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象与目的”(作文)课堂实录
“对象与目的”(作文)课堂实录
李卫东
学生: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12班
时间:2011年12月10日地点:校体育馆
活动: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名师成长论坛
整理:王萌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小故事,请大家看投影(屏显):
“故事”来源自荷曼·麦尔维尔的《抄写员巴特利比》:最初,巴特利比的工作是信件分发员,他和其他分发员不同的是,他专管死人的信件,因而这些信件永远不能分发出去,也永远不会被拆开阅读。之后他当了一个律师的文稿抄写员。经过了那么多年与死人信件打交道的工作后,当律师叫他从事一些写作任务时,他的唯一反应就是回答说“我宁愿不”。他宁死也不肯写出一个字。
师:您猜猜巴特利比为什么宁死也不肯再写出一个字呢?
生:我认为是他看多了死人的信件产生了条件反射,认为要是写了这封信,写这封信的人就要死了。(大笑)
师:谁要写信就会死?呵呵,这个条件反射可够强烈的,这是他的解读,这个解读有一点浪漫的想象,还有其他的意见和猜测么?
生:他之前分发的东西都没有人看,他担心自己写的东西也会没有人看。
师:这位同学的意见和我的比较相似,我相信还会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在这里我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东西呢?就是我和这位同学一致的地方,抄写员之所以不愿意写东西就是因为他怕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人看?点灯熬油,耗费精力,又没有人欣赏,于是他想当然的认为写作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这就从反方面告诉我们说写作一定要考虑到什么?
(学生沉默思考)
师:写作目的。我写这篇东西干什么?读者读到文章后的反应是什么?我写好这个个东西被读者看见了,但是如果读者毫无反应,那么这个作品跟死亡者的信件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就要考虑,我给谁写啊给谁看啊?心中有没有装着读者啊?有没有目的啊?同学们会不会觉得老师说的有点神乎其神?不是的,这是一个常识,让我们写作走出死亡者信件的症结,不让我们的作品永远沉寂在角落里。我写出来的东西可以不好,但是我可以让你看,可以达到我的目的。这就是好作品。起码是真实的作品。老师今天给大家提供一个调查表,提醒一下大家写作的时候有没有心中装了读者啊,有没有写作的目的啊?(屏显):
1.有明确的读者对象吗?
2.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吗?
3.有足够的细节描述提供给读者吗?
4.作者写什么、不写什么考虑到读者对象和写作目的了吗?
5.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感受了吗?
6.作者的语气适合读者对象吗?
7.语言表达能让读者明白和接受吗?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把这七条朗读一遍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师:有没有不同意某一条或需要老师对某一条稍作解释的么?
生:第五条我不太理解,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与考虑读者需求有什么关系呢
师:(重复问题)有同学能替我解释么?
(学生沉默)
师:好我自己来解释一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看看读者是否能接受,这样安排读者认为合理么,读者喜欢么,详写的东西读者感兴趣么,你这个写得太假太罗嗦,读者会不会不喜欢?
生:好文章应该适合所有人,为何第一条要强到明确的阅读对象,师:很有想法,实际上明确阅读对象可以有几种形式,一种是有具体的人,一种是指一类人,同学、朋友等等,还有一种是写给自己的。形式不一,但是不管写给谁,都要想到读者,心中要有读者。
生:为何要有细节描写?你怎样知道提供给读者什么样的细节描写?
师:有能替我解释的么?我说的有点多了。
生:细节描写是最重要的,最能展现文章灵魂的。
生:最能体现描写对象的特点的,最吸引读者的。
师:都很好,打个比方说吧,记一节最特别的语文课,给其他班级的同学们看,那么我们要写写李老师这个人什么样,他上课的做派什么样,同学们的反应如何,把这些细节突出出来,同学们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否则你只是简单的交代一下有个北京来的李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课课题是什么,这样就不会让读者有兴趣,读者会感觉不解渴。
生:写文章写给别人看,可是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适合的语气也不同,我们如何判定什么语气适合?
