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子和孔子》教学设计(最终版)
《老子和孔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内容标准
了解孔子、老子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学说
理解:“仁”和“道”的含义。
分析:1.评价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学说
2.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学说的时代背景
(2)过程与方法
展示和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上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理解其思想?
三、教学设计
(一)总体思路
学习本课的主要困难在于,学生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难以把握,对思想家的主张了解较少,理解教材难度大。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从时代背景着手,了解思想主张及其变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熟知的知识入手,分解难点;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好探究活动。
(二)教学过程
1.课前背诵:课件《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课件展示必修三主要知识体系,了解文化史的三个方面:思想宗教、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3.预习展示:从学生知道的老子和孔子的有关知识入手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老子和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主张。
学生展示老子和孔子的名言名句并解读。
4.专家视频授课,同时点出并且板书视频授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老子和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
(2)老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3)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5.解惑:分组讨论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学生主动答疑。教师指导,最后课件展示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
6.讨论材料,加深理解:
①我无为而民自化
②克己复礼
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7.布置作业:整理课堂笔记
(三)课后反思
第二篇:孔子老子读后感8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China`s long and fascinating history.The former emphasis on reason, 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social philosophy.The later stress on intuition, mystical identification with nature, and endless transformation.The two most important figures in China`s history of thought are Confucius and Laozi.This article stated the difference of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by introducing Confucius and Laozi, and concluded that they formed a system of social values and fulfilled various spiritual and ethical functions very much like those of a religion.However, I don`t agree with the author `s point which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are like a religion in term of these social values and fulfilled various spiritual and ethical functions.My reason is following.Essence of Confucius` teachings lay in his conviction that serving man was equivalent to serving Heaven.Confucius stood in awe of the ultimate source of creativity which works incessantly in the universe and the human world.If religious belief is understood to mean faith in something transcendent that has exerted profound influence on our lives, then Confucius can be regarded as a deeply religious man.However, Laozi is not religious man.Laozi considered that Dao is invisible, inaudible, and intangible, and is the source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the mother of all things.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Dao, the Dao became Yin and Yang and from these two principles emerged ten thousand things.Although the concepts ,such as the Supreme Being , the Great Dao, occurred in the thought of Laozi, they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religious.The Supreme Being and the Great Daorefer to some nature law, not the God in religious.They are the natute of all things , being in the things, and isolated.But, God creates all things, human cannot find God in real world.Dao is a property, but God is a thing.Hence, I insist that Confucianism is like those of a religion, but Daoism is not.The author `s opinion is untenable.We should understand precisely concepts of theories, and cannot be too literally.
第三篇:孔子与老子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而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则在“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中占重要地位理应作为重点。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因此本节课通过大量展示学生较熟悉的图文材料,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从而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与现实。
我所带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曾经做过教学方面的问卷调查,其中68%的人更愿意接受传统授课方式,43% 的人认为老师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因此教学中我有意调整思路既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从历史资料中提炼有效信息。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很喜欢这些材料,能较容易的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基本能掌握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感悟两位智者的风采。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读史,学会学史,学以致用。看来以后在选材方面要特有针对性,难易适度,使学生敢放手去做、有能力做,这样孩子们就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能主动去做。布鲁纳也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可见,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手段。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读史,学会学史,学以致用。
另外,教材P4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则认为,道家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不敢苟同,原文中的“无知无欲”我们可以理解为“使人民没有投机取巧、争名夺利的欲望”,天下人的欲望淡了,人心就厚道了,人心厚道了,天下自然就太平了。有什么不好吗?要说后世有人利用此思想误导民众,那也绝非老子思想的本意,毕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学生反思
我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我是怎么学的?
我还有什么地方有待提高?
请用笔写下来,这就是你的收获!
