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常用知识点

时间:2019-05-13 16: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常用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常用知识点》。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常用知识点

教学相长---《学记》

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赫尔巴特是近代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人。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是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使教育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的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

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派别行为派、认知派、人本主义学派

布鲁纳-----发现学习法赞可夫------教学论三原则

维果茨基倡导发展性教学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高尔顿----《遗传的天才》

霍尔提出心理发展的复演论

格赛尔提出了成熟论

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的洛克的“白板说”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华生

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斯腾

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他认为影响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化。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彼得罗夫斯基将学习分为反射学习与认知学习两个类型

奥苏贝尔按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按照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两类,结合两个维度将学习分为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他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曼德勒的符号类似物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列昂节夫的活动起源说,活动内化理论

以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为代表人物的联结学习理论,以格式塔、托尔曼、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为代表的各派认知学习理论。折衷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加涅、特尔福德。

桑代克是联结派学习理论的鼻祖,又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的鼻祖。,,,格思里的临近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巴甫洛夫、华生的替代-联结说,斯金纳的强化-联结说,班杜拉的观察-联结说。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发射,,,经典性条件发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巴甫洛夫和华生。

华生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开创者。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

斯金纳按照强化的性质将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班杜拉将模仿分为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

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的代表人物维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

苛勒----顿悟说-----黑猩猩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直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人格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李响新年世界观)、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研究领域:基础研究,心理现象,心里对象,活动领域层次。

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高尚的职业品德2,广博的知识3,完善的人格4,全面的能力5,专业的技能

教师心理辅导技术的实际应用:1,关注技,2,倾听技术3,沉默技术4,宣泄技术5,探讨技术6,面质技术7,自我表露技术8,行为矫正技术

反射是有集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同一感觉相互作用-时间空间-后象;感觉适应;感觉对比

不同感觉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相互影响;联觉;不同感觉相互代替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种系心里的发生发展动物心里的发生发展。感觉直觉思维萌芽 人类心理发生发展。身体、劳动、语言在人类心里产生的作用 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乳婴幼童少青初青中成年中年老年年龄特征:阶段 连续 稳定 可变性

动作技能形成:1,认知定向阶段2,掌握局部动作阶段3,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4,动作协调完善化阶段

智力技能形成: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运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注意特点:指向、集中

保持有意注意:1,目标任务明确2,间接兴趣3,组织活动的习惯4,个人的意志

注意的品质:1,稳定性2,注意范围3,注意分配4,转移

压力源:1,躯体性2,心理性3,社会性4,文化性

知识应用三环节:审题,相关知识重现,课题类化和解题判断的形成挫折产生三因素: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行为

能力发展差异:1,发展水平2,表现早晚3,类型,4,特殊能力,5,性别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有联系有区别。知识技能不是心理特征,不属于能力;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区别:属于不同范畴,发展速度不同。联系:能力实在掌握知识技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以一定能力为前提条件。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生理成熟,自然环境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3,定势4,问题解决的一般性障碍有情绪障碍、文化障碍、习惯障碍和知觉障碍。

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精力旺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热情直率朴实真诚急躁、遇事欠思量、鲁莽冒失、感情用事、难以自制

多血质:活泼好动、情感发生快而多变、思维语言动作敏捷、以适应环境、亲切乐观浮躁稳定性差。

粘液质: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迟缓、稳定安静坚韧、自制力、执拗冷漠

抑郁质:软弱畏缩、情绪发生慢而强、父与子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敏感羞怯。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特点。基本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

思维种类:解决问题方式-直观动作、具体形象、抽象逻辑;经验理论;意识-直觉分析;方向-聚合发散;创新-常规创造 培养创造性思维;1,幻想2,发散思维直觉思维3,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4,求知欲

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不同点:1,,再造型与创造性2,已有和前所未有3,再造想象在一般活动中作用较大,创造想象在创造性活动中作用较大。相同点:1,根据已有表象构造的新形象2,想象中的事物以前未被直接感知联系:再造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再造的发展,互为成分。