师:好,问题很具体,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写作的时候采取一种什么视角呢?仰视?俯视?还是平视?怎么处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还是平等的,平易近人的,围绕读者与他们面对面地展开交流?而仰视可能又是另外的一种感觉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学生无人举手)
师:如果大家都没有问题了,咱们不妨那一篇文儿来说说事儿,看看这七件事儿他都有没有做到,这是李老师做老师时教的一个学生的作品,当时李老师教初一,初一的学生住校,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我布置的题目是《给的一封信》。老师给大家读一些这篇文章。(屏显)
给咪咪的一封信
咪咪:
你想妈妈了吗?我好想妈妈。每晚抱着你进入梦乡时,我的心总会微微痛一下,鼻子酸酸的,泪水涌上眼眶。我又想妈妈了。
在学校,友情必然深厚,师恩必然珍贵,但是母爱才是我最想要的!每当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妈妈做的可口饭菜时,我也想起了,仿佛眼前就有一桌美味、丰盛的佳肴,口水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每当繁重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来气时,我也好想扑到妈妈怀里听她讲一会儿故事。
我本来没有晚上睡觉要抱一个娃娃的习惯。可是,我想妈妈,我想抱着她,闻闻妈妈清香的体味,我也踏实了。事实却是如此残酷,我离开妈妈了,我没有了每晚的“依靠”。我只能抱着一只玩具娃娃,看着你的大眼睛,抓着你柔软的小手。我为什么总是想起妈妈?在给你写
这封信的时候,提到“妈妈”这个字眼,薄薄的泪水一次又一次地冲刷了我的双眼。或许你永远不会读懂这封信,或许你永远只会对着我憨笑,或许你永远不会像妈妈那样带给我欢乐、亲情!但是,我还是要写,在xx,这个四面大墙的校园里,或许我的心永远不会飞到妈妈的身边,但是,每当妈妈的一抹微笑挂在脸上时,请你告诉她:我爱她!
在周五返校后,我总是激动地问妈妈:“妈妈我很想你!妈妈你想我吗?”妈妈总会抚摸着我的头,轻轻地,温柔地说:“妈妈也想你,宝贝,妈妈每天中午都等着你的电话。”我不知是高兴,还是听了妈妈的话感到感动。我又哭了,这次是紧搂着妈妈放声大哭。那一刻,虽然我们都落了泪,但不是每晚凄凉的泪,不是写信时难过的泪,而是欣喜的泪,是幸福的泪。
咪咪,你虽是个可人的布娃娃,但是,我相信,你也是有感情的,我相信,每次你看到我流泪,你也为我伤心。不管怎么说,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在每晚夜深人静时还有一个朋友,还有一个倾诉的对象。你让我知道,就算妈妈不在我身边,我也能搂抱着一个人安然入睡。
希望你能睡个好觉,爱你的主人将和你一起把脑海里那一份对母亲的思念带给她。
此致!
敬礼!
和你共枕同眠的人
2007年9月17日
师: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看看这篇文章,刚刚我们说过的七条他都达到了么,那条没有达到。好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想发表意见的同学请举手,说说你认为她哪一条做得好或是还不够?
生:第六条做得很好,他的语气把布娃娃当成了一个朋友,是一种平视的感觉。
师: 还有么?
生:他第三条也做得很好,他别是周末回家时投入妈妈怀中的那种细节描写,催人泪下。
师:对,催你泪下了。这个细节的确很好,同学们,细节并不神秘,你只要把那些平时不被我们注意的,打动人心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用细腻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就可以了。还有其他意见么?
生:他第一条做的不太好,说是写给咪咪的,但更多是写给妈妈的表达对妈妈的爱,真正写咪咪的反而没有多少。
师: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么?
生:我认为不是的,他就是要通过写咪咪来表达出在那些没有妈妈的日子里,他是依靠咪咪来寄托对妈妈的爱的。
师:还有补充意见么
生:她把咪咪当成自己的朋友,倾诉对妈妈的想念。
师:看似是交流对象,实则是在跟自己交流,但是我同意这位男同学的话,他应该在写作中多一点跟咪咪的直接对话,使之更加自然亲切。这篇文章角度很新,语言很流畅,但是也有可以改进得地方。同学们如果老师这时候给你们这样的一个文题,(屏显:以“xx,请听我说”)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们看看你们会写给谁?
师:填上你最愿意填的,那个人,那个事,那个物,等等都可以,说说你想说的话,不要想你写得是深还是浅,是好还是坏,拿起笔来写,不停的写,写完再说。开始——
(学生写作15分钟)
师:很棒,大家在十五分钟内不停的写,我看写得最多的同学写了有六百多字,大多数同学都写了三四百字。我们先欣赏一两份吧
生:《妈妈,请听我说》:这个星期六,我打开日记本,刚要记录这天发生的事情,心里突然想到了妈妈:虽然知道您工作忙,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可请您停一下停一小会儿,我有话对您说。
诚然,作为人类的工程师,您有太多太多的事要忙,而我,您唯一的孩子,是不是被淡忘了呢?您一向以您的学生的出色而自豪,可当我获得优异成绩时,却从未听过一句表扬,鼓励。我为这种不平等的待遇感到不平,可我又能说什么?
在事业和家庭上面做出选择,我相信您一定会选择事业,因为太多太多的事情使我坚定地相信您只关注您的学生。每当深夜,我从噩梦中惊醒时,心中总会涌现一股无名的哀伤。
每当您把班上的学生带到家中,耐心与他交流、指导时,我心中更是无法言说,您何时这样对待过我?当我看见您头上那一缕白发时,心中更是无法述说,不禁对您的学生产生一股怨恨;凭什么把我的妈妈累成这样?
