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薄弱学校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时间:2019-05-13 19:2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薄弱学校的成因及治理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薄弱学校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第一篇:浅谈薄弱学校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浅谈薄弱学校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红心金边工程”,努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但由于受到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客观办学条件的制约,我县仍有部分学校的办学质量亟待提高,属于薄弱学校。其主要原因是:

1、社会重视不够。一是学校所在地的某些领导方方面面的事务多,且对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这就在思想导向上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消极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广大教师开展业务活动的积极性;二是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平时忙于劳作,普遍很少关心过问子女在校的教育学习状况,加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自身素质不高,即使想关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大多失于偏颇;学生家长住址分散,有的学生其父母长期外出谋生,家校联系困难,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甚至有时反而干扰了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了种种不应有的思想障碍和工作阻力,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素质参差不一。一些教师继续教育和勤学业务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存在甘居下游、不思进取的思想,知识蜕化、观念保守、素质薄弱,以“抄教案、搬教参、老样子、老方法、老不上进”来维持现状,致使“不顾学生实际、不讲教学方法、随意传授、强行注入”的课堂教学弊端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致使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能力差。

3、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学校无法添置齐全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许多农村中小学欠缺教学挂图、资料、模型、标本,不少学校未能配备完整图书室、实验室,大多只是因陋就简;教师备课时手头上只有课本和教参,要做实验没有器材、场所,要讲解知识没有挂图,要实物展示没有标本模型。因而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记,就此进行教学。教师无法借助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来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不能不大打折扣了。值得说明的是,实施“两基”达标建设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一些学校也多方筹措资金,上述情况已有较大改善,但仍有不少学校苦于资金缺口大,面对现状颇感为难。从教育建设的软、硬件关系来看,硬件是基础。硬件设施不完备,作为软件指标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不能得到促进和保障。而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是有赖于一个完善、良好的教学硬件设施环境的。总之,教学硬件配套设施的不足,是制约广大农村中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瓶颈”。

4、学校管理不到位。一些学校校长没有清晰办学思路、缺乏质量意识,仅以维持代替管理,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只求学校相安无事,不求提高学校品位,得过且过,失去质量目标和竞争意识,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信心不足,教学常规全程管理的力度不够,平时检查较注重教师常规资料是否详细完整,忽视了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深入了解和监控,不能指导和督促教师为提高教育质量而自觉完成教学常规工作,造成管理上的纰漏。

5、对学生教育力度不够。一是教师因工作量大,一天的课程教学完成后,便匆匆回家,或忙于其他事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不够重视,造成班级纪律涣散,学校学习风气没有形成。二是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对头;许多学生必须承担家务劳动,学习时间大量被挤占,学习效率不高。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尽快提高其教育质量仍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道紧迫课题。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治理薄弱学校:

1、要加强联系、注重宣传。影响教育成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实施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未来的各种人才,政府、社会、家庭、学校都负有相应的责任,而最大最直接的责任是教师。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客观地面对内外部困难因素,尽自己的责任、义务和能力去化解、消除各种工作阻力,化被动为主动,取得当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一方面应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尽可能多地开展家访,与家长面对面进行联系沟通,或者利用电话、书信等通信形式与家长进行及时的相互反馈;对那些家务负担重可家长因种种原因不能履行对子女的教育责任的学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心中有底,在必要时可通过村委会、学生亲戚或邻里等协助对学生进行家庭访谈和教育;教师应通过家访及其他方式的接触联系,尽力改变家长对子女受教育的错误认识,使他们关心子女受教育的情况,支持学校、教师的工作,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引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2、实行校长目标责任制,激发校长工作热情。一所学校质量的好坏,关键在校长。要舍得把那些政治思想素质较高、教育观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善于管理、团结勤奋的干部调配、充实到薄弱学校领导班子中去。同时对薄弱学校的校长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因为校长的工作责任感和办学的目标意识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教师。如果校长一见到环境的艰辛,条件的简陋,教学质量暂时的低下便丧失了信心,便以得过且过的心态,以维持代替学校的管理,还怎么能带领和团结全体教师迎难而上,提高办学质量呢?我们必须让每一个校长都有清晰的工作目标,有明确而又具体的工作任务,让校长带着目标,带着压力,树立信心,开拓进取。因此,要制定《薄弱学校校长目标管理考评表》,逐年对其进行考评,考评成绩与校长评优晋级、流动和任免挂钩,以此激发校长治理薄弱学校的工作热情。

3、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薄弱学校任教的一些教师,长年在同一所学校工作,缺乏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习惯于原有的工作方式,容易产生惰性心理,不思进取。所以,我们除大力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外,还要对教师的师德表现、教学工作、育人情况和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考评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奖励,晋级、评优、评聘优先,考评成绩低下者实行“末位流动制”,先试聘再流动到其他学校,并对其进行跟踪考评,考评如不合格,则停职待岗,直至送交人才交流中心。为充实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要花大力气建设一支治学严谨、教导有方、锐意改革、教书育人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注意教师素质的提高培养。选调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组织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即锻炼了青年教师,也加强了薄弱学校 的建设。

4、要提倡“集体式”管理。人和才能兴校。我县的薄弱学校一般办学规模都比较小,人员又少,教学任务重,而学校的工作又千头万绪,校长一个人既要负责本班教学,又要管理学校事务,是不可能较好地完成学校各项工作的。因此,要提倡“集体式”管理。作为学校校长要团结全校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要善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鼓励教师为学校发展出谋献策,为学校工作尽心尽责。同时要将学校工作进行分解细化,让每一位教师独立负责具体的一

些事务,做到齐抓共管,让教师成为学校 的主人,齐心协力办好学校。

5、加强养成教育,创建优良学风。对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作为薄弱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教委规定的《关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若干具体要求》和《中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培养层次分解》的规定,全面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要积极开展“十无校园”和“五个一”活动,切实加强班集体建设,整顿学校、班级纪律,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密切家校联系。要切实下大力气,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创建优良学风。另一方面,教师应正视学生的整体素质状况和升学比例的现实,在帮助学生明确“不升学照样可以成才”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的同时,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实际和农村生活的劳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术,为以后走向社会,进一步发展一技之长,形成较好的社会生存能力奠定基础;认真结合当地农村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实际,积极组织课外观摩和劳动实践等活动。

第二篇:边远山区薄弱学校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写在前面:

五年前,这个报告作为成都市规划课题成果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评价,甚至有评委在意见中写到“建议向全川推广”。在评奖活动中,该报告获得了市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市政府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初评是二等奖,因未公开发表,又未能取得省部级政府采纳的证据,被降级),县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事小,关键是其中的观点和建议,在目前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事实上仍有启迪意义。仔细考查,五年来,我们的教育进步了多少?五年之后,我们又能进步多少?这样的研究不一定能解决多少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却帮助我们发现不少问题。教育是需要研究,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边远山区薄弱学校成因及对策研究

——金堂县教育局 罗军 研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改造薄弱学校,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办学水平。”,“各地要制定政策,鼓励大中城市骨干教师到基础薄弱学校任教或兼职,中小城市(镇)学校教师以各种方式到农村缺编学校任教,加强农村与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才可聘为高级教师职务。”

前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 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7年10月29日颁发)中把“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作为“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素质教育”的“十大措施”之首。《意见》指出:“根据《教育法》提出的要求,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逐步达到规范化,是政府依据法律规定应承担的责任。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改造薄弱学校的整体规划。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三部委《关于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人员支持基层教育工作的指示》通知精神,切实采取充实、培训、交流和调整等措施,加强薄弱学校领导理论班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在1997年9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以“薄弱学校”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被作为一条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重要经验来交流(《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办好每所学校,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湖南衡阳市教育委员会)。

成都市在承担全国教育学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个案)研究与实验》中,也把“薄弱学校建设研究”作为十个分课题之一。

我县是地处成都东北部的一个农业大县。全县辐员面积1154平方公里,兼有山区、丘陵、平坝,人员83万,辖24个乡镇,461个行政村。现在校初中、小学学生共96342人(1998年春统计数)。其中59%的小学生在村小就读,70%的初中生在条件较差的深丘或山区乡镇初中就读。我县1996年完成“两基”任务之后,影响“两基”巩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山区边远薄弱学校的办学问题。金堂县教育局在1998年春以“办学条件差,办学经费不足,生源得不到保证,教师生活待遇低”为标准,共确认乡镇薄弱初中5所,小学12所。同时,本届教育局党组经过充分的调研认为,我县中小学教育整体上的薄弱环节在初中和村小。以国家的教育规范化为标准,可以认为我县的薄弱学校面近50%。其中问题最严重的自然是占我县学校总数19%的边远山区薄弱学校。

薄弱学校建设的研究与实施,根本目的是解决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问题。是力图实现教育公平,贯彻政府办好义务教育的宗旨的具体行动。扶持和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是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区域内各校均衡、协调发展,保证群众子女受教育质量的必需措施。但从已有文献看来,薄弱学校建设基本上只关注城市薄弱学校问题,热点也在解决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后出现的教育平等问题。我们认为,农村义务教育比城市面临更多的问题。农村山区薄弱学校的存在,不仅涉及学生受教育质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相当部分山区边远地区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受到侵害,影响政府普及义务教育任务的完成。为此,充分认识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形成对加强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的理性的、富有针对性的认识和措施,是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认真完成和巩固“普九”成果的重要职责。

