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10:上海市浦东区“委托管理”机制转变政府职能
案例10:
上海市浦东区公共教育服务“管办评联动”机制
[问题背景]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后,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政府的公共管理改革。“管办不分”以及对绩效管理的不力,是中国改革公共管理的关键环节。教育事业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典型的政府大包大揽、管办合一现象,导致职责不清、运行效率不高、行业管理薄弱、公共职能弱化等弊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年来一直习惯于直接管学校,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具体事务消耗。政府包办一切,学校被动执行,服务质量不高,公共服务满意度受到质疑。为了改善公共事务的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需要重新界定政府角色,转变政府职能。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加快。浦东新区近年来连续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一系列文件,承担社会职能的中介机构发展迅速,其中上海市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在多年来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绩和经验,为浦东新区开展改革试点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
浦东社发局作为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面临着在城郊教育管理体制一体化以后,如何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发展郊区教育事业,加快城郊教育一体进程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尤其是在郊区。为此,浦东区开始探索把优质教育资源以各种不同的模式“嫁接”到郊区的模式,从而在郊区培育和催生出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郊教育一体化目标。其基本做法是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拓展的多种模式。
[决策过程]
2005年4月,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开始酝酿东沟中学接受委托管理事宜,并将其作为05年社发局的重点工作之一。社发局首先提出合作意向,并与上海市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进行了充分协商,6月份正式签订协议。协议重点明确了四项内容:一是学校性质和隶属关系的两个“不变”。在委托管理期间,东沟中学的“国有公办初级中学”的性质保持不变,与社发局的隶属关系保持不变。
二是委托管理期限。委托管理期限为初中的一个教学循环,共4年,即从2005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三是评估方式。由社发局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评估机构对委托管理的总体方案、年度办学绩效进行评估。四是领导任命。委托管理期间东沟中学的校长、书记由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推荐,并分别报社发局和社工委核准后聘用。上海市浦东区教育领域“委托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管理中心入主东沟中学后,从委派校长、输入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到培训教师、组织教学等全部实行自主管理。最终学校办得好不好,不是由政府和管理中心说了算,而是由专业的中介评估机构评估。为此,浦东于2005年底成立了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
对于东沟中学接受委托管理,浦东教育行政部门的下一步的设想是:进一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委托管理东沟中学是预设的基本目标,今后要进一步深化的目标是建立平台、拓展功能。引进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不仅可以委托管理东沟中学,还可以以此为平台,建立校长、教师的培训基地,探索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的模式,并向周边区域进行辐射。
[具体措施]
浦东新区实行转变政府职能的三项工作是,通过委托管理把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管理事务委托给相关中介组织;通过培育和健全社会中介组织,使其成为承担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的具体组织者和运行者;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它们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浦东新区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管理相对困难学校,把管的事务交给更具有专业能力的机构,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益和效能。“委托管理”模式中政府委托的只是事务,而不是政府的责任。浦东还将进一步发展专业的评估机构,以便加强对委托管理协议(合同)的监督和问责,确保政府委托的职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浦东教育“委托管理”机制厘清了教育三大“主体”(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基本职责与关系,其基本模式构想是: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提供专业服务。
浦东教育“委托管理”机制中,浦东新区政府在教育方面承担以下公共职能:1.为全区教育发展做好事业规划与政策设计,建立全区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提高各阶段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制度。2.制定教育资源配置标
准,遵循城郊教育的“四个统一”原则,促进城郊教育的均衡发展。3.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定相结合的公共教育决策机制。建立重大教育决策的审议制度和听证制度,提高公共教育决策回应公众和社会需求的能力。4.建立教育绩效问责制度,建立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公报与监督制度,实现公共教育财政责任法制化。其中浦东区公共教育服务“委托管理”管理机制中培育教育服务类中介机构的具体方案如下:
1、教育服务类中介机构的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其法定代表人独立承担本中心(公司)的管理工作。法定代表人本人提出登记申请,经社会发展局审核批准后,由申请者到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2、教育管理中心(公司)登记注册后,社会发展局与教育管理中心(公司)签订协议,以契约的方式明确委托一所或多所公办学校。教育管理中心(公司)对受委托管理的公办学校进行管理,社会发展局对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组织、教学质量和教育科研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并据此制订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对委托教育管理中心(公司)管理的学校进行办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1)受委托管理的公办学校,其公办体制保持不变。具体包括:公办学校的产权隶属关系不变;政府拨款的责任不变;教师的编制不变;公办学校的收费方式和标准不变。
