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
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
魏星
“大道至简”。对语文教学来说,一定突出“学语习文”这个本质,语文教学因追寻新课程的本质而“简”,因削枝强干、集中目标而“简”,因三维目标的整合而“简”,因突出基本教学手段而“简”。“简”不是“简单”,而是“简单的深刻”。
真正的教学艺术,是在“有”和“无”之间。语文教学也不能模模糊糊一大片,每一节课必须有意识地渗透“学得”的内容,并以这种“学得”的东西促进学生的“习得”,要在单位时间内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
一、目标简明,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远的终点。
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是引领学生发展的“最高基准点”,它对课堂教学起着统率和整合的作用。反观当前很多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还存在诸多问题:(1)或照抄教参,或凭感觉随意而定,教学目标成了装点教案门面的摆设。(2)教学目标内容过于笼统、模糊,脱离学生实际,对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指导。(3)过于注重共同目标,忽略个性化目标;过于注重预设的确定性教学目标,忽略创生的不确定性目标。(4)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充斥着“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等体现教师行为主体的词语。这表明教学目标设计的主体只有教师,没有学生,容易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有效的课堂教学,在目标的设计上应该简明、清晰、具体,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态,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到即时目标与延时目标(即课堂达成目标与课后发展目标)相结合,共同目标与个性化目标相结合,确定性目标和不确定性目标相结合。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控。教学目标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的描述。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应该用“感受、体验、学习、认识”等体现学生行为主体的动词。
如笔者在教学《第八次》第二课时时,设定了如下目标:(1)学生能通过阅读清楚地讲述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的故事;(2)学生能联系语境体验布鲁斯王子看到蜘蛛结网时心里是怎么想的;(3)学生能在阅读中转换角色,模拟布鲁斯王子用蜘蛛结网的故事动员人民起来抵抗。这个教学目标是从学生角度来制定的,在目标的表述上,以学生为第一人称描述,明确地体现了“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这几个方面,也体现了“基础”和“发展”、“预设”和“生成”、“认知”和“情感”之间的联系,既简明、清楚,又为学生的发展留出很大的生成空间。
二、内容简约,以最主要的问题拉动最丰富的学习信息。
教学内容既包括教材的文本内容,也包括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内容。其中,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应当建立在正确理解教学目标和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而不是随意地、盲目地增、删教学内容。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寻找很多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结果由于信息量过多,课堂教学的重点被淡化,学生思考的时间几乎被剥夺殆尽。一些教师则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借口,大量删减教学内容。这些做法都在无形中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提倡用精、少、活的“主问题”呈现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拉动丰富的学习信息,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探究的内核。“主问题”是教材内容的关键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的中心问题。它具有以下3个显著特点:(1)在文本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整体感悟、探究的牵引力。(2)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整节课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样的林冲”、“什么样的洪教头”这两个问题,拉动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从课文的形象、细节出发,有滋有味品文章,七嘴八舌话人物,对人物形象进行多元思考,如对林冲的认识,他们读出林冲的谦虚、武功高强、足智多谋、智勇双全、临危不乱、讲义气等,一个立体的、丰满的林冲形象出来了。
“主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在多角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提炼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它能使整堂课的教学形成一条在内容上贯穿全文、在教学上贯穿始终、各个环节有机联系的动态发展的主线,这样就可避免零碎散乱、没有主线和主旨的低效教学的弊端:
(一)具备大型化,体现整体美。整体教学必须着眼全局,具有统摄全局一以贯之的整体美。即找到那种在内容上能够贯穿全文,在活动上能形成整堂课最基本的教学结构的教学主线,高屋建瓴,以一御万,使学生顺着它,从全篇大范围材料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概括,进而体验、吸收、内化,完成一个完整的心理认知过程,身心发展过程。