基于以上认识,我室提出“边远山区薄弱学校成因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力图通过丰富的调查和文献查阅认识当前边远山区薄弱的问题,并为我县和其他地区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1、总体对象

我县现有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含部分丘陵乡镇学校的所属村小)。

2、样本

在我县教育局确认的薄弱学校确确定一所高完中、一所初级中学、三所小学(含所属村小)为样本。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边远山区薄弱学校现状调查及薄弱形成原因分析。

2、面向二十一世纪金堂县边远地区学校建设目标、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3、先进地区薄弱学校建设的启示——比较研究与政策性建议。

4、结合我县实际与研究,提供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的决策性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调查研究,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法和比较研究法。

1、调查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调查、个案调查,充分认识边远山区薄弱学校的现状和建设的成功经验。

2、文献法。主要通过查阅《教育研究》、《中小学管理》、《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江苏教育》等报刊,充分了解国内关于“薄弱学校”分析与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3、比较研究法。主要通过对文献查阅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本县若干边远山区薄弱学校相互对比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形成的较本质原因和可行的成功建设经验。

四、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基本情况调查阶段(1997年9月——1998年7月)。完成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拟定方案,申请立项。采用访问法、观察法等搜集典型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办学情况等原始材料。形成阶段性工作总结——《关于边远山区薄弱学校的初步调查与思考》。

第二阶段:深入调查和专项研究阶段(1998年9月——2000年12月)。以个案研究和教学问题研究作为重点,并将纯调查研究与教学“扶薄”相结合,重视走行动研究的路线,获得诸多有参考价值的认识成果和实践效果。

第三阶段:文献集中查阅及归纳概括阶段(2001年1月——2001年2月)。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五、研究结果

(一)对“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内涵的理解

“薄弱学校”作为对某些学校办学水平的概括,是一个相对的和历史的概念,对其的理解和衡量的标准因地、因时、因人、因学校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理解。前国家教委1995年6月22日颁发的《关于印发<加强薄弱普通高级中学建设的十项措施(试行)>的通知》将“薄弱高中”描述为“由于多种原因,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普通高级中学”,其特征为“有的办学条件困难,生源素质不高;有的领导班子和教师力量薄弱,教育质量较低;有的规模过小,办学水平和效益较差。”有的地方通过调查分析,将“薄弱学校”特征概括为“三差两低”,即“校舍设备差、领导班子和师资水平差、学生生源和社会声誉差、学校管理水平低、教育质量低。”成都市教委副主任雷解民认为:“薄弱学校有存在,是一种客观的教育现象。但由于其模糊性和动态性,我们无法也没有必要给其规定一个精确的定义,只能揭示其本质特征。即至少其办学的物化条件、学校的内部管理、办学的综合效益被学校所在地域的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和多数学生及家长评价为‘不能接受’的学校。办学的物质化条件、学校的内部管理、办学的综合效益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力学综合效益。”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薄弱学校”因其相对性,其存在是一种必然现象。“薄弱”作为一种特征,也是一种某类学校作为系统的内外因素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本课题所指的“边远山区薄弱学校”既具备上述“薄弱学校”的基本特征,也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存在。其特征还应包括:①地处山区。经济条件差,当地群众人均年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如1997年为2110元)。离县城或乡镇政府所在地远,一般超过10公里。生活条件艰苦,如缺水、缺电、缺通讯条件,信息闭塞。②办学规模小。初中不超过200人,班额不足40人,小学不超过250人,班额通常在30人以下。③教学质量低。在全县正式考试中,各项指标综合得分通常在全县名列后10名内。④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素质差,办学信誉差。表现为领导、教师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学生流失率高。这些学校可以认为随着“普九”的实施,已成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群众“不能接受”的学校,因而称其为“边远山区薄弱学校”。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感到,我县还有相当部分丘陵乡镇村小,其外部条件与上述山区学校并无质的区别,因此认为“山区边远薄弱学校”也可包含这部分学校。

(二)边远山区薄弱学校成因的调查与分析

1、对“边远山区薄弱学校”的整体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因为“边远山区薄弱学校”是一个综合性、模糊性概念,对形成和分析也须从学校内外因素作系统调查与分析。根据《研究方案》和对学校办学系统的粗略构成因素分析,我们在研究初始阶段,对“边远山区薄弱学校”的调查从以下方面展开:⑴学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当地的经济状况,村镇居民对教育的认识与态度等。⑵学校规模。包括所辖村小数、学生数、教师数、班级数等。⑶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状况。包括年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育教学态度与能力,学科分布,待遇与稳定情况等。⑷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与使用情况。⑸学校办学面貌与教育教学效果、社会声誉。⑹学校办学的优势与不足,办学的困难与今后的打算。⑺其他。

对村小教师,主要从基本情况、教学负担、教学成绩、教学常规、教研与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体会等方面展开问卷调查。

上述调查因为涉及范围广,操作较烦琐,难以得出一个精确结论。但获得诸多整体性认识:

(1)我县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已基本合格,但有效利用率不高。随着“普九”的完成,我县各类学校的办学硬件得到根本改观,教学用房和辅助用房已基本达到“够用、实用、耐用”的标准,教学器材也“普九”标准基本配齐(但近年来,随着“普高”热的升温,农村高完中的教学设施日渐紧张)。大多数被调查学校都配置了音乐室、实验室、教学器材、图书等设备,但得到有效使用的并不多。

(2)受经济发展制约是学校办学困难的重要原因。

许多边远山区学校所在地都还是农村自然经济,易受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几乎所有被调查学校都不能足额收齐学生的书杂费。有的教师每期需为学生垫支书杂费上千元,导致教师自身生活也非常困难。于是有了山区教师“教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书易、收费难”的口头禅。另外,山区学校生源有限,可供支配的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工作举步维艰。

(3)村小问题是学校“薄弱”的主要问题(后面将详细论述)。(4)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我们所走访的学校,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素质的确不尽人意。边远山区学校的干部队伍90%以上是当地人,基本都是从长期在所在学校工作中逐渐提拔上来的。其中相当部分并未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文化程度大多在后继教育中达标。因为对外办界信息并不了解(也不敏感),再加上对升迁不抱太高的期望值,工作中习惯于按部就班地依靠经验操作,缺乏开拓性、创造性。干部队伍配备不完整,缺乏进取心是边远学校干部存在的重要问题。教师问题主要表现为骨干教师缺乏、学科不配套、队伍不稳定等几个问题。师范院校的学生较难分至这些学校。既使已分配至这些学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想调离。因为正式教师严重缺编,许多学校还聘有大量临时代课教师(个别学校达50%),有的村小还完全是临时代课教师担负教学任务。因为这些临时代课教师学历低(80%以上为初中生)、待遇低(月收入不足100元)、生活负担重(大多要种责任田)、教学任务重(周课时超过一般超过20节),因而教学质量低下。另外,边远学校的教学骨干——大量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转公”的教师已日益老化,并进入退休高峰,造成这些学校的教师队伍状况进一步严重化。在职的中青年教师因为参加教研教改、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其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也亟待提高。

(5)山区教师的待遇、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和改善。

山区的公办教师除国家财政拨付的基本工资外(近年来还常常出现拖欠现象),没有任何补贴。代课教师的待遇基本只能解决“糊口”问题(近年来也出现严重拖欠现象。某乡镇一村小代课教师,因其一年的工资被拖欠,年终时连家中的电费也无法缴纳)。山区学校的住校教师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常常出现生活用水缺乏的现象。1998年春旱期间,我县龙泉山脉有两所学校的村小老师,“靠学生用瓶子从家里带水凑给教师作生活用水”(教师自述)。有山区教师这样总结其生活:“总之一个‘苦’字:工作担子重累得苦;离校很远走得苦;用水艰难生活苦;文化枯燥精神苦。”(问卷调查教师自述)

(6)教育教学管理与指导亟需加强和改进,学校自身办学努力不够。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囿于信息闭塞和管理水平的问题,日前几乎所有山区边远学校仍沿袭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校、教师工作唯一标准的做法,挫伤了山区教师全面育人、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因为山区学校布局分散(许多村小距中心校超过10公里),增加了学校教学监控的难度,也使教师难以及时吸收教学信息,使这些学校的教学单纯依靠教师的职业觉悟和肤浅的经验开展,教学质量很难得以保证。问卷调查也表明,大多数山区教师认为,制约他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信息闭塞,缺乏指导,没有了解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经验。”

在学校办学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许多山区学校并没有开展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一表现为缺乏改善学校办学处境的信心和决心。总是以学校外部条件差作为问题难以解决的借口,出现“悲观论”、“难办论”、“条件论”、“依靠论”。二是表现为学校没有根据其内外部的诸多特点采取相应的灵活的措施,习惯于依赖常规办学经验开展工作。

另外,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格的办学要求不利于山区学校。如对办学规模的要求、办学条件改善的要求和教育教学评估标准划一。等等。

综上所述,边远山区薄弱学校的存在是一个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综合性问题。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一部分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群众对教育的期望差距越来越大,形成“薄弱学校”。

在对“薄弱学校”成因的调查分析中,我们感到对学校方方面面进行调查分析是不能有效进行的,也无法得出较精确的结论。在“薄弱学校”各方面问题中,从目前最有可能解决、能对“薄弱学校建设”产生持续而深远影响的因素来分析,才能提高本研究的价值。就我们对所调查学校的基本情况来看,村小管理问题、教学问题是这些学校内部的根本性问题。以下详述对这两个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2、对“薄弱村小”的调查与分析

