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不断创新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不断创新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校校行”专项督导工作汇报
某某中学是路口镇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座落在文化古城黄州东门外的路口镇育才路。
学校占地面积233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45平方米,校园“三区”(教学、生活、运动)布局合理,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在校学生404人,9个教学班;教师74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学校建有完善的国家一类标准实验室、远程教育接收室、空中课堂专用教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和多媒体阶梯教室等;每间教室实现“班班通”模式教学、学习。
校秉承“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家长的希望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学校曾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教育厅表彰为“基础教育管理先进单位”;被评为区级“先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单位”、“师德师风先进单位”、“校园管理先进单位”、“行风评议合格学校”;被省教育厅、省绿委命名为“绿化合格学校”等。某某中学被区人民政府督导室和区教育局命名为“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被区教育局表彰为黄州区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学校”,连续三年被区教育局表彰为“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学校”。
一、抓制度建设,促学校管理科学化
一是健全制度管理。为了使管理经常化、科学化、规范化,我们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某某中学管理制度汇编》给管理者提出了具体、科学、规范的管理要求,从而规范了管理行为,促进了和谐氛围的形成。
二是完善机制管理。学校构建了“校长负责全校,各处室负责相关区域和部位、班主任负责班级”的三位一体管理格局,实行了“领导负责整体,教师管理层面,学生干部监督岗点”的立体管理模式;采取分级管理、分层负责的办法,做到了“三个一”:即权限与职责
统一,蹲点领导负责制、班级管理包干制的“两制合一”,校领导值周,教师、学生值日“三级值周(日)目标唯一”。学校成立了由党支部领导下的师德师风管理线,教务处领导下的教科研及常规教学管理线,政教处、教研处领导下的班主任及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线,真正做到了“三线联动”、“齐抓共管”。本年度注重“巡课制”机制建设,做到有巡视、有记录、有反馈、有整改、有提高。从而出现了“人人关心学校,个个管理学校”的可喜局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
三是突出重点管理。学校对食堂工作人员和寝室管理员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与规定,拟订了相关的制度和公约,要求食堂将食品分类、分区存放,杜绝霉变物资、过期食品、“三无”食品进校入店;要求学生遵守公约规定,保持个人和寝室公共卫生与整洁,每月一次寝室星级评选活动。后勤处指派专人进行管理,学校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进行检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由于我们的工作扎实,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代表黄冈市接受省卫生厅检查,获得了省卫生厅领导的首肯。
四是明确责任管理。学校将教室、楼道、绿化带、景点、活动场所、厕所等数十个责任区分到班级。各班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和规定做好管理工作,值日生每天轮流监督本班责任区有无学生攀枝摘叶、踏踩花草,有无学生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有无学生在墙上乱写乱画、乱蹬脚印,有无损坏公共财物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出现,并负责责任区的卫生和花坛的松土、除草、整枝、浇水等工作。学校配备了一名花木苗圃管理员进行日常护理,如栽植、培育、除虫和施肥等,使绿化和美化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二、抓育人氛围的营造,促环境育人功效的提高
一是营造文化氛围引导人。我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重点注重了廉政文化、法制文化、文明礼仪文化、古诗词文化、国学经典文化和十大良好习惯等文化建设。同时突出抓好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建设,并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某某中学“一校一品”之特色。在走廊和楼道里张贴名人名言和警示语,在文化橱窗和长廊里展
示师生精神风貌、素质教育和“双效”工程及创建市级“平安校园”与食堂、超市、宿舍、校园的“四个创建”的丰硕成果,把文化宣传阵地作为“启智的场所,炼魂的火炉”,对师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有意识的感染和熏陶,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学校的值周领导运用“校园管理日报记录卡”收集各管理层面和监督岗点的信息,通过“校园管理日报公示栏”进行量化公示,公示栏取代了口头宣讲,起到鼓舞人、激发人、震撼人的作用,真正促进了良好的校风、纯洁的班风和浓厚学风的形成。
二是强化班级管理约束人。学校对班主任提出了“三五”要求:即“五到场”:早操、课间操必须到场;集会、观展活动必须到场,早晚自习必须到场;午休时必须到场;组织学生考试、训练和主题班会必须到场。“五个必谈”:学生有思想情绪必谈;学生学业有进步或倒退现象必谈;学生无故迟到、早退或缺课必谈,学生有违纪违规行为必谈;学生有辍学或流失迹象时必谈,这也是我校“约谈”制的具体体现。“五个必访”:凡具“五个必谈”现象或行为的均必访。这是我校“访万家”活动的常态化要求。学校对班级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并以责任状的形式强化实施。
三是开展德育教育启迪人。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国旗下的讲话、全体学生签名、观展、专题讲座、集中演练、评比表彰和演讲竞赛、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的研讨和相关活动等各种途径让广大师生树立了“珍爱共同家园,共创美好环境”的理念,爱校、护校、建校、美校,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反过来,优美的环境又陶冶着他们美好的情操、愉悦他们美好的心灵。人育环境,环境育人在此得到真实体现,人与环境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三、抓队伍管理,促整体素质提高
1.强化德育管理,突出德育工作地位。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就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我们重点抓了师德师风建设,特别注重了“最美乡村教师”事迹的学习,解决了“育人的人”的素质问题,积极开展“师德标兵”
和“德育工作先进班级”、“德育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坚持每周办一版德育教育宣传材料,宣传鼓励师生。进一步健全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一支“政治可靠,作风过硬,专业精通”的德育工作队伍,构建了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全新德育教育网络,形成了党、政、工、团、学生会、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并通过“三抓”形成“三化”,即抓典型,树正气;抓活动,促能力;抓研讨,促发展;形成了抓住灵魂,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化;讲求实效,常规教育系列化;注重持久,养成教育经常化。开展了“构建有效德育教育模式”、“德育与素质教育并举,素质教育渗透德育”的科研活动。与此同时,学校政教处坚持每月一次评比通报制度,树立正气,压倒歪风,形成了一个校风正、教风纯、学风浓的良好格局,学校被区教育局表彰为“工作先进单位”。
2.坚持整顿作风,突出作风建设地位。学校党支部为加强作风建设,为学校行政工作保驾护航,开展了“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的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个同步”工作。