第四篇:《左手孔子,右手老子》读后感
1、《左手孔子,右手老子》读后感
在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孔子和老子的影响无疑是空前的,他们的思想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历朝历代都有着无数专家学者倾其一生来汲取儒、道思想,留下了不少评注,在这次郑州市教育局开展的读书活动中,有幸在学校党支部的推荐下读了林语堂先生的《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有了新的感悟。在这本书中,林语堂先生主要向我们阐述了孔子的仁义思想以及老子的“道”。
作为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的思想志在重新树立一个理性化的封建社会,主张阶级分明,这与当时周朝的封建社会正在趋于崩溃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蒂。孔子与同时代其他各派的很大差异还在于他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艺术的力量,相信文化历史的传统,相信国际间某种程度的道德行为。
人们每提及道家,就必说老子。老子作为中国文化主流之一的道家宗师,道教教主,他早已在中国文化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老子主张重返自然,不可抗拒地嘲笑孔教文化;他崇拜原始的淳朴,主张田野风光的生活、文学、艺术;他代表奇异幻想的世界,有着一种天然的浪漫思想。老子的道是宇宙的神智,万物的根源,是赋予生命的原理,给这物质世界带来少有的统一和灵性。
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是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则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典型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浪漫的自然主义者老子,这也注定了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偏好自然与直觉。
或许正是儒家和道家的各有所长才会有林语堂先生的这本《左手孔子,右手老子》的出世。我们并不需刻意评判孔、老的孰优孰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和老子毕竟都是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2、《左手孔子,右手老子》书评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全面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真正内涵。
孔子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柢。更精确的说,儒家的思想志在重新树立一个理性化的封建社会。
老子觉察了人类智巧的危机,故尽力鼓吹“无知”以为人类之最大福音。他又觉察了人类劳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无为之道,所以节省精力而延寿养生。由于这一意识使积极的人生观变成消极的人生观。它的流风所被染遍了全部东方文化色彩。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
3、破译“语堂体”的文化密码
——读林语堂《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我最早知道林语堂的厉害,是听说他就是将英文humor翻成了中文“幽默”的人,以后还看到他居然能将李清照《声声慢》里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翻译成“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其水平之高,让人叹为观止!
那么,林语堂的译功为什么如此了得?“语堂体”脍炙人口的文化密码又到底何在?为此,我们翻开林语堂的这本《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或许会有不少别样的收获。该书由两部分组成,上篇“孔子”,共三章,再加一篇《想象中的空老会谈》;下篇“老子”,共四十三章,再加个绪论。
我估计上篇应出自1938出版的英文本《孔子的智慧》,据说,《论语》有许多英译本,但林语堂的做法与众不同。他不是从“学而时习之”开始逐字逐句翻译,而是将其分门别类的重编一下,小题目有:孔子的感情生活;孔子的谈话风格;孔子论君子和小人;孔子论政治、教育等等,另有几篇介绍孔子的身世,摘译《礼记》的《中庸》、《大学》和《孟子》的有关篇章,就成为一本合乎逻辑、有头有尾、可读性强的书,使西方读者得到一个概念,知道孔子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儒家的学说是怎样几千年来深入中国人的心的。
而下篇则显然出自1949年出版的英文本《老子的智慧》,即林语堂英译的《道德经》。由于林氏学识渊博、国学底子深厚,以及对道家哲学的颇有研究,使他能够透彻准确地理解原文,这就为其忠实地传递原文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他地道的英文与其坚持的“传神”的翻译标准使他的译文能够行云流水、明白晓畅。因此,尽管《道德经》于19世纪就已经开始被译成多种语言,而且其在西方译本种类之多仅次于《圣经》,林语堂运用自由诗体所译的版本仍是相当成功的,较其之前的版本在内容气势与风格上更为忠实,文字表达上更为凝练准确,读起来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
总之,林氏这本书是他的翻译理论的一次成功实践。虽然,此书现在是将英文翻回成中文,已经有“回锅肉”之嫌,但其实践的光辉还是遮掩不住的。比如,在“老子”篇第二十章“天与我”里,他把“唯之与阿”翻译成“愤怒的应声‘是’,愤怒的应声‘哼’”;在“老子”篇第二十四章“余食赘行里”里,他把“企者不立”翻译成“凡翘起脚尖想要出人头地的人,反站立不稳”;在“老子”篇第二十九章“戒干涉”里把“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翻译成“有前行的,有后随的,有嘘寒的,有吹暖的”。这种译法建立在对语言的深切体味和对心理的细致把握的基础上的,所以,读书起来相当的传神、有美感,而且有一种身体的敏感部位被触碰的感觉。难怪译界普遍认为,林语堂是在中国译学史上第一个最明确地将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翻译立论的“学理剖析”的基础的人,诚哉
第五篇: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教学课题】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孔子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本课的第一部分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和历史地位,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图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能力;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对孔子和老子思想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掌握基础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孔子的仁爱思想,体会道家的哲学思想,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岳麓版教材的体例,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也已具备,这些为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条件。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深刻的体会。通过探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预习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探究题目,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南怀瑾在《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一文中有这样的话“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的创始人——孔子与老子。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展示图片(孔子图像、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其祖先是宋国贵族,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曾修《诗》、《书》,1
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师问: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
生答:《论语》,这部书保存了孔子的主要思想。
(二)孔子的思想