我县现有村小298所,在校约42000人。其中70%以上在深丘或山区,教学质量长期较低下,成为制约我县小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1998年3月,我们根据前期调查基础编制了《金堂县村小教师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表》,对12所山区或深丘学校的539名村小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1999年4月,教研室抽调近10名学校管理骨干对三所村小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解剖式”深入调查;1999年底,教研室在教育局领导下,对全县小学三年级语文、五年级数学、六年级语文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数学开展了统一调研考试,对村小特别编号,之后对村小教学质量进行了系统深入分析;近年来,教研室把教研中心落实在村小,先后对数十所村小开展调研;1999年3月,金堂县教育局经过充分调查研究,颁发了《金堂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小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1999年—2001年教研室组织系列“村小教师献课活动”,力图推进村小教学质量;通过上述努力,结合我县级教研规划课题——《村小教师教学工作“量”与“质”的调查研究》的开展,我们获得了诸多对村小问题的了解与认识。

(1)1998年春开展的《金堂县村小教师教学情况问卷调查》,从教师基本情况、教学负担情况、教学成绩、教学常规、教研与继续教育、对自身教学问题的认识、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工作生活体会等方面展开。结果显示:我县70%以上村小教师趋于老化,教师学历以中师(一般为后继教育)、初中居多,临时代课约占教师总数的3/1,教师周课时总量约在20—25节之间,平均班额浅丘41人,深丘或山区20人左右(大山地区均在20人以内,有的仅为8人);班平均教师(含教学辅助人员)1.2人,师生比浅丘地区为1:29人,深丘、山区为1:21人(大山地区为1:13)。村小自认为大都能按教学常规要求(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等)开展教学工作,但囿于水平和精力所限质量得不到保证;每个教师每期能参加3—4次常规教研,但很少或根本没有学习过教学理论,所接受以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等继续教育实效性不大;100%的村小教师感到教学负担重,对教学常规(如备课)的执行消极应付上级检查的成分较重,针对性、实效性差;影响村小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是教师素质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文化程度偏低),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达不到教学要求,不了解教学改革信息和教学设备缺乏;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非常肤浅和片面,90%以上认为“素质教育=学科教学+课外活动”;工作中最苦恼的是生活艰苦和“收费难”。

(2)1999年春教研室组织了对三所村小的“解剖式”教学诊断。调查组通过采取听、看、查、访、议等形式,对三所村小的制度建设、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教学“六认真”等六项指标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各村小的教学设备基本合格。只有一所村小制定较完善的制度(共18项),三所村小执行国家课程计划都不彻底,随意增减课程课时现象普遍;教学计划有,但指导性不强;教师备课照抄《教案集》是普遍现象,10%的备课过于简略,对教学没有指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导价值;调查组所听的30节随堂课中,被认为“不合格”课25节,多达83.4%,主要问题为“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随意性大”、“课堂结构无序”等;教师课后主要是为“差生”“补知识”,且效率不高;学生作业布置不合理,表现为单

一、量多、重复、批改及评讲质量差;对学生学业情况的阶段诊断不落实,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教学;上级管理部门对村小教学“管而不理”,习惯于较多地用考试去 “管”,较少去分析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教师外出教研学习少,甚至没有,没有被调查村小教师撰写过教学经验论文。可以用“管而不实、管而不细、管而无序”来概括村小教学管理现状。

(3)1999年底对村小教学质量的调研考试结果显示:我县村小教学发展很不平衡,校际差距越来越大。在六年级某科测试中,县平均分为76.3,及格率为94.4%,优生率为40.%,而某山区学校所属村小上述三项分别为57.78,39.5%,0。在1999年全县小学毕业统一考试中,某科校平均分全县最高的为86.88分,最高及格率为95.87%,而某边远山区学校平均分为48.55分,及格率仅为27.67%。通过仔细分析还发现,除山区学校整体水平较低外,更严重的问题是,个别村小、个别班级的教学成绩令人难以置信地差。这些学校、班级的学生的受教育质量远远低于国家要求,是“薄弱学校”中的“最薄弱”环节。这也提示我们,对“薄弱学校”问题必须加强从“薄弱村小”和“薄弱班级”入手。

概而言之,我县村小布点多又不够合理,在校学生多,规模因地域不同而参差不齐。其问题主要有教学管理不善、教师队伍老化且结构不合理、教师教学负担重但质量差、个别村小教学质量十分低下等问题是当前乃至将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3、对“边远山区薄弱学校”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我县教研室一直把“教学扶薄”作为教研室的重要工作。近来先后深入20余所乡镇薄弱中学、30余所薄弱村小进行教学视导与指导。概括地说,农村薄弱初中、小学的常见问题有: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学过程管理不够落实,效果不好;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缺乏针对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的合理利用率不高。通过我们对边远山区学校师资与教学管理专题调研发现:教师都具有搞好工作的愿望,也能努力工作,但都不善于钻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研业务,长期依靠经验的惯性开展工作,效率较低;教师的教学工作重心仅仅围绕“传授知识”,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思想、方法落后;学校教研教改意识淡泊,教师教学得不到有效地指导和改进。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山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学习动机非常低、厌学情绪严重。通过一项专门调查,我们发现:初二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关键时期。主要原因一是学习困难。初二课程设置骤增、学习任务突然加重、难度加大,学生学业成绩分化加快加大。二是家长期望发生变化。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家长看到已基本成人的初二学生成绩太差,逐渐萌发让辍学的愿望,以减轻其经济压力。三是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不好。多数厌学学生也承认知识很重要,但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方法不当、毅力不强,体验不到学习乐趣。四是教师教学处理不当。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单

一、教学要求过高、搞题海战术、不研究和认真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感到学习又苦又枯燥。

对山区教师教学问题的研究,我们虽然没有系统进行,但根据我们对山区学校的整体把握,下述一项对农村乡镇初中的调查结论也是符合我县边远山区学校实情的。

⑴教师教学能力不理想。约30%的教师只能基本胜任本职工作,个别教师不能胜任工作。

⑵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约1/3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长期存在不健康心理,常常表现在教育教学中缺乏耐心、乱发脾气,以及不能有效地与同事、学生进行沟通。这实际上在无形中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损害学生受教育质量。

⑶边远山区学校教师能获得县以上荣誉符号的教师很少或基本没有,职称评定也处于不利地位。这对边远山区学校教师是一种很重要的挫伤,它不仅影响了教师个人价值的体现,也影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

⑷教师基本不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不关心教改。不懂教育教学规律或不能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工作的教师达到近80%。教师基本不写教育教学经验论文,即使写也只能重复一点他人经验,没有创新性和指导性。教师基本上不阅读专业教育教学报刊(大多数学校也不订)。90%以上的教师把教学中的问题归罪于学生,而且是表面的“懒、不想学、基础差、纪律差”等。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⑸难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开展工作。不了解中外教育家。绝大部分教师连杜威、皮亚杰、布鲁姆等中外教育名家的姓名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其教育思想。基本不能认识清楚教学中各种基本因素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

简单地说,边远山区薄弱学校教学管理薄弱,教师综合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理想,教研教改意识差,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厌学情绪重,流失率高,办学效益低且每况愈下。

综上所述,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形成,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改革,教育自身的发展与改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的发展变化,政府办学行为调整,学生入学动机发展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学校内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一些处境不利的边远山区学校呈现出师资力量弱、校舍设备跟不上教育发展趋势、内部管理水平相对低下、教学质量与其他学校及上级要求差距拉大、社会声誉降低、学生流失增多的现象,成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群众“难以接受”的学校,将其称为“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其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相对的和诸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

(三)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的对策思考

有人认为,“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操作层次,即直接作用于改造薄弱学校的具体措施;二是教育行政管理和政策调控层次。即从宏观上制定和落实扶持“薄弱学校”的政策;三是理论层次。即树立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科学的原理、理论、相关的方法论等。

我们认为,不管是哪一层次的措施,它所指的对象都应包括被扶助“薄弱学校”的外部力量(如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教育培训部门、社区和家长等)和内部力量(如教学管理、教师培训、教研教改、自身“造血”功能、学生管理等)。

基于以上认识,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的对策,结合对其形成的调查分析,大体可以从认识层次、政策调控层次、具体操作层次展开论述。以学校为主体出发,可以从其外部措施和内部措施两个方面开展论述。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范围和深度,再加上本研究仅为提供决策参考,难以也没有必要对边远山区薄弱学校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建设提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借鉴多数相关文献的表述方式,仅在此提供若干“条款式”对策建议。

1、加强对认识的引导,充分重视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地方各级政府要继续将“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两基”目标的实现和达标后的巩固和提高。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改造薄弱学校,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办学水平。”加强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重要的具体行动。办好每一学校(重点是扶持薄弱学校),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使每一个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各级政府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律责任。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是维持一个地区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树立义务教育良好形象,贯彻《义务教育法》,实现政府办学、人民受益的政府行为。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新的相对边远山区薄弱学校会不断涌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薄弱学校”是一项长期工作的观念,应该认识到“薄弱学校”建设是一个艰苦的、渐进的、持续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边远山区薄弱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努力在自身建设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要认真调查和分析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克服“悲观论、条件论、依靠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加强自身“造血”功能,主动地、能动地、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积极引导教师克服消极情绪,增强事业进取心,加强师德修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在学校建设的参与中去实现其自身价值。引导学生克服“妄自菲薄”的心态,树立正确的求学观和学习观,做到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力争成为改变当地经济文化落后的有用之才。

