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时间:2019-05-13 19:3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第一篇: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总结

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江苏省溧阳市西平小学

西平小学,江南古城溧阳的一所省级实验小学,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学校,位于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之一,有着“江南明珠”、“绿色仙境”美誉的江苏省省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畔。

两年来,学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创建江苏省文明单位为契机,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精心构建和谐校园,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准的全面提升,并在此过程中带来了全体师生综合素养的普遍增强,民主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文明创建进程的不断深入,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了蓬勃的朝气,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学校在05-06年度中荣获的荣誉主要有:溧阳市绿色学校、溧阳市科普示范学校、溧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学校、溧阳市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学校、溧阳市教育技术和装备工作先进单位、溧阳市先进教工之家、溧阳市优秀培训基地、溧阳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常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常州市建设学习型系统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常州市首批“健康促进学校”、常州市红旗班组、常州市中小学校星级教研组、常州市中小学一级校园网、常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江苏省第十六届、十七届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江苏省“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先进集体、江苏省二级档案室、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

一、统一思想,凝聚合力,不断加大文明创建的力度。

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明单位创建办公室,制订了创建工作规划,明确了创建目标。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创建热情分外高涨。

两年来,学校充分利用画廊、宣传标语,黑板报等阵地,突出文明创建的中心内容,通过召开校会,主题班会,开展团队活动、社区活动、宣传中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行公民道德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

与此同时,学校根据创建规划,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情况,坚持以行风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教职工的文明素养,通过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有关会议精神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深刻领会、努力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统一认识,开拓创新,在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扎实有序的理论学习是学校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先导,为此,学校抓住了中心组理论学习,支部大会、教工大会、年级组学习等一切有利时机,大力提升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开展“党员风采”展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竞赛等系统活动,让广大教工明确了创建的意义,激发了参与创建的主观能动性,并由此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声誉。

二、审时度势,求真务实,构建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

“管理出成果,管理出效益。”创建文明单位,构建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为此,学校在管理层面上强调了“和谐”理念下长效机制的建设,努力体现人文性、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操作性。

1、建章立制。“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欲”,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才能切实保证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为此,我们按照《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依法制订并出台了《西平小学章程》、《西平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西平小学文明单位创建规划》等,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坚持制定规范与删除规范并行,不断清理与现行法制相悖的条款,使学校的制度建设体现“刚性”与“人性”的和谐统一,做到既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法”的精神,又能最大限度地触及人的心灵,闪烁人性的光辉。

2、依法管理。本着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务实、高效的原则,学校建立健全了三级管理网络,着力推行了年级组长负责制及中层干部竞聘制,组建了由社区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行政人员代表组成的学校管理机构——校务委员会,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为了提高班子成员依法管理的水平,学校要求每位行政和中层干部在教师中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领导成员根据分工实行条线管理,平时工作有计划设想,有措施落实,有情况实施反馈分析。每周一次校长办公会,每周一次校务例会,形成制度。大家讲民主、讲原则,碰到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群策群力。期末,通过教师民主评议、行政互评、校长总评,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3、依法执教。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我校把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开足上好各门课程,每个教室、专用室公示“三表”,主科教师不担任本年级副术科,坚决杜绝随意调课、停课、代课等现象,充分发挥四十分钟课堂效率,坚决做到不增加学生主学科学习负担,不延长学生学习时间,不利用任何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为了加强广大教师依法执教的水平,我们着力做到了两个“注重”:(1)注重教师依法执教水平的提高。组织开展了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学术沙龙、图片展览等活动,使依法执教的精神和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素质,外化为教师行为,“尊重和理解学生”,“关注学生隐性权利的保护”等观念如春风化雨般潜入了教师的心田。(2)注重教师依法执教的贯彻执行。如,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上,学校强调所有教师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坚决不允许拖课,下课铃响学生即可离开座位或走出教室;二是课堂上无不当批评,如确有不当批评学生可向校内申诉机构申诉且教师必须作出合理的解释或道歉;三是必须让每一只小手举起来,每堂课上,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每一位学生至少自愿举一次手,并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由于成绩突出,2006年12月,“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获溧阳市AA级学校管理特色优秀项目。

三、勇于创新,拓宽渠道,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实现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注意研究新形势下少年儿童思想的新特点,坚持以德治校,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的原则,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新三中心论”,坚持“小”、“近”、“活”、“实”的活动原则,力求通过学科课程德育、德育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行为规范教育、社会环境育人五个德育平台,积极实施德育新课程,让学校德育“活”起来。

1、发挥品德学科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实现品德课程向社区延伸。

小学品德课程是对广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直接渠道,我们成立了“《品德与生活(社会)》向社区延伸”课题组,进行深入探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回归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课堂引导,通过课外实践,才能将道德知识、道德体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生活的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与文明行为有关的征文活动,社区文明小标兵评选活动,家教知识进社区,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请家长到学校来看演出等一系列活动,真正实现了品德课程向社区的有效延伸。

