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班级管理“宜疏不宜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职班级管理“宜疏不宜堵”
作者:董学智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年第02期
新学期伊始,笔者接下了班主任的工作,此时,有人向我传授治班之道:新官上任三把火,要镇住学生,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听了这话,笔者却不敢苟同。记得小时候听过关于“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故事。“鲧”采取“堵”的办法,洪水不仅没能堵住却更加泛滥,而“大禹”开河、修渠、疏通水系,最终成功治水。教育学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管理一个新的班级,对学生过于严厉,会使大多数同学对你敬而远之,由此得来的威信往往是虚的。许多问题因学生表面上的服从和平静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会给以后的工作埋下后患。常言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学生不能发自内心地认可你时,你的教育恐怕是徒劳的。而对于学习成绩不佳、许多存在着心理障碍的中职生来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备受冷落、遭人白眼,在升入中职学校以后如果仍然得不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就会进一步加重不健康心理,甚至因心理障碍而走向极端。
班主任施教之术在于“攻心”,对学生采取和风细雨式的疏导远比“堵”“压”更利于学生的转变。过去,笔者的一位学生,因家境殷实,从小娇生惯养,不爱学习,一副天不怕地不怕、唯我独尊的神态,同学们都怕他,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但他有一个特点——很喜欢篮球,而笔者就从他这一爱好入手,与他逐步培养彼此信赖的关系。之后,在日常生活中,我让他从学说“对不起”开始,学会尊重别人,并经常让他帮助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他再也没有打过架、骂过人。由于出众的身体条件,他还参加了学生社团,成了一名学校国旗护卫队队员,还担当了升旗手。同学们都说他变了,比以前善良了,能帮助其他同学了。后来学校组织“三好学生”评选,他仅以两票落选。现在,这位同学已经在某外资企业工作,因业绩突出被提拔为车间主任。
中职生是个特殊群体,他们大都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优胜劣汰下来的“失败者”,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逆反心理严重。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更应该懂得以理服人的内涵,通过付出更大的耐心和更多的爱心,用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才有可能疏通学生长期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心理上、感情上的症结。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任何高压政策、强制手段都是行不通的。压服会有两种情况发生。一种是:学生暂时不直接和你对抗,只是暗中与你较劲,背着你用更恶劣的行为来发泄对你的不满。例如,破坏公共财物、打骂其他同学、恶意违反纪律等。另一种情况是:当你“压”到一定的程度时,一些学生的思想问题因长期积聚而得不到解决,就像弹簧超过了限度,他们的逆反心理会越来越重,直到直接对抗老师的教育。这时作为班主任,往往会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第二篇:班级管理中宜“疏”不宜“堵”
班级管理中宜“疏”不宜“堵”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教学第一年,我就成了一帮“猴孩子”的班主任。十几年的求学生涯,早已习惯了自己学生的身份,总觉得自己还是那个没长大的小孩,突然,和一堆比我更小的小孩站在一起,于是成了大人,不得不承担起教育的重任,我惶恐和无助,生怕稍有不慎,误了小小孩的前程。
正因为深知责任的重大,所以我在带第一届班级的时候非常认真地对待着每一件事,甚至是那些用不着过分太在意的事情,所以把自己累得焦头烂额且没有多大效果。
看到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又回想起我带的第一届学生,感触良多,这本书在班级管理中非常结合实际,对我的影响很大,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我始终明白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班主任工作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责任心表现在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准确无误,并能积极带领全班同学,通过各种教育形式,组织各种活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应做到经常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等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及时积极地把在班级工作的问题向学校反馈,从而达到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
其次,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还提到要建立良好的民主班级氛围,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我认为这也很重要,只有民主氛围才能促进班级良好谏言环境的形成。
