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的三个境界和四个方法

时间:2019-05-13 02:0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历史的三个境界和四个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历史的三个境界和四个方法》。

第一篇:学习历史的三个境界和四个方法

学习历史的三个境界和四个方法

要达到历史学习的较高境界,就必须注重研究历史学习的方法。下面,笔者介绍四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一,宏观切入、微观突破法。历史学习要大出着眼、小出着手,把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拿中国古代史来说,对于每一个朝代的学习,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一个朝代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相关章节的课题,然后具体到这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学文化等方面,并一一进行突破。如唐朝,首先要掌握它的最大特征是 “封建社会的繁荣”,然后再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学文化等方面去认识唐朝的繁荣。

其二,纵横归纳法。历史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善于把相关的历史知识从纵向、横向角度进行归纳和整理,从而使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不是零乱的、杂乱无章的。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个封建朝代都讲到,就有必要对它进行纵向归纳;还如,1941—1942年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状况如何,就有必要对各个战场战况进行横向归纳。

其三,中心问题研讨法。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一些有争议的主干问题进行研讨,如:弱国有无外交、洋务运动成败论、辛亥革命成败论等。还可以针对某一专题进行研讨,如:建国以来党在农村的政策演变过程、民族资本主义兴衰过程及原因、儒家思想兴衰过程及原因等。这样的研讨可以培养“史才”。

其四,史论结合法。要在历史学习方面达到较高境界,必须在治学方法上做到论从史出,史中有论、论中有史。首先要加强对基本历史理论的学习,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次要善于从浩若烟海的史料中发现史实、得出史论。我们从“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不难看出唐朝时的扬州是何等繁华;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中感悟出安史之乱后的萧条;从“老大嫁做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中不难发现封建时代商人地位之低下。这样的史论结合法可以培养 “史识”。

学无止境,治史有法,但无定法。区区拙文,只不过抛砖引玉罢了,不当之出,敬请学者斧正。

第二篇:学习的三个境界-体会学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就经常挂在了我们的耳边,伴随着我们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直到毕业、工作、成家立业、终老一生。可以说学习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学子们寒窗苦读,诵经问典是学习;同事们相互探讨,找寻工作方法是学习;“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更是一种高质量的学习。有时候,学习是一项相当枯燥、宏大、持久的工程,投入的学习是需要动力的,《励学篇》写到: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些话语,激励着无数学子皓首穷经,为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荣耀而悬梁刺股。

然而,学习与读书还是有区别的。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的是要好好“读书”,因为只有读好了书,才能考得好成绩,才能取得好名次,才能获得进入更好的学校深造的机会。而且,这时候的读书,强调更多的是要读好教科书。也许,这与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有关,也跟中国当前教育资源不足且配置不均有关,我们在教科书的条条框框中完成了童年知识底蕴的积淀,当我们长大的时候,“读书”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不知不觉地把书本当成了最权威的知识宝库,把掌握书中的知识当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

即便是读书式的学习,聪明的人也是有选择性的。大千世界,三百六十行,行行皆能出状元,可见,终身的学习成绩一定是跟客观环境相关的,曹雪芹也曾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周围的环境不同,用心的程度不同,其学习的结果便会截然不同。“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学会什么,或者说父母希望孩子学会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遭的人和事。今天,我们希望在人生最风华正茂的年华里学到什么样的学问,也需要用心地读懂社会环境这本无字大书。

由于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变已经促使世界的变化远远超越了人们当初的想象,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再不断地“读书”,效果似乎越来越不灵了,很多东西还没有写进书中,就已经发生、发展、成长壮大,甚至快速消亡了。

没有了书本的指引,人们的学习遇到了空前的障碍,迷惑充满了内心。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读书跟学习是不同的,读书并不是学习的唯一方式,要解决现实中的困惑,还是要靠一定的经验、原则和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才能洞悉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在书本中无法穷尽的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作为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老师,我们也谨记着先贤的智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说书本中的知识好比一条条放在篮子里的“鱼”,已经被洗净晒干腌制好,只待饿了的孩子们从盘子里抓了去吃的话,“授人以鱼”,就是一次善良的行动,一次施舍、一次给予,一次帮助。但接受的人能否一生都有鱼可食,却不能保证。

