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缺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浅析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缺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论文关键词 专业课 学习主动性 自主学习
论文摘 要 从学生、学科课程、教师等角度着手分析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缺乏的原因,对教师如何通过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凸显教学的学科性、实践性、创造性来培养和发展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探讨和研究。前言
专业课程学习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在社会行业中的竞争力。然而许多学生由于对专业课程缺乏兴趣,常常很难对其所学的专业形成整体的、连续的和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作为一名高校专业教师如何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专业课学习主动性缺乏的原因分析
社会、学校、教师、学生是现代教学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而各种元素的相互作用都有可能造成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的降低。若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主动性,就必须先弄清影响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降低的各种因素,从而对症下药。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观察,发现影响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价值观的迷失
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觉悟程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状况,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具体选择。然而,现在很多学生把专业课的学习作为谋生手段的学习价值观,是一种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却合理、合法但缺乏境界的价值观,往往使得许多学生在进行学科专业选择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是否对自己未来找工作有利,在进行课程选择时,首要考虑的是能否轻松通过考试,并取得较高分数。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学生坐在教室心不在焉,逃课现象十分严重;考试则靠考前的临时抱佛脚、猜题或考试时的作弊,来通过教学检测,没有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2.2 学科课程的分裂
通过近几年与学生的交谈,笔者还发现现在很多学生表现出对他们自己的学科不感兴趣。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但很多还是因为学生对所选择的学科或课程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所导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系统最根本的矛盾
[1]。由于大学专业学科课程内容繁多,信息量大,面对截然不同的各门课程和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许多学生都很茫然,没有规划,感到迷茫、无聊、空虚。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一些基础性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觉得学了没用处,往往出现上课听不懂而导致学习被动。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一方面渴求发展自我、不愿落于人后;另一方面,由
于缺乏教师、父母悉心的指导、监督,加上青年人自制力较弱,使之无法适应在众多的专业学科课程之间进行有效的、主动的学习。久而久之会出现有力却不知何处使的现象,甚至产生精神满足感的失衡,最终导致厌学、罢学的心理。
2.3 教学的僵化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专业课教师通常认为专业课的教授仅是将一种客观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获得与教师同样的理解。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强调专业知识客观性的基础上,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学生不愿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对专业方向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方法缺乏应有的探知能力。最后出现教师机械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考试取得相应的学分,却不知学了些什么,而草草了事。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应对措施
那么,专业课教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导作用,来调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求知欲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从“授知”向“启慧”的教学观转变,避免把学生摆在被动接收知识的位置,这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为现阶段的大学生具备进行自主专业学习的各种条件,所以教师最应该做的是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真正学会并爱上专业课学习。在此,结合上面对影响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的因素分析,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对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归纳。
3.1 培养学生对专业学科的正确认识
学生的兴趣与学校的专业教学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能否让学生对专业学科形成正确的认识显得至关重要。教师不能单单教学生学习细节而不知道这细节是什么东西的细节,也不能单单教学生学部分而不知道这部分是什么整体的部分。当整体不存在时,学习是难以成功的[2]。因此,要想让学生对一门专业课形成正确的认识,高校教师应具备广博与精深相结合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对专业课程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要不断地进行学习,获取新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特别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知识不断推陈出新。只有准确理解、熟练掌握、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才有可能让学生构建出对一门专业学科的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3.2 建立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建立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在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却存在距离与落差,这使得很多学生认为教学理论缺乏实践价值,在实用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往往认为所学的东西对将来工作没有什么用处,而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所以作为专业课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说明理论是如何应用于实践当
中的,在相关的实践中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去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精通、博深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融会贯通,才能避免讲授的知识内容空洞无物,从而让学生产生认同感,激发他们的专业课学习兴趣。
3.3 营造创造性的学习氛围
学生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的天赋、兴趣、爱好、个性等存在巨大的差异。同理,专业课的学习也是学生根据个体自身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教师的教学内容。所以专业课教师应避免以学生是否循规蹈矩、是否成绩优秀来评定教学效果的好坏,而应该应充分运用大学专业课教学自由的权利,以学生为中心,将探究、思考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并进而培养学生在专业课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常的专业教学过程中,逐步由确定结论的论述转向介绍各派理论观点和最新学术发展动向方面的知识。教师应充分运用自身观察力、理解力、机敏性、想象力改变传统教法,做到因人施教,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专业课中得以细化和充分地发展。而创造一个更丰富的、动态的、令人兴奋的学习环境,使所有的人,包括教师,都能从中学到新的、适切的内容[3]。
3.4 鼓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未来社会要求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一个人能够生存、发展及有所作为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曾讲到:“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取知识更重要。”所以专业教师还应与学生保持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爱好,独立地阅读各种书籍,制定相应的专业学习计划,采用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满怀激情去理解、去领会、去发展他们专业所需学习的东西,并为学生的专业长远发展提供帮助,最终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师之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裴娣娜.现代教学论: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58.[2]冯锐,刘丽丽.整体论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探讨[J].开放教育研究,2009(4):69-73.[3]Armstrong D G, et al.Teaching Today: 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M].8th Edition.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0.
