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探析(汇编)

时间:2019-05-13 15:5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探析》。

第一篇: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探析

作者:林彦含 蔡向阳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8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房价的上涨导致了城市青年婚恋观发生了改变,造成了婚恋市场结构失去平衡。新婚姻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这种失衡情况,使得人口结构朝着正常方向发展。本文分析了新婚姻法对于城市青年的婚恋影响,并对其进行经济学探析。

【关键词】新婚姻法;婚恋观;经济学

在2011年8月13日,国家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的法令,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该法令的出台针对社会中存在的婚姻问题提出了良好的解决对策,其中有一条规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即在处理离婚案件时,财产分割中对于不动产的划分应归于登记方所有,父母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要登记在子女的名下,指定为其中一个人的财产。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青年的婚姻观。婚恋观是指人们对恋爱、婚姻以及两性之间的看法,是重要的人生价值观,主要包括了恋爱观和婚姻观两个部分。《新婚姻法》的颁布,与城市青年的婚恋观的形成和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的影响

新婚姻法的出台,对城市青年婚恋观的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婚恋观理性化

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动机和态度总体呈现出理性化的趋势。在恋爱中,多数青年始终坚持心理上的相互吸引,从而进行恋爱。婚姻方面,更多的青年为了能够独立生活,自立财产,忙于寻找合适的工作。这都是理性的表现。

2.女性自立普遍化

新婚姻法的颁布致使城市女性独立、自立普遍化,女性也要脱离被包养和沦为家庭主妇的命运,独立的工作和生活。

3.财产明朗化

新婚姻法针对财产的判定和划分是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据调查统计,多数的城市青年认为,只有对财产有了科学准确的认识,婚姻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降低了婚变纠纷发生的概率。

(二)消极影响

1.婚前同居增多

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发,很多的城市青年认为,婚姻和同居的差别不大,因此会更加愿意选择同居而非结婚。

2.财产引发婚变

新婚姻法对财产的划分有了新的规定,在婚姻中家庭条件较差的一方被视为弱势,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被视为强势,财产明朗化不利于夫妻感情的稳定性。

二、结构性无偶

(一)婚姻经济学理论基础

学术界最早开始分析婚姻是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解释了贫穷影响婚姻的问题。通过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为何结婚、何时结婚等,是近期的发展趋势。婚姻经济学理论理论主要包括了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结婚的动机,另一个结婚对象的选择。除此之外贝克尔还分析了婚姻匹配对象,认为同等质量的男女才会选择结婚,这样的家庭组合会使家庭的产出最大化。从婚姻单方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他们所希望的结婚对象往往是跟自己同等水平或者更优的。而在已有的婚姻经济学成果中,大多数学者在探讨婚姻市场的供需平衡时,考虑得最多的还是婚姻市场上的诸多因素是如何对供需平衡产生影响的,比如男女比例(即数量变化)、个人特质(即商品的特性)以及择偶偏好(即消费者喜好)等。这表明在自由平等的婚恋市场中婚姻双方基本上是同等质量。但是由于时间和区域等机会成本与交易成本,使得婚姻匹配失败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这都是由于婚姻市场自身的缺陷导致的,不过这些供需不平衡都是暂时性的,可以依靠婚恋市场的内部进行自我调节。然而在特定环境或者特定时期内,非市场因素给婚恋市场造成的巨大冲击是其自身无法调节的,比如居高不下的房价,就导致婚恋市场的供需不平衡。

(二)形成及影响

若把婚姻市场中的男方看作是供给方S,女方则为需求方D,而女性在进行婚姻对象的选择时其心理预期收益为市场价格P。此时需要限定几个条件便于进一步分析的开展。第一,在新婚姻法出台的前后婚姻双方的收入都较稳定,绝对支付能力在这一时段也是稳定的。第二,贝克尔将供给方S按照质量划分为高质量男子和低质量男子,高质量男子指的是在城市拥有住房或者具备购买住房的实际经济能力,并且无论其支付能力是遗赠得来还是自身具备,低质量

男子则相反。第三,将有住房的和无住房的S当作可以进行区分的两个市场。第四,P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稳定,即女方的心理预期比较稳定。若此时的背景是房价即将虚高,P为需求方D所能支付的实际对价,即D将从婚姻中所获得的合理预期收入,此时婚恋市场即处于均衡状态。即在房价虚高之前,婚恋市场契合了贝克尔所提出的同等质量的男女才会选择结婚,并且其状态较为均衡。然而房价因素对于婚恋市场有着极其强烈的冲击力,这个非市场因素使得需求方D的消费喜好产生了偏移,其偏移过程为:由于我国婚姻模式较为传统,一般是女性脱离其家庭加入男方,这意味着婚姻剥夺了女方的居住地,因此这时女方必须衡量男方是否有住房。然而房价虚高,大大超过了普通民众的实际支付能力,拥有住房或者有实际支付能力购买住房的男方数量在减少,没有住房的男性数量则在持续增加。从需求方角度来说,价格P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即女方对于婚姻的心理预期收益也是稳定的,而房价虚高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需求方继续维持此预期的成本,若此时女方把目光从没有住房的男性转向有房适婚男性,这可以有效消除所增加的成本。在婚姻中女方对于住房的需求实际上投射的对于有房男方需求的增加。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婚恋市场上供给过剩。若此时其他条件都能保持稳定,那这个现象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消除。在有房适婚男性的婚恋市场上,无偶女性的比例将会大幅度增加;而在无房适婚男性的市场上,无偶男性比例则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形成结构性无偶现象。

参考文献:

[1]李丹,邹自豪.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02).[2]武建霞.新婚姻法的改革对社会的影响及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2(31).[3]陈鹤,凌静.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剩女现象[J].中国青年研究,2012(06).作者简介:林彦含(1993-),女,台湾人,闽南师范大学政治法律系本科在读;蔡向阳(1992-),男,厦门同安人,闽南师范大学政治法律系本科在读。

第二篇:青年婚恋观问题初探(范文)

青年婚恋观问题初探

李泽宇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1级

(一)班

摘要:婚恋观长久以来都是一个为人们所关心和热议的话题,而青年人的婚恋观更因青年自我意识极大增强但情绪与行为却复杂多变这个特点而备受关注。本论文将以中国青年婚恋观为中心,从70年代至今我国青年婚恋观的特点及变化,影响当今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解决当前在中国青年婚恋观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三点作出探讨和研究。以期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使这种观念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家庭伦理道德相适应,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青年问题;婚恋观;家庭伦理道德

引言:婚恋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是一种关系与感情的行为体现,是家庭构建的基础因素。婚恋观其本身受不同的社会因素影响因此也呈现出不同的差异。(1)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社会转型期,一场社会巨变也使得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现如今,裸婚,试婚等多种婚恋行为层出不穷,青年婚恋观问题也不断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青年正是每个人的人生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恋爱与婚姻也是所有青年都必须面对的事情。然而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把握好正确的婚恋观,如何提高自己在婚恋问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实际应对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本论文能够对当今中国存在的青年婚恋观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1.各个时期我国青年婚恋观变化的特点及变化

1.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青年婚恋观的特点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余伤还未消除,十年文革又使中国经济,科技与教育事业急转直下,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在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现象。那个时候的人们只要吃饱穿暖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青年的婚恋观是朴实的,简单的,只要管保管暖便是幸福。若是谁拥有了婚礼“百元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那可真是羡煞众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开放,中国真正开始打开了国门,与世界融为一体。合作带来双赢,与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管理经验的接触,使国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婚礼的四大件已经由“百元”变成了“千元”。与此同时,国外的一些崭新的生活方式也使人们大开眼界,一些青年们学会了向外国人一样出去郊游,和恋人看几场午夜电影,恋爱中男女相处方式与途径的变化使婚恋观也发生了改变。那个时候的婚恋观,有一些懵懵懂懂的小情趣,在野外看看美丽的风景,就是幸福;和恋人看一场电影,就是幸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目标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彩电,冰箱,DVD,摩托车成为了更高一级的“婚礼四大件”。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渗透到我国的生活方式与家庭婚姻观念已经逐渐根植到人们的心中,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东西方两种迥异文化的巨大碰撞使得青年的婚恋观复杂起来,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青年们的婚恋观开始不再与家庭伦理道德作为底线,而是开始将经济利益作为第一择偶标准。但是正如在《青年学》中所了解到的——青年的情绪与行为有两极性。青年一方面在内心里抵触这种掺杂着过多物欲的价值观,一方面又被它自身带来的巨大利益所吸引着。在那个时候的影视作品中,最经典的一句便是“抓住幸福比忍受痛苦更需要勇气。”这一句话便将当时的青年对婚恋观的挣扎与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九十年代的到20世纪末的青年婚恋观,时而简单,时而复

杂。在这个年代,自私和无私不断斗争,蒙昧与成熟又相互抗衡。

1.2 二十一世纪至今的青年婚恋观的特点

新世纪必定有一个新气象,对于刚刚迈入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来说,已经经历了各种物质

与精神上的洗礼,青年对高速运作的生活已经变得习以为常。与其说是习以为常,还不如说

是变得麻木,城市化给这群刚步入社会的群体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急速提高,另一方

面也给青年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就业的严峻形势,不断攀升的房价,青年已被西方“自

由恋爱”内化的思想与中国式家长传统婚恋观的对抗都使得青年变得无所适从。新世纪也孕

育出了婚礼“四子”:房子,车子,票子,才子。可是试问当今的青年,能拥有这四子的又

有几个呢?

