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桃江县关于开展年度考试的思考
桃江县关于开展“五五”普法以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
用法工作的几点思考
2009-08-06 20:38:14 来源:桃江县依治办 点击数: 429
2006年以来,桃江县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紧紧围绕湖南省《关于在全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依法治省办《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益阳市干部学法用法五项制度》,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效地推进了依法治县进程。
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五五”普法开展以来,在县委、县人大和县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公民的法律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普法依法治县的进程稳步推进。
1、搞好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法律学习。县委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局、司法局、依治办联合制定了《桃江县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法律学习制度》,要求各级中心组每月的法律知识集中学习不得少于8小时,制定专门的法律知识集中学习计划,明确学习责任人,建立“三簿”(集体学习签到簿、记录簿和学法笔记专用簿)。考核时采取一看中心组学习记录,二看个人学习笔记,三看学习心得的方式,确保各级中心组的法律学习落到实处,不走过场。通过中心组带头学法,基本实现了全县领导干部在平常工作中学法,在遇到问题时想法,在解决问题时依法,法律逐渐成为全县领导干部决策的准绳。
2、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及法制培训制度。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中心组除集中组织学法外,每季度普法讲师团举办一次法制专题材讲座,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及时学习理解新法,掌握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精神实质。同时,我们还先后邀请中南大学法学院的著
名专家邓联凡、余卫民等来我县“客坐”教授,举办了依法行政、物权法、婚姻法等高规格的大型法制讲座3次。县乡两级主要领导、县直单位的一把手、分管法制工作的领导和法制股长等听取了法律专题讲座。另外,为了更好地促进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一方面,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普法骨干培训班;另一方面,县依治办每年都举办三期普法骨干培训班,分别对乡镇、县直部门的普法骨干和中小学法制辅导员进行培训,培训的普法教育骨干达600多人次。广大干部法制意识和行政执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考察和年度学法用法考试制度。一方面新任命的干部在任前必须参加法律知识考试,考察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依法决策的能力以及遵守法律、保障法律实施等情况,将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每年由组织、人事部门和依法办联合对领导干部进行年度学法用法考试,并将考试结果载入其个人档案。“五五”普法以来,每年对全县12000多名党政干部、公职人员统一组织年度学法考试,参考率和及格率分别达到98%和99%。
二、当前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法认识缺乏深刻性
有的干部对学法的认识有误区。认为国家的法律法规数量太多,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认为自己事务忙,没时间学;有的把解放思想与依法办事对立起来;这种情况在一定的程度上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削弱了法律的作用,也影响了老百姓对法律的崇尚和遵循。
2、学法内容缺乏系统性
就学习内容而言,主要是法治理念、基本法律及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知识。各部门、各乡镇也依样画葫芦的就本单位部门的学法工作安排一通,文件的操作性和针对性都不强。从领导干部学法的内容体系的角度来看,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叫做什么法都学,什么法又都没学通。
3、学法方式缺乏灵活性
长期以来,领导干部的学法方式比较单调,学习方法机械。领导干部以看书、记笔记、听讲座、考试、参加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学习。缺乏创新的学法方式,缺少主动性、自觉性。部分领导干部在观念上认为,法律再学得好也不能增加县、乡的财政收入。认为学法就是搞形式、走过场。在普法工作中,发现有些领导在学习中或者让下属替考;或者考试答题不认真,过关即可;有的甚至学法笔记、学法文章让别人代笔。
三、对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对策建议