第二篇: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浅谈中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湘潭市三中 谢涪
开学近三个月来,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缺乏自觉、主动性。他们的学习活动多是为应付老师的检查,家长的督促和强迫而进行的。出现这样的问题,令家长无可奈何、苦恼不已。
这的确是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结合自身体会,再加上对目前一部分在校生的调查。我个人认为:这些孩子学习没有自觉能动性的根源在于思想上缺乏激励自己学习的动机,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从没思考过: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为谁而学习。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20世纪末出生的这代孩子,可以说是生活在“安乐窝”里。他们是爸爸、妈妈的掌上珠、心头肉。加上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心底又有着极度膨胀的优越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言出必行、行必有果,以自我为中心,大家都必须围着我来转;家长也是对自己的孩子千般呵护、万般宠爱,甚至是放纵。造成了这代孩子身上最缺乏的一种东西就是对家庭、对社会的那份责任心。他们认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头顶都撑着一把来自于家长的保护伞,有人为其保驾护航。至于自己长大成人以后走上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该为年老体衰、需要赡养和照顾的父母承担起怎样的担子;需要为社会做出怎样的回报,他们仍旧是从不思考,也根本不愿意去思考。缺乏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的他们,可以说生活在一种茫然、懵懂的境界里,他们的思想行为也就变得盲目、无谓起来。大脑中缺乏一种能够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导向自己的思想动机,这种主观的意识反映到学习实践上来,就是缺乏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那么,针对这种现象,作为家长,应当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去改善。
一、坚持定时召开家庭会议,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促进交流。
一般家长多抱有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对孩子而言,他们要做到的无非是养好身体、搞好学习即可,其它的事务一概不需他们操心。所以家里发生了事情,孩子若过问一句,家长就会不耐烦地说:“小孩子,懂什么?不要管大人的事!”长期一来,孩子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只有注意营养,好好学习,是自己的事,而对家里发生的一切就显得漠不关心。他们不知道父母赚钱养家有多艰辛;不知道父母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有多困难;不知道父母有时痛苦不堪地抱病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谁,因为那是“大人的事”。无形之中,孩子心中那份对家庭的责任心就越来越淡漠,学习的动机就会显得非常简单:学不好的话爸爸、妈妈就会批评,就会不高兴,甚至挨骂、挨打,这种被“为家长而学”的意识支配着的孩子,在年龄还小的时候,他们还能够认真、踏实地学习,还可以学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个人“小世界”的形成,学习对他们来说将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压力,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所以,建议家庭定时召开一个小型会议,家长和孩子不妨都对自己前一段的工作和学习做一总结和反思,积累经验、弥补不足。家里有了事情,哪怕是困难也不妨跟孩子谈谈,尽管他们真的表现得无能为力,但至少也要让其理解做父母的困难与艰辛,社会竞争的激烈与残酷,让其明白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要想在社会大舞台上站住脚,就必须好好学习、充实自己。这种家庭成员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不仅有助于激励孩子的学习行为,而且有助于家长和孩子增进理解、和谐相处、互尊互爱。何乐而不为呢?
二、经常和孩子谈人生、谈理想,为其建构积极向上的行为标准。
屠格涅夫曾说过:“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他们无异于行尸走肉。”;歌德也说:“理想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灯塔,成功的向导。”那么,能否引导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健康向上的理想,对孩子有着重大影响。拥有理想并为之而拼搏、努力,是当今社会上的孩子急需的一种素质,因为这对孩子的态度、行为,乃至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当然对孩子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状态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以培养其主动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家长要善于经常询问一番孩子:下一段准备达到怎样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准备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即引导孩子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制定目标时分为远期的和近期的。比如说,远期的,学年结束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学期结束要达到什么程度;近期的,这个月、这个星期我要完成什么任务等。依据这些目标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地学习计划。这样一来,孩子的学习活动就会变得动机明确、有条不紊,效果才可能会好。同时家长尽可能不要把这些工作完全放手给孩子来做,要多了解一下计划进行得怎么样,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引导孩子适时总结和反思等。时间一长,孩子的这些习惯养成了,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干什么,能自主地进行学习,家长也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总之,要培养孩子树立自觉、主动的学习意识且养成这种习惯,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有耐心、有方法,相信成功最终必将属于家长和孩子!