再次,宽容心是给后进生的一剂良药。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并没有按照你所设置的轨道去走。因为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一颗宽容的心。班主任的宽容心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宽容学生的不足,古语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就看你看待不足的心情,如我班的某位同学,成天调皮捣蛋,我接班后不几天,他就打架了,当时以为小孩教育一下就了事了,没想到几天后又打架了,火气冲天的我把他狠狠训了一顿,自以为这下没事了,可没几天故事又重演了,想想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正当我为难之际,班里的孩子告诉了我一个不知的事实:二年级时他天天要打架的,现在已经好多了。我的心里明白了,于是找来他,先表扬他比上学期有进步,打架的次数减少了,再明确告诉他打架是不文明的,老师愿意看到一个讲文明的孩子„„现在的他对于打架已经开始陌生。所以说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但宽容应有一定的限度,过度了就成了纵容了。
老师不能简单地把谈恋爱的学生归为“品质低劣”,不必视为洪水猛兽,也不能等闲视之,应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成功地走出青春的沼泽地。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优秀的教师,不因该仅仅在问题出现后才不得不充当消防员,而因该主动引导学生成长的航向。”我一直把这句话铭记在心,希望通过努力,我也能成长为主动引导学生成长的良师。除去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上鲜花,走在实践的路上,我感觉自己正越来越轻盈。
第三篇:说说“宜疏不宜堵”
说说“宜疏不宜堵”
夏庄镇官庄小学
张锐志
今年,有人说我是枯枝发新芽,你知为啥?哈哈,原因是学校又给我封了个官:班主任。都知道班主任是教育行业最小的“主任”,是最小的官,既然是官,就得管。怎么管理好班级呢?懒教师,勤学生,于是我书桌上多了一本《班主任兵法》,是2006年高密教育局发的。从中学了很多高招妙法,什么“以德立威”、“敲山震虎”,什么“始劳终逸”等,其中我觉得“ 宜疏不宜堵”,屡试不爽,效果不错,现与班主任同仁们交流如下:
问题一
学生乱写乱刻乱涂乱画现象屡禁不止
学校领导今天在教职工例会上又强调不准乱写乱刻乱涂乱画了。因为我们官庄小学已迁入新校刚刚两年,课桌、教室等一切设施都是新的、都是够档次的。可部分学生陋习难改,总爱在课桌上、教室内乱写乱刻乱涂乱画,其他班级时有发生,我们这个二年级七、八岁的通鼻子学生就可想而知了,你说:学生哪里乖乖地会听话,不乱写乱刻乱涂乱画了?
鲁迅先生小时候为了避免迟到,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来提醒自己。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今天,鲁迅肯定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因为破坏了公物,班级评比时还要扣分,这在学校规章制度中明文规定的。再看看我们的学生,他们在自己的课本上、作业本上、甚至课桌上板凳上,贴满了大头贴、偶像照片、卡通图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绞尽脑汁想办法,苦口婆心做工作,大会上讲,小会上批评,进行个别谈心,效果都不理想。我这个事事要强的班主任该怎么办? 周所众知,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是引水疏河;从鲧治水失败的教训中,知道了洪水不能堵的道理;两者结合就是直到今天还一直沿用的治水方法:水宜疏不宜堵。《班主任兵法》之《手段与目的》一章中说:“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是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符合实际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有效果的手段就是好手段„„”
“堵”不行,“疏”会怎么样?一次偶然机会,在学校举行的学生手抄报评比中,我班的手抄报有1份获奖,办法有了——为何不干脆让学生制作个性化课桌面,让爱写爱画的同学有表现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主意已定,说干就干。号召学生用脆塑纸和透明胶带,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高为2厘米,底与桌面全等,将它倒扣在课桌上,就成了个性化课桌的底板,学生们就可在上面自由发挥了。
制作个性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版面设计要突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征,写上喜欢的格言或名人名言,贴上偶像的照片,展示自己的理想或学习目标,也可以写座名铭,座名铭上必须写清三部分内容:第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第二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第三,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第一个内容起到“精神充电”作用,第二个内容可以激发全班同学你追我赶的积极性,第三个内容更重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实现第二个内容的最好办法。当然也可以写写小九
九、数学公式、成语等等;其次是制作时写写、画画、描描、剪剪、贴贴等手艺都少不了;另外还要公关,自己虽有好的想法,但能力有限,就得请同学或家长帮忙„„
一段时间过去了。嘿,效果不错,课桌上、教室内乱写乱刻乱涂乱画现象没有了,损坏公物现象不见了,互帮互助氛围浓厚了,正气抬头,邪气低头,班风自然就正了,学风也就越来越正了。
小小的课桌面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鞭策自己的警钟、培养能力的园地,增进友谊的桥梁,于是我班的个性化课桌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问题二