1、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要不断创新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方式方法。在现有理论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法律培训班、法律考试的基础上,组织领导干部定期旁听法院庭审,涉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参加法庭的诉讼活动;后备干部上岗前依法履责宣誓等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
2、落实考评机制
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任职资格制度,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中,切实将结果与单位评先选优挂钩,与领导干部个人提拔使用结合起来。建立三位一体的考评制度。即:县委组织部门考绩、纪检监察部门考廉、人大法制部门和县依法治理办事机构考法。
3、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主体应该设定为:组织部门的党内监督、人大机关的权力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依法治理办事机构的学法用法监督和政府法制部门的行政执法监督,形成这样一个五位一体的联动监督格局,并给与一定的赋分权和否定权,完善依法治理办事机构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监督的内容。
4、实行依法决策机制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法律顾问团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参谋助手作用。要把法律顾问参与决策论证作为政府决策的必经程序,真正做到重大事项
不经过法律顾问论证不决策,没有法律和政策依据不决策,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不决策。对于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及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和听证等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实行领导干部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级领导干部因不依法决策,造成重大失误的,特别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及用人方面的,要实行责任追究。
第二篇:桃江婚嫁探析(模版)
桃江婚丧喜庆民俗之《婚嫁篇》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女婚嫁是人生中最大的喜事。
桃江的婚俗总的来说文明雅重,无独特怪异之处。只是早些年的男婚女嫁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有一定的俗定程式。
第一步提亲。一般由熟悉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或地方上的专职媒人<又称月老,判先生>,根据双方条件,基本门当户对时,分别到两家撮合,俗称“吃六合”,双方父母打来意后,就可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合八字。女方父母把自己女儿的生庚八字<出生年月日时>用一张红纸写上交给媒人送到男方家,男方父母请阴阳生先生根据男方的生庚和女方的生庚比合一下,如不犯相冲相克,就可进入下一个程序.第三步“过脚”。就是由人媒人带着男的到女方家去,让女方父母“面试”一番。但一般是不让男女互相见面相亲的。当然大多数女孩子也会躲在暗处偷偷地瞄上两眼未来的夫君,有的也利用给客人端茶的机会让双方照一面,但不可交谈的。
第四步“扎根”。就是现在的定亲。在扎根之前,女方会托媒人到男方家去“剪鞋样”。就是把男方穿多大的鞋的尺码用纸剪成鞋样子拿来,让女方日夜开始作“扎根鞋”,一般要作四单二棉,有的还要给未来的“家爷家娘”和未婚的小叔小姑也做一两双鞋。到了扎根的这天,男方带着“扎根礼”去女方拜见未来的岳父母大人,岳父母就把“扎根鞋”打发准女婿带回,这门亲事就算正式订下来了。
订下来后,女方家庭就要请起木匠、漆匠、篾匠、机匠<织布的》、弹匠<打棉被的>等一干匠人师傅在家忙着为待嫁的女儿准备嫁妆.第五步“送日子”。等女方的嫁妆基本准备就绪后,男方就会请阴阳先生选定结婚做酒的好日子。日子一般要选两个,随女方去挑选一个,这样做一是对女方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要让女方错开“搞好事”的那几天,选定的日子用一张红纸写好,上写“喜报佳期:兹定X月X日吉时迎亲完娶”。
第六步“过礼”。就是下聘。确定完婚日子的前七至十天内,男方就要带着聘礼到女方家去过礼。至于要过多少家则由准岳父母自定,一般与女方平时有来往的亲戚都要下到。
聘礼的数量和质量可根据男方家庭经济状况而定,但要基本体面,给岳父母的这份主聘礼至少要这些东西:一边连头的猪肉,一对三斤重的红鲤鱼,一坛酒,一只羊<或鹅>,四百印了花点了红的粑粑,八个以上双数的“封子”。
下聘就是认亲戚和接喝酒送亲,因此对其他亲戚都要有一份由带肘巴子的肉、酒和“封子”构成的礼信。
第七步迎亲。这一步和现在的接亲差不多,只是那时没有车子,只能靠花轿和步行罢了。
迎亲的前一天是男女双方家里最忙碌的一天,女方家里要忙着接待来打发“嫁娘子”的上下邻舍,还要准备“花期酒”招待第二天送亲的亲戚客人,特别要招待和感谢女方的娘舅----老木本。男方家也要摆“待媒酒”也叫“铺床酒”招待媒人,感谢他“千行百步”从中撮合成全。还要特地敬酒感谢男方外婆家的“老木本”。
第二天,媒人带着新郎公和接家私嫁妆的礼客子一行人等前往女方迎亲。最不能少的是还要带一份“告祖礼”。
一行人到女方家饮过“五道茶”后,礼客子就开始把女方陪嫁的箱笼柜桶、垫盖衣物等全部捆绑妥贴,准备发亲。这时当家人就在堂屋当中,摆上“三牲酒礼”,点上香烛纸蜡,父亲领着女儿跪拜在祖宗牌位面前,告别宗祖,祈求列祖列宗庇护出嫁女儿一生平安快乐。
爆竹响过,抬嫁妆的先行起程,稍后是新娘子新郎公媒人伴娘等发亲上路,步行三百步后再上轿。这三百步内不能快走,只能轻移莲步,三步一回头,缓缓“行亲”。一是表示斯文雅重,二是寓意舍不得离家。待新娘子起轿后,王爷<新娘的父亲>才带领一众“上亲”出门上路。一般母亲是不送亲的,女儿走后,母亲便会倚门凝思,目送女儿远去,想直自己养育了多年的骨肉从此天各一方,脱离卵翼另立家门,不觉潸然泪下,欢喜之中渗着些许伤悲。
