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新区国家税务局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管理暂行办法-修改稿1
高新区国家税务局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
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全系统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程和干部培训档案的电子化建设,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学习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倡导自主学习为抓手,通过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加强干部素质的管理,努力提升干部履行岗位职责、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的水平,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国税干部队伍,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学时学分制管理适用对象为全局处级(不含)以下在职公务员。
50周岁以上人员自愿参加。
第二条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考核,列入干部年度考核;每月书面考试成绩与下月能级津贴挂钩。
第三条干部教育培训和考试内容包括税收业务、法律法规、思想政治、行政管理、计算机应用等以及学历、资格(质)相关内容。
第四条干部教育培训包括脱产集中培训、视频培训、以会代训、网上自学、专题讨论、拓展训练、业务竞赛、日常学习等多种培训形式。考试是指各类行政、业务、岗位练兵等有关
考试,一般分为月度验考、季度汇考、年度统考、上级单位抽考等。
第五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以“河南省国家税务局远程学习教育平台”为依托,各类考试原则上依据工作岗位类别,按照 “河南省国家税务局远程学习教育平台”所设课程确定。
第六条根据当年培训内容,干部教育培训量化为基础学时学分。基础学时学分是指干部在规定的学时内,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的学分。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处级以下干部每人每年参加集中培训,原则上不少于12天,每天按8学时计算,基础学时为96学时,基础学分设定为100学分。结合目前我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基础学时学分暂分解为网上自修学时学分、网下培训学时学分和综合测试或考试学分。
(一)网上自修学时学分
网上自修学时学分指每一年度内,利用税务远程学习教育学习的平台,完成省局指定的培训科目获得的学时学分。每人每年参加网上自修学习及考试的时间,原则上累计不少于6天。
学时:48学时。
学分:36学分。其中完成网上必修课程学习最高可获得12学分(每学时按0.25学分计算),完成全年每月网上答题最高可累计取得24学分(每月按2学分计算)。没有学时的,学分为0。
(二)网下培训学时学分
网下培训学时学分指每一年度内,通过参加各类集中培训,完成市局指定的培训科目获得的学时学分。每人每年参加网下集中培训的时间,原则上累计不少于6天。
学时:48学时。
学分:48学分。其中按学时计算的学分最高为24学分(每学时按0.5学分计算),按培训班测试成绩计算的学分最高为24学分(按培训测试成绩折合计算学分)。没有学时的,学分为0。
脱产集中培训,培训期间必须组织培训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单卷)或平均成绩(多卷)折合计算学分。视频培训、以会代训、专题讨论、拓展训练、业务竞赛、单位组织的学习日学习活动等方式的集中学习活动,培训期间不组织测试的,只按学时计算学分。
集中培训可一次性完成也可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累计完成。
(三)综合测试或考试学分
学分:16学分。参加市局以上组织的综合测试或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或合格的,记16学分。
(四)特殊规定
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或参加市局以上组织的各类调训,培训内容与省局、市局指定的培训科目相同或相似的,可以不再重复学习该门课程,按以上办法计算学时学分。
因长期病假、产假、长期出差、扶贫等情况,不能完成当年学时学分培训学习任务的,由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不再参加当年的学时学分考核。
第七条对以下事项,给予奖励学分
(一)参加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司法资格)、计算机等级等资格考试的,每合格一门增加5学分,取得证书的当年再增加3学分。
(二)在省局组织的业务竞赛中取得名次的每次最高加3学分,在市局组织的业务竞赛中取得名次的每次最高加2学分。
(三)能学以致用,在岗位工作或专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受省级以上嘉奖或表彰的每次加2学分。
(四)其他奖励学分事项。
第八条学时学分档次按学分高低分为特优、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五个等次。每人每年累计学分高于100分(含)的为特优等次;85学分(含)以上100学分以下为优秀等次;75学分(含)以上85学分以下为良好等次;60学分(含)以上75学分以下为合格等次,低于60学分为不合格等次。
第九条每月本局书面考试成绩与下月能级津贴挂钩。按考试成绩折算能级分数,作为下月应发能级津贴的依据。凡是上级单位抽考成绩优秀的,在上级单位奖励的基础上,我局再给予奖励;抽考不合格的,我局按市局处罚规定办理,并给予扣发能级津贴的处罚。
