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校学校文化建设途径的思考
关于我校学校文化建设途径的思考
学校改革与发展研究办公室王伟
一、关于学校文化的概述
在职业教育激烈竞争的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校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和专业的竞争,也不仅仅是某个特色专业和少数几个名牌教师的优势竞争,更重要的是整个学校整体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因为文化是不可能被复制和模仿的,在竞争中具有强烈的差异性特征。于是,有超前发展眼光的学校纷纷提出要建设自己的“学校文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已把学校文化建设视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学校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师生成员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学校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新观念,是指学校在教学管理中,伴随着自身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确立并深深植根于学校每一个師生头脑中的独特的精神成果和思想观念。即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组织内部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学校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系统内可分为若干四个层次:
1、精神文化层:包括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的管理哲学、学校发展的理念、学校的道德等。
2、制度文化层:学校的机构设置、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包括教师队伍建设理念、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理念、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理念,学生活动设计理念等。是学校这个组织及其师生成员的行为方式。
3、物质文化层:即由学校文化物质条件构造的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房屋等。
4、环境文化层:指以学校物质环境和师生活动为载体,是学校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硬件和软件。
学校的精神文化层为学校的物质文化层、环境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提供思想基础,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层约束和规范精神文化层和物质文化层、环境文化层的建设;而学校的物质文化层、环境文化层为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提供物质基础,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四者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学校文化。
其次要在环境文化层和创建团队的建设方面作为启动我校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手段,通过环境文化层和创建团队方面的建设所带来的新变化,新感受,让广大师生更容易接受建设学校文化的要求,为下一步更深层次具体落实以“素质立人、特色办学、质量兴校、服务社会”的为办学理念的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环境文化层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在精神文化层方面要明确“素质立人、特色办学、质量兴校、服务社会”办学理念的具体内涵和外延,问答“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我们怎样做?我们走向何处?”
学校文化建设其内容是一个较为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每个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也因其特点不同而不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启动我校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首先要在精神文化层方面进一步明确“素质立人、特色办学、质量兴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为下一步学校文化建设作好思想上的统一。
开展学校理念与“素质立人”、“特色办学”、“质量兴校”、“服务社会”方面的讨论和分析研究,明确其具体内涵和外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问答“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我们怎样做?我们走向何处?”等问题,进行学校理念的认知、认同则是学校文化建设从“策划、设计”迈向“实践、应用”的关键一步,这一步如同奠基,只有夯实了地基,主体建筑才能牢固。
进行学校理念的“认知”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认知”,就是“认识”、“知晓”,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进行师生学校理念的认知过程,就是通过对师生持续的思想灌输和反复的强化训练,逐步深化师生对学校理念的基本概念、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和理解,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迹,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转变为行动上的自觉。完成这一过程在实际操作上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提高认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学校理念自形成之日起,就必然成为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这一点必须向师生讲明白。同时还要我们还要清楚认识到,对于学校理念的认知、认同,不是玩文字游戏,不是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而是要以这些共同的理念将全体师生集合到“学校精神”的旗帜之下,朝着既定的目标永往直前,共同开创学校的未来。只有广大师生明白了道
理,提高了认识,启发了自觉,“认知”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各相关部门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进一步丰富和打造一个富有特色和实效的活动载体品牌
对学校现有的党总支部、校工会、校团委(各中心团总支部)、德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与素能培训教育委员会等各相关部门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任务和作用进行分析、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明确其功能;并且进一步创建和打造各类组织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都有一个富有特色和实效的活动载体品牌,每年都有一个主题明确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活动内容、提升学校文化活动质量。
一是党总支在各支部开展“我是共产党员,向我看齐”党员先锋岗的创建活动,发挥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
二是校工会要根据上级工会开展“云岭优秀职工”活动的要求,配合学校发展的新要求,在各工会小组开展以“岗位学习、岗位成长、岗位创新、岗位敬业”为主题的竞赛活动;
三是校团委及德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五四系列活动”内涵和质量;各中心团总支部要结合企业需求以及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以“树良好职业意识,立良好职业行为、学良好职业技能”为主题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活动;
四是教学管理与学生素能培训工作委员会结合企业需求开展以“育良好人格品质、树良好职业意识,立良好职业行为,做知识型技术工人”为主题的学生素能培训活动;
三、创建团队为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为保障 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创建一支优秀的团队。开展创建优秀的团队知识培训讲座,让师生了解和掌握创建优秀团队的基本方法。通过团队的创建为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为保障。
