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市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人才量化评鉴办法(试行)
厦门市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人才量化评鉴办法(试行)
第一条 引进的重点人才是我市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发展,完善我市的人才评价体系,集聚更多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来厦创业、工作,提升厦门的城市人才竞争力,为厦门市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根据《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规定》(厦委[1999]078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厦门市高校(科研院所)包括中央部属、省属和厦门市属各高校(科研院所)。
第三条 重点人才确认的对象范围为近五年从外省市或国(境)外引进到高校(科研院所)工作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博士学位的教学科研人才。
第四条未达到厦门市规定的直接确认为引进重点人才条件的申报对象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厦门市各高校(科研院所)可委托有关部门或自行组织七位相关领域专家依据《厦门市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人才评鉴量化评分表》(以下简称评分表)的标准对申报人员进行评鉴。专家组成员根据现场评鉴情况(含材料审查、评鉴对象自述和答辩),独立评分,评分结果与评鉴意见汇总到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业务部门。
第六条 厦门市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员参加重点人才评鉴应按照评分表中的要求,报送个人相关证明材料。
第七条评分表中的“工作业绩”之下项目,要求申报人报送有效证明材料包括:发表的论文著作需复印件;主持的项目需项目合同书复印件;课题经费需合同书及单位财务部门入账单的复印件;获得专利的需专利授权书复印件;获得各类荣誉称号及奖项的需证书复印件等。
第八条评分表中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之下项目,需提供人才所在单位(部门)的近三年年度考核记录,并由人才所在单位部门负责人提供对该人才的总体评价意见。
第九条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将每位重点人才确认对象的评分结果和相关材料报送厦门市公务员局。
第十条厦门市公务员局根据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实际情况划定分数线,六位以上专家的评价分达到划定分数线以上的,厦门市公务员局确认该人才为厦门市引进重点人才。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厦门市公务员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厦门市技能人才落户办法
厦门市技能人才落户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岛内外一体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企业引进、留住急需技能人才,根据
《厦门市户籍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技能人才指:
(一)取得人力资源行政部门核发的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属于本市急需(紧缺)技术工种且为本单位骨干的技能人才;
(二)参加国家级一、二类职业技能竞赛、福建省一、二类职业技能竞赛或本市A类职业技能竞赛获
得技术能手称号的。
第三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公布全市急需(紧缺)技术工种目录。
第四条 在本市用人单位工作的技能人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落户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
(一)取得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参加本市社会保险连续缴费满4年,申请时已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2年,且继续与该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年龄在40周岁以下;
(二)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参加本市社会保险连续缴费满3年,申请时已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2年,且继续与该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男性年龄在45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40周岁以下;
(三)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并参加本市社会保险连续缴费满1年,且继续与该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男性年龄在50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40周岁以下;
(四)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与本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参加本市社会保险,与该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男性年龄在50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五)参加福建省一、二类职业技能竞赛或本市A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省、市技术能手称号,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并参加本市社会保险连续缴费满1年,且继续与该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男性年龄在50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40周岁以下;