(2)校长的聘任。受委托管理的公办学校,其原有法人地位保持不变,但行政管理关系发生变化。校长的聘任由教育管理中心(公司)提出校长人选,报社工委审核后任命。社工委保留对人选的否决权。
(3)教师的聘任。受委托管理的公办学校对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
(4)经费投入。原则上按大生均的标准拨付给受委托的公办学校。政府不额外增加拨款数量,教育管理中心(公司)主要通过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获得自我发展。中心(公司)可从拨付的经费中提取不超过7%的管理费,但基建费、校舍大修费等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如果受委托的公办学校是新开办学校或薄弱学校,可采取购买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向教育管理中心(公司)支付一定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费。
3、社会发展局与教育管理中心(公司)之间是平等的契约关系,前者对后者不实行行政指令性管理,而是通过相关的法规政策、政府信息、学术指导等方
式进行间接的的管理。教育署作为社会发展局的派出机构,对委托教育管理中心管理的公办学校实施属地化间接管理,主要包括提供法规政策咨询,招生、课改等各项信息,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公办学校的日常管理仍然接受教育管理中心(公司)的管理。
4、对教育管理中心其他方面的支持中,提供项目研究经费方面,教育管理中心(公司)要在加强对受委托管理学校的日常管理的同时,还要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支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项目的实验和探索,社会发展局向教育管理中心(公司)拨付一定的实验经费。
教育管理中心(公司)法定代表人在登记注册后,原有的编制和身份保持不变,同时仍具有校长职级和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资格,法定代表人达到退休年龄,按照原单位的身份办理退休手续,享受相关待遇。
根据协议,委托管理期间,学校的性质不变,与新区社发局的隶属关系不变,政府的拨款和其它任务不变,学生的学习支出不增加,新区政府每年支付给管理中心管理费,即政府购买服务。
[制度创新]
上海浦东教育的“委托管理”机制第一次把传统的公共教育的全流程切分为管、办、评三大领域,这种切分使过去笼统的“政府教育职能”有了主题性分解(管、办、评)和主体性分担(政府、学校、社会)的基础,为明确参与主体的权责对应框架创造了可能。“委托管理”机制也第一次从资源化的角度来看待“管、办、评”的不同领域和功能,从而为教育资源的配置机制创新开辟了新的途径。由于资源的可交换性,因此可以通过资源的选择、购买、组合使公共资源在突破原有行政管理区划之下得到优化配置,使政府教育职能的有效履行有了更多的实现途径。
海市浦东区公共教育服务“委托管理”管理机制中,不是一所公办学校对另一所公办学校的管理,而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教育中介机构的管理,这就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政府行政手段管理学校的方式,其自主性、能动性更强,推进的面更广,示范辐射的力度更大,更富生命力。
[实施效果]
浦东教育“委托管理”的机制创新以及在东沟中学的具体实践表明,这是一个“三羸”模式:为政府创新了资源配置机制,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培育了非营
利的专业机构, 增加受委托者的数量,提升了中介组织的专业化水平,活跃了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要素的生长与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到目前为止,浦东新区教育委托管理项目已达20个。从委托管理项目受托方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办院校,如华师大、上师大、上海市实验学校;第二类是民办中介机构,如:上海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上海浦模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上海福山教育文化传播与管理咨询中心等;第三类是行业协会,如新区学前教育协会、新区成人教育协会、浦东教育学会等。从委托的内容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校,在20个项目中,有17项均属此类,占绝大多数;第二类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某些管理事务,有3个项目。具体来看,实施委托管理以来所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要求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变,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去,政府便可以从繁重的具体事务中“抽身”,委托管理可以有效地填补政府“抽身”后留出的空间,并且让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提供比政府更专业化、更有效能的学校管理。
初步形成了教育资源跨区域配置的机制。在条块分割,纵向垂直的管理体制下,管理部门只能在行政区域内配置资源。委托管理搭建了体制外的平台,是教育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的突破口,冲破行政界限和条块分割,冲破了以往单纯的行政手段,实现了在不同行政区划之间有效配置教育资源的理想目标。
集聚了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委托管理把一批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具有优势的高校、品牌学校和中介机构集聚起来,通过体制外的引进、配置和嫁接等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资源和财富,提高了浦东新区教育的软实力。
[案例点评]
教育是一种公共品,上述规划明确体现了政府应有的定位:提供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上海浦东的相关改革,正是政府角色的一种回归。
上海浦东区“委托管理”管理机制,和浦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是一致的。这一改革明确了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各自承担的职能。
接受委托管理为东沟中学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其更宏观的意义是在促进城郊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有益探索。实行委托管理模式,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培育教育类社会中介机构、探索教育管、办、评联动机制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新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下,相对精简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面对面广量大的学校在管理方式上也需要有所改变,凡可以由社会承担的职能交给社会,政府要争取逐步从“划桨”者转变为“掌舵”者。