妈妈,我爱您,但请您分些爱给我!
师:很好,对象是自己的妈妈,写出了对妈妈的爱的渴求,抒情色彩很浓,挺好,但是李老师要建议一下,如果再多一点细节会更好,一味的这样抒情下来,总显得单调,但是总体说来还是不错的,还有同学愿意读一下么?
生:《爸爸,请听我说》:小时候,我在爷爷奶奶身边成长,在六岁时回到您身边,在我心中,您就是一个神般的存在。从一年级开始,您对我严格要求,希望我出类拔萃的人,我感觉得到您心中的希冀,我一直在努力跟上您的步伐。
可是,爸爸,请听我说,不停地快速奔跑是会很累的,有时候,在路边稍微休息一下也未尝不可,这条路上,太多阻碍,我的身体没有您强壮,请慢下脚步等等我可以吗,选择一个适合我的速度,我相信这样我会跑的更好。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您教我代数,我什么都不懂,只有不住的点头,您洪亮的声音一直在我耳边盘旋,一直鞭策着我。爸爸,我知道,您希望我有一个平坦的未来,希望消灭我前方所有的荆棘,但是,有时请放一放手可以吗?因为,未来总有一天,您不会再拉着我奔跑,那个时候的我摔倒了怎么办。
师:“奔跑”一词很有象征色彩,这位同学用他的心里话打动了我这样的一个父亲,我的女儿和你们的年龄差不多,我从你的文章中学到了要给我的孩子以自己的慢节奏慢生活,要让她以自己的步履去走她自己的路,不要拽着她跑,写得真好。其他的请同学们在课下完成,下面请看这个题目《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镇江市中考的作文题目。(屏显:《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师:这个题目会为李老师解围,因为在座的老师会向李老师提出质疑,上一个作文的题目采用书信形式好确定读者对象,那这七条对镇江市的中考作文题目还灵不灵呢?有同学能为李老师解围么?你如何确定读者的对象呢?
(思考,有一男同学举手)
师:这位男同学,真仗义。
(观众笑)
生:可以把读者对象确定为家长,表达对他们的一种歉意,处于青春期的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的苦心,但我相信经过岁月的洗礼我会慢慢理解他们所做的许多的事情。
师:很不错,跟刚才那位女同学文章中的内容很相似,理解是慢慢的,不要强加,不要牵强。好我们再看一个题目(屏显:xx,请听我说: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我把两个问题站在一起了,xx,请听我说: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我们来看,写任何文章心里都要装着读者,至于这些读者是哪个人,哪些人,哪类人都不重要,关键你的心里要装着他们,要和他们分享物质?还是和她们分享感情?还是让他们接受感情?这样一粘连,我们把前面一篇文字稍稍改头换面一下,就是一篇很言之有物的文章了。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第二篇:作文课堂实录
作文《父母的爱》课堂实录
一、铺设情境,引发谈论,感知亲情
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的视频画面,激发学生情感,引出话柄 师:同学们想看电影吗?黄老师播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里的一段给你们看,你们要认真看,用心感受,一会儿把你们的感受说出来,好吗?
2、播放录像,师旁白:有一个叫小强的孩子出疹子又加高烧,医生说如果到第二天高烧还不退,小孩就会有生命危险。看看,这时他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小强的病好了吗?
3、师:看完了,你想说什么?
生1:我从这位妈妈焦急愁苦的神情上感觉到她十分爱她的孩子。师:是的,你从她的神态感觉到她的爱!(板书:神态)
生2:这位妈妈一步一跪一磕头,在祈祷上天能保佑她的孩子,额头都磕出血来了。我被深深感动了,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
师:这“一步一跪一磕头”是这位妈妈的动作,“额头都磕出血来”是这位妈妈的外貌,通过动作和外貌,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位母亲伟大的爱。(板书:动作、外貌)
生3:这位妈妈祈祷的话语让我体会到她深深爱着她的孩子,把孩子的命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师:是啊,你是从她的语言感受到了她对孩子的爱的。(板书:语言)师问:面对神像,你知道这位母亲在祈祷些什么吗?说说看。
生1:神仙大爷,请让我的孩子好起来吧,我一定不忘记您的大恩大德的。生2:大慈大悲的观音,我孩子如果好了,我一定带他来给您磕头拜谢。生3:神仙大爷,保佑我的孩子吧,我不能没有他,否则我的生活将失去意义。生4:菩萨啊,保佑我的儿子健康地活着吧,不然我也活不下去了。„„
师:是啊,你们的想象真实合理,都说到这位妈妈的心里去了!我替这位妈妈感谢你们。视频中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等(师指着板书小结),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与坚强。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也在我们的身上倾注了无穷无尽的爱,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父母吃了很多苦。现在,我们就用我们一双智慧的眼,一颗特别的心,一起来好好发现发现,把发生在你和爸爸妈妈身边的最感人的事情说出来给大家听好吗? 片段评析: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情动而辞发”,产生交流欲望,自由地参与,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悟真情,增进亲情。教师根据学生的言语加以点评小结,帮助其归纳小结写作方法。加强语言的规范训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使学生掌握把话说完整、说具体的方法,同时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作文辅导只有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运用多媒体等其他手段,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师: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叫《妈妈的账单》吗?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体现妈妈的爱的?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从妈妈的帐单中体会到了母爱是无价的。
生2:通过小作者的帐单和妈妈帐单的对比,我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师:《可贵的沉默》又是怎么体现父母对我们的爱的?又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从父母总记得我们的生日,而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多么的无私。生2:我体会到了父母对子女从不计较,他们的爱真伟大啊!