一是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培训、整顿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通过开展“治庸问责”和贯彻市教育局“六条禁令”及聚焦“四风”,践行“八简两风”等活动。帮助教师充分认识新时期教育事业所担当的神圣使命,增强他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严厉指出了一些思想不纯、工作不实、作风不硬的不良现象,并限期改正,真正克服了软、懒、散的顽疾。
二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学习交流活动,从而促进教师们进一步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自身素质。
3.抓好师资建设,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培养合格的师资,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保证。为了适应建设“高效课堂”的要求,全校共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125人次;“课内比教
学”活动的常态化,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今年4月有1名教师参加了市级赛课活动获二等奖。通过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我校已形成“高效课堂”、“双线·八环节”模式。
4.抓教学过程管理,突出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过程的规范。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导处根据《常规教学量化评估标准》,对每个任课教师的备、教、辅、改、测、评等环节每月一次检查,期末一次综合考核评估,将检查结果适时通报,并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评先晋级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使每个教师均能较好地遵守教学常规,常规教学工作既规范又扎实,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
5.发挥群团作用,加强计划生育等工作。认真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和关心下一代协会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是促进学校管理与教育整体发展的基本措施。各群团组织为全盘工作作出了较大的努力,认真地做好了教师、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了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学校工作,充分发挥了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共青团组织积极认真抓好了文明和谐校园文化的宣传工作和清洁卫生检查评定工作,吸收发展了一批新团员,增强了团组织的生命活力;妇女工作委员会能认真抓好了计划生育工作,作好计划生育月报,定期对育龄女教师进行妇检,配合做好“半边户”的计划生育工作,全校无一例计划外生育现象出现。
四、抓教学研究,促素质教育发展
1.加强教技装备工作,为教科研工作提供支撑。设备的更新、设施的完善,促进了本届毕业生实验操作备考工作有领导、有专班、有计划、有器材,学生训练成绩满意。发挥“班班通”设备的作用,教师整合教育资源,运用教育资源能力大大提升。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为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奠基。首先,全面落实新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时,学校教导处采取随机进课堂抽查的形式,了解课程计划的落实情况。其次是制定了《某某中学常规办学考核评估方案》,狠抓常规教学的环节管理,增强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学环节的整体效应。三是继续抓好集体备课,使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挥群体作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做好中考复习备考研究工作,注重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实验、应用、心理品质、应考技能等方面的早期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五是注重了常规教学研究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工作,认真抓好“四优”评选活动。全校“四优”作品有30篇获奖。六是扎实有效地开展阳光体育和“大家唱大家跳”活动,活动的开展让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加强教学实验研究,为实现教育创新铺路。①加强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班班通”作用,建立实验评价和激励机制,开展了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实验教学开出率均达到100%,有关教师都已经持证上岗。②抓好教改专题研究。目前,我校承担市级教改专题(英语)1个,其阶段性成果受到了上级领导和一些兄弟单位的充分肯定。
4.抓好各类竞赛,展示素质教育成果。我校注重了骨干教师与特长生的培养,取得丰硕的成果。组织教师参加校级讲课竞赛中有21人次获奖,有1名教师在市级优质课讲课比赛中获奖。
第二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努力提高管理质量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努力提高管理质量
(全县副科级领导干部培训会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前提。具有管理对象多样化、管理内容复杂化、管理信息多元化及管理范围全面化等特点。近年来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层次与类型的多元化以及教学内容与手段的不断更新,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是推动一切工作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同样需要在工作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一、观念要更新,定位要准确
观念的更新,亦即思维的转向。没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就没有适应自身发展的实践。为此,教学管理要从旧思想、旧制度中走出来,不断解放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作为主管教育教学的副局长应是学校的勤务员。副局长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为各学校和广大教职工服务的,副局长的工作与教职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副局长要树立勤务员意识,做好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服务工作。
二、管理制度的创新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还要对制度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而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激励机制,作为主管教育教学的副局长必须用创新的独特的思维去思考,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1、建立检查制度。检查是指管理者为了获得好的效果,对管理运行中的各项具体活动所实行的检查、审核、督导和防患促进的一种管理活动。它具备了制约、参与、预防、反馈的功能。而学校教学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检查,主要是对学校及各级的计划、决定、要求能否被执行、落实进行检查。目前,我局制定了一系列的检查制度,这些制度的执行与实施都和管理者息息相关。