(二)具备多元化,体现丰富美。即找到一条多元的、动态的、内涵丰富的、富有情感和生命力的、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的教学主线,使之既能包含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也能完成教学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形成完美人格丰富而多元的任务。
(三)具有层进性,体现动态美。“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亦然。教学主线应具有层进性,即不断地处于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动态进程中。
三、方法简便,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
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不全面和急于求成等原因,一些教师为了“营造”一个精彩的课堂,把个人的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精彩的音像资料,热闹的合作探究,逼真的师生表演„„但在热闹非凡的背后,我们发现很多做法纯粹属于画蛇添足。
笔者以为,无论是自主式、合作式,还是探究式,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因“材”(教学内容与学生)而异。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尽量简化头绪,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的时间,从而提升师生对话的质量,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如果过于强调教学方法的复杂多样,就容易舍本逐末,在关注形式时忽略了内容。
以教学《云房子》为例,一位教师采用了“表演法”、“画画法”。在初读感知后,教师呈现多媒体,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雨过天晴,乌云慢慢散去,太阳公公又露出半边笑脸,一切都显得喜气洋洋(教师边说边贴出画有蓝天、白云和太阳公公的底图)。这时候,谁来凑热闹了?”“小鸟。”教师拿起桌上的小鸟头饰给孩子们戴上,“亲爱的小鸟们,看到这么多白云,你们最想干什么?”“我们来造云房子。”“那就让我们来开始吧!来,伸出双手(师示范造房子,生跟着做动作),捧一团白云铺地板,四周造起高高的墙,开一个小门,再开一扇窗,屋顶盖好真漂亮。够不着吧?可以跳起来。”学生跟着教师做“砌墙”、“铺地板”、“盖屋顶”的一个个动作。“云房子”造好后,教师又让学生学小鸟飞的样子到黑板去画„„
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看起来很“活”,学生也动起来了,但主要是肢体的“活动”——游离于文本,游离于语言学习;教师和学生虽然也互动了,但只是“形式互动”,而不是“精神互动”。
另一位教师则让学生自己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用动作再现云房子“像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等形象。然后想象天上还会有什么样的云房子,并活化书上的句式,用“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啊!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表达自己心中的云房子形象。这样的教学方式看起来简单,但符合学生“活动——体验——表现”的学习进程,也符合“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的言语学习规律,真正做到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第二篇:说说“宜疏不宜堵”
说说“宜疏不宜堵”
夏庄镇官庄小学
张锐志
今年,有人说我是枯枝发新芽,你知为啥?哈哈,原因是学校又给我封了个官:班主任。都知道班主任是教育行业最小的“主任”,是最小的官,既然是官,就得管。怎么管理好班级呢?懒教师,勤学生,于是我书桌上多了一本《班主任兵法》,是2006年高密教育局发的。从中学了很多高招妙法,什么“以德立威”、“敲山震虎”,什么“始劳终逸”等,其中我觉得“ 宜疏不宜堵”,屡试不爽,效果不错,现与班主任同仁们交流如下:
问题一
学生乱写乱刻乱涂乱画现象屡禁不止
学校领导今天在教职工例会上又强调不准乱写乱刻乱涂乱画了。因为我们官庄小学已迁入新校刚刚两年,课桌、教室等一切设施都是新的、都是够档次的。可部分学生陋习难改,总爱在课桌上、教室内乱写乱刻乱涂乱画,其他班级时有发生,我们这个二年级七、八岁的通鼻子学生就可想而知了,你说:学生哪里乖乖地会听话,不乱写乱刻乱涂乱画了?
鲁迅先生小时候为了避免迟到,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来提醒自己。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今天,鲁迅肯定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因为破坏了公物,班级评比时还要扣分,这在学校规章制度中明文规定的。再看看我们的学生,他们在自己的课本上、作业本上、甚至课桌上板凳上,贴满了大头贴、偶像照片、卡通图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绞尽脑汁想办法,苦口婆心做工作,大会上讲,小会上批评,进行个别谈心,效果都不理想。我这个事事要强的班主任该怎么办? 周所众知,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是引水疏河;从鲧治水失败的教训中,知道了洪水不能堵的道理;两者结合就是直到今天还一直沿用的治水方法:水宜疏不宜堵。《班主任兵法》之《手段与目的》一章中说:“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是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符合实际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有效果的手段就是好手段„„”
“堵”不行,“疏”会怎么样?一次偶然机会,在学校举行的学生手抄报评比中,我班的手抄报有1份获奖,办法有了——为何不干脆让学生制作个性化课桌面,让爱写爱画的同学有表现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主意已定,说干就干。号召学生用脆塑纸和透明胶带,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高为2厘米,底与桌面全等,将它倒扣在课桌上,就成了个性化课桌的底板,学生们就可在上面自由发挥了。