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中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积极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德育模式,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和渗透,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教学中,广大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制定并体现学科德育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3、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效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首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每年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尤其注重抓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如2005年的抗战胜利6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诚信教育等三大活动的开展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利契机,通过展版、征文、专题板报、队会等形式对学生德育进行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相关活动,使学生形成鲜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去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切实有效地贯彻这一教育主题,我校及时拟订并下发了一份致全校师生倡议书,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将“八荣八耻”内化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文明的西平人,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锋队;接着,利用橱窗专栏、各班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然后开展 “读好书,知荣辱,丰厚文化内涵”读书、征文等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要从做文明西平人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三,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教育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我校针对儿童年龄特点,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游览天目湖度假区、大石山旅游农庄、凤凰公园、省溧中新校园,组织开展以军事、科技等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结合“世界环境日”,带领部分少先队员走上街头进行义务宣传,结合植树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并认养自己所种的树木„„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增长了知识,培养了集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公共道德。

4、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心理专家的调查数据: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百分之二十三的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为此,不少心理专家和教育界人士呼吁要关心这个“无影恶魔”对青少年学生心灵的伤害。针对这一问题与现实,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加以应

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聘请多名老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并要求全体教师自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订购心理健康教材,开设心理健康课,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咨询。

(3)开辟学生心理咨询室和网上心理咨询专栏,在校内安置校长信箱,向社会公布校长热线,成功搭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平台,并聘请心理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矫治和减轻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心培育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内涵,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在西平小学,有一图文并茂的大幅校训宣传画——“做可爱的溧阳人”,“做可爱的溧阳人”正是学校对育人目标的一个定位,它指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做可爱的溧阳人”的内涵是什么?就是要尊重法律,崇尚民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溧阳人;就是要开拓进取,精益求精,做一个富于创造的溧阳人;就是要诚信做人,热心公益,做一个情怀高尚的溧阳人;就是要热爱生活,注重学习,做一个底蕴深厚的溧阳人。

1、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展示校园文化底蕴。

西平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展示悠久的校史,弘扬优秀师生的时代精神,厚实学校人文底蕴,凝聚全体师生的精神力量,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学校2001年经过论证规划,开始建设开放式的校史陈列馆——西平长廊,“西平长廊”牌匾的书写由学生竞争选拔题词;西平长廊的解说员由学生担任,培训上岗;长廊的小记者由学生担任,使长廊的创建过程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过程,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

紧接着,学校又陆续创建了书法长廊、诗歌长廊、英语话廊、“畅想奥运”大型宣传栏。书法长廊主要展示学生精美的书法作品;诗歌长廊主要展示学生歌颂诗画家乡的诗作;英语话廊主要以主题词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名言警句、人生哲理;“畅想奥运”大型宣传栏集中展示奥运知识。

为了让西平的一草一木都浸润文化的力量,每一块墙壁都展示文化的感染力,从2002年起,学校整体布局,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栏、班级特色栏,布置张贴学生的艺术作品,展示师生的优秀文化成果,使校园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气息。于是乎,走近校园绿化

区,看到了 “小草在休息,请你别打扰”等温馨提示;走进教学楼,看到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学生书画精品;走进教室,感受到了班级特色文化布置„„

2、开展主题教育,厚实校园文化内涵。

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学生是现代可爱溧阳人的重要内容。学校2004年起每年定期举办西平小学礼仪节活动,讲解基本礼仪知识,举行礼仪中队活动、竞选礼仪之星,让文明礼仪深入人心,奠定学生一生的良好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学校建成“礼仪长廊”,让一句句沁人心脾的礼仪口号时时熏陶着每一位学生,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

学校定期举办以“创造”、“艺术”、“信息技术”等为主题的活动周;有序开展“礼仪节”“读书节”“体育节”“英语节”“创造节”等主题文化月活动。“超级童声”、“感动校园人物”的评选,更是掀起了一次次欢乐的高潮,留下了一幕幕难忘的记忆,让学生变得更加活泼、可爱,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变得如此多彩、幸福。

学校还定期竞聘“西平长廊”“诗歌长廊”“畅想奥运”等栏目的小小解说员和小记者,并择优推荐小小解说员为来校参观的来宾解说学校的特色,在特色化的人文活动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发展。

3、开设人文校本课程,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为此,学校组织人员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可爱的溧阳》,充分挖掘溧阳丰厚的人文特色,展示家乡人文历史、地理物产、风土人情,培育学生的家乡情愫。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学校利用大道旁的墙面开设“诗歌长廊”,展示学生歌颂山水溧阳、诗画家乡的诗作,增进师生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4、加强校园文化课题研究,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人文校园,需要理论指导与研究。学校从2005开始着力从理论的高度整合学校资源,优化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申报省级课题《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利用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

2006年12月,“校园文化建设”获市AAA级学校管理特色优秀项目。

在总结创建工作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创建文明单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将在上级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与时俱进,不断迎接挑战,为我们学校的辉煌明天再接再厉,催马扬鞭!