一是开展以班级为单位载体的学校文化创建活动: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开展班主任致本班同学共勉的一句话;取一个“我们喜爱的班级团队队名”,如“阳光班级”、“青春地平线”;制定一个班级团队目标和团队誓词;照一张班集体像并以此名称命名;“一句话”、“一个班级团队队名”、“班级团队目标”、“一个班级团队誓词”、“一张集体像”和全班同学姓名等内容由学校统一制作后,安置在班级教室门上。各班级可以提供自己喜爱的背景图案。各班级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通过“五个一活动”树立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并以此积极探索班级团队建设的管理模式,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现代企业对员工团队管理的基本要求,缩短学生对学校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的距离。
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进升国旗仪式:每周一在升完国旗后各班级起誓班级团队誓词。让教全体师生感受到学校文化的建设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是学校各部门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取一个部门团队队名,部门负责人致本部门同事共勉的一句话;制定一个部门团队目标(明确部门团队使命)和一个团队誓词(部门团队使命宣言);照一张部门集体像。“部门团队队名”、“一句话”、“部门团队目标”、“部门团队誓词”、“一张部门集体像”和部门同事姓名等内容由学校统一制作后,安置在部门醒目的位置。通过“五个一活动”树立部门教职工的团队意识、使命感和责任心;确保学校办学理念的价值观和办学目标有效延伸和实现。
四是在教职工中征集“昆明市技工学校教职工团队使命宣言”,建议每月第一周升国旗仪式后,举行全体教职工起誓“昆明市技工学校教职工团队使命宣言”仪式,不断强化教职工的学校使命感、团队意识。
五是把“素质立人、特色办学、质量兴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学校ISO9000质量方针和“昆明市技工学校教职工团队使命宣言”镌刻在学校大门口的墙面上,向社会宣告学校的价值观和办学使命。
六是开展“每两周一次团队游戏培训活动”。利用校长办公会和全校教职工大会每两周开展一次约30分钟以内(1—2个团队培训游戏)的团队培训。以此强化教职工的团队意识、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培养教职工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让教职工感受到学校文化的建设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形象视觉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怡人心情。
在全校师生中征集校园内各幢楼、学生活动室、各条路和各草坪的名称,统一制作成视觉冲击力强具有特色的楼牌、路牌。学校会议室、多功能厅、学生活动室、综合楼的楼道内分别悬挂反映我校师生精神风的图片和警句格言。
第二篇: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刍 议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傅 伟
[摘要]本文就校园文化的内涵进行了介绍。并就我校目前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需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关键词]学校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人们常说:靠领导来管理的学校是三流的学校,靠制度来治理的学校是二流的学校,靠文化来统领的学校才是一流的学校。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并要长期不断为之而努力的一个问题。
一、学校文化的内涵
学校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培育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和恪守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是以学校整体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反映着一个学校长期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素质、精神、作风以及公众形象等文化积淀。从不同层面看,学校文化又可细分为三个方面:即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是指物质形态的内涵及其表面附着物所包含的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校园物质文化形态主要表现在优雅的校园、宁静的教室、整洁的宿舍及文化设施这些校园环境中的硬件,是学校各类活动的载体。它是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对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陶冶情操,享受美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步入学校的第一印象,就起始于物质文化形态之中。学生们在那里消化学术营养,增长知识;在那里与学友进行交流,学会与人相融;在那里构建文明卫生环境,提高公民素养。因此,营造宜人的物质文化形态,不仅能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而且使学校的建设与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协调同步,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最基础、最形象、最直接的促进作用。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要求和规范在内的精神成果,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反映和体 现着学校文化的发展水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内除去物质制度以外的所有的精神活动所形成的成果,包括观念文化、活动文化、校本课程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方面。
(1)校风。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
(2)教风。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
(3)学风。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4)学校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从上可以看到,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认真思考并努力加强和改进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枝江一中办学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已经发展到拥有六十多个教学班、四千余名学生的规模,学校办学水平日益提升,多次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或最佳文明单位,是较早被认定并通过复评的省级示范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
1、亮丽的校园物质文化。在市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办学四十周年之际,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新校规划科学合理,建筑恢宏大气,传统与现代融合,东西方特色兼顾,借自然地势,融江南山水神韵,加上点缀于校园的山石、气派的宣传长廊、别致的广场灯饰、整齐的绿化树木,悬挂于走廊上的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图片,立于道路两旁的警示宣传标牌,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感。学生生活其间,无时无地不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2、完备的校园制度文化。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特别是在2006年,学校通过引进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体系,按照国际标准认真梳理并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章可行、有法可依,明确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责、权、利,确保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3、纯正的校园精神文化。经过不断的教学管理实践和对办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学校办学理念逐渐明晰,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为了每一位学生自主、和谐、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从最初的“以德治校、全面发展、求真务实、质量第一”,“求真、尚智、务实、创新”带有较明显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烙印的校训,再到今天的将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始终的“人本、和谐、至善、日新”的校训。形成了“求真务实、严谨善导、生动活泼、开拓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学高、身正”的教风和“志存高远、尊师守纪、博学慎思、刻苦自励”的学风,谱写了校歌,设计了校徽校旗,确定了校庆纪念日,还有围绕校园精神开展的多项文化活动等等,使我校校园文化得到不断的厚实和积淀。而这种学校精神,正是我校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根本原因。