第十条学时学分管理实行由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分类管理的体制。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考核的审核、录入、备案管理工作。
高新区国税局学时学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全局教育培训年度指导性意见,组织全体干部的培训工作和部分重点专项业务培训,对各单位(部门)培训工作进行督查和考评。统一牵头组织培训课件、电子教材及书面考试题库。
第十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人事部门将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纳入科、股级干部竞争上岗计分范围。总学分在全局名列前茅的干部,区局授予“学习标兵”荣誉称号,并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和干部使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全年学分在75分以下的,公务员年度考核原则上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参加当年各类先进的评定。
第十二条凡学时学分制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或取消学时学分制考核资格者,须在下一年度补训,培训费用自理。
第十三条全局各类考试原则上均必须通过“河南省国家税务局远程学习教育平台”系统中进行,书面考试从中抽选试题,特殊情况采用其他方式、方法进行的,组织部门必须提前报教育部门备案,并在考试结束后将考试结果录入系统。
第十四条工勤人员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本办法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未尽事宜由高新区国税局学时学分管理领导小组解释。
第二篇:XX县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XX县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
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推进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建设,激发广大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XX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以学分为计算单位,记录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检测干部的学习培训效果,并以学分累计方式进行考核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 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遵循下列原则:
1、服务大局、以人为本;
2、按需培训、鼓励自学;
3、分级管理、学用结合;
4、便于操作、注重实效;
5、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第四条 本办法的适用对象为县委管理的乡科级干部(不包括挂职干部)。新提拔任用的乡科级干部,从次年起开始进行学分的考核评定。因年龄原因由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不参加学分制考核。
第二章 考核项目及学分
第五条 干部教育培训学分由基础学分、奖励学分和处罚学分三部分组成。
第六条基础学分是指干部参加脱产培训、中心组学习、集体学习、考学测试等所获得的学分。基础学分在干部教育培训总学分中所占比例不得低于60%。
1、脱产培训。参加上级调训、党校培训、任职培训、专题研讨及进修班培训、行业及本单位业务培训等2天以上(含2天)的脱产培训,以培训通知、结业证书和培训鉴定等为依据。每天记2学分。
2、中心组学习。参加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以干部参学记录、笔记、发言材料等为依据,每次记1学分,最高记12学分。
3、集体学习。参加单位集体学习每次记0.5学分,参加专题报告、辅导讲座,每次记1学分,以干部参学通知、考勤记录、笔记、心得体会等为依据,最高记15学分。
4、考学测试。XX县结合干部考核,组织乡科级干部统一考学测试,考核干部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卷面实行百分制,以考学测试成绩为依据,学分按百分比折算(免考者以30分计算),满分为50学分。
第七条 奖励学分是指干部参加在职自学、学历学位进修、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实践锻炼、学习成果运用所获得的学分。
1、在职自学。干部根据个人需求,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单位制定的学习科目以及业务知识为内容进行自学,以撰写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必须为手写)为依据,每1000字记1学分,最高记20学分。
2、学历学位进修。参加在职学习,以取得学历或学位证书为依据,当记20学分。
3、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参加职称资格证书考试,以取得的资格证书为依据,记10学分。
4、实践锻炼。参加挂职锻炼的,以组织人事部门的挂职文件、干部实践锻炼的考核鉴定等为依据,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每记10学分。
5、学习成果运用。以干部发表的文章(新闻信息类不计)、科研成果、讲课记录等为依据。撰写出版与工作业务有关的学术著作的,独著记10学分,合著记5学分,参与编写记3学分。重复刊发的,以一篇核算。结合工作实际开拓创新,取得业务成果,获得XX县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一等奖记5学分,二等奖记4学分,三等奖记3学分,优秀奖记2学分。经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认可,为干部教育培训授课的。每次记5学分。