生3:通过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以后也要记住父母的生日,学会孝敬自己的父母。生4:我知道了我们也要懂得感恩,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父母的爱。
师:是啊!俗话说,大爱无痕,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在我们身上倾注了无穷无尽的爱,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爸爸妈妈吃了很多苦。父母的爱虽然平凡,但是可贵!上节口语交际课,黄老师听了同学们叙述发生在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最感人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要写这篇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母(父)爱》(板书)片段评析:
从文本入手,感悟爱的主题思想,引申到生活中来,既是对本单元的总结,也是对本次作文的一个提升。我们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更要考虑儿童的情感实际和需要,必须触及到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习作指导:
1、师:首先先来分小组交流一下,说说你的这篇作文确定要写谁?确定要写她的什么事?教师相机指点,规范学生的语言:
(1)不仅要说妈妈好在哪儿,而且要用上具体的事例,让你的话更具说服力。(2)先说具体事例,再谈自己的感受。(指名回答)
2、投影场景表格。
上学时 迟回家时 下雨了 天凉了 生病了 我的成长 我的生日 我的学习嘱咐我小心车辆 坐立不安 送雨具
提醒我多穿衣服,把手套脱下了给我先戴。焦急;充血的眼睛;温柔;熬夜;摸我额头。
每天为我做饭;把好的菜夹到我的碗里;半夜为我掖被子。招待我的小伙伴,忙里忙外。
成绩差了„成绩好了„作业没有完成时„
片段评析:
在设计题材时,我就考虑到应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体现作文与生活相伴。为了照顾部分“留守孩子”或者是后进生的无话可说,在学生回顾叙述事例的同时,我适时出示事先制作好的语汇场景幻灯片课件,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通过指导快速拟中心的方法,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感受到:一个命题作文,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去写,原来,作文并不是没啥可写,写作文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语文课堂应是开放的,学生要写出真实的作文,必须要有真实的生活观察和生活经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点,学生就会有内容可写。教师抓住中年级小学生表述中的关键点,创设了几个情景,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与爱有关的方方面面。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为写做好铺垫。
四、讲评习作:
(投影学生作品2篇)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位同学的文章吧!请小作者上台,给大家读读自己的作文,底下的观众要及时发现优、缺点哦!发现优点师问:你觉得这段话好在哪儿?
发现缺点师问:哪些地方可以稍作修改,你能给点建议吗?
五、延伸课外:
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并让父母给你打分评价好吗? 片段评析:
习作的交流赏评是进行口语交际、渗透习作指导的又一次言语实践。本环节重点是在学生完成初稿后组织、引导展示赏评。在全班品赏中,通过对话交流,点拨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双丰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和时间。作文评价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例:教师评价、学生间的评价、家长评价等。特别是学生间的评价,效果尤为突出:评价别人的作文,对别人是一种帮助,对自己来说则是一个真正的取长补短的机会。评价别人的作文,学生心理上有一种新鲜感,这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表达真情的积极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在这一本该属于他们而又缺失许久的平台上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实现了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双丰收。
第三篇:有关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今天有幸参加了嘉兴市教科研基地学校教科室主任研修的第一次活动。上午聆听了朱建人处长的指导性讲话,以及两位优秀教科室主任的经验介绍,有很大的触动。下午在阮望兴所长的主持下,对课题报告的撰写进行了交流、互动,本人也借此机会上台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在交流和阮所长的点评中,受益匪浅。
在交流、点评中,我还觉得有一个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什么是课题研究的对象。
经网络搜索,在关于“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的大量网页中都有如下的说法:“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
在大量的课题研究方案中,对课题的研究对象的阐述也大多是基于上述的理解。
2. 社会研究的对象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的其它社会单位,一般包括社会中具体的个人、家庭、社区、各类专门人群以及各类组织等。
在理解什么是社会研究对象时,必须要注意区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之间的不同,以及“研究对象”和“调查对象”概念的差异。
首先,社会研究对象在概念上不同于研究内容。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而研究对象则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范围中的任何社会单位。
其次,“社会研究的对象”与“社会调查的对象”也是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对象应该是社会中某类群体或组织的总体。后者是指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单个对象,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
在用从单个的调查对象所得的资料推论总体情况时,要注意区分类别概念和集合概念。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性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只代表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年老或残疾)的人所构成的类别。对于类别概念的事物,可以用其全部和多数成员的特征去推论整个类别群体的特征。相比之下,对用集合概念来代表的集合体则不能做这样的推论。集合概念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几何体。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分析单位”的概念来区分社会调查对象(收集资料对象)与社会研究对象的不同。
从一般原则上讲,在每一个层次的分析单位上收集到的资料只能分析和推论该层次的情况。如果混淆了分析层次,则可能导致“以偏概全”或“简单还原”的错误。前者是指从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中得到的资料去简单推论高层次社会单位的情况。后者这是指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到的结论简单地推论其中每一个成员。
最后,在进行社会研究时还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调查对象的范围和规模。
3. 社会研究的内容
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社会研究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确定研究内容首先需要按照研究的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的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收集的信息。总的来说,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可分为现状调查、态度调查、因果分析、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等不同的层次。
第四篇: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毛驴儿
这是我和我的学生共同创造的印象最深的一节课
在这里也特别感谢李晓斐和朱应华老师!