第二篇: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总结

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江苏省溧阳市西平小学

西平小学,江南古城溧阳的一所省级实验小学,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学校,位于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之一,有着“江南明珠”、“绿色仙境”美誉的江苏省省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畔。

两年来,学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创建江苏省文明单位为契机,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精心构建和谐校园,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准的全面提升,并在此过程中带来了全体师生综合素养的普遍增强,民主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文明创建进程的不断深入,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了蓬勃的朝气,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学校在05-06中荣获的荣誉主要有:溧阳市绿色学校、溧阳市科普示范学校、溧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学校、溧阳市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学校、溧阳市教育技术和装备工作先进单位、溧阳市先进教工之家、溧阳市优秀培训基地、溧阳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常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常州市建设学习型系统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常州市首批“健康促进学校”、常州市红旗班组、常州市中小学校星级教研组、常州市中小学一级校园网、常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江苏省第十六届、十七届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江苏省“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先进集体、江苏省二级档案室、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

一、统一思想,凝聚合力,不断加大文明创建的力度。

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明单位创建办公室,制订了创建工作规划,明确了创建目标。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创建热情分外高涨。

两年来,学校充分利用画廊、宣传标语,黑板报等阵地,突出文明创建的中心内容,通过召开校会,主题班会,开展团队活动、社区活动、宣传中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行公民道德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

与此同时,学校根据创建规划,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情况,坚持以行风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教职工的文明素养,通过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有关会议精神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深刻领会、努力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统一认识,开拓创新,在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总结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扎实有序的理论学习是学校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先导,为此,学校抓住了中心组理论学习,支部大会、教工大会、年级组学习等一切有利时机,大力提升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开展“党员风采”展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竞赛等系统活动,让广大教工明确了创建的意义,激发了参与创建的主观能动性,并由此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声誉。

二、审时度势,求真务实,构建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

“管理出成果,管理出效益。”创建文明单位,构建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为此,学校在管理层面上强调了“和谐”理念下长效机制的建设,努力体现人文性、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操作性。

1、建章立制。“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欲”,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才能切实保证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为此,我们按照《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依法制订并出台了《西平小学章程》、《西平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西平小学文明单位创建规划》等,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坚持制定规范与删除规范并行,不断清理与现行法制相悖的条款,使学校的制度建设体现“刚性”与“人性”的和谐统一,做到既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法”的精神,又能最大限度地触及人的心灵,闪烁人性的光辉。

2、依法管理。本着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务实、高效的原则,学校建立健全了三级管理网络,着力推行了年级组长负责制及中层干部竞聘制,组建了由社区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行政人员代表组成的学校管理机构——校务委员会,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为了提高班子成员依法管理的水平,学校要求每位行政和中层干部在教师中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领导成员根据分工实行条线管理,平时工作有计划设想,有措施落实,有情况实施反馈分析。每周一次校长办公会,每周一次校务例会,形成制度。大家讲民主、讲原则,碰到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群策群力。期末,通过教师民主评议、行政互评、校长总评,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3、依法执教。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我校把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

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总结

重要环节,开足上好各门课程,每个教室、专用室公示“三表”,主科教师不担任本年级副术科,坚决杜绝随意调课、停课、代课等现象,充分发挥四十分钟课堂效率,坚决做到不增加学生主学科学习负担,不延长学生学习时间,不利用任何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为了加强广大教师依法执教的水平,我们着力做到了两个“注重”:(1)注重教师依法执教水平的提高。组织开展了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学术沙龙、图片展览等活动,使依法执教的精神和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素质,外化为教师行为,“尊重和理解学生”,“关注学生隐性权利的保护”等观念如春风化雨般潜入了教师的心田。(2)注重教师依法执教的贯彻执行。如,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上,学校强调所有教师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坚决不允许拖课,下课铃响学生即可离开座位或走出教室;二是课堂上无不当批评,如确有不当批评学生可向校内申诉机构申诉且教师必须作出合理的解释或道歉;三是必须让每一只小手举起来,每堂课上,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每一位学生至少自愿举一次手,并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由于成绩突出,2006年12月,“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获溧阳市AA级学校管理特色优秀项目。

三、勇于创新,拓宽渠道,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实现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注意研究新形势下少年儿童思想的新特点,坚持以德治校,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的原则,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新三中心论”,坚持“小”、“近”、“活”、“实”的活动原则,力求通过学科课程德育、德育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行为规范教育、社会环境育人五个德育平台,积极实施德育新课程,让学校德育“活”起来。

