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倦怠文献摘录集锦

时间:2019-05-12 21:3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作倦怠文献摘录集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作倦怠文献摘录集锦》。

第一篇:工作倦怠文献摘录集锦

赵 娜,李永鑫(2008).冲突、平衡与促进: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的历史考察.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31(6):1468-1470

工作-家庭冲突作为一种特殊的角色间冲突,指的是工作中的角色压力和工作外的角色压力之间存在的冲突[1]。

工作-家庭冲突的前因变量 后果变量第一页左下

留岚兰,吴谅谅.(2005).“工作价值观-职务特征”.匹配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应用心理学,11(1),33-40

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28(2):454-457Thomsa,L.T.,Ganster,D.C.Impact of family-supportive work variables on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strain:A control perspective.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5,80(1):6-1

5早期涉及工作家庭冲突的描述来自Kahn,Wolfe,Quinn,Snoek和Rosenthal(1964),他们将工作家庭冲突定义为角色间冲突的一种类型,也就是说来自于工作的角色要求和来自于家庭的角色要求发生了冲突,即由于工作的任务或者工作的需要令个体很难尽到对家庭的责任,或者由于家庭的责任或家庭的需要而影响到工作任务的完成。Renshaw(1976)则认为工作家庭冲突是工作和家庭两个维度间的压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而Greenhaus和Beutell(1985)把工作家庭冲突的定义为角色间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种形式的冲突中,来自于家庭生活的角色压力和来自于工作领域的角色压力是不相容的。Greenhause等人还进一步提出了工作家庭冲突的“二方向三形式”结构,“二方向”即:工作→家庭冲突(WFC)和家庭→工作冲突(FWC)。“三形式”即基于时间的冲突、基于压力的冲突和基于行为的冲突。陆佳芳等(2002)也对工作家庭冲突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工作家庭冲突是导致工作压力和焦虑的重要因素,也许是最重要的因素。

迄今为止国外对于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已经相继形成工作家庭的关系理论(Staines,1980)、工作家庭冲突的发展理论和工作家庭冲突的边界理论(Clark,2000)。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如此,我国学者陆佳芳、时勘、李晔、李超平、时勘、吴谅谅、安砚贞、陈兴华等人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宫火良,张慧英,2006)。

李永鑫,黄宏强.(2007).国外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综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

版),23(1),57-60.,陆佳芳等(2002)也对工作家庭冲突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工作家庭冲突是导致工作压力和焦虑的重要因素,也许是最重要的因素。

年来,组织中的情绪研究赢得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组织背景下的情绪智力研究是最具吸引力的议题。特质情绪智力(或情绪自我效能感)是情绪智力理论中最新的研究发现,特质情绪智力的现有研究表明,特质情绪智力与低水平的压力有关,特质情绪智力可以被

看作个体进行压力应对的一种有效资源。以此为出发点,本研究以“资源保存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情绪工作过程的再探讨,探索并验证了特质情绪智力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体特征资源,在工作情境下施加其调节效应和保护效应的过程机制。本研究以服务性组织一线员工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方法首先探讨了工作环境、特质情绪智力、情绪工作及个体结果间的关联性。使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验证了

(1)特质情绪智力对工作环境(遇到难应对顾客频次和服务氛围)与情绪工作(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同步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2)特质情绪智力对情绪工作与个体结果(情绪耗竭和身体不适)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难应对顾客频次与表层行为正相关,与深层行为和同步行为负相关或不相关。(2)服务氛围与深层行为和同步行为正相关,与表层行为不相关。(3)表...情绪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李永鑫,吴明证,2005)情绪耗竭是工作倦怠结构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从最初的研究开始就与工作倦怠的研究密切联系的。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对于情绪耗竭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作为对工作倦怠研究的一部分来进行的。工作倦怠的概念最初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之后Maslach等人关于工作倦怠做了大量的、系统的实证性研究,并提出了工作倦怠感的三维概念,即工作倦怠是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耗竭、工作怠慢和成就感低落。情绪耗竭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感觉工作特别累,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在工作中会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留岚兰,吴谅谅,2005)。

Morris与Feldman认为,情绪表达频率、对展示规则注意程度、情绪表达的多样性、情绪失调这四个维度都会导致情绪耗竭,但是只有情绪失调这一维度会带来工作满意度降低。(Morris JA,Feldman DC,1996)

Morris JA,Feldman DC.(1996).The dimensions,antecedents,and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Academy of ManagementReview,21(4):986-1010.李永鑫,吴明证.(2005)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28(2):454-457