第三篇:领导干部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领导干部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赵耀宏 《 人民论坛 》(2008年第13期)
不容讳言,在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身上仍然存在着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领导干部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来看,一是制度方面的原因。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教育培训还没有完全结合起来,一些干部跑官要官的劲头大,跑学要学的劲头小。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在运行中也暴露出结构体系不完善、权力配置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一些干部重关系而不重能力,注重迎合上级需要而不注重个人素质提高。另外,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考核与评估制度,激励和约束机制,都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是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方式方法陈旧呆板,存在学用脱节现象。对干部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涉及较少,联系本地、本部门的实际较少,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培训在提高素质、解决问题上的作用;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视角狭窄,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对象不分层次,不分类型,缺少进行兴趣教学的探索和尝试。一些机构在师资队伍建设、干部教育管理体制上,也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三是勤奋学习的氛围没有形成。延安时期,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党成立了30多所干部院校,党、政、军、民、学各种机关的在职干部,均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学校去讲课。大家缺衣少食,仍能保持饱满的革命激情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就是因为在整个边区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而现在不少干部不是比学习,而是比职务、比待遇,严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是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严重忽视对干部学习的组织领导,有的既无安排部署,更无检查落实,有的仅仅写在文件上,而并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行动,任其自流,撒手不管。
从主观方面来看,一是一些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靠经验办事,缺少推动工作长远发展的思维和眼光。没有树立忧患意识和恐慌意识。面对复杂 1 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越来越快的知识更新,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学习上麻木不仁,缺乏加强学习的紧迫感,感觉不到本领恐慌的压力。二是缺乏推动工作的责任心和上进心。没有责任意识和问题意识,就不会发现自身在解决各类复杂问题时的不足,不会主动去研究问题,不能从“要我学习”转入“我要学习”的境界。三是学习的成效得不到体现。一些干部学习方法死板、教条,就书本学书本,不能有效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四是缺乏顽强的学习毅力。常常以工作繁重为借口回避学习,不能超脱出具体的工作任务,超脱出频繁的送往迎来,超脱出复杂的人际关系。
解决领导干部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应把激发干部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相结合。首先要明确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大力倡导“挤”和“钻”的精神。加强学习不能只喊在口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要下一番苦功夫,唯有如此,才能学有所获。要有一个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要克服心浮气躁,潜下心来钻研理论。
处理好博和专的关系,善于在学中干和干中学。学习的知识应当是越多越全面越好。但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可能通晓所有知识,因此,应当是要博而后专。与此同时,还要要善于创新学习,既要善于向书本学习,还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工作的规律。只有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用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作者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务部副部长、教授)
第四篇:针对组工干部学习缺乏主动性
针对组工干部学习缺乏主动性、效果不明显的实际,察右后旗组织部开展了“人人上讲台”活动。