品德和道德的关系:区别:1,范畴不同2,反映的内容不同3,力量源泉 联系: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2,道德影响着品德的形成和发展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

品德发展阶段理论: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包括惩罚定向和寻求快乐;习俗,好孩子定向和权威定向;后习俗,社会契约定向和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对网虫进行品德教育:1,开设校园网吧2,班级网页专栏3,品德教育课上网4,建立师生家长共同聊天室5班主任电子信箱

如何体现师德:1,认真教学,刻苦钻研教学2,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校关心学生。3,依法执教、爱岗敬业4,严谨治学、团结协作5,尊重家长、廉洁从政、为人师表

致瘾药物:兴奋剂-苯丙胺类、可卡因、咖啡因、MDMA、尼古丁抑制剂:巴比妥酸盐、GHB、安定药、酒精

致幻剂-歪曲直觉并且在没有感觉输入的情况下也能产生生动形象的精神性药物。轻度致幻大麻,人工合成LSD,MDMA。情绪与认知、情感关系: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包括三方面:1,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2,生理层面上的自我唤醒3,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情绪不同与认知: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需要关系;形象概念主观体验;随意不随意。联系:认知是基础,情绪影响认知情绪不同与情感:生理需求社会需求;情景与暂时稳定性;外显与激动内隐与深刻联系:伴随,支配,外在表现,内在本质

人格心理特征的相互关系:性格、能力、气质

人格测量方法:1,自陈式人格测试2,投射测验3,情境4,自我概念

分析人格特征: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自我因素5,学校教育因素6,自然环境因素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1,教师心理品质直接影响2,评价与奖惩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善恶3,开放师生关系,营造人格教育氛围4,示范熏陶感染5,组织交往活动,拓宽心理空间6,全面了解,分类建档。

问题解决种类方法:有一定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是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种类:界定清晰,对抗性,语义丰富 方法:算法,启发法,爬山法

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1,重视心理健康防卫2,良好心理环境3,和谐工作环境4,对挫折的耐受力。

概念形成:1,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形成的概念。2,教学过程中,揭露概念本质。

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应,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

种类:抽象概括程度-具体抽象;数量及相互关系-合取析取关系;途径-前科学科学;外延-单独普通集合;人为性-自然人工。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影响因素:1,过去经验2,提供概念所包括食物的变式3,下定义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5,概念系统 动机理论:1,本能理论2,内驱力理论3,期望理论

动机类型:性质-生理社会;意识水平-有意识无意识;作用-主导从属;来源-内在外在自我意识: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人际关系。作用:促进社会适应,和谐人际关系;促进自我实现,创造最佳心里质量;有助于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是人类意识最本质特征。记忆种类:内容-形象、情绪、逻辑、运动记忆意识参与程度-外显、内隐

遗忘因素原因: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系列位置3,学习的程度4,情绪体验 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人际交往态度:尊重,宽容,真诚,理解,给予爱。

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行为 意义:1,个体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2,促进个体心理发展3,有助于形成自我意识4,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建立交往关系的基础,相互接纳喜欢。熟悉,个人特征,相似互补,爱情

人际关系三类型:外露型,内涵型,伪装型

增强人际魅力:1,建立良好第一印象2,提高外在素质3,培养良好人格特征4,选择交往时间空间5,合理处理意外冲突

6,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直觉能力。

发展:中学生由于心理活动的目的性快速发展,做事计划性增强,思维水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观察水平大幅度提高。具体表现:目的性强,准确快速,长期坚持,正确理解。

培养: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明确观察任务,激发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中学生心理差异的主要体现方面:气质、性格、兴趣、能力、情感特征

中学生记忆发展特点:1,自觉运用有意记忆,有效运用机械记忆2,多方面记忆效果打到个体记忆最佳时期3,有效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中学生心理发展一般特性:1,过渡,2,闭锁性,社会性

中学生一般心理问题:自卑-期望效应;闭锁-情感沟通;学习心理障碍-环境沟通家庭鼓励意志训练。

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意识高涨,反抗心理,交友。高中: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价值观确立,自治需求