Brotheridg.和Lee [4〕的资源保存理论的预测一致.按照资源保存理论,当人们根据工作

要求进行应对时,无论采用什么策略都会耗费一定的内部能量或者资源,而这种内部心理资源的耗费

将导致个人心理上的不适,使自我真实感减弱,影响

后续工作的成绩.而且,表层动作因为引起外在表

情与内心体验更大的不一致,将引起更大的心理资

源消耗,使自我真实感和工作绩效出现更大的下降.心理学报2006,38(2):262-270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情绪劳动: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哪一种效果更好 *

马淑蕾,黄敏儿(2006)情绪劳动: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哪一种效果更好.心理学报2006,38(2):262-270

鉴于情绪耗竭研究之若干缺口,本文以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建构一情绪耗竭之研究模式,藉以探讨多元角色冲突、情绪耗竭与工作结果之关系,并针对国内汽车业业务人员进行实证。本文主要发现:(1)多元角色冲突对于情绪耗竭具显著解释力,尤其是工作与家庭冲突,是值得注意的压力源。另情绪失调对于情绪耗竭有负向预测力;对于组织公民行为则具正向影响,此发现与国外文献相左。显示华人之情绪失调并非单纯的只会造成「劣压力」之影响,可能藉由「社会取向」与「忍」之共同影响,华人业务将原为负面之心理冲突转换为正向动力;

(2)情绪耗竭对于职场忧郁、组织公民行为及离职倾向均有解释力,显见业务人员之内在资源流失后,其负面影响涵盖个人福祉与组织福祇两部份,亦显示情绪耗竭是防范职场忧郁之重要前因。结论亦支持「工作倦怠部分中介模式」之观点,故传统角色压力之「直接模型」有修正之必要;

(3)离职倾向显著受到角色冲突、情绪耗竭、职场忧郁及组织公民行为之影响,其中以情绪耗竭的影响最强。故业务人员离职意图之形成与关键资源之流失有很大的关联,业务高度离职之课题,以COR 理论暨情绪压力的角度切入,是可行的诠释方向。

(翁志成,2008)多元角色冲突、情绪耗竭与结构绩效之关系-资源保存理论之观点

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P.萨拉维&J.D.梅耶)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7年梅耶和沙洛维在一篇题为《什么是情绪智力》的论文中将对情绪智力的概念重新界定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并一直沿用至今。

巴昂,R.&Parker J.D.A.(2000).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Theory , Development , Assessment , and Application at Home , School and in the Workplace [M].San Francisco , CA : Jossery-Bass.(一)情绪智力的学院派理论及结构

学院派理论以梅耶和萨拉维为代表,他们对情绪智力的研究采用的是能力模型取向,将其纳入智力范畴,并坚持走科学量化的道路。1990年,萨拉维和梅耶首次使用情绪智力这一概念来描述影响成功的情绪特征,并提出了情绪智力结构的三因素能力模型。之后他们又对情绪智力的概念进行了多次修订,最终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一种连接认知与情绪的心理能力,并确定了其结构的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是情绪的感知、表达能力,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对情绪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调控能力。

(二)情绪智力的实务派理论及结构

实务派理论以高尔曼和巴昂为代表,他们将预测成功作为向导,试图找到能够预测成功的智力以外的所有要素。实务派对情绪智力的研究采用的是混合模型研究取向。

1.高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及结构

1995年,高尔曼在《情绪智力》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他认为情绪智力比智力更能帮助个体取得成功,并且情绪智力可以通过经验和训练得到明显的提高。1998年,高尔曼又提出了一个5因素情绪智力结构。这个结构共包括5个因素,25种能力。后来他又把这5个因素25种能力精炼成4个因素20种能力,它们分别是:1.自我觉知,包括情绪感知能力、正确的自我评估和自信;2.自我管理,包括自控能力、信用度、责任心、适应能力、成就动机和主动性;3.社会觉知,包括移情、对团体情绪的觉知和服务倾向;4.社交技巧,包括帮助他人发展、领导能力、影响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凝聚力以及协作能力。

2.巴昂的情绪智力理论及结构

1997年,巴昂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着整个心理健康。巴昂提出了一个包括5大类、15种成分的情绪智力结构模型,他们包括:

(1)个体内部成分--①情绪自我觉察、②自信、③自我尊重、④自我实现、⑤独立性。

(2)人际成分--①共情、②社会责任感和③人际关系。

(3)适应性成分--①现实检验、②问题解决和③灵活性。

(4)压力管理成分--①压力承受和②冲动控制。

(5)一般心境成分--①幸福感和②乐观主义。

女性则具有较高的情感耗竭分数。这些结果可能与性别角色偏见有关,但也可能反映了性别与职业的混淆(警察更多的为男性,护士更多的为女性)。

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心理科学,2003,26(3), 556-557

第二篇:工作倦怠敲定

浅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一、摘要:工作倦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工作倦怠成为西方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并获得了颇丰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工作倦怠的提出和研究历史入手,首先回顾了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随后讨论了影响工作倦怠的因素以及应对工作倦怠的措施。

二、关键字:工作倦怠、研究历史、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三、正文:

(一)、工作倦怠的提出和研究历史

工作倦怠也称“职业倦怠”或“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常常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

工作倦怠最早由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作为一个术语用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自从工作倦怠的概念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特别是管理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研究者的密切关注。此外,由于工作倦怠逐渐蔓延到众多行业,而且商业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企业员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自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召开以来,“职业倦怠”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对职业倦怠的研究逐步深化。马勒诗(Maslach)对工作倦怠的研究贡献最大,他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其中情感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他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艾特森(Etzion)通过研究认为,职业倦怠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开始时毫无警报,在个体没有觉察到的情况下发展,一旦达到一个特殊的临界点,个体突然感觉到耗竭,并且不能把这种破坏性的体验与任何特殊的应激事件联系起来。

(二)、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随着社会进步步伐的加快,商业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代职场的挑战、竞争的加剧,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得企业员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2、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有关人口学变量与工作倦怠感关系的研究结果,虽然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但已有研究证明的一些相关的人口学变量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与工作倦怠存在一定相

关。在年龄上,年轻人较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感;在性别上,具体维度上存在有差异,如男性易出现非人性化,女性易出现情感耗竭;在婚姻家庭状况上,单身者(尤其男性)比已婚者易产生工作倦怠感,而离异者又比单身者易产生工作倦怠感;在教育程度上,高教育者比未受高等教育者更易产生工作倦怠。

3、工作特征因素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工作特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工作超负荷、职业特征、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等方面。

(1)、工作超负荷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工作超负荷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方面是指个体感到工作量大以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质量方面是指个体感到缺乏必要的技能去有效完成工作。Moore针对IT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衰竭和离职原因进行研究证实,IT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觉到的工作量对工作衰竭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同时很多的研究结果都显示,工作超负荷会导致个体产生工作倦怠感,尤其是对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两个维度表现强相关。

(2)、职业特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行业异质性的差异对工作倦怠以及工作倦怠的不同维度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从事“情感性工作”(即工作对象是人,诸如医药、教育等服务类行业领域中)的个体,常体验到更为严重的工作倦怠感。因为这些职业的工作对象是人,他们往往是强迫的或伪造的表情,且他们不容易得到积极的、肯定性的反馈。

此外,有一项比较美国和荷兰的五种工作类型(教师、社会服务、医药、心理健康,以及司法执行)的工作倦怠状况的研究表明:工作倦怠在两个国家有相似的工作特征。在司法界,职员均表现出高工作怠慢和高无效感;教师均表现出高衰竭;在医药业均呈现出较高的无效感。通过这项研究,可以清楚的看出行业异质性对工作倦怠的不同维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3)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角色冲突是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造成不合适宜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而角色模糊是指对一个给定的角色的期望或规定缺乏明确的理解和认识。在很多研究中,职业中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Moore等人将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视为工作衰竭或工作压力的重要预测变量。此外Filley等人也指出,这种角色冲突容易导致工作满意度降低,从而对工作倦怠产生影响。

4、组织因素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组织因素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体现在:组织的绩效考核制度、组织支持、参与程度等方面。

(1)组织的绩效考核制度

有研究表明,组织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使得个体的工作绩效得不到及时、公平的反馈,对工作倦怠感有显著性的影响。Gabris等人对政府部门员工的绩效评价和工作倦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程序公平性和分配的公平性与工作倦怠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2)组织支持

组织支持,包括物质(诸如缺乏必要的资源、工作环境差等)和精神(诸如上司支持、同事支持、组织或团队气氛等)两个层面。研究表明:物质因素会影响个体在工作中的绩效,从而使个体产生工作倦怠感。而对精神因素的支持研究发现,来自上级的支持比来自同事的支持更为重要。