在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指导思想上,我县教育局党组提出的“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四实”精神、“低重心、重基础、重过程、重衔接”的“四重”教学管理思路鼓舞、引导了绝大多数学校和师生,也成为我县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2、加强学校内部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学校的“自适应”能力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我们认为,“薄弱学校”的产生外因是客观存在的,内因是外因作用于事物的根本因素。改变外因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远远低于对因内的控制。所以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应该从学校自身入手。根据对成因的分析,下面几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1)教学管理问题。首先要注重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学校领导一定要加强学习,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充分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学校行政领导对所属学校分片包干联系负责制。第二是加强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克服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牢固树立“常规立校”意识,尤其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管理。特别加强对“薄弱村小”和“薄弱班级”的教学监控力度。第三是高度重视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要想方设法要求掌握好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善于选用教学辅助材料。我县在1998——1999年开展了系列村小教师教材教法培训过关考试,对提高村小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第四是加强学风、考风建设。学习风气是教师教风、校风的重要反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有着深远影响。因为边远山区学校管理不便的因素,一些学校错误理解考试的功能,在学生学习学业测查中怂恿甚至组织学生作弊,对学校教学正常化产生严重影响。第五是重视对教研教改的组织和引导。要认真要求教师在吃准教材的基础上,认真了解研究学生的学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班额较少学校,应该认真学习借鉴“复式教学”和“小班化”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上努力,以此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第六是重视教学评价问题的改进。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改革不必要的、形式的教学管理(如规定教师备课科目完整、备课量等),重视对教师辅导“差生”、总结教学经验、开展班队活动、进修与教研的管理、引导,努力实现对教师教学工作全程、全面、全员的评价。第七是重视对教学信息的管理。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尤其要注意给教师及时提供教学信息。要引导教师关心教学发展形势、教学改革方向,积极创造条件为接触吸收这些信息提供机会。

(2)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问题。因为教师素质问题和教学管理薄弱,边远山区薄弱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很不理想,主要表现为随意性大、效率低下。根据我们的调研,当前应在这方面特别注重:一是强化课前研究。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认真学习《教学参考书》和教材,注重分析学生学情,在对学生知识能力缺陷有比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较清楚的把握下,设计好教学思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处理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要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三是加强课堂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针对性、强化个别辅导。“复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蕴含着深刻的教学思想。在边远村小和小班额学校,提倡“同班复教”无疑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四是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非智力因素。要努力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愉悦感,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的培养,促进学生在“会学”中“学会”、在“学会”中“会学”。我县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小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对课堂教学作了以下简单明了的要求:

①目标明确

包括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

②内容正确

传授知识正确无误,注意寓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③方法恰当 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语言无语病,基本做到板书工整、简明;尽可能地让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注意教学反馈,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改进教学方法。

④气氛良好

教师注意衣着、仪表,做到精神饱满,教态自然。师生互相尊重,学习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学得比较生动。

(3)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边远山区学校的学生有两个常见问题,一是学习习惯差,二是学习动力不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是一个德育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问题,是对学生负责的重要体现。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边远学校的德育应加强自身特色上努力。首先是对学生加强生存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的观念,以此强化学生学习动力。其次是重视法制教育。既要使学生学会遵纪守法,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的手段争取和保护自我权益。第三是重视学生学习责任感、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树立认真学习是对自己负责的观念。第四是坚持不懈地重视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4)学校课程改革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要增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课程、教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边远山区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认为所学内容“没有用处”。结合当地实际,适应设置对学生有用的“校本课程”,应该是学校的努力方向之一。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联系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学习同对当地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不仅能解决学生学科的看法,而且能有力地促进学科学习。宣汉县西北初中在尝试办“综合初中”的探索中积累非常好的经验。

综合初中是由乡镇人民政府主办的面向全体公民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形式的综合性学校。它是以一种办学模式统筹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这三种教育校舍共用、师资互用、经费合用,从而形成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学校的课程设置是改革的基本保证。在反复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拟定了《农村综合初中课程设计(试行)》,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文化基础(补习)课、职业(劳动)技术课、活动课(课外活动与生产实践活动课)并举并重、相互沟通、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初中生的文化基础课按国家课程计划执行,地方课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和学生实际强化职业(劳动)技术课。在办初三职业班的同时,加强普通班文化课对职业技术教育内容的补充和渗透(如政治补充《职业指导》,语文课补充《农村应用文写作》等),增设职业(劳动)技术必修课(如《农村种养殖》)和选修课(如《食品加工》、《电工基础》等)。上述改革提高了农村学生成才水平,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教育科学论坛》2000年第4期)

(5)加强对村小的教学管理与辅导。因为村小并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而是乡镇学校的构成部分。对其的教学管理责任基本上由所属乡镇学校负责。因布点分散、交通不便等原因,常出现管理失范。目前大多数学校对村小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重视对村小负责人的选用,重视对村小一年级、六年级教师的任用;二是加强学校领导对村小的分片包干联系负责制(一般落实并不理想);三是重视对村小教学常规的监控,如定期检查教师备课本、作业批改情况、教学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计划与总结情况。但对村小教学实际促进作用不大。四是特别关注对村小学生考试成绩情况,一般以此对村小进行考核评比。本办法失之片面,且导致村小考风混乱。在这个问题上,仁寿县教育局、教研室在开展《加强中心校对村小的教学辅导与管理,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素质研究》中积累许多好经验。

该研究重点探索在教学领域内通过中心校对村小的教学辅导与管理,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业务素质,从而更好地在农村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素质。所谓课题中的“加强”,指中心校对村小的教学辅导与管理做到目的明确、计划落实、任务具体、措施得力。所谓“教学辅导”,指在县教研室、区镇教办的指导和各校具体组织下,以乡中心校为基地,以教学、教研、教改三结合为主要形式,通过各教学业务组织和各辅导教师对所属村小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手段、教研教改和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等方面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不脱产培训。所谓“教学管理”,指县教研室、区镇教办和各校对村小的村小教师的办学思想、教学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研教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评价、育人环境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通过一系列相关内容、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村小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改革政策调控措施,提倡“以校为本”

“薄弱学校”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调整有关,反之,通过政策的重新调整,又成为扶助“薄弱学校”的最重要手段。就我们对边远山区薄弱学校的调查了解,当前须重视对下述政策的调控。

(1)学校办学类型的确定。在服务半径较大(超过40平方公里),服务地区人口以较少(15000人以内),最好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适当撤消部分村小,而将其降格为“教学点”,一般只办幼儿班和小学中低年级。对少数山区学校,可尝试办成“三教统筹”的综合初中。

(2)加强对山区边远学校的教师配备。根据中央精神,可规定教师在边远学校任教的资历要求,建立边远学校与条件较好学校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鼓励教师首先到边远学校任教,也允许和帮助边远学校教师在适当服务年限后调到条件较好学校。注意对边远学校教师施以富有人道的关心。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3)认真研究解决好边远学校的招生政策。尽量保证边远学校有稳定的生源,加大政府对不送子女入学的教育监管力度。应当恢复重点中学对边远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政策。

(4)加大评优、评职、工资优升等的倾斜力度。以此激发教师在边远学校任职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荣誉感。

(5)加大物质、经费拨付等倾斜力度。为山区学校配备教学器材、增大基建补贴比例、减免学生杂费。尤其要注重减轻对学校的各种摊派。

(6)改革对学校的评价方式,激发学校办学积极性。克服用统一标准去评价学校的办法,避免用学生考试成绩简单衡量学校的做法。尽量推进和完善督导评估制。在“督导评估”中尽量从学校自身的努力中评价学校,激发学校从实际出发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7)努力扩大边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招生、考试、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师的校本培训上、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尽量给学校留下适当的空间。

(8)学校自身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关键环节。各校应就学校办学处境和学校发展方向认真研究,做到学校办学方向明确、思路清楚、运行有序、激励有方。

4、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外部输血”

(1)确保山区边远学校必要的教育经费到位。近年来边远学校教师工资拖欠情况日益严重,伤害教师的合法权宜和感情,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一个重要问题是,当前必须根据中央精神加快对基层教育投入的县级统筹步伐,强化“依法治教”,确保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不受影响。

(2)为山区薄弱学校输入管理骨干和教学骨干。建议采用双流县的办法,新提拔的青年干部首先应到边远学校挂职锻炼。落实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市县优秀青年教师的评选具备边远学校任教或到薄弱学校支教经历的措施。

(3)重视教研教改“扶薄”。“积极开展重点校、示范校对薄弱学校教研工作的“一对一”支援,通过重点校、示范校名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和实施“师徒式”结对子,提高薄弱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各级教研部门高度重视向边远山区学校传递教学信息,指导这些学校认真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当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地实情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认真思考、积极改革。尤其要在构建办学和教学特色上下大力气。

(4)想方设法减轻边远学校的经济负担,并积极引进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资助学。