一是创新主体、夯实基础。“人人上讲台”活动,为每位组工干部创造了一次“角色转换”的机会,使组工干部人人成了主体。通过让每位组工干部自选主题、搜集整理资料、编写教案、上台讲课以及听课点评这样一个过程,为每个组工干部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自己的舞台,组工干部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综合能力,进而达到提高组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是创新内容,明确目标。“人人上讲台”活动让普通组工干部走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讲自己的心得、谈自己的感想、说自己的体会,使内容常讲常新。同样是结合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型机关创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可不同的人讲起来就有了不同的角度和内容。课后大家还可以自由评议、相互交流,使每一节课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思,真正深入到大家的心里。
三是创新载体,推动深入。“人人上讲台”活动形式比较灵活,人人讲、人人议、人人评,环环相扣,使学习不再枯燥。主讲人讲完后,每位组工干部都发表意见,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最后主持人总结点评、归纳提炼,达到说透道理、阐明主题,有所收获、有所启发的目的。另外,大家还将别的同志与自己的课对比,在对比中找到差距,在差距中获得动力,借动力推动自己,加强学习,不断进步。有的主讲者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精心制作与主题相一致的图文并茂、形式活跃的多媒体课件,教育的直观性增强、互动性增强、吸引力增强,使大家能坐得住、学得进。
活动从4月2日开始至23日已开展四次,不仅激发起组工干部们空前的热情,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首先是营造了好学风。“人人上讲台”活动让组工干部变被动为主动,备课者扎扎实实,听课者认认真真,民主评议、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更浓了。目前,充电、备战,已成为我部组工干部的新“时尚”,很多组工干部还将自己的所学所感写下来与其他同志进行交流,充分发挥了组织部门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二是提高了综合素质。很多组工干部都是第一次登台讲课,为此大家所做的准备也是精心而又充分的,生怕落在别人后面,当众出丑,从而形成了“人人讲党课,个个抓学习,大家齐进步”的好氛围。另外,讲课的干部都有一个围绕主题、查找资料、消化内容、提炼观点、确定思路、进行讲演的过程。通过撰写和演讲,使每人不断深化对组织工作的重大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党性原则,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促进中心工作。在实践中,许多组工干部感到他们的写作能力、口才及理论水平均得到了提高。三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通过“人人上讲台”这一载体,改变了原来学习单向灌输、单一说教、被动接受的模式,形成双向互动、浅显生动、自觉参与的新模式。人人是教员,人人是学员,人人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讲自己的心得、谈自己的感想、说自己的体会,内容更加实在,更具有说服力,使人更有亲切感,比以往枯燥的纯理论宣讲更容易让人接受并达到效果。
4月2日下午,察右后旗委组织部全体干部齐聚一堂,认真聆听“人人上讲台”活动的首场讲课——《谈谈如何做好组工信息调研工作和写出好的组工信息以及调研报告》。学习后,大家感到这种学习形式非常好,是一个加强股室、干部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增进了解的好载体。
据悉,开办“人人上讲台”活动是察右后旗委组织部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为组工干部构建一个提升能力、展示才华的平台,通过人人参与、人人登台、人人主讲的形式,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复合型组工干部。
为确保这一制度取得实效,他们规定,授课前主讲人要紧贴全旗中心工作和组织部门实际,围绕组织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筛选题目,特别要求组工干部就平时了解较少又比较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主讲题目先由个人申报,部机关活动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协调后确定后,主讲人要带着题目深入开展调研,广泛搜集资料,认真撰写讲稿或提纲,确保授课的质量效果。讲课中,主讲人要按照“四个结合”的原则进行,即结合组织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组织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近几年组织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组织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讲课后,要求所有参加人员都要写出心得体会,并有目的地进行自我补课。目前,该部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氛围浓厚,备课、讲课之风初步显现。每名干部都在积极备课,对自己即将的讲学内容进行反复研究,主动带着压力学习、带着问题思考,使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人人都有收获的良好效果