(3)参与程度

个体在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包括独立性、决策参与程度、才能发挥程度等这些因素都对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其工作有控制感的员工比缺乏控制感的员工面对更少的工作紧张,这样的员工会将改变和问题看成挑战而非威胁。这样,这些员工将会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工作中的挑战,并且容易产生成就感。

5、个体特征因素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1)人格因素

相同的工作压力并非对人都会造成相同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压力总是和一定的人格特质联系起来的。许多研究表明,某些人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很容易受到工作倦怠的伤害。

一些涉及人格特征的研究表明,低自尊、外控型、神经质、A型性格、感觉型以及逃避型应激策略的人表现出较高的工作倦怠。例如:低自尊者在工作中感情脆弱,更易体验到低成就感,从而更容易产生工作倦怠。一些研究者考察了大五中的神经质、外向性和宜人性3个特征。结论发现倦怠与神经质维度的关系密切。

(2)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完成任务或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对个体或组织造

成的消极影响。

(3)个体期望

期望值或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对工作投入程度高,且希望承担更多的工作,容易体验到情感耗竭,而且一旦期望落空,就会随之出现去个性化的应对方式及个人无效感。

(三)、工作倦怠的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各界对工作倦怠的日益重视,研究工作者对工作倦怠的研究日益纯熟,针对工作

倦怠的应对措施也渐渐地提上了日程。通过上述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影响工作倦怠的因素有:社会环境、人口统计学、工作特征、组织因素以及个人特质。因此,在工作倦怠的应对措施中,我们也可以从内因(即个人特质)和外因(即工作特征、组织因素)这两个方面入手。

1、改变自身,积极应对工作倦怠

解决工作倦怠,首先可以从自身的因素出发,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改变个体的归因方式,提高个体的应对压力的能力,合理控制情绪等方法来实现。更加具体的来说,首先应该改变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生活中的原动力。同时,当面对压力时还应该减少期望、重新解释工作的意义,以及积极培养乐观的态度和主动地应对策略。然后,掌握必要的缓解压力的方法,例如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合理发泄消极的情绪等等。

2、组织采取措施,减少员工工作倦怠

目前,组织和企业日益关注工作倦怠带来的消极的影响,纷纷采取一些措施以减少员工工作倦怠的可能性。例如:一些企业开始减轻员工的工作量、提供更多的工作支持、提高个体工作的自主性、改变组织的结构和优化工作流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等等。同时,许多的企业展开员工培训计划。以期望通过员工培训,改变员工的观念、弥补员工的知识漏洞、增加员工技能,提高员工的社会心理素养,增强员工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以减少工作倦怠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员工援助计划(即包括压力管理、裁员心理危机干预、职业生涯管理等等)渐渐被企业所接受,可以减少员工的不安全感,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避免员工的工作倦怠感。

四、参考文献

[1] 李永鑫 张阔 工作倦怠研究的新趋势[J]《心理科学》2007年 第2期478-481页

[2]李金波 许百华 左伍衡 影响工作倦怠形成的组织情境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 第2期146-149

[3] 卞冉 龙立荣 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4] 李培忠 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1期 26-28

[5] 赵崇莲 苏铭鑫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 育 科 学 版)》2009年 第4期 65-69

[6]贾晓波 陈凤荣 工作倦怠的测量及其干预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 第1期55-60

第三篇:员工工作倦怠 HR怎么办

员工工作倦怠 HR怎么办

发布时间:2008-4-29 11:10:14 共查看25次 核心提示:据调查,最易犯的“职场通病”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工作倦怠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进行的“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4000名被调查者中,有70%出现轻微的工作倦怠;有39.22%出现中度工作倦怠;还有13%的受调查者出现了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8个受调查者中基本上就有一个出现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症。

据调查,最易犯的“职场通病”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工作倦怠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进行的“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4000名被调查者中,有70%出现轻微的工作倦怠;有39.22%出现中度工作倦怠;还有13%的受调查者出现了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8个受调查者中基本上就有一个出现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症。

工作倦怠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工作初期人们的工作热情高涨、资源充足,但随后,热情不断降低,资源和能量不断消耗,倦怠感便开始袭来,工作到4年左右达到高峰。根据国外的经验,这一时间一般在工作2到5年时发生。职业倦怠心理都会不同程度存在于每一个职业人的身上,它对个人和组织都是一种能量的耗竭。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职业枯竭的高发期,现代人产生工作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8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而工作一年以上的白领人士有高于40%的人想跳槽。

员工工作倦怠,有企业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当公司的员工感觉自己很累,做事情也变得没有先前那样的积极,没有了当时的冲劲与激情时,作为HR,可以给员工什么帮助,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呢?