放学站队乱说话打闹现象禁而不止
我们学校共有六个年级,近八百名学生,教导处三令五申,必须放学站队,并由学生会组织人员检查评分,计入班务考核。我们班教室在三楼上,下了楼,再到学校门口,距离最远,自然学生说话的就比较多,你捅我一下,我拐你一下,队伍显得太乱,评比成绩可想而知,全校倒数,抗榜底。于是我在主题班会上重点强调,吓唬学生,“谁再说话打闹,就留下谁,最晚回家”,甚至和学生一起走,边走边大声嘱咐,可是效果不见好转。况且乱说话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不值得大动肝火。哎,没办法,我只有向《班主任兵法》求救了,挑灯夜战,继续攻读吧,《赏罚篇》说“惩罚很容易激起人的逆反心理,使人抗拒,即使最终也能达到效果,但是,气氛却是压抑的,人的心情也不会舒畅,有时,犯错误的学生众多,已到了法不责众之境地,无法处罚下去„„”。通过学习,大有收获,你别说,办法有了,赶快试一试。
学生站队走的时候,让体育委员领着大声背诵小九九口诀、或学过的古诗、或班规(声轻步慢右边行,字好分高方法妙;学习必须刻苦,纪律必须遵守等)、或小学生守则、或唱歌等,分男生女生两组,展开竞赛,看哪队声音洪亮。嘿,这下好了,嘴有事干了,自然乱说话的没有了,打闹戏耍的也不见了,队伍走得整齐了,评比成绩跃到全校前三名。一名学生家长赞道“这才是正规军”,现在我这个班主任工作轻松多了,悠哉悠哉。
反思:班主任同仁们,我们可以跟学生讲道理辩是非,但有的时候,千言万语抵不上一个行动,学生的成长是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去完成的。老师们,该出手时要出手吧,凡事宜疏不宜堵,这是治理班级最重要的利器之一,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张扬学生个性,展现弟子特长。
我们老师多多读书,修炼内功,充实内涵,与时俱进,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直抵人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许我们老师,应当更多的是成为这样的角色吧。
共勉: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 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
第四篇:班级管理的“宜”与“不宜”-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宜”与“不宜”
在班主任工作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抓好班级管理。虽然当了很多年的班主任,但在班级管理方面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始终处在探索阶段。可以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它关系到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所培养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今后在社会上作多大的贡献。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话的道理是很深刻的。所以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一些“宜”与“不宜”,会对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有所帮助,对学生的教育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我们应该注重那些“宜”与“不宜”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宜疏不宜堵。就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欠缺心理多做疏导,让其明其理,正其行。我们知道,学生不良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日一时养成的,要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和心理,就要找出产生的根源,对其耐心的劝说疏导,让他们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再自己改正。如果一味的堵,那他们就会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即使当时口中承认,过一段时间久会抛之脑后,一犯再犯。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改堵为疏。
二、宜暖不宜冷。就是要多给学生温暖和关爱,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生活、学习的困难。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学生的关爱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班主任要有一颗慈善的心,要把学生的冷暖常记心里,对他们的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要多观察,多留意,要及时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氛围。而不是用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是不行。
三、宜近不宜远。这里的近是是亲近,具体就是说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而不是和学生保持距离,对学生不闻不问,不理不睬。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多和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生活和学习态度,让他们觉得这个老师并不是高不可攀,是可以亲近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花时间在学生的身上,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让他们有一种亲切感,而不是一看到你就跑就躲。