迎亲队伍接近男方家门口后,先由礼客子把嫁妆抬至新人房中安放,再由两名有子有女长得熨贴办事干练的“铺床婆”铺床。新娘子的锦被里是放了红包的,铺床婆在铺床前要送贺喜,念完“铺床铺床,夫妻好合百年长,铺床铺床,早生贵子入科堂”后,才可铺床得红包。铺床完毕,新郎领着新娘进屋,拜过天地双亲后,入洞房。新郎新娘挨坐在新婚床沿,“铺床婆”端来两盅红蛋茶,夫妻挽手交盅吃过红蛋后,迎亲过程完结。
新婚延席的礼仪与程式与现在基本相似。
这里重点介绍一番“闹洞房”和“吃抬茶”两个婚俗习惯。
闹洞房是在下午进行的,闹之前,主持人会先与“王爷”及上亲打个招呼,让他们回避,征得他们同意才进行。尽管新婚三日不分大细,但这点说明我地的民俗还是比较文明礼貌的。
在大家的嘻闹声中,爱热闹的小伙子们首先用锅沫烟把家爷家娘的脸打黑成“烧火佬”,如果家爷年纪大了,也可以找新郎的哥哥或小叔子代替。放一根叉火棍和吹火筒到新婚床边,然后推拥着把“烧火佬 ”推到新婚床上盘腿打坐。“烧火佬 的“盖卦”仪式就开始了。众人把“烧火佬”的布鞋脱下来代替卦,“烧火佬”先是念“告”请师傅,告文是这样的“一心迎请,请起裤档庙,吊将军,吊进吊去显威灵。八十岁婆婆来相请,晕头搭颈不做声,十七八大姐来相请,红头赤脸来相迎,牛栏杠上搭三下,吓得黄牛叫不停,青石板上搭三下,半天空里起火星,媳妇房中搭三下,新媳妇娘脸发红,请得师傅锦帐坐,发福发贵传真经。”请过师傅就转过脸来请师傅娘。告曰“一心迎请,迎请师娘丑八婆。师傅娘样范真好笑,暴牙齿,扎额头,眼睛上面冒眉毛,列嘴巴,红鼻头,头发好象搂鸡毛。弄肩膀,烂耳刀,胸门前鼓起两只猪尿泡。罗背子,水牛腰,方桌屁股XX骚……。脸上打起红嘴巴,胯里夹起荞麦粑,身上补起红补巴,手里提起尿桶把,脚上生起火疮疤,白屁股坐在马桶上,噼哩叭啦盖三卦”。念完这些带浑而灰谐的“告语”后,“烧火佬”把两只鞋子做的卦合起来,朝床下一丢,又送恭喜道:“第一卦,是阳卦,新媳妇叭起胯,新郎公倒起把,恭喜早日生个胖娃娃”。新媳妇在众人的取笑下含羞隐笑拾起床前的鞋卦,交递到“烧火佬 ”手中,并递上一个红包给“烧火佬”。烧火佬 又把鞋一丢,念道“第二卦,是胜卦,家爷爱媳妇,媳妇爱家爷,恭喜一家和睦乐哈哈”,新媳妇又把鞋和红包递上,烧火佬 又重复一次,道“第三卦,是阴卦,新郎打豆腐,谁谁吃粑粑,夫妻好合并蒂花。<这谁谁在现场可随便指一个看热闹的人>”。新媳妇又要拾一次鞋和递一个红包。有的口才好,不怕野的烧火佬 一连可以盖上十卦,都是讲的痞中带好的祝福话,逗得众人哈哈不止,一派欢愉热闹。
天黑后就开始闹“吃抬茶”了。
主人在堂屋和空房里摆上方桌,中间用红漆桌合摆满红薯片、炒包谷、瓜子花生等碟子料,玩热闹的的上下邻舍、大人小孩都来吃“抬茶”。所谓“抬茶”就是用红漆茶盘装满茶,新娘新郎协力用各种亲昵的姿势端到客人手中,花样有挽手茶、搭肩茶、抱腰茶、贴面茶、打啵茶等等。客人要吃什么姿势的茶,新奶娘新郎就得做,生不得气的,越闹越证明你人气旺。客人每接一碗茶都要送一个贺喜。如新人抬的是搭肩茶,你就可以说“手搭手肩搭肩,牙齿咬打舌子尖,恭喜早生贵子典状元”。口才好出得众又装得水多的人,一连能喝上十来碗,衣袋里的碟子料也会装得满满的呢。喝茶中,客人们不时插科打诨,拿新郎新娘和在场青年男女取笑,惹得嗔骂嘻戏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门开心。
第二天吃过“出堂宴”后,“王爷”等上亲就要“叫炒烦”打出堂了。婚事的最后一卦爆竹响过后,新婚夫妇就会双双出来送客。送一段路以后,王爷和上亲中的长辈就要拿出红包,叫做“回步红包”给女婿,说请转不要送了。如果新郎坚持要再送一程,王爷和上亲们又要拿一次红包,据说有的要拿七八回红包的。
至此,除了新婚夫妇要在第三日去女方“回门”外,婚礼就算完美结束了。
益阳的传统婚俗习惯
清末.民国时期,区境嫁娶多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历沿旧俗语,婚制多为一夫一妻单偶婚,亦有富豪官宦娶三妻四妾者。还有较多的表亲婚和童养婚。其他如转房婚.招夫婚,间有存在。新中国成立后,区境普遍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一夫多妻制被彻底革除,民间婚俗有较大的改变。
定亲
旧时,男女结婚年龄多在16至20岁之间,一般男大于女,有“宁肯男子大一甲,不愿女子大一春”之说。清末时嫁娶,习依纳采、问名、纳谷、纳征徵、请期、亲迎等6礼。即先由父母托婚,尊称媒人为“月老”。再由媒人根据男女双方的年龄相貌和门当户对等条件,分头说合。如双方父母同意,女方即将闺女出生的年月日时,用红纸写明,包好后又在红纸封面上写上“天作之合称“红庚”。择日由媒人送往男方,称“送八字”。男方收到红庚后,要藏在神龛罄坛内。凡在3日内无不祥预兆为大吉,信为“合天婚”,订婚就算完成。还有的请相士占卜合婚,男女生庚相合在五字以上者,算“合庚吉利”,届时再写出庚书,男女双方各执一份。
婚礼
清末.民国时期,区境民间办婚事,程序颇多,也较热闹。男方要分别备办待婚酒.入堂酒.夜酒和出堂宴,以招待婚人和宾客。筵席多尽主家所有。结婚之日,男方须派人迎接,谓之接亲。运送女方嫁妆或男方往女家送礼之人,谓之礼夫。接亲时,新娘须头盖红纱,轿停于女方门外先迎女高宾,后迎新娘。新娘出轿时,不少地方习以一人张伞遮神龛。新娘进入堂屋立即举行拜堂礼。其时,新郎要肩披红绸,由傧相引入房内。然后新郎新娘并立,先拜花烛,再相对拜。后入洞房坐于床,吃交杯茶,谓之合卺。继后是出拜,亦称“告祖”,礼成后,则公别拜见尊长亲属,谓之“分大小”。先拜双方父母,后拜亲戚,受拜者,均应馈送“接拜钱”,即“见面礼”。入晚要闻洞房。对闹房诸人,主家要皆热情接待,多以茶点待客,俗称吃“新人茶”。闹房中,习唱赞词,或称“赞茶”,多由新郎、新娘抬着茶盘逐人敬奉。闹房时,向来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即家族、亲友亦可以参与逗趣。
婚后,新妇皆有“回门”之俗,即于毁后第三天进行。届时,新婚夫妇须盛服浓妆,双双前往女方娘家,届时娘家备茶食果品,以资贽见。抵达后,新婚伉俪要先谒祖,次拜尊长,拜尊长时多对新郎有所馈赠。女方家的幼辈如见新郎,则新郎亦赠以小礼,人均分一分。见面毕,即由新娘引着新郎至女方父母寝室入坐,亲眷同入,欢语喧杂,颇为热闻。返回男方家时,夫妻出门,女前男后。昔时,还有夫妇新婚后,一月不能离家歇宿之俗,以忌“空房“。
桃江婚俗,结婚时要打花鼓,并要将公公或大伯用黑粉揩花脸,美其名曰:烧火佬。看:下面这个婚礼场面。那对联还是我写的呢!