“授人以渔”观念的提出,是教育史上最令人感动的伟大转变之一,这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奉献。以“卖鱼”为生的师者,转手将打渔的本事教给了每一个向他“买鱼”的人,且不论顾客贫富贵贱,均能一视同仁。学会了打渔本领的人们,再也不怕没有鱼吃。

如果说,读书,也就是从篮子里拿几条鱼是学习的最初境界的话,学会打渔的本事,就是学习的更高境界,作为老师来说,将弄好的鱼拿给学生是教学的最低境界,而教会学生捕鱼的本领,则是更高的境界,古语赞美老师说“桃李满天下”、“栽大木以柱长天”,就是教会学生在社会上能够自强自立,经风雨、砺霜雪,仍然能够傲立于世,向世界奉上自己的果实或力量。

那么学习有没有更高的境界呢?

我们认为比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更高的境界是喜欢吃鱼或者具有强烈的打渔动力。也就是发掘出内心学习的原动力。喜欢吃鱼的人,或者说内心深处有着强烈打渔愿望的人,才会去努力研究怎么捕捞更多的鱼,才会比别人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捕鱼的技术,最终也一定会比别人打到更多的鱼。在学习中,我们经常强调激发学习的兴趣,其实,兴趣跟学习的“原动力”还是有所区别的。兴趣是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爱好、喜欢而产生的一种愉快情绪和积极反应,它能够促使人们集中注意力于某一方面。而原动力则是人们内心深处更加强烈、稳定的愿望或渴求。渴望受人尊重,便会努力自强,不甘平庸;渴望得到幸福,便会设法摆脱贫穷,不怕艰辛。学习的原动力在内心深处往往与终身的理想和追求连在一起,成为改变人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在读书人的身上代代相传,修身是为了“齐家”,学习是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这也是现实中的读书人最朴素的愿望,却也是

最深层次的力量。“强力能够劈开一块盾牌,甚至毁灭生命,但是只有爱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很多人最初读书的原动力,并非来自兴趣爱好,而是源自对父母的爱,以及由此升华而来的家庭责任感:光耀前程,也就是光宗耀祖;“衣锦还乡”是儿女成功的渴望,也是当初父母望子成龙的梦想。所以,在学习的第三境界中,有着兴趣爱好和内心深处的原动力两种不同的层

次。莘莘学子中,对学习的兴趣可能大致相同,但内心的追求绝不一样,正是这种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力量,不断推动一个人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行、奋斗,奔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很多年后,同伴中有人出类拔萃,有人碌碌无为,有人大富大贵,有人落魄潦倒,有人在某一个领域已经到达了高山之巅、金字塔顶,有人仍然徘徊在半亩方塘边的日升日落里。

无论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为何而学,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的原动力,诚如古人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激发了内心深处的原动力,远远比明白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内容更加重要。反之,如果知道了为何而学,也就知道了学习什么,怎么学习。正如经典所论述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以无论学习,还是教学,都有着不同的境界,教育就是教师用手中的火柴,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火花,让他们燃起一盏属于自己的明灯,照亮未来,从“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

第三篇:商业资料读历史的三个境界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读史的三个境界 同人于野

绝大多数人对于历史的爱好仅限于听故事图个热闹好看,拿评书和历史剧当历史,热衷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类的演义八卦,这不叫读史。高级一点的认为真实历史比小说有意思,比如说喜欢看二战史,对德军高级将领如数家珍,这也仅仅能算对历史的入门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为了解渴一样,”读”不是”