制作个性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版面设计要突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征,写上喜欢的格言或名人名言,贴上偶像的照片,展示自己的理想或学习目标,也可以写座名铭,座名铭上必须写清三部分内容:第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第二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第三,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第一个内容起到“精神充电”作用,第二个内容可以激发全班同学你追我赶的积极性,第三个内容更重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实现第二个内容的最好办法。当然也可以写写小九
九、数学公式、成语等等;其次是制作时写写、画画、描描、剪剪、贴贴等手艺都少不了;另外还要公关,自己虽有好的想法,但能力有限,就得请同学或家长帮忙„„
一段时间过去了。嘿,效果不错,课桌上、教室内乱写乱刻乱涂乱画现象没有了,损坏公物现象不见了,互帮互助氛围浓厚了,正气抬头,邪气低头,班风自然就正了,学风也就越来越正了。
小小的课桌面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鞭策自己的警钟、培养能力的园地,增进友谊的桥梁,于是我班的个性化课桌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问题二
放学站队乱说话打闹现象禁而不止
我们学校共有六个年级,近八百名学生,教导处三令五申,必须放学站队,并由学生会组织人员检查评分,计入班务考核。我们班教室在三楼上,下了楼,再到学校门口,距离最远,自然学生说话的就比较多,你捅我一下,我拐你一下,队伍显得太乱,评比成绩可想而知,全校倒数,抗榜底。于是我在主题班会上重点强调,吓唬学生,“谁再说话打闹,就留下谁,最晚回家”,甚至和学生一起走,边走边大声嘱咐,可是效果不见好转。况且乱说话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不值得大动肝火。哎,没办法,我只有向《班主任兵法》求救了,挑灯夜战,继续攻读吧,《赏罚篇》说“惩罚很容易激起人的逆反心理,使人抗拒,即使最终也能达到效果,但是,气氛却是压抑的,人的心情也不会舒畅,有时,犯错误的学生众多,已到了法不责众之境地,无法处罚下去„„”。通过学习,大有收获,你别说,办法有了,赶快试一试。
学生站队走的时候,让体育委员领着大声背诵小九九口诀、或学过的古诗、或班规(声轻步慢右边行,字好分高方法妙;学习必须刻苦,纪律必须遵守等)、或小学生守则、或唱歌等,分男生女生两组,展开竞赛,看哪队声音洪亮。嘿,这下好了,嘴有事干了,自然乱说话的没有了,打闹戏耍的也不见了,队伍走得整齐了,评比成绩跃到全校前三名。一名学生家长赞道“这才是正规军”,现在我这个班主任工作轻松多了,悠哉悠哉。
反思:班主任同仁们,我们可以跟学生讲道理辩是非,但有的时候,千言万语抵不上一个行动,学生的成长是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去完成的。老师们,该出手时要出手吧,凡事宜疏不宜堵,这是治理班级最重要的利器之一,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张扬学生个性,展现弟子特长。
我们老师多多读书,修炼内功,充实内涵,与时俱进,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直抵人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许我们老师,应当更多的是成为这样的角色吧。
共勉: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 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
第三篇:老人早餐三宜三不宜
www.xiexiebang.com 老人早餐三宜三不宜
宜迟不宜早: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经过一夜睡眠,绝大部分器官得到了充分休息,但消化系统在夜间仍旧工作繁忙,紧张地消化一天中存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处于休息状态,至少需要2~3小时后,消化系统才能恢复正常功能。如果早餐吃得过早,就会干扰胃肠的休息,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老年人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已逐渐衰老,尤其是消化系统的功能在逐渐减退,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能量,如果过早进食,机体的能量被转移用来消化食物,自然循环必然受到干扰,代谢物不能及时排除,积存于体内则会成为各种老年疾病的诱发因子。所以,老年人的早餐宜迟不宜早,一般应8点半至9点之间较为合适。
宜软不宜硬:在早晨,老年人早餐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否则会劳脾伤胃,导致食滞于中,消化不良。老年人早餐宜吃容易消化的温热、柔软食物,如牛奶、豆浆、面条、馄饨、馒头及花卷等,尤其适宜吃点粥。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老年人早餐吃点粥的确对身体大有裨益,如能在粥中加些莲子、红枣、山药、桂圆和苡仁等保健食品,则效果更佳。
宜少不宜多:饮食过量超过胃肠的消化能力,食物便不能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功能下降,胃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胃肠疾病。另外,大量的食物残渣贮存在大肠中,被大肠中的细菌分解,其中蛋白质的分解物——苯酚等,经肠壁进入人体血液中,对人体十分有害,并容易引起血管疾病,催人衰老。许多长寿老人的实践已证明,每天早晨锻炼前,用凉开水或盐水漱漱口,然后再徐徐饮入适量的温开水,对于便秘、神经衰弱、胃肠消化不良甚至像痔疮、头痛等一些慢性病症,均有治疗作用。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七宜七不宜”
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七宜七不宜”
《语文课程标谁》对中年级的习作的阶段性的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已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针对目标要求,怎样才能做好三年级作文教学呢?愚以为,三年级起步作文的教学,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做到“七宜七不宜”。
1、宜近不宜远。