1、发挥品德学科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实现品德课程向社区延伸。

小学品德课程是对广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直接渠道,我们成立了“《品德与生活(社会)》向社区延伸”课题组,进行深入探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回归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课堂引导,通过课外实践,才能将道德知识、道德体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生活的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与文明行为有关的征文活动,社区文明小标兵评选活动,家教知识进社区,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请家长到学校来看演出等一系列活动,真正实现了品德课程向社区的有效延伸。

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总结

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中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积极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德育模式,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和渗透,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教学中,广大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制定并体现学科德育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3、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效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首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每年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尤其注重抓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如2005年的抗战胜利6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诚信教育等三大活动的开展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利契机,通过展版、征文、专题板报、队会等形式对学生德育进行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相关活动,使学生形成鲜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去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切实有效地贯彻这一教育主题,我校及时拟订并下发了一份致全校师生倡议书,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将“八荣八耻”内化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文明的西平人,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锋队;接着,利用橱窗专栏、各班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然后开展 “读好书,知荣辱,丰厚文化内涵”读书、征文等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要从做文明西平人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三,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教育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我校针对儿童年龄特点,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游览天目湖度假区、大石山旅游农庄、凤凰公园、省溧中新校园,组织开展以军事、科技等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结合“世界环境日”,带领部分少先队员走上街头进行义务宣传,结合植树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并认养自己所种的树木„„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增长了知识,培养了集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公共道德。

4、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心理专家的调查数据: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百分之二十三的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为此,不少心理专家和教育界人士呼吁要关心这个“无影恶魔”对青少年学生心灵的伤害。针对这一问题与现实,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加以应

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总结

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聘请多名老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并要求全体教师自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订购心理健康教材,开设心理健康课,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咨询。

(3)开辟学生心理咨询室和网上心理咨询专栏,在校内安置校长信箱,向社会公布校长热线,成功搭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平台,并聘请心理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矫治和减轻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心培育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内涵,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在西平小学,有一图文并茂的大幅校训宣传画——“做可爱的溧阳人”,“做可爱的溧阳人”正是学校对育人目标的一个定位,它指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做可爱的溧阳人”的内涵是什么?就是要尊重法律,崇尚民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溧阳人;就是要开拓进取,精益求精,做一个富于创造的溧阳人;就是要诚信做人,热心公益,做一个情怀高尚的溧阳人;就是要热爱生活,注重学习,做一个底蕴深厚的溧阳人。

1、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展示校园文化底蕴。

西平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展示悠久的校史,弘扬优秀师生的时代精神,厚实学校人文底蕴,凝聚全体师生的精神力量,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学校2001年经过论证规划,开始建设开放式的校史陈列馆——西平长廊,“西平长廊”牌匾的书写由学生竞争选拔题词;西平长廊的解说员由学生担任,培训上岗;长廊的小记者由学生担任,使长廊的创建过程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过程,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

紧接着,学校又陆续创建了书法长廊、诗歌长廊、英语话廊、“畅想奥运”大型宣传栏。书法长廊主要展示学生精美的书法作品;诗歌长廊主要展示学生歌颂诗画家乡的诗作;英语话廊主要以主题词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名言警句、人生哲理;“畅想奥运”大型宣传栏集中展示奥运知识。

为了让西平的一草一木都浸润文化的力量,每一块墙壁都展示文化的感染力,从2002年起,学校整体布局,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栏、班级特色栏,布置张贴学生的艺术作品,展示师生的优秀文化成果,使校园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气息。于是乎,走近校园绿化

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总结

区,看到了 “小草在休息,请你别打扰”等温馨提示;走进教学楼,看到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学生书画精品;走进教室,感受到了班级特色文化布置„„

2、开展主题教育,厚实校园文化内涵。

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学生是现代可爱溧阳人的重要内容。学校2004年起每年定期举办西平小学礼仪节活动,讲解基本礼仪知识,举行礼仪中队活动、竞选礼仪之星,让文明礼仪深入人心,奠定学生一生的良好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学校建成“礼仪长廊”,让一句句沁人心脾的礼仪口号时时熏陶着每一位学生,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

学校定期举办以“创造”、“艺术”、“信息技术”等为主题的活动周;有序开展“礼仪节”“读书节”“体育节”“英语节”“创造节”等主题文化月活动。“超级童声”、“感动校园人物”的评选,更是掀起了一次次欢乐的高潮,留下了一幕幕难忘的记忆,让学生变得更加活泼、可爱,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变得如此多彩、幸福。

学校还定期竞聘“西平长廊”“诗歌长廊”“畅想奥运”等栏目的小小解说员和小记者,并择优推荐小小解说员为来校参观的来宾解说学校的特色,在特色化的人文活动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发展。

3、开设人文校本课程,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为此,学校组织人员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可爱的溧阳》,充分挖掘溧阳丰厚的人文特色,展示家乡人文历史、地理物产、风土人情,培育学生的家乡情愫。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学校利用大道旁的墙面开设“诗歌长廊”,展示学生歌颂山水溧阳、诗画家乡的诗作,增进师生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4、加强校园文化课题研究,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人文校园,需要理论指导与研究。学校从2005开始着力从理论的高度整合学校资源,优化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申报省级课题《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利用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

2006年12月,“校园文化建设”获市AAA级学校管理特色优秀项目。

在总结创建工作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创建文明单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将在上级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与时俱进,不断迎接挑战,为我们学校的辉煌明天再接再厉,催马扬鞭!