委托管理是新区教育在综合配套改革的框架下设计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创新制度,是在原有体制下酝酿和发育起来的改革新机制。但委托管理本身与旧体制之间也存在种种不配套现象,如部分中介机构举办者的“双重身份”易引发争议、准入标准和执行机构缺失、专业化、权威性的教育中介机构数量太少、控制风险的机制尚未建立等。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体制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突破旧有制度框架中重新建构新的制度体系。
第二篇:政府职能转变案例分析
政府职能转变案例分析
案例:
高碑店乡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东部,素有长安街东第一乡的美誉。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高碑店乡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是北京的蔬菜供应地之一。80年代后期,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迅速发展。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北京整体规划调整和城市建设东移,该乡城市化进程加快,使这里成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人民政府和地区办事处两套体制并存,成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行政管理模式。随着大量国家和市级重点工程的实施,大量农民土地被征占,产业发展空间被挤占,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频发,高碑店乡成为北京集体上访第一乡。近年来,高碑店乡不仅解决了大量社会矛盾,而且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区域整体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进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与社会和谐良性轨道。分析:
高碑店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一个“叫农村无农业,称农民无土地,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乡,转变为北京的“十富乡镇”和“最美丽乡村”,从一个“上访大户”转变为和谐乡村,其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即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真正将工作重心转向民生,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举措。
上级政府将土地征用、出让给其他用地者以后,给城乡结合部留下了大量问题,包括失地农民的就业、基本生存保障、征地带来的生活水平下降和不满等等,只能由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来解决。在城乡结合部,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职能如果不进行真正转变,继续以招商引资和追求GDP为中心,只会加剧这些区域的不稳定。高碑店乡在严峻的形势下,变被动为主动,花大力气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就业、培育与城市接轨的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立社会矛盾预警和调处机制等等。将政府职能转变落到了实处。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高碑店乡的地方政府召集当地村民把散落在街巷、居民内的几十家销售制作古家具户组织起来,培育出北京市特色商业街——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项目,完成了传媒产业一期项目和时尚文化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充分体现了该乡的富民工作目
标,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除此之外,该乡通过实施“千人就业行动计划”、“双六百工程”,就业保障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6000多人通过就业指导,获得稳定的岗位,4000多名农转工自谋职业人员通过学习获得技能证书,500多名农转工自谋人源通过劳务派遣组织和社区灵活就业得到了就业保险援助。当地政府支持成立的“爱心超市”,基层残疾人俱乐部,康复工作站,积极解决全乡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政府还将城乡结合部纳入城市统一的基础设施及社保、养老、医疗体系,消除城乡分治。也就是说,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原住民的社会保障、养老保障等,应该作为公共服务由政府财政统一支付,让城乡结合部原住民享有其他城市居民一样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近些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其职能转变的理想目标。高碑店乡政府基于这个目标,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有效改善当地的问题,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第三篇:城市社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城市社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管理的方式逐步从以 单位管理走向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已经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单位管理,承担了过去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大量管理和服务功能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如何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使我国城市社区管理能稳步 健康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社区社区管理政府政府职能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与政府的关系不顺行政工作事务繁重。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自治组织。在城市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组织,主要职责是依法管理居民内部事务它与政府部门没有从属关系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体制的制约,社区组织尤其是居委会实际上成了政府的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街道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和精力都用在来完成有关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上。社区居民委员会也由法律规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越来越演变为政府的基层办事机构。上级行政部门几乎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社区居委会交待任务,并相应地提出一些检查、考核、验收、评比和奖惩的条件目前社区承担的经常性季节性阶段性和临时交办的工作,再加上现在从上到下 的各项工作进社区,使街道、社区干部们整天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去考虑。
