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教案设计
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教案设计
一、课题:孔子与老子
二、课时:1
三、教材
1、教材版本: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
(三)2、章节:第一单元第1课
3、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分别介绍孔子与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众所周知,孔子与老子对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贡献巨大,然而从本单元的主题——“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出发,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孔子思想部分。
教学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与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特别是重点理解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及孔子思想在当时不被重视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
2、互助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对孔子、老子的思想进行深刻分析,从而在互助学习中真正理解其思想内涵。
3、创设情境,模拟子见老子的场景,通过二位智者的对话,再现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
六、课前预习
1、构建框架体系,建构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结构
2、列表对比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异同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百度视频】http:// 播放2010年庚寅祭孔大典,让学生感受孔子对当下中国的影响,带着对圣人的崇敬走进课堂。柳诒徵先生曾经说过:“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这句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本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以及与他同时代的另一思想家——老子的思想。
(一)孔子及其思想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176.htm 简单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特别要结合孔子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成长历程,探析他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探寻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即仁和礼。
幻灯片展示孔子有关仁的史料(主要基于《论语》),特别是孔子对他不同的弟子阐释“仁”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如: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针对这些材料,可以通过人物模拟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仁爱,表示对人的关爱。当然,这里可以给学生们简单介绍“仁”的最初涵义。从文字学的角度讲,仁最初是指人内心的自身反省,这从郭店竹简中得到释读,结合着出土文献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当然,仁的内涵在以后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说文解字》解释“仁,从人,从二”。
如果学生想对孔子“仁”的思想做进一步延伸,可以参考以下网站进行自学: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88237.htm 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反映在政治上表现为“为政以德”,解读下列材料: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即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这种以德治国的理念为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借鉴,也是我们在加强依法治国的同时所必须吸收的。——案例引申
【崔英杰案】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12077.htm 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试着以孔子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思想来看待城市管理问题,究竟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分析仁的内涵后,接着强调孔子“礼”的学说
幻灯片展示两则与“礼”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诸侯国君的对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透过材料分析孔子的“礼”是指什么?——礼是指周礼,即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礼仪规范和社会秩序。这里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关于礼的起源等知识——学生自学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28904.htm 然而礼在维护社会稳定,重视人伦道德的同时,又带有鲜明的局限性,即强调血缘的重要性,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通过对仁和礼内涵的讲解,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这里可以稍微介绍孔子思想的核心问题,毕竟当下学术界未有定论。课本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只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一种观点,实际上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颇让人费解。
对孔子核心思想进行详细介绍后,对他的鬼神观、教育思想进行梳理,通过阅读材料的方式锻炼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即: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由材料可知,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而其教育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光辉。
过渡:孔子向老子请教图,特别是电影《孔子》中有老子对孔子说教的一幕,试想既然孔子非常伟大,怎会向老子请教?老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二)老子及其思想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237.htm 关于老子的思想,仍然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老子》语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治大国若烹小鲜。
由这些材料,结合孔子思想,我们从政治、哲学层面概括老子的思想,即他强调“道”作为宇宙万物的起源,这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特别是他的辩证法,至今给我们很多启示。
针对老子的政治思想,我们可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如列举汉代初期实行的黄老思想,实际上是对老子政治理念的一个运用,而近代以来,特别是随着西方无政府主义理论的兴起,无不隐含着“无为而治”的理念。当然,我们必须对这一思想进行辨证的看待,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这一政策对安抚百姓着实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政治上的过分“无为”也极容易导致政府的软弱。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春秋时期的两位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汉代以后一直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老子的思想也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课后阅读思考】阅读《论语》和《老子》这两部书,或上网阅读评论孔子和老子的文章,思考一下如果孔子与老子两人对峙辩论,作为个体的你会支持哪一方?
八、【教学反思】
1.面对传统文化流失,特别是人文价值不断缺失的境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当下高中教育的必要环节。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从源头上更正他们的价值取向意义重大。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青年学生的价值意义显而易见。
2、当下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五花八门,各种版本层出不穷。然而,研究历史必须严谨,必须保持着温情与敬意来解读传统文化。作为记录孔子和老子重要思想的《论语》和《老子》,成为我们必须研习的内容。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历史课堂,对他们的思想做进一步延伸。
3.我们学习历史,不能局限于死的历史知识,必须突破固有的知识框架,做到古为今用。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的今天,孔子“仁”的思想、“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对我们当下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在新时期不断丰富发展儒学内容。
教师个人信息
姓名:刘洋 于彩芹 学校:昌邑一中
电话:*** *** 电子邮箱:liuyangzhaoping@163.com
第二篇:高二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教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教案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 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 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 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 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孔庙周遭一座座拔地 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什么字?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大成”,乃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这是何等的荣誉!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 “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洞察出什么呢?类似的孔庙、孔子塑像散落于世界各地,在韩国汉城、越南河内、日本东京、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地都能见到,这说明了什么?