(六)参加国家级一、二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与本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参加本市社会保险,与该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男性年龄在50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45周岁以下。
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技能人才落户到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的,不受合法固定住所限制。
第五条 技能人才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非全国、全省统考或非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发的,须经本市职业技能水平测试合格,对技能人才实行免费测试,财政核拨经费,测试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另行制定。
第六条 用人单位拟为职工申请技能人才落户的,应在本单位公开场合将被申请职工的姓名、年龄、职业资格证书、本单位工作年限、本市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和申请落户的理由公示3天,接受全体职工监督。
第七条 技能人才落户由用人单位向所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初审后报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每季度集中审核一次。经审核符合落户条件的,由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落户手续。
第八条 用人单位及拟落户的技能人才在公示和申请过程中违反规定,申请内容和所提交的材料与事实不符的,对其申请不予受理,已受理的终止审核,已审核为符合落户条件的予以撤销,已落户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技能人才落户思明区、湖里区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条
日印发
本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3月31
关于进一步完善来厦工作多年已成为企业骨干的非厦门生源往届大专以下学历毕业生人才入厦审批事项的通知
厦人〔2007〕8号 各有关单位:
为解决在我市企业工作多年且已成为企业骨干的非厦门生源往届专科以下学历毕业生人才人事关系、户籍方面的实际困难,我局于2005年出台了《关于做好来厦工作多年已成为企业骨干的非厦门生源往届大专以下学历毕业生人才入厦审批手续的通知》(厦人〔2005〕62号),服务了企业对不同学历层次人才的需要,解决了一些企业骨干人才入厦问题。为了使政策更加符合实际,引导毕业生人才合理流动,提高我市人才竞争力,针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厦府办〔2007〕9号文规定,决定进一步完善企业骨干毕业生人才入厦政策及办理流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条件
原则上面向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办理。申请人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身体健康,35周岁以下的非厦门生源普通教育专科以下学历毕业生(不含计划内自费中专毕业生)。
2、毕业生所学专业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且专业与工作岗位对口。
3、工作年限要求:
专科学历毕业生须已在本市岛内同一企业连续工作满四年以上或已在本市岛外同一企业连续工作满三年以上,申请时又与该单位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中专学历毕业生须已在本市岛内同一企业连续工作满五年以上或已在本市岛外同一企业工作满四年以上,申请时又与该单位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
如申请时已离开符合申请条件单位的,必须又在新单位工作一年以上,且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务,申请时又与新单位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
有关工作年限均以单位为该毕业生在厦缴交的社会保险及经劳动部门鉴证的合同为依据。
4、业绩突出,为单位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已经成为工作单位骨干,其表现得到本单位广大员工普遍认可。
5、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日常表现符合本市文明市民标准。
6、申请人员申请时的前一季度纳税工资须达到当我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的平均值,以个人所得税纳税额为判断标准。
7、未在其它地区办理过正式就业手续。
二、受理时间
为统一受理标准,每年的3月份、10月份定期受理企业申请。
三、申请程序
1、申请单位按条件认真筛选,确定申请人选。
2、针对拟申请的人选及办理事项,在单位公开场合将上报人员的业绩材料公示一周,接受单位全体职工监督。
3、经公示无异议者,由用人单位形成书面申请报告,明确申请理由及公示情况;并填写《在厦企业工作多年的毕业生骨干人才入厦申请表》,连同其它申请材料报市人事局审核。
4、审核同意的由用人单位通过“厦门人事网”毕业生就业频道按照毕业生接收流程申报,在线打印《厦门市接收高等、中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申请表》并签章,到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办理审批确认及相关手续。
5、毕业生持毕业证书、介绍到厦的报到证到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办理报到手续和户口迁移的相关手续。
四、申请材料
1、单位的申请报告及业绩公示材料。
2、《在厦企业工作多年的毕业生骨干人才入厦申请表》。