2、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考核评价制度。教学考核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情况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导向、证明、诊断、激励等功能。当前教学评价在评价形式上更加注重多元化,在评价方式方法上更加注重多样性,在评价学生发展上更加注重和谐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学评价中要强调发展性目标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在考试方面要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采用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灵活运用,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考核评价制度应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1)考试内容的科学化。考试结束后要对考试成绩和考试内容的信度、效度、难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试卷应有测评学生和考核教师的双重功能。(2)考试形式的多样化。由于课程类型不同考试形式也要多样化。对课程类型进行不同分类有利于设计考试形式,首先对课程的地位、作用、知识类型进行分析,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笔试、口试、闭卷、开卷、实践报告、实践操作、调查报告、小答辩、分组竞赛、辩论竞赛等考试形式,要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计划性。
三、管理方法的创新
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易化、困难问题简单化。
1、实现管理现代化。人们常说“教学相长”,这其实是和谐的果实。要做到这一点,不只是教师和学生自己的事情,而需要整个教学系统平衡、协调、高效运作。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更新的过程,更新的信息来源于教学过程,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不断地、及时、准确地获取教学过程中的瞬时信息。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各方面的工作关系。管理者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当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系统等,及时、准确的传播瞬时信息,高效、快捷地完成各项管理事务。
2、实现管理科学化。在漫长的教育教学管理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经验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模式。三种模式的产生有先有后,而且目前仍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实践证明,最佳的管理模式,不应当是孤立的、封闭的、单一的某种模式,而应是三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只有三种模式实现了合理的组合,能够做到彼此间扬长避短,管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调整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新的考试模式。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师和学生教学情况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导向、证明、诊断、激励等功能。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卷面考试和测验,把它当作教学评价的唯一方法,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个性、人生观、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要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发展性目标评价相结合。在考试方面虽然出现了开卷、闭卷方式,但是如何监控采取这些评价方式的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值得探讨的,也是值得管理者深思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地方。
第三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河南大学
近年来,河南大学牢固树立“本科教学是中心,人才培养是使命,教学质量是生命,制度建设是保障”的理念,紧紧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纲要》精神和河南省政府颁布的《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河南大学确立了“一条主线、两大突破、五大战略”的发展思路: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主线,努力实现核心竞争力和服务中原崛起能力的重大突破,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强校、人才兴校、开放带动、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首要发展战略来实施,并先后研究制定了《河南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河南大学人才培养规划》等系列规划,把“质量立校”战略落实到了具体的规划之中。
(二)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制定了《河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学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征求意见稿)》,对2007年出台的《河南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确立了培养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需求,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全面体现素质教育,构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整体优化、内容整合、资源共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坚持能力为重、注重创新,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本次修订的基本原则。
(三)科学制定“质量工程”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完善国家、省、校三级互动的“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充分发挥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质量工程”项目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河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优质工程建设方案》,把我校“优质工程”分为“本科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培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本科专业整合与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分级建设”、“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出版资助”、“双语教学改革”、“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10大项目和若干子项目。以项目立项方式进行“质量工程”建设,旨在通过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优质工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步伐。
二、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
(一)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我校坚持质量立校战略,依托省部共建平台,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具体包含如下内容:做好顶层设计,科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颁布《河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优质工程建设方案》,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开展全校性的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活动,引导教师潜心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建设步伐;认真做好“名家讲坛”,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氛围;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理实验班成效显著,地学、经济学试验班有序开展;设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平台;加强省部合作,开展“科学思维 科学方法”的项目研究、学术研讨,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了活力与动力。