员工产生工作倦怠,从组织层面分析,有以下原因:

1、工作分析不到位,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遇到职责界定不清时就临时抓人来做,用部分人的努力和贡献掩盖了另一部分庸才;

2、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或指标设计不合理,量化程度不够,不能客观体现绩效,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儿;

3、绩效结果应用不科学,和薪酬结合比例不大,不能奖勤罚懒;和培训及职业生涯规划脱节,员工看不到前途;

4、用人机制老化,能进不能出,唯资历论,人才上不去,庸才汰不出;

5、企业价值观不清晰,宣贯不到位。

重新审视岗位描述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组织心理学家大卫·加维奇博士认为重燃员工的工作热诚与激情的方法,应该从重新审视岗位描述开始。

如果员工产生工作倦怠的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混乱,工作职责不清,HR应从业务流程梳理开始,重新进行工作分析。如果企业没有规范的业务流程的话,也不妨在工作分析之前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标准文本。

业务流程是由输入、处理过程和输出构成的,输入是流程上一环节的结果,同时构成本环节的客户需求,处理过程和输出构成了岗位的工作内容。对每个节点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确定各岗位工作内容的过程。对节点分析的内容进行汇总,则构成了岗位职责。同一岗位可能参与到多个相关流程之中,将企业流程中涉及到某一岗位的所有节点的工作内容汇总起来就构成了该岗位完整的职责。

同时,HR在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和工作分析的时候,一定要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员工参与到业务流程梳理和工作分析中来,邀请员工参与讨论和制订他所在岗位的岗位描述。这样既能帮助HR更好地完成岗位描述,同时也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HR还可以问一问员工,他们最想做什么工作。最好让员工知道,要提升到理想的职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还需要什么样的经验、技能和知识。

这样,既明确了工作职责,同时又帮助员工进行了合理的职业规划,为他们设立了工作目标。

优化用人机制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企业中,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调动员工工作激情。

某公司一个生产部门连续三个月产量、质量下降,员工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敷衍应付。针对上述现象,该公司HR与领导沟通一致后,召开全体会议,主要内容三项:

1、制造部裁人1/4,依据是三个月的绩效及工作表现;

2、动态用工: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在岗培训员工、下岗培训员工,四种状态动态调整;

3、宣传企业高层思路:战略发展目标是既定的,会坚定不移的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超这个方向发展,企业就没有出路,故员工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紧紧跟随不要掉队,掉队就意味着被淘汰,为了保障60%-70%多数员工的利益,企业会毫不犹豫的把掉队的30%-40%舍弃。

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明显,3/4的员工的产量和质量比以前全部员工提高了一大节,各项管理逐渐规范,员工落实工艺技术规范、主动提高技能的意识大幅提高。将裁掉员工的薪酬分配到现在员工身上,薪酬提高1/3,促进了工作积极性。

要想让动物园的鹿群保持健康的精神和体魄,需要在鹿群里放入一只狼,HR人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狼放进去。

岗位轮换

管理大师、双因子激励理论的创建者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工作有三种方法,即轮岗,拓宽工作职责范围和交付员工更有挑战性和更有难度的工作。通过改变员工工作的内容、工作量和工作方式,为员工带来新鲜感,刺激他们身上已经麻木的神经,让他们在变化和压力中重新“活”过来。

一位管理学家说:“如果你让员工干得好,就得给他一份恰当的工作”。衡量一份工作对一个人是否恰当,关键看他是否有兴趣、有热情。盛田昭夫从索尼公司的管理实践中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员工能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会精神振奋,更加投入。

索尼公司的内部小报上,经常刊登各部门的“求人广告”,员工可以自由而且秘密地前去应聘,他们的上司无权阻止。另外,公司每隔两年便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员工,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变动,而是主动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的岗位轮换,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人才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工作丰富化

有些不能轮换的岗位,可以通过目标多样化、工作丰富化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工作丰富化与工作扩大化、岗位轮换不同,它不是水平地增加员工工作的内容,而是垂直地增加工作内容,通过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的改变,让员工更加完整、更加有责任心地去工作,使员工得到工作本身的激励和成就感。

1、增加员工责任。不仅是要增加设计本身的责任,还要增加其控制产品质量,保持生

产的计划性、连续性及节奏性的责任,使员工感到自己有责任完成一个完整工作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同时增加员工责任意味着降低管理控制程度。