3、《毕业证书》、《报到证》、《身份证》等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4、在厦《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凭证原件及复印件,缴交个人所得税相关凭证。
5、企业在厦缴交税收相关凭证复印件。
五、申请须知
1、用人单位要充分理解政府人事部门出台解决单位骨干人才人事户口问题规定的目的和用意,严把
条件关,确实保证申请的毕业生人才是单位的骨干;严禁弄虚作假,一经发现申请人选不是骨干而是为了
解决人情关系来厦入户的,立即停止该单位的申请资格,并撤销已获审批人员人事户口关系的入厦资格,同时追究单位的人事责任。
2、用人单位须按要求做好申请工作,由单位人事干部专门负责申请,凡是不按规定申请,或申请材
料不齐全者,不予受理。
3、已在外地办理正式就业手续的不适用本规定,应按照在职人员的流动规定办理。
4、符合我市总部经济建设要求等其他的急需紧缺人才可另行报告。
5、市、区属事业单位经批准使用的编外毕业生可参照执行。
6、我局之前出台的规定与本通知不相符的,以本通知为准。
附:《在厦企业工作多年的毕业生骨干人才入厦申请表》
二OO七年一月 二十二日
第三篇:厦门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实施细则(试行)
厦门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实施细则(试行)
为加快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集聚,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根据《厦门市实施“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打造“人才特区”2013—2020行动纲要》和《厦门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工作机构
第一条 成立工作机构。组建由市发改委、经发局、财政局、科技局、公务员局以及火炬高新区、象屿保税区管委会等单位组成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市发改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其他单位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发改委。
第二条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厦门市实施“海纳百川”人才计划 打造“人才特区”2013-2020行动纲要》及配套政策文件,组织实施《厦门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暂行办法》。相关成员单位按“谁受理谁服务”原则对人才所属领域进行相对分工:市发改委负责央企招商项目、重点前期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市经发局负责工业、能源产业,重点负责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市科技局重点负责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及高新技术企业;
火炬高新区、象屿保税区管委会负责区内企业。
第三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编制资助申请公告、人才引进指导目录、资助申请审核方案等,报领导小组审定;组织实施评审工作,根据评审结果,向领导小组提交初步人选方案。
第二章 公告制定与发布
第四条 拟写公告。每年4月底前,各成员单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分工提出本紧缺人才引进指导目录,领导小组办公室汇编《厦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紧缺人才引进指导目录》,拟制《厦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紧缺人才引进资助申报公告》。
第五条 发布公告。每年6月初,各成员单位在各自网站上发布《厦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紧缺人才引进资助申报公告》及《厦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紧缺人才引进指导目录》。
第三章 紧缺人才引进资助申报程序
第六条 申报受理。公告发布后,相关成员单位按分工受理紧缺人才引进资助申报,其他成员单位向相关成员单位推荐。联系处室:
市发改委产业处
市经发局行业处
市科技局社会科技处
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经发处
象屿保税区管委会政治处
第七条 申报材料。申报人或用人单位将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按公告要求,提交对口成员单位。申报材料主要内容:
1、封面(格式见附件一)。
2、申报表(格式见附件二)。
3、证明材料:
(1)申请人有关材料:申报人身份证、户籍或护照复印件;学历证明;申报人与所在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申报人或团队与企业签订的攻关协议(申报阶段可用意向性协议代替);已享受的各类人才优惠政策情况;申报人收入证明、纳税证明。
(2)用人单位有关材料:申报人所在企业的营业执照和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企业税收归属地以及企业上财务报表;企业在行业内所处地位的有关材料。(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表见附件三)
(3)申报人或所属团队已取得业绩的证明材料;(4)用人单位对申报人在本单位已取得业绩或预期业绩的说明。
4、申报人承诺材料真实性声明;
5、用人单位承诺材料真实性以及给予相应配套支持的声明。
第八条 项目立项同步申报。鼓励重点项目、重大招商项目在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人才需求研究,探索人才引进方式,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编写人才专篇。项目单位在申请立项时,可同步提出紧缺人才引进资助申请,相关成员单位应及时受理并提出建议方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审核。
第九条 应急响应机制。年产值20亿元以上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需引进关键性紧缺人才,可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各成员单位在接受“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申请后,会同市发改委提出建议方案,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第四章 审核程序