总体来说,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婚恋观,更加趋向于西方的婚恋观。

2.当今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外因素

正如哲学家所说:事物的一切运动与变化都是由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互相作用于本体

而产生。青年婚恋观的变化亦是如此。下面将对影响青年婚恋观的内因与外因进行深入的探

讨。

2.1影响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部因素:青年本质的特殊性

青年除了具有人类的一般本质属性以外,又因为其年龄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呈现出了他

与众不同的特殊本质。

2.1.1急剧变化的自然性

青年处在人一生中最特殊的年龄阶段,这时的青年在生理特征上显示出了他们在身体形

态,体内机能等方面的最好状态。伴随着旺盛的生理机能状态,青年的心理变化更是天翻地

覆,他们的大脑发育与灵敏程度达到最高,自我意识萌发并趋于强烈,为弘扬自我常常孜孜

以求,乐此不疲。当遇到现代生活的压力时,他们无处诉求,情感的两极性与复杂性让他们的心理波动更加强烈,处事莽撞且有离轨的特点。为了缓解自身压力,一些青年开始追求冒

险型的结婚与恋爱模式。一种是拒绝结婚,而是以不断频繁的性生活来缓解自己精神上的压

力;另一种就是不对婚姻负责,外遇与“外包二奶”频频出现,婚姻少了六,七十年代的铮

铮誓言,“闪婚”也让“闪离”成为了副加物。

2.1.2日趋成熟的社会性

青年正处于“断乳期”,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无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从历史进程角度来看,他们是社会变迁过程的催化剂;然而从社会对青年的影响来看,他们

却经常由于社会变迁而遭受痛苦。社会对青年实施教化和青年接受社会化的陶冶与教化,青

年各具个性的生理与心理机制被固定下来,成为内在的东西。青年在希望保留自己原有价值

观念,生活方式的同时,由于自己身处社会环境的大范围的制约,他们便努力寻找社会需求

和保持个性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学习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应对自身变化和社会期待变

化,努力强化自己的成人角色。愿景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社会带给我们的氛围,需求有时

会偏离正常的轨道,青年这时由于急切地想得到自身与社会的完美结合,在婚恋观上便会出

现无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目标。虽然已经受到西方自由婚恋观的很大影响,但是西方社会的拜金主义仍然使得绝大多数的青年要求婚姻必须建立在很好的物质基础上,但是与此同时

是,精神上的爱情与坚守也就变得不再重要。《非诚勿扰》上嘉宾马诺的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便是最生动现实的写照。【1】

2.1.3逐步完善的实践性

青年身上具有的实践性使得青年由一个生物人逐渐改造成了具有社会性的人。青年社会化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其宗旨是把满足和发展需要变成现实,把追求未来变成今天的生命活动。在青年婚恋观上,也逐渐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婚恋途径.(1)闪婚。“闪婚”指的是两人在短暂的相识后,未经过一定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而确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快速的婚姻形式。顾名思义,就是闪电式的结婚。按媒体的描述就是“他们几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几分钟就能谈完一场恋爱,数小时内可以决定终身大事,一周便能踏上红地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是普通人有闪婚行为,明星也有闪婚者。例如,歌手刘欢认识妻子卢璐9天便向她求婚;陈建斌与蒋勤勤也是闪婚一族。仔细观察,闪婚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婚姻性质的改变已经由以前两户的仔细遴选变成了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便可成婚的现状,闪婚面对的是快结快离,当然在不同的人身上好坏结果也就不一致。

(2)裸婚。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的一种简朴的结婚方式,是2008年兴起的网络新词汇。由于现代生活带给青年们的压力逐渐增大,青年在实践自己的婚恋观时,更多的趋向于裸婚这种带有“自由”和“独立”色彩的婚姻结合方式。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播,体现了80后对裸婚的追捧,也体现了这阶段的青年群体对婚礼重视程度的减弱,因而裸婚也就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结婚方式。

(3)试婚。试婚,顾名思义就是实验婚姻,它不是正式的婚姻,只是男女双方在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次实验。【2】在青年婚恋观的实践中,一些青年因为不想对婚姻付出责任或是害怕婚姻带来的责任过大自己无法承受,所以他们选择了先同居,后结婚的缔结方式。这种婚恋观的实践方法,在儒家学者看来是最不能被他们所接受的,因为它打破了婚姻的严肃性。但是我们应该从中看到的是任何主观能动性都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的,青年试婚现象也折射出了社会要求青年负的责过于沉重,以致在婚恋观中也出现了逃避责任的现象。

2.2影响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外部因素。

2.2.1西方婚恋观的影响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自由婚恋观便不断传入我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婚恋被人们所普遍认同。中国青年受此影响,也不再遵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门当户对,而是只要异性之间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能够产生吸引力,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就可以结婚并组建自己的家庭。“裸婚”就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解释之一。当然,西方婚恋观中也存在着对财产的重视。我国现在婚前的财产公证就是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传进来的,西方人在婚恋观中对婚姻很重视,他们认为只要结婚就要对彼此负起责任,所以很多西方人宁愿在不结婚来维持同居或恋人关系,也不愿意背上婚姻这个沉重的负担。再加上中国婚姻关系中只要男女双方一旦确立婚姻关系,便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牵扯到两个家庭的日常开销和经济水平的均衡,这使得西方婚恋观中逃避婚姻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2.2.2物质生活过快提高给青年带来的心理压力

都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是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拜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断泛滥,中国青年在面对婚恋观时难以获得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来做出一个正确的观念选择。在婚恋观中,两类棘手的问题被提出来:一是一些青年迫于家中父母和工作环境的压力,选择逃避婚姻给他们带来的更大的压力;二是一些青年物欲化过为严重,面对婚姻与爱情,他们所选择的都是建立在金钱与权利利益上的,以致于精神层面萎靡不堪,家庭伦理道德早已变成一纸空文。2003年河北沧州一对青年夫妻因为无法承担婚后抚养孩子的生活费用,妻子瞒着丈夫把他们的亲生儿子扔到了垃圾堆里,最后婴儿因抢救无效死亡。青年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上,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都不是很强,所以他们常常会因为想要偷吃禁果而草率结婚,承担了责任后又感觉不堪重负,所以往往会走向背叛亲情,伦理道德的不归路。无数案例向我们证明:青年在面对巨大的压力面前,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逃避压力,二是在压力中堕落。

3.解决中国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方法探究。

通过以上对青年婚恋观特点变化以及影响青年荤两变化的内外因素的探究,要想找出解决当代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方法,也必须从以上方面追本溯源,对症下药,找出最优的解决办法。

3.1加强青年对婚姻关系建立的责任意识

青年之所以出现逃婚,试婚,闪婚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婚姻关系建立起来之后婚姻关系建立双方应该对自己及他人负起的责任认识不够深刻。这就需要家庭从小给孩子灌输一种勇于承担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的树立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在恋爱与婚姻选择的过程中更加慎重,以免以后追悔莫及;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青年在面对婚恋过程中随产生的突发问题时,可以勇敢面对所有并不乐观的事态,然后用责任带来的压力作为自己解决与配偶之间问题的动力。无论社会怎样做出努力,只有青年自身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在婚姻关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才会在青年心中形成一种自发的内动力,才是解决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根本方法。

3.2社会采取措施减少带给青年带来的压力

在中国传统的婚恋观中,婚姻一直是头等大事。因为一场婚姻关系牵扯到的是两个家庭的兴衰荣辱。纵然时过境迁,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很多观念亦已不再那么迂腐陈旧,但是所有人都无法否认,我们仍然被中国社会的“家庭”而牢牢束缚着。正如马克思婚恋观中所提到的:“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真正的人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3】两个人的结合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才可以成立,然而当代中国青年在拥有自己所必须的物质基础上,却走得步履维艰。这就需要国家或是政府制定出台一些规则,例如帮助符合一定条件的即婚青年提供住房或是替他生活方面的补助,为他们免去婚后的一些后顾之忧。避免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问题再次发生。

3.3加强青年对婚恋观中家庭道德伦理底线的教育

当代青年在面对恋爱与婚姻问题上,常常是冲动的,缺乏理性的。由于生活带来的压力,当青年觉得力不从心时,便会寻求一个物质条件足够好的伴侣来帮助自己达成自己的目的,缓解自己的压力。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要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采取错误的方式和途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应当为青年提供一个健康的道德氛围,即无论什么样的婚姻选择,都不应该以牺牲最高尚的伦理道德标准为代价,更不能失去人类最宝贵的家庭伦理道德底线。当物质的欲望不再牢牢的控制青年的婚恋选择时,未来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婚姻才会不再掺杂太多物质化的肮脏之物,和谐社会的创建才会更进一步。

结语:有发展就有阻碍发展的事物,这是不可否认的规律。在青年婚恋观的道路上,我们有过飞跃,但是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对症下药,找出最佳解决方法。青年婚恋观作为整个社会的组成基础的一部分,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次论文中对青年婚恋观问题的初步探究,为解决婚恋观问题出谋划策,也希望未来中国社会的青年婚恋观会在各方的不断努力下,不断进步,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① 李文静.现代女性婚恋观.【J】商业文化,2011(3):78-80.② 周宁.妇联调查国人婚恋观:七成女性称男方有房才嫁.【J】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2011

(2):11-12

参考文献:

【1】: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07

【2】:馥梅.试婚【M】.湖南:长江出版社,2011

【3】:徐伟新.人文丛刊:第四辑【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第三篇:研究生婚恋观及对新婚姻法的认识调查问卷

“研究生的婚恋观及对新《婚姻法》的认识”调查问卷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研究生的婚恋观及对新婚姻法的认识,我们特设计此问卷以进行调查。我们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您不必填写姓名和地址,您完全可以放心地如实填答。答题时只要在选中的答案顺序号上打钩。诚挚地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

1.您的性别:□ 男 □女

2.你所在的年级:研究生年级或博士年级

3.您对待大学校园恋爱的态度是:

A.非常支持B.支持C.反对D.非常反对E.无所谓

4.您认为大学校园恋爱的最初原因是

A.彼此为对方的优点所吸引,情投意合B.看到别人都有,自己很没有面子

C.弥补内心空虚,寻求精神寄托

D.对方追求强烈,不好意思拒绝

E.到了该谈恋爱的年龄

F.为以后寻求伴侣

5.选择配偶的时候最优先考虑对方的哪些条件(结婚对象): [多选题]

A.为人善良B.个人能力C.共同语言D.开朗、幽默

E.家庭背景F.年龄G.贞操H.外貌I.身体状况

6.对于恋爱的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你的看法是:

A.采取AA制,每次消费都是采取各自买单

B.男生是主动方,每次外出均由男生买单

C.共同消费的情况下由男生买单,但在个人消费上采取AA制

7.在您看来,影响您婚恋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父母的教育B.身边朋友的影响

C.网络婚恋节目D.小说、电视剧、电影等媒介

8.您看重另外一半的家庭背景吗?

A.看重B.不看重C.中立

9.你在选择配偶时如何考虑父母的意见?

A.完全听父母的以父母意见为主

B.父母意见和自己感觉综合以自己的感觉为主C.完全是自己的感觉

10.你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

A.非常反对B.反对

C.在两人都准备结婚的情况下可以D.无所谓

11.只要两人感情好,结不结婚都一样,你对这个观点:

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

12.你对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有何理解?

A.只有通过恋爱才能有美好的婚姻

B.婚姻才是爱的升华,恋爱其实可有可无

C.恋爱才是爱,婚姻只是一种责任

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2005年9月1日起,法律允许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A.反对,会影响学业和今后的发展

B.如果可能,我会在大学结婚

C.不反对,但我肯定不会在大学结婚

D.没有可操作性,与学校管理相矛盾

14.您对新婚姻法内容了解吗?

A.基本了解B.有所了解C.不了解

15.你觉得新婚姻法对于现在男女的影响是?

A.使更多的人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婚姻了

B.激励女性在婚姻中要更加自强自立

C.会助长大男子主义,使女性地位更加低下

D.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16.新婚姻法的颁布,您认为作为女大学生毕业后还会选择当全职的家庭主妇吗?

A.会B.不会

17.你觉得新婚姻法会导致出轨率上升,有更多的“小三”出现吗?

A.降低了大部分男性离婚成本,离婚率会上升

B.因为“小三”没有索赔权,所以离婚率不会上升

C.没影响

18.新婚姻法会改变你的择偶观吗?

A.不会,老样子B.会选择潜力股,一起努力奋斗买房

C.还是想找个有房有车的D.不一定

19.新婚姻法的颁布,你觉得是否会出现更多的不婚族?

A.是B.不是

20.您认为新婚姻法的颁布,是否会使富二代、豪门婚姻吸引力降低?

A.是B.否

21.微博上,不少女性网友议论纷纷,说“新婚姻法告诉我们,男人不可靠,男人的父母更不要指望,女人婚前自己买套房才是最保险的!”你赞同此说法吗?

A.赞同B.不赞同C.中立

22.有人说“新婚姻法的颁布没准还逼得女人连提出离婚的勇气都没有。”你是否赞同此说法?

A.是B.否C.中立

第四篇:2010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调查报告

2010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调查报告 【调查主办】:中国红娘网(HongNiang.com)【调查承办】: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相亲现象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组 【发布机构】: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二0一0年八月 【发布地点】:中国爱情之都•杭州

报告目录

一、问卷摘要与点评篇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 第二部分:调查概述 第三部分:调查特点 第四部分:样本描述

第五部分:十大相亲新名词 第六部分:编撰团队 二、十大婚恋发展趋势篇 趋势一:相亲方式多样化 趋势二:相亲阶层差异化 趋势三:相亲观念复杂化 趋势四:相亲年龄低龄化 趋势五:相亲机构多元化 趋势六:相亲效果明显化 趋势七:相亲现象普遍化 趋势八:相亲频率频繁化 趋势九:相亲节目真实化 趋势十:恋爱消费趋高化

《2010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调查报告(全 文)

一、问卷摘要与点评篇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

近年来,功利性的社会价值观对大学校园这块净土的侵蚀,城市里高昂的生活成本,各种因素或明或暗地交织在一起,严峻的社会形势正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尚未走出校园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而爱情,似乎是象牙塔里永恒的话题。如今,校园爱情的自由空间大了很多,“恋爱禁令”成为老皇历,婚姻法允许适龄的大学生结婚。家长们也鼓励恋爱、相亲,认为单纯的爱情在大学中还是存在的,到了社会上根本找不到单纯的爱情,因此,大学生的相亲情况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尤其近日来,各大电视台相亲节目掀起一股收视热潮,相亲节目影射出当代人对婚姻以及恋爱的看法,也可能对大学生的婚恋观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广电总局也为此下发通知:大力整顿相亲类节目。所以现今的相亲节目已经不再是娱乐类节目,不再会出现一些低级、庸俗的言语,也请来了权威的专家。调整后的相亲类节目也给了大家不一样的感觉,相信之前产生的影响也会由此减少。

如今,广大青年大学生已走在时代的前沿,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趋于成熟,但又处在敏感时期,社会上各种复杂的物质信息,如金钱、权贵,利益诱惑等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代的大学生婚恋观。有论据说当代大学生在爱情婚恋观上,采取了比较开放、自我、随意的态度,呈现出婚恋观的价值多元化和情爱关系形式的复杂化。这些变化使得广大学生在学习的紧张与身心疲惫中,急需寻找一种情感的补偿与异性的慰藉,这对尚处单身的学生们显得更加迫切。于是恋爱变得更加急促而高效了,罗曼蒂克般的恋爱过程变得短暂而脆弱了。那么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到底是怎么样的?是否当代大学生在爱情婚恋观上,越来越采取了比较开放、自我、随意的态度,呈现出婚恋观的价值多元化和情爱关系形式的多样化呢?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上流行的相亲节目,相亲大会又持什么态度?

对此,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认为,在不断受全球一体化和网络新观念冲击的今天,“相亲”这一传统习俗,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低调的追捧,具有极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调查概述

●调查时间:2010年7-8月

●调查人数:问卷面访957人,其中男395人,女562人 ●调查人群:现在都市青年、在校大学生 ●调查主办:中国红娘

●调查承办: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相亲现象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研究组 ●调查执行: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

●网上发布:中国红娘网(HongNiang.com)

●调查支持:中国婚协、各有关政府机关、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婚介公司、婚恋网站和有关新闻媒体等

●调查方式:以各类相亲交友活动现场问卷调查与口头问答式调查为主,网络调查为辅 ●涉及领域: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公共关系、经济学等诸多学科与领域

●研究定义:“相亲”,是指现代人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糅合而成的新式婚介方式,为单身族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婚恋交友的平台。

本报告所指的相亲在形式与方式上包括:亲戚朋友媒婆介绍的传统相亲、参加相亲大会与各主题交友派对、通过婚恋交友网站的新型网络相亲方式、由婚介公司委派“婚姻经纪人”(即“婚姻猎头”)的方式相亲找对象等。

第三部分:调查特点:

1、调查学院分布广:

与其他相亲、婚恋调查很大不同的一点是,本次调查的主题是学生,学院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内的各大高校,也扩展到了辽宁、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这样既确保的调查内容的详实与全面性、调查样本的代表性,更重要的是真正反映了一个社会年龄阶层对相亲现象的态度变化,从而便于我们挖掘、整理出一个时期内的普遍特征与发展趋势。

2、调查人群年龄低龄化:

本次调查人群主要面向现代都市青年,年龄普遍分布在18-30岁之间,所以本次的调查人群偏向年轻化,低龄化。

3、调查方法系统化:

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一直持续地关注全国相亲现象、调查相亲群体、采集相亲数据、访谈相亲认识、研究行业观点、关注相关报道,最终运用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研究、行业研究以及厂商研究方法得出观点与结论。通过大面积的相亲调查、数据分析、事件抽象,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在历时数年观察、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并发布了当代大学生近年来相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4、调查机构专业化:

牵头主持本次全国性相亲现状调查的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业婚恋服务行业研究机构,隶属“中国红娘”旗下。中国红娘(hongniang.com)则是长期致力于打造“中国婚恋服务行业第一品牌”的行业领先机构。

第四部分:样本描述

1、现场调查的人数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中国红娘工作人员在近百此相亲活动中,坚持亲自访谈的方式,针对相亲人士进行的问卷调查。累计共回收问卷957份,其中:男395份,女562份。

2、参加调查的年龄分布

统计发现:在957份完整合格的调查样本中,小于18岁的69人,占7.21%;18到23岁的326人,占34.06%;24到29岁的407人,占42.53%人;30岁以上155人,占16.20%。