但是,应当看到,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和全国其他先进学校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
1、文化硬件实施的不完备。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学校建设只完成了一期工程,目前图书馆、运动场、体育馆、艺术楼等还未建设,相关的文化配套设施诸如文化石、文化墙、文化柱、文化路、文化桥等彰显学校文化特色的景点没有规划兴建,使得学生置身于空旷的校园中,直观感受文化熏陶的氛围不强,文化育人的气息不浓。
2、制度建设虽有长足的进步,但有很多还停留在纸面上,有些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对已有制度的执行检查力度不够。由于学校的制度还得靠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队伍来执行,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所以,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应当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显然,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队伍素质建设。
3、办学思想和理念还未被全体师生所认识,并自觉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身体力行。首先是办学理念刚刚提炼,在师生中没有广泛宣传讨论,对其内涵还不是特别明晰,其次是和我们的办学理念相一致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本思想在一些方面体现不够充分,其三是良好的教风学风的继承不够,如何将学校长期形成的优良教风学风保持并传承给年轻一代的教师和学生,还要继续努力。
4、对学校自身保持下来的文化传统挖掘不够。如在四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涌现出了以朱正文校长为代表的一大批敬业爱岗的优秀教师和一大批在各行各业做出巨大成绩的优秀学子,他们的风范和成长经历就是极好的校园文化资源和德育教材,应当加以发掘和利用,来教育教师和学生。
5、受制于升学的压力,校园文化活动还不够丰富,有限的活动学生参与面还不广,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特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培养,个性也没有充分张扬。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要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激励为核心、以促使师生一生更好发展、以激发人的积极性为根本目的的原则。必须坚持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其次是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层面等制度文化,最表层的才是学校文化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如各种文化设施、形象设计等等。如果我们只注重物质文化,忽视校园精神建设,让表层的形式脱离了深层的基础,那么这样的文化建设就不完备,就没有抓住要害,对学校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就要大打折扣。
1、对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精心打造诗情化、艺术化、哲理化、人性化的校园人文空间,营造优美校园学习环境。首先是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确立我校文化建设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文化建设的内容、队伍、途径、手段、措施、阶段性任务、经费投入等,使文化建设更具目的性、科学性;其次是对校园文化设施进行整体规划,一次设计,根据经费情况分阶段实施,确保设施的高标准、高品位。对校园绿化树木、文化宣传长廊、文化墙、文化柱、文化石、特色雕塑、生态园、公告牌等纳入考虑。因为这些设施的兴建不仅在于改变外观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蕴含“精、气、神”的外观形象设施,来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三是规范已有的文化设施。比如教寝室办公室各种行为规范、名言警句、班训室训、学习园地等进行统一规范,从而实现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能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达到用环境来熏陶人、感召人的目的。
2、强化学校办学理念的宣传教育,使之深入人心。一是在全校师生中进行一中精神大讨论,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进行充分的剖析,让全体师生了解其实质和文化内涵;二是在学校橱窗、墙壁或建筑上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及含义,让师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和激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品格。
3、充分挖掘学校自身和本地乡土文化资源,并以适当的形式呈现给师生。如将这些年来为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师德楷模、优秀教师的事迹,历届校友中取得突出贡献或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刻苦自励的优秀学生的事迹编成资料,对入校的新老师和学生进行教育,对特别突出的可在校史陈列室或教室、寝室、公共走道等醒目位置介绍宣传他们。对三峡地区地域乡土文化、学生创造的书画、小制作、创造发明等作品通过图片、实物上墙上架进行展示,既是对这些学生的肯定,也是对其他学生的激励。
4、加强以教师师德建设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教风校风。坚持在教师中开展“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名师”的师德教育活动,倡导教师“爱学生、讲师德;爱学校、讲质量;爱岗位、讲职责;爱事业、讲奉献 ”。健全教师师德考评制度,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切实改变少数教师工作不负责任、不求上进的状况。只有真正转变了教风,才能形成优良的学风。要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职责教育,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下,做到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赏罚分明,严格规范师生行为。强化过程管理,强调内化自律,从而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制度文化。
5、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继续开展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英语节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学术讲座、丹阳论坛、辩论赛、征文赛、学生科学报告会和各项德育教育活动,积极研究开发更多符合教师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社团活动和各类校本课程,做到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增强学生间合作与团队精神,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友好互信关系,从而实现在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目的,做到师生相长。
总之,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时时思考并努力探索,注意吸收别人好的经验,不断总结完善自身文化建设的不足,才能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篇:学校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学校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学校文化是由一所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其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本文具体就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从校园物质文化等五方面作了理论思考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的阐述,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校共有30个班级,学生达1678人,教职工133人。长期以来,我校围绕着育人的终极目标,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在努力建设校园环境,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制订校风建设目标,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存在着一些问题。