第十条 审核原则。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在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下,坚持公开公正、引导示范、择优选特的原则,于8月份组织审核工作。
第十一条 审核程序
1、审核方案制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审核方案报领导小组审定。其中设定量化审核指标,并根据紧缺人才需求及申报情况提出安排建议数。
2、资格初审。各成员单位按有关规定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初审(汇总表见附件四),提交参加评审的申报人名单。
3、组织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员单位责任处室负责人并分组邀请相关领域2名专家,成立审核小组,在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下进行评审,提出紧缺人才引进资助对象初步人选,并报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4、公示资助人选。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在各自网站上公示对口领域的紧缺人才引进资助初步人选,公示时间为7天。
5、确定资助对象。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社会反映问题及成员单位的处理意见,提出紧缺人才引进资助对象人选,报领导小组审定,并向市财政局报送专项资金预算。
6、公布资助对象。各成员单位在各自网站上公布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紧缺人才引进资助对象人员名单,并通知用人单位和资助对象。
第五章 资助落实
第十二条 资助落实申请。用人单位在落实有关承诺,并在与紧缺人才引进资助对象签订劳动合同满1年后,提出落实人才引进资助书面申请报告,并附上与紧缺人才引进资助对象签订的有关补充合同或协议,以及落实有关承诺的证
明材料,按原申报渠道报送各成员单位。
第十三条 津贴安排。各成员单位核实资助申请,市发改委定期汇总提交市财政局(薪酬津贴安排程序由市财政局另行制订)。
第十四条 英才卡申请及领军人才推荐。每年入选的聘用人才资助对象可按原申报渠道向成员单位申办“银鹭英才卡”。市发改委会同各成员单位按不超过当年入选聘用人才资助对象总数的10%提出符合条件的“金鹭英才卡”申报人选,报领导小组审核。市发改委汇总各成员单位受理的“银鹭英才卡”、“金鹭英才卡”申请,报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市发改委会同相关各成员单位向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符合条件的领军人才。
第六章 考核管理
第十五条 跟踪考核。由成员单位按分工于每年8月份完成对上跟踪考核工作,重点考核用人单位履行承诺、提供配套资助以及服务保障等,考核引才资助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成果进展情况等。
第十六条 奖励与惩罚。
1.奖励。对考核优秀的用人单位及引才资助对象,由市发改委向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表彰。
2.警告与惩罚。对考核不合格的,向责任主体提出警
告,要求用人单位或引才资助对象进行整改。由引才资助对象造成责任且整改不到位的,停止其以后申报资格,由用人单位造成责任且整改不到位的,停止其3年申报资格。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细则未尽事项按《厦门市实施“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打造“人才特区”2013-2020行动纲要》及配套政策文件(厦委办[2013]10号)文执行。
第十六条 本细则由市发改委负责解释,有效期2年,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
1、申报材料封面格式
2、厦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紧缺人才引进资助申请表
3、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用人单位情况表
4、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紧缺人才引进资助对象审批汇总表
附件一:申报材料封面格式
编号:
(由成员单位编号)
(注2)
厦门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资助申请材料
行业领域: 人才岗位: 引进方式
用人单位: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申报人: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申报日期:201×年××月××日
注1:引进方式按聘用人才、柔性人才、创新团队分类 2:格式:年份/成员单位简称/4位序号,如:2013信息0133(注1)
:
成员单位:
第四篇:量化考评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量化考评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学校教师量化考评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一、思想政治表现:定性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具体标准另行制定。
二、教育教学情况:(一)出勤 10 分 一 出勤
1、出满勤者得 10 分;
2、病假:每十天扣 1 分;
3、事假:每五天扣 1 分;
4、旷工:每半天扣 1 分;
5、学校规定的所有活动(政治学习,教研活动,校、年段会议及其他集体活 动)每缺席一次扣 0.5 分;
6、退到、早退两次扣 0.5 分。说明:(1)无故旷工达半个月以上或学校规定的所有活动中有 2/3 以上不参加者,可视为不合格教师;(2)病假达四个月、事假达二个月以上者,不得评为优秀教师。(二)教学工作情况 60 分 二 教学工作情况
1、教学工作量情况(12 分)(1)完成省文件规定的最低教学时数者,一、二年级每周 20 节,三、四年级 每周 18 节,五、六年级每周 16 节(早读、写字每两节为 1 节),得 12 分。在完 成上述规定教学时数每周超 5 节的基础上,每增加 2 节奖励 1 分,但奖励最多 不超过 3 分。(2)学完成任教总课时数少于规定的最低时数(校长不少于 1/3,教导主 任不少于 1/2),每缺 2 节扣 1 分,缺 1/2 以上者,除工作量项目内不给分外,并 在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和授课等栏目内累计最多得 15 分。(3)专、兼任教师要求每人每学年听课不少于 35 节,每缺一节扣 0.5 分;(4)凡担任毕业班统考科目授课者,按实际授课节数 1.5 倍计算; 说明:教务处安排的代课、第二课堂教学亦可列为教学时数。