2、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问题社区建设与发展缺少环境支持。当前,国家省市等有关职能部门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的优惠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政策的原则性太强,缺乏操作性,有的政策在落实上又缺乏有效监督,一些部门便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对自己部门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找出种种借口拖而不办甚至拒不执行,致使有些优惠政策只能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得不到落实而一些社区特别是老城区中由居委会转型成立的社区,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卫生环境差,造成社区管理条件较薄弱。
3、社区管理者素质差异大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社区管理者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目前,随着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城市社区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社区工作对象更加复杂,社区行使权力更加具体,这就对社区管理者的素质提出新标准,要求社区管理者的素质要从单一的热情肯干型向综合能力型转变近几年,伴随着社区建设的开展,各地通过采取原居委会干部留下一部分,区、街道干部下派一部分,在社区居民军队转业干部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中选聘一部分的方法,扩大了社区管理者的选择范围,从而使社区管理者的政治和文化素质工作能力和年龄等方面与以前的居委会干部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距离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的要求,目前的社区管理者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4、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低。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作为社区成员有资格也有义务参与社区管理活动,在社区管理中发挥各自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社区成员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都很淡薄社区成员参与的理性化程度不高,社区成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程度不尽如人意同时,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社区 成员参与机制不完善,尚未实现制度化,在社区成员参与的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没有规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缺乏行之有效的社区成员参与模式 此外,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也是影响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5、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能力不足 社区社会组织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自主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其扩大参与 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虽然拥有数量众多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但普遍存在行政色彩浓机
制不健全服务不规范成员素质不高外部监督不力等问题,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发育,其 准入门槛过高管理职责不明以及行政干预过深和实际监督不力等制度设计问题逐渐突显,也出现了官办组织多而社会性组织少的现象,这也成为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受地域的影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还普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及规模小 能力弱资源匮乏制度不完善活动不规范公信力较差等问题,这就导致了社区居民对这种社会组织的认可度不高,也使得社区服务机制僵化方法简单,社区服务主要还是依靠行政手段和政府投入,不善于利用社会组织和运用经济手段及市场化手段开展工作。
6、社区物业管理的不规范。使社区管理无法上档次。以20世纪90年代为起点,有两项运动同时发生和发展,即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和社区建设运动近20年的实践表明,物业管理与城市社区发展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虽然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所涉及的区域范围。管理性质以及侧重的管理职能有所不同,但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面对的环境构成要素是一致的,影响社区的诸环境因素同样是影响物业管理的环境因素,物业管理寓于社区管理之中,社区管理是母系统,而物业管理就是子系统 因此,物业管理离不开社区管理,必须服从于社区管理,并且在社区管理中才能确定自己的地位,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改造及城区规模的拓展,使得一大批新型的社区涌现出来,而现实中社区管理远远落后于社区的建设,社区物业管理中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在管理机构 收费标准管理标准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不统一以及管理和服务普遍的不到位等,而且,还有些物业公司对辖区居委会的管理不配合,增大了社区管理的难度。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1、政府要在社区管理体制中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政府作为社会管理最重要的主体,必须在社会管理体制中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担负起处理社会冲突协调社会利益维护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等管理职能而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应当发挥适当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倡导动员的作用),在社区建设中给予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监督评价和经验的推广,用政策去促进社区建设资源的聚集和社区的持续发展政府发挥主导推动作用,直接目标是支持具体社区活动的开展,而深层目标则是促进社区资源的开放和动员,促进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 因此,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应是:担当建设社区的功能,积极发挥引导推进作用,在担负起相应责任的同时,决不可“越位”、过度参与甚至包办。