2、赋予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和自由度,给员工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员工感到工作的成败依靠他的努力和控制,从而认为与其个人职责息息相关时,工作对员工就有了重要的意义。实现这一良好工作心理状态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完善岗位(或职务)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给予员工工作自主权。同时还跟员工心态有关,要打破怕承担责任的心理。

3、反馈。将有关员工工作绩效的数据及时地反馈给员工。了解工作绩效是形成工作满足感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员工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很难得到高层次的满足感。努力克服有考核无反馈现象,那样还不如不考核。反馈可以来自工作本身,来自管理者、同事等。

4、考核。报酬与奖励要决定于员工实现工作目标的程度。

5、培训。要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满足员工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不要因培训而培训,成为培训的奴隶和员工的负担。

6、成就。通过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决策的自主权,来提高其工作的成就感。

营造绩效导向企业文化

企业如果要建立一种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就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岗位安排、工资报酬、职位提升、降级、降职及解雇等看成是企业真正的“控制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机制下的严格奖惩,通过企业的各项决定向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表明,企业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奖励的是什么;企业不提倡、不赞成的是什么。奖要重奖,罚也要罚的心惊肉跳。

同时,企业应该对员工的工作目标给予重视,对他们所做的工作给予反馈,并帮助其成长,当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现优缺点在哪里,绩效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半。其它除了文件的记录、分数的评核等外,绩效管理制度还要与企业的培训、晋升、薪酬链接起来。因而,要想绩效管理取得明显的效果,企业必须自上而下针对绩效管理问题加强培训、及时沟通。

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内,员工的贡献能够得到及时的肯定、赞赏和奖励,从而使员工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荣誉感和责任心,激励员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第四篇:员工工作倦怠 HR怎么办

员工工作倦怠 HR怎么办? 据调查,最易犯的“职场通病”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工作倦怠症。调查显示,4000名被调查者中,有70%出现轻微的工作倦怠;有39.22%出现中度工作倦怠;还有13%的受调查者出现了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8个受调查者中基本上就有一个出现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症。

工作倦怠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工作初期人们的工作热情高涨、资源充足,但随后,热情不断降低,资源和能量不断消耗,倦怠感便开始袭来,工作到4年左右达到高峰。根据国外的经验,这一时间一般在工作2到5年时发生。职业倦怠心理都会不同程度存在于每一个职业人的身上,它对个人和组织都是一种能量的耗竭。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职业枯竭的高发期,现代人产生工作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8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而工作一年以上的白领人士有高于40%的人想跳槽。

员工工作倦怠,有企业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当公司的员工感觉自己很累,做事情也变得没有先前那样的积极,没有了当时的冲劲与激情时,作为HR,可以给员工什么帮助,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呢?

员工产生工作倦怠,从组织层面分析,有以下原因:

1、工作分析不到位,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遇到职责界定不清时就临时抓人来做,用部分人的努力和贡献掩盖了另一部分庸才;

2、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或指标设计不合理,量化程度不够,不能客观体现绩效,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儿;

3、绩效结果应用不科学,和薪酬结合比例不大,不能奖勤罚懒;和培训及职业生涯规划脱节,员工看不到前途;

4、用人机制老化,能进不能出,唯资历论,人才上不去,庸才汰不出;

5、企业价值观不清晰,宣贯不到位。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重新审视岗位描述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组织心理学家大卫?加维奇博士认为重燃员工的工作热诚与激情的方法,应该从重新审视岗位描述开始。

如果员工产生工作倦怠的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混乱,工作职责不清,HR应从业务流程梳理开始,重新进行工作分析。如果企业没有规范的业务流程的话,也不妨在工作分析之前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标准文本。

业务流程是由输入、处理过程和输出构成的,输入是流程上一环节的结果,同时构成本环节的客户需求,处理过程和输出构成了岗位的工作内容。对每个节点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确定各岗位工作内容的过程。对节点分析的内容进行汇总,则构成了岗位职责。同一岗位可能参与到多个相关流程之中,将企业流程中涉及到某一岗位的所有节点的工作内容汇总起来就构成了该岗位完整的职责。

同时,HR在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和工作分析的时候,一定要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员工参与到业务流程梳理和工作分析中来,邀请员工参与讨论和制订他所在岗位的岗位描述。这样既能帮助HR更好

地完成岗位描述,同时也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HR还可以问一问员工,他们最想做什么工作。最好让员工知道,要提升到理想的职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还需要什么样的经验、技能和知识。这样,既明确了工作职责,同时又帮助员工进行了合理的职业规划,为他们设立了工作目标。