所谓宜近不宜远,就是在作文教学中,要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材料来指导习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把社会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改造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积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见闻写起,把“现在”写进文章;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写起,把“发现”写进文章;从自己的周围环境写起,把“周围”写进文章;从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起,把“联想”写进文章;从身边的有趣场景写起,把“细节”写进文章;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写起,把“感受”写进文章,把“体验”写进文章。比如有一次自习课上,一只麻雀突然飞进教室。安静的教室立即沸腾起来,有的同学关门窗,有的同学拿扫把、竹杆,有的同学嘴里发出吆喝声,有的同学昂着首手舞足蹈……麻雀在教室里飞旋,同学们神态多异,情绪高涨。最后麻雀飞累了,终于被一位同学逮住了。“众生捉鸟”的“壮观”一结束,我立刻让同学们自由写此景此情此乐此感,结果,同学们的习作见仁见智,大多言之有物,把逮麻雀的场面描述的淋漓尽致。总之,起步作文教学宜近不宜远,贴近生活找题材,即兴作文话题多。这样做,小同学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也就不再觉得作文难了。
2、宜浅不宜深。
所谓宜浅不宜深,就是指在起步作文教学中,选择简洁明了的题目、浅显易懂的材料和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习作。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于选材、立意、主题等一些写作名词还比较陌生,甚至是一无所知。在教学中,老师应尽量避免讲述一些深奥的写作术语,不要布置一些美丽的题目,不要老是强调写的重要,写的要求如何、写时注意什么,不要对学生讲得太多,太滥,不要太着急。众所周知,起步作文如果要求太高,讲的太深,就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原本好端端的,苦心经营的让孩子们“我要写作、我爱写作”反倒过来,孩子们被弄得一个个“不要作文,害怕作文,厌恶作文,恐惧作文”。宜浅不宜深,要注意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三年级书面起步作文的过渡。现实中,不少教师口口声声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一定要认真学!”可这样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另外有些老师“心比天高”,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多挑剔,一味训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说这个过渡很重要,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在起步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
3、宜小不宜大。
指导三年级的小学生习作,宜小不宜大。即要从小处入手,应该尽量让学生从自己生活当中撷取素材,写一件平凡小事的记叙文或“散文”(“四不像”的作文,或称“流水账”作文),会比那些说空话大话的文章要好得多。在具体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小制作、小游戏、小发现、小烦恼、小秘密、小动物、小花草等入手进行习作的练习,引导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做到六动:动眼一一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洞察生活,让每一缕阳光闪动在学生的眼睛里;动耳一一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倾听世界的窃窃私语,让每一丝清风萦绕在学生的耳畔;动脑一一在广阔的生活空间、知识空间和个性空间里,激活学生大脑中那些沉寂的、杂乱无章的信息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对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有序的信息链;动口一一先说后写。词语接龙、口头作文、课堂演讲、即兴辩论等等,让学生的口头语言得到空前发展,尔后才动笔习作;动身一一引导学生懂得形体语言扮演、表演,使作文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动手一一亲自动手实践,体验生活中的乐趣,这样就能才思敏捷、文思泉涌,将天马行空的创意化作激扬的文字。比如我们要让学生写“幸福”这个话题,应,指导学生围绕生活的小事想一想、聊一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年饭的场面,生病住院后家人朋友亲切关怀、照顾、问寒问暖,同学关切问候,年迈的老人除夕之夜盼儿女回家团圆,还可以用镜头组接的形式展现几种幸福生活的图景……
4、宜放不宜收。
“放”即写时不受章法约束,随意发挥。“收”,就是按照章法,予以指导,从立意谋篇到谴词造句,推敲琢磨,精益求精。起步作文“宜放不宜收”,先要让学生自由地写,在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个性,而不是过多地给予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路。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应特别注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对于初学写作的孩子们来说,应该从“自由写作”开始引导,让他们积极写“放胆文”。古代学者一向主张训练学生写作要经过“先扶后放”的过程。如欧阳修就曾经说过:“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宋人谢枋得也提出先作“放胆文”,后作“小心文”。李吉林老师有一则著名的教育格言:“小马驹要长成骏马。牧马人必须把它们带到水草丰盛的草原上,让其自由驰骋,才能茁壮成长。指导作文,应当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束缚,使他们感到要写,好写,写有兴味。”小朋友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他们最初对周围的事物只知道“是什么样的”,并不大在意“为什么是这样的”。所以,他们初学写作时,要引导他们留心周围的人、事、景、物,放手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能写出事物“是什么样的”即可。