第八条 处罚学分是指干部无故未参加组织调学、严重违反学习培训纪律等惩罚性学分。
1、参加脱产培训,请假期间不记学分;旷课一天,扣4学分,迟到一次,扣一学分,扣完为止。缺勤率达五分之一的,当期培训不计学分。
2、有下列情形之二的,当学分为零: ①无故未参加初任、任职培训或组织调学的。②在学分登记、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的。③其他严重违反培训纪律,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三章 考核评定
第九条 考核周期内,干部根据个人培训情况,随时向所在单位申报学分,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干部所在单位认真登记填写《阿克苏地区XX县乡科级干部培训学习考核登记表》(简称“学分登记表”),“学分登记表”由县委组织部统一印制。对照本办法第六条至第九条及时登记、核算干部在内取得的相应学分,经所在党委(党组)审核后,于当年11月下旬报县委组织部,录入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
第十条 处罚学分由培训主办单位和承办培训机构违纪统计数据为依据,于每年11月下旬提交县委组织部干训室办理学分登记和审核。
第十一条 在一个考核内,乡科级干部学分不得低于60分,五年累计学分不得低于360学分。其中:考核得分在100学分以上的为优秀,100-60学分为合格,60学分以下为不合格。在一个考核周期内累计总学分达到500学分以上的为优秀,500-360学分为合格,360学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十二条 学分评定结果由干部所在单位书面通知本人,干部对结果如有异议,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日内向所在单位申请复议,单位应在五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并以书面形式反馈本人。如对复核意见仍有异议,可向县委组织部提出复议,县委组织部干训室应及时审核认定并书面反馈干部所在单位和申诉人。
第四章 结果运用 第十三条 学分考核结果和干部考核相结合。干部考核述职报告中应包括个人学习培训情况。当年学分考核等次为“不合格”的干部,第一年口头诫勉,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予以通报批评。一个考核周期中连续3年及以上学分考核等次为“不合格”的干部,当年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等次。
第十四条 学分考核结果和干部提拔使用相结合。对干部进行任职考察,要把学分考核结果作为重要内容。提拔担任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学分考核等次为“不合格”的干部,次原则上不得提拔使用。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必须在提任后1年内补齐所差学分,补齐的学分不记入当年累计学分。仍未完成的,实行试用期的要延长试用期。周期考核等次为“不合格”的干部,下一个考核周期首内不得提拔使用。第十五条 在一个考核周期内,对学习培训质量和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第五章 管理体制
第十六条 XX县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工作实行在XX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具体组织实施,干部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干部学分登记、审验、报备。第十七条 各县(市)、县直各单位要严格执行本办法,自觉接受各级党组织、干部群众和社会监督。县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各乡(镇)、县直单位学分制考核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考核失实。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干部教育培训档案、《阿克苏地区XX县干部教育培训学分登记表》和《阿克苏地区XX县干部教育培训学分考核周期登记卡》等。
第十八条 归档建库。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履行学分评定职能,并建立、维护干部个人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干部学习培训情况和学分考核结果。
第十九条 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实行考核和周期考核相结合,五年为一个周期。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二小教师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细则[定稿]
二小教师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细则
二小教师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细则
为了提高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引导教师关注自身专业成长并能自主发展,帮助教师以档案的形式记载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分值的形式来衡量自己的学习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z二小教师教育培训学分管理细则。
一、教师教育学分与学分制
教师教育学分是表示教师参与学习研究活动后的量化分值;
教师教育学分制度就是围绕教师教育学分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学分制度根据每位教师不同途径和不同的学习形式,赋予不同的学分,分值的结果以
及它所反映的每个教师学习行为次数的多少和学习质量将作为学校考核教师学习情况的依据。