优化用人机制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企业中,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调动员工工作激情。

某公司一个生产部门连续三个月产量、质量下降,员工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敷衍应付。针对上述现象,该公司HR与领导沟通一致后,召开全体会议,主要内容三项:

1、制造部裁人1/4,依据是三个月的绩效及工作表现;

2、动态用工: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在岗培训员工、下岗培训员工,四种状态动态调整;

3、宣传企业高层思路:战略发展目标是既定的,会坚定不移的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超这个方向发展,企业就没有出路,故员工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紧紧跟随不要掉队,掉队就意味着被淘汰,为了保障60%-70%多数员工的利益,企业会毫不犹豫的把掉队的30%-40%舍弃。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明显,3/4的员工的产量和质量比以前全部员工提高了一大节,各项管理逐渐规范,员工落实工艺技术规范、主动提高技能的意识大幅提高。将裁掉员工的薪酬分配到现在员工身上,薪酬提高1/3,促进了工作积极性。

要想让动物园的鹿群保持健康的精神和体魄,需要在鹿群里放入一只狼,HR人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狼放进去。

岗位轮换

管理大师、双因子激励理论的创建者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工作有三种方法,即轮岗,拓宽工作职责范围和交付员工更有挑战性和更有难度的工作。通过改变员工工作的内容、工作量和工作方式,为员工带来新鲜感,刺激他们身上已经麻木的神经,让他们在变化和压力中重新“活”过来。

一位管理学家说:“如果你让员工干得好,就得给他一份恰当的工作”。衡量一份工作对一个人是否恰当,关键看他是否有兴趣、有热情。盛田昭夫从索尼公司的管理实践中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员工能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会精神振奋,更加投入。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索尼公司的内部小报上,经常刊登各部门的“求人广告”,员工可以自由而且秘密地前去应聘,他们的上司无权阻止。另外,公司每隔两年便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员工,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变动,而是主动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的岗位轮换,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人才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工作丰富化

有些不能轮换的岗位,可以通过目标多样化、工作丰富化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工作丰富化与工作扩大化、岗位轮换不同,它不是水平地增加员工工作的内容,而是垂直地增加工作内容,通过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的改变,让员工更加完整、更加有责任心地去工作,使员工得到工作本身的激励和成就感。

1、增加员工责任。不仅是要增加设计本身的责任,还要增加其控制产品质量,保持生产的计划性、连续性及节奏性的责任,使员工感到自己有责任完成一个完整工作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同时增加员工责任意味着降低管理控制程度。

2、赋予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和自由度,给员工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员工感到工作的成败依靠他的努力和控制,从而认为与其个人职责息息相关时,工作对员工就有了重要的意义。实现这一良好工作心理状态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完善岗位(或职务)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给予员工工作自主权。同时还跟员工心态有关,要打破怕承担责任的心理。

3、反馈。将有关员工工作绩效的数据及时地反馈给员工。了解工作绩效是形成工作满足感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员工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很难得到高层次的满足感。努力克服有考核无反馈现象,那样还不如不考核。反馈可以来自工作本身,来自管理者、同事等。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4、考核。报酬与奖励要决定于员工实现工作目标的程度。

5、培训。要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满足员工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不要因培训而培训,成为培训的奴隶和员工的负担。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6、成就。通过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决策的自主权,来提高其工作的成就感。

营造绩效导向企业文化

企业如果要建立一种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就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岗位安排、工资报酬、职位提升、降级、降职及解雇等看成是企业真正的“控制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机制下的严格奖惩,通过企业的各项决定向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表明,企业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奖励的是什么;企业不提倡、不赞成的是什么。奖要重奖,罚也要罚的心惊肉跳。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同时,企业应该对员工的工作目标给予重视,对他们所做的工作给予反馈,并帮助其成长,当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现优缺点在哪里,绩效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半。其它除了文件的记录、分数的评核等外,绩效管理制度还要与企业的培训、晋升、薪酬链接起来。因而,要想绩效管理取得明显的效果,企业必须自上而下针对绩效管理问题加强培训、及时沟通。

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内,员工的贡献能够得到及时的肯定、赞赏和奖励,从而使员工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荣誉感和责任心,激励员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第五篇:克服工作倦怠 避免年底上班迟到