看”,要想谈论读史的境界,光了解人物事件不行,关键是自己要能从中得到思想。

本文研究读历史的三个境界。

读史的第一个境界是权术。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试图从历史中学习权术,其实懂得权术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真正读懂历史,最起码的一个认识就是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拿《封神演义》当历史的人可能会认为周文王好的不得了,而商纣王坏得不得了;可是如果你去读正经书《淮南子》,《孟子》,可能会发现商纣王也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么变态;如果你去读专业史书《史记》,可能会发现周文王也许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么神圣;如果进一步去读更早的《左传》,《尚书》,你的最终结论甚至可能是周文王和商纣王,这两个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还真不好说。

中国人一向喜欢用道德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然后非得整出一个忠奸善恶来,然而真实历史完全不是这样的。用善恶标准看待历史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当他发现自己原本无比尊敬的张居正先生居然也有奢侈腐败行为,美好形象破灭以后对社会彻底失望,干脆来个几十年不上朝。现在的家长只让孩子看PG-13的电影,培养出来的都是朱翊钧,殊不知R级片才能训练真人才。

第一次把政治斗争中很难区分好人坏人这个思想在老百姓中普及的可能是当初一部叫做《雍正王朝》的电视剧,其实这个片对雍正还是有点故意美化。等到《走向共和》出来以后,大家思想彻底崩溃,发现怎么李鸿章慈禧也做有道理的事啊,一直到最近开始有人呼吁给秦桧平凡甚至批评岳飞,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既然现实如此残酷,不如多学点权术吧。整天看《雍正王朝》的人跟看《还珠格格》的人玩办公室政治,那还不是视之若掌上观文么?

《百家讲坛》的《王立群读史记》走的就是这个路数,帮你分析权力斗争中的成败得失。很多政治人物,比如张学良,非常喜欢读《明史》,大约也是出于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意思。当今在权术史学方面的大家当属吴思先生,他的《潜规则》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现代汉语新词汇,其跟后来的《血酬定律》的合订本,叫做《隐蔽的秩序》,副标题”拆解历史弈局”,权术味道十足。我记得记者问他你是否担心有人把你的书当官场指南看,吴思笑说那也没办法,简直是做广告。

其实权术也有高级的,比如说《战国策》就比《厚黑学》高级得多,兵者诡道也,一点都不丢人。

达到读史的第一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经进入不知道善恶的状态。

读史的第二个境界是天下大势。如果说达到第一境界的已经是人中之俊杰,达到第二境界可谓凤毛麟角,因为只有把历史读通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是人改变事情还是事情改变人?只有把握了天下大势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历史人物:他们想的不光是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们也有关于中国应该往何处去的理想。达到这一境界,不但不会去划分好坏人,而且会发现用道德标准去评价历史人物其实没什么意义。比如说武则天。大多数人可能对武则天的”面首”问题最感兴趣,并以此来批判她;第一境界的”历史学人”会从宫廷斗争角度去评论,总结一个女人怎样称为女皇,怎样屠杀异己。但是如果你看的是天下大势,就会更加注意尽管当时朝廷上腥风血雨,老百姓的日子其实过的还不错。

看天下大势首先要看大局。中国史书特别爱写宫廷斗争,而对经济和社会的大局描写不够。如果100年后有人找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报纸,很可能得出结论说最近几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是失败的,因为搞得学费那么贵,大家怨声载道。但大局是什么呢?是2006年高校招生540万,是1998年的五倍!那些今天抱怨学费贵的大学生,如果不改革的话可能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3%(链接出处),这就叫大局。

其次要把大局放在前后历史中去看。三国的天下大势不是什么”分久必和合久比分”,而是中国统治集团从贵族阶级到士族阶级过渡的大局中的一个插曲。如果把握了这个大势,就会更加注意袁绍和荀彧这样的人,而不是吕布和貂蝉。易中天最近的《品三国》最后几集讲述了这个天下大势,其境界显然远高于王立群的宫廷斗争。

研究天下大势的人根本不会在意朱元璋杀戮功臣,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和推动八股文才是更重要的事情。雍正用不用血滴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摊丁入亩土地政策。