我县一山区学校长期受到一合法慈善机构的援助,避免了当地许多儿童失学;我县原四方小学(现松枝小学)受到日本女士松枝的长期援助,改善了学校办学环境;我县福兴镇、金龙镇的两所村小长期成都市台盟和一台湾人士资助,现两校办学条件均较理想;我县教育局将地处山区的九龙镇第二小学学生的学杂费减免比例由15%提高到30%,同时实施“希望工程”重点资助,资助贫困学生81人,使该地儿童入学“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5)加大教学物质援助力度。努力为边远山区学校配备图书、学生课桌椅、教师办公桌、学生床、生活取水器材、教学仪器挂图、信息技术软硬件等急需物资。

5、积极而稳妥地进行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对不同类型学校研究制定不同的布局调整策略。对高完中要着重增强其办学规模上入手,发挥规模办学的效益。对农村初级中学应兼顾考虑服务半径和规模办学问题。对小学着重从地域特点、服务范围和规模办学三方面考虑。布局调整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因素和群众教育观念问题。我县近来在学校布局调整上动作较大,取得了劳动显著效益。

2000年秋,金堂县教育局将三所农村初级中学与当地三所农村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全并,重新任命学校领导班子,改原乡镇属学校为县直属,使在校学生数达到规模办学(1000人以上)标准,也使原利用率太低的教育资源和教师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办学效益。金堂县广兴镇在1998—2000年间,将所属18所小学(含村小16所)调减为中心校2所,基点校5所,教学点3个,节约了人力资源,校均学生数由原155人上升为近300人,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益,并且每年节省经费约9万元。双流县自1998年起,在两所深丘地区学校实施寄宿制,将所有边远村小的学生全部转入中心校或完小住读,并大力撤并村小,到1998年底,将382所小学(含村小)减至204所(含村小)。一些暂时难以撤消的村小,先将中高年级学生相对集中,提高教学效益。此举改善了村小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使农村学生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减少了代课教师,优化了教师队伍(据《教育导报》2001/3/23)。

学校布局调整影响面大,应认真调研,结合实情进行。特别是山区村小调整,走读要考虑学生上学路程(原则上在3公里以内,最远不超过5公里),住校要考虑政府投入问题(宿舍、食堂、饮水和学生生活管理人员配备等)和家长经济负担能力(生活费、住校费、衣被、水电费等)。另外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学生生源的发展变化、新布点学校建设投入、教师生活用房建设投入、闲置校产的合理处置等诸多问题。还应关注布局调整后学生失学率在一段时间内提高的问题、群众的认识问题、分流教师安置问题。

六、几个问题及讨论

(一)“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的主体问题。“薄弱学校”的形成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对其的建设也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但既然办学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关注和改造“薄弱学校”也应该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成为“薄弱学校”建设的主要承担者。那种认为“薄弱学校”的形成是某个人、某个学校自已的事情的认识是错误的。我们强调“边远山区薄弱学校”自身努力的重要意义,但“边远山区薄弱学校”作为一个问题存在,毕竟是政府办学的问题。从法制上,从贯彻中央要求把“普九”作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责任、加大对义务教育的县级统筹,从办好义务教育是政府搞好公益事业的最重要任务来看,关心和加强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长期的工作。

(二)“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扶硬”与“扶软”的问题。从一般的经验出发,认为“扶薄”就是“人、财、物”的援助。事实上,这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有的地方提出,“扶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扶志”、“扶人”,即引导当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发扬“艰苦奋斗、寻求自我生存与发展”,“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再者,边远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积极进取精神的树立、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何尝不是应“扶”的范围?

(三)“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建设的现状与发展问题。“薄弱学校”原本就是“相对薄弱”。如果对“薄弱学校”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要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想彻底改变其处境恐怕难能为之。注意把“薄弱学校”问题放到一个地区、一段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综合环境中去考虑,不光关心“薄弱学校”的今天,更要关心“薄弱学校”的明天,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预测,找到“扶薄”最佳突破口,从而产生长期的、持续的效应。另外,一部分未被关注的学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和学校自身问题,很容易成为新的“不能接受”的“薄弱学校”,希望教育主管部门牢固“薄弱学校”意识,在这个问题上也注重“预防为主”。

(四)“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扶薄”讲的外部力量对“薄弱学校”的影响。事实上,外部力量不可能持续地、长期地作用下去。比如承担教学任务重担的是“薄弱学校”自身的教师,支教、援教不可能长期支撑。最重要的还需靠“自己”。所以,“薄弱学校”造血应该比“输血”重要。具体说来,建立一种稳定的有助于山区边远学校和所有处境不利学校的教育政策应该是“扶薄”的核心。比如加强义务教育的县级统筹和建立骨干教师愿意去、也能够走的教师流动制度。

七、结语

边远山区薄弱学校的形成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教育自身的发展与改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学生入学动机发展变化,政府办学行为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学校内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一些处境不利的边远山区学校呈现出师资力量弱、校舍设备差、内部管理水平低、教学质量低、社会声誉差、学生流失增多的现象,成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群众“难以接受”的学校。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相对的和诸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其建设要注意从理论上、政策上、操作上和学校内外部多角度思考。要以提高学校在社会及教育发展变化中的“自适应能力”为核心,强化学校内部制度管理,重视对师生的“人本”管理,结合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调控、布局调整和社会各界的援助,着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力争优化学校内外环境,使学校能够适应地方政治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家长、教育管理部门认为生机盎然、适于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学校。

附:本研究所参考的主要资料来源

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汇报材料》 金堂县人民政府(1996年)2.《金堂县教育志》 金堂县教育局 编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⒊《金堂县高中、初中、小学成绩统计表》(1997——2000)金堂县教育局

⒋《金堂县1999——2000学年上期末小学调研考试成绩统计册》 金堂县教育局

⒌《金堂县巩固“两基”成果汇报册》 金堂县人民政府 ⒍《金堂县巩固“两基”成果文件汇编》 金堂县教育局 ⒎《教育科学论坛》——《四川省村小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专辑》 ⒏《加强中心校对村小的教学辅导与管理,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素质研究》(四川省仁寿县教育局、教研室)

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城市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冯象钦 等/文

⒑《关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思考》程斯辉 等/文《中国教育学刊》1997/6 ⒒《农村薄弱学校的成因及对策》李学维/文 《教育导报》1998/3/27 ⒓《扶助薄弱学校对策初探》雷解民/文 《成都教育》1998/2 ⒔我县县级课题《村小教师教学工作“量”与“质”的调查研究》总结材料,土桥中学、永乐中学、广兴镇小学、青松小学等“脱薄”总结材料,教研室“扶薄”工作总结等。

14.《论薄弱学校的更新和提升》雷解民/文,《探索教育扶薄新途径,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对教育扶薄工作的几点思考》双流县教育委员会,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个案)研究与实验研究论文选编》成都市教育委员会 2000/11 15.《100所乡镇初中办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山西省教育学会课题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

欢迎光临: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治理薄弱学校工作总结

为了提高我区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推进青山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均衡的发展,今年区教育局确定学校、小学为脱薄学校,并作为教育局今年一级工作目标。

11月11日,市督导室主任带领的督学一行9人分别对学校和白小学进行了治薄工作评估。他们分别听取了两校校长的自评报告,察看了校容校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并进入课堂听课,与师生访谈,对照政督[XX]9号治薄评估方案查阅了相关资料。督学们对学校的自强教育和小学的小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了高度赞扬,说两所学校“硬件很硬,软件不软”,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这次治薄工作顺利通过验收,与全局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特别是与两所学校领导班子、各职能科室的努力工作分不开的,下面将有关治薄工作经验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治薄工作专班。

为了治薄,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同志为组长的工作专班。专班成员由各部门科室负责人组成。局领导及各业务科室今年以来10余次到两所薄弱学校调研、指导,组织、协调、落实治薄的具体工作。特别是局长为了两所薄弱学校的基建工程达标,放弃了暑假休息,一心扑在工地上,以校为家,为两所学校的硬件达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业务科室真抓实干,落实治薄责任制

各业务科室和有关部门针对两校实际拟定了治薄工作内容及进度表,将帮助脱薄工作落实到每月的工作日程之中。

督导室积极行使督政督学职能,多次组织督导部门、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深入学校联合视导,帮助两校加强教育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秩序。

牵头科室发展规划科为了完成治薄工作,不仅拟定了治薄工作方案,而且把脱薄目标分解到各科室和相关部门,完善了督办、通报、联席制度,强化治薄责任制和过程管理机制,为完成治薄当好了开路先锋。

党政办公室和调研科、纪检科根据两校办学现状,帮助两校端正办学思想,科学制定一校一策发展战略,使学校的自强教育模式和?小学的小人才模式得到了市督学的肯定。

人事科为了加强两校的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拟定了支教援教制度,确定了对口帮扶学校,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市骨干教师、区优秀青年教师等到两校支教援教、挂职锻炼。

基教科为了两校的教育管理、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及办学效果的提升,多次带领石化学校、红小、新小的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到两校指导并进行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房管站在两校的硬件建设达标上全力做好了招标、定标和教学装备采购工作,为了基建的顺利实施常常下工地督促管理,付出了巨大心血。

教研室为了30%优课和无差课目标,组织了27名市区级优秀青年教师与两所学校的相关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实行分类指导,跟踪听课的方式,帮助两所学校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积极指导落实两校的教研科研活动。