中学生情绪障碍的调节策略:1,提高认识水平2,掌握发泄方式3,转移注意力4,,自我言语暗示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产生不良行为原因:1,主观认识片面偏激2,意志品质薄弱3,道德信念和情感不成熟4,理想现实差异5,家庭环

境及不恰当教育方式6,学校教育观念和方式陈旧7,社会影响与教育不一致。

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1,强烈狂暴型与温和细腻性共存2,可变性和固执型共存3,内向型与表现性共存

情感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迫切2,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3,情感容易受挫,忍受能力差。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一般原则:初中1,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2,学校家庭相结合3,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

高中1,客观评价现实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3,积极开展文体活动4,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

人际交往特点:1,强烈的交往需求并渴望独立2,有采取自主独立的行为倾向,关注自我发展3,趋向关系型交往4,喜欢

与异性交往

中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对待同学朋友1,平等互助2,悦纳他人3,真诚待人4,主动认错5,频繁交往

对待父母老师:1,尊敬2,理解3,沟通对待异性朋友:1,健康文明2,选择场所和时间适当3,保持一定距离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课后选择题汇总

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B)

A、学生与教师B、教育行政部门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斯

5、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B)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

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7、自我中心是哪个阶段的主要成就?(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反思型

10、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

A、语言智能B、逻辑-数学智能C、空间智能D、内省智能

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

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B、管理者C、反思者D、促进者

1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的核心部分,国内学者申继亮、辛涛将教师知识分为三

类,其中不包括(C)

A、本体性知识B、实践性知识C、应变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

1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

1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

1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影虎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6、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实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大猩猩模仿有人吃饼干

17、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B、机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

18、下列哪种学习的复杂程度比概念学习高?(A)

A、规则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连锁学习

19、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构类型?(B)

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

20、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2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B、认知同化的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D、信息加工过程

22、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应包括某种动机原则,它所对应的学习律为(C)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

23、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语气类似的几次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B)

A、消退B、泛化C、获得D、分化

24、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B)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

25、下面哪位心理学家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C)

A、马斯洛B、韦纳C、班杜拉D、阿特金森

26、一个学生过分害怕兔子,我们可以一次让他选看兔子的照片,与他谈论兔子,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子中的兔子,让他靠近笼中的兔子,最后让他摸兔子、抱起兔子,消除对兔子的惧怕反应。这样一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C)

A、代币奖励法B、行为塑造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

27、人走进迷宫时时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而完成的?(A)

A、尝试-错误B、顿悟C、形成条件作用 D、模仿

28、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B)

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律D、近因律

29、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该学说的创立者是(B)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贝尔D、加涅

3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C)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B、有意义的发展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D、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

31、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A)

A、布鲁纳B、奥苏贝尔C、加涅D、桑代克

32、学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后,在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这种学习属于(B)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

33、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B)

A、支架式教学B、情境教学C、探索学习D、合作学习

34、根据缴纳森提出的知识获得三阶段模式,高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何种方式(C)

A、练习B、反馈C、学徒关系D、经验

35、随机通达的教学时由谁提出的(A)

A、斯皮罗B、马斯洛C、维特罗曼D、列昂节夫

36、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A)

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的表扬D、自我实现的需要

37、某一学生怕老师说他在班上最缺少马斯洛所说的下面哪一种需要的满足?(C)

A、求知需要B、自尊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38、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D)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39、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D)

A、比较难的任务B、非常难的任务C、非常容易的任务D、难度适中的任务

40、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完成较容易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

在(A)

A、较高的水平B、较低的水平C、非常低的水平D、中等水平

41、“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的多”讲的是什么知识?(D)

A、陈述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隐性知识

42、程序性知识特有的表征方式是(C)

A、命题B、图示C、产生式D、故事脚本

43、概念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足,需要给学生呈现?(D)

A、正例B、规则C、反例D、变式

44、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关系,这种学习属于(D)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原理学习

45、共同要素说强调一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B)

A、心理官能的发展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46、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