(二)开展教学质量评选活动
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夯实本科教学的质量基础,必须营造全校关心教学、教师倾心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科研渗透教学的浓郁氛围。我校出台了《河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办法(试行)》,在2009年9月-2011年7月间,每年划拨专项经费80万元,举行了两届教学质量竞赛活动。竞赛活动设立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分别奖励5000元、2500元、1500元,对在教学质量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20多个个先进集体、600余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以省部共建为平台,以教学质量竞赛为抓手,表彰在本科教学改革和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充分调动了全校各教学单位和教职工投身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校师生牢固树立了“全校服务教学、全员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三)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探索一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之路,我校于2005年秋季成立河南大学文理实验班。该实验班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和人才规格的需求,按照新的培养模式和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学科齐全的优势和良好的教学资源,突出基础、能力、素质、创新四要素的全面培养,造就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勇创新的一流本科毕业生,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社会竞争力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不断努力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抓好文理实验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完善文理实验班学生素质档案,已选拔五届近400名学生到文理实验班学习。2010年,相继又设立了经济学、地学实验班,采取得力措施,与特种功能材料、生物逆境重点实验室建立“导师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创新活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充分发挥两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专业、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步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
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三、搭建平台,提升综合素质
(一)认真做好“名家讲坛”
为充分挖掘河南大学自身的优质教师资源,充分发挥河南大学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优势,加强文理之间的渗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开设了“名家讲坛”。“名家讲坛”是我校充分利用名校文化资源、名师优势的有益尝试。“名家讲坛”开设6年来,《百家讲坛》长期签约主讲人王立群、历史文化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朱绍侯、在学术界最先提出“中原崛起”、“中原城市群”建设理念的耿明斋等教授,多次在名家讲坛为同学们作报告,每年受益的学生达11000人次,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被媒体盛赞为“高校版”《百家讲坛》。
(二)大力实施创新计划
为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与学术实践活动,学校设立了河南大学本科生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取得较大创新成果的优秀在校本科学生。同时,为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在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按照“统一组织、鼓励创新、强化过程、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实施“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力推动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切实加强本科实验班办学模式研究和实践,加强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创造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为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学校对立项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项目所在学院为每个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配备2-3名指导教师,对项目实施进行指导。到目前为止,已经立
项200余项,参与项目学生达4000多人次,学生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社团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始终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搭建了广阔平台。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创新活动,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文化竞赛活动。2009年以来,我校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文艺会演、全国大学生运动会、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等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如2009年我校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名,二等奖两名等等。在2011年国际数学建模竞赛(MCM)中,我校首次参加,派出两支代表队的参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由河南大学史凡、袁明清等14名同学组成的团队代表河南省在2011香港模拟联合国大会上获得了最高奖项——最佳立场文件奖。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四)实施对外开放办学
积极营造有利于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环境,不断拓宽对外交流渠道,重点支持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深化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合作关系,建立良性持久的合作机制,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师资培训。设立学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资助学生出国(境)学习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新的合作空间,扩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和欧亚国际学院,与国(境)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效利用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国际化水平。