桃江传统节日习俗记
(二)文/汪正初
三、立春节
立春是农历(桃江人称为“阴历”)一年中二十四节的第一节。研制天文历法的人把每年公历(桃江人称为“阳历”)2月4日或2月5 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划定为立春。桃江俗谚说:“沾春三日,水热 三分。”这个“春”,就是指立春。意思说,立春一来,气候就由寒转 暖,水温也开始上升了。立春有时在当年阴历正月出现;有时出现时间 却不在当年,而在先一年阴历十二月。例如从2000年到2008年九年 中,2001、2003、2004、2006年的立春出现在当年阴历正月,2000、2002、2005、2007、2008年的立春则出现在先一年阴历十二月。桃江 人把出现在先一年阴历十二月的立春叫“隔年春”,无立春节的这一年 叫“聋年”。按照桃江人的传统习俗,无“立春”的聋年是不能办婚嫁 的,否则就兆示不吉利,婚嫁者未来不是打单身就是守寡。其实年的无 春与人的打单身守寡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在桃江人的传统习俗中,立春这一天上午,上了年纪的老爷爷会 用墨笔在红纸条幅上大书“迎春接福”四字张贴于神龛右侧,并取出一 木制条形插台。插台长2尺4寸,寓一年的24个节气,插台横木自左而 右均匀排列12个插孔,寓一年中的12个月。老婆婆们则用鸡毛掸子掸 去插台尘灰,置于香案。从野外摘来松、柏、梅、竹、柳、冬青、香椿 等12种木本植物枝条,分插到12个插孔里,然后在香案上摆上果品,点燃香烛,击磬占卦,烧钱化纸,叫做“接春”。
相传春神是古代神话中的句(gou)芒。《礼记.月令第六》说: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帝太暤,其神句芒。”太 暤,即伏羲氏,风姓,木德之君,继燧人氏为帝。屈原《楚辞.远游章 句第五》写道:“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于句芒。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这里的“太皓”即指太暤。句芒,伏羲的重臣,西方 天帝少昊之子,名重,生前有功于民,死后成为春神,王室与民间皆祀 之。《礼记》补充说:“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于 东郊,还反,赏公卿大夫于朝。”《山海经》里说,句芒为人面鸟身,身着白衣,骑两条白龙,主管人世间农事和春天万物的发荣滋长。也有 传说称春神是“春牛”背上的牧牛仙童的。如今桃江街上的书摊上随处 可以看到民间历书,翻开历书,你会看到里面的春牛牧童图。
过去,每年立春前后,桃江各地都有送春牛的习俗,一些民间艺 人或贫苦人家子弟便手提春牛挨家相送。春牛用竹篾编制而成,全身糊 上皮纸或彩纸,背部安有绳系,便于提携,牛头戴红花,也有牛头贴红 纸写上“福”字的。送春牛的人进堂屋望神龛一揖,便口念赞词,高声 道:“送春牛,赞春牛,春牛送来好年头。春牛来得早,田里不生草; 春牛来得迟,种田不背时。春牛进了主家屋,主家发财又发福。春牛生 双好牛角,主家老小都快乐。春牛生双好耳兜,主家富贵比天高。春牛 后脚两把弓,主家发子又发孙。春牛前脚两根葱,主家四季享太平。春 牛尾巴一条鞭,主家快乐像神仙......”也有两人以上合送春牛的。那是一人扮耍牛者,另外的人扮牛,牛头篾扎纸糊,角大嘴长,双目圆 大有神。耍牛一般是仿与牛有关的各类农活动作,且舞且唱。主家待对 方赞完耍完,说声“承了江湖先生的金口玉言”,递上红包打发送春 牛的人。
在桃江人的心目中,立春这一天最好是晴天,有《桃江四时征验 歌》为证:“元旦晴云光霁天,雨雪霏霏是旱年。最喜立春晴一日,农
夫不用力耕田......”
阳人民传承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格外重视和讲究过年和过春节。当地有句俗话流传:“小孩望过年,大人望插田。”在过去的艰苦岁月里,工人、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之后,总希望在岁末年初好好修养一些时日,趁合家团聚之时,轻轻松松享受天伦之乐。吃好喝好,养好精神,待新年开春之时,再发奋努力,夺取来年新丰收。如今每当春节临近时,在外地学习、工作或做生意的亲人,总是要千方百计按时赶回老家,与父母兄弟姐妹团聚,热热闹闹一起过年。在家的亲人也停止一切生产劳动,采购过年物质和食物。为过年做好物资准备。七仙湖区的人民过年和过春节,是指从过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延至元宵节(正月十五)才结束。
● 家家办年货
春节期间在外地学习、工作或做生意的亲人要回家团聚,亲戚朋友要上门“拜年”。迎来送往,接待频繁,所以必须在过小年之前就开始置办年货。买回家人喜欢吃的鸡鸭鱼肉,购好接待客人用的烟酒茶食,置好香烛和烟花爆竹等。益阳农家都喜欢自家养猪喂鸡,放养鸡鸭鹅鱼。每当隆冬腊月到来时,家家户户要 “杀年猪”,“处鸡鸭”,自行熏制干鱼腊肉、干鸡腊兔等农家特色土菜,还要做年糕,碾糌粑,蒸糯米泡甜酒;炒好花生、瓜子、炸好巧果、地瓜片等。加上自己家里留下的部分蜜桔。另在市场上买回一些时兴水果、糖果、糕点等。年货添置十分丰富,多彩多姿。目的是要让前来拜年做客的亲友都有他们自己喜欢的食物。
● 户户大清扫
益阳人民讲究清洁卫生,特别是过年过节,更加讲究家家户户做到干干净净过新年。平时由于忙于生产劳动,清扫活动较及少,因此在年前停止了一切生产劳动,专门安排几天时间,把房前房后,屋里屋外,楼上楼下搞一次全面彻底的大扫除。扫净屋内灰尘,擦亮门窗玻璃,房前屋后的枯草落叶,统统都不放过。被套床单、窗帘蚊帐要来一次全面清洗。个人卫生也要十分讲究。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也要大搞卫生。“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是旧时代的一句俗话。男人剪头发剃胡子,女人也要整发美容,小孩也兴理个发,如今都不算什么稀罕事了。这样,才能做到清清洁洁过新年。另外还要添置新衣服,鞋帽等,全家人打扮一新,新年新风貌。
