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业教育倦怠的危害
(1)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2)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3)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4)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这种职业倦怠情绪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
第二篇:职业教育教师求职信
求 职 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审阅我的材料,给我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寻找一个在职业教育中工作多年并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部下,是你的愿望;谋求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综合能力且能提升自身发展空间的工作单位,是我的期盼。得力的助手,有助于您工作顺心;合适的岗位,有助于我施展才华。
诚恳期盼和感谢您的选择!
我叫,男,xxx年x月出生,中共党员,已婚,现住xxxxxx。2001年9月至今,我在xxxxxxxxxx先后从事xxxxxxxx等工作,具体从事过xxxxxxxxxxxx等工作。熟悉职业院校学生系统管理流程和工作重点,明确职教学生培养方向,有较强的具体事务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和经验,是我最大的优势。工作上,我尊重领导,服从安排,团结同事,关爱学生,能踏实奋进、吃苦耐劳,能立足本职,圆满完成各项交办工作;其间,曾多次参与市、省、教育部等相关领导及其他兄弟院校到我校考察、调研、参观的组织和接待工作;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员、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上,我本着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终身学习的原则,在搞好工作的同时,注重综合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生活上,我严格要求,作风正派,无不良嗜好。总之,通过不断的努力与成长,我有足够的激情和能力来胜任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这份工作。
我相信:种豆总可以得豆,种瓜总可以得瓜,但不下种就绝不可有所收获;收获的责任不必在我,但下种应该是我的责任!我或许不是最令您满意的,但我相信依靠努力,我将成为贵校最合格的一员!
最后,诚挚希望贵校能够垂惠!并祝贵校再创佳绩!
此致
敬礼自荐人:xxxxx2013年11月6日
第三篇:职业教育教师先进事迹
成人职业教育执着守望者
――记木垒县成职教育中心教师张新蓉同志
张新蓉,女,汉族,38岁,中共党员,木垒县成职教育中心教师。21岁参加工作的她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不久后进入木垒县成职教中心从事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职业教育,成为了职教战线的一名新兵,17年过去了,职业教育经历了起步发展到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张新蓉同志也从职业教育的新兵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多年来她以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传道、授业、解惑,深刻感受到从事职业教育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凭借扎实过硬的教学本领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从当上老师的第一天起,这个信条始终指引着她的行动。工作初由于学校教师少,她每周的授课工作量在18学时以上,且是多门课程,在授课之余,她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钻研教学方法,自修了本科学业,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及教学水平。实习教学方面,她利用所有业余时间努力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而且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立身行事。她努力修炼良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形象做好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高。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同样要使学生学到高技能,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技能,她暗自下定决心,要补上技能这一课,在课余时间、休息日、节假日,冬寒酷暑,经过艰苦的训练,她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先后通过了各种职业资格鉴定,在各类竞赛中 1
分别获得好的名次,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变得得心应手,指导的学生专业技能也迅速提升。年指导学生参加 技能竞赛,获第一名和第二名。
三尺讲台,甘为人梯。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职业学校也开通了高等教育的直通车,职业中学的学生同样可以圆大学梦。2004年起,她开始担任班主任教学工作,面对新的挑战,她没有丝毫的松懈,精心研究教学大纲,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按照制定的目标,不懈努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他们不仅文化基础相对较低,而且有“三多三少”的特点,“三多”是“单亲家庭多、父母下岗多、不良行为习惯多”;“三少”即在初中德育总评达优秀等级的少、当过学生干部的少、受到肯定得到奖励获得成功体验的少。要把他们培养成为“素质合格、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作为职业教育战线上的我们,用爱的甘霖浇灌着这干涸的苗圃,让这一度落伍、受冷落的学生,感受师爱,恢复自信,重塑自我。在7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用耐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关爱着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学历教育取得了较好成绩,她担任班主任的本科班累计毕业了300多名学生,一批学生走向社会后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合格劳动者,她的教学得到了同行和校领导的肯定,先后被评为“招生状元”、“优秀教师”“ 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有多篇论文获奖。
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在木垒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解决了一个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估量。职业教育战线的教师们用高尚的师德,用无私的爱心与耐心帮助、感化、教育着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建设者,成为成人职业教育的真正脊梁。2
在招生工作中,她千方百计联系当地义务教学中辍学学生和没有升学的学生,耐心走访学生家长,作思想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积极找学校领导为他们减免学费,减轻负担,她也会尽力帮助学生,送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帮助学生度过了难关。在担任学校教务员工作时,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精心组织实施,以务实的创新精神,探索职教改革新思路。职业教育要不断发展,墨守成规是万万行不通的,需要不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企业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按照学校安排,曾先后两次到北京等地进修考察,将发达地区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用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推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这些年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要求,扎实开展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的课程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加强了与相关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引入企业课程,使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扎实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企业的欢迎,每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办学走上了巩固提升、内涵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希尔顿曾经说过:一块普通的钢板值5美元,把钢板制成马蹄形掌它就值10美元,如果做成钢针,就值3550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摆针,价值可攀升至25万美元。这也许就是职业教育的魅力所在。
