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妇女之家功能努力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时间:2019-05-13 15:1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妇女之家功能努力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妇女之家功能努力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第一篇:发挥妇女之家功能努力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发挥妇女之家功能努力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31日

鹿泉市东临省会,西依太行山,总面积603.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997公顷,辖12个乡镇,1个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208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其中,妇女19万人。为团结和动员广大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撑起半边天,近年来,市妇联在上级妇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挥妇女之家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妇女学习培训网络,五年来举办形式多样培训班134期,培训妇女8万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实用技术和经营知识水平,增强了她们自主创新的本领,弘扬了社会新风尚,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围绕宣传教育功能,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农村妇女已占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村妇女是妇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几年来鹿泉市妇联在上级妇联领导下,围绕“百万妇女培训工程”和我市“打造经济强市、建设生态鹿泉”的奋斗目标。坚持抓好妇女素质工程,市妇联、组织部联合对妇联干部每年进行为期1周的培训,与农广校联合举办了经营管理培训班等种植、养殖、经营方面的短期培训。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需求,使培训上层次上水平。2004年3月与河北省妇女干部学校联合建立了女性素质培训基地。该基地充分整合了妇联的组织优势、省妇干校的师资优势、鹿泉市党校的场地优势,改变了过去培训时间短、内容单

一、层次低的现象,提高了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素质基地做到了有场地、有组织、有制度、有措施、落实了培训计划做到了“四有一落实”。妇女素质基地办公室设在党校,乡镇和科技示范基地设20个流动培训站。培训内容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律法规知识,妇联业务知识、SYB项目培训,女企业家经验介绍等等。通过培训培养出了一批具有系统专业理论知识、较高水平的妇联干部队伍和驾驭市场能力的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2010年被命名为全国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市。

二、围绕排忧解困功能,培育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处于即管理家庭又参与社会建设的特殊地位,妇女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妇联在过去抓“双学双比”基础上,拓宽思路,延伸触角,抓了行业带头人,农村支柱产业带头人和庭院经济示范户,通过培训、宣传、表彰等活动来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经济收入,围绕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来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一是依托科技示范基地,发展立村、立乡项目。2003年依托紫藤葡萄基地、雪泥特菜基地、10个示范基地培训妇女6500多人次,涌现了铜冶镇北故邑的葡萄专业村,鹿泉蔬菜协会等民间组织16个,有力的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涌现歘了吴素芳、聂桂芳等一批妇女致富带头人。二是创建“大枣示范基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2001年妇联在梁庄村建立了“妇”字号鲜食大枣示范基地。五年来通过基地培训30期,培训妇女1980多人次。通过仅梁庄村大枣基地由开始的50亩发展到1500多亩。村里80%的妇女参与山场枣树的修剪管理工作。同时向周边乡镇辐射种植,现已有白鹿泉、石井、上庄等5个乡镇发展到大枣示范种植基地8个,面积达2000多亩。成为山区乡、村的支柱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三是通过生态庭院加快宽裕型家庭建设的步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调动广大妇女利用庭院内外空间来增加家庭收入,妇联去年在小河村推行了绿色生态架菜、符家村绿色庭院创建。曲寨村庭院果树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沼渣沼液生产绿色无公害瓜果,平均每户节约或增收300元。四是培育巾帼致富带头人。4月23日,依托省妇干校举办了SYB项目培训班,聘请省妇女干部学校李佳老师介绍了“创办自己的企业”要素,百名妇女参加培训并掌握了创市场的技能。现在,我市有10名带头人积极闯市场找项目成为了巾帼小老板。4月举办了摄影摄像培训班,32名妇女参加了培训,现在已有3人从事影楼、摄像工作。今年“三八”对十佳“巾帼创业明星”进行了命名表彰。总之,通过组织妇女参观举办培训班、宣传表彰示范户等多种活动形式,加快了我市巾帼文明生态庭院创建的步伐和拓宽了妇女增收致富的渠道。