1、极少数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偏颇,重视不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尚未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潜能,总认为校园文化无非就是务虚的事情,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态度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阻力。学校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教育目标不明确,成为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开展的矛盾之一。
2、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不能满足需要。
在校园文化开展过程中,我校遇到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校园文化活动需求的矛盾。学校在教学上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忽视校园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地制约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
3、缺乏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未能及时总结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律。我校校园活动开展虽然较为普遍,但是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也未能在实践中及时找到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学校实际建设的切合点,难以从理论上客观上去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向,显得层次较低,缺乏科学、系统性和创造性。
4、校园文化建设墨守成规,创新较少。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随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发展,及时总结出一些适应当前学生素质发展、身心特点和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兴载体来丰富充实,但许多学校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
5、社会文化的负效应对校园文化影响较大。由于校园文化建设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不能及时提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而社会文化又有其较大的负效应,从而破坏了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和精神面貌,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受负面影响,产生不良倾向。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校于2007年重新修订完善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规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达到培育跨世纪四有新人的目标。
二、学校文化建设内容与途径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根据学校 2007至2010年总体规划,整体规划好学校的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学校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使校园环境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第二课堂,创办校报校刊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建成学校完善的校园电视电化广播系统,利用学校网络及时播发校园新闻和优秀事迹; 在学校主要部位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加强学校网站、教师个人网站和班级网站建设,通过网络加强师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全程管理。即:“党支部与工会与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与政教处主任与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与班委会、少先队中队与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政教处与保卫处还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⑾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各班要利用班团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会、团委要发挥职能,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学校每两年要举办一次以上全校性的大型文化艺术节教育活动,倡导学生参加,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建设良好的校风。要结合本校实际,通过阐释校训、校旗、校歌、校徽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⑿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党团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⒀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开展评选先进团支部、团小组、先进班集体等争先创优活动,用先进激励学生健康发展;注重法制教育,开设法律教育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开展学生值周活动,建立学生行为监督小组,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养成自觉遵法守纪的良好行为。
⒁开展班级形象设计、宿舍美化等活动,浓厚学校文化氛围。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
第四篇: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一些思考
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一些思考
序:广州,一座让人深刻的城市!每一座校园都是诗,都是画!每一座校园中浓郁的文化气息,都是抹不掉的记忆,让人回味,让人思考。此次有幸参加东风日产“阳光关爱·教育援川”广州之行活动,感悟颇深,特记录如下。汶川第一小学诞生于抗震救灾之时,由广州市对口援建,星河湾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捐建,占地面积203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207平方米,绿化率30.6%,抗震设防9度,总投资6520万元,可容纳36个教学班,1620名学生,分为教学区、活动区、宿舍区。9月1日全校师生欢欢喜喜地在这座安全、漂亮、实用的现代化的学校里举行了隆重的开学仪式。
就像每座城市都会以各自独特的文化气质而呈现其与众不同,每一所学校在建设和发展历程中也会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质的校园文化而让人解读。我们希望汶川第一小学现在是建筑质量上的“第一”,将来还要在教学质量上“第一”。为了在灾区打造一所精品小学,汶川一小人决心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在“铭恩”中奋进。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哲人说:任何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要打造品牌学校,就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生命所在,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与良好校风的根本之源。学校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文治校,以文育人,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和教育观。
回顾我校的前身——威州小学、威州镇中心完小、七盘沟小学,三所小学在过去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都存在多多少少的误区:
1、过分强调教学工作而忽视文化建设。在前几年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许多人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志,其他工作必须依附于教学工作,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没引起足够的认识,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是一种短视行为,混淆了教学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逻辑关系,其结果只能是向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出素质结构存在缺陷、缺乏健全人格的“畸形”人才,反过来也影响着学校自身的社会形象。