张新蓉从事职业教育无怨无悔,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继续谱写职业教育的新篇章,
第四篇:学习倦怠感悟
学习倦怠感悟
嵩阳一小:李翠萍
通过参加转化学习倦怠学生的培训,我的收获与感悟:转化学习倦怠学生,首先是要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内心,了解其学习倦怠 的原因;其次针对了解原因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若果是孩子家庭生活环境不好,就要多联系家长,给孩子建立一个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若果是家长放任自流,导致孩子学习倦怠,就要帮助家长树立一些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知识教学上要变难为易,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帮学生减轻压力,打好基础。此外多引导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树立远大的理想。
2012年12月27日
第五篇:什么是职场倦怠
什么是职场倦怠
婚姻中有“七年之痒”,而在当今职场,有些人工作不到7个月,便已“痒不可支”。据4月底出炉的《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数据库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对工作兴趣索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公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就业未满4年。职业倦怠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在人们身边蔓延„„
74.6%的人职业倦怠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闫巩固告诉记者,工作倦怠通常指心理能量在工作中枯竭、耗尽。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疲劳、对工作失去热情。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其表现概括为三种症状,即情感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降低。
情感衰竭是指没有活力和工作热情,感到感情极度疲劳。此次调查显示,27%的人有较严重的情感衰竭;61%的职场人士感到工作压力较大,下班后精疲力竭。在外企干了3年的小杜告诉记者,现在她就靠每月外出旅行两天来减压。“但不管在哪个城市,我想的全是工作。所以我最近辞了职,打算彻底放松半年。”
玩世不恭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等。闫巩固表示,在心理学上,这也被称作“去人格化”。调查中,近2/3的人对工作越来越没兴趣,并对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
个人成就感减低则是指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有关这一项的调查结果多少让人欣慰,74%的人对自身评价较高,仅4%左右的人认为在工作中没什么成就感。
专家根据同时拥有以上表现的多少,将工作倦怠分成了低、中、高三个等级。结果显示,74.6%的人有一种症状,为轻度工作倦怠;43.2%的人出现了两种症状,为中度工作倦怠;10.8%的人则同时具备三种症状,为严重工作倦怠。
前4年是职业倦怠高发期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调查显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参加工作未满4年。工作5年后,倦怠指数有明显下降,工作16
年后,工作倦怠程度降到最低。此次调查也显示,25岁以下人群中,35%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其次为25—35岁人群。
而换工作则是职业倦怠的一种典型表现,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小陈表示:“真是想不通,我们的父辈居然能在一个单位呆上一辈子!我的同学毕业后,基本上都换了好几份工作。”据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发布的《上海市劳动者职业流动周期分析报告》显示,和其他年龄层的劳动者相比,30岁以下的年轻人职业流动周期最短,平均不到一年半就换次工作。
“这种变化与社会整体氛围有关。”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表示,首先,现代人把钱看得太重,不少人选择某个工作并不是出于兴趣。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他们很快就会身心疲惫。
其次,环境的影响。闫巩固表示,过去人们很少跳槽,而且大多数人都希望抱住一个“铁饭碗”吃一辈子。但现在跳槽的人越来越多,“捧铁饭碗”在一些人眼中甚至成了“没能力”的表现。“人都是容易受周围人影响的,一旦身边有人出现了职业倦怠,难免影响自己。”
男性、市场部人士更容易倦怠
除社会和时代背景外,职业倦怠更因人、因职业而异。这份报告便呈现了以下几个特征。
男性更易出现职业倦怠。杨东分析认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男性在工作中承载的压力要比女性大很多。“他们要买房子、养家,但女性往往只需要独立、有份稳定的工作。”闫巩固则表示,男性在工作中目的性比较强,对最终结果期望更高,因此失望可能更大。
本专科是职业倦怠主流。相比较研究生以上人群来说,这部分人对自己职业定向并不是很明确。杨东将其称为“贪索期”,即盲目选择工作,又往往会“三分钟热度”。与高中毕业生相比,本专科学生对工作的要求又更高,当期望和现实不匹配时,就容易产生倦怠感。
企业中市场部人群更容易倦怠。在一个企业中,市场部的不确定性更强,压力更大。而当种种压力袭来时,他们的精力也就更容易耗竭。
此外,专家发现,追求完美的人以及团队中的优秀人员更易倦怠。他们会不时鞭策自己,“工作狂”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冲过头而不自知。而对自身要求过高,也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倦怠感随之产生。
企业、个人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一旦职业倦怠如“流感”般蔓延,便一发不可收拾——“被传染者”会无心工作;没有
了向心力的团队更如同一盘散沙。因此,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职业倦怠至关重要。
从企业来看,管理者首先可根据不同的员工给予不同管理方式。杨东指出,如对喜新厌旧的人,可用轮岗制,让他们体会不同工作的快乐。对追求完美的人来说,则不要给他们太大压力。其次,实行“阳光照耀下的体制”,让员工全身心地将心理能量投入工作,尽量少在人际关系等方面消耗精力。此外,美国、英国等国普遍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其目的也是帮员工解决家庭、感情等方面的问题,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对个人来说,如果感到倦怠,专家有三点建议。
第一,了解自身特点和工作价值。多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有那么重要吗?我非得这么忙不可吗?你或许会发现,忙碌只是一种习惯。不如给自己放个短假,张弛有度的生活能让人重整旗鼓,再度投入工作。
第二,让工作更有条理。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将所有工作项目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
第三,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完全没了兴趣,就要重新慎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工作。文章来源: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