死后的孔子倍享殊荣,生前的孔子却十分落魄。这张图片反映了孔子生命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周游列国,55岁时他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这时的孔子像一只流浪狗。但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同时整理了《诗》、《书》等古代典籍,为文化传承做了很大贡献。
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下面让我们根据《论语》摘录了解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
1. “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
模拟对话 情境体验:
幻灯展示三则与“仁”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的对话。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师引导:从刚才的对话,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教师:从文字学的角度看,“仁,从人,从二”,反映人与人的关系。怎样“爱人”? 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 出“仁”的学说的?统治者心存“仁”的话会怎么做?
仁者爱人的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为政以德”,解读材料: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
案例思考 学以致用
崔英杰案
案件中的崔是一个小贩,一个从河北来到北京的23岁的年青人,这之前他曾是个军人,荣获“优秀士兵”称号,复员后找了份保安工作,但连续几个月没有领到工资,父母又身患疾病,于是就在 马路边摆摊卖烤肠。案件中另一个人是北京市海滨区城管监察大队副队长李志强。XX年8月11日,李志强带领十几个人到中关村路段执法,遇到了卖烤肠的崔英杰,执法人员扣押了他的三轮车。事后,崔英杰回忆当时的情况,“我哀求他们,什么东西都可以拿走,就是请把我的三轮车留下,因为那是我头天刚刚借钱买的。”但是城管还是把三轮车装上卡车,准备拉走,于是崔英杰冲上去想要回他的车,这时,他的手和李志强碰了一下,他以为李志强要抓他,随 手一扒拉,不料切烤肠的刀刺中了李志强的颈部,造成李志强死亡,这是他始料不及的。XX年4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这一案件作出一审宣判,被告崔英杰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终身。一次城管执法行动,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使两个家庭陷入无尽的痛苦。而类似的城管与小贩冲突事件屡见不鲜,在中国许多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着猫和老鼠的游戏,你来我跑,你退我进。
学生活动:试着以孔子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思想来看待城市管理问题,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2.“礼”的学说:等级与秩序模拟对话 情境体验:
幻灯展示三则与“礼”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 孔子和学生、诸侯国君的对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教师引导: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
“仁”和“礼”是有什么内在关系?
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
3.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从材料可知,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生列举: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来办教育,成绩斐然。他在教育中总结了不少精彩的话。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列举孔子的教育主张,每人一句,不重复。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当仁不让于师。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师引导:2500多年过去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否还有指导意义?
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一道选 择题,以下四种政府,你们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
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
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 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如果是孔子,他会选择第二种,但在老子的眼中,最好的政府是第一种,这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老子的思想真是非同寻常。
二、老子及其思想
老子还有很 多与常人不同的看法,比如,有和无哪个作用比较大?一般人注意到了有,而老子却重视无,一个房间,我们利用了它的无容纳人和物,门窗、器皿,正是它们的无成就了其作用;柔弱与坚强哪个好呢?在老子的眼中,柔弱胜于坚强,人活着时躯体是柔软的,死后僵硬了;草木活着时是柔软的,死后僵硬了;天底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可是水却能攻克最坚硬的东西,比如水滴石穿,所以刚强不是最高层次,柔弱才是最高境界;力争上游好吗?老子却发现水是往低处流的,大江大海能成为百 川之王,是因为它们处在一般人瞧不 起的卑下之处。老子特别崇尚水的品质,在他看来,水柔弱、不争,还能滋养万物,已经达到道的境界了。总之,一件事情,一种东西,一般人注意到正面,老子却看到了反面。
让我们来了解这个思想不同寻常的人。
老子其人
结合教材简要了解老子其人:姓李,名耳,楚国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
结合清源山老君岩图片了解老子的精神。全国老子像有几千尊,以清源山的最为著名,同学们能理解其中的缘故吗?
老子的思想
学生活动:一边阅读教材,一边结合幻灯出示的《老子》摘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第三篇:孔子与老子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而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则在“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中占重要地位理应作为重点。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因此本节课通过大量展示学生较熟悉的图文材料,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从而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与现实。
我所带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曾经做过教学方面的问卷调查,其中68%的人更愿意接受传统授课方式,43% 的人认为老师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因此教学中我有意调整思路既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从历史资料中提炼有效信息。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很喜欢这些材料,能较容易的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基本能掌握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感悟两位智者的风采。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读史,学会学史,学以致用。看来以后在选材方面要特有针对性,难易适度,使学生敢放手去做、有能力做,这样孩子们就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能主动去做。布鲁纳也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可见,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手段。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读史,学会学史,学以致用。
另外,教材P4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则认为,道家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不敢苟同,原文中的“无知无欲”我们可以理解为“使人民没有投机取巧、争名夺利的欲望”,天下人的欲望淡了,人心就厚道了,人心厚道了,天下自然就太平了。有什么不好吗?要说后世有人利用此思想误导民众,那也绝非老子思想的本意,毕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学生反思
我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我是怎么学的?
我还有什么地方有待提高?
请用笔写下来,这就是你的收获!