四、宜行不宜言。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在学生面前多行少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如果当班主任的什么都只是在口头上,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让学生信服你就是一句空话,所以班主任就要用行动去影响学生,你要求学生做到的,你自己就必须做到,干什么都要想到做学生的楷模,做学生的榜样。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具体来说,如果你要求学生不要迟到,而你却时不时的迟到,那你要教育学生不要迟到,就没有说服力了。
五、宜平不宜高。平是平等,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学生面前端架子,以师为尊,高高在上,是不行的。曾经听到一个故事,说的是国内一个教育专家到国外一所幼儿园考察,发现一个特别的情景,一位老师在和幼儿交流时都蹲下身子,这位专家很不解,于是就询问为什么会这样做,老师说和孩子交流必须要让他们感觉到他和老师是平等的,所以必须蹲下身子,才会体现这种平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一定要把学生看着是平等的,这样才能和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
六、宜励不宜讽。多鼓励学生,少讽刺打击学生是班主任必须注意的。我们知道,学生本来就是需要我们教育的,正是通过我们的教育和培养,才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班级管理)如果我们对学生不尊重,对他们的不良行为来不来就是讽刺挖苦,这就会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的教育采取拒绝态度,那我们的教育就失败了。正确的做法是对他们做思想教育时多给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投入学习和生活之中,以之取得好的成绩和塑造好的品德。
七、宜赏不宜罚。赏就是赏识学生,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从实际出发,给予表扬,让他知道老师是赏识他的,让他觉得自己是不错的,即使是对违规违纪的学生,也要找出他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赏识,从而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所认识,有所改正。但也不要一味地只赏不罚。总之,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有期待,要在心里面想着他能够改好,能够成为一个好学生,有了这种期待,再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和疏导,那学生就会感受到你的期待,就会努力去改正自己的不足和短处,最终变为一个好学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当然这里的好有不同层次,也就是不好变好,好的更好,锦上添花那才是最好的境界。
八、宜懒不宜勤。这里的懒是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上,而不是说管理中的懒,具体地说就是不要什么事情都由班主任包办代替,特别是班级事务。要放手多让学生特别是班干部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在做事情时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走入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如果凡事包办代替,那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做事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九、宜全不宜偏。这里的全指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管理中要注重优等生,更要注重中后生,不能够只是关爱优生而对中后生置之不理,甚至漠视。偏心于优生,让中后生失望而无所事事。这样我们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离甚远。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才是我们班主任的最终目的。
十、宜通不宜塞。多与科任教师、家长、学生沟通,特别是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便于学生思想的疏导。我们要让学生全面提高遵规守纪和自觉学习的能力,就要和科任老师、家长和学生自己多沟通联系,从科任老师、家长那里了解学生的状况,从学生那里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学生的细微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不是处于闭塞环境,对学生知之甚少甚至全不了解,使班级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就不好了。
十一、宜宽不宜放。宽恕学生,原谅学生的违规行为,即严格要求,又耐心说服。但不能够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你,来学校就是学习的,除了学习知识外,还有各种能力。所以违规行为的出现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要学会宽恕学生,宽恕学生的那些不良的行为举止,但不是让他们为所欲为,而是要在宽恕的同时,对他们进行适当和必要的教育,千万不能够放弃他们,一定要使他们学为好人。