三、围绕组织活动功能,培养弘扬社会新风的带头人

在巾帼文明生态庭院创建的基础上,在全市以“构建和谐家庭,营造生态庭院”为主题,开展了“两比两看”、“五有五无”和“四进家庭”活动即文化技术进家庭、文明卫生进家庭、绿化美化进家庭、诚信进家庭,通过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宣传发动,营造氛围;评比上墙,互学互促;典型表彰,整体带动。使我市的乡风、民风,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好转。一是通过在农户建立读书小书架、治家格言上墙,引导教育妇女读书、学习,提高文化水平和科技致富能力。通过在农户建立“家庭功德录”,及时记录各户参与公益事业、扶贫帮困、助人为乐、邻里和睦的好人好事,营造出了家庭、邻里和谐相处的社会新风尚。二是通过评选表彰100户卫生优胜户,庭院示范户,在村民中形成了人人动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目前我市有50个创建先进村,高标准巾帼文明生态示范一条街50条,5.6万农户参与该项创建活动,参与率达60%。9月25日,石家庄市24个县市区妇联主席到鹿泉现场观摩了“特色家庭”创建成果,这是对我市创建活动的肯定。

四、围绕维权服务功能,培养维权服务和矛盾调处的带头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妇联从和谐家庭抓起,利用“妇女之家”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妇女进行家庭育人、邻里互助、读书竞赛、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家庭成员树立道德意识、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推动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开展了“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系列活动。通过聘请教育、心理学等专家,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报告会,利用家长学校对广大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家长增强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子方式,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美德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素质。适时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美德在我家”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好婆媳、好妯娌、好夫妻的典型,评选表彰了百户“家庭美德示范户”,使家庭文明之风、学习之风悄然兴起。三是大力增强家庭成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通过举办普法培训班对妇女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开展法律知识进万家等活动,引导家庭成员遵纪守法、和睦相处,争做社会新风的带头人。

五、围绕巾帼志愿服务功能,培养互助进步和谐文明的带头人。

我们通过创建市、乡、村三级志愿服务网络,使我市的志愿服务工作逐步形成条块结合的立体服务工作格局。目前,我市有市级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35支,乡级志愿服务队伍26支,村级志愿服务队伍208支,在册登记的巾帼志愿者达到2185名。这些志愿服务者在市妇联的组织协调下,上下结合、热心服务,真情奉献。农、林、牧等单位组成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城乡牵手,服务农村”活动,与农村妇代会、种、养、加工户结成帮扶对子,及时进行相关服务指导。离退休老干部组成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送你玫瑰,手留余香”活动,进村入户教授手工制作、文艺节目、健康生活等活动。司法部门组成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送法下乡,共创平安”活动,进行法制宣传,解疑答惑。女企业家组织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送温暖,送岗位、送项目”活动,对贫困妇女儿童进行帮扶救助,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项目。初步统计这些志愿者服务队,全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32件,举办各类培训班192期,为927户贫困家庭送去温暖,使63名妇女走上创业之路。

实践证明,只要把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她们踊跃参与到“四个文明”的创建活动中,就是一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第二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包俊洪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前不久公开发表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最近,本刊记者就如何理解和贯彻执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采访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我们党和国家以前的文献中也曾多次出现过。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怎样理解中央提出这一要求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现实意义?

陈锡文:这次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对以前概念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思路看,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指导方针更明确。从背景看,是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和农村经营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发展起点更高。从目标看,这次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工作布局更全。从方式看,这次明确要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扶持力度更大。在中国,要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当然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既把它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方向、又把它作为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任务,这主要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有这样五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国农业的基础还不稳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我们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和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但是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一些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消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搞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

第二,城乡差距呈扩大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国是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这样的国情决定了要真正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呈扩大之势。2005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 ∶ 1。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这是影响农民素质提高的重大制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2005年,我国GDP已达到18.2万亿元,财政收入3.16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万亿元。“十五”期间,这几项指标都增长1倍以上。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因此,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第四,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明显制约着国内市场的扩大。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县和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32.9%,将近60%的人口只占不到1/3的商品销售额,这是农村市场难以拓展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我们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很高,而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剧,市场难以持续扩大。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农村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最终必将成为制约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大瓶颈。