由于本次调查主要的目的是调查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所以参与的人群中,有554人为非学生,403人的为学生。由此可见,学生还是占了较大的比例,其中大一54人,占13.40%;大二79人,占19.60%;大三96人,占23.82%;大四80人,占19.85%;研究生29人,占7.20%;其他65人,占16.13%。

第五部分:问卷与点评

一、问卷具体内容

(一)婚恋观调查

1.您了解哪些相亲方式(可以多选): A.网上相亲 B.电视相亲

C.单身派对 D.亲友介绍

E.婚介所相亲

数据统计: 在调查中显示:以往单纯见面吃饭的简单相亲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未婚人士的需求,为了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各种形式的相亲方式也逐级被人们所接受。其中在被大家所了解的相亲方式中网上相亲占了34%,电视相亲占了59%,单身派对占了21%,亲友介绍占了81%,婚介所相亲占了21%。

数据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相亲半径”也随着活动区域变得越来越广,但是传统的相亲方式仍是目前最为主要的相亲方式。

2.您获知婚恋交友网站的途径(可以多选): A.通过搜索引擎 B.通过朋友推荐

C.通过媒体报道的 D.通过报纸等广告

E.通过其他途径

数据统计:

据调查显示,在各种获知婚恋交友网站的途径中,通过搜索引擎获知的占28%,通过朋友推荐获知的占25%,通过媒体报道获知的占51%,通过报纸等广告获知的占60%,通过其他途径获知的占27%。

数据分析: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现在媒体报道和报纸等广告类方式是目前各大婚恋交友网站的主要宣传途径,也是人们获取相亲信息的主要来源。

3.您对的相亲大会这种集体相亲模式的看法:

A.集体相亲能有效解决找对象难的问题 B.可有可无,既不感兴趣也不排斥

C.认为还不错,可以拓宽恋爱范围 D.没有必要,排斥这种海选恋爱

数据统计:

在现代人对相亲大会这种集体相亲模式的看法,其中认为集体相亲能有效解决找对象难的问题占10%,可有可无,既不感兴趣也不排斥占40%,.认为还不错,可以拓宽恋爱范围占37%,没有必要,排斥这种海选恋爱占13%。

数据分析:

从数据统计分析,抱着试试看,可以多交朋友的心态参加相亲的人占了将近80%,这说明参加相亲并不是现代大学生需找结婚对象的首选方式,大学生参加相亲多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

4.您觉得相对于其他择偶方式,相亲有什么优势?(可以多选)A.现代社会最有效的速配方式

B.熟悉对方情况比较放心

C.扩大交友圈,成为您同另一类人沟通的桥梁

D.为您提供接触更多优秀异性的机会

E.没什么优势

F.不太清楚

数据统计: 在调查中可知,大学生认为相亲相较于其他择偶方式的各种优势中,认为现代社会最有效的速配方式的占29%,认为可以熟悉对方情况比较放心的占47%,认为可以扩大交友圈,成为他们同另一类人沟通的桥梁的人占40%,认为可以为他们提供接触更多优秀异性的机会的人占33%,认为没什么优势的占14%,不太清楚地人占22%

数据分析:

据数据统计分析可得,大部分的大学生参见相亲是因为他们认为相亲相较于其他途径的择偶方式更加牢靠,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符合你标准的人,并且熟悉对方情况。

5.您对现在出现的“追求富二代”的现象有何看法? A.反对,过于物质化 B.可以接受

C.赞成,这并没有错 D.无所谓

数据统计:

据调查显示,现今大学生对于追求富二代的现象的看法中,持反对意见,并且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物质化的占46%,认为可以接受的占40%,持赞成意见,并认为没有错的占6%,认为无所谓的占7%

数据分析:

自从马诺在非诚勿扰里提出“宁可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再自行车上笑”这一观点以后,追求富二代的现象已经是越来越明显化了。在调查的数据统计里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有40%的大学生可以接受这种观点,6%赞成这种现象,但是仍是有46%的大学生对于这种观点表示不赞成。

6.您认为在富二代的择偶标准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A.门当户对 B.感情基础

C.对方的长相 D.价值观

数据统计: 在调查中显示,在富二代的择偶标准中,有16%的大学生认为门当户对是最重要的,有38%的人认为感情基础才是最重要的,有20%的人认为对方的长相才是富二代择偶标准中最重要的,还有27%的学生认为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

数据分析:

从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富二代的择偶标准中,一般最为被人们所关注的学历背景已经收入得多少已经不会成为他们择偶的重要标准,相较之下,感情基础和价值观等反而变得尤为重要。

7.现在为什么出现越来越多的“剩女”?

A.忙于事业,时间上不允许 B.没有恋爱经验

C.学历高,眼光也相应提高 D.年龄偏大,更难嫁

E.择偶要求过高、选择面过窄 F.追求完美,等待真爱

I.受过感情创伤、对婚姻不信任

数据统计:

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认为造成现今“剩女”越来越多的中,认为忙于事业,时间上不允许的占18%,认识是因为没有恋爱经验的占8%,因为学历高,眼光也相应提高的占15%,因为年龄偏大,更难嫁的占14%,因为择偶要求过高,选择面过窄的占14%,因为追求完美,等待真爱的占4%,因为父母强力干涉的占12%,因为自己个性强的占6%,因为受过感情创伤、对婚姻不信任的占10%。

数据分析:

目前社会上的剩女越来越多,从调查中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忙于事业,没有时间,学历高导致眼光高,择偶要求过高,年龄偏大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

8.您对相亲类节目的评价是(可多选): A.内容虚假,情趣低俗,道德缺失

B.比较庸俗的娱乐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口味,但尚可接受

C.只是娱乐节目而已,没什么好评价的

D.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具有“性价比”的休闲选择,但部分内容有待规范

E.机智幽默,折射现实,充满创意

数据统计:

对于时下的一些相亲节目,大学生的观点是,认为内容虚假,情趣低俗,道德缺失占56%,认为比较庸俗的娱乐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口味,但尚可接受占81%,认为只是娱乐节目而已,没什么好评价的占32%。认为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具有“性价比”的休闲选择,但部分内容有待规范占41%,认为机智幽默,折射现实,充满创意27%。

数据分析: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多于时下十分流行的相亲节目都尚可接受,可以观看,没有十分强烈的厌恶观点。

9.你的理想结婚年龄是: A.24-26岁 B.26-30岁

C.30岁以上 D.单身主义

数据统计:

在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24%的大学生认为24~26岁时他们的理想结婚年龄,47%的大学生认为26~30岁时他们的理想结婚年龄,21%的大学生则认为30岁以上才是自己的理想结婚年龄,更有少数(7%)的大学生支持单身主义。

数据分析:

从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接近半数的大学生并没有打算毕业后就结婚,而是选择了26~30岁这一年龄段结婚,更有21%的大学生选择在30岁以后结婚。可见如今社会随着精英教育的不断普及化,青年男女拥有较高的知识层次,为追求学业和事业,拥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26-30岁成为最理想的结婚阶段。10.自由恋爱和相亲,您觉得哪种更容易得到真正长久的婚姻? A.自由恋爱 B.相亲

C.不一定 D.不清楚

数据统计:

在自由恋爱结婚和相亲结婚中,54%的大学生认为自由恋爱结婚更容易获得长久的婚姻,13%的大学生以为相亲结婚更容易获得长久的婚姻。25%的大学生认为自由恋爱结婚和相亲结婚都有可能更容易获得长久的婚姻,剩下只有8%的人则表示无法判断。

数据分析:

在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倾向于自由恋爱所得到的婚姻更能长久。少数的大学生认为相亲更能使得婚姻长久。

11.如果相亲,您觉得选择男(女)朋友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多选,不多于四项)? A.为人善良 B.学历 C.家庭背景 D.经济条件好

E.外貌 F.兴趣爱好 G.健康状况 H.幽默感

I.责任心

J.共同语言 K.贞操 L.勤劳勇敢

M.温柔体贴 N.开朗乐观 O.其他__孝顺_______

数据统计:

据调查,在相亲中选择异性的重要因素中,为人善良占了 65%,学历占了62%,家庭背景占了61%,经济条件占了52%,外貌占了42%,兴趣爱好占了33%,健康状况占了83%,幽默感占了23%,责任心占了59%,共同语言占了45%,贞操占了39%,勤劳勇敢占了26%,温柔体贴占了41%,开朗乐观占了32%,其他占了0.5 %

数据分析:

在这项调查中,为人善良,学历,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健康状况,责任心等被选择较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贞操,勤劳勇敢等的重要性已经逐级下降。

12.您认为维持爱情最重要的因素是(多选,不多于三项): A.坦诚

B.信赖

C.尊重 D.忠诚

E.慷慨大方 F.宽容

G.沟通交流 H.其他

数据统计:

在调查时,大学生认为维持爱情最重要的因数中,坦承占了47%,信赖占了51%,尊重占了75%,忠诚占了71%,慷慨大方占了28%,宽容占了42%,沟通交流占了53%,其他占了14%。

数据分析: 在上述数据中,尊重和忠诚占了占了较大的比例,可见现代的大学生对于的到他们尊重和忠诚方面要求相较于其他的方面更为重要。

13.如果相亲,您会选择学历比自己低(高)的男(女)朋友吗? A.很介意学历,但如果有情投意合的可能 B.学历无所谓 C.基本不会 D.绝对不会

数据统计:

如果参加相亲,在问及择偶时对学历的要求时,26%的大学生认为很介意学历,21%认为学历无所谓,35%则认为基本不会选择学历比自己低(高)的男(女)朋友,而18%的大学生则认为绝对不会选择学历比自己低(高)的男(女)朋友

数据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历在相亲时也变成一项比较重要的参考,大多数的男生都不希望女生学历比自己高,同样的,大部分女生也不希望男生比自己的学历低。

14.您愿意接受您的另一半与您相差多少? A五年以内 B五年以上

C完全不能接受另一半比自己大 D.无所谓

数据统计:

在选择结婚对象时,29%表示只能接受另一与自己相差的年纪在五年以内,14%在可以接受自己的另一半比自己大五年以上,21%则完全不能接受另一半比自己大,36%则认为年纪上的差距无所谓。

数据分析:

5岁以内是双方组建家庭理想的年龄差距 男方比女方的年龄长,可以在生活工作学习上照顾女方,有利于婚姻的和谐发展;而专家认为,从生理方面看,女大男小的夫妻组合只要年龄不超过5岁,将是非常理想的搭档,会为两人关系增加许多激情感。双方同岁,生长大环境相类似,不懂得到体量对方,容易产生矛盾。然而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年龄差距已经不再特别被人们所在意了。

15.下列现象您认可的有

A.闪婚 B.闪离 C.同居 D.一夜情

E.试婚 F.网恋 G.相亲 H.婚外恋

I以上均不认同

数据统计:

在以上的选项中,22%认可闪婚,4%认可闪离,15%认可同居,4%认可一夜情,12%认可试婚,16%认可网恋,23%认可相亲,3%认可婚外恋。剩下1%的对以上的选项全部不认可。

数据分析:

随着经济环境的急速变化,传统的婚恋观念在嬗变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社会教育体系对现代人的婚姻观的形成起了很大的影响。

16.您认为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是?

A.恋爱应以结婚为最终目的 B.恋爱不一定非要结婚

C.恋爱只是游戏 D.没想过

数据统计: 在调查中,29%大学生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最终目的,42%认为恋爱不一定非要结婚,10%认为恋爱只是游戏,21%则表示没想过。

数据分析: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恋爱都是抱着认真的态度去感受,其中有将近30%的是以结婚为目的去恋爱的,大多数人则只是抱着尝试的心理去恋爱。

(二)婚恋行为调查

1.您认为为什么现在相亲会越来越普遍?

A.在现实中靠自己总是找不到合适的 B.父母亲友催自己赶快找一个

C.工作太忙没时间自己去寻找恋人 D.想多认识点异性增加机会

E.其它

数据统计:

现在的相亲现象越来越普遍,18%其实是因为在现实中靠自己总是找不到合适的,26%是因为父母亲友催自己赶快找一个,23%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自己去寻找恋人,21%是因为想多认识点异性增加机会,12%剩下是因为其他因素。

数据分析:

从以上的选项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生活圈窄,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结识异性,所以为了能给自己多些机会去接触更多的异性,相亲就成了很好的一种途径。

2.如果您可以选择去现场相亲,您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相亲? A.很认真,把它当作自己的人生大事,要合适就成吧

B.一般,不抱希望,也不一脚踩死,就是试试

C.玩的心态,为表现自己,就是对相亲不认真,不严肃

D.不抱任何希望,认为两个人不可能通过相亲在一起,完全是别人逼的

数据统计:

在相亲过程中,17%的大学生事以很认真,把它当作自己的人生大事,要合适就成吧去参加相亲的,40%的是抱着一般,不抱希望,也不一脚踩死,就是试试的心态去相亲的,13%则是以玩的心态,为表现自己,就是对相亲不认真,不严肃的心理去参加相亲的,剩下的30%大学生册对相亲不抱任何希望,认为两个人不可能通过相亲在一起,完全是别人逼的。

数据分析: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多数人对相亲不报什么希望,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加相亲的。

3.父母催您去相亲的频率是多少? A.每天 B.一个星期

C.一个月 D.父母从不干涉

数据统计: 从调查中可知,3%每天都被父母催去相亲,18%一个星期父母催去相亲一次,35%一个月父母催去相亲一次,44%父母从不干涉。

数据分析: 生活圈小,交际面窄,是单身群体逐渐增多的重要原因。可怜天下父母心,子女的终身大事,是父母心头一道越不过的坎。

4.关于恋爱,您的状况更符合下列情况中的? A.正在谈恋爱 B.正在寻觅合适的恋爱对象

C.曾经谈过,现在没有谈 D.正在单相思

E.失恋了 F.对恋爱很反感

G.从未考虑恋爱问题

选(ABCDE)的同学做下题:请选出谈恋爱的最主要的一个理由。A.打发时间、排遣寂寞 B.追求精神寄托

C.找寻真爱 D.找一个知心朋友

E.感受恋爱的乐趣 F.积累恋爱经验

G.随大流,满足自己心理和生理的需要 H.性

数据统计:

其中ABCDE占92%,FG占8%

数据分析:

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对恋爱充满向往的,仅有8%的大学生表示现在不想恋爱。在大多数想要恋爱的同学当中,为了寻找真爱而谈恋爱的同学占多数。

5.您恋爱过么?

A.1-2次 B.3-4次 C.4次以上 D.没有

选择ABC的回答下列问题 请问您的初恋的什么时候? A.12-14岁 B.15-17岁

C.18-20岁 D.21-23岁

数据统计:

其中ABC占90%(A占33%,B占43%,C占13%),D占10%

数据分析:

大约九成的大学生都已经有恋爱经验,其中经历过1~2的同学居多。在这就九成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中,第一次的恋爱的经验多发生在高中或者是刚刚进入大学时。

6.结束了上一断恋情后,您会在多久之后开始新一段恋情? A.一年以上 B.半年

C.一个月 D.看到绝的合适马上

数据统计: 在结束了上一断恋情后,16%的人在一年以上的时间里不交朋友,41%人会在半年后开始新一段恋情,19%会在一个月后开始新一段恋情,23%人会看到绝的合适马上开始新一段恋情。

数据分析: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一段恋情失败后需要6个月左右不等的时间疗伤,然后才会开始寻找下一段恋情。

7.您认为您每月的恋爱消费是多少可以承受?

A.100元以下

B.100~300元

C.300~500元

D.500元以上 E.从未计算过 F.不定

数据统计:

在被问及每月的恋爱消费是多少可以承受时,5%的学生表示100元以下可以承受,23%的学生表示100~300元可以承受,24%的学生表示300~500元可以承受,11%的学生表示500元以上可以承受,17%的学生表示从未计算过,20%的学生表示不定。

数据分析:

从数据上看,每月的恋爱消费在100~500之间可被大多数情侣接受。

8.假如您在大学里有谈对象您希望成为“毕婚族”(即毕业以后结婚)吗? A.非常希望

B.再等等,说不定会有更合适的人出现

C.大学里谈恋爱不是为了结婚

D.还是等工作稳定了再说

数据统计:

在被问及在大学里有谈对象您希望成为“毕婚族”的时候,29%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22%的学生表示再等等,说不定会有更合适的人出现,16%的学生表示大学里谈恋爱不是为了结婚,33%的学生表示还是等工作稳定了再说。

数据分析:

将近七成的大学生表示不希望成为毕婚族,现在大学生的观念变得理性化,他们能从多方面分析问题,不再盲目。

9.您认为爱情与性的关系应该是:

A.喜欢柏拉图式的无性之爱 B.先有爱后有性

C.爱和性可同时产生 D.先有性才会有爱

E.最好有性而无爱

数据统计:

在被问及爱情与性的关系时,16%的学生喜欢柏拉图式的无性之爱,42%的学生赞成先有爱后有性,30%的学生赞成爱和性可同时产生,8%的学生赞成先有性才会有爱,4%的学生赞成最好有性而无爱。数据分析:

爱情与性的关系不是一个必须的道德行为法则,对于婚姻的影响也不存在必要或不必要。而是与感情一样,水道渠成,顺其自然。

10.您认为婚前性行为:

A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有 B如果有感情,可以有

C如果准备结婚,可以有 D有无感情都可以有 E不知道

数据统计:

9%认为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有婚前性行为,43%认为如果有感情,可以有婚前性行为,30%认为如果准备结婚,可以有婚前性行为,12%认为有无感情都可以有婚前性行为,5%则表示不知道。

数据分析:

将近七成的青年赞成婚前性行为。

11.如果父母对您另一半不满意,您会怎么做 A.听从父母的意见,和他(她)分手

B.和父母进行沟通,如果父母说得有理,就和他(她)分手

C.极力去说服父母,如果实在说服不了,就坚持自己的想法

D.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与父母无关

数据统计:

在您的父母对您另一半不满意时,13%的学生会选择听从父母的意见,和他(她)分手,29% 的学生会选择和父母进行沟通,如果父母说得有理,就和他(她)分手,40%的学生会选择极力去说服父母,如果实在说服不了,就坚持自己的想法,18% 的学生会选择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与父母无关。

数据分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子女的终身大事,是父母心头一道越不过的坎。但绝大多数子女都希望自己的婚恋对象是通过随缘结识,顺其自然,所以他们希望父母在自己的恋爱过程中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或是一个出谋划策者的角色,而不会任意听从他们的指挥。虽然九成之多的子女认为父母在自己的恋爱过程中应以旁观者或出谋划策者的身份出现,但一旦双方发生冲突,六成之多的子女出于孝心或经济等多方面的考虑仍会选择听从父母意见。