十二、宜紧不宜松。这一点是从对学生的跟踪督促方面来说的。对学生跟踪到位,全方位地加强管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在平时要舍得多花时间,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及时让其改正,不能够日积月累,让小毛病变为大错误,造成不应有的后患。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也是一项值得我们去做的工作。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去做,最终实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的,让学生在快乐、健康、幸福、智慧中成长,成为合格的、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这是我们的目的,更是我们的责任。
第五篇:教育随笔:“疏”与“堵”
“疏”与“堵”
传说,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为此非常忧愁。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群臣推荐鲧。鲧采取“堵”的办法,到处筑坝拦水,结果水无处可去,形成了水涨堤高,堤高水涨的恶性循环。鲧治水九年,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舜罢免了劳而无功的鲧,命令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亲的治水大业。禹汲取了父亲的教训,改“堵”为“疏”,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千川归海,彻底根除了水患。
同样是治水,方法不同,效果不同。关键在于是否遵循自然规律,遵循了自然规律,就能取得很好效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出力不讨好,到处落埋怨。
大禹治水的事例给我们后人的启发也很大:很多时候解决问题采用疏导的方法比一味堵塞效果要好得多。
记得上次家长会时,有家长向我反映,每到周末的时候,孩子总在家偷看电视,有时连续看一整天。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家长曾屡次对孩子进行强调:不准看电视。但由于大人要上班,根本控制不了。于是家长就采取一些小窍门对孩子是否看电视进行检查,比如,家长每次看完电视就把电源插头拔下 来,放在固定的位置,回家后只要发现插头的位置变了就说明孩子又在家偷看电视了,孩子就会面临一场暴风雨般的训斥。但这样做不久后孩子就发现了其中的诀窍,于是家长又想出另外一种方法:看完电视关机前把音量固定在某个数值上或把频道固定。但不管家长想出什么办法,过一段时间后总能被孩子识破。家长就陷于与孩子玩“猫与老鼠”的游戏中而疲惫不堪„„
面对家长的无奈,我深感理解。我问他:“平时你们看电视时,让不让孩子看?”
“那肯定是不让了。本来他周末就偷着看,如果我们看的时候,他也看,那还了得?”
“你看看这样行不行,在你们看电视的时候适当将就一下他,选择适合孩子看的节目跟孩子一起看。当孩子需要写作业或休息时你们就把电视关上,你们要么陪孩子写作业或休息,要么做一些自己的事,总之这时你们也不要看电视,避免孩子产生不平衡的心理。”我说。
“行吗?”家长面带困惑地对我说。
“你先回家试试。记住,一定不要再为孩子看电视这件事而训斥他。这件事我在学校跟他谈谈。” “好吧,那我试试看。”家长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走了。家长走后,我把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从他喜爱的电视节目谈起,谈到了看电视的好处,谈到了应选择哪些电视节目来看,也谈到了家长的苦恼,还谈到了他的内心想法。我对他的做法表示理解,同时也告诫他,要学会克制。并希望他与家长多谈谈,把自己的想法与父母交流一下,争取家长的理解。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心与心的交流,我发现,他从电视上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当然他的逆反性行为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压制造成的。
大约过了一个月,这个学生的家长打电话给我,他还没说到孩子的情况,我就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了他内心的喜悦。他说:“老师,你那招真有效,孩子现在再也不偷看电视了。有时我们离开家时也让他适当地看一看他喜欢的节目,当我们回家时,他要么是没看,要么是在写完作业的情况下看了一段时间,而且也不躲着我们了,还主动告诉我们,他又从电视上学到了哪些知识。唉,真想不到,能出现这样的效果。老师,真是太感谢你了!还是你们当老师的有招。”
“你太客气了。说实在的,这法灵不灵,开始我也不敢打保票。只是我对你的孩子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的,他在学校表 现很不错,从没与我对着干。我想,可能是你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你的做法让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光靠‘堵’是不行的。你想,你只面对一个孩子都堵不住,我们面对好几十个孩子肯定更是堵不过来。既然‘堵’不行,那就得‘疏’,把孩子的逆反心理‘疏’通,再加以‘导’——指引他正确的方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家长满怀谢意地与我结束了通话,我也思考了许多:大人们总爱以“过来人”的身份来告诫孩子不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却很少想一下孩子的内心想法。殊不知,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就是大人也很难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更何况是孩子呢?大人们对孩子的一些违反告诫的做法大都爱以训斥解决。其实正是这种做法才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当孩子的逆反心理形成习惯后,大人们的教育将不起任何正面作用。有时,面对孩子身上的的具体问题,我们无法给出一种像“万能钥匙”一样的万试万灵的方法,但我们一定要遵循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疏”而不是“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