2、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以前的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抓精神文化建设时,片面地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而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没有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导致管理工作只能是管得了当面,管不了背后,学生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反而对执行制度抵制、反感甚至阳奉阴违。
3、曲解文化内涵而忽视校园现实。认为“文化”是个大概念,博大精深,一所学校搞文化建设只能是蚂蚁撼树,学校小天地既没有开展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也没有可行性。殊不知“文化”一词有“文治与教化”的意思,文化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人自身的改造,有人的社会活动,就有文化的建设与创造。
4、热衷庸俗功利而忽视人本情怀。过去有的学校把人生理想、人格完善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因而对校园文化建设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甚至迎合部分人追求时尚的心理,另外,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缺乏个性,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内在有机的连贯性,更谈不上校园文化的传承与积淀。那么,在新的形势下,我校如何在已有的最基本的校园文化基础上,走出误区,进一步扩展、优化和创新,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陶冶塑造、凝聚激励、娱乐释放和传播的整合功能呢?作为一小的教师,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一、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使一个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江泽民同志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我国教育方针所指的全面发展,是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获得正常、健康、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素质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教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引导我国教育迈向21世纪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建设独具特色的小学校园文化,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充分发挥小学校园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应坚持以素质教育观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达到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完整、统一。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学校校长要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摆上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一同规划、一并部署、一起落实,要组建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领导小组。学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要结合实际、精心规划,描绘校园文化建设新美蓝图;要广泛动员、群策群力,汇聚校园文化建设强大力量;要注重实践、加强研究,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要立足长效、建立机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刚开学不久我校就确定了学校教育宗旨: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校训:文明、友爱、勤奋、健美。校风:勤奋、求实、和谐、创新。教风:敬业、爱生、博学、善导。学风:乐学、多思、探索、创新
三、以优美环境物化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发达程度的外部标志,它包容着丰富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无论是校园中的设施,还是校园中的环境,它们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顺利进行的保证。学校应根据地理环境和现有的建筑、场地、经济条件,按以文治校,以文育人的原则规范校园文化的各种物质载体,要坚持技术和艺术、实用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切实抓好学校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让学校的每一扇墙壁都会“说话”,努力创设布局合理、格调高雅、文化味浓的校园环境。
1、校园的绿化与美化
好的学校要像花园一样美丽。一位教育家说,学校要让年轻人的心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都是可充分利用的办学资源,它对学校构建优美的育人环境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我们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那么,优美的小学校园就应当成为花朵盛开的地方,成为希望放飞的摇篮。试想,当一名名小学生,一天天地看着在自己亲手呵护下的小树苗与自己一起成长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我们的校园有30% 的绿化面积,有教师的教育,有外形像花草一样美丽的提示牌的温馨提示下,小学生们会提高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为。
2、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
校舍内部陈设包括室内外墙壁,走廊墙壁的利用,橱窗、名人挂像、警示牌的布置,教师办公室的装饰与布置,各专用教室的合理位置和内部陈设等。校舍内部的陈设应做到:精、准、美。
精:橱窗的内容,名人挂像的选择等应精选、简洁。
准:校舍内部物品摆放、悬挂的位置要准确、醒目。
美:校舍内部的陈设应与校园的布局和谐、统一,要规范、协调。
(1)墙壁文化:可设文明礼仪墙、行为规范墙;德育墙;安全知识墙;艺术墙等
(2)走廊墙壁文化:可设美德墙(诚实、守信、宽容、感恩、孝顺);励志墙等
(3)楼道文化:楼梯两边可以以学生和教师的活动为题材制作活泼的图案拼图,楼梯上标上安全提示,倡导绿色行为;一区楼道正面的墙可作书香长廊之系列,二区楼道正面的墙可作数学名人之系列介绍墙。
(4)厕所文化:可贴警示牌;可作统一的装饰。
(5)办公室文化:制度墙;装饰墙要尽显年级组特点。
(6)专用功能室文化:彰显各功能教室特点,营造学习氛围。
(7)班级文化:建立卫生角;班务公开栏; 班训,班主任寄语;特色中队墙(激励、展览);图书角。
四、以活动形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另一层面就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各种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形成的主体是校园人,尤其是学生,他们是校园主体中的主体。小学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对象是儿童,他们天性好动,活泼受玩,他们不习惯于长时间的静坐和死板教条的说教、灌输,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极易受到伤害和过度的剌激,也极易产生逆反和厌倦的心理。长时间的单一的静态性的校园课堂教学形式,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所期盼的是既能调剂学习、生活,又能获取各种知识和才能的充满强烈动感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能将常规性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有阵地、有载体、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就能有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1、以课堂教学渗透校园文化建设。
教师们要以端庄的仪表风范、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职业道德,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大力营造清新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促进学生心智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以重大活动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突出地方特色、时代主题、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增进身心健康的重大活动,既活跃校园文化建设,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工作是愉快的、学习是轻松的”浓厚文化氛围。
(1)学科类。