财务科保证了两校的治薄经费及时到位和相关资料的整理符合要求,两年来对学校投入了近350万元,对?小学投入了130万元,有力支撑了治薄工作。

体卫艺站为了两校的体育、艺术、健康课达标,教研员们不怕苦不怕累,多次到两校帮助指导迎检课和各科资料的整理。

师训办为了提高两校教师队伍的水平,在培训工作上重点倾斜两校,总共安排两校40名教师参加省市级课改骨干培训,使两校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水平和普通话教学达到治薄工作要求。

科技站为了两校信息技术工作的达标,不辞劳苦,协助学校做好机房规划和学生主题活动设计,帮助解决教师在电教中的疑难问题。

对口帮扶学校不仅重视这次治薄,而且与脱薄学校签订了帮扶协议书,为两所脱薄学校送课、开展教研活动、捐书等,特别是学校的林校长多次带领优秀教师到学校支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还有市区级的领导的关怀和其他科室的配合和协调,为此次治薄做出了默默的支持和贡献,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三、脱薄学校敢于拼搏,迎难而上谱新篇

两所脱薄学校的领导班子努力克服硬件匮乏、底子薄、生源差的困难,以治薄工作为契机,拟定了详尽的治薄工作计划、治薄工作实施方案和薄弱学校建设工作进度表,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定位的管理机制,从软件和硬件上全面展开脱薄工作,在薄弱学校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里程碑的足迹。特别是两校洋洋万言的自评报告和完成脱薄后的雄心壮志,赢得了相关领导的好评。

通过治薄,两所学校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干部和教师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有了明显好转,学校的体育强校、?小学的小人才培养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相信教育有了这种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的“治薄精神”,青山教育的春天还会远吗?

?教育局

二oo四年十一月

第四篇:治理薄弱学校工作总结

为了提高我区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推进青山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均衡的发展,今年区教育局确定学校、小学为脱薄学校,并作为教育局今年一级工作目标。

11月11日,市督导室主任带领的督学一行9人分别对学校和白小学进行了治薄工作评估。他们分别听取了两校校长的自评报告,察看了校容校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并进入课堂听课,与师生访谈,对照政督[2003]9号治薄评估方案查阅了相关资料。督学们对学校的自强教育和小学的小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了高度赞扬,说两所学校“硬件很硬,软件不软”,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这次治薄工作顺利通过验收,与全局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特别是与两所学校领导班子、各职能科室的努力工作分不开的,下面将有关治薄工作经验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治薄工作专班。

为了治薄,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同志为组长的工作专班。专班成员由各部门科室负责人组成。局领导及各业务科室今年以来10余次到两所薄弱学校调研、指导,组织、协调、落实治薄的具体工作。特别是局长为了两所薄弱学校的基建工程达标,放弃了暑假休息,一心扑在工地上,以校为家,为两所学校的硬件达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业务科室真抓实干,落实治薄责任制

各业务科室和有关部门针对两校实际拟定了治薄工作内容及进度表,将帮助脱薄工作落实到每月的工作日程之中。

督导室积极行使督政督学职能,多次组织督导部门、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深入学校联合视导,帮助两校加强教育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秩序。

牵头科室发展规划科为了完成治薄工作,不仅拟定了治薄工作方案,而且把脱薄目标分解到各科室和相关部门,完善了督办、通报、联席制度,强化治薄责任制和过程管理机制,为完成治薄当好了开路先锋。

党政办公室和调研科、纪检科根据两校办学现状,帮助两校端正办学思想,科学制定一校一策发展战略,使学校的自强教育模式和?小学的小人才模式得到了市督学的肯定。

人事科为了加强两校的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拟定了支教援教制度,确定了对口帮扶学校,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市骨干教师、区优秀青年教师等到两校支教援教、挂职锻炼。

基教科为了两校的教育管理、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及办学效果的提升,多次带领石化学校、红孝新小的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到两校指导并进行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房管站在两校的硬件建设达标上全力做好了招标、定标和教学装备采购工作,为了基建的顺利实施常常下工地督促管理,付出了巨大心血。

教研室为了30%优课和无差课目标,组织了27名市区级优秀青年教师与两所学校的相关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实行分类指导,跟踪听课的方式,帮助两所学校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积极指导落实两校的教研科研活动。

财务科保证了两校的治薄经费及时到位和相关资料的整理符合要求,两年来对学校投入了近350万元,对?小学投入了130万元,有力支撑了治薄工作。

体卫艺站为了两校的体育、艺术、健康课达标,教研员们不怕苦不怕累,多次到两校帮助指导迎检课和各科资料的整理。

师训办为了提高两校教师队伍的水平,在培训工作上重点倾斜两校,总共安排两校40名教师参加省市级课改骨干培训,使两校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水平和普通话教学达到治薄工作要求。

科技站为了两校信息技术工作的达标,不辞劳苦,协助学校做好机房规划和学生主题活动设计,帮助解决教师在电教中的疑难问题。

对口帮扶学校不仅重视这次治薄,而且与脱薄学校签订了帮扶协议书,为两所脱薄学校送课、开展教研活动、捐书等,特别是学校的林校长多次带领优秀教师到学校支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还有市区级的领导的关怀和其他科室的配合和协调,为此次治薄做出了默默的支持和贡献,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三、脱薄学校敢于拼搏,迎难而上谱新篇

两所脱薄学校的领导班子努力克服硬件匮乏、底子雹生源差的困难,以治薄工作为契机,拟定了详尽的治薄工作计划、治薄工作实施方案和薄弱学校建设工作进度表,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定位的管理机制,从软件和硬件上全面展开脱薄工作,在薄弱学校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里程碑的足迹。特别是两校洋洋万言的自评报告和完成脱薄后的雄心壮志,赢得了相关领导的好评。

通过治薄,两所学校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干部和教师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有了明显好转,学校的体育强校、?小学的小人才培养呈现出蓬勃的

第五篇:薄弱学校的成因与改进对策初(修改稿)

薄弱学校的成因与改进对策初探

怀化市辰溪县白云小学 李世清 一.薄弱学校的主要成因

(一)办学条件简陋 1.学校基础设施陈旧 2.学校教学设备落后 3.举债负重,运转艰难

(二)领导班子进取心不强 1.缺乏社会责任感 2.办学思想观念陈旧 3.工作作风漂浮

(三)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2.教师文化结构不合理

3.专职、骨干及学科带头人欠缺

(四)学校管理滞后 1.管理制度不健全 2.教育教学管理不严谨 3.教师敬业意识不强 二.薄弱学校的改进对策

(一)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消赤减债,确保正常运转 2.合理布局,整合教学资源 3.武装硬软,适应形势发展

(二)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素质 1.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 2.建立校长聘任机制

3.取消现行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

(三)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1.建立教师竞争上岗机制 2.建立区域教师定期轮换制度 3.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4.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四)依法从严治校,强化监督管理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2.实行教师目标管理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薄弱学校的成因与改进对策初探

怀化市辰溪县白云小学 李世清

摘 要:薄弱学校是相对于好学校而言的,指在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较差,师生素质相对较低,教育管理不善和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要改进这些学校就必须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要消赤减债,确保这些学校正常运转;要作好布局调整,整合教学资源;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以适应形势发展;同时还要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素质;建立校长聘任机制,取消现行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要建立教师竞争上岗机制和区域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和校本培训制度;要依法从严治校,强化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教师目标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薄弱学校 成因 改进对策

我县年初中小学校学生人数统计报表显示:农村29个乡镇58所中小学(含中心小学)学生的总人数与县城3所中小学学生人数相当。为什么农村中小学校生源急剧下降,而城镇中小学生源迅猛上升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乡镇、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力量等不及城镇中小学校。由于学校薄弱,因此农民子女舍近求远进城享受优质教育现象严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基础教育领域内大量薄弱学校的存在,是当前义务教育普及与提高过程中出现的老大难问题,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进程,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分析薄弱学校的成因,变革薄弱学校,势在必行。它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新世纪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薄弱学校的主要成因

薄弱学校是相对于好学校而言的,指在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较差,师生素质相对较低,教育管理不善和教育质量不高,办学效益和社会声望低下的后进学校。其实质就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因长期缺乏办学活力和凝聚力而导致教学质量差、社会信誉差的学校。薄弱学校是同类学校的落伍者和后进者,有的是因为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义务教育标准,有的虽然已经达到这个标准,但因为没有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社会要求,仍然属于薄弱学校。因此,薄弱概念其实是相对的。①

薄弱学校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条件简陋

硬件条件差,缺乏基本的办学条件,如校园狭窄、校舍破旧、图书资料缺乏等是薄弱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校基础设施陈旧

目前,在农村的一些学校,硬件设施根本无法与城里的办学条件相比。由于 设施的简陋,农村学生在校的卫生、安全状况都令人担忧,不但教学设施不完善、陈旧,而且很多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未能在农村得到使用。

以我校赤岩分校为例,这里的教学楼是危房,地面潮湿,没有学生宿舍,完整的体育锻炼设施就更不用说了,教师的办公室简陋无比,一只生满黄锈的铁筒被老师敲过了千万遍,铁器碰击的声音召唤着学生走进课堂。教室里课桌陈旧不堪,厕所的卫生状况极差,臭气呛鼻,蚊子乱飞,全校只有3名教师,一个教师管一个班,工作任务十分重,在教师的办公室内,除了学校有一部电话外,几乎再也找不出一件现代的东西。