克服工作倦怠 避免年底上班迟到

如果不刻意观察,你会以为迟到是人们的通病,堵车、回去取东西、闹钟调错时间、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等等,都会是上班迟到最好的理由。但稍微注意你会 发现,守时的人总是守时,而迟到的人总会迟到,甚至有许多人渐渐的将迟到当成一种生活习惯。特别是随着年底的来临,对工作的倦怠也是迟到的一大重要原因,尤其是那些为迟到找理由的人。

上班常迟到 或是强迫症作怪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的故事:有这样一个人,大伙称他“迟到大王”。后来,他把闹表从7点调到了6点半,可仍于事无补。原来,他出门之前总要反复照镜子看衬 衫是否平整,反复检查插座、煤气和窗户„„即使提前起床,只不过增加了检查的次数罢了。其实,这类人总给自己设定强制性的程序,只有将这个程序完成了,才 能踏踏实实地干另一件事。通常,我们将其归入强迫症之中。此外,还有些爱迟到者是另一种强迫。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底线”,他们会看着表出门,如心中预设是 7点半出门,即便在7点24分时,你都休想让他们踏出家门。一旦路上遇到意外状况,迟到就在所难免了。

年底工作倦怠成迟到原因

对工作的倦怠也是迟到的一大原因,尤其是那些为迟到找理由的人。关于工作倦怠问题,在年底的时候最喜欢缠上职场人。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其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就是“拖”。

据调查显示,1/5的迟到者编故事来解释迟到的原因。其中,有些故事编造得极其离奇,如“我梦见被炒鱿鱼了,所以就没着急起床”“我没找到合适的领带,于是等商场开门后去买了一条”等。这反映出他们对乏味的工作心怀不满,或者遇到困难后没有得到及时纾解,在潜意识里对工作产生了排斥。这也成为年底迟到现 象增多的一个特殊因素。

职场新人融入新环境先杜绝迟到

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迟到”这种现象总归影响不好,特别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尤为重要。对你的老板来说,没有什么比踏实工作更值得欣赏。哪怕你并没有那 么聪明机敏,坚持不懈的努力也会赢得大家的认同和尊重。按时上班、脚踏实地,时间久了,你的职业技能和心智自然会不断加强。所以心理学家建议,要融入新环 境,职场新人首先要杜绝迟到!

年底如何避免迟到?

学习安排时间。制订严格的时间表,张贴在随处可见的位置,把工作安排或朋友约会都标注清楚,并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

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牺牲者”的位置上,当你被迫等待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也许你会因此懂得尊重他人的重要。

多做心理调节。让任何事情都顺其自然吧:家里好像没收拾干净,那就让它乱着吧;头发有点脏了,那就再忍一忍。长此以往,克服了焦虑情绪,迟到便会减少了。

本文由中国化工人才网整理

下载工作倦怠文献摘录集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作倦怠文献摘录集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上调查:女性工作更易倦怠

    日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了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出以下几个特点。 七成职场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 根据对受调查者的工作倦怠情况的分析,发现有70%......

    工作倦怠: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工作倦怠: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郧西县商务局局长高波记得我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领导经常讲:“消极怠工就是腐败”。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这句话在我们个人成长进步的过......

    学习倦怠感悟

    学习倦怠感悟嵩阳一小:李翠萍通过参加转化学习倦怠学生的培训,我的收获与感悟:转化学习倦怠学生,首先是要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内心,了解其学习倦怠 的原因;其次针对了解原因......

    什么是职场倦怠

    什么是职场倦怠 婚姻中有“七年之痒”,而在当今职场,有些人工作不到7个月,便已“痒不可支”。据4月底出炉的《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

    班干部工作倦怠现象心理分析及策略

    班干部工作倦怠现象心理分析及策略 做过班主任的老师绝大多数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某一位班干部悄悄地找到你,然后低声向你提出辞职的想法和要求。其实这就是班干部工作倦怠的......

    警察工作倦怠及其缓解措施(写写帮推荐)

    警察工作倦怠及其缓解措施胡世群(贵州警官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摘要:分析了警察工作倦怠的现状以及影响警察工作倦怠的三个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缓解警察工作倦怠的具体措......

    员工工作倦怠原因及改进措施探析

    员工工作倦怠原因及改进措施探析 0714102-23 何倩 一、工作倦怠的定义 工作倦怠,也称“职业倦怠”,也有翻译为“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它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症状,通......

    医务人员工作倦怠干预策略的思考

    本文由:华夏学术传媒网 提供 摘要:在医务人员中普遍存在的、被视为“职业杀手”的工作倦怠,不仅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医学 科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