● 祭祀灶神爷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又称“小年节”,或称“祭灶节”,“新年”)这天,旧有“祭灶神”的习俗。据说,灶神爷(又称“司命菩萨”)是天皇玉帝派到人间来监督和奖惩人们的善恶之神。家家都有,每年在过小年的晚上,上天堂向玉帝汇报人间的善恶情况。信奉佛教和道教的乡民为其设祭送行,谓之“祭灶”。其实在汉以前祭灶是在夏天。相传,在汉代阴子方在腊月晨见灶神,以黄羊祭之,因而大富,后遂改以腊月为“祭灶日”。是日,家家户户在灶前贴两匹灶君升天时骑的“纸马”,用果酒、糕饼、纸帛作祭。并敬以麦芽糖,意为粘住灶神的嘴巴,不让他在玉帝面前说话。或用酒糟涂抹灶门上,以醉灶神,在玉帝面前不能说话,就是说话,玉帝听到的也只是一些胡言乱语,不足以信。益阳民间祭灶除上述供品之外,另有一碟供品--两块白豆腐。据说是给灶神上天下地搭脚用的。如果灶神在玉帝那里讲民间的坏话,想害人的话,就会在上天下地时踩塌脚,跌断脚手遭报应。故以此法,促使灶神老实守灶。祭礼完毕,将灶君旧像揭下烧毁,换上灶君新像,并贴“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之类的对联。还有横幅“一家之主”。这一天,还要清洗家具,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大年过春节。宋朝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词》中这样写道:“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流连,家有杯盘丰典祭。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耳圆。男儿酌献女儿避,敬酒烧钱灶君喜。”由此可见,古时祭祀灶君之礼仪是非常隆重的。
● 贴春联
春联是我国最早出现且应用范围最广的对联形式之一。多用来表达人们除旧迎新的喜悦和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两侧贴上一幅春联(现在凡有门窗处都贴对联),还有横披。这样就给本来热闹祥和的节日增添了更加浓郁的喜庆气氛。
春联是对联,门对的一种常见形式。古时有“桃符”、“门贴”之称。古时候,限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因而对自然现象或自然灾害无法正确理解。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时,就总认为是有鬼神在作祟。于是,在腊月里多数人家用两块桃木削成一两寸宽、七八寸长的木条,上面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形象,挂于门侧。这实际上就是将门神与春联合在一块了。因为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就是王母娘娘的得力助手,专门捉鬼喂虎的大英雄。他们专种桃树,结出来的果子就是仙桃,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因此人们认为桃树本身又可驱鬼辟邪。故逢年过节时,人们纷纷削制桃木两片,画上神荼、郁垒与虎,挂在大门两边,以去灾压邪,保护家人平安。这种带有文字或符号的桃木片,古时称为“桃符”。也许这就是我国最初的春联吧。北宋王安石《元日》中就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清代的《燕京岁时记*春联》对此作了解释:“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屋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可见,春联就是由古代的“桃符”演变而来的。春联萌发于五代时的后蜀。相传,最初后蜀宫门上题写“元、亨、利、贞”四字。富于文采的蜀太子在本宫上题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后来,蜀君主孟昶觉得字句欠佳,便亲自改题为“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据考证,这便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因其内容是题写新年的,因此也就视为最早的春联了。至于宋代,过年时贴春联已成为民间的习惯了。不仅春节前要贴,平时逢喜庆之事也要撰写张贴。但正式命名为春联者,却始于明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文笔得心应手之外,更是乐于联句作对。并号召金陵(今南京)全城之内,不论宫廷民宅,都得张贴春联。据清朝陈云瞻(尚古)《簪云楼杂话·春联》中记:“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之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出观”。在统治者的倡导之下,贴春联的习俗日益盛行。下文就是一个与春联有关、流传甚久的故事,有口皆碑,引人入胜。据传,有一年除夕,朱皇帝(元璋)微服私访,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问其故。原来那家男主人是以阉猪为生的。主人认为行业卑下,不便请人题写春联。朱皇帝听后,哈哈一笑,便亲自动手,为其书就一联,曰:“双手辟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尔后,朱元璋返回时还不见春联贴出,又问其故。因主人得知是皇帝手书,便将对联贴在堂屋里去了。朱皇帝很高兴,便赐给银两五十…… 真是颇具传奇色彩。但朱元璋写对联赐予大臣们却是常事。如赐联予开国元勋徐达“破虏平蛮,功冠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最为有名。到了清朝,春联更是普及。相传乾隆游江南之时,途经京城南部的一个小镇--河北通州,即兴写下了一幅以通州为题的上联,叫随臣们对答下联。上联曰:“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随臣们所对之联,乾隆概不满意。之后,还是一名小侍从对上来了。小侍从闲时逛街,发现通州虽小,但当铺林立。望着出入当铺的人也不少,便灵感一动,有了!于是对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帝见了十分满意,当即给他晋官三级,一时传为佳话。由此可见清朝时对联的风行盛况了。由于春联长短不限,只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应就行了。当然古代还很讲究严格的平仄与韵律,但在民间就没那么严格了。由于在对联中,容易见景生情,说眼前事,道心中意,借题发挥,明事入理,故至今盛行不衰,且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参与对对联的活动。对联,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来划分,就有不同的种类。但目前通常从应用范围(角度、场合)来划分,有八大类。即春联、门联、堂联、喜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和名胜联。
● 挂年画