许多农村边远地区的薄弱学校没有围墙、校门,完全与外界连接在一起,真是“刮风下雨令人忧,开学报名让人愁”的局面。

在一些城镇薄弱学校,校舍处于工厂厂区内,厂房、教室、宿舍混在一起;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以及必备的学生活动场地均严重不足,走廊狭窄,护栏过低;缺少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教室采光严重不足;消防器材严重缺乏。

2.学校教学设备落后

薄弱学校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表现为必备的多媒体室、语音室、录音机、教学用VCD及教学软件等教学设备和资源少,特别是偏远的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就更少,硬件建设更落后。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像空间,化“要我学”的被动学习为“我要学、我爱学”的主动学习,从而促进课改的顺利进行。然而,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学环境十分恶劣,教学设备极端落后。教师们又怎能高谈使用现代化的语音室或多媒体电教室?连简单的投影仪也难得见到一两部,又怎能奢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这里的教师依然困守在“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层面上而已。有部分学校虽配置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设备设施,会操作使用的也只是极少数人,加之学校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许多教学设备设施长期闲置不用,设备利用率很低,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这是绝大部分薄弱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3.举债负重,运转艰难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的确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但也间接导致了教育经费的来源被切断。当然这不是税费改革的错,但是目前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确实太严重了。据有关专家调查分析预测,当前教育经费投入又一次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约100亿元。经费严重短缺直接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一些学校对中央的有关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经费运行缺乏有效地监督机制,农村教育已经负债累累,教师几乎没有福利、奖金,基础设施建设受限,公用经费入不敷出。一些学校的办学经费严重短缺,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添置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了。学校惨淡经营,艰难度日,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二)领导班子进取心不强

一所学校的领导是学校的核心, 是学校的灵魂, 领导们的精神面貌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风貌,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往往跟学校领导不无关系。1.缺乏社会责任感

表现为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差,“软、散、懒”,缺乏凝聚力,改革和开拓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或者是年龄老化,进取心减退,甘心做“维持会”;或者是班子内部不团结,彼此勾心斗角,内耗分散了精力,失去了人心;或者是人非所用,缺乏基本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导致学校管理混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得不到保障。也有一些领导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事业和价值的定位。受社会大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想问题、做事情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责任心不强,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工作上,对教师的关心也不够。个别学校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一线教师关心和指导得不够,对教师和教学工作缺乏积极的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办学思想观念陈旧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一些薄弱学校的领导一直局限于以往陈旧的办学思想,缺乏开拓创新的胆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不能确立先进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办学思想,不能以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为双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铸师魂,塑师德,练师能,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也有部分学校的办学思想陈旧,没有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盲目追求升学率,没有真正发挥新课程改革的作用,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一些学校办学思路不清晰,办学特色不鲜明,缺乏对自身发展的科学定位,办学理念不够明确或只局限于简单的文字表述。

3.工作作风漂浮

作风漂浮和拖沓在一些薄弱学校领导的身上比较严重。有的漂在车轮上,路跑得不少,可是事情却没办好,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忙而无功。有的漂在嘴上,说起来头头是道,表起决心来感天动地,做起来事来却是毛毛细雨,难见成效。有的校长为工作不能立说立行,不能做到“今天的事今天办,能办的事马上办”,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和应付思想,缺乏迎难而上,拼搏奋进的勇气和决心,工作散慢,行动迟缓,缩手缩脚,工作效率低。还有的校长对于一些简单易行、不费力气而又立竿见影的“小事”,往往争着去办,抢着去干,图的是“头彩”,想的是“功名”,在稍有难度、颇费心血的一些“难事”面前,一拖再拖,不了了之。工作漂浮、拖沓使一些学校领导失去了进取的动力,更大的害处是,上级的决策在“走过场”中被消磨,大好机遇在空谈中溜走。

(三)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实现教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然而,在一些薄弱学校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滞后,学校教师待遇不高,一些责任心强、素质较高、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纷纷往经济发达或离城较近的学校“跑”,导致了薄弱学校师资力量的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自1997年国家停止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以来,农村中小学基本停止了新进在 编教师,这样一方面是薄弱学校年轻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另一方面这些学校的新鲜血液又无法补充,从而使教师年龄结构极不合理。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为1:2:1的合理年龄结构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严重失衡。以我校的分校为例,在我校分校45个教职工当中,30岁以下的为4人,占总人数的8.8%,31-49周岁的为23人,占总人数的51%,50岁以上的人数为18人,占总人数的40%,青年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

2.教师文化结构不合理

人才队伍总体呈宝塔形结构,即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较少,中等学历、中级职称人才较多,较低学历、初级职称人才最多。在薄弱学校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民转公”和顶岗教师(此应为顶岗教师)在农村中小学占大多数,致使农村教师整体素养不高。如我校分校在岗小学教师45人,其中“民转公”教师24人,占总人数的53.3%;80年代顶岗教师11人,占24.4%,两项合计达35人,占整个教师队伍的77.7%。第一学历为中师的有3人,占6%,第一学历为大专的没有1人,虽然一些教师通过自考、函授、脱产进修等不同途径取得合格学历,但多数修的是中文、政史等易学专业,与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并无多大直接联系,因而在短时期内也很难成为专任学科的骨干教师。

3.专职、骨干及学科带头人欠缺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没有高质量的师资水平很难造就高水平的学生。教研人员少而且整体水平不高,拔尖人才少,学术梯队没有完全形成。优秀的教师总人数比例不大,这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整体教学水平不能令人满意。在师资的管理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优秀教师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导致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专职教师、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薄弱学校在教学上常常捉襟见肘。这种不稳定性使得教师能力结构更加失衡,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学校管理滞后

从某种意义上讲,薄弱学校的弱之根本在管理滞后,它包括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办学行为不规范、教学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等诸方面。

1.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校管理必须抓源头管理,源头管理的根本在制度,任何学校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工作制度,才能使学校工作走上正轨。在一些薄弱学校对于校务怎么管?不少学校还是凭经验,制度建设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在财务、用人、教学等的管理上,由于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对独立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因而在管理体制、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漏洞。这导致一些教师不严于律己,抱着混日子的思想去工作,不严格执行教学要求。由于制度不健全,所以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就不能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在工作上政令就不畅通,不能有序进行。

2.教育教学管理不严谨

一些薄弱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执行不严,奖罚不明。尤其对教学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对问题的整改不到位,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不深入。如对教师缺乏必要的常规检查,有的教师备课还不够深入、细致,仅停留在对教材的简单疏理上。很少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组织了的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如有的学校在抓集体备课方面措施不到位,尽管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但集体备课时没有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手段等进行很好的研究和设计。集体备课记录简单,学校的检查走过场,流于形式,缺乏指导性和实用性。这使得在实际教学中,同年级、同学科在授课进度、内容、教法、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授课语言不够科学、规范和生动,有的教师还使用方言土语;文字书写水平不高,板书、教案设计都不够精练、美观,没有对学生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在涉及到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方面生硬晦涩,学科整合能力有限,课堂放不开,收不拢,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教师敬业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够强,工作责任意识不足,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没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和工作上来。深入教学,深入课堂不够,在上课时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老化,教材陈旧,对学生的学习缺乏耐心地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有的教师不安贫乐教,不珍惜、不满足已有的工作岗位。一门心思想着做买卖,挣外快,教学反而成了第二职业。一些教师的服务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薄弱学校的改进对策

改造薄弱学校功在当代,惠及千秋,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育的公正平等,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因此,改进薄弱学校势在必行。薄弱学校的改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要想改变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就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教育经费的调控力度,引导一部分资金向薄弱学校倾斜,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逐步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办学标准,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具体来说要作好如下几项工作:

1.消赤减债,确保正常运转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是制约薄弱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经费问题,必须千方百计拓宽教育投入渠道,想方设法筹措教育经费,实现教育投入的多元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办学水平。严格管理和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高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益。加大和调整国家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并向基础教育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倾斜,建立农村“控制辍学专项基金”。建议尽早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经费负担的政府助学金制度,以使贫困学生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并获得较为充足的经费资助。此外,建议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个人捐助和到农村去兴办基础教育。

2.合理布局,整合教学资源

要对教育布局进行调整,使得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布局调整可以使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通过撤并一些薄弱学校,使有限的教育经费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各学校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减少重复投资,节约教育经费。撤并的学校,应重点考虑规模小,危房多,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如果让这些学校继续保存下来,将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撤并,将多个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等可动产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使各乡镇都有几所硬件比较好的学校,从而壮大优势学校。布局调整时应注意精简冗员。学校合并后,学生人数相对集中,原来一个教师教几个学生的局面没有了,教师集中,后勤、行政编制减少,代课教师全部清退,既优化了教师队伍,又从人员经费上减轻了财政负担。总之,进行布局调整,可以使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多,教师数量增加,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校规范化管理,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武装硬软,适应形势发展

加强硬件建设,就是要完善设施设备,优化办学条件;加强软件建设就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为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就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要多方面筹措资金,努力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从而使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的现代化水平,缩小与其它学校在硬件上的差距。薄弱学校要摸清自身硬件设施上的不足,积极争取资金对稀缺设备、图书、仪器等进行添置,对危房、操场等进行改造,美化校园环境。(删除了部分,红字部分是后面添加的)