执教人:吕洪亮
地点: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高一六班
时间:2003-11-29
上课铃„„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该谁演讲了?(每节课前三分钟演讲)
张清走到讲台上(不自信地)说今天我和大家一块儿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我先给大家赏析„„
(没有投入但学生还是给以掌声)
师:好,张清同学能抓住这首诗的精髓,尤其是尾联: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大家一块儿读一下。
生:齐读李白《将进酒》。
师:读诗要读出诗味。下面同学们一块背诵一下上节课学的《我的空中楼阁》。
生:齐背《我的空中楼阁》。(朗朗书声)
师:空中楼阁是李乐薇的精神家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精神家园,陶渊明的精神家园是桃花源,刘禹锡的精神家园是陋室,史铁生的精神家园是什么呢/
生:地坛(齐声说)。
师:史铁生是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是一个残疾的作家。
师:他怎么残疾?
生:双腿残疾。
师:他什么时候残疾的?
生:二十一岁。
师:对,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让我残疾了双腿,同学们,你们想想假如让你在这个年龄残疾了双腿,你如何感受?
生:(低头不语,一种极不愿意接受的表情)。
师:那么,史铁生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假如我就是史铁生,你想了解我的内心世界吗?
生:想(齐答)。
师:好。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访谈,你们就是记者,而我就是史铁生,咱开始好吗?
生:好(很兴奋)。
师:因为我的双腿残疾,所以我必须坐下。马凯,请给我一个凳子。
生:(把凳子递给我,含有同情的眼神看着我)。
师:好,从我坐下这一刻起,我就是史铁生了,访谈开始。
生1:请问史先生(学生笑),在你残疾后,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师:我第一个念头是--------我还会不会有媳妇?(生大笑)。
生2:当你残疾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师:我曾经一度想到死,并且这个念头很强烈,但最终我没有这样做。
生2:是你怕死吗?
师:非也,是因为我觉得我已悟出: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好,我们一块儿读一下(师生齐读)
生3:假如现在有人愿意比如我要捐献给您双腿,您愿意接受吗?
师:(鼓掌)我会非常高兴。但我不能接受,因为就目前医疗水平不可能使我的双腿康复,所以我只能真心的谢谢您的好意。但你说这句话的前提是你不可能把双腿给我,如果让你先把双腿给我,你还会说这句话吗?(生笑)所以,爱人者必先爱己。
生4: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您若有幸康复,您最想干的的什么呢?
师:和刘易斯赛跑(生吃惊)。可能大家不知道,我最爱的体育运动是田径,最喜欢和羡慕的人就是刘易斯,2001年3月20日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我见到了刘易斯。
(大屏幕展示史铁生与刘易斯的合影)
师:我在1988年写了一篇短文《我的梦想》其中有一句就是写给刘易斯,我写到:你的跑鞋我的梦。
生5:您有没有打算参加残疾人运动会?
师:会的。但是作为啦啦队的人,我会为和我同病相连的人喝彩。
生6:您的将来如何打算?
师:我沉思,我写作,我活着,我写作。
生7:先生,请问您为什么要写作?
师:我的写作是逼的,是为生存找到理由,是为写自己的感受,但我的文字打动了一些人时尤其是一些残疾人时,我就为写作找到了充足的理由。
生8:什么力量使你站起来的?
师 :我还在坐着(学生笑)。当然我理解你的意思——是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包括我的母亲,我的妹妹,我的妻子和孩子。
生9:在您的小说中,可以看出您对母亲的爱,但您怎么评价您的母亲?