2、完善政策制度设计,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地方政府要注重从制度设计入手,在宏观上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全力推进一是在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促进社区和谐方面,可依据各地实际情况,研究和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和与之相配套的文件,允许各街道社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制定各具特色的社区标准和社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使街道社区在自身建设和持续发展上能保持一种能动性和独立性 二是在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上,要规范政府部门进社区的各项工作,减少和杜绝政府职能部门向社区乱派任务,全面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减轻社区行政性事务性负担,增强基层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力地促进政府依法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的良性互动,增强城市社区基层组织的活力,拓宽社区工作的新路子,强化社区的民主自治权和管理权,不断提高社区的管理效能,实现社区管理从高成本低效率到低成本高效率的转变。
3、加大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的力度,并注意加强规范引导和监督管理 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大力培育和扶持各类社会组织 一是政府应适应形势发展,采取必要措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大力培育和扶持包括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体等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各类社会组织与主管行政部门在机构、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彻底分开,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的作
用,表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培育社会成员正确的生活方式;发挥它们在社会监督方面的作用,提高社会的自主和自许海燕城市社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律能力,建立社会化的评估制度;发挥它们在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方面的作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二是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要降低门槛,引导扶持,加强监管可以通过加大对社会服务项目的投入来推进非营利 部门的发展,在社会服务领域要充分发挥非营利部门在提供社区服务中的作用,为社区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社区公共服务,扩大群众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选择空间;发挥它们在提供互助方面的作用,让群众自我组织起来,促进社会融合,解决社会问题,维护安定团结 同时,政府对非营利组织也要有监管责任,要切实解决好 培育发展职能不清监督管理相互依赖造成盲点过多的现状,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解决和缓解社会矛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社区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4、加强社区管理队伍建设和培育,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以适应社区建设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一是要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育面对目前社区建设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重视加强对社区管理干部的政治业务培训,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市社区的实践中创出新的 路子新的经验要努力改善社区管理人员的结构,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在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育的途径上,一方面,上级政府应多配备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干部,向社区输送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和提高社区管理工作队伍的力量和素质;另一方面,各级党校要为社区干部的培训提供方便,创造条件,提高在岗从事社区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及业务水平,大专院校要积极培养具有专业社区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为社区管理储备专业人才 此外,还可采取面向社会公开选聘 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中选用优秀人才,加强社区工作 二是要强化宣传,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由于社区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只靠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单一力量是很难完成好社区管理这一繁杂的工作,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和有效载体,进行广泛持久深入的法律法规宣传,道德规范宣传,社会新风宣传等,不断提高群众的社区意识 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不断增强群众的社区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使社区管理具有坚实的群众参与基础从操作层面看,应拓宽参与渠道,扩展参与的形式和内容,加强和完善居民委员会选举日常议事和决策的参与制度 充分发挥社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社区的共驻共建与资源共享,积极支持配合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5、政府应加强对辖区内物 业管理的指 导和监督规范物业管理的行业行为,提升社区 管理的档次和水平。一是政府应加强对辖区内物业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如新建居住区的入住验收,对未按规划建设配套公共设施或者存有质量问题的,有权提请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纠正;会同主管部门指导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对业主委员会的组建提出审核意见; 会同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居住区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对于尚未实行物业管理的普通老居民小区,应当加快物管进社区步伐 可积极推行物管连锁经营的模式,由品牌物管企业输出品牌 技术管理方式,尽可能的将有一定条件的小区或院落纳入规范化的物业管理,提高社区物业管理的整体水平。二是政府主管部门要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对物业的行业管理,真正做到变 管理为服务 三是要发挥政府机制,使物业管理切实发挥作用 在物业管理方面,目前政府机制的作用发挥还不够由于政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了物业管理的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业管理企业的良莠不齐,也是造成目前许多小区业主与物管公司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规范政府行为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招标来运作 让业主委员会选聘出最适合的物业企业来管理小区,并建立良好的与业主委员会的沟通机制,使物业企业真正做到变管理为服务。