第三篇:唱响教育发展主旋律 谱写行风建设新篇章

唱响教育发展主旋律 谱写行风建设新篇章

湖北省崇阳县是一个经济发展滞后,以山地丘陵为主的贫困县,在全省79个县市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中,崇阳县处在第60位。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崇阳县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自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县教育局将教育政风行风建设作为衡量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抓自身建设来促民生,以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推进教育的发展,使得我县教育呈现出欣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迅速攀升。

一、以广开言路查找问题为引擎,努力创新教育政风行风整改思路

(一)广开言路全方位查找问题

崇阳县教育局坚持把查找问题作为解决政风行风问题的基础,广开言路,多种渠道收集对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教育局从各界代表人士中聘请了10名同志担任政风行风监督员,并及时召开了行评监督员座谈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教师代表召开座谈会,收集意见和建议;在“崇阳教育网”上开辟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专栏,专门设置了征求意见的平台;通过移动通讯发送了监督短信一万条;向社会发放《征求意见函》五千多份;通过《咸宁日报》和“崇阳教育网”向社会公开承诺并公开了监督电话。

(二)深入剖析问题创新整改思路

针对自查自评阶段查找出来的问题和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我局党委进行了专题研究,深入分析问题根源,确定了如下整改思路:①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②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机关干部和教育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彻底解决“四难”问题;③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龙头,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④以完善“关爱工程”为重点,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落实好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各项资助政策,确保每个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按照以上思路,落实了整改措施,抓好了整改。

二、以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合点,唱响了教育发展主旋律

(一)以加强县域师资统筹抓手,努力推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

师资配置均衡是教育均衡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教育均衡要突破的一个重点。教育局针对教师队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农村学校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开放思路,创新机制,完善了城乡师资均衡配置。

1、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建立“退一补一”补充储备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我们面向全国招聘了297名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全县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均得到较大优化,英、音、体、美等教师大幅增加,逐步保证了全县中小学开齐开好开足规定课程。

2、创新城乡教师对口交流机制。为了促进城乡师资水平基本均衡,从今年秋季开始,实行了城乡学校结对互派教师进行交流。在城区学校选拔60名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担当学科带头人,选派24名农村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

3、创新教师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的表彰奖励力度,评先表模机制向农村教师倾斜;在崇阳教育网上开辟教育先锋专栏,宣传推介功勋教师;组织优秀教师外出参观考察,选拔优秀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增加教师的幸福感。投资2100万元,建设教师周转房600套,其中农村320套。为特岗生建起了“两个家”,一个家在县城,一个家在农村学校,让他们工作舒心、生活安心。

(二)以创新管理模式为重心,努力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我们在加大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和优化师资队伍的同时,积极探索学校内部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发展高中教育,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使我县各类教育整体推进,再上新台阶。

1、创新学前教育办学模式。我们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行“政府主导,农村公办为主,城区公私并举”的办园模式。在农村大力推行“校园结合”模式,利用农村小学闲置校舍,设立公办幼儿园,目前已有农村公办幼儿园26所,计划明年达到37所,幼儿入园率达到85%,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利用社会资源,在城区实行“公私并举”的办园模式,形成了公办民办有序竞争的态势。

2、创新乡镇小学“1+X”联校一体化办学模式。在全县各乡镇小学建立以中心学校校长为法人代表的集人、财、物、教学、评价、管理于一体的学校联合体。联校中的英、音、体、美等187名专业教师在一体化学校内开展互动联教,有力保证了农村各校点按部颁标准开齐、开足课程。目前实行这种办学模式的主体学校76所、45个教学部、32个教学点,覆盖了所有农村校点。公费配置了50辆摩托车,解决教师联教交通问题。

3、创新农村初中 “县域统筹”的管理模式。在全县初中基本实现城镇化、原来区域管理初中的局限性不复存在的基础上,崇阳县果断将初中全部收为“直管”,各初中除保留原来独立的教育环境、独立的法人代表、独立的办学特色外,由县教育局对师资统一分配、生源统一调节、教学统一指导、财务统一管理、质量统一监测,在努力缩小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促进全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的同时,减少了行政中间环节,提高了办学效率。