师:母亲对我的影响很深,她让我感到了她那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但她早早离我而去了。
生9:很不好意思提到您的伤心处。假如让您的母亲回来,您想做点什么呢? 师:我还一如既往的写作。但最想的是让母亲推着我到处走走,那是我最大的幸福,也是母亲最大的快乐。
生10:您这么爱您的母亲,可为什么您却任由母亲去找您呢?您要知道那是很辛苦的。
师:这正是我的母亲的伟大之处。而当时任性的我实在不忍心让母亲看到一个残疾的儿子。我认为我的母亲很理解我。
生10:您的母亲是令人敬佩的。
师:是的。这一点在《我与地坛》里第二部分最后两自然段写得很深刻,让我们一块读一下好吗?
(师生齐读)
师:黑大春有一首诗《圆明园酒鬼》这样写到:这一年,我永远不能遗忘,这一年我多么怀念刚刚逝去老娘,每当我看见井旁的水瓢我就不禁想起她那酒葫芦似的乳房。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庄重地)爱自己的母亲!
而在座的每一位“女记者们”要成为一个有爱的母亲,“男记者们”要成为一个有爱的父亲。
生11:史先生很冒昧的问您一个问题,您为什么只字不提您的父亲?
师:(作沉思状)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对不起。
生12:您有孩子,您是怎么教他的?
师:我从来没刻意想过去教育他,他很可爱,我从不打他,骂他,当我在黑暗的房间里写作时,他会打开门从门缝看我,然后他就悄悄跑出去给我倒一杯热茶,我,我还用教育他吗?
生13:您为什么会选择地坛?
师;地坛只是一个偶然,因为我当时残疾后,只想找一个近点儿的,宁静的地方,地坛就成首选了,所以地坛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
生14:谈一下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师:培根《论死亡》中有一段这样的话:犹如儿童恐惧黑暗,人对死的恐惧,也由于听信太多的鬼怪传说而增大,其实,随死而来的东西比死亡本身更可怕,比如死前的呻吟,死时的痉挛,亲友的悲嚎,然而人类的感情并非真的如此软弱,以至不能抵御对死的恐怖,我早已看透生与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们谈另一个话题。
生15:写《秋天的怀念》时,您怀着怎样的想法? 师:“秋天是落叶的季节,是归根的季节”,我是想找到一种归的感觉,视死如归的“归”。
生16:您既然对生死看的这么透彻,有没有想过做个禅师?
师:说到“禅”让我想到了释加侔尼,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一出生便是一个王子,后来毅然承担一个伟大的责任,超脱苦难大众。我并不想自比佛祖,但我在地坛里也是“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的感觉,但我不想做禅师,我只追求一种禅意。我也做不了禅师,我对禅的理解很少,弘一法师,海灯法师那才是禅师。
生17:残疾是不是更有利于您的写作?
师:我不清楚,我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但我的残疾给了我更多的沉思的时间,如果我不残疾我可能会和朋友去网吧,去三里屯,通宵达旦狂欢,去体验生活,但现在只能而且很快乐地坐在这里。所以,残疾对我来说是幸福中的不幸,也是不幸中的幸福。
生18:张国荣在事业顶峰时跳楼自杀,您如何说死是一种不必求成的事?
师:对于张国荣的死我不想做过多的评论,但你只关注了张国荣的死,就因为他是名人,您有没有关注山西瓦斯爆炸而死去的几百名矿工,这就是名人之死与凡人之死的区别,有人不想活了,自杀了,死了,死了就死了,那是一种解脱,从屈原到海子,从老舍到川端康成,死的——自然而然。
生19:如果让您做高一六班的一名学生,您会怎样?
师:会非常珍惜,因为我初中没毕业就插队,失去了很多机会,所以我会珍惜的。
生20:最后,您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师:我有虽不健全但健康的身体,我有健康的心,我活着,我幸福!(铃声响,伴随着遥远而深沉的思想)
师:访谈到此结束,谢谢!(生热烈的鼓掌)
(当我站起时,感觉双腿已麻木)
课后札记: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一直在追寻着这样一种境界:教与学的双方不是以老师和学生的身份出现(因为这两个词限制了很多东西)而是互相激发思维和情感的一个个的人,就像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一样,那才叫教学相长、如沐春风。
巍巍兮泰山,仰止于兹;皎皎兮明月,照我前行。
第五篇:《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执教者:李亚娟
第一部分:读课文,自学字词
师:现在开始上课。第一件事情,翻到《敬业与乐业》,因为我们没有预习,现在快速把全文浏览一遍,了解一下主要内容。请给自然段标上小序号。(学生看书)
师:快速浏览完课文之后,在笔记本上抄写字词。字要写规矩,这个时候是可以出声的,一边写,一边读背。抄完之后可以读读注释。(学生抄词,读词)
师:抄完之后读注释,大声读,读出声。
(生读注释)师:好,停!我看了,聪明的孩子一边读注释的时候,他就知道把注释上对你而言比较难的词语,用笔勾一勾,告诉自己这是难点。李路,这个词语的读音是? [ppt展示字词。略] 生:赦。师:赦,很好!不要读成“赫”了。张迪,请读这个词。生:鹜。师:下边部分是什么?