主要是指围绕各门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开展了校园手抄报、黑板报、数学趣题征解、小喇叭课文朗读、数学知识竞赛、英语诗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艺术类。
艺术类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最易于接受也最能展示其个性特点的校园特色活动之一。在这方面,可以以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舞台,成立了唱歌、舞蹈、器乐、美术等活动小组,并开展诸如书画展、现场作画、师生摄影展、手工制作等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
(3)科普类。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将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显
示出巨大的作用。在小学校园文化中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可以开展了动植物标本制作、科技手工制作、科普知识讲座“崇尚科学,传播文明”等活动。
(4)康体类。
强健的体魄不但是人体美的根本标志,更是新一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也是学生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坚定基础。小学校园文化中的康体类活动应根据学生的生理条件,有节奏、有规律地开展轻松、活泼的活动,把卫生、健康与体育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例如,经历了地震,学校可以举行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坚持锻炼,讲究卫生,爱护眼睛,乐观向上,远离危险,自护自救等一系列活动。
我们新修的校园有两个塑胶篮球场和室内篮球场,还可以以“篮球节”为形式,并开展多项与篮球运动相关的篮球节摄影展、征文、篮球运动智力竞赛、篮球知识讲座、篮球节展板、篮球宝贝(健美操)比赛等活动
(5)文史类。
小学校园文化中的文史类活动主要是指将民族文化中的基础性的文学、历史知识通过开展读书教育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的综合性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
(6)生活类。
主要是指学生的在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的在校生活强调以接受生活基本知识和集体生活为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则是学生在校园生活的基础上以实践为主。例如感恩系列教育:广东人民的大德至爱,我们会传承,大爱让我们学会感恩。学校可组织一系列的感恩活动:讲古代的名人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动人的感恩故事;为贫困受灾地区群众捐款等主题队会。
五、以学习研修之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教书育人场所,经过长期培养,我们在学生中倡导的“乐学、会学、学好、学活”的学风已被社会所公认。然而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自身的学习提高同样必不可少。我们可以以校为本,学研并行,通过“个人自学树意识、通识培训要先行、岗位培训打基础、加强研讨教中学、课题研究交任务”等学习、研究形式,让教师边教边学,边教边研。根据师资培训规划,学校要统筹安排教师的岗前培训、岗位学习、教学研究学习等。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达标培训,有计划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州、省、全国研修培训,通过压担子、交课题、给任务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平时,落实教研制度和“中心发言人”制度,互相研课、听课、评课,组织自愿签订“伙伴教师”协议,互帮互学,共同发展。每学年定期举办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在教师中大力倡导“读书活动”,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撰写读书笔记(感言)。这样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也是芬芳的校园研修文化的积淀。
总之,校园文化不仅是环境的建设和知识技能的传承,更是校园中人的行为习惯,理想信念的体现,是一种精神文化。它拓宽着教育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汶川一小的莘莘学子,让每一个一小的孩子都怀揣美好理想走人生之路。在此,我们对继承和延续这种文化充满信心,为了我们所追求的事业我们将不断努力!
第五篇: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751d20100moif.html 志遥教育 新浪博客 墨香斋的教育blog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学校管理不仅要抓硬件建设,还要狠抓软件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所谓硬件建设,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大全”,高:建高楼;大:扩大招生规模,扩大校园面积;全:专业种类齐全。所谓软件建设就是抓学校的内涵发展,抓学校的文化建设。贾校长上任以来,我们学校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抓学校的内涵发展,抓学校的文化建设,可以说是抓到点子上了。什么是文化?
一、关于文化的几个话题
人们常说,某人有知识,没文化。如何理解?
知识主要是指具体学科的知识,例如物理知识、医学知识、文史知识等,是偏重于记忆性、技术性、职业性的知识。
文化不然,文化是要深入到认知者的本体中去的,是要成为生命体中的灵魂的东西。文化具有超越具体职业、学科的特点,但又能影响到一切职业的行为。
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东西;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文化。
这里的“文化”是指这个人教养、涵养、修养、素质如何?德性如何?为人处事如何?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留学美国的博士,在美国谈了个女朋友,有一次开着摩托车,车上带着他的女友,到了十字路口遇上红灯,他开着车冲了过去,他的美国女友因此跟他分手了,因为他不守规则。后来他回到国内,找了个中国女朋友,开着摩托车见了红灯,这次他吸取教训了,停在那儿直到绿灯放行,那个中国女友也和他分手了,以为他太守规则了。
大家看,同样的交通规则,全世界一样的“红灯停绿灯行”,可是在不同国家执行起来效果是不同的,那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文化不同,这个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是价值观。在美国人看来,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守法就是有诚信的表现;而在中国人看来,法律是人制定的,法律是死的人是活得,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有人把学校管理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人管人,即人治,人管人只能管一个点;第二层次是用制度管理,即我们常说的依法治校,制度管人管一片;第三层次是用文化管理学校,即用文化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和我们常说的以德立校比较接近,为最高层次。
有人问钱钟书:“你研究文化,那什么叫文化?”他望着天花板,想了半天,说:“你不说我倒还知道,你一问我倒说不出来。”
二、从参加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研讨会说起
近年来,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管理者开口必提的话题。书市上,关于这方面的著作也渐渐多了起来。至于什么是学校文化,我却与钱钟书一样,不说倒还知道,一问倒说不出来。所以,每当和教育同行讨论交流时,我最害怕的就是有人要我当场清晰地回答出什么是“学校文化”这样的问题。
去年,我去南方的一所学校参加该校的“文化建设”研讨会,这种会因我是第一次参加,颇感新鲜。
研讨会开始是该校文化建设前期成果的汇报,主要内容是介绍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学校的徽标、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和教育理想追求等,这是学校领导层与专家几次磋商的初步结论。我发现似乎所有的表述都脱胎于“井”的文化内涵。
我后来才弄清楚,该中学曾坐落于一个与“井”的传说有关的区域,所以校名中含有一个“井”字。
因此研讨会上大家便把“学校文化”建设定位在“井”上,关于“井”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就成了讨论的焦点。从已经准备的材料可以看出,前期工作中这方面的成果很丰富,这让我很感动。
比如,学校中有一位极善考据的老师,他在大量考查的基础上,运用史学和文学知识,又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做了一篇有关“井”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的论文,很见功底,很有感染力。参与研讨会的有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校方意见倾向于抓住“井”字立意,少数专家略有异议,但“寡不敌众”,最后大家基本达成共识——决定对已有的成果进行修改完善,不久之后再“审定颁行”。
研讨会虽然已结束,但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我才刚刚开始。究竟什么是文化?什么又是学校文化?
