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许昌学院本科生创新学分评定与管理办法
许昌学院本科生创新学分评定与管理办法
(试行)
时间:2012-05-03 作者:教务处 点击: 718
一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学校设立创新学分制度。为规范创新学分的评定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学分是指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科研和实践活动取得的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学校相关部门认定后被授予的学分。
第三条创新学分是在校本科生必修学分,每位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应修满2个创新学分,如未修满规定学分,将不能获取毕业资格。
二授予范围
第四条授予创新学分的成果范围包括:科研活动、学科竞赛、创新型实验、文体活动、专利发明、行业证书、社会实践活动等。
(一)科研活动
主要包括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参与科研著作、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二)学科竞赛。主要包括:
1、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竞赛;
2、专项技能竞赛(如“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教学技能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体育、艺术类竞赛等知识或其它技能竞赛等)。
(三)创新型实验
主要指学生独立进行或参与进行的设计型、研究型实验等。
(四)文体活动
主要指学生代表学校参加的各级各类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等(含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网页制作大赛、书画大赛、艺术或体育类活动等)。
(五)专利发明
指获得国家专利局专利授权的创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证书。
(六)行业证书
主要包括计算机、外语证书以及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试所获得的职业技能证书。
(七)社会实践活动
主要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及其他公益活动等)和社团活动。
三计算标准与办法
第五条各类创新学分的计算标准
(一)科研活动
1、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国家级计10分,省部级计8分,地厅级计5分,校级计3分,如获奖励可酌情加分,毕业前未结项者按相应分值的1/2计算。
2、参与教师的国家级、省部(厅)级、校级科研项目(以结项证书上人员名单为准)分别计1.5、1、0.5个学分。
3、参与科研著作。独立或主编完成学术著作(12万字以上)并公开出版,计8个学分;参加教师主编(著)的学术专著、专业译著、工具书的编著,以全书正式出版、版权页署名(或“前言”、“后记”内说明)为准,按执笔编(著)3万字以上、2万字以上、1万字以上和1万字以下四个等次,分别计4、3、2、1个学分。
4、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议,计2个学分;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议,计1个学分;参加省级学术研讨会议,计0.5个学分。
5、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以及文学艺术作品。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被SCI、SSCI、EI或ISIP收录的学术论文,计6个学分,在中文核心期刊、非核心CN刊物、增刊或内部出版刊物发表论文的分别计4、1.5、1个学分,公开发表文学、艺术创作,根据作品质量、类别以及载体的级别,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分别计1.5、1、0.5个学分。
(二)学科竞赛
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及参与者,分别计5、4、3、2个学分;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及参与者,分别计3、2、1.5、1个学分,获校级一、二等奖及参与者分别计1.5、1、0.5个学分。获院级一、二等奖分别计1、0.5个学分。
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初赛、预赛、决赛的级别应按组织单位的级别来区分对待,例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由我校组织举行,初赛即为校级比赛,决赛由河南省组织进行,则决赛应划分为省级比赛。其他竞赛级别依此类推。
(三)创新型实验
独立进行设计型、研究型实验者(必须经两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认可)计2个创新学分,参与教师的设计型、研究型实验者计1个创新学分。
(四)文体活动
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级文体比赛,获一、二、三等奖及参与者分别计5、4、3、2个学分,集体项目获一、二、三等奖及参与者,每人分别计4、3、2、1个学分;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文体比赛,获一、二、三等奖及参与者分别计3、2、1.5、0.5个学分,集体项目获一、二、三等奖及参与者,每人分别计2、1.5、1、0.5个学分。
(五)专利发明
获得国家专利局专利授权的创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证书者,可分别计6、4、2个学分。
(六)行业证书
1、计算机证书
非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技术类专业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二级证书者计1个学分,获三级证书者计1.5个学分;参加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获初级程序员证书者计3个学分,获初级程序员级以上证书者计4个学分;各种计算机类国际认证考试获得证书者,按级别不同分别给予0.5—1.5个学分。