二、教师教育学分制的实施对象及界定
教师教育学分制的实施对象为z二小全体教师,根据年龄层次将教师分为四类:新教师、青年教师、中年教师、55/50岁(含)以上教师。其中新教师指三年(含)以内教龄的教师;青年教师指三十九周岁及以下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中年教师指四十周岁至五十(女)或五十五(男)周岁的教师。(教师具体年龄划分以当的8月31日为界)
三、教师教育学分制的积分细则
1、学分类型:
教师在按要求参加市教育局规定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得基础上,参与以下规定的A类、B类教育培训积分。
教师教育的学分类型分为A、B二类学分。一次培训活动不能同时计两类学分,不能重复计算学分。各类学分具
体含义是:
A类学分:教师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所取得的学分。包括参加教研组或学校教研活动的听课、外出听课、听或作“观点报告”、青蓝工程、按规定做好教学摘记、其他各类培训活动。(教师外出听课须按学校有关规定作好课务安排,如不按规定则不计学分,其他相应活动以签到表形式落实。)
B类学分:教师参加下列活动所取得的学分,均称为B类学分。
(1)教师从事校级或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
(2)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包括案例)、教育教学随笔、主题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试卷)等参加校级或以上评比及发表;
(3)开设教研组内、校级及以上公开课、做讲座或获得“最佳观点报告”;
(4)参加校级及以上优质课评比、各类单项或综合素质比武等;
(5)关注教育教学的理论主题;
(6)参加其它与上同级类型的继续教育活动。
2、积分规则(单位:学分)
★A类学分的积分:
听课/节观点报告活动青蓝工程/学期教学摘记/篇其他培训活动/次参加/次作/次
124512
教学摘记:每学期上限15分。
★B类学分的积分:
◆教师从事校级或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
校级县级市级省级
一等奖/152540 二、三等奖/101530
课题立项581220
得学分者:省、市级课题立项为前三人,一般课题为执笔者和负责人;其他参与者,省、市级课题得一半学分,其他级课题得1分。
在统计和确认学分时,要提供各种科研档案资料及相应的获奖证书。
◆开设教研组内、校级及以上公开课或做讲座或获得“最佳观点报告”:
公开课讲座最佳观点报告
教研组学校镇市学校镇市
4812181015208
学分确认时,必须提供上课及作讲座单位的资料和相关证明(教研组内由教研组长提供相关证明)。
◆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包括案例)、教育教学随笔、主题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试卷)等参加校级或以上评比、有论文等有关教育教学研究的在公开刊物发表或有专著出版:
论文(含案例)教学设计(教案、试卷)
奖级校级镇级县级市级及以上校级镇级县级市级及以上
教师把当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获奖的教学教育论文、教学设计等(第一作者)、专著的原件或证书、其他有关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交教科室确认,并计入学分。
◆参加校级及以上优质课评比、各类单项或综合素质比武等
校级 镇级 县级市级省级
一等奖 二、三等奖
根据有关通知、文件确定学分。
◆关注教育教学的理论主题:每学期最多上报1个,以1000字以上的读书感受形式提供证明,每个7分。
◆参加其它类型的继续教育活动:不在上述归类的教育培训活动,可如实上报教科室,由教科室进行确认。
3、积分登记
(1)学校成立以教科室、教务处老师为主要成员的积分管理小组,为每位教师建立教育培训学分档案,期末集中认定积分。
(2)A类学分由教务处直接确认进行登记。
(3)各类参评、获奖、发表,可根据相关证明由教科室、教务处认定后登记学分。
(4)其它各类学分也须分别提供相关材料,由教科室、教务处确认进行登记。参加同一类型的活动,按最高等级积分,不重复。
四、教师教育积分要求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各年龄层次老师的发展要求及新课程培训要求,对每个年龄层次的教师各类学分(一学年)提出如下要求:
教师类型总分其中B类学分
新教师
青年教师
中年教师
55/50岁(含)以上教师
五、教师教育积分奖励
学校设立教师教育培训积分奖,积分情况将与教师学年考核直接挂钩。
每位教师的教育培训分值在学年考核中平均为15分。
达到B类学分未到B类学分
超出总分加
低于总分减
超出总分加
低于总分减
六、本细则于2014年9月起施行。
z二小教务处 教科室
第四篇:广州市国家税务局能级培训管理暂行办法(正式下发)
广州市国家税务局能级培训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能级培训是根据《广州市国家税务局能级管理制度》和《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培训管理制度》,以组织长远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员能力为核心,以改善队伍知识结构为目的而进行的针对不同能级、不同系列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
第二条 能级培训是能级管理体系中的子系统。其作用是使纳入能级管理的在职工作人员达到本能级、本系列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为工作人员实现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为组织的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第三条 能级培训的对象为广州市国家税务局系统中纳入能级管理的在职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