研究天下大势,看政治主要看制度的演变,看经济主要看政策和数字。明朝为什么灭亡?从崇祯的性格去解释,其实不如从整个明朝的税收政策,税率偏低导致国家没有力量干大事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有道理。

但是把握天下大势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历史学界根本没有定论,只能靠个人自己体会。中学历史课本其实一直都在强调天下大势,但郭沫若的那一套把中国分成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理论到底对不对?郭沫若从个人品质入手去分析李自成兵败,《甲申三百年祭》到底有多少道理?很难说。

就算知道了政策比道德品质重要,那么一项具体的政策到底是对是错,其实也不知道。比如说雍正的摊丁入亩,把以前的按人头征税改为按土地面积征税,显然对老百姓大大的有好处,是好政策没错吧?也不一定。正是这个政策导致人口暴增,而在没有先进灌溉技术的情况下,人口暴增可能是乾隆以后中国积贫积弱的最重要原因。

再比如说八股文考试,现在主流意见当然是它限制了人的思想。但八股也有积极的一面,就是确保了公平。如果文章样式内容随便,可以想象身在京城大户人家的孩子肯定见多识广写出来文章比山区孩子好看。比如几年以前全国统一高考试题的时候,北京分数低录取率高,北京教委的辩护就是我们北京孩子虽然分数低,但是有见识啊!听到这种说法边区孩子肯定反问你会背几句《大话西游》台词就叫有见识?八股的优点就是根本不可能考《大话西游》。八股就好比GRE考试,是一种尽量确保公平的”能力”测验,这就确保了来自海南的人也能在官场有一席之地,就好比说中国大陆学生GRE成绩普遍超过美国学生一样。

兴一利必生一弊,真正选择政策真是如履薄冰。

达到读史第二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经进入了不知道对错的状态。

读史的第三个境界是纯粹为了历史。大多数人学物理是为了通过考试,有些人学物理是为了使用物理定律为人服务,只有极少数的人学物理纯粹是为了好奇,他们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能统一感到坐立不安。前面说的两个读史境界其实都有点以史为鉴的用意,而真正的

主流历史学家,比如我最近读的这本《Are We Rome?》新书所介绍的西方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实际上认为古为今用毫无意义,历史没什么用处。易中天在接受崔永元采访的时候也说过,他不提倡古为今用,这一点显然比吴思专业。

政治家特别喜欢引用历史来说明今天的行动。因为以前古人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是这么做的,这件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但历史学家会告诉你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古人遇到的情况根本不是你说的那个情况,他们采取的行动也不是你说的那个行动。搞不好历史学家还会告诉你,这位古人是否存在,我们有争议。

一个最新例子是9/18东北军不抵抗。以前的主流看法一直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板上钉钉一般。金一南2004年讲话介绍了一个版本的说法是张学良跟东北军将领讨论之后认为根本打不过日本人,因为害怕而主动不抵抗,跟蒋介石没关系。(我以为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低估了当时东北军的实力,张作霖家底雄厚,比如空军飞机数量超过日本全国战机总数的一半。)最近看到张学良自述,他自己的说法是当时他判断只是小股日军闹事,不想把事情搞大所以不抵抗,也就是说大意失东北。(你信么?)那么东北军到底为什么不抵抗?注意从三个版本我们可以学到三个不同的人生道理,那么哪个才是对的道理呢?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如果你想古为今用,其实历史上是否发生了这个事件根本不重要。满清入关不需要读真实历史,读的是《三国演义》,而且把”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用来陷害袁崇焕还取得了成功,尽管”蒋干中计”其实是罗贯中虚构的故事。从小说,寓言,神话中都可以学到道理古为今用,而且真能用上。学术界对南怀瑾的最重要批评是他使用典故不分真实还是虚构历史,其实南怀瑾说的明白,大意是报纸上的东西可能除了名字是真的,事情都是假的;而小说里的东西除了名字是假的,可能都是真的。所以所用水浒传分析江湖斗争一点问题没有。

真正的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不带有功利目的,他们只是想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史书也是人写的,司马迁也有主观情绪,拨开历史迷雾去分析真实情况,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达到读史第三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经进入了不知道真假的状态。

不知道善恶,不知道对错,不知道真假,一问三不知才是真正的历史专家啊!