总之,物业管理是住房商品化的产物,物业管理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但也带来一些新问题政府应加强对辖区内物业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厘清物业管理的社会
角色,不仅可以更好地规范物业管理行业的行为,同时,可以帮助政府利用物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用物业管理资源帮助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社区管理新体制,从整体上提 高社区管理的档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崔 运 武任 新 民苏 强 著 中 国 社 区 管 理 云 南 大 学 出
版社 年版
韦克难著 社区管理 四川人民出版社 年版
陈 伟 东 著 社 区 自 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
版
潘茵著 社区物业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年版
责任编辑许如江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第四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
导语:没有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社会管理创新也无法实现,所以我想主要谈一下转变政府职能。
一、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是如何确定政府的职能
近年来,时常有两种声音环绕在我们身边,一种是:政府怎么管这么多,政府应该退出这些领域,交给市场去做。而另一种却是:这个事怎么政府不管?政府失职!在不少领域,我们目睹了政府退出又进入,甚至又再次退出。
政府到底该管什么?全部包揽行不通,但是 “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政府究竟要多小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而社会肯定没有大到可以放心自行运作的程度。尤其在资源日益匮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没有为市场失灵埋单的资本,即使富庶如美国,依然抵挡不住华尔街金融蛀虫的侵袭。所以,必须合理界定好政府的职责范围,这应该是一个较长期的任务,而且不是政府能够独立完成的,抓哪些,放哪些,需要社会的认可,这方面,人大应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当政府放弃一项职能,转给社会的时候,除了考量其合理性外,也要考量其可行性,也就是,承接这项职能的组织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制度和措施来规范其行为,也就是说,在能够承接政府的某项职能的中介组织还不发达不成熟时候,放权可能对社会造成的损害会更大。
二、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确保依法行政
政府行使好既定的职能,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目的,行使好职能的基本要求就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首先是在制度设计上对权力的制约,然后才是权力行使中的监督。今年,我们可喜地看到政府终于把全部的市级部门预算都搬到了人大的会场,接受代表们的审议。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保证,人民代表的监督也就落不
第五篇: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汇报
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安富街道党委
开展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以来,我们安富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在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属地管理,权随责走、责随事转,便民高效这四大工作原则的指引下,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现将我们目前开展的一些工作和今后工作建议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我们开展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成立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其他班子领导为副组长,机关中层干部和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工作机构,负责日常活动的指导和协调,并设立了办公室,落实了工作人员,使此项工作人员有了保障。同时,我们各社区也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由党支部书记、主任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为活动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街道实际,制定了《安富街道党委、办事处关于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落实了牵头领导、牵头部门、责任单位以及配合部门。突出领导抓责任,分级抓落实。突破了六大创新体系,打破以往人单势孤,各管各线的工作局面,实现了“大网络”管 1
理服务工程。
召开专题会议,强化思想认识。街道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市、区相关会议后,通过多次召开党委会、干部职工大会、社区干部大会等,专题研究安排部署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使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深入人心,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让广大干部职工和社区干部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过程中,我们安富街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专题讨论会、意见征求会、宣传橱窗、黑板报、悬挂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和渠道,综合展现“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通过广泛地开展宣传工作,充分营造了“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转变职能统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统筹考虑,抓好基层基础工作。