4、创新普通高中实行“以校为主”管理模式。对3所普通高中,下放管理权限,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高中教育优质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5、创新职业学校 “校企结合”办学模式。我县职校在长江三角珠与珠江三角珠等地建立了就业办事处,与70家知名企业签订了用人协议,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自开办至今,已毕业学生6000人,短期培训工人4000人,累计创造劳务收入达6000万元。我县职校学生数每年以60%的速度递增,2009年招生数已达2300人,生源已向周边县市区拓展,现有在校生5300余人,学生人数为全市最多。我县职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被劳动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广东省劳动厅授予“珠三角人才供应基地”称号。

(三)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为动力,努力创建政风行风新局面

教育水准的提高关键在于干部的作风和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我们围绕队伍建设,以开放型方式,多管齐下,不断培训机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1、以开放方式培训干部。为加强系统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树立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局将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的勤政廉政,干部职工工作态度、办事效率、执行力、制度建设等作为评议的重要内容。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全面开展“三会一课”,党课,党员干部职业道德教育,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着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彻底解决了“四难”问题,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干部的龙头效应。

2、以开放型方式培训教师。为拓宽教师培训渠道,我们与华师签订了全国第一个“国家教师教育创新服务与改革实验区”的合作协议,建起了“数字化学习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培训教师1200人次,每年接纳华师100名免费师范生到崇阳支教两年。与汉阳区教育局、咸宁学院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搭建了教师交流培训的大舞台,今年已选派24名教育管理人员到汉阳区跟岗学习,咸宁学院选派了100名音体美教师来我县顶岗实习,我县选派89名教师到咸宁学院参加转岗培训。聘请桂贤娣、魏书生、杨克等教育名家来崇阳讲学,培训教师50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素质,教育行风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经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教育均衡项目进展顺利,整体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乡差别大大缩小,队伍的工作作风有极大好转,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攀升,崇阳已基本实现了从“能上学”到“上好学”的跨越。

第四篇: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在全球聚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际,国务院批准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对江西人民的亲切关怀。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必将极大激励江西全省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兴赣新局面,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如何推动发展,不仅有模式问题、路径问题,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都已充分意识到,单纯的经济增长、财富增加,并不等于体现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并不等于代表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传统的工业文明必然要向生态文明融合、迈进,这是客观规律使然,是世界大势使然。大湖流域,自然条件好,开发潜力大,既是孕育和发展农业文明的重要区域,也是兴起和承载工业文明的重要区域,但是,综观国内外大湖流域开发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鄱阳湖内连五河、外通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也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千百年来,为孕育灿烂的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经鄱阳湖调蓄注入长江的水量年均为1450亿立方米,占长江径流量的15.6%,超过黄河、淮河与海河入海水量的总和,鄱阳湖流域的水量大小、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吸取国内外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经验教训,决不是只讲生态不讲发展,而是要把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统一于开发建设过程中,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全国乃至世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意图。矛盾是普遍的,但事物又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发展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保似乎有不可融合的界限,但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生态与经济、社会必然会由对立走向统一。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历史阶段,应对得当、转型到位,就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平稳进步;否则,不仅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也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系统性风险。如何取舍抉择,这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面临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又遵循自然客观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世界眼光、时代精神,努力探索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开创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协调统一的新局面。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契合了江西发展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鄱阳湖地区是江西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潜力最大和最适宜开发的地区,以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历届江西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该区域的发展,并作出了不懈努力,先后实施了山江湖工程、昌九工业走廊、九江沿江开发等一系列战略方针。去年,党中央确定江西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省份,试点工作一开始,我们始终坚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科学发展思路、创新科学发展举措,从江西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这是江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实践,体现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与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江西原有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发展和提升。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化危为机、危中求进,有利于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立足当前保增长,又着眼长远增后劲,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创造条件,力争在这一轮经济波动中实现江西经济在全国位次前移。

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寄予了殷切期望。中央领导同志在江西考察时多次鼓励江西干部群众“江西可以、也应当在促进中部崛起中有更大的作为”,要求我们“继续努力,让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中央领导同志在有关文件上批示:“要保护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这是我们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将以此为统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率先取得突破,在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上率先取得突破,在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上率先取得突破。同时,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打造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及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国家部委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鼎力支持,有4400万江西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奋力拼搏,我们一定能够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第五篇:谱写民政发展新篇章

谱写民政发展新篇章

伊春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大力弘扬和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积极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工作使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市民政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伊春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构建社会救助服务大厅.全面推进两级管理模式