春节来临之际,湖乡人民家家户户除了贴春联之外,还有挂年画的传统习俗。其中有一首描述年画的诗特别有趣:“兰荷菊梅开满墙,满屋似闻花芬芳。引来燕雀檐前闹,直冲屋里抖翅膀。”此诗借咏年画,描绘了春节将到之时,民间普遍挂年画的新气象。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相传先秦时代,古代人民就将神荼像贴于左边门上,郁垒像贴于右门边上。用此来作为门神,看家护户。到了唐代,据传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夜里听见鬼魅号叫,便叫武将秦叔宝、蔚迟恭立于门外把守。后来为了免除他俩守夜之劳苦,令人画具二人披甲铠执鞭锏之像,贴于大门左右。后人沿袭,馗成门神。有的地方以钟馗为门神。明清时开始充当门神者则更多了。宋代不仅出现了“冀以御凶”的武将门神年画,还有其它类似的年画。除了手工绘制的外,大量年画则是用木版雕刻印刷的了。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版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倾国之芳容》,里面画着王昭君、班姬、绿珠、貂禅“四美图”。后来陆续出现了民间三大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的淮县年画, 最少的都有300余年的历史了。并先后传入日本和英、德等西方国家及东南亚广大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始于南宋时期的福建年画,畅销南洋地区,倍受青睐。传统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闹。题材多以五谷丰登、春牛、婴童、风景、花鸟、蟠桃、鲤鱼、寿仙、财神、观音、玉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神、人、事、物入题为画。新中国成立后,年画与月历逐渐合二为一,多是制成“月历牌”。年画与挂历年画更受人民群众欢迎,至今挂年画的习俗仍风靡全国,并大有走出国门之势。
如今农村所贴年画有五谷、春牛、财神、观音等主要传统年画。城镇上主要以精美的伟人图画代替了古老的年画。但“财神”是不能少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之类的自然风景画更是抢手的好货。正如唐朝诗人王维以《画》为题材的诗最令人称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吃团年饭
等待外地的亲人赶回家中之后,家家户户在大年那天中午要张罗一桌特别丰盛的宴席。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等十多盆美味佳肴,摆满大圆桌。白酒、啤酒、饮料款款齐备。全家围席而座,大吃大喝,谓之“吃团年饭”。席间,父子、夫妻、爷孙、兄弟、姐妹互相敬酒敬菜,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祥和至极,幸福无比。只有桌上那大盘里盛的大鲤鱼是只看不动筷子的“看碟”,要待正月初一那天到了才可以吃的。这意味着全家喜庆,年年有鱼(余)。要是动了筷子,戳烂了或吃掉了,旧年就没有鱼(余)了,新年也没有鱼(余)了。老人们就会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会弄得全家不高兴。因此,吃年饭之前,长辈们要告诉小孩们,做到人人自觉维护“年年有鱼”的局面,以长保家庭富裕幸福、和睦吉祥。
● 守岁、关财门
大年之日,团年饭一般都吃得慢也吃得多,时间拉得很长。有的人家吃上2~3小时不散席。因此,平常有人责怪别人吃饭慢吞吞时,就比喻说他是“吃年饭”--慢条斯里的,一点也不性急的。吃过年饭,天色渐晚,这时家家户户便在堂屋里或烤火房内堆起丁块柴烧起大火,把屋内外所有的灯都点亮。益阳农家流行俗语道:“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大年三十(或二十九)没有大火是不成气氛的。即便是大晴天,甚至可穿单衣服的天气里,也得烧火烤火。即使烤得汗流浃背也毫无怨言。因为这是吉利祥和、喜悦热烈之火,不可或缺。此时,全家围绕着火炉烤火守岁。边磕瓜子、花生,吃水果,边畅谈着全家老幼一年来的学习、工作和生产收获、家庭琐事、与邻里或街坊的关系等事。并谋划来年的生产、工作、学习等计划与奋斗目标。边看电视(录像)或唱卡拉OK,边谈笑风生。守岁到半夜三更甚至黎明鸡叫时,才上床睡觉。当零点钟声敲响时,家家户户燃放长长的鞭炮--“千子鞭”,以示庆贺辞去旧岁,迎接新年的到来。随后将门户关好,谓之“关财门”--及时关住已获得的财喜,不让它往门外头流走了。待到正月初一清晨时,再燃放鞭炮,大开门户,接纳新年的喜气和财富,称为“开财门”。
●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最普及又极富人情味的传统礼仪。新年伊始,人们扶老携幼,出门走访亲戚朋友。各自带上极具地方特色的礼物(品)登门拜访,互致新年祝贺,加深情感联络。拜年习俗和风格各地不尽相同,但一般于初一上午不走亲友。中午后可以就近走访爷爷奶奶、叔伯婶娘。基层单位领导或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可利用这天时间组织团拜活动,慰问辖区内的烈军属,或走访职工家庭、离退休干部、甚至外驻单位等。七仙湖区城乡的平民百姓拜年有比较约定的习俗。给亲戚拜年,要根据辈分高低,关系亲疏确定拜年的先后日期。他们认为客人上门拜年来得越早就越受人尊敬。因此,自古以来益阳就一直承传着这么一句俗话,曰:“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意思是说,初一这天,一般不走访远门亲戚,只给已分家(居)的父母,祖父母,叔伯等长辈们拜年;初二这天,要出门拜访岳父母大人及岳家亲人;待初
三、初四及以后的几天里,就可以去拜访外祖父母,舅父母及其它远门亲戚或朋友了。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拜年拜到初七八,洗光坛子浪光塔。”实际上,这是其它长辈尤其是舅父母大人对自己的外甥外女们所说的责怪话。意思是说:舅父母一年到头都难盼到忙忙碌碌的外甥外女们前来看望公外婆,只有正月间才得有时间相见,但却来得迟,怀疑外甥们心里没把外祖父母、舅父母放在一定的位置,心理有意见。但又不好直言相伤,没办法,只好“打屋柱,进石敦”,绕着弯子批评外甥外女,借故称到了初
七、初八,坛子装的好点心,罐子盛的佳肴都吃光了——抱怨外甥外女来得不是时候,以此话来吓唬、批评外甥们。因为,还流传着这么一句家训:“爹亲叔大,娘亲舅大”(意思是说:爹再亲,叔伯是父亲的兄弟,同样要受到尊敬;娘再亲,舅父母是母亲的姊妹,同样也要尊敬,不得有丝毫怠慢,否则认为严重失礼)。因此,做晚辈的,春节期间忙得不亦乐乎,走完岳父母家之后,又要匆匆忙忙赶去给外祖父母、舅父母家拜年,免得他们不高兴。说不定,还能得到外祖父母、舅父母送的大红包--“压岁钱”哩!