第四条 能级培训实施分级管理,市局负责统筹全系统的能级培训管理,以及市局机关工作人员能级培训的实施。基层单位负责本单位工作人员能级培训的实施。能级中级以上工作人员的部分能级培训项目由市局统一实施。
第二章 课程分类
第五条 能级培训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时期的组织发展战略,针对不同能级、不同系列的不同要求,结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进行搭建和动态调整,并作为局属各单位开展能级培训工作的内容依据。
第六条 能级培训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大类。
(一)公共必修课程是指为使工作人员达到所属能级级次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主要针对决策能力、基本办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3种通用技能进行设置。包括“初级公共必修课程”、“中级公共必修课程”和“高级公共必修课程”3种。
(二)专业必修课程是指为使工作人员达到所属能级系列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主要针对专业技术能力进行设置。包括“征管系列(初级、中级、高级)专业必修课程”、“稽查系列(初级、中级、高级)专业必修课程”、“行政系列(初级、中级、高级)专业必修课程”和“信息系列(初级、中级、高级)专业必修课程”共12种。
(三)选修课是指为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实现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所设置的,由工作人员自行选择学习的课程,主要针对创新能力和满足工作人员自我发展的需要进行设置。
第三章 培训管理
第七条 能级培训通过采用学分制的培训管理方式来评定干部的培训成绩和累计学习情况。由市局和基层单位给相应的能级培训课程确定分值,规定工作人员在规定期间内必须达到的学分,期末以累计学分的方式来评估干部的整体学习效果,并将所得学分与能级调整及周期评定挂钩。
第八条 市局教育处于每年第四季度组织全系统开展下一的能级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第九条 市局教育处根据能级培训需求分析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并于每年年初公布能级培训计划。确定全局系统的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明确每门课程的学分、培训范围、培训形式、考核形式等。
第十条 基层单位按照市局公布的能级培训计划,并结合本单位岗位培训的实际需要,制定并公布本单位的能级培训计划。确定本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明确每门课程的学分、培训范围、培训形式、考核形式等,并报市局教育处备案。
第十一条 市局教育处在每年的培训过程中,如认为年内某些临时性培训课程有需要纳入能级培训的,可将其指定为全局系统能级培训课程。此类课程将在每月向全局系统公布的月度培训计划中注明,同时明确其课程类别、学分、培训范围、培训形式、考核形式等。基层单位需要将本单位临时性培训确定为能级培训课程的,在向本单位公布和向市局报送的月度培训计划中按
要求注明。
第十二条 各单位要根据市局和本单位制定的课程计划,落实好本单位能级培训的实施工作。能级培训实施过程中,不应随意更改计划内容。
第十三条 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市局和本单位制定的能级培训计划,在相关能级培训课程考核前完成规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
第十四条 能级初级一档至初级三档的人员学习初级类课程,初级四档至中级三档的人员学习中级类课程,中级四档及以上的人员学习高级类课程。
第十五条 能级培训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网上自学和面授两种。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通过网上自学的方式进行;专业必修课则通过网上自学和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十六条 工作人员应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网上自学主要利用工余时间为主。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工作时间和培训场地专门用于工作人员的学习。
第十七条 在开展能级培训的过程中,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本单位、本系统的人员作为培训师资。对于市局统一安排的面授课程,市局负责组织各单位相关人员作为师资进行培训,经培训的师资负责对本系统或本单位人员实施培训。各单位自行组织的面授培训首先考虑使用本单位或本系统的师资进行授课和辅导。同时,能级较高的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对能级较低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辅
导。
第十八条 各单位培训组织部门要做好每门能级培训课程的评估工作。充分利用网上培训管理系统功能落实培训评估表的公布、填报和汇总。能级培训评估的记录要妥善保存,以备市局检查。
第十九条 所有能级培训课程都必须经过考核,并达到规定要求才能取得相应学分。
第二十条 市局规定的课程,由市局统一以网上测试、集中考场测试、提交论文或学习心得等形式进行考核,基层单位负责考核的具体组织实施。基层单位规定的课程,各单位自定形式、自行组织考核,并报市局教育处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培训课程考试或考试不及格的工作人员,各单位可在下一年的能级调整或周期评定之前安排一次性的补考。
第二十二条 每人每年内必须修满5个学分才具备能级晋档资格;在每人每年修满5个学分的基础上,连续3年累计修满17个学分才具备能级晋级资格。
第二十三条 凡男性在职工作人员年龄达到52周岁,女性在职工作人员年龄达到47周岁的,可以申请免考本的能级培训课程。