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让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当前,农村总体是稳定的,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由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承包和拖欠工资等问题造成的矛盾和纠纷屡屡发生,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了一些地方的社会稳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尽快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努力减少和消除农村的不稳定因素。

记者:请您谈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

陈锡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全面、系统、完整的,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新村庄建设,概括起来是“五个五”。第一个“五”是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即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第二个“五”是五个建设方面,即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第三个“五”是五个必须坚持,即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宪法规定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基本原则。第四个“五”是“五要五不要”的工作方式,即要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要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要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要包办代替。第五个“五”是五大目标,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

记者:中央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着重为农民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陈锡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宽,建设任务繁重,要从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总体来看,目前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重点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让农民喝上安全卫生饮用水。“十一五”期间,我国要着力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二是继续建设农村道路,让农民走上更加顺畅便捷的路。“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三是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让农民用上清洁卫生的燃料。四是加快农村电力建设,让农民用上经济又有保障的电。

第二,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努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十一五”期间,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从2006年起,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力度。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十一五”时期,要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四是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农村现有社会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根据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

记者:中央的思路已经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那么,应当通过哪些具体途径来确保这一思路的贯彻落实、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扎实的成效?

陈锡文:关键是要建立五大机制。

一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2004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11452.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34%;农业贷款余额9843.1亿元,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5.55%。农村在上述各项资金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相比,显然很不相称。因此,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以及“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在现阶段,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结构,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

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

二是建立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是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要更加自觉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各地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为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把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及时加以规范,有的还可以上升为法律。

三是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要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引导和支持农民积极建设好自己的幸福家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始终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事业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措施,提高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觉悟水平和积极性。目前,基层干部和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充分发挥好、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韩国在农村建设方面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他们的做法是政府提出指导性建设项目,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项目支持。江西省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也讲,他们的主要经验就是干不干、干什么、干多少、怎么干由农民根据需要决定。

四是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虽然是广大农民,但仅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要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组织城市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建立城市医生取得职业资格和晋升职称必须先到农村服务一定期限的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及具备教师资格的其他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实施文化下乡、送书下乡等工作,为农民群众创作和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要鼓励各类企业与乡村建立交流关系,进行“一帮一”的支援。提倡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支援。

五是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包括许多方面内容,当前农民最为迫切的要求之一,就是五中全会提出的“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农村人多地少,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1990年,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和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分别占75.6%和20.2%,而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上述两者的比重,已变为分别占56.7%和36.0%。尤其是农民人均来自工资性的收入首次突破了千元,也首次超过了来

自种植业的收入。这表明,就业结构和收入来源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无疑应当通过加快完善市场体制来为农民提供更多、更便利、更公平的转移就业机会。

第三篇:如何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作用

如何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作用

计划生育协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浅谈如何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效如何,关键是能否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基层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基本上是农村中的“五老人员”(老干部、老党

员、老模范、老职工、老长辈)和行业能人、致富能手,这些人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又是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分子。他们不但能够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而且还能够动员广大农民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计生协会生力军作用?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计生协会可以从自身建设、发挥优势、协会工作三个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

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计生协必须促进自身建设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带领群众少生快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好计生协会的这一工作任务,优化协会组织结构是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科技型会员队伍是关键。因此,基层计生协会要按照适应群众求知求富的思路,加强计生协会组织和活动网络建设,提高带动农民致富的本领。

1、重新调整协会理事会。要从致富带头人、大中专毕业生、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选用一批“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会员,选好会长,充实理事会中的能人和社会贤达,调整会员结构,使协会理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会员成为带领群众少生快富的行家高手。

2、组建科技型会员帮带网络。村协会根据每个会员的技术特长和致富本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组织会员与育龄群众组成帮带联系户,开展帮扶活动,并将帮带项目,帮带措施和达到的目标具体量化。

3、加大对协会骨干力量的培训力度。组织骨干开展农业科技、政策法规、村务监督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会员队伍素质,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致富能力和带头能力。

4、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要充分利用计生协网络健全的优势,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创办多种形式的实体,带动和帮助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劳务经济两大富民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5、争取好的机制。计生协会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村“两委”落实计生协会工作的参与、保障、考核、激励和自我发展的机制,为计生协会发挥生力军作用创造条件。