与硬件建设相比软件建设更重要。有钱而无精神的学校远不如无钱而有精神的学校,更要关注的是办学人的精神。教学条件的改善在短期是能突破的,可金钱堆积的只是现代化的设施,薄弱学校的内质提高最重要。从文化学的视角看, 现代教育的构成要素可分成由表及里的三个层面: 一是物质层面, 如教育的物质设备、条件;二是制度层面, 如教育体制、制度和结构;三是精神层面, 如教育的思想、目标、内容、方法、队伍, 等等。一般说来, 越接近精神层面的要素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越大。因此, 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教育现代化启动点的选择应参照这一规律。在改善薄弱学校的教育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只有两手抓,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两手都要硬。

(二)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素质

薄弱学校的校长及领导班子改革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要抓住改革机遇,确立自己的办学思想,研究自己的发展模式和特色,这是关键的一环。

1.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

对于薄弱学校来说,学校管理创新是走向优秀的关键。要采用严格考核、竞争上岗等方式配齐配强薄弱学校校级和中层班子成员,把教学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领导班子内。班子尽量要年轻化、知识化。要重视加强对校级班子的培训,不定期安排学校领导参加校长培训班学习,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提高教育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 设,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创造一个团结协作、勤政务实、廉洁高效、创新进取的领导班子。

可以由上级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薄弱学校挂职支教。李岚清在河南考察时曾强调:“搞好薄弱学校,不仅要加强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继续贯彻‘两办通知’精神,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薄弱学校挂职支教。”②

2.建立校长聘任机制

校长是教育人的人,是教师的教师。这就要求校长不仅是学校的行政首长,还应是教育方面的行家。要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洞悉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始终保持理论上的高姿态。同时还应有专深与广博相结合的T型知识结构,能带领教师开展文化、业务学习,用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永远反映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另外,校长还要好学不倦,广阅博览,善于思考,勤于写作,积极带头进行教育科学工作者研究,在师生心目中真正树立起一位博学多识的教育形象。一位出色的校长在改变薄弱学校的现状中起到的作用尤为关键。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在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相关制度。”③对一所薄弱学校就更要特别重视对校长的选聘。薄弱学校的领导班子要精干高效,要按学校规模确定班子职数,严把干部入口关。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并加强校级干部、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这样学校发展才有动力,才有从“薄弱”走向“优秀”的突围之道。

3.取消现行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

学校领导班子是连接学校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学生群体三维立体空间的交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基本面貌。因此改变薄弱学校的状况,关键要选好校长,配好班子。选配年富力强、作风正派、办学有方、有改革创新意识的干部担任校长,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和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这是改变薄弱学校的关键。应该说,现行的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制度和片面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做法,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难以调动一般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积极性。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应逐步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制,实行以科学评估学校办学状况为基础的,根据个人德、能、勤、绩的考核结果定职级的校长职级制,不再按学校规模和“档次”定行政级别。

(三)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根本。如何使薄弱学校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合格的教师队伍呢?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1.建立教师竞争上岗机制

在对全体教师从教育思想到业务基本功,从备课、授课到评课进行全方位强化培养和训练,提高其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实行竞争上岗。在竞争上岗过程中认真贯彻《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 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以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区域教师定期轮换制度

在本校要注意发挥特殊教师和有特长教师的作用,采取传帮带的办法,使大批青年教师尽快成才。上级主管部门可从重点校抽调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应届大中专类优秀师范毕业生优先安排在薄弱校,重点校不得聘任薄弱校教师,保证薄弱学校师资的稳定,制定优惠政策有意识地引导、鼓励重点校的好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重点学校的骨干教师与后备干部的工资、人事关系和福利待遇可保留在原校,定期、定点到薄弱学校任教,以带动薄弱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鼓励有办学经验的退休校长、教师到薄弱学校兼职兼课,或做顾问。使薄弱学校有一支思想素质高、精通业务的合格的教师队伍。

3.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薄弱学校要高度重视构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让优秀教师有为、有位、有得、有提高。做法是:可以向骨干教师提供丰厚的待遇,并解决教师的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建好教师公寓,确保教师有安居的环境。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在校内实行“导师制”、“新老结对”,老教师为青年教师引路,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每年安排一定的培训专项经费,并经常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可聘请专家治校,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学校管理经验。相信丰厚的待遇、宽松的环境,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学校留住人才的法宝。

4.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是一个漫长的“习得”过程,并将伴随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必需植根于教育情景和教育实践。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丰富多样的培训模式、途径、方法。

校本培训是从学校实际出发,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的培训。学校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与校本培训是指导与合作的关系。校本培训既能满足教师的需要,也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两者有机协调和统一。校本培训应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

薄弱学校要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制定校本培训的方案、计划,建立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机制,从而保证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贴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要有常规性的全员培训模式和非全员性个别化的培训模式。为促进教师发展,要从学校发展目标中去培训教师群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同时又要区别对待,以教师个体发展促进教师群体发展。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取课堂教学式培训、案例分析式培训、研训结合式培训、自我反思式培训、直接传授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④

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鼓励教师不断进取,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师资力量的提升成为学校从薄弱走向优秀的基石。

(四)依法从严治校,强化监督管理

薄弱学校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要逐步建立忠实履行法定职责,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适时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每一项举措,都必须认真执行,落实到位。这样的管理才能出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的管理制度,既要有行政管理内容,又要有党务管理内容;既要有学校宏观管理,又要有部门微观管理;既要有工作规定,又要有岗位职责,要囊括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落实管理责任制,必须依靠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部门、各岗位、每个人的责任,使学校每位教职工都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干,怎样才能保证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科学性。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注意其合理性,因为只有合理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为教师所认可和执行。规章制度是为管理服务,而不是图虚名、走形式,更不能制约工作的开展。规章制度的内容要避虚就实,模棱两可的话不说,办不到的话不讲,要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住。尽量做到日常工作有章可循,力求学校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有章、有法、有度,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

2.实行教师目标管理

开学初期,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个人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工作计划,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付诸实施;期中、期末,对照目标分项检查,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从事教科研的积极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每学年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工作业绩等,进行量化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评出“教学之星”,给予一定的奖励。实行分层目标管理。按照“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获得有差异的发展”的操作思路,实行分层管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渐进的质量观,达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学困生试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建立学困生档案,进行质量跟踪检测,使他们获得力所能及的发展。同时,使尖子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充分关注中间生的发展,力求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目标管理能让学校与师生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可以使教师个人与学生得到同步发展。⑤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是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师德师风建设十分重要。良好师德师风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引领作用,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对于一所薄弱学校更应让每位教师都能在师德师风方面严于律已,这样才能使他们抵御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防止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下滑趋势。在一些薄弱学校教师中存在职业理想和信念动摇,职业情感淡漠,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工作利益的关系”,“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 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出现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有的对教学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有的重科研,轻教学;也有的只顾业务,不问政治。尽管这些情况只是在少数教师中存在,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正因为这样,薄弱学校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对教师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增强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提高政治辨别力。要坚持并不断改进政治学习制度,学习内容应紧密结合教师思想实际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实际,力求实效。学校要教育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实践党的教育方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恪守学术道德,崇尚科学民主,具有法治精神,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新教师上岗后,要指定德才兼备的教师带教,并把师德教育做为重点,时间不少于一年。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师德演讲,召开教书育人交流会,表彰先进,宣传师德优秀的典型事迹等活动,使广大教师自我教育、自加压力。要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监督机制,督促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要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机制,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鼓励教师更好地教书。(根据建议己从如何加强薄弱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的角度进行了修改。)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具有良好师德,是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①郑友训《薄弱学校的成因及变革策略》《教育探索》2002年第10期

②《人民日报》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跨世纪人才》 1998 01 13 一版 ③ 教育部官方网站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4 02 10 ④徐阿根 《促进观念转变,引领专业成长,推展课程与教学领导》2007-12-19 源自新思考网www.xiexiebang.com(这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的新思考网)

⑤吴宁建《理念与借鉴》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7-5期

下载浅谈薄弱学校的成因及治理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薄弱学校的成因及治理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黑网吧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文章标题:黑网吧成因及其治理对策-县网吧经营调查情况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信息传递,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近几年来社会上的网吧存在着大量违法现象......

    论薄弱学校的成因及变革策略

    论文 摘要:薄弱学校的存在,制约着基础 教育 的 现代 化进程,其生成是内外动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改造薄弱学校意义重大,政府、社会、学校应齐抓共管,采取切实有效对策,抓出成效......

    浅谈村级组织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

    村级组织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 村级组织是我国现有政治体制中的最基层自治组织,是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大全五篇)

    11、通货膨胀的成因、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 1)、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上说:这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以至于“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多的商品”而......

    论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治理对策

    论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重要的金融机构,其快速发展带动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存在着......

    关于邵水污染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

    对“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专报3月23日 王长忠常委批示的答复 邵阳市环境保护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3月23日,我局收到“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专报第43期,市委常委、......

    雾霾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的探讨

    雾霾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不少地区频繁出现,尤其是在京津等大城市,雾霾天气在冬季节几乎成为常态,雾霾发生的频率及其严重程度远远高于欧......

    城市管理脏乱差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5篇)

    城市管理中“脏、乱、差” 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关于湘潭市区“脏、乱、差” 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楚国良 (湘潭市委党校 411100) 【摘要】切实解决城市环境卫生“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