显。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A)

A、相似性B、概括经验C、学习策略D、心向

47、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时具体的,而非一般的?(B)

A、形式训练说B、共同因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48、举一反

三、闻一知

十、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A)

A、同化迁移B、顺应迁移C、重组迁移D、逆向迁移

49、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B)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

50、下列对技能描述正确的是(C)

A、技能就是活动程序B、技能就是潜能

C、技能是通过练习能提高的D、技能一下子就能学会

51、操作技能按照操作的连续性的不同分为(B)

A、精细技能和大肌肉技能B、连贯技能和不连贯技能

C、封闭技能和开放性技能D、器械型技能和开放型技能

52、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C)

A、驾驶汽车B、洗衣服C、解两步应用题D、听到声音

53、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B)

A、内潜性B、客观性C、减缩性D、观念性

54、下列有关动作技能学习中练习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练习包括有意义的重复和反馈B、练习就是不断的重复

C、练习中存在高原现象D、练习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快慢变化不大三种形式

55、下列任务属于问题解决的是(C)

2A、运用公式S=∏R计算R为15cm的圆的面积B、系鞋带

C、写创造性思维的论文D、打电话

56、熟悉了被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属于(B)

A、定势B、功能固着C、缺乏生活经验D、粗心大意

57、下列关于专家和新手差异表述得不正确的是(D)

A、专家有庞大的知识系统B、专家是超级的再认者

C、新手从末到头解决问题D、根据新象棋手的特点发明了象棋的电脑系统-深蓝

58、思考和讨论时,首先尽量联系出所有可能想出的方法,最后才集中加以评判,这种创造

性思维训练方法被称为(A)

A、脑激励法B、分合法C、自由联想技术D、创造性思维法

59、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观念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什么特

征?(C)

A、独创法B、变通法C、流畅法D、新颖性

60、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B)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

61、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A)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前后一样快D、没有规律

62、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A)

A、谐音联想法B、分散复习C、多种器官参与D、画出系统结构图

63、学业求助属于学习策略中的(D)

A、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64、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正确的是(A)

A、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察、元认知监控)和元认知调节三个环节

B、元认知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来的C、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

D、元认知知识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65、下列关于品德描述正确的是(A)

A、其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感情、道德行为B、品德就是道德

C、品德就是个性D、品德一定危害社会

66、皮亚杰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D)

A、道德两难故事B、守恒实验C、沙盘游戏D、对偶故事法

67、品德心理的核心成分是(A)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68、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于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是(C)

A、同感B、以病人为中心C、移情D、自我69、按照布鲁姆等人的认知教学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C)

A、综合B、运用C、评价D、领会

70、直接教学模式适合于(A)

A、事实性知识B、教授论文的写作C、结果不良领域知识D、态度学习

71、比较适合新手教师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是(B)

A、特殊的课堂设计 B、基本的课堂设计C、暂时的课堂设计 D、全班讨论

72、掌握学习模式是由心理学家(C)提出的。

A、斯金纳B、布鲁纳C、布鲁姆D、斯莱文

73、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B)

A、程序教学B、合作教学C、适应性教学D、独立学习

74、需要重点监视学生是否遵守规则和程序的年龄阶段是(B)

A、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B、小学中年级C、小学毕业和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75、最能反映学生学习时间质量的是(D)

A、分配时间B、教学时间C、投入时间D、学业学习时间

76、集体绩效系统最适合于哪类不良行为的学生?(B)

A、获得教师注意的学生B、获得同伴注意的学生

C、逃避不愉快刺激的学生D、以上三种学生

77、能够最小限度地打断课堂的不良行为处理方式是(A)

A、非语言线索B、反复提示C、应用后果D、表扬

78、最容易实施的实用行为分析程序是(D)

A、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B、个人日志卡C、整班代币强化D、集体绩效系统

79、某一班级约定:上课前要静静地等待老师到来,这一约定属于(B)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80、与教师自编测验相比,高考则是一种(C)成就测验。