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计生协必须注重发挥优势

1、着眼于乡风文明,开展宣传教育。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组织要利用元旦、春节、“5.29”会员活动日、国际母亲节等重大节日,采取集中宣传、文艺活动等喜闻乐见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新型婚育观念、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知识,为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起到推进作用。在会员的带动下,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积极倡导乡村文明新风。

2、着眼于管理民主,推进村民自治。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要充分发挥计生协来自群众,回归群众的优势,通过参与村里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三种方式,参与村民自治。村计划生育协会会长、理事、会员小组长要作为村民代表参加“村民代表大会”,参与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推进乡村管理民主化。在民主监督方面,村计划生育协会建立“生育文明村务公开栏”,成立有计划生育协会理事、会员小组长参加的村务公开监事会,每半年审查一次村务,依法行政,依法治村,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3、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有声有色地开展生育、生产、生活服务活动。以促进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有机和谐为目标,围绕生育开展系列服务,做到为群众服务到家,帮助群众规范生育行为,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围绕生产开展科技进步活动,帮助群众依靠科技进步从富裕走向更加富裕,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围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帮助群众脱离愚昧、落后、贫困的生活,走向科学、文明、健康、进步的新生活,增强自我提高的能力。

4、着眼于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为提高农民群众思路觉悟,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一是利用人口学校、会员之家,组织群众开展学习活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政策法规,提高群众的政治理论素质;二是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稳定农村局势,列入村民和谐自治的任务,及时掌握情况,发现苗头及时做工作,通过协会的优势,化解各种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动员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四是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协会工作必须突出特色

1、通过农村各种专业计划生育协会帮助农民群众发展生产。一名会员就是一面旗帜。组织每个会员发挥带头作用,帮助群众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向群众传授技术,向他们提供生产销售信息,使农民群众在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等

方面喜获丰收。

2、大户带动帮助农民群众致富。组织村计划生育协会中的养殖大户、种植大户、运输大户、加工大户、经营大户帮助群众发展经济,开展“一帮一”、“一帮几”活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依托劳务转移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计划生育协会要通过外出务工的会员收集劳务信息,牵线搭桥,成规摸地把农民群众介绍到外地务工,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4、发挥协会工作方式优势的作用。计划生育协会要以说服、劝导、拉家常的方法在自我教育中唱主角,通过面对面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要在相互带动、影响、会章约束的方法进行自我管理中挑大梁,要发挥网络健全的优势,使村民自治的群众基础更加扎实,要在群众互助的方法进行自我服务的活动中当骨干,通过帮扶,使农户得到实惠,从而有效地激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5、发挥协会社会沟通优势的作用。村级计划生育协会既扎根于群众之间,又能够通过乡镇以上协会同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系,可以向群众宣传和普及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又可以通过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反映群众的愿望和意见,从而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协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牵线搭桥作用。

第四篇:如何发挥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首先,农村妇女劳动力资源丰富

据2005年××统计年鉴,我市有354万农村人口,女性约171万,占农村人口总数的48.3%;农村劳动力有167万,妇女劳动力有78.5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以上。可以看出,妇女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更是伟大的人力资源。

其次,农村妇女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自1988年全国妇联号召各级妇联在农村广大妇女中广泛开展以“学文化、学技术、比发展、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比”活动以来,我市各级妇女组织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农村经济建设。目前,全市有近20万妇女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妇字号示范基地169个;培植55个妇女经济合作组织;近30万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她们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第三,农村妇女素质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进一步贯彻,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她们通过科技培训,外出务工,参与市场竞争等,使一大批妇女开始接受了城市文明,转变了观念,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逐步成为农村勤劳致富的领头雁、产业化发展的带头人。

如何发挥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如何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发挥妇女更大作用,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

第一,提高妇女素质,培养新型女农民

一是要抓好农村妇女的基础教育,这是提高未来农村妇女素质的基础。目前,我市农村妇女整体文化水平还比较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投资,建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开展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多种措施,保证女童特别是贫困女童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减少辍学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