第二十四条 市局实施的能级培训课程,免考申请由市局教育处审批;基层单位实施的能级培训课程,免考申请由各单位审批,并报市局教育处备案。
第二十五条 经审批同意免考的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完成相应练习和课程评估,才能视同取得相应课程的基本学分。
第二十六条 由市局和基层单位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全局系统工作人员能级培训学分登记档案。能级培训考核结果均应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本人并记入能级培训学分档案,为能级调整及周期评定提供依据。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广州市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方案
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方
案
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试点工作,提升我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通知》、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在全省推行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通知》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客观、准确、全面、公开的原则,对全市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学分制考核,激发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为推动全市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二、考核范围
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试点阶段考核对象为市委党校、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审计局、市粮食局等5家单位参加全市干部在线学习的全体学员。
三、阶段安排 前期准备阶段。重点做好方案制定、动员部署和学员信息采集、完善等基础工作。各试点单位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及时准确上报相关材料。试运行阶段。重点做好试点单位管理员账户分配、授权、管理人员培训和管理系统试运行工作。市委组织部组织试点单位人事教育科负责同志进行专项培训,以熟悉操作流程,明确权责分工。
各单位在工作中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总结完善阶段。认真总结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试点阶段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对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推广,形成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工作总结,上报省委组织部。推广实施阶段。在总结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召开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工作会议,在全市推广实施。
四、考核权限设置与学分要求
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主管,市委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党委分级管理。市委组织部履行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的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的职能,负责市管干部和市人大、政协机关,市法院、检察院,市直党群部门,市民主党派机关科级及以下干部学分考
核的审核、评定、登记等日常管理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市直政府部门科级及以下干部学分考核的审核、评定、登记等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市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在党委领导下,负责本系统、本单位干部学分考核的初审、评定、登记等日常管理工作。
县处级干部学分不得低于60学分。其中:考核得分在100学分以上的为优秀,100—60学分为合格,60学分以下为不合格。
科级及以下干部学分不得低于50学分。其中:考核得分在90学分以上的为优秀,90—50学分为合格,50学分以下为不合格。
五、工作要求 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试点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细化任务分工。
要强化管理,注重实效。各试点单位要认真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标准、公正评议。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试点完成后,及时召开座谈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要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各试点单位要在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注重创新管理措施,积极上报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试点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