待到他们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做到“言之有物”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能力了,在引导他们把观察、思维、表达结合起来,学会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练写“小心文”。逐步写出“为什么是这样的”。渐渐地,要求他们做到“精炼严谨”“言之有理”就水到渠成了。三年级的小学生初学写作,鼓励写“放胆文”,“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束缚”,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自由表达,思想上没有任何压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怎么写就怎么写,就会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因而乐于表达。否则,要求过高,收的太紧,儿童缺乏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写作之路,就会望而却步,产生“作文恐惧症”,这无疑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当然也有碍于他们作文能力的提高。
5、宜宽不宜严。
所谓“不宜严”,就是要求不可太高、太多。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生动有趣、标点符号正确等等。在学生动笔习作之前,老师先提出“一大堆”要求,极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谓“宜宽”,就是要做到“三个可以”:一是可以不写老师要求的内容,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二是可以写“流水账”,写拼音。三是可以写不在课堂上写,随时安排时间、地点写。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在作文起步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智力发展最佳期,情感丰富,善于形象思维,求知欲强,可塑性大,正是口头语言过渡的时期。因此,在起步作文教学中宜宽不宜严。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作文是写会的,不是教会的。只有写才会写。小学生只要有兴趣、愿意写,多读多写,就能写得精彩、写出华章。因此,起步作文的指导,重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创设情境、鼓励思考、激励动笔。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并指导他们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表达出来。
6、宜扬不宜抑。
所谓“宜扬不宜抑”,就是注意讲评要以激励为主。教师在评价小学生的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在起步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是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的帮助学生分析,朦胧和平等到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虽然文章缺点很多,但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如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句子、最佳词语、最佳想象和联想、最佳生活细节的描述等等,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这样来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喜乐和写作积极性。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感兴趣,还在内心起到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件事就会更加关心,想再试一试,更希望提高自己。因此,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我们的作文讲评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比如:在班级举办优秀作文展、推荐发表、向校园广播站投稿、范文宣读、学习园地选登等。
7、宜活不宜死。
所谓起步作文教学宜活不宜死,就是指要拓宽练习的途径,开放教学的思路,灵活教学,快乐式指导,不宜死搬硬套。具体地说,灵活的途径有八个要点:第一是在生活体验中教会学生作文。作文既是生活,生活既是作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生活化,回归了自然,回归了主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这广泛的空间里吸纳独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形成态度,认识价值。学生能把生活中现实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是作文的所在。例如让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参观、访问、游览等形式,这些都是作文的铺垫。第二是在游戏活动中教会学生作文。儿童有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应顺应儿童的心理,构建作文过程。游戏活动是他们的乐园,游戏不仅使他们情绪盎然,而且感悟深刻,他们乐于把游戏的过程介绍给他人,乐于把游戏的情趣表达出来与他人共享。第三是在观察想像中教会学生作文。不会观察,不会想像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障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会观察的方法。观察能力来自于实践,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条件、手段、背景。只观察不想像也不能表达丰富的情感和独特思想,因此要做到观察和想像的密切统一。例如写一种花,学生按次序,抓特点,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就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在这创造的过程想像尤其重要。想像对于学生来讲不是很难的,而是我们过去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和规范,局限了学生的想像力,教会学生想像首先让学生敢想,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联系,这样才能使想像丰富起来。