为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学校加快国际学院(郑州)建设步伐,联手世界知名高校,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竞争,提高国际合作办学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第四篇: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013年全县工作会议以来,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工作会议和县委梁书记、政府孙县长重要讲话精神,开拓进取,积极研究探索适合当前我县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精神为契机,在多次深入学校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围绕一个中心(提高教育质量),搭建两个载体(两当教育网和两当教育季刊),健全三个机制(评价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创建四个校园(安全校园、质量校园、文化校园、美丽校园),抓好六项重点工作(抓两德树三风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控辍保学、营养餐改善、示范校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总体工作思路,拟制定《两当县中小学校长考核实施细则》、《两当县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两当县教育局关于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安排意见》。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遏制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下滑的趋势,促进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齐头并进、均衡发展,使教育系统在全县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得以改善,推动全县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五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双柏县鄂嘉中学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鄂嘉中学是一所规模最大的山区农村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000余人,有教职工77人。
自2009年秋季学期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学校务实的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管理,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回顾课改之路,我们深刻体会到,着力实施校本教研是大规模培训在职教师,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最好办法。同时,也是促使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种睿智的做法。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味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面临一场艰难的变革和阵痛,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想观念要转变,我们的理念要更新!对于教学来说,改革就是探究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于教师来说,改革就是探究从来没有用过的新方法,去获得从来没有过的理想的教学效果。正所谓“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今的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三年来,我校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教育教学取得明显的效果,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组建机构,健全制度,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科主任、教务主任和学校各科室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组员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教科处负责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和检查工作,做到组员职责分明,各负其责。
为了扎实深入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首先明确校长第一责任人的身份,规定教科处牵头深入各科教研活动之中,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学校组织学习了《双柏县教育局推行“合作学习”方法实施方案》和《双柏县推行“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双柏县鄂嘉中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双柏县鄂嘉中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等相关的制度,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把课堂教学改革相关制度的执行况且如实记录、考核,结果纳入学年末绩效考核。制度的健全、制度的执行和考核结果的激励,有力地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发展,教师的教研行为逐渐由盲目变为理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肤浅变为深入,由随意变为规范。
三年来,我校教师已经逐步养成了“八个一”的教研习惯。即:教研组每周至少有一人上研讨课,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备课组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教师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札记,每月一次案例分析,每学期上交一篇精品课教案,每学年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经常化稳步迈进。
二、结合实际,立足现状,加强硬、软件建设
我校选派18位教师到楚雄市云龙中学参加合作学习培训。于2009年11月全面启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组织了启动会议、推介会议、培训会议、推进会议和成果巩固会议等相关会议;通过专题培训、校本研讨、观看教学光盘视频、网络学习等形式,使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深入人心,并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教科处共撰写教科资讯4期,在校内营造课改氛围。各教研组、备课组认真组织学习相关制度,积极研讨合作学习教学法,相互听评课交流促进。组织班级学生到多媒体室观看课堂教学实录,感知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该怎样做。
在学校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共投入10万余元资金改造学校班级教室,添置无尘磁性黑板500余平方米,专用黑板擦1000个,出资8万元购买了新桌椅;投入2万余元添置打印、复印设备;每学年投入近8万余元资金购买纸张、碳粉等耗材,为集体备课、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备条件。购买杜郎口课堂宝典资料,每天在活动室播放课堂教学实录,让师生更好学习、借鉴,领悟其精髓,运用于教学。
三、集体备课与合作学习互补,提高校本教研效果
课堂教学改革,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最有效途径,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在于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再度创新和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进而彰显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和风格,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我校的集体备课是本着“个人先有思路、小组集体评议、修改形成定稿、课后深刻反思”的原则实现的。备课过程体现流程化。即:个人初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修改调整)→个人补充(二度设计)→教学实践(全面整合)→课后反思(行为矫正)→再教设计(教案共享)。其中最重要的过程是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讨过程中,既要有重点发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广益,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大家畅所欲言,重点讨论与交流教学的重难点、个人备课遇到的困惑等,进而产生思想与智慧的火花碰撞,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