第六部分:十大相亲新名词

近年来,我们通过对各类相亲现象的观察、分析与检索,总结出曝光率与人气指数最高的“十大相亲新名词”。对此,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释义如下:

后相亲时代:后相亲时代,指现在相亲不再是受人排斥的一种谈婚论嫁的方式,而是以其高效快捷的特点,被现在人们所津津乐道万般推崇。与旧时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比,现代人通常会固执地认为爱情与婚姻的开始应该是一场浪漫的邂逅,而不是两个陌生人对坐着心里暗自称量对方的硬件和“斤两”。而事实上,在现代人的实用主义哲学中,择偶时对方的学历、收入、工作、家庭背景都是极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从这一点上讲,相亲的方式最为有效。

相亲经济: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爆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相亲”这个话题。一些时尚交友网站也开始频繁的举办单身派对、时尚的万人相亲大会、婚博会、专业媒体组织的大型交友活动、大大小小的婚介所推出的见面专场…… 各种“相亲活动”层出不穷,从婚介所、交友网站、媒体,到公园、酒店、餐饮场所等,无不踊跃参与积极推动,也使得城市“相亲经济”颇为红火。

新“四有新人”: 即有钱、有房、有车,外加“有型”的人士。

剩男、剩女:所谓“剩男”是指现在比较流行的,称呼年龄在30岁以上还是单身的男性同胞。目前,“剩男”群体的特色在于年龄层次跨度大,所涉及的行业以及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也非常广泛。无论是那些渴望结束单身生活的待娶男士,还是那些只希望享受单身生活的无欲男士,“剩男”群体虽然没有“剩女”群体那么引人注目,却也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剩女指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女青年。

富二代征婚:指的是我国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单身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和自身努力,拥有丰厚财富,但因工作忙碌,生活圈子小,通过自己寻找另一半的几率越来越小,这就需要通过委托婚姻猎头、征婚相亲等方式寻找生活伴侣。

相亲频率:相亲亦称相门户、对看。所谓相亲,无非是通过红娘将素不相识的两个男女约到一起,这未尝不是接触异性的一种好方法。相亲频率,是指适婚的青年在父亲、朋友或是红娘的安排下在单位时间内与对方男(女)生见面约会的次数。现在由于相亲热,相亲频率也被更多的提及。

相亲专业户:指的是那种年纪不小了,仍然没有找到对象,相亲屡败屡战,但又每每有相亲活动几乎都不落下,长年累月下来就成为了大家都认识的相亲“专业户”。

急婚族:指的是为追寻物质利益或迫于家庭压力而急于婚嫁的人。现指大学还没毕业或者要毕业的女孩子,就开始物色老公,要求其实很简单,对方要有房有车,不要求有钱也要最起码是个白领阶层的男性。

毕婚族:毕婚族(英文翻译:marry-upon-graduation,注意:所有词都用横线连在一起。),指一毕业就结婚的大学生。目前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当毕婚族,毕婚族中许多女生把结婚当出路,缓解即将面临的就业压力。

集体相亲:指的是以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团体的方式参与相亲,例如单位对单位,民间团体对民间团体,通过相亲大会或者交友派对,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的过程。

第七部分:编撰团队 中国红娘网婚恋研究中心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相亲现象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研究组二、十大婚恋发展趋势篇

摘要:相亲是一种颇具东方传统特色的恋爱方式,素未谋面的男女在亲友的撮合之下进行初次“会晤”,以后双方能否继续交往,成败也许就在此一举了。然而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互联网对人们工作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今天,“相亲”这个词被赋予了更多的释义与方式。如今,大学生的婚恋观是处于变化之中的,社会在发展,婚恋观在变化,而婚恋观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有一句反映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顺口溜很能说明问题:“50年代重政治、60年代重成份、70年代找解放军、80年代找大学生、90年代跟着感觉走。”

以下是中国红娘(HongNiang.com)下属婚恋研究中心以我国“相亲”最活跃的城市——杭州为蓝本,也通过网络调查和线下问卷发放调查了辽宁、上海、南京、武汉等地高校大学生。此外,还通过网络调查、访谈各地婚协组织、各有关政府机关、婚介公司、婚恋网站和有关新闻媒体,通过搜集大范围的民意与邀请有关业内专家与行业人士集体研究后,对我中国当前庞大适婚而未婚群体的相亲观念、相亲状况、相亲压力、相亲行为、相亲渠道和相亲体验等具体指标,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最终得出的近三年的“中国相亲十大相亲趋势”。

1、相亲方式多样化

趋势描述:

最近三年来杭州的各类相亲活动,由早期简单的悬挂抄写相亲资料卡片、面对面相亲交流的最原生态的综合性相亲大会,逐渐增加了“八分钟交友”、“才艺表演”、“个性化相亲牌”、“单身主题派对”、“相亲旅游团”、“爱情摩天轮”、“爱情运动会”、“婚恋心理咨询”、“专家性格配对”、“电视相亲会”、“红桌寻缘”、“爱情培训班”、“婚恋大讲堂”以及各类节假日交友活动等等。相亲方式之多,让人眼花缭乱。从调查来看,有很多年轻的人群活跃于这些相亲会之间。

分析点评: 相亲,似乎只能是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的产物,这种延续了不知多少年的方式,早在上个世纪初,就逐渐地被追求恋爱自由的青年男女摒弃。然而在今天,它作为时下流行地结识异性的方式活跃于新一代的人群中。今天的“相亲”,已与传统意义上的相亲有了很大的区别,而被一些人调侃为“新相亲”。新相亲的方式是人眼花缭乱,它已从人们生活交际中攀延开来,切入了人们日常生活角落。从婚介所相亲到网上相亲、公开的PARTY约会、电视相亲、公园相亲角赋予了传统相亲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从上述现象不难得出,相亲的形式与载体正由过去单调、枯糙的单一形式,向多样化、丰富化、细分化的趋势过渡转变。相亲现象的流行和社会人群对“相亲”一词的现代演绎,导致了相亲方式在现阶段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宽松的相亲氛围,帮助那些羞涩还放不开的单身男女甩掉拘谨和沉默,更好地展现自己、更积极主动对心仪的异性沟通交流,大胆地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从而大大有利于提高相亲配对的成功率。

2、相亲阶层差异化(相亲群体扩大化)

趋势描述:

从中国红娘一线工作人员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低龄青年男女前往征婚。以往多是一些三十多岁的大龄青年前来征婚觅友,而现在许多二十出头的大学生男女也开始委托其帮忙找对象。根据中国红娘罗总经理阐述,大学生在相亲人群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相亲的大学生中,线上相亲大三过度到大四的为多,线下现场相亲的大四到毕业的居多;其中女生占总大学生相亲人数的55%~60%左右。

分析点评:

当代的年轻一代做为新相亲的主流力量,涌入了相亲的队伍中,扩充了相亲群体。使原本容易联想到死板、封建的相亲变的柔和。

3、相亲观念复杂化(相亲心态理性化)

趋势描述:

从部分交友网站了解到,许多即将毕业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在网站登记注册自己的信息,公开细致的择偶标准及条件,希望通过中介尽快找到自己的伴侣。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近60%的调查人数认为 “追求富二代”过于物质化,有6.2%的人则赞同这种观念。

分析点评:

对此,国家资深婚恋指导师严山认为,由于社会竞争强、就业压力大,很多年轻女子希望通过结婚转移生存压力,同时提出职业、金钱等方面更加具体现实的择偶条件,这是对待婚姻极不慎重的态度,男女双方应有比较稳定的感情基础,能够用合适的沟通模式来处理差距和分歧才具备结婚的条件。

4、相亲年龄低龄化

趋势描述:

调查数据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心理成熟趋于低龄段,有66%的人在20岁之下谈过恋爱,其中12-14岁的有5%。在调查的人员中,41.2%的人小于23岁,曾经有过相亲经历的占总人数的45%。

分析点评:

有社会学家认为,相亲低龄化趋势表明,“结婚焦虑症”正在社会上扩散,越来越多的男女意识到,与其坐等婚姻成为老大难,不如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但婚恋专家提醒,婚姻的真谛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相亲的低龄男女要端正人生价值观,学会平等、有责任地跟人相处,这样才能收获甜蜜的感情。

5、相亲机构多元化

趋势描述:

随着相亲大发展的形势下。电视相亲机构、网站相亲机构、现场的各类相亲机构等等,繁多的相亲机构应运而生。而各类机构性质和目的也有着不同的区别,有的提供结识异性的平台,以真实相亲为目的。而有些则是以犀利的言语和敏感的话题提升收视率为目的。

分析点评:

在“拜金”、“毒舌”、选手裸照和“富二代”等话题引发轩然大波之后,相亲类节目开始集体整风,下一步该“真实”、“人性”和“温情脉脉的细节”出场了。希望电视相亲能在永恒的爱情和婚恋这个话题上能够健康发展,引导大学生和新生代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6.相亲效果明显化

趋势描述:

调查发现:在相亲渠道多样显化、相亲形式的丰富化和相亲心态理性化、相亲半径扩大化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各类相亲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化,不再流于形式。

分析点评:

以下为国内有关专家教授的评论:

对于爱情,年轻男女比大龄青年抱有更高的期望,想法也更理想化,但他们也试图通过传统的相亲方式,找到满意的对象。建议相亲的男女开始接触的时候不必动辄就谈婚论嫁直奔主题,应多交异性朋友,给爱情多些发展空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后的爱情才能更加牢固。“相亲会”具有实效性与针对性,它为男女青年提供了一个扩大接触、扩大交往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这也是一种形式的人文关怀。——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教授谭劲松评论道。

7.相亲现象普遍化

趋势描述:

伴随着这次全国性的声势浩大的“相亲热”,在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的眼中,父母相亲会既新奇也够非凡,每个工作人员在来杭州之前,对父母相亲会都有一些看法,来了之后更被一些东西触动,而他们也在触动一些社会学家对父母相亲的解读。

分析点评:

此外,我们调查获悉,在过去相亲热的三年时间里,就还包括香港《大公报》、台湾《中国日报》、朝鲜中央通讯社、韩国《朝鲜日报》以及美国《世界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诸多境外知名媒体关注报道过中国的相亲热。

相亲活动的品牌化、相亲婚介行业的标准化、相亲阶层的扩大化等诸多内在因素,加上国内媒体关注度的提高、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等外部因素,使得境外媒体给予了“中国式相亲”给予了高度关注,我国当前的相亲热影响力也由此往全球化发展。

8.相亲频率频繁化(恋爱次数增多化)

趋势描述:

和过去长辈们的爱情婚姻观相比,现在的年轻人进步多了,也自由多了。在这里,感情经历不再是难以启齿的事情,而成了一种无上的荣耀。所以,在结婚之前,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尽情享受爱情时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结婚之前,可以无论谈多少个异性朋友,都没关系。有的人把恋爱作为游戏,为了排解寂寞,为了需找乐趣,但也有人把恋爱当做是一件终身大事般,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人不断恋爱。

分析点评: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长个人经历的复杂化,人们倾向于粉饰以往的恋爱回忆:那些美好的东西越来越多地被保留,形成了对当下情感经历强烈的对比效果。比较的结果大多使人感觉对当下的失望和对以往更多的留恋,每次比较都是对回忆的再次提纯过程。这样的提纯使得人们做出取舍时更容易看到缺陷和不足,对比的次数越多,成功的希望越渺茫,心中对“或许今后能遇到更好的”想法越强烈,这就是恋爱过程中阻碍幸福成功的自惑心理

9.相亲节目真实化

趋势描述:

节目制作方是不是给明星嘉宾出场费?对于愈演愈烈的电视“相亲”大战,网友质疑声不断。相亲交友节目对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20世纪90年代,湖南卫视推出的《玫瑰之约》栏目掀起了各大卫视的“媒婆大战”。如今卷土重来的相亲节目又一次占据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也给了“剩男剩女”娱乐“秀”的机会。但是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电视文化研究所所长徐舫州教授认为国内电视婚恋节目“不属于服务类节目,是娱乐真人秀节目。”

分析点评: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教授、电视文化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徐舫州说,现在荧幕上的相亲节目与10几年前的《玫瑰之约》不同,节目不属于服务节目,这种节目是真人秀式的娱乐节目。真正作为服务节目的娱乐色彩是非常淡的。“现在不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婚恋问题,也不是解决大龄男女找对象难的问题,实际上它就是娱乐节目、真人秀的节目,真正服务性的目的被淡化了。”

中国社科院传媒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对徐舫州的看法表示认同。现在所谓相亲类的节目,是不是反映了我们的电视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增强了?其实这是中国电视“泛娱乐化”的变种,这绝对不是给大龄青年提供一个服务的平台。

时统宇表示,“我觉得,中国电视,包括相亲类节目的乱象,其实万恶之源还是收视率,收视率既是有形的手,也是无形的手,在起巨大的作用。我们自己作为一个研究者、一个学者,对这个事情的看待应该还是比较冷静的。”

10.恋爱消费趋高化

趋势描述:

如今,“傍大款”、“傍富婆”的人多了,很多传统的观念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宁指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不同的社会和时代,有不同的爱情和婚姻观念。随着商品化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许多崇高的东西,也开始被世俗化和计量化,转化为可以等量交换的货币单位,其中也包括爱情。

于是,爱情在一些人眼里不再“神圣”,不再“至上”,变成一种类似可在市场上交易的东西。情感成为一种商品。婚姻和爱情成为一种男女之间的爱情加物质的模糊交易。甲方可以通过自己的金钱而获得乙方的爱情,或者,乙方可以通过自己的魅力发动爱情攻势而获得甲方的金钱(加爱情)。后者就是所谓的傍大款和傍富婆,它使情感交易者省去了大量的“艰苦奋斗”的历程,通过婚姻市场而一步实现物质梦想。

分析点评: 客观地说,傍大款或富婆者毕竟是少数,因为形象资本(魅力或美丽)的持有者在社会上是稀缺的。金钱其实也对普通人的爱情和婚姻产生了影响,因为在现代消费社会,没有金钱做基础,就无法维持某种模式的生活方式。所以,配偶的形象(美丽或魅力),经常成为自己的物质财力的符号显示,因为归根到底它是社会阶层地位在婚姻市场地位中的符号显示。

所以,金钱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婚姻的物质基础,从而消解了古老的爱情神话,使唯情主义的爱情转化为唯物主义的爱情,感性主义的爱情变成理性主义的爱情,至上的爱情变成功利的爱情。

这个趋势有着社会学基础,显示了现代化在情爱领域所造成的一种爱恨交织和无奈。但是,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看,它并非是无可避免的,社会显然可以通过媒体和其他力量,来恢复神圣,重造崇高。可怕的不是人们在背离崇高,而是人们不知道什么才是崇高。如果人们被迫背离崇高但是至少还知道有崇高的东西在,而且也知道自己背离了崇高,那么社会就还有希望。

第五篇:当代青年的婚恋观

浅谈当代社会的青年婚恋观

内容摘要: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是社会生活以家庭为核心,“家和则万事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利益需求、行为方式的多元化,折射出价值观变化和社会变迁给传统的恋爱婚姻、家庭社会带来了挑战,婚姻家庭领域和道德观念领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婚恋观、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滋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扩散和蔓延,成为家庭不稳定的隐患和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关键字: 婚恋现状、产生原因、正确的婚恋观

一、当代青年婚恋观现状分析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1、都市青年择偶标准更加务实且物质化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直接关系到恋爱婚姻的成败。“50年代选英雄,60年代找贫农,70年代奔军营,80年代求高知,如今看好阿堵物。”这句老百姓口中的顺口溜从某种程度上相对吻合地反映出人们择偶标准的时代变迁。

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的震荡起伏,国人的择偶标准更趋理性务实。《2007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希看找个人分担经济压力”的只占2%,国人择偶观还相对感性。200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逆转,对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产生了强烈冲击,近70%的人开始以为“门当户对”是婚姻首要考虑的题目,74%的女性不接受“女高男低“,41%的女性以为择偶对象必须有房,择偶观开始挂钩于物质经济,屋子、存款同性格、人品并驾齐驱。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与百度网络联合发布的《2010中国青年网民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愿意嫁给“富二代”的女生最多,占59.2%,其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

尽管当代青年在理论上仍然接受“爱情基础”的观点,但在实际择偶中日趋物质化、功利化也是不争的事实。适度的务实可以矫正盲目的爱情,但过度的务实,却让当代青年给自己贴上了“拜金女”“剩男”“剩女”的标签。

2、对婚姻的期望高

未婚青年对未来婚姻普遍呈现乐观心态。据有关调查反映,从心理认知、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三个方面来看,93%青年朋友们对未来婚姻的态度是乐观的,认为通过双方的努力,有信心使自己的婚姻幸福,愿意为营造幸福的婚姻付出真诚的感情;99%的青年朋友相信爱情是维系婚姻的重要条件。

3、社会压力加剧婚姻态度呈现多种衍生形态

当代青年对婚姻既抱有浪漫的想象,也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他们更愿意将婚姻看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在追求超前、新鲜生活方式的同时,反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理念。

当代青年以为,走进婚姻、组建家庭,最重要的是满足情感上、心理上的寄托与需要,从而共享人生之乐与幸福。他们愿意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感情需要等选择婚姻生活,于是社会上衍生出多种婚姻形态。据了解,现在试婚、闪婚、急婚、***婚、隐婚、“周末夫妻”等婚恋形态,已被当代青年接受与认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公众对以下几种新型婚姻形式的接受度分别为:网婚为48.18%;隐婚为52.15%;闪婚为34.11%;不婚为62.17%。

4、性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性越轨行为宽容度增加

当今社会,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人们的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性刺激因素增多,性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现代未婚女性不再谈“性”色变,性开放的程度从表层趋向深层:从对性知识的开放,对性行为态度的开放到婚前婚外性行为发生率的居高不下,性观念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变化之一,性和生育相对分离,与男女的爱恋和情感结合在一起,追求性快乐和性欢愉,成为现代性观念的主要特征;变化之二,是女青年的贞操观念的日渐淡薄,对婚前与婚外性关系日趋宽容,性不仅与生育相分离,也开始和婚姻家庭,爱情相分离。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婚恋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的婚恋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二、当代青年婚恋观巨变的原因