A、效标参照B、常模参照C、标准化D、正式

81、标准化成就测验具有客观性、计划性和(D)

A、可靠性B、有效性C、公平性D、可比性

82、如果教师想知道学生在班级上的排名,应该使用(A)评定。

A、常模参照B、标准参照C、诊断性D、总结性

83、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定,那么对各单元测验的解释就是(B)性评定。

A、诊断B、形成C、非正式D、阶段

84、既属于客观题又属于建构性反应题的是(A)

A、填空题B、论文题C、是非题D、匹配题

85、最能够有效测量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的方法是(A)

A、概念题B、操作评定C、案卷分析D、观察

86、旨在测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是(B)

A、概念题B、操作评定C、案卷分析D、观察

87、旨在测评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方法是(C)

A、概念题B、操作评定C、案卷分析D、观察

第四篇:教育知识选择题知识点

教育选择题知识点

一、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liè)等、藏息相辅等。

3.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 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 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 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 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 做准备”。

14.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 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20.我国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张“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乡村教育运动先驱梁漱溟。

2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2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 和相对独立性。

2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 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5.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

26.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7.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 用。

2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本身的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的影响。

2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基础)、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因素)、个体主观 能动性(决定因素)。

30.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规定着 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1.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32.各类学制主要类型包括:双轨制(以英法为代表)、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和分支型学制(中国、前 苏联)。

33.旧中国的现代学制包括:1902 年“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1904 年“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1912 年“壬子癸 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1922 年“壬戌学制”(以美国为蓝本,实施时间最长)

34.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

35.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6.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

37.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

38.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对立观点。

3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40.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 技术教育。

二、课程

41.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性质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42.根据课程修习分类,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3.根据课程管理分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44.根据课程形态分类,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45.中小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课程计划(国家开设哪些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 学的依据)、教材(教科书的编写形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

46.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必修课,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47.新课改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和 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 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8.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和激励评价。

三、教学

49.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5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后作业 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试卷分析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5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最常用)、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

52.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四、学生认知过程

5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4.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5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

56.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如明适应和暗适应)、感觉对 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后效(如正后像和负后像)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 相互影响、相互补偿和联觉三种特性。

57.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58.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有 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59.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6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趋势并且遗忘到一定 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61.思维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基本 过程是分析与综合。

6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思维的敏感性。

63.问题解决的特征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64.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65.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逆向搜索法策略。

66.加涅把学习结果分成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五类,把学习层次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67.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68.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是命题、命题网络、表象系统以及图式、脚本。

69.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是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70.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71.技能包括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操作技能的主要特点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心智技能的主要特点是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以及动作结构的减缩性。

72.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练习中出现的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称为“高原 现象”。

73.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74.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 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75.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五、学生发展心理

76.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包括: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自尊性与自卑性并存、批判性与创造性并存、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稳定性与可塑性并存、青春期冲动性与压抑性并存。

77.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 段(7~11 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

78.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提出教育与发展的关系要注意:“最近发展区”、“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

79.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80.中学生情绪特点包括情绪的自主性(独立性),情绪活动的丰富性、情绪体验的跌宕性(波动性、不稳 定性、冲动性),情绪的逆反性、情绪的心境化。

81.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表现:复杂性与简单性共存、强与弱共存、稳定与波动(冲动)共存、外露性(开放性)与掩饰性(内隐性)并存。

82.中学生情绪调节的主要方法:转移法、补偿法、发泄法、升华法、调节认知(认知改变)、积极的自我 暗示、幽默。

83.人格特征包括:整体性(整合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功能性。

84.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85.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86.奥尔波特把人格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个别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87.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88.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89.佛洛依德把人格机构分成三个层次:本我(遵循快乐)、自我(遵循现实)、超我(遵循道德)。

90.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学前期(3~6 岁)的主要危机是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12 岁)的主要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青春期(12~18 岁)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1.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神经衰弱症、反社会型人 格障碍。

92.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强化法、消退法、代币奖励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六、德育

9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个体品德的核心)、道德情感(知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衡量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