二是要创建妇女职业培训基地。各级妇联组织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创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使每个农村妇女劳动力都能掌握一至二项比较先进的实用技术。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努力培养农村妇女的“四自”能力、创新意识,使她们敢于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充分挖掘自己的致富潜力、创业潜能。今年市妇联将继续实施省妇联“百万妇女学习培训工程”,通过各级妇联组织完成培训农村妇女2万人次的工作任务。

三是开展农村妇女高技能培训。在培训中要突出抓好30岁以下妇女群体的技能培训,利用她们年纪轻、脑子灵、素质好,思想开放、适应性强,培训难度小的优势,把她们逐步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投身产业化经营。今年,市妇联将继续实施“春蕾成才”计划,准备开办“高中春蕾班”、“高技能春蕾班”。

第二,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村妇女新发展

一是促进农村妇女劳力外输内转。要加大调研力度,及时了解农村妇女劳动力变化情况,建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资源库,加强对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内输外转的组织化程度;要针对妇女的特点,开展电子、缝纫、家政服务、餐饮、保健等培训,增强农村妇女务工竞争力;要对外输内转妇女进行跟踪服务,切实做好她们的权益保护工作。市妇联今年力争内转外输农村妇女2万人,同时表彰一批返乡创业巾帼带头人。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妇女家庭创业。要帮助农村妇女选准合适的创业致富项目,重点推荐投资少、场地和技术要求低、见效快的项目;要大力开展种、养、加等各类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组织村妇代会主任、女能人、龙头项目带头人参加培训,使她们成为妇女创业致富的带头人;要发挥农村各类妇女经济组织、各类女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抓能人带动作为促进农村妇女增收的重要抓手。今年,市妇联将向农村妇女家庭推介50个创业、致富项目,成立女经纪人联谊会,各县区妇联成立科技女能手协会。

三是要大力发展妇女经济合作组织。我市各级政府农村妇女“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已成立18年,各地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服务的职能,相互配合,创新活动内容,共同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要鼓励、组织妇女通过股份合作、专业联合、销售互助等方式,推广“妇联+协会”、“女能人+协会”、“能手+农户”等妇女经济协会形式,通过妇联抓协会,协会带农户,将妇联的群众工作优势与专业经济组织优势结合起来,加大对各类妇女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培训,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使她们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真正撑起“半边天”。

第三,积极组织引导,打造文明整洁新农家

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抓住家庭这个妇联工作的有效阵地,大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要以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为主题,以打造文明整洁新农家为目标,动员组织农村广大妇女家庭开展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

一是开展科技知识进农家活动。成立以家庭为活动场所的“文化中心户”,传播先进文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进村入户。今年市妇联将在全市培育树立100个有致富本领、有活动空间、有一定书刊量、有一定的时间精力、有一定兴趣爱好、有一份服务群众热心的农村妇女家庭文化中心户。

二是开展文明美德进农家活动。充分发挥妇联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把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家庭助廉创建活动整合起来,引导广大妇女以德治家、文明立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明年市妇联将在农村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不断满足妇女家庭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深化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家庭助廉活动,引导农村妇女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开展卫生整洁进农家活动。进一步深化“三八绿色工程”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绿化环境、美化庭院、净化沟壑中的作用。市妇联从今年开始,在全市逐步树立一批卫生整洁的家庭样板,帮助农村家庭摒弃不良陋习,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引导妇女积极参与循环生态农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家庭生活环境。

第五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探索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找准妇联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职能定位,恩施州妇联于6月初在全州进行了“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抽样

调查。

调查对象:恩施州农村妇女。此次共调查24个行政村,调查妇女243人。其中,30岁以下的46人,占18.9,31-40岁的112人,占46.1,41-50岁的58人,占23.89,51岁以上的27人,占11.1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6人,占31.28,初中的106人,占43.62,高中及以上的61人,占25.10。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全州8县市各随机抽查3个村,每村随机调查10人左右。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设计了涵盖思想、生产、生活状况以及村级妇女工作等情况的17个选择题,由被调查人独立答卷。

一、农村妇女状况

调查中发现,恩施州农村妇女正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突出表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等方面。