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技术类专业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二级证书者计0.5个学分,获三级证书者计1个学分;参加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获初级程序员级证书者计2个学分,获初级程序员级以上证书者计3个学分。参加微软、CISCO、国家信息产业部等知名认证考试,获得证书者按级别不同分别计1—3个学分。
2、外语证书
非外语专业学生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别计1、1.5个学分,通过口语测试计0.5个学分;外语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分别计1、1.5个学分。日语专业学生获得“日本语国际能力测试”四级、三级、二级、一级证书分别记0.5、1、1.5、2个学分。
3、职业技能证书
参加国家级、省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试或全国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获高级证书、中级证书、初级证书者分别计3、1.5、0.5个学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者按初级证书获得者计0.5个学分;
4、学生参加正规部门组织的声乐、器乐、舞蹈等级考试,获得六级证书计0.5-1个学分、获得7—8级证书计0.5-1.5个学分、获得9—10级证书计1-2个学分;获得国家健美操健身指导员一级证书计2个学分、获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计2个学分,获得体育竞赛二级以上裁判员证书计1个学分。
5、通过国家司法资格考试、获国家注册会计师证书者分别计4个学分。
(七)社会实践活动
1、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受到国家级、省部级和学校表彰者,分别计3、1.5、1个学分。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计0.5个学分,累计加分不超过1个学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有详细材料包括实践内容、实践单位的证明、实践报告等。
2、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学校奖励者,社团活动的组织者分别计3、1.5、0.5个学分。
第六条不同项目的创新学分可累加记载,但同一项目的创新学分只能以获得的最高学分计算,不得累加。
四创新学分的管理
第七条创新学分认定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1、各学院成立创新学分评定小组。评定小组要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创新学分评定与管理细则”,并负责学生创新学分的初评工作。
2、教务处负责对各学院创新学分评定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对各学院初评结果进行审核评定,并解决创新学分评定过程中有异议的问题。
第八条创新学分的评定办法
1、各学院应组织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许昌学院本科生创新学分评定与管理方法(试行)》以及《许昌学院本科生创新学分评定的参考标准》,并结合本学院的培养方案、专业设置情况、专业特点和优势,制定相应的“创新学分评定与管理细则”,报教务处审核批准后执行。
2、各学院每学年初受理创新学分的申报工作,由学生本人填写“许昌学院本科生创新学分申请表”(见附件二),提出书面申请,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报各学院创新学分评定小组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将申报材料及“创新学分汇总表”(见附件三)报教务处进行最终审定。
3、实行创新学分公示与复查制度。各学院在将初审材料报送教务处审定的同时,必须将初审结果向全院师生公示。如对公示结果有异议,可直接向教务处反映情况。教务处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调查,对不符合事实的创新学分予以取消,确保创新学分认定公正合理。
4、在学校进行毕业生资格审查前,各学院须将毕业生四年内所获创新学分进行汇总,填写“毕业生创新学分汇总表”(见附件四),务必在每年五月一日前将“毕业生创新学分汇总表”报教务处审核。
第九条对于在创新学分申报、评定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学生、单位和管理人员,一经查实,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条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创新学分外,所获得的创新学分可替代通识类选修课的学分。进行学分替代时,需要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由各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及“创新学分评定办法”进行审核批准。创新学分替代通识类选修课的学分最多不超过4个学分。超出部分的学分,学校予以记载,但不冲抵课程学分。
第十一条本办法的修改提案权和解释权归教务处。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第二篇:创新学分评定细则
西交校教[2011]11号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
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新实践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在学校认定的各类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社会实践、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成果,通过申请和认定后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第二章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标准
第三条 学生参加国家、四川省以及国内外权威机构组织的,经过学校教务处认定的正式竞赛获奖,可申请认定奖励学分,同一竞赛多次获奖时,只按最高奖项计分: 1)国家级:一等奖4学分,二等奖3学分,三等奖2学分;
2)省部级:一等奖3学分,二等奖2学分,三等奖1学分。
第四条 学生参加国家、校级各类大学生科创实践项目,完成项目计划内容并通过验收或答辩,按以下认定学分: 1)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3学分;
2)校级SRTP项目:2学分;
3)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项目:2学分;
4)个性化实验项目:2学分。