94.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依从、认同、内化。

95.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9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想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97.德育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 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 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98.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练习法(实践锻炼法、实际锻 炼法、指导实践法、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人修养法)、品德评价法。

第五篇:心理学选择题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A.观察法实验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3.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

A.罗杰斯B.布鲁纳C.班杜拉D.斯金纳

4.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

5.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习的方法

6.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B.强调模仿的作用C.强调强化的作用 D.强调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成正比关系B.成反比关系C.没有关系D.成倒U性曲线关系

8.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

9.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苛勒 C.奥苏伯尔D.班杜拉

10.多伊奇认为,对于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够产生更为积极影响的目标奖励结构是()

A.竞争目标结构 B.个人主义目标结构 C.合作目标结构D.友谊目标结构

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后一致D.不快不慢

12.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特殊成分迁移D.非特殊成分迁移

13.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A.需要、动机、世界观B.理想、信念、世界观C.兴趣、动机、世界观D.兴趣、爱好、理想

14.“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

1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A.复习策略B.群集策略C.形象联想策略D.元认知策略

1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A.活动技能B.学习技能C.一般技能D.认知技能

17.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是()

A.杜威B.纽厄尔C.华莱尔D.巴甫洛夫

18.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

A.肖锋B.章志光C.邵瑞珍D.李伯黍

19.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A.知识传授者B.学生楷模C.学生家长代理人 D.严格管理者

20.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A.注意集中能力B.注意稳定能力 C.注意转移能力D.注意分配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个体的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A.连续性与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均衡性E.关键性

2.概念的结构包括()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 C.概念应用 D.概念特征E.概念实例

3.指导学生怎样集中注意力、设置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等,都属于()

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E.复习策略

4.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下面几个环节来完成()

A.审题B.联想C.知识理解 D.课题类化E.背诵记忆

5.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E.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 BBACC6—10 ADAAC

11—15 ADBBC16—20 DABBD

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DE3 ABCDE4 ABCD5 BCDE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中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B.1879C.1798D.1897

3.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发展性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4.西方谚语曾言: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这说明在心理辅导中,我们要做到()。A.遵

循发展性原则B.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C.尊重整体性发展原D.尊重因材施辅原则

5.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B.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

预防辅导为主C.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D.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6.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的原则

7.中学生将爱情的动机转向以求知、体育活动、音乐美术等形式抒发感情,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以宣泄,这是()的表现。

A.理智的压抑B.幽默C.合理的宣D.升华

8.健康的概念是指()。A.身体健康B.生理,丘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

9.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提出的。A.布卢姆B.加涅C.奥苏伯尔D.奥斯本

10.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A.社会心理学B.生理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11.()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

12.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是指()。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

13.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个别化学习D.掌握学习

14.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B.发现学习C.情境学习D.指导学习

15.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

16.“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负迁移D.逆向迁移

17.小红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

18.投射法测量了人格()层面的内容。A.意识B.无意识C.客观D.自然

19.在()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白日梦状态C.自动化的意识状态D.睡眠状态

20.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

A.较高B.中等C.较低D.不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 ABCBD6—10 BDDBC

11—15 ADABD16—20 AABAC

下载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常用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常用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P4)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6) (1)理论意义: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

    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关于人行为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理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填空)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010年简答题) 五要素:......

    选择题大综合心理学(最终定稿)

    选择题集锦(每题1分, 共100分) 1.人的心理是:( D ) A. 人脑的功能 B.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C. 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起来的 D. 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2.认知过程包括:(C......

    教育学、心理学 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大全,能让你快速查到所有题 C CIPP, 3, 10 A 奥苏贝尔, 2, 5, 6, 7, 10 B 班杜拉, 2, 8 班会, 3, 6 班级管理, 5, 9 班级授课制, 9, 10 布鲁巴奇, 2 布鲁纳, 2, 4......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 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小学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集

    小学心理学选择8.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A.不同的学习结果D.具体目标 18.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A.精加工......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范文

    【网络综合 - 山东教师招聘试题】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 答案与解析:选B。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