回来后我就进行了这方面的一些研究,什么是文化?《辞海》里是这样定义的: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形成了人类文
化的多样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
三、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学校文化”之中
什么是学校文化?《辞海》里没有。在和有的校长交流的过程中,有人问我:“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地方,学校本身就是文化,再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是不是骑着驴找驴呢?网上有很多关于‘学校文化’的解说,怎么就没有一个比较权威又通俗易懂的说法呢?”
是的,“学校文化”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同时又有点玄虚的概念,一言半语实在难以将他解释清楚。其实,我们都生活在“学校文化”中。
我曾参观过南方的一所中学,学校位于苏南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学校是新建的,投资两个多亿,建的十分气派。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学校的所有建筑物和道路都是用国外著名大学的校名来命名的,连学生宿舍楼也不例外,如哈佛楼、牛津楼等。同去参观的校长来自全国各地,不少人看后不以为然,觉得这是没有“文化”的做法。我当时以为这至少表达了一种追求和理想,企求引领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文化”,尽管有点不切实际。
“学校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这种抽象往往是形之于物质层面的,可以让你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甚至表达出来的。我想起美国高等法院一个叫华伦的高级法官在回答“什么是‘黄’(黄色读物之类的东西)”时说的一段话:“尽管我不能准确地说出“黄”究竟是什么,但只要它来到我的面前,我会准确地判定它就是。”这样一种表述,不仅仅是机智的临时应对,他所陈述的更是实情。套用这种表述来描述“学校文化”,我觉得倒也是合适的。
是的,那用国外大学校名命名的建筑物仍然算不上真正的“文化”,但它们跟文化息息相关,显示出了设计者或显或隐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气息。
不仅如此,学校文化一旦成型,就会形成一种场域,产生一种磁性,它具有一种可以纵横辐射的魅力,对身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七年前,我在甘肃的一个县城一中任教,这个县城有两所市级重点高中,一所高中有6000余名学生,每天都有上万的学生成群结队地穿梭来往。周边的居民和那些小商小贩总说,这些学生是一中的、谁谁谁是二中的他们一看就知道。开始我并未在意,学生都穿校服,要分辨还不容易?后来一了解才知道,他们说的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两个学校的学生神情气质、待人接物都各不相同,差别非常明显。这与学校的概况,学校的历史渊源、学校的精神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再如北大的学生和清华大学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北大学生:热情奔放、个性张扬、喜欢交际、善于交流沟通,怪才、奇才较多。清华学生:含蓄稳重、勤奋严谨,团结协作精神强,不达目标不罢休。北大、清华的学生可以说都是我国中学生中的佼佼者,经过几年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异,这不仅与学校的概况、学校的历史有关,还与学校的精神、文化有关。例如与学校的校训有关。北大的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我对这两所大学的校训进行了研究,北大现在的校训是:“爱国 进步 民主科学”,也有人说这是北大的校风,北大到目前为止没有正式的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最初是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是一代代北大人认可的校训,并对所有北大人一辈子影响最深刻的校训,也是最能够代表北大精神的。
清华的校训最初是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期,《清华学堂章程》中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
1914年,梁启超应邀在清华大学作题为《君子》的演讲,其中提到:“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以此来激励清华学子。
“自强不息”,即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厚德载物”,即要求清华学子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怀。短短八个字的校训激励、感染了一代代的清华人,成为清华的标志和骄傲,在中国的学校发展史和管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
学校管理无小事,处处显其大。校训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精神的浓缩。
中北大学的校训是:致知于行;我们附属学校的校训是:日有长进。都是具有个性鲜明、名副其实很好的校训。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北人。校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学校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我理解的“文化”:
文化是一种个性,是学校建设、管理、发展的独特品格和风姿。它会表现于学校外在的物质形式,比如建筑物的风格、花草树木的布置等,也表现在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特征及教育对象的行为当中。
文化是一种品味,体现发展的高度和深度,体现一种魅力和魔力,给人一种依赖和信任。
文化还是一种定式。文化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依靠人们有意无意的积累和沉淀,但是一旦具备雏形,一旦稍显规模,它产生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任
何行政指令不知要厉害多少倍。所以,学校文化建设才一直深受人们重视。另外,一旦某种负面的学校文化成了气候,要想拨乱反正,也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文化是一种品牌。学校要成为名校有多种实现路径。但是最厉害的名校,其名气应该是源自该校独树一帜的文化。
什么是“学校文化”?我查了大量资料,普遍认同的说法是: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识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