● 耍龙舞狮打花鼓
益阳人民活泼开朗,喜欢健康有益的活动。每当腊月到来之时,各村各镇的人民群众自行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年一度的春节欢庆活动前的热身活动。有舞狮的,耍龙的,打地花鼓的,各个踊跃积极,主动报名参与。到了正月初三初四,开始走家串门,挨家挨户玩耍。元宵夜,各龙灯花鼓队汇聚到城镇广场,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集体表演赛。内容丰富,多姿多彩,高潮迭起,热闹非凡。
● 放鞭炮
汉族人民每逢过年过节或其它喜庆场合里,最少不得的就是燃放鞭炮。过年是汉民族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因此在过年的日子里,人们鞭炮放得最多,也放得最久。据说过年过春节燃放鞭炮,既有喜庆热闹之意,又兼有除旧迎新的象征意义。那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汉民族一则古老的传说故事,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吧。相传上古时期,有一种长着一对大翅膀、又高又大又长的怪兽,还有六条腿。人们把那种龙不像龙,牛不像牛的怪兽叫它“年”。它凶恶无比,见树木就拔,见动物就追,见人就吃。而且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在月黑风高之夜“年”就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搅得鸡犬不宁,吓得人们无处安身。因此,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要点灯,还要烧起大火来,以便躲避“年”的侵袭。有一次,“年”又如期而至,来到一户人家门口,恰好这户人家晾晒有红衣服,用竹棍子烧着一堆大火在取暖,孩子们正在玩游戏,不小心碰落一只大铜盆,突然 “当”的一声,“年”吓了一跳,接着竹子烧爆了,发出“噼噼啪啪”的巨响。“年”听到响声,又看到红红的火焰和飘荡的红色衣服,吓得不知所措,夹着尾巴调头就往回跑了。这户人家取得了胜利,便奔走相告,相互道喜,并争相模仿。财主家还摆出好酒和可口的饭菜来款待左邻右舍,欢聚一起,庆祝胜利。后来就演变成了今日盛行的“吃团年饭”。燃烧一捆竹子,赶跑了“年”,逢凶化吉,平安地度过了“凶日”,大家都安居乐业,何乐而不为呢!从此后,每逢岁末年初之日,人们就烧起大火,火里头放些竹棍,用来驱赶“年”这个怪兽,祈求平安幸福,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仪式,这就是古代的“过年日”。从“年”与“牛”的象形汉字中可以看出,“年”字包含了“牛”字,这两种动物或许真的有相似之处吧。北宋发明火药之后,人们就开始用火药制成鞭炮,代替竹子来驱赶“年”魔,烧起大火,等待恶魔的到来,直至通宵达旦。后人称为“守岁”--守护好自己一年来的劳动成果,免遭“年”魔的侵害。这样燃放鞭炮、吃年饭和守岁的习俗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三篇:桃江实习心得
实习心得
转眼在桃江大汉已经实习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中我经历了各种以前没有经历的事情。这是我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从未听闻过的桃江,可以想像我当时的窘迫。当跟这里的同事相处了几天后,这种心理就完全消失了,同事们都很亲和、真诚。亲人朋友打电话来问候的时候,我就一个劲说这里很不错,同事都很友善,住宿条件也还可以,伙食更是不错,大家便终于是放下了忐忑不安的心。由于是刚也校门我有很多的不懂,大家都很耐心的教我,尤其是带我的戴佳姐,总是很和气很有耐心的把我不懂的需要懂的教给我。我现在所实习的职务是资料员,做资料是一个琐碎的过程,需要十分细致谨慎的对待。不管是接收其它公司发来的文件还是发出去的文件都得有十分详细的记录,以便日后领导需要。需要走流程的表格得时刻放心上,领导日理万机,一找到空隙就得交由领导签字。这只是我事业的第一步,接下来我希望能学到更多,并尽快的走上自己希望的岗位——预算员。
第四篇:关于桃江文化市场执法管理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桃江文化市场执法管理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黄梦其
去年12月,由我们县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督查组一行5人,前后为期1个月,对桃江县文化市场的经营状况特别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专项督查和深入了解。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在全县文化市场清理整顿和规范管理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认可。一是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必须加强管理,文化执法必须加大力度,尽管执法大队已尽力而为,但因目前执法难度相对较大,执法环境相当复杂,目前效果仍然不尽人意,这几乎成了全县上下的共识。二是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法大队内部管理初步规范,队伍作风更加深入,队伍力量不断壮大,执法水平日渐提高。三是执法环境进一步优化。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各文化经营业主依法经营观念的日渐增强和文化行政执法的不断规范,文化执法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和日益优化。四是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由于依法依规、按章按制管理文化市场,使得文化市场以往长期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诸如无证经营、违规操作甚至违法经营,等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遏制。五是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作为主管文化市场管理的综合执法大队,由于其工作职能,特别是近年来为文化市场清理整顿和规范管理所做出的积极努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从而较好地提升了文化部门对外执法的良好形象。
二、主要问题
但督查发现,目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在执法管理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于文化经营业主资格审批把关不到位。至于对文化经营业主和值班、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更是无从谈起。二是文化市场稽查管理不经常不及时不扎实。集中表现在:稽查管理缺乏科学规划,更谈不上讲究方法技巧,甚至还人为的留有“死角”、“盲区”。三是文化市场稽查管理制度纪律规定流于形式执行不得力。比如对网吧上网实名登记、不得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等等,以致网吧业主超时营业、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四是文化行政执法处罚不公正不严格。目前在文化市场稽查管理特别是文化行政执法处罚的过程中,执纪执法不严,处罚标准不一,甚至以情代罚、以罚代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个别文化经营业主政策法制观念、依法经营理念十分淡薄,以致违规操作甚至违法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原因分析
据调查分析,在目前桃江文化市场稽查管理特别是文化行政执法处罚过程中,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现行文化市场政策法规不配套。主要是存在不切合基层实际、难于操作兑现的问题。二是目前文化市场管理体制不理顺。主要是存在县乡条块分割、部门执法脱节的问题。三是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环境不宽松。主要是存在上下关系、部门关系、人情关系难于兼顾协调的问题。四是制约大队执法管理因素的确多。目前文化网点遍布全县各个角落,点多、面广、线长,文化市场稽查管理难度本身就大,再加上目前的执法大队既没有配备专用车辆,人手又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目前的文化市场稽查管理工作。五是部分文化经营业主素质比较低。一些文化经营业主特别是不少文化场所现场值班、管理人员,无论是思想觉悟还是文化水
平都比较低,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修养、政策法制观念和依法经营理念,这无疑增加了文化市场稽查管理和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难度。六是队、股职能交叉重叠以及目前队、股的人事安排。也给有效稽查管理文化市场和文化行政执法处罚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或多或少还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从主观上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认识存有偏差。大部分文化经营业主甚至个别文化执法人员在心理上认同网吧是文化部门的创收渠道,文化部门必须与他们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否则,你整死了我,你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心理,结果导致文化经营业主抵触执法,执法队员不愿依法行政。二是制度管理存有漏洞。一方面,制度不完善、、不配套、不科学、不具体。另一方面,制度形同虚设,执行走样变形,大打折扣。三是队伍素质存有问题。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平时不注意学习思考、钻研业务,工作只求过得去,执法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办事能力和工作方法;有的作风漂浮,拈轻怕苦,前怕狼后怕虎,工作畏首畏尾,缺乏应有的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有的律己不严、执法不公,在执法过程中吃拿卡要,甚至执法犯法,导致个别经营业主肆无忌惮、违规经营甚至违法经营。