第四篇:英语口语学习四个方法

英语口语学习四个方法

英语口语学习依托于英语口语学习网站,同时在训练的时候 需要有良好的英语口语学习方法。常见的英语口语学习方法有四种,另外同时要结合不错的英语口语学习网站。

英语口语学习方法

一、找学伴一起练口语.英语角是个不错的地方,在那我们不但可以练习口语,还可以交流英语学习经验,开拓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如果找不到学伴或参加英语角的机会很少,那么也没有关系,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自己练习口语.比如通过与外教一对一对话交流,来练习,可以上abc360试试。.英语口语学习方法

二、口译汉英对照的小说或其它读物

这种英语口语学习方法非常有效且很容易坚持.首先我们先读汉语部分,然后逐句直接口译成英文,完成一小段后,去看书上的对应英文部分并与我们的口译进行比较,我们马上可以发现我们口译的错误,缺点和进步.请注意:开始要选择较简单的读物,且应大量做,只做一两篇效果是不明显的.开始可能较慢,费时较多,但请坚持,整体上这是一个加速的过程.高级阶段请计时练习,以加快反应速度和口语流利度.作为成人英语口语学习,记忆力差是个拦路虎,作复述练习或背诵课文往往力不从心,或者由于词汇量太小,觉得直接作口译太难,那么这样做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先学习英文课文,通篇理解透彻后,再来看汉语译文, 把汉语译文口译回英文。这样等于既作复述练习又作口译练习,可谓一石双鸟!

英语口语学习方法

三、听译法-角色互换

三人一组,模拟翻译实战.一人将汉语,一人将英语,扮演老外,一人作翻译.练习一段时间后互换角色.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翻译训练方法,也是很好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方法.而且可大大提高反应速度和能力.此法的高级阶段为同声传译,我们可以在听广播或看电视或开会时,把所听内容口译英文。

英语口语学习方法

四、英语思维的培养

1.大量根据图片来了解生词的含义,故事的情节.这是少儿英语中常用的方法,也试用于成人.2.习惯于使用英-英字典而不是英-汉字典会起相当重要的作用.3.加强听力训练,尤其是听用英语解释英语的课程讲解.4.如果没有机会拥有封闭的语言环境的话, 就最好尝试一下自我封闭语言环境的创造与训练.经常能和abc360的外教一对一交流一个话题练习,对于英语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还是那句话,英语口语学习需要坚持,不断的练习。

第五篇:管理的三个境界

管理的三个境界

本人管理专业毕业,工作三年,现在在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做文案,结合我自己的学习、工作经验,谈一下我对管理的看法和认知。第一次发帖,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一境界:草莽英雄——管理即做人

当我还未进入大学,学习专业的管理学知识时,我对管理学可以基层的说一无所知。在中国,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较晚,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为数不多,中国多数的企业创业者以及各个层级管理者未接受过正统的管理学专业训练,他们是如何来管理的呢?这些人的管理往往取决于个人的行事、处世风格,凭着自己的本能反应来管人。

但是,这也不是说,这些人都不会管理。有些人天生就具有领袖的德才。

第二境界:科班毕业——管理即考核

当我大学毕业之后,我学习到了系统的管理学理论,这时,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制度、考核、规范化、激励”等专业管理术语。但是,在还没有经过管理实践的锻炼之前,我往往将管理简单化、机械化,甚至天真的以为,管理有什么困难的,只要制定好各项管理规范、制度,然后设置配套绩效考核体系,优则奖励,劣者惩戒,被管理者岂不是会乖乖的听命于我?现在想来这种想法实在天真。