第四是在阅读实践中教会学生作文。阅读是学生作文的积累、感悟、体验、迁移、模仿。因此不可忽视阅读实践的过程,要让学生边读书边领悟,渗透作文方法的指导,做到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例如,学习《荷花》一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荷花的写法写另一种花;补充课文的情节,续编故事结尾等都是练笔的好方法。第五是在合作互动中教会学生作文。过去的作文教学多独立少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他们的作文思路变得狭隘起来。现在强调,作文也应体现对话的过程。学生对问题、对事物、对现象的理解,需要有一个交流的过程,通过讨论各自的见解,相互促进,相互启迪,相互沟通,从而更好地学会表达语言。例如,写《夏日的夜空》,让学生针对夜空的景色展开讨论,学生对天色、星星、月亮、云朵有不同的感受。如月亮在不同学生的眼里变的丰富多彩,他们描述月亮的特征,想像月亮的情感,创造月亮的童话,他们的对话虽是支离破碎,但富有情趣,打开了思路,激发了写作欲望。合作互动应体现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第六是在社会交往中教会学生作文。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人与人的交往,使学生对现实、对生活、对价值的认识不断的改变和加深,让学生把社会的体验表达出来,这就走向了与做人相结合的道路。社会的交往,是情感的交往,是做事态度的交往,是价值取向的交往,因此作文应重视交往的过程。例如,有的学校搞联校活动,把农村的孩子接到城里来,感受城市的生活。再把城市的孩子送到农村去体验农民的辛苦,在这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生成了独特的体验。学生很愿意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既反映了作文的真实,又反映了人生的态度。第七是在问题探究中教会学生作文。问题是打开知识的钥匙,是探索奥秘的航船。问题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想像,促使学生实践。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揭示了现象的本质,生成了情感态度,产生独特的体验。学生作文就是把发现的现象、思考的价值、生成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问题——探索——表述”构建了作文的完整过程。因此作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会抓住问题,带着问题学作文。探究的问题应该是“为解决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大家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索自然,寻求发现的问题”。第八是在课程开发中教会学生作文。语文课程由单一性(文本)走向综合性(人文),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拓展语文教学的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的组成的部分,作文过程应充分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的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故此,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自然,面向未来,实现内容选材的综合性、多样性、人文性。语文是很强的实践性课程,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应在开发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去积累、感悟、体验。例如,观察大自然、游览名胜古迹、参加社区活动、了解民情风俗、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关注热点问题、网络信息的搜集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选材的内容。
综上所述,起步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作为语文老师,要具备一双慧眼,敏锐地洞察发生在周围的信息,并及时捕捉,转化为动态的教学资源。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语言积累,多引导,多练笔,多鼓励,适时引导学生下笔成文。
第五篇:“极繁主义”·“极简主义”
“极繁主义”·“极简主义”
【摘要】:“极繁主义”和“极简主义”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很多时候,“极繁”与复杂划下等号,“极简”与简单划下等号,事实上,这些都忽略了两者的本质。通过介绍分析“极繁主义”和“极简主义”,能对两者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极繁主义极简主义复杂简单
【大纲】:
1、“极繁主义”
1.1、“极繁主义”简介
1.2、关于建筑
1.3、作品分析
1.3.1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精神空间
1.3.2 贝尼斯建筑事务所:巴德埃尔斯特温泉
1.3.3 盖里建筑事务所:DZ银行
1.3.4 蓝天组事务所:B煤气工厂
2、“极简主义”
2.1、“极繁简主义”简介
1.2、关于建筑
1.3、作品分析
2.3.1 广义有马工作室:太宰府别墅
2.3.2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M别墅
2.3.3 广义有马工作室:MA画廊
3、结语
【参考文献】
[1] 帕科·阿森修、奥罗拉·奎托.极繁主义建筑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2] 帕科·阿森修.极简主义建筑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曹丽平.浅析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及其禅学思想[J].美与时代.2005.(01).[4] 王芳华.现代极简主义之追根溯源[J].四川建筑.2005.(01).[5] 布正伟.复杂性建筑语言运用辨析——正视和应对信息时代建筑语言演进中的挑战[J]建筑学报.2008.(09).[6] 蒙小英.建筑形态的流变:混沌与复杂性的解读[J]工业建筑.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