它包括学校组织中文化的各个层面,即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体系和精神文化等底蕴。具体表现为学校所拥有的办学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
美国一位名叫鲍尔的著名企业家在他的《志在管理》一书中说:“我的企业文化就是在我这个企业做事的方式”。套用这一表述来描述学校文化,我认为学校文化就是我们大家在这所学校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
这个表述至少清晰地表明了两点:一是貌似玄虚的文化有其外在表现形式,而且是不需要费心劳神就可以把握的。要了解一个学校的文化只要观察这个学校的校长、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即可。二是学校文化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是“这一所学校”而不是其他学校,更不是所有学校。实际上,学校是传播文明、教化生命的场所,它的“文化”必须是先进的、优秀的。
四、墙壁、草坪应该怎样“说话”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一句关于学校管理的话曾经非常流行:让学校的每一处墙壁和草坪都会“说话”。这句话非常感性地集中表现了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朴素的追求。当时,确实有一批优秀的校长引领教师、学生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很多学校一阵风似的让学校的墙壁整洁、美化起来了,让学校的草坪增多并整齐起来了。比如墙壁上张贴领袖画像、介绍先进事迹的图片,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领导作风等宣传语,以及名人名言,更有甚者将各种各样的奖牌、证书也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学校墙壁比较醒目的位置上。草坪呢,几乎无一例外地插满了牌子。牌子上有一些精心设计的标语口号或诗文名句,目的是警醒或告诫师生及行人爱护花草,保护环境。一句很朴实平常的口号一下子给无数学校带来了环境面貌的改变,人们不得不惊叹于教育行政和教育文化的影响力。但是,千篇一律的墙壁、草坪“文化”看多了,也许就会审美疲劳,我不禁对这种“文化”产生了疑惑:这就是学校文化吗?如果是,它是不是太缺乏层次、太缺少内涵了呢?怎么把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当成时刻需要管教和警告的对象了呢?这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呢?
观察了许多一流的学校之后,我终于知道最会“说话”的墙壁和草坪恰恰是不说话的。它们用自身的洁净、典雅实现着其内涵的价值。雪白的墙壁上艺术地展示着同学们参与各种活动的成果,草坪内一尘不染,可以想见孩子们自觉地约
束了自己的行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之中,孩子们的情绪才能获得陶冶,心智受到锻炼。
于是,我知道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刻意的、流于表象的面子工程,而是发乎自然、极具内涵的学校生命的再造。
20世纪90年代,学校的“三风”建设蔚然成风。这似乎成了检查评比验收的规定性要求,于是校长们挖空心思,老师们出谋划策,从当时的政治口号和教育流行语中寻章摘句。比如,各校的校训中都有“求真”,因为它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追求;学风“勤奋、踏实、创新、进取、求实”等表述也跟当时的政治口号高度一致。几乎一夜之间,所有学校不约而同地在学校醒目的位置上亮出了内容和形式惊人一致的“三风”。
从此,我们知道,学校文化建设不应该是社会政治价值的简单移植和翻版,而应该是从学校“自身传统和文化内涵”的沃土上生长、发展起来的。
因此,我认为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历史悠久的学校会有很多故事和传说,比如前面所说的那一所以“井”命名的学校,“井”的传说当然应该重点关注,还要挖掘它的内涵对这所学校的发展究竟有哪些深刻的影响。我们还要关注一个学校制度的变化。制度是随着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一般来说,一个学校的制度是由严苛慢慢向宽松和自由转变的。所以人们总是认为制度管理最终一定会被文化管理所替代。学校应该对本校不同时期出台的制度进行认真比较,挖掘其异同,并根据制度产生的背景分析出学校在管理、教学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这是学校“三风”建设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因此,学校制度是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重点。
第二点,学校文化建设要关注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一个学校的文化传统是该校师生共同建设的成果。当我们回望历史、反思得失时,我们一般会关注那些载入史料的人们。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类人:英雄校长、英雄教师和英雄学生。研究学校历史中这三类人的行为、个性和风格,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工作。
例如,2004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期间,我们一行8人受校党委派遣到西北考察学习,我们有幸考察了西北名校——兰州大学,听取了兰州大学的办学情况介绍,他们对学校的“英雄人物”非常重视和关注,他们以这些“英雄人物”而骄傲和自豪。他们的20任校长是教育家江隆基(曾任延安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秦大河是兰大地质地理系毕业,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获国际气象奖;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水均益是1984年毕业于兰大外语系;《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祖籍是山西)1990年毕业于兰大工程力学系;现任甘肃省委书记的陆浩、现任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的任建新、原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都是兰大的毕业生。
学校文化一定是融入了历任优秀校长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管理个性的。当我们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时,就承认了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发展进程中的举足
轻重的地位。一个文科背景比如爱好儒学的校长,他的管理就会显示出平和中庸、沉稳持重的个人风格;相反,一个理科背景比如学数学出身的校长,他的管理就会或多或少地显示出严谨、精细,喜欢量化的特点。这些不同个性的校长在管理中显示出来的不同的工作重点和管理个性对学校文化尤其是校风的影响是巨大的。
今天的汇报就到这里,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