事实上,中国很多的职业经理人以及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的错误认知,过于注重“经济人”的假设,管理上多依赖于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以及考核的正、负向激励作用。在激励上,也是以薪资、福利等物质激励为主。在这种机制下,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前的博弈、冲突、对抗严重,被管理者只有在外在利益的刺激下才会有所行动,对于职责之外的事情不管不问,消极被动。这也是当今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员工缺乏积极主动性,规章制度难以执行到位,员工缺乏价值实现感而频频跳槽等等。

第三境界:人本大师——管理即哲学

管理大师江广营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管理背后是哲学,执行深处是人性”,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必须了解人性,管理实际上是管“人心”。简单的说,这也可以说是非常流行的“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已经是流行很久的话题,但是真正理解人本管理,并将人本管理真正落实到位的企业微乎其微。江广营老师领导的八九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2007年,我有幸加入了八九点公司。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大学课程、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工具。尤其是刚进入公司的半年里,公司的管理思维、理念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以前持有的简单的、机械的管理思维也得到了纠正。

八九点的管理思维和方法独具特色,甚至与一般的管理理论相悖。在八九点公司,没有严苛的规章制度,没有严格的个人绩效考核制度,这在当今时代似乎不太现实,甚至难以置信,但是其管理的效果却让人惊讶。八九点员工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敬业精神多次打动了客户。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篇幅有限,无法详细展开,简单的列举一两个

例子。

激励即时化:人是精神的动物,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经济人”假设。八九点强调的是“用精神的以人为本,取代物质的以人为本”。这在日常管理中集中体现的一点是就是即时激励的文化氛围。每天公司晚会上,各部门轮值部长按照五级分布对员工进行评价,对于当天表现优异者给予即时的激励,对于当天表现较差者,给予改进的意见。此外,每月底,员工选举产生“执行星星”、“协作之星”等“星星”,并给予荣誉和一定的物质激励。在八九点,只要你有任何改进和进步,只要你对团队成员给予任何帮助和协助,只要你取得出任何绩效,你都会获得来自同事的嘉许和肯定,每个人都会感受到来自团队的尊重和认同,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比薪酬更有效的激励措施,因此团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涨,同时,同事之间相互协助的氛围也非常浓厚。

制度公约化:江广营老师说:“人拒绝被管理,就像拒绝被征服”,对于约束自己行为的规章制度,本能的会与之博弈、甚至对抗,即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也是制度执行不力的最大障碍之一。八九点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

管理全员化:

下载学习历史的三个境界和四个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历史的三个境界和四个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个境界》的教案

    三个境界 白寿彝教学目的:1.了解文章所阐述的有关治学的见解,领悟读书“三个境界”的内涵。 2.领会本文以论述为主,语言朴素严谨的特色。 3.学习读书心得的写作要领,掌握读后感......

    教师的三个境界

    教师的三个境界 评论发布者:闫克富 发布时间:2014-07-31 09:09:05 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如果教师只是把它当做一种职业,那么,这样的教师就是不称职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

    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学习记录

    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学习内容 时间:2014年5月11日上午9:30 地点:六楼会议室 主持人:杨百鸣 参会人员:党组成员、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分局负责人 记录人:赵海 会议内容:主要内......

    店长管理的三个境界

    店长管理的三个境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受惩罚而减少犯罪,却......

    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境界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三种境界: 境界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 这一境界说的是教师遵守规范道德境界。能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旅行教师的职......

    期中复习的三个境界

    期中复习的三个境界 期中考试是一种综合测试,与平时的单元测试,单项训练有本质的不同。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的说法,我认为期中复习也有......

    美文——爱的四个境界

    爱的四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泰戈尔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不是生与死 Bu......

    程序员能力的四个境界大全

    无意中看到程序员杂志中 关于编程的四个境界,觉得非常有意思,也比较有道理,想想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 1 无意识无能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个时候是刚开始接触编程到编程有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