生:马。师:对,马,跑得很快!王琛,这个读什么?(师指“强聒不舍”的“聒”)生:聒。师:聒,好。同学们把这些词语一气儿读给自己听,开始!(生大声读词)
[Ppt展示梁启超的简介。略] 师:这个人物非常了不起的,是要经常读他的作品的。他是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而且他还是个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九个孩子,每一个都极为出色。这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学贯中西的人。你们小学时候学过他的什么文章? 生:《少年中国说》。
师:好,来,最后一句。美哉我少年中国„„预备起——(生背诵)
师:今天学他的《敬业与乐业》,也是一篇好文字。我们先来整理一下文章的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速读,梳理基本内容
[投影展示] •
中心论点在第一段,快找„„•
分论点在第三段和第五段,快找„„•
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比如„„•
全文有很多事实论据,比如„„•
本文用了讲道理论证„„ •
本文用了摆事实论证„„•
本文用了对比论证„„•
可以把“敬业”和“乐业”交换顺序吗?
师:从第一件事情开始做起。中心论点在第一段,快找!用红笔圈出来中心论点在第一段。生: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
师:常青怡聪明,正是!请用红笔圈出来,这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下边还有两个分论点,一目了然。第一个在第三段,第二个在第五段。都在段首。
生: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师:看一个段落的中心句要先看它开头,然后看它的结尾。开头结尾都没有,再看中间。老师教的方法要用啊。分论点记下来没有?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文中运用的那些名人名言,就是理论论据。看谁找得快,找到一句勾一句,找到一句勾一句。加油!
生:第一段的“敬业乐群”和“安其居,乐其业”。师:好了,找一句就够了。大家一起来。请圈出来。
生:主一无适便是敬。师:很好,第二句了。勾画。继续
生:(沉默)师:不要急。你行的。沉着!扫视课文。再看看。生: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师:真好,继续!贾翔宇。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师:真准确!请坐。类似的这些引用别人的话就是理论论据,还有,再找一句。
生: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师:说话一点自信都没有,重新说!生:(大声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师:很好,请坐!以此类推。全文还有很多事实论据,就是别人的故事。师:其实你说的是成语 生:佝偻承蜩。
师:从课文的呈现方式来看,这个成语其实应该算做什么论据啊? 生:理论论据。师:嗯,理论论据,不是事实论据。自己纠正了非常好。好,还有吗,举了那么多例子。生:嗯,那个„„(声音非常小)师:你的声音太小,我相信后面没有一个老师听得见。我离你远点啊,今天你说的我听不清楚,就别坐下去,说吧,老师相信你。生: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师:很好,我们都听得清清楚楚了。请坐。生:当木匠和当政治家比较。挑粪的和当军人比较。
师:这些都属于事实论据。它们也就对应着相应的论证方法„„再问,孩子们啊,先说的敬业,然后说的乐业,语言表达的形式上是一模一样的,请问,可不可以先说乐业,再说敬业?换一换,可以吗?
生:不可以。师:谁来说理由。
生:如果一个人不尊敬自己的职业的话,他也不会从这个职业当中获得乐趣,获得乐业要比敬业困难度更高一些。师:很好,他有一个内在的顺序,内在的逻辑。必须是先“敬”,然后你才能到达“乐”的境界。很好。
[投影展示全文结构图。略] 师:大家不用抄,这个文章结构,看一下就可以了。这是最典型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点玄妙都没有。全文就是一个什么结构啊?生:总——分——总。
师:梁启超这样的大学问家,你看,写文章的时候都讲究总分总,都讲究把分论点表达得那么清楚,眉清目秀。所以,要学习。
第三部分:交流合作
[投影展示]
学习方法:交流讨论——合作
师:刚才我们梳理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接下来我们还是采取“交流合作”的议论文的学习模式来学习。先努力交流。我们为共鸣做点儿热身运动。这是一篇演讲稿,好,现在我们就尝试演讲,在演讲中感受作者的观点。请听要求。(老师布置不同的组承担不同段落的演讲任务)
师:待会儿每组派代表上来参加现场演讲比赛,每人只有一分钟的演讲时间。不用全部都讲完,选取其中的某些部分就可以了。好,开始准备。
[投影展示] •
尝试演讲:
如果你是梁启超,你正站在演讲台上„„请各自选择3、4、5、6段的部分内容,设计现场演讲。语气、神态、动作都要恰当。每人讲一分钟。
(生分小组准备)师:提醒,每个人都要有准备,可以尝试着讲给同伴听听。
(几分钟之后)师:好,最后20秒准备„„最后10秒„„上台的演讲者一律不要拿书哟!
