500头以上,年产优质鲜奶6000吨,实现产值1500多万元,可实现当地农作物秸秆转化收入达560万元,转化牛粪做为食用菌基科,创收入达400万元。
2、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可转化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工人300多人当地再就业。
3、环境效益:该项目每年可消化所在地农作物秸秆16500多亩,杜绝了当地农民焚烧秸秆现象,生态环境效益明显。秸秆做为牛奶饲料过腹还田,既可产生大量的有机肥料,又为当地农民使用沼气提供优质原料及双孢菇种植茎料子,使用沼气后产生的废渣、废液又是绿色无公害蔬菜必备的有机肥,带动农民用于农作物种植减少、节约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及农用成本,可直接带动20000亩的耕地农作物进行有机作物的种植,无形中成了一个从绿色有机作物种植――农作物秸秆养牛――鲜牛奶深加工销售——牛粪转化为食用菌种植基料(或沼气原料)——食用菌深加工出口销售(沼气供人日常生活)――食用菌种植废料、沼气废料可用作美国红提葡萄的有机肥――生长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循环经济链条。因此,实施本项目环境效益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