第五条 学生以西南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著作,按以下认定学分:
1)被SCI,EI,SSCI收录论文:每篇第一作者2学分,第二作者1学分;
2)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文章或报道,注明作者单位为西
南交通大学的:字数5000字以上,每篇2学分;2000字以上,每篇1学分;
3)在正式出版社出版专著、译著和文学作品,注明作者
为西南交通大学的:字数40万字以上,每部4学分;20万字以上,每部3学分,10万字以上,每部2学分。
第六条 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可认定4学分,做展示可认定2学分。
第七条 学生为第一发明人、西南交通大学为申请人的专利,按以下认定学分:
1)申请发明专利每项5学分;
2)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每项2学分;
3)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每项1学分。
第八条 学生为第一完成人、西南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鉴定、科技获奖和科技成果转让,按以下认定学分:
1)通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组织的成果鉴定并提交
成果鉴定证书:国际领先5学分,国际部分领先或国际先进4学分;国内领先3学分,国内部分领先或国内先进2学分。
2)获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奖励(指自然科
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的:
(1)国家级:一等奖5学分,二等奖4学分;
(2)省部级:一等奖3学分,二等奖2学分。
3)科技成果转让的按学校科技成果转让管理办法执行:
每项成果4学分。
第九条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获评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优秀个人的每人1学分。
第十条 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被校团委认定为星级志愿者,按以下认定学分:
1)五星级志愿者2学分;
2)四星级志愿者1学分。
第十一条 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考核、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按以下认定学分:
1)非外语专业学生全国大学外语六级考试510分以上,计1学分;
2)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及以
上,记1学分;
3)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试,获高级证书(二级
以上)者计2学分,中级(三级)证书者计1学分; 4)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获高级证书者
计2学分,获中级证书者计1学分;
5)国防生参加军政训练合格计2学分。
第十二条 本科期间聆听学校、学院组织并由教务处认定的科技、学术报告,累计5场,并提交学术报告心得,经导师或其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评阅,学生所在学院认可,可获1学分。
第十三条 各教学相关单位如有其它可以认定创新实践学分的项目和类别,可向学校教务处申请,由教务处审批同意后可进行认定。
附:机械学院创新学分认定补充:
参加校级“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超越杯”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先进制图比赛”提交方案经大赛评审专家评审取得预赛资格可认定为1分,通过答辩并获得校级以上奖励可认定为2分。
第三章 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程序
第十四条 创新实践学分申请在第七学期(学制为五年的专业在第九学期)末进行,学生网上选课时,需根据自己情况在网上选定创新实践课程,课程学分数需等于或少于可认定的学分数。
第十五条 学生填写《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学分申请表》,并附相关支撑材料,提交所在学院,学院安排专门教师进行审核确认后,计入成绩档案。申报材料和支持材料由学院妥善保管。
第十六条 教务处对全校申报材料进行抽查、审核。第十七条 如遇特殊情况或对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出现争议时,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认定。
第十八条 对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已获得的创新实践学分,并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第四章 创新实践学分的收费、记录与用途
第十九条学生申请获得认定的学分需按照相关标准缴纳学费;申请认定的奖励学分免收学费。
第二十条学生取得的创新实践学分计入学生本人的成绩档案。
第二十一条 学生最多可申请5个创新实践学分,超培养计划中规定分值部分,可以用来替代培养计划中的任选课程。
第二十二条学生在免试推荐研究生、评奖评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获得创新实践学分分值高的学生。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原《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参加国家学科竞赛减免学分暂行规定》同时
停止执行。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未尽事宜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O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第三篇:东北林业大学关于本科生创新学分的管理办法
东北林业大学关于本科生创新学分的管理办法
为了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艺术设计、创作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创新学分的范围
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艺术设计、创作等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突出成绩者,均可申请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