伊春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国家重点林区,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困。为了保护森林,恢复森林植被,保护森林生态,2013年,赖以生存的主导产业――木材生产全面停伐,30多万森工系统职工群众面临着转产、转岗艰难抉择。其中,老弱病残幼困难职工群众生活雪上加霜,在伊春市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困难期,如何保证困难职工群众基本生活,特别是住房的问题,就医的问题、子女就学、就业等社会问题凸显。因此,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救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最后一道安全网作用,全市民政部门克服重重困难,攻克道道难关,解决了制约社会救助工作发展一些瓶颈问题。全面推进三级管理向两级管理方式的转变。目前,17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救助大厅建设并投入运行,实现了城乡社会救助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两级管理全覆盖。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大厅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了市、区两级政府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落实社会救助服务大厅建设工作;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把社会救助大厅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统一建立城乡社会救助服务大厅的通知》,明确了大厅建设标准、功能定位、运行和管理模式,为大厅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明确要求,督办推进。市委要求“将救助服务大厅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重要内容抓实抓好”,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在大厅场地选址、设施设备投入、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市、区两级主要领导对大厅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实地调研指导,现场办公,亲自帮助解决大厅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三是明确责任,确保落实。市、区两级政府都将大厅建设作为当前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纳入到当年区(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指标,实行签状督办,限时保质办结。截至去年年底,全市17个县(市、区)服务大厅新建7处、改建6处、置换4处,共投入资金1800万元,平均使用面积达到180平方米,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入使用的目标。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社会救助大厅规范有序运行

一是打造一门式受理工作平台。大厅共设置了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低收入家庭认定、信息比对、指纹采集印证、清查年检、救助稽查、政策咨询和信访、评议代表监督等十个窗口。将以往分散在社区、街道和民政部门管理的各项救助业务全部纳入大厅实行一门式受理。

二是明确大厅职能定位。依据两级管理的要求,大厅由县(市、区)级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县(市、区)级低保部门和街道(乡镇)联合办公。大厅具有救助政策咨询宣传和信访接待、申请受理、收入财产信息核对、审核审批、动态管理、评议和公示、救助证卡发放,救助项目衔接互动等职能,涵盖了社会救助工作全部内容,从而实现了救助事项通过大厅“一站式”办结。

三是突出能力建设。明确了大厅为副科级单位,配备1名副科级干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大厅人员主要从办事处工作人员中择优调配,并通过“彩虹工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全市17个大厅新增120名工作人员。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平均每个大厅安排经费在8万元左右。大厅安装了政策宣传、审批公示电视和电子屏及影像声控设备,设置救助热线电话,每个窗口配备1台微机,设置电话转办求助人工引导台和群众代表民主监督台,制作了各项救助工作运行流程图,窗口工作人员职责分工图表,便民政策宣传卡、册等。

四是完善操作规范。建立了《社会救助服务大厅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工作实绩考评与完成工作的标准、时限、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有效挂钩,定岗、定人、定责。建立了《社会救助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有效防止和纠正错保、漏保、违规违纪问题发生。建立了《救助大厅首问负责制》,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谁接待受理、谁负责的原则,承担受理、审核、审批及日常动态监管清退连带责任,做到受理与审核、审批、监管责任追究相统一。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确保了社会救助政策公平公正实施

一是简化了程序2014年社会救助工作围绕省、市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基本完成了年初各项目标,实现了制度有突破、机制有创新、效果有提高、管理有完善、流程有规范、工作有不足。

大厅运行后,简化了工作程序,开通了救助“绿色通道”,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有求必应,提高了办事效率。目前低保、医疗等审批时限南原30个工作日缩短为20个工作日,群众满意,社会反响良好。

二是明晰了责任,强化了责权统一。救助大厅运行后,取消了村(居)委员会的受理和初审职能,明确了两级管理责任,实行两级联合办公,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外部干扰,杜绝了暗箱操作等问题,防止了不公开、不公正现象发生。

三是增加了透明度,确保了政策公平公正。大厅公开了各项救助政策和工作程序,群众可直接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同时,大厅实行面对面公开受理,行与不行群众心知肚明,避免误解甚至曲解政策现象,提升了群众对社会救助办理的知情权、参与权。2013年,全市共受理低保、医疗、临时救助46500人,审批的准确率达到98%以上,做到了应保尽保;共清理已超出低保条件3764人,挽回资金损失1273万元,做到了应退即退。

四是畅通了诉求渠道,保证了工作秩序。通过社会救助大厅“一站式”办理工作模式,杜绝了以往群众集中到政府或民政部门上访、缠访、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现象,提高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大救助工作力度,扩大扶贫对象范围

2014年伊春社会救助工作围绕省、市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全面完成了年初各项工作目标,实现了制度有突破、机制有创新、效果有提高、管理有完善、流程有规范,全市民政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救助体系建设实现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建立了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领导体系,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和近期社会救助重点工作目标,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以社会救助服务大厅为依托,推行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机制建设。制定下发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城市就业农村扶贫衔接联动机制》、《伊春市公租房管理实施意见》、《伊春市社会救助资金监管联动机制》,制定并实行了《伊春市社会救助稽查办法》、《民政局内部医疗救助与老年、孤儿、生活无着人员就医联动机制》。