(一)思想观念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自主意识逐步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开始从只关心“家事”向关注“国事”转变,调查中,有193人“知道”或“知道一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占79.42;有220人关心和向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占90.53;有25人认为自己应该“关心村里的大小事务”,占10.29。二是学习意识越来越强。学文化、学科技、学致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当前农村妇女的新时尚。调查中,有103人在自由支配时间最想做的事情是“学有用的知识”,占42.39;有177人积极参加村里的科技培训,占72.84,其中有40个家庭均由女性负责参加培训;有123人表示渴望了解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占50.62。

(二)生活方式体现了时代新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妇女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在追求物质富有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命健康、精神需求、子女教育等,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除了有很多妇女积极主动地学习科技、学文化外,有110人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自己应该“积极建设文明家庭”,占45.27;有103人认为应该“讲究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占42.39;表示空闲时做得最多的是“看电视”的128人、“检查孩子作业”的75人、“看书看报”的34人,分别占52.67、30.86、13.99,而“打牌”的,仅有12人,只占4.94;有71人表示渴望了解“妇女保健知识”,占29.22。

(三)作用和地位有了新提高

在家庭中,妇女在家务劳动或家庭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部分妇女都承担着家务和生产劳动的双重任务。调查中看到,在家庭建设中,有60人侧重承担家务劳动,61人侧重承担家庭生产任务,有122人认为自己所承担的家务劳动与家庭生产任务“各占一半”,占50.21;在对家庭直接经济收入的贡献上,127人认为“男女差不多”,占52.26,12人认为“女大于男”,占4.94;在回答“由谁当家作主”的问题时,有17人回答是“自己”作主,占7,176人回答“由夫妻共同商量”,占72.43。另外,有18人认为自己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占7.41。

当然,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农村妇女的状况与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新农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思想观念、科学文化素质、文明习惯、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相对偏远、经济落后的村,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区位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绝大多数妇女缺乏知识培训,缺乏好的引导带动和扶持,致富没有门路。有的妇女思想保守、僵化,有的对生活缺乏信心,调查中,有50人不知道新农村建设,占到20.58,有23人表示对新农村“不向往”或“无所谓”,占9.47。

二、农村妇女工作

调查中了解到,随着社会的转型、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村级妇女组织建设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村级妇女组织——妇代会,大部分已经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团结和动员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很弱。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社会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层党组织对妇女工作不重视。绝大部分村支两委干部认为妇女工作可有可无,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没什么作用,因而不重视妇女组织建设,80以上的村根本不通过妇女代表大会建立健全组织,基本上都是指定妇代会主任,组织不健全;二是村妇代会难以发挥作用,在党组织

和群众中无影响、无地位,形成了恶性循环。目前,有80左右的村妇代会主任实行误工补工,而村两委为了节省开支,很少要妇代会主任开展工作,上级有任务时,基本上是由村两委定补干部去应付,由于待遇不高,妇代会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也并不高;20左右的妇代会主任由村定补干部兼任(如计生专干等),但是她们往往无暇顾及妇女工作。在调查中,还有50人“不

知道”或“不关心”村妇代会主任是谁,占到了20.58;有54人表示对村妇代会工作“不满意”或“不关心”,占22.22,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所理解的,也是她们平时所看到的村妇代会的工作就是抓“计划生育”、“三查三落实”、“关爱女孩”等(因为很多村是由计生专干兼任妇代会主任)。

三、妇联组织带动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探讨

面对农村妇女和妇女工作现状,各级妇联组织既要看到农村新形势下的新机遇,也要清醒认识到所面临的新挑战,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针对妇女和妇女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研究对策,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团结和动员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切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如何找准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为妇联组织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定位,结合我州实际,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建强组织,夯实农村妇女工作基础

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性群众团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抓好党建带妇建,不断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是新时期妇联组织建设的关键,也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各级妇联要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开展妇代会整建行动,健全村妇代会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活动方式,增强组织活力。积极探索新的组织设置形式,推行“妇代会 协会”的组织模式,在新的农村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中建立妇女组织,强化妇女组织在带动农村妇女中的作用,扩大妇女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注重搞好妇女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村妇代会主任“双培”活动,把村妇代会主任培养成科技致富带头人,把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妇代会主任;通过建妇代会示范基地、经费基地等办法,解决村级妇女工作经费和农村妇干的待遇问题,调动农村妇干的积极性。