凡参加国家、校级、校院共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已结题的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
二、创新学分的用途
经本人申请教务处审核认定的创新学分记入学生成绩单或作为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奖励学分,并可用于免修相同数量学分的公共选修课或代替第二课堂学分。
三、奖励项目
1.学科知识技能竞赛
(1)凡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知识技能竞赛获奖学生,国家级各类学科知识技能竞赛获个人一、二、三等奖者,每人分别计4、3、2个创新学分/项,获集体一、二、三等奖的参加者,每人分别计3、2、1个创新学分/项;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个人一、二、三等奖者,每人分别计3、2、1个创新学分/项;集体一、二、三等奖的参加者,每人分别计2、1.5、1个创新学分/项。
(2)省市高校组织的学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中一等奖获得者,每人分别计1个创新学分/项。
2.科技活动
(1)国际性大学生科技活动(含设计、发明创造等)中获奖者或研究成果(发明创造成果)得到实际应用,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或取得专利,经学校审批,可获得2-4个创新学分。
(2)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级科技活动获个人一、二、三等奖者,每人分别计4、3、2个创新学分/项,获集体一、二、三等奖的参加者,每人分别计3、2、1个创新学分/项;省级科技活动获个人一、二、三等奖者,每人分别计3、2、1学分/项,集体一、二、三等奖的参加者,每人分别计2、1.5、1个创新学分/项;国家级或省级科技活动获优秀奖、鼓励奖者,国家级每人1个创新学分/项,省级每人计0.5个创新学分/项。
(3)参加国家、校级、校院共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完成、已结题的项目组成员,每人可分别获得4、2、2个创新学分。
(4)在国家二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者,第一作者计2个创新学分/篇,第二作者可计0.5个创新学分/篇。
(5)凡获得各类指定的艺术专业设计比赛获个人一、二、三等奖者,每人分别计1.5、1、0.5个创新学分/项,集体一、二等奖的参加者,每人分别计1、0.5个创新学分/项。
(6)凡参加校级以上(含校级)大学生电子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竞赛、三创活动、机械设计大赛;艺术类的冰雕、雪雕、家具设计、花卉设计竞赛等活动,接受赛前训练、有作品的学生均可获得第二课堂学分1学分/项,累计不超过4学分。
3.其 他
获得国家专业资格证书者、代表学校参加各类艺术设计创作及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经本人申请,相关单位认可,学校审核,可获得第二课堂学分1学分/项,累计不超过4学分。
四、认定程序
1.每学期期末前,符合申请创新学分条件的学生可由本人申请并填写《东北林业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申请表》,所在学院组织单位推荐,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审核认定,经认定符合规定的,记入学生本人成绩单。
2.同类别的集体奖项与个人奖项,取最高值计创新学分,不累加。不同类别的创新学分可进行累加。
3.各学院要加强管理和指导,严格把关,严禁虚报、假报,一经查出,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四篇:许昌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学分
许昌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学分
计算细则
为合理有效的评价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规范社会实践学分制计算办法,经研究,决定按以下条款认定:
1、有合格的实践考核卡记0.1分;
2、提交合格实践报告(心得体会)记0.2分;
3、个人实践记0.1分;
4、参加团队实践:院部级记0.2分,校级记0.4分,省
级记0.5分,国家级记0.6分;
5、社会实践个人或成果(含实践心得、调查报告等)获
得表彰:院部级记0.2分,校级记0.4分,省级记0.5分,国家级记0.6分;
6、活动时间按天计算,每一天记0.01分,暑期集中实践
最高记0.15,寒假集中实践最高记0.05,平时实践最高记0.1。
第五篇:兰州大学本科生奖学金评定管理办法
兰州大学本科生奖学金评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我校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发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学生”是指在我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科生。
第二章 奖学金的类别
第三条 奖学金分为国家类奖学金、学校类奖学金和社会类奖学金三种。
国家类奖学金是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旨在奖励品学兼优的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学校类奖学金由学校设立,包括优秀学生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优秀文体奖学金、国防生“长城”奖学金。
社会类奖学金是指由热心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资在我校设立,旨在奖励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包括宝钢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奖学金、镇泰奖学金等。
第三章 奖学金的设置和评选
第四条 参加学校各类奖学金评选的学生应首先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遵守校纪校规。
(二)热爱所学专业,学习勤奋,成绩优良。
(三)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工作和文体活动,身心健康,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合格以上等级。
第五条 在评定学年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具备当年获各类奖学金的资格:
(一)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警告以上处分者。
(二)休学或保留学籍者。
(三)在校试读者。
(四)拖欠学费者(个人已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并经学校审查合格者除外)。
第六条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选按《兰州大学国家奖学金实施细则》和《兰州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实施细则》执行。
第七条 优秀学生奖学金
(一)申报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学生,其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成绩合格。
(二)优秀学生奖学金依据综合测评进行评选。
(三)优秀学生奖学金的等级、获奖比例及标准:
1.一等奖学金占实际参评学生总数的3%(基地班、隆基班为5%),奖金额度为每人每年2200元;
2.二等奖学金占实际参评学生总数的8%(基地班、隆基班为10%),奖金额度为每人每年1500元; 3.三等奖学金占实际参评学生总数的12%(基地班、隆基班为25%),奖金额度为每人每年1000元。
第八条 科研创新奖学金
(一)科研创新奖学金以奖励学习成绩良好、在科研创新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
(二)申请科研创新奖学金的学生,其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成绩合格。多人合作项目,申请人应为成果完成人的前三名。
(三)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经审定可获得科研创新奖学金一等奖,奖励金额为2000元。
1.在国际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中获奖,或获全国“挑战杯” 竞赛二等奖以上,或获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一等奖以上者。
2.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者,或者其论文被SCI、EI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收录。
3.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或获省、部级奖励,或有权威出版社出版的专著。
4.参照以上条件,其他经学校认定取得突出成绩者。
(四)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经审定可获得科研创新奖学金二等奖,奖励金额为1000元。
1.获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或获全国“挑战杯” 竞赛三等奖,或获省级“挑战杯”竞赛一等以上奖。
2.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参照以上条件,其他经学校认定取得较突出成绩者。第九条 优秀文体奖学金
(一)优秀文体奖学金用以奖励在文娱、体育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申请优秀文体奖学金的学生,其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成绩合格。
(二)在国家级以上大赛中获得前八名或三等以上奖项,经审定可获得优秀文体奖学金一等奖,奖励金额为2000元。
(三)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得前六名或二等以上奖项,经审定可获得优秀文体奖学金二等奖,奖励金额为1000元。
(四)参赛项目一般应为国家部委、国家级行业学会、省部级单位、省级相关主管单位主办的比赛,其中国家部委、国家行业学会组织的全国性比赛视为国家级比赛,国家部委组织的行业性比赛或跨省的区域性比赛,以及省级主管单位组织的比赛均视为省部级比赛。
第十条 兰州大学国防生“长城”奖学金的评选按《兰州大学国防生“长城”奖学金条例》执行。
第十一条 社会类奖学金
(一)社会类奖学金的奖励范围、等级、比例或名额、金额、评审程序和颁奖形式等,根据学校各社会奖学金设立规定和评定办法确定。
(二)各学院范围内社会类奖学金的设立,应接受学生处的指导和监督。学院须及时将社会奖学金名称、来源、奖项设立情况、评审办法和评审结果报学生处备案。学院社会类奖学金的评审和颁奖方式由学院与捐资方协商确定。
第四章 奖学金评定要求和奖励办法
第十二条 奖学金评定要求
(一)学校每年对奖学金的评定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各学院根据学校要求,组织学生申请各类奖学金,以班为单位成立测评小组,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严格按照规定和比例进行评选。学院学生工作组全面负责本院学生评奖的部署、指导、监督和汇总工作。
(二)在评奖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宁缺毋滥”的原则,做到评选条件、评奖名额、评奖程序和评奖结果公开。
(三)所有奖学金须由学生提供申请表、成绩单和相应的证明材料,到所在学院申报。
(四)各种奖学金统一评定,统筹考虑。初评结果在上报学生处以前首先在本学院范围内公示三天,广泛征求意见。对评审结果如有异议,可在本学院初评结果公示期间向学院学生工作组提出申诉,学院学生工作组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无异议后,按规定时间将初评结果报学生处。
(五)学生处负责对各学院初评结果进行汇总和审核,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向学生处提出申诉,学生处应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
第十三条 奖学金奖励办法
(一)学校类奖学金的获奖学生,由学校发文予以表彰,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学生获奖情况记入个人档案。
(二)对奖学金和荣誉作如下规定:
1.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类奖学金的学生不能同时兼得学校类奖学金。2.学院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学生受奖面。学生每人每学年享受的奖学金、助学金等相关资助总额原则上不得超过1.3万元(不含各类贷款)。
(三)对已获奖学金的学生,凡发现有材料虚假、欺骗组织等行为,一经查实,学校将撤销其所得奖项,追缴已发奖学金,并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中的“以上”均包含所列内容和数额。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8年9月起施行。凡学校之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