二、低保制度推进实现创新

一是改进了管理方式。制定并实行了《伊春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变原三级管理为二级,建立并实行了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低保、医疗救助管理办法,制定了《伊春市社会救助工作操作流程意见》,民主受理、民主审核、民主评议、民主监管水平不断提高,救助的准确合格率达到98%以上,社会群众满意度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二是加强了救助平台建设。制定了大厅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和大厅工作操作规范,窗口一站式受理、一条龙式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在全省介绍了经验,省、市新闻予以报道,社会群众反响较好。三是完成了低保提标扩面。连续七年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平均提高幅度在20%左右,达到全省规定标准。全市低保资金比去年增加7000万元,达到5.5亿元。对上争取落实了5000增人计划,全年新增4800人,满足了应保尽保要求。四是改进了审核手段。市政府制定下发了《伊春市城乡居民收入财产信息比对意见》,市本级和县成立了比对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开展了低保专项清查活动,全市清退已不符合条件3900多人,挽回经济损失936万元,做到了应退即退。五是强化了监督管理。建立了《社会救助民主监督管理办法》、《经办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等,全面开展了人大监督、纪检监察、审计跟踪等低保审批、资金管理检查。建立并实行社区、大厅、民政三级公示、公开制度,救助信息和政策披露逐步完善。

三、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

2014年医疗救助资金比2013年增加1500万元,救助人次比201 3年增加4800人次。一是改进了医疗救助方式。推行了医前、医中、医后救助方式,突出了医前门诊、资助参保参合、发放医疗救助卡等救助,缓解了看不起病压力。二是扩大了医疗救助范围。救助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重度残疾、老年人5000人次。三是提高了医疗救助标准。门诊最高达到1.5万元,住院最高达到了3万元。省、市新闻报道了伊春市做法。四是推进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并取得了先看病后结算经验。

四、临时救助制度作用进一步凸显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实施意见》,开展了“救急难”试点工作,开通了全市救助急难救助热线,临救资金较去年增加800万元,无论是救助项目、救助标准,还是救助人次上都大幅提高,较好地发挥应急补充作用。全年救助4300人次。其中:助学救助460人次,助医3840人次。发放取暖费7100余万元,发放电价补贴198.1万元,政府补贴平价粮300万元,殡葬减免困难群众费用40余万元。

五、五保供养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

通过新建、改扩建,新增敬老院床位1200张,集中供养率南65%提高到70%。发放五保供养对象生活补贴资金351万元.1204名五保对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了五保供养机构安全管理,制定并实行了《伊春市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办法》,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整改,从制度上、管理上清除安全隐患。

六、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市级低保工作机构通过新增比对中心,内调2名工作人员,增加经费3万元。县市区级通过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新增工作人员90人,并为大厅安排了工作经费。多数区低保局将办公场所搬进大厅,与大厅合署办公,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对各区低保工作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了重点督办,全市增加经费30余万元。这些都是今年历史性突破。市级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建设业务培训,对各区新晋大厅工作人员进行了指纹采集录入培训、社会救助业务培训。

伊春民政事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任重道远,前景广阔,他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目标,凝神聚力,创新创业,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竭尽全力开创伊春市民政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魅力伊春、实力伊春、和谐伊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奏响团歌主旋律,谱写三中新篇章

    奏响团歌主旋律,谱写三中新篇章 ——嘉汇三中第三批新团员宣誓仪式纪实报道 11月20日下午,我校隆重举办第三批新团员宣誓仪式。第三批新团员同学、初一年级组优秀学生代表参......

    奏响安全文明主旋律 谱写学校和谐发展新乐章

    奏响安全文明主旋律 谱写学校和谐发展新乐章 ——安全自查工作情况汇报 创建安全文明学校是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是优化育人环境的前提,是关心青少年成长,关心教育事......

    创新之路谱写发展新篇章(范文模版)

    创新之路谱写发展新篇章——东峡煤矿联合重组十年发展回眸东峡煤矿始建于1971年10月,隶属原华亭矿务局,2002年4月入组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具备年产120万吨的生产能......

    奋笔谱写人才发展新篇章

    奋笔谱写人才发展新篇章 一、判断题 1、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2、毛泽东同志......

    谱写文教事业发展新篇章

    谱写文教事业发展新篇章 作者:佚名 来源:乐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9日点击数: 66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遗产有效传承,行......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谱写医院发展新篇章(定稿)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谱写医院发展新篇章2012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院晋升三级医院的开局之年,因此,对我们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初,经第四......

    开拓进取,谱写学校管理新篇章(推荐)

    锐意进取,开创我校发展新局面 罗烽同志自2006年秋调入活龙坪乡中心小学主持工作以来,勤勉自律,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以其不懈的开拓精神、忘我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引领全校......

    “三力”建设谱写红宇发展新篇章

    “三力”建设谱写红宇发展新篇章 作为重点保军企业的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面对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对企业发展的更高要求和更重任务,始终把思想政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