(学生做吃惊状,啊!)师:好,时间到,只有一分钟,我们看哪一组讲得最好。我负责计时并且评价。评价标准是看你演讲的内容是否饱满准确,还有你演讲的姿态等等。现在开始。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参加比赛,各有特点,风格迥异,教师点评表扬。气氛非常热烈)
师:好,小组比赛结束。很精彩,很享受。现在开始自己演讲给自己听,时间也是一分钟。
(学生各自活动演讲,做语言训练)
师:好,停。我特别欣赏这个小组的同学演讲,他们小组的每一位同学演讲的时候都手舞足蹈,很有激情,很有教育别人感染别人的风范。现在我们就尝试“共鸣”。梁启超这篇文章好,年龄越大越感觉几乎每一句都是警句。
[投影展示] •
“梁氏”警句整理:
请勾画背诵至少五句„„
师:好,现在找出一句你觉得特别有感触的,圈出来,然后,很大声地朗读出来。不用解释。朗读,背诵,宣传。一句即可。大声读。生: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师:要专一,要持恒。生: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生: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师:专心致志战胜一切。你说话速度可以略慢一点儿。
生: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师:真的是这样,比如我们平凡的教师工作。生: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师:这话深刻。我们都要慢慢理解,用一生的时光去理解。生: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师:是这样的,做总理是个职业,老师做语文老师也是个职业,一点不比他差,对不对?很好,大声说话没有问题。
请坐。你呢?有没有引发你共鸣的。生:„„(速度太快)师:重来,不要急。一字一句说清楚。生: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好,来 看ppt[投影展示] ⑴“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⑵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⑶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⑸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⑹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⑻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⑼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⑿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⒁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⒂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组织学生单独朗读,男女生配合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名句,记忆名句。气氛非常热烈)
第四部分:讨论
师:梁启超真的很了不起。你们长大一定更要多读他的书,多听他的演讲,这个人太有智慧了,所以他才能够把他的九个孩子,全部培养成中国近代的生物学家、数学家等等。好,现在,我们进一步思考,刚才我们说了梁启超的很多好,现在,我们进入“讨论”阶段,“梁氏”的观点,你是不是都同意?有没有不同意的?有吗?请说。
生:我觉得他那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我觉得趣味这东西不是会自然发生,而是需要你去发现,需要你一点一滴发现,你才会得到。
师:哦。其实你的观点和梁启超一样。他的前提是“继续做下去”。生:哦,对,是我没有看明白。
生:老师,我觉得他的48页倒数第九行有问题,他批评法国人在公事房里叼着烟卷不专注。我觉得工作的时候,只要自己把当做的事情做完了,自己就可以发发神什么的。走路只看脚底下,太专注了,还是像法国人那样比较放松。太专注了生活的乐趣就没有了。师:要走走看看,看看走走,是吧?生活应该更休闲。生:对,生活就应该充满乐趣,不能太专注了。
师:我懂你的意思。你是说工作的状态不能太拘束,对吧?这个我同意你的意见,人许多时候不能够太执着了,有时候确实需要停下来看看风景。所以我很欣赏折振尧。建议你再仔细读读梁启超的表达,也许和你的观点并不相悖。
生:梁启超说“不论做什么职业都要特别爱这个职业,而且一定要做到最好”,但是我就觉得不一定。我就想,比如说,山西煤矿里面的小孩,他们做着特别苦的工,但是也得不到很多吃的之类的,那他还要爱他那个工作吗?难道,就像他累死在山西煤矿里,那他死还要带着微笑,特别想挖那个煤吗? 师:这其实是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了。小孩子挖煤,那不是他们的职业。他们是被迫的。但同学们的思考很宝贵。咱们今天没有时间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下来之后大家可以在随记本中说说。xxx你有没有不同观点?说说吧。
生:“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绝对不是同一价值。我不同意梁启超的说法。
生: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捍卫了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以这绝对不能在同一价值上。
师:这有不同的评判标准的问题。很好,提出问题就好。xx,你有问题,请说。
生: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该敬,有些业就不能敬,比如小偷,像小偷那样的就不能。(众笑)
师:那个叫“业”吗?那个可能不叫“业”啊。好,好,带着问题进课堂,然后,带着问题出课堂。我带来了几个故事,看对你们的思考有没有一些帮助。好,很多问题需要大家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去思考。ppt [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自己也会随之充盈而美丽起来。(生读)
师: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都需要经历“敬业”然后到“乐业”的过程。这个你得慢慢去体会,你会明白刷马桶也会有刷马桶的境界。这堂课大家不仅积累了一些思想,还积累了许多好的语言材料,学得很主动。非常棒!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