(二)抓好培训,着力培养新型女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就是要培养出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标准是“思想观念新、文明诚信好、致富技能高、经营能力强”。调查中,有116人对妇联组织最大的希望是“对妇女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素质”,占47.74。妇联组织应该积极抓住广大妇女想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的新特点,大力组织开展各种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有能力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大力开展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培训,增强她们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调查中我们看到,对农业实用科技知识的需求,在农村妇女知识需求中占第一位。妇联组织应围绕各地产业实际,采取各种形式举办各类种养加工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巾帼专家志愿服务队”,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的闲置资源,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他们的转移就业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村妇女都有外出务工的愿望,但是受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转移或不敢外出。妇联组织要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增加她们的收入。三是加强健康、法律、子女教育等知识培训以及思想意识、文明习惯养成培训。调查中,有113人渴望了解子女教育知识,占46.5;71人渴望了解卫生保健知识,占29.22;63人渴望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占25.93。

培训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做到培训内容与妇女需求相结合。二是做到培训形式与妇女实际情况结合。坚持重心下移,把培训地点设在乡村和田间地头,降低妇女参与培训的成本;注重培育典型,搞好引导示范。三是做到培训目的与创业增收相结合,注重培训实效。

(三)建好基地,组织和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实质上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深化“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和巾帼致富促进行动,培植“妇字号”农业产业化基地,扶持和发展种植、养殖、加工、营销大户,是妇联组织带领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围绕各地优势特色产品的开发,积极培植建立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其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技术服务、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当地妇女群众脱贫致富。加大对农村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和服务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农村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引导她们做大做强,创优质高效的农业名牌产品,为广大妇女群众做好典型示范,力争做到“扶持一户,带动一方”。加强与农民女企业家、女能手、女经纪人和返乡务工妇女的联系,充分发挥她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妇代会 协会”的模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妇女参与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带领妇女增收致富、巩固基层妇女组织的互动双赢。

(四)倡导文明,引领妇女积极建设美好家园

要以提高家庭成员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重点,创建“巾帼示范村”,进一步深化“美德在农家”、“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一是开展“净化文明家园行动”,在广大妇女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八荣八耻”;围绕村庄整治规划,抓好“讲文明,除陋习,从我家做起”的宣传教育和家庭承诺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参加治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陋习,抵制请客送礼、抹牌赌博、封建迷信等歪风,反对家庭暴力等违法行为,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以家庭卫生促进村容整洁,以家风文明促进乡风文明。二是开展关爱女性维权行动,强化农村妇女维权,关注弱势群体。广泛开展“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庄)”创建活动,积极配合司法等部门,预防制止家庭暴力、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同时大力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学法用法,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妇女维权网络建设,建立妇女维权站、点等维权服务组织,为农村妇女提供维权服务。关注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五)强化参与,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

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支持和鼓励妇女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村级规划和村规民约的制定,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引导和动员农村妇女关心政治,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积极参与村干部的竞选;充分发挥村“两委”中女性成员和女村民代表的作用,推动将事关妇女儿童发展和权益维护的共性问题纳入“一事一议”的内容,解决妇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下载发挥妇女之家功能努力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妇女之家功能努力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支持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骨干力量[合集]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骨干力量——东风镇组织委员朱晓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

    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方案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厅通字[2007]21号关于召开全国“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交流会暨 “市场带千村”项目推进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妇联、“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

    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主要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之一,应当充分发挥好以下三个职能。一、发......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材料:发挥工商职能支持新农村建设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发挥工商五项职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省委......

    发挥新时期统战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挥新时期统战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河姆渡镇政府宋恵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统一战......

    发挥妇联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开展“一建二树三清四改五美五化六进家”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县妇联围绕全县发展大局,找准妇联在“党政关注、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上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以科......

    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精选范文: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2篇)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 xx年12月22日 党的十六届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