第五篇:园林工程苗木死亡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园林工程苗木死亡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对园林工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达到园林绿化要求,不断增加了绿化任务,而苗木死亡频繁发生,导致城市园林工程建设质量不能保证,由此分析园林工程苗木死亡原因,并找出针对性的对策,是现阶段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园林工程苗木死亡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苗木死亡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园林工程;苗木思维;原因分析;解决对策
一、园林工程苗木死亡原因分析
(一)土壤和苗源差
土壤是苗木生存的根本。在城市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时,全国各地城市加大绿化改造与实施力度,但是绿化土地面积有限,部分土地是垃圾土堆,使得苗木生存的土壤质量降低。低质量的土壤不能提供充足的植物生长养护,使得苗木在移植后大量死亡,或者假活后死亡。垃圾土壤可能导致病虫害、病毒的产生,由此造成对植物的伤害。另外苗木质量差也是导致苗木死亡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国家加大绿化园林工程建设,一方面苗源供应不足。有部分施工企业为降低成本,选择便宜的树苗,而没有对其质量进行考查,或者未能分析苗木的生活习性,而导致影响了苗木的生活率,造成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又升高了建设成本。
(二)移植时间和技术不合适
由于园林绿化建设任务繁重,施工企业可能在不合时宜的时间移植。交通越来越便利,部分施工企业不考虑天气原因而随意选择移植时间,而施工期间,工期问题和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导致苗木几天都未能栽种入土壤中,由此降低了苗木成活率。后期科学的养护与处理成本高,未能投入成本实施后期养护,而导致成活率降低。另外苗木移植技术不当也会导致死亡率提升。苗木起挖、包装、运输、栽植与养护等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技术不达标的现象。起挖需要选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实施,进行实际勘测,减少苗木损坏;包装和运输需要对苗木进行保护处理,例如根部喷生根水、树叶与树干喷洒抑制蒸腾作用的药剂,以保障苗木健康。之后栽种与养护也需要具有合格技术要求的人员实施,保障苗木健康成长。
(三)后期养护管理不当
缺乏专业的后期苗木养护管理专业人才。在移植以后,很多施工单位不能专人专管,对苗木进行及时浇水灌溉、支撑养护等,导致移植初期假死现象严重。大风、大雨等天气原因也易导致苗木倒地死亡。苗木起挖、运输过程中根系受到损伤,枝叶蒸腾作用与水分灌溉不能平衡,而导致苗木生长不好,很多成活后的苗木由于后期养护管理不当而造成死亡。
二、园林工程苗木死亡解决对策
(一)根部的土壤养护
苗木种植应选择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要求无病虫害、保水能力强、营养丰富、土壤湿润并且没有积水和盐渍化现象。种植前进行土壤采样分析、消毒和去杂,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定期定量施肥、浇水。另外,要使得植物根部与土壤结合完好。土块太大会造成运输阶段根部损伤,种植后根部与土壤不完全结合,使得空隙过大,水分减少,灌溉时容易积水,导致根部受损。应该采取分层填土法与二次沉降法,确保根部与土壤完全结合,借助手摇动枝干的方法判断结合是否完全。或者在泥球与土壤结合的位置掏洞,观察是否存在积水以及是否完全结合。若未完全结合需要理解处理。其处理办法为:在泥球外围15毫米处挖开环形沟灌水,借助水的作用使得土块形成泥浆,由外围浸透入根部内部,若泥球表面也有裂痕也可以实施灌浆处理。不能重新挖开种植,避免对根系造成大面积损坏。
(二)重视灌溉与排水
水是植物存活的关键,它是生命之源,但是水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植物来说,不适当的灌溉和积水会导致植物死亡。所以,对苗木进行浇水和灌溉一定要讲究方法,注意时间、方式。过量的苗木灌溉会对植物造成很大危害,应该依据相关原则。首先需要浇透定植水,再做好排水设施。在树穴底部开1-4个深度为2m左右、宽度为5--10cm的深孔,灌入珍珠岩或垫入2分米左右厚的泥沙,利用沙子和岩石的不保水特性,促进树穴排水。也可以采取一种简单的方法,选用管径为10cm的塑料管作为根部透气孔,深入深水层,以提升安全系数。
(三)苗木假活与假死
导致苗木假活的因素为:地上长了枝叶、地下根部不长,最后枝叶干枯或导致整株苗木死亡;土球不完整、苗木质量不好、定植时穴土没有踩进、根系和土壤不能完全结合,导致植物假活;土壤空隙大,穴中水分蒸发快,不能完全存水,由此消耗完苗木营养后死亡,这些也是导致苗木假活的重要原因。结合苗木假活原因进行分析,需要选择优质大苗进行定植,较小的假植苗木可以在1年以后再进行定植。加大容器苗的推广,由于容器苗在移栽时不容易受到损伤,所以较易存活。选择最合适的移栽时期,选择完整的陪护土壤进行移栽,使得根系能够与土壤完全结合,选择合理的栽种深度,不能过深或过浅,同时移栽后适量灌溉,保持苗木土壤湿润,在低洼处尽早做好排水措施,以提供良好的土壤种植环境。
在苗木栽植以后,发现其几个月没有发芽,但是打开皮部会发现里面嫩绿、新鲜,根系木质略红,和木质部结合紧密,这称为假死。到7月份之后就会在外部表现出生长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苗木假死现象,而误认为其死亡,那么就会无意间提升苗木种植成本,造成损失。为避免假死现象的发生,应该科学选择当地苗源,选择外地苗源就会造成其难以适应,生长速度慢,不利于存活,而提升栽植成本。
三、总结
为了降低园林工程苗木死亡率,提升园林工程绿化质量,需要科学选用当地苗木品种,运输前养护、移栽时选用生长好的优质品种,并选用优良的种植土壤、保持根部与土壤结合完好,注意灌溉和排水,避免假活与假死造成的损失,扩大绿化面积,提升园林工程种植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玲.园林工程苗木死亡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J].现代园艺,2012(8).[2]李玉杰.园林工程苗木死亡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