四、对策建议
目前桃江文化市场上千家,网吧经营业主上百家,如果不加以引导规范和有效管理,势必影响整个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造成混乱不堪的局面。为此,特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一)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必须对全县广大文化经营业主重点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以及现行文化市场政策法规和相关管理条例的学习宣传。宣传教育方式:
1、组织集中培训;
2、编制印发、张贴相关资料;
3、典型案例解剖,现场说法;
4、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二)必须进一步加大稽查管理的力度。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必须强化措施,加强稽查管理。
1、必须建立督查制度。始终坚持分行业、分市场进督查监管,做到任务分解、责任到人。
2、必须把握督查环节。重点把握督查准备(包括人员分工、督查区域、时间选择,等等),以及现场查看经营状况,发现总结归纳问题,及时与经营业主沟通交流通报有关情况、处罚结论和组织实施六个环节。
3、必须突出督查重点。注重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对象、重点问题等方面的督查。
(三)必须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
1、必须坚持严格审批。凡是办理经营许可、变更登记,以及相关业务手续,都要依法依规,始终做到手续齐全,程序合法,严格审核把关。
2、必须坚持严格执法。既要严格处罚标准,不打折、不走样,除特殊情况外一律顶格处理;又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绝不搞“两样”。
3、必须坚持公示备案。对经营业主违规违法处罚标准、程序、金额、对象、结果一律进行公示,做到每个季度公示1次。明确要求当的处罚条据经营业主至少要保存1年以上,网吧实名登记保留1年。同时向社会公布局长、分管局长、执法大队长的手机号码,以接受群众举报和监督。
(四)必须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
1、必须全局上下形成合力。始终做到局长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认真负责,大队内部紧密团结。
2、必须加强部门协同作战。在县“扫黄打非”办的统一领导下,由文化牵头,密切公安、工商、教育、电信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协同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3、必须充分发挥业务监督员作用。对业务监督员要进行重新登记、资格审核,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义务,认真组织他们开展集中培训、座谈讨论交流、总结评比表彰,以不断提高其监管水平和协管作用。
4、必须积极争取乡镇的参与支持。结合全县文化工作会议,在每年年初和年终组织乡镇党委政府相关领导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分别召开相应会议,做到年初布置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年终通报情况,进行总结表
彰。
5、必须努力争取“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的重视支持。始终做到勤请示、多汇报。
(五)必须进一步加大队伍建设的力度。对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总的要求是,必须以铁的手腕、铁的制度和铁的措施、铁的纪律,进一步进行规范管理。
1、必须严格制度。按、分月份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大队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严格目标管理,严格奖罚兑现。
2、必须严肃纪律。必须严格作息时间和上班纪律以及执法原则:一不准接受经营业主的请吃、请喝、请跳、请钓(包括接受经营业主整包香烟、到经营业主家吃饭);二不准单独擅自行动,执法期间不准喝酒,更不许酗酒滋事;三不准跑、冒、滴、漏稽查执法信息,发现1次扣除当月奖金;四不准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私自降低处罚标准。凡是文化行政执法案件一律坚持集体研究,公示备案。
3、必须严厉查处。凡是违反上述制度和纪律规定的,一经查实,顶格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决不搞“下不为例”。此外,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局法制股与执法大队实行队、股合暑办公,人员作适当调整,亦可进行职位竞聘,人员竞争上岗。但必须明确其各自工作职责,做到责、权、利分明,互相监督制约,防止内部腐败的滋生。作者系中共湖南省桃江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第五篇:桃江玉潭实验学校
桃江玉潭实验学校
学校概况
桃江玉潭实验学校是长沙玉潭教育集团和桃江县人民政府签约投资建设的一所股份制民办学校,是一所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于一体的高标准寄宿制学校。
学校位于桃江县经济开发区东区,北临创业大道,西靠金盆南路,离桃江县人民政府仅1公里左右,交通十分便利。学校占地面积125亩,计划88个教学班的规模,总投资人民币1.5亿元。
学校秉承“全国百强、湖南十佳”教育集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聘名师,致力于打造全省一流的教师队伍,引领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和谐发展,“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公寓式的学生宿舍、园林式的绿化环境。现代体育馆、塑胶运动场、计算机室、实验室、美术室、书法室、音乐室、校园电视台等一应俱全;先进的多媒体、绿色网络装进每间教室,空调、热水装进每间寝室。一流的学习条件和生活设施设备,让学校成为每个孩子演绎精彩童年的“学园、乐园、家园”。
学校将于2012年春季全面启动招师招生,秋季正式开学。“成功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是我们的宗旨,“良禽择木而栖”,桃江玉潭实验学校热忱欢迎有志教师和学子的加盟!
校区鸟瞰图
区位示意图
湖南益阳桃江和益竹鼠养殖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湖南益阳桃江和益竹鼠养殖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桃江县境内,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竹资源丰富,为竹鼠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存条件,竹鼠,又叫竹狸,肉质鲜美,属于低胆固醇肉类,尤其适合于中老年人食用,本场养殖技术,采用人工训化,在不改变其生长习性的环境下饲养,以竹子,茅根,竹根,甘蔗,及篁竹草为主要饲料,属于纯天然的食植性动物,竹狸天生喜好干净,卫生,窝内几乎看不到屎尿,再加上人工的积极打扫,更显得竹鼠的洁净,再加上竹鼠本身只吃新鲜粗料,对霉变及无水份的饲料都不吃,所以更得竹鼠的娇贵,现在国家大力推广特种养殖,使竹狸这种无公害动物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欢迎有志之士加盟本公司,本公司以独特的养殖技术,诚信为本的做人之道,再加上全程的售后跟踪服务,服务于广大养殖爱好者。
湖南桃江县星辉黑山羊良种养殖基地外景
湖南省桃江县星辉黑山羊良种养殖基地
基地简介
湖南省桃江县星辉黑山羊良种养殖基地,位于河南省桃江县泗里河乡蹄家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养殖场,草场均无工业污染。气候适宜。
山羊星辉黑山羊良种基地,引进四川金堂种羊,自行繁殖,经过长期的饲养,已逐步形成规模。是湖南黑山羊,桃江黑山羊规模化养殖基地之一。
我场饲养的金堂黑山羊因其个体大、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适应性能和抗病力强、全身被毛黑色、肉质细嫩无膻味而享誉省内外。
山羊金堂黑山羊曾作为我国第一个杂交体质羊品种--南江黄羊的父本之一,是金堂县宝贵的品种资源。
山羊金堂黑山羊于2001年11月被命名为四川省地方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