1、逐渐转变街道各项工作职能。
我们街道现有的工作职能主要有:综合管理、在城市管理方面。我们做好了偏街小巷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城市秩序、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设施的日常管理的维护。在经济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对包括辖区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城市居民收入等经济指标及相关信息的摸底、调查、统计工作,财税工作,以及辖区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水上安全、环境保护等的检查监督、报告处置的工作。在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我们做好了包括社会治安、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救灾救济、民政优抚、卫生保健、文化教育、计划生育等社会事务的管理服务工作。
强化行政监督职能。街道对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在街道辖区范围内的行政行为行使了反映权、监督权和考核权,特别是对行政管理的缺位、错位、越位情况,经过调查核实的,我们对当事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并要求限时处理,对逾期不处理的,有的上报区政府督促办理。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为了提高基层组织公共服务能力,改变由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一模式,针对居民的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康复服务需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如近期我们丙灵路社区就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居家养老点,养老点的建设工作马上就接受验收,很快会投入使用。
强化指导自治职能。近年来,街道指导居委会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社区发挥群众自治功能,动员社会组织参与社
区服务,组织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引导社会力量共同构建和谐社区。
2、强化各项保障机制建设。
一是人员保障。我们在各社区按其辖区1000人设一个工作站人员的规模配备社区工作站人员,增强社区工作力量,分离行政事务,强化自治功能。目前我们每个社区基本上都达到了有6名工作人员。
二是经费保障。一是按照事权与财权匹配的原则,重新核定街道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支出基数,在清理事权的基础上,对未进入支出基数的事权部分列入街道支出基数;二是将街道财力部分的城建教育附加留归街道,以弥补偏街小巷管理维护经费的不足;三是实行工作准入机制,对部门延伸到社区的工作明确由社区工作站承接,准入审批机关或准入审批领导根据工作量要求职能部门匹配相应的工作经费。
三是阵地保障。社区阵地是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在基层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多,应超前性、高标准建立功能完善的服务窗口和活动阵地,目前我区各社区办公场地和活动场地虽与上级对社区阵地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但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现我辖区上坝、丙灵路两个社区的办公阵地问题已得到解决,但仍有2个社区办公阵地严重不足,我们接下来会继续努力,力争尽快解决剩下这2个社区的办公阵地狭小拥挤问题。
四是机制保障。职能部门对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的考核评比,须经区目标办同意后方可实施。区有关部门对街道办事处的考核,要根据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的要求,调整考核项目,改进考核方式,对影响街道职能的发挥、增加街道工作负担的不合理考核指标进行剥离或整合。按照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区目标办应调整经济指标在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权重,逐步淡化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考核,重点考核评估街道办事处在发挥社会管理综合协调作用方面的履职情况,不断增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考核权重。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一般采用评估和居民代表评议的方式。
3、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
今年3月以来,我们开始了以上坝社区为试点的社会管理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工作,随即在其余4个社区全面展开此项工作。上坝社区在经过前期调研准备、宣传动员、考察学习借鉴、办公阵地扩展装修等程序后,现已全面完成网格划分、网格责任人落实、摸底走访居民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全部录入电脑等工作,在此期间,上坝社区也因行动早、经验多被市上列为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的试点单位之一。
现在已按照建立的社区工作网格化管理网络体系和街道公共服务虚拟平台,及时受理居民的公共服务项目,同时配套健全完善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理制、投诉倒查制,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为扎实有效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建议区上对我们做好政策指导、财力支持、人员配备、协调沟通和应急干预五个方面的指导。
政策指导,即加强对现代社区工作的政策研究,出台相关文件,督促工作开展。保持公共信息的透明和畅通,指导社区居委会依法办事、业主委员会依法维权,宣传、落实党和政府对社区居民的各项政策。
财力支持,即要尽可能提供和切实保证社区建设经费、居民活动经费、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及其工作人员薪酬等一系列必要的财务支出和需求的递增。
人员配备,即要针对社区工作总量的增加和内涵不断复杂化的情况,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选拔和配备,改善年龄结构,优化知识结构,以适应新时期社区工作的要求。
协调沟通,即政府要发挥自身的政治、行政、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协调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相关社会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关系,拓宽社区与外界的联系,扩宽社区工作者的眼界,提升社区工作水平,促进各方沟通、协商,帮助社区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创建和谐社区。
应急干预,即政府要有切实措施和预案,预防和保证社区在发生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给予救助、补救、救济,将广大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维护社区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