教案共享是我校集体备课的一大亮点,不断修改完善后形成的教案再设计,不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共享的教案也为下届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大大缩短了集体备课的时间,提高了备课的质量。
四、具体操作流程及相关要求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抓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热情,强化自觉学习,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好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全员参与,整体提高的目的。学校认真推行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明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内化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精髓。学习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关键是理解、掌握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把握三种课型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把握好预习、展示环节。
1、明确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具体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应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学什么,达到什么效果。(2)语言准确,简明扼要地提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
(3)在预习环节,教师设计预习提纲时要有指导性,要让学生看到提纲就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自己做什么、怎么做。要考虑到学生通过看书,查阅资料或经过思考就能够独立完成。帮助学生 测评和反思,明确自己想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在展示环节,通过交流互动,利用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氛围;帮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对学习过程的结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小组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避免回到过去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的,教师讲;可以由学生教学生的,让学生教。
(5)在反馈环节,通过帮扶对子,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实现共同提高。
a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习题,题不在多而贵在精,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又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来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发扬,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
b习题设计要有梯度,既要考查知识,又要检测能力,并能分层次要求。要求教师大量收集、演练各类试题,做到选题准确、典型;在学生练习前,教师先试做完成,做到知量。
c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导学达标阶段,可穿插安排对应小练习,但最后必须要留5-10分钟时间进行整体检测,达到当堂训练的效果;教师在评价时,要把握分寸,既要客观公正,又要适时鼓励,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求知欲。
d教师在学生训练时,可随机进行个别辅导和批改作业,尤其对学困生的作业,要讲求方法,提高作业批改的效果。也可安排能力强的学生辅助个别学困生完成训练并批注。课后,教师可将未批改的作业收集批阅,同时抽查部分学生批注的作业。
(6)重视学生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二)对学生的要求:
(1)预习环节: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学习目标,阅读文本,查阅资料,解决“双基”问题,做预习笔记,记下自己的难点、重点、感悟和理解,为展示课做准备。
(2)展示环节:用5-10分钟,要求每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地方,板演老师、小组长布置或自己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昨日的反馈,也可以是今日要学习的“双基”或者感悟。展示方式可以是先板演,后口头解说,也可以直接口述,老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有错误可以得到及时纠正。
(3)交流互动:要求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4)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2、掌握具体的操作办法
(1)各班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参考学生成绩,依据自愿互助的原则,把学生均衡地分组,每组5—6人,小组中包括了学习各层次的学生,小组中学生结构为好中差2-2-2模式。
(2)各科任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组建“一帮一”结对帮扶对子。(3)每位学生要确立自己的学习对手及学习榜样。
(4)每天有一位教师对早读、课堂教学、晚自习以及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反馈。(5)每位教师每周至少二次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6)任课教师每天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定性与定量评价,并做好记录。
五、取得的成效
课堂是教师专业施展的主阵地,是落实校本教研的一个窗口,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三年的实践,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2010年期末考试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各项指标在全县名列前茅,其中七年级语文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分列全县10校第3、3、2名;英语为第2、2、2名;思想品德为第1、1、4名;生物为第3、1、1。八年级英语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为第2、1、1名;历史为第3、2、2名;地理为第1、3、1名。特别是九年级的中考成绩,楚雄一中录取3人,州民族中学、师院附中、天人中学四所州属高中上线率居全县之首,600分以上有40人之多。分学科看,数学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分别为第1、1、2名;英语为第2、2、2名;物理为第1、1、2名;体育为第1、1、1名。在2010年组织的全县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校选送的参赛选手罗慧老师获得数学组一等奖,车顺平获物理组一等奖,李天圣、李春桦、尹燕飞、尹绍仙分别获得语文组、英语组、政治组、化学组的二等奖。我校推行的合作学习教学法受到邻近学校的高度关注和好评,玉溪市新平县者竜中学派出英语、语文教研组的教师,到我校学习观摩,相关课改资料被借鉴。我校教科处申报的《合作学习教学法研究》课题立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0教育学青年课题《中小学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子课题。申报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获得州县结题。
为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努力在许多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思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继续深化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