第四篇: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教学课题】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孔子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本课的第一部分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和历史地位,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图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能力;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对孔子和老子思想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掌握基础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孔子的仁爱思想,体会道家的哲学思想,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岳麓版教材的体例,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也已具备,这些为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条件。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深刻的体会。通过探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预习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探究题目,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南怀瑾在《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一文中有这样的话“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的创始人——孔子与老子。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展示图片(孔子图像、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其祖先是宋国贵族,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曾修《诗》、《书》,1
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师问: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
生答:《论语》,这部书保存了孔子的主要思想。
(二)孔子的思想
1. 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仁”在《论语》中出现过109次,“礼”出现过75次。)幻灯展示与“仁”和“礼”有关的材料,提出问题,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问题:阅读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仁,指仁爱,关爱别人。要想做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孔子的仁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它不仅有强调对外的行善、治人,而且有向内自省和修炼的意义。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论语.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问题: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孔子的“礼”的含义,实现“礼”的手段?(礼是指周礼,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度矫正社会秩序,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仁”和“礼”是有什么内在关系?(“礼”是实现“仁”的手段)
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体现了其思想的保守的一面;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2.为政以德
幻灯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为政以德”的含义。(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3.鬼神观:重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雍也》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礼记·表记》
问题:阅读材料分析孔子的天命观。(重视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体现了孔子务实的人生态度)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幻灯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问题:概括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哪一方面的主张?(教学方法)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问题:概括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哪一方面的主张?(学习态度)
材料三: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仁不让于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问题:概括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哪一方面的主张?(学习方法)
问题: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整理六经,继承传统文化。)
(三)孔子的地位
幻灯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孔子周游列国图
材料二: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史记》
材料三:春秋时期形势图及铁器图
问题:结合材料及课本知识回答,孔子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地位及原因(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年代未受太多重视)
材料一: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
元朝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 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 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 至圣先师
清朝 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世祖 至圣先师
中华民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 大成至圣先师
材料二:孔子学院标示图
截止2009年,孔子课堂设在28国共272个,其中,亚洲10国27个,非洲4国4个,欧洲7国34个,美洲6国205个,大洋洲1国2个。
——来自百度百科
问题:从西汉以后,孔子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汉代大一统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的地位也日益上升,成为“圣人”)
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兴办说明了什么问题?(孔子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影响扩大)过渡:幻灯片提供一段材料
“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黄帝)、老(老子)之学,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标榜的,即在宣传教育上所表示的,则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
——林语堂《左手孔子 右手老子》
儒道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也是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理论来源;在第一框我们主要学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作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是怎样的呢?
二、老子及其思想
(一)老子其人
幻灯片展示材料:
孔子问道图,清源山老君岩图,《道德经》书影
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简介老子及其著作(老子原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二)老子的思想
幻灯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老子》摘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治大国若烹小鲜。
材料二: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引起了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课本知识概括老子的思想(“道”的哲学概念;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结合必修二所学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和80年代里根的执政措施,想一想里根为什么会引用老子的治国主张?(1980年,里根当选,当时的背景是,因为二战后运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7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抬头。里根执政,实行“三个少”的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减少税收,减少福利开支,政治无为的思想使美国经济迅速好转。)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时期两位思想家和他们的主张,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思想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墨、道、法、名、兵等家各执一词,自成一派。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自由、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时代,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家们共同铸造了东方人的思想核心。
上网阅读评论孔子和老子的文章,思考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
1.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提供材料,设计问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本课的主要思路;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何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何在当今社会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是
本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整个社会思索的问题。
第五篇:《孔子与老子》优秀说课稿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一章第一课。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套教材将孔子、老子列为第一课,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课程标准】
一、知识目标: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
二、能力目标:通过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及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人类思想文化遗产要自觉传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
【教法与学法】
高二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根据本课的特点,学生可能对单纯的思想史不感兴趣,所以教学中我采取“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感受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图示、音像等传递输出,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己走进历史,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历史问题,建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创新感悟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图片反映了什么状况?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孔子被后人神化尊为圣人,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
孔子与老子
孔子的学说 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出示孔子故乡曲阜的照片 有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来山东曲埠的孔庙参观,假如派你去帮助他了解孔子,你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哪些事情呢?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很容易想到要介绍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主张,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显示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的内容表格(教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讲解)安排学生填写表格有关内容 学生回忆和阅读教材,思考、归纳 学生能基本回答孔子的思想主张,大致理解“仁”“礼”的思想内涵,记忆孔子的一些名言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创新感悟
孔子与老子
孔子思想的影响(课件展示图片)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什么他的主张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思考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理解孔子思想的局限性;培养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指导学生看书 阅读教材第5页“阅读与思考”,分析为什么孔子学说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正宗? 学生看书,找出相关内容;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老子的思想及影响(课件播放视频资料)
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2.老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什么?(课件展示:表格填空)
3.现实生活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结合影片和课本的内容,回答问题
从哲学和政治两个方面把握老子的思想核心。
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都能在现实生活找到影子
小结 课件显示本节课的知识架构 学习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你更喜欢谁的思想呢? 学生积极发言 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进行比较
【巩固练习】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D)
(1)“仁”(2)“礼”(3)“为政以德”(4)“有教无类”
A、(1)(2)(3)(4)B、(2)(3)(4)C、(1)(3)(4)D、(1)(2)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B)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B)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本课特色】
营造情景 激发兴趣
优化导学 注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