1. 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仁”在《论语》中出现过109次,“礼”出现过75次。)幻灯展示与“仁”和“礼”有关的材料,提出问题,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问题:阅读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仁,指仁爱,关爱别人。要想做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孔子的仁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它不仅有强调对外的行善、治人,而且有向内自省和修炼的意义。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论语.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问题: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孔子的“礼”的含义,实现“礼”的手段?(礼是指周礼,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度矫正社会秩序,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仁”和“礼”是有什么内在关系?(“礼”是实现“仁”的手段)
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体现了其思想的保守的一面;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2.为政以德
幻灯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为政以德”的含义。(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3.鬼神观:重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雍也》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礼记·表记》
问题:阅读材料分析孔子的天命观。(重视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体现了孔子务实的人生态度)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幻灯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问题:概括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哪一方面的主张?(教学方法)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问题:概括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哪一方面的主张?(学习态度)
材料三: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仁不让于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问题:概括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哪一方面的主张?(学习方法)
问题: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整理六经,继承传统文化。)
(三)孔子的地位
幻灯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孔子周游列国图
材料二: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史记》
材料三:春秋时期形势图及铁器图
问题:结合材料及课本知识回答,孔子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地位及原因(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年代未受太多重视)
材料一: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
元朝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 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 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 至圣先师
清朝 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世祖 至圣先师
中华民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 大成至圣先师
材料二:孔子学院标示图
截止2009年,孔子课堂设在28国共272个,其中,亚洲10国27个,非洲4国4个,欧洲7国34个,美洲6国205个,大洋洲1国2个。
——来自百度百科
问题:从西汉以后,孔子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汉代大一统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的地位也日益上升,成为“圣人”)
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兴办说明了什么问题?(孔子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影响扩大)过渡:幻灯片提供一段材料
“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黄帝)、老(老子)之学,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标榜的,即在宣传教育上所表示的,则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
——林语堂《左手孔子 右手老子》
儒道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也是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理论来源;在第一框我们主要学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作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是怎样的呢?
二、老子及其思想
(一)老子其人
幻灯片展示材料:
孔子问道图,清源山老君岩图,《道德经》书影
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简介老子及其著作(老子原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二)老子的思想
幻灯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老子》摘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治大国若烹小鲜。
材料二: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引起了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课本知识概括老子的思想(“道”的哲学概念;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结合必修二所学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和80年代里根的执政措施,想一想里根为什么会引用老子的治国主张?(1980年,里根当选,当时的背景是,因为二战后运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7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抬头。里根执政,实行“三个少”的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减少税收,减少福利开支,政治无为的思想使美国经济迅速好转。)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时期两位思想家和他们的主张,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思想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墨、道、法、名、兵等家各执一词,自成一派。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自由、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时代,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家们共同铸造了东方人的思想核心。
上网阅读评论孔子和老子的文章,思考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
1.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提供材料,设计问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本课的主要思路;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何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何在当今社会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是
本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整个社会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