1、中西文化的日益频繁碰撞,尤其是网络带来的多元化、反主流的价值观念,对当代青年人的观念造就了巨大冲击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贬低和压抑男女之情,“存天理,灭人欲”。改革开放为西方现代思潮的涌进提供了快速通道,与传统的中国文化摩擦碰撞,让国人禁锢的性观念步进开放,未婚同居“常态化”,离婚率攀升,“小三”防不胜防。西方夸大性自由与性解放,以为人类的性欲是一种自然的本能欲看,不应当压抑,婚姻则是满足人们对性的需要,婚姻的延续或变更由当事人意愿而定。正如学者孙抱弥所说:“当代青年对于婚姻中爱的关切明显进步,对于传统的婚姻伦理观念,特别是对于以往多数人在实际生活中默认的有性无爱乃至无性无爱的婚姻,越来越多的城乡青年持否定态度。”此外,在西方享乐主义的推波助澜下,很多人对待性只是欢乐与享受,而没有了责任感。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呼吁学校、家庭、社会重视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而同时被指责最多确当属媒体。不论是好莱坞***、台湾偶像剧、日韩偶像剧还是国产剧集电视电影,永恒不变的素材都是言情,传媒文化几乎到了无性不成书、无爱不成戏的地步,并且色情暴力的标准越来越露骨。加之社会不良群体的示范效应,青年人更多地把同异***往、婚恋视为“学习”、选择和寻求“欢快”的过程,其婚恋观念、婚恋行为的取向、性驱动力有时就冲破了理智的防线。

2、经济体制转型,解构了传统的社会互动结构,给人们的意识、理念体系带来全面影响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当代青年身处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型期,婚恋价值观的各个方面都受到这一生产交换方式变革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个体的主题地位,使人们摆脱了对其所在群体的依附,尤其是广大女性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自强自立,婚姻不再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筹码。市场经济倡导的同等互利理念,一方面造就了青年男女更趋独立自主,婚姻自由度日增,夫妻间的关系由附属转变为同等,一些个人本位的婚恋形式出现,婚前财产公证和协议离婚也普遍被接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使青年男女的婚恋更趋务实,人们越发看重对方的教育背景、职业收进、住房条件等社会经济条件。在玫瑰与面包的博弈中,面包越来越占据上风位置,随之而起的是一群爱情投机分子,婚姻不再是爱情的回宿,利益甚至成为婚姻天平的重要砝

码。

3、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的影响

自上世纪末至今,正是“80后”接受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段。“80后”正好遇上了上世纪末开始的大学的市场经济化——扩招,越来越多的“80后”走进了大学的校园。而大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给学校的治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德育工作跟不上,缺乏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恋爱观的系统教育。中国的传统是忌讳谈“性”的,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尤其是性教育始终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的开展,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最主要因素只能是父母、朋友、网络等,为此“80后”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就可能进进恋爱动机不纯、对恋爱的结果不负责任等误区,引发恋爱中的心理题目和现实题目。等他们走上社会后,这些题目就有可能放大成为严重的社会题目。

4、虚拟世界的开放性和现实社会封闭性的矛盾

不婚族的出现,单身人群数目的激增,原因之一是有的人对婚姻抱有质疑甚至批判的态度;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交友空间过于有限。在大城市里,社区是陌生人社区,平时接触的人似乎很多,但是真正比较密切的社会关系并未几。现代职业的工作性质也使人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更习惯、更青睐数字化的沟通方式,可以在网络上和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天南海北地说几个小时,却很少和邻居除了礼节性的招呼外聊上三分钟。而婚恋是必须与现实空间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龄未婚的现象逐年上升。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6年的一项调查表明,58.6%的人以为“交际范围太窄”是自己或身边的人至今单身的主要原因。

5、“她经济”时代来临

在新世纪的新时代女性拥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经济收进更多,而经济地位的上升决定了其人格的更加独立。“80后”的女性个性普遍较强、同等观念突出,无论什么事都要与另一半“平起平坐”,互不相让,尽不甘心当温顺的“小妇人”。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是依附、生养的工具,成为同等的独立个体,对婚姻起着重要作用。女性从过往明显的依靠性、允从型转变为追求独立人格、追求同等权力的新形象;开始旗帜鲜明地要求家庭的***气氛、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由于女性更加能够吃苦刻苦,积极进取,在事业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在择偶题目上眼光放得更高,致使高学历高收进高职位的三高“剩女”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三、正确婚恋观的引导刻不容缓

婚姻家庭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领域,关系着人们的幸福生活和人生质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文明的进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不仅是个人实现幸福婚姻家庭生活的保证,而且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重视和普及婚恋观的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迫在眉睫。

1、首先青年要树立理性的婚恋观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是高尚情感与理想追求的完美融合。在温馨与诚挚交融而成的真爱世界里,每一个人的心理深处都会迸发出最最原始的渴望,渴望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到能与自己相知相伴、携手面对风雨、共享美好生活的真心爱人。但是,自身理想的实现更应该成为人生最重要的主题,因此青年女性在选择和发展婚恋关系时,要时刻树立起由健康物质观和独立精神意志观统一而成的理性婚恋观。

2、全社会倡导文明健康的婚恋观

要将文明健康的婚恋观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挖掘宣传教育资源,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宣传先进性别文化和婚姻家庭文化,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用文明健康的婚恋观指导婚姻家庭的生活实践。要进一步加大《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与贯彻执行力度,使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习惯,将法律对文明健康的婚姻家庭关系的保护落到实处,大力倡导和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正确引导婚恋观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以婚恋观的健康促进家庭文明推动社会和谐。

3、学校要将婚恋观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的内容

当我们想要开车可以选择去上驾校,当我们想要学会一门外语,可以选择上外语教学课程,要想婚姻美满幸福,“正确的”婚恋观的教育引导必不可少,甚至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大学针对不同的年龄层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的特点,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开设婚恋观教育的课程,将婚恋观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理想教育相融合;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化教育并行;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并重;加强恋爱与婚姻统一性教育,培养婚恋责任意识,树立恋爱婚恋道德教育与恋爱艺术教育并重的意识,增强面对不良婚恋行为的免疫的能力,提高婚恋教育的实效性。

4、妇联组织要将婚恋观的正确引导作为重要的职责

婚姻家庭是妇联工作的重要领域和抓手,充分发挥妇联联系妇女、联系家庭的工作和组织优势,进一步弘扬“四自”精神,用高尚道德引导妇女,用先进典型激励妇女,教育引导广大女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婚恋观,同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家庭道德实践活动,建立社区婚恋指导学校,帮助即将或已经步入婚姻殿堂的人学会正确选择爱情、精心养护婚姻、用心经营家庭,搭建文明健康婚恋观的实践平台,提高婚姻的质量,促进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5、要发挥媒体宣传文明健康婚恋观的作用

各种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客观准确反映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助优秀文学作品和经典影视作品的感染力,积极引导和帮助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正确认识恋爱、婚姻和家庭中的权利和责任,增强对各类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辨别能力,营造婚姻家庭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当代青年的婚恋观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开放和进步又促进着婚恋观的发展和改变,而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又会影响社会情感形态的发展,继而影响未来十几年社会现实中主要的家庭和生活模式。关注青年的婚恋观,引导、培养和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婚恋态度,学习、理解和掌握婚恋中的相爱、相处、相知之道,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四、结语

当代青年的婚恋价值观,始终受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计划生养等方针政策的影响,可以说,当代青年婚恋呈现的一系列的新特点和新题目是时代赋予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高峰论坛以为:人到达了顶峰,会感到情感的激荡,那种情况下的喜悦超越了一般物质需要,进进纯精神的领域,是比自我实现更高的一个层次。在爱情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峰体验。为此,当代青年男女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在互爱的条件下,端正婚姻的动机,建立起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婚恋与事业并不矛盾,条件是恋爱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应成为相互的精神寄托,成为彼此进步的动力;要怀有博大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往经营爱情和婚姻,勇于面对和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研究》、2《中国青年报》

下载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探析(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探析(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90后青年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大全

    90后青年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爱情是美好,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毕竟是应当以学业为主的,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学业的荒废。所以我们大学生对待爱情,必须冷静、客观地去看......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问卷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问卷 1、性别A女B男3、你的恋爱次数是 A 0次B 1~2次C 3~5次D 5次以上4、你对恋爱的心态是 A期待B心里没底,观望中C害怕D没考虑过E其他5、你认为恋爱的坏处......

    80后青年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80后青年婚恋观的调查报告如今,在大众眼中,“80后”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自我、缺乏责任感、不够成熟稳重、做事冲动”,在他们眼中“80后”一直都没有留下很好的印象。无论是现......

    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

    浅析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摘要】随着西方各种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接踵而来,国内各种思想文化激荡,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代人的婚姻观念......

    相亲节目对青少年婚恋观的影响调查问卷

    相亲节目对青少年婚恋观的影响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聿怀中学的学生。近几年相亲节目层出不穷,为了调查研究相亲节目对青少年婚恋观的影响,我们开展了这次研究性学习。恳请您用......

    对中国青年婚恋观的社会调查

    对中国青年婚恋观的社会调查 李皆乔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石家庄)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婚恋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围绕着青少年的婚恋问题也......

    农村青年婚恋观现状调查(推荐5篇)

    农村青年婚恋观现状调查 ——以佛山市农村为例 09丁颖班何艳文 摘要:婚恋观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不仅能促进家庭美......

    青年官兵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青年官兵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恋爱婚姻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重要阶段。军人作为有血有肉的血肉之躯,也是有理想、有追求,对幸福的婚姻怀有美好憧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