2、备课、编写教案情况(7 分)(1)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节课的教案,按规定布置作业。并认真批 改作业,经检查评为优秀的;(得 6-7 分)(2)能备好课、能写好教案,并能按规定布置和批改作业,经检查评为良的;(得 4-5 分)(3)其他一般情况。(得 1-3 分)
3、批改作业情况(5 分)(1)能按规定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作业,经检查评为优的;(得 4-5 分)(2)能按规定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经检查评为良的;(得 2-3 分)(3)其他一般情况的。(得 1-2 分)说明:对跨年段和跨学科任课的教师应适当给予优惠。
4、授课情况(15 分)(1)能准时上、下课,讲授好每节课,讲授内容准确、生动、学生反映好,听课教师评价好,课堂秩序好的;(得 12-15 分)(2)以上评价内容做得一般的;(得 6-11 分)(3)以上评价内容做得比较差或常乱班的。(得 1-5 分)
5、统一命题考试科目成绩情况(8 分)(1)学年总评成绩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巩固率等全面衡量中取得较 好成绩的;(得 7-8 分,前 5 名得 8 分)(2)以上四率全面衡量中做得一般的;(得 4-6 分,在平均分数线(±1 分)得 6 分)(3)以上四率全面衡量做得比较差的。(平均分低于 60 分得 1-3 分,最后 1 名得 1 分,尾 2、3 名得 2 分,尾 4、5 名得 3 分;最后 1 名但平均分高于 60 分 的得 4 分。)
6、公开教学情况(5 分)(1)参加市级以上组织的公开教学的,获好评者;(得 4-5 分)(2)参加乡组织公开教学的,获好评者;(得 3-4 分)(3)参加小学组织的公开教学者,获好评者。(得 1-2 分)
7、指导培养学生获奖情况(6 分)(1)学生获国家级以上奖励的,指导教师(不得超过 2 人,下同)得 6 分;(2)学生获省级奖励的,指导教师得 5 分;(3)学生获地市级奖励的,指导教师得 4 分;(4)学生获市级奖励的,指导教师得 3 分;(5)学生获学乡级奖励的,指导教师得 2 分;(6)学生获小学奖励的,指导教师得 1 分。
8、辅导差生情况(2 分)(1)辅导差生能用好的办法,并取得好的效果;(得 2 分,及格率应高于学区平均线)(2)辅导差生工作一般化的。(得 1 分)(三)班主任工作和党政及其他工作、2 选项(7 分)三 班主任工作和党政及其他工作[
1、选项](班主任工作和党政及其他工作
1、班主任工作(7 分)(1)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班级工作简况。(得 1 分)(2)主题班会和辅导团队活动的次数、内容。(得 1-1.5 分)(3)家长会、家访情况(日期、人数、内容)。(得 1-1.5 分)(4)班级集体获奖情况。(得 1-1.5 分)(5)班级面貌变化情况。(得 1-1.5 分)说明:“三项评比”、“班容班刊”学年总评优秀的(4)(5)得 3 分,良好的得 2 分,一般的得 1 分。
2、党政及其他工作情况(7 分)(1)能认真做好党政管理等兼职工作,政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工作实绩 显著,评为区以上先进的或学校评为文明学校、素质教育合格校、常规管理先 进校等称号。(得 6-7 分)(2)兼职工作做得较好的,政策水平较高,管理能力较强,取得一定成绩者,学区开展各项活动超过 3 次不参加的。(得 4-5 分)(3)兼职工作做得一般化的,受到通报批评或处分的。(得 1-3 分)说明:其他非班主任教师由学校统一安排,①一部分协助班主任工作;②一部 分兼任党政和其他工作。在评分时,上述①②两个项目不能同时得分;协助班 主任工作的,最多只能得 5 分。(四)承担课外活动和其他活动情况(3 分)四 承担课外活动和其他活动情况
1、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每学年承担 指导 1 个以上活动小组任务、计划、内容、形式明确,并有指导工作的总结;(得 1-2 分)
2、组织指导的学科或项目在竞赛活动中获得学区级以上表彰或奖励的。(得 1 分)(五)教研 教改 工作(4 分)五 教研 教改)工作 教研(教改
1、教研(教改)项目(附有经验总结)在市级以上交流和推广,并获得好评者。(得 3-4 分)
2、教研(教改)项目(附有经验总结)在乡级交流和推广(含学区定的课题研究 专题),并获得好评者。(得 2-3 分)
3、教研(教改)项目在学校交流和推广,并获得好评者。(得 1 分)(六)编写教材、教参和交流、发表或出版经验总结、论文、论著等情况(5 六 编写教材、教参和交流、发表或出版经验总结、论文、编写教材 分)
1、文章在省级以上国内统一刊号专业刊物上发表或正式出版部门出版者。(得 5 分)
2、文章在地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出版者。(得 4 分)
3、文章在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出版者。(得 3 分)
4、文章在乡级交流并收入汇编者。(得 2 分)
5、经验总结在学校交流,收入业务档案。(得 1 分)说明:(1)最高分为 5 分。(2)教研(教改)的经验总结在上栏已得分,本栏目内不再得分。(3)论文一稿多投或一稿多种文本,只要内容有三分之二以上重复的,均以一 篇论文计分。(七)指导培养教师情况(3 分)七 指导培养教师情况
1、指导教师或实习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获得好评的(1-2 分)。指 导教师以 1 人为主,协助指导培养的教师至多只能 1 至 2 人可适当给分,但不 得与主教师等同。
2、能给教师开讲座,介绍教学教育经验,反映效果好的。(1-2 分)
3、长期性的老带新(高级教师“一带二”,一级教师“一带一”),能认真指 导培养教师,使受培养的教师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上有较大进步的。(2-3 分)说明:以上几项工作同时都做了,以 3 分为满分。长期性的老带新应在学年初 向教务处办理手续登记备案,学年考核时被培养教师要出具受益情况证明。(八)进修培训 或继续教育 情况(4 分)八 进修培训 或继续教育)情况 进修培训(或继续教育
1、参加高等院校本专业进修培训(含继续教育、自学考试),成绩合格者,得 4 分;成绩不及格者,得 1 分。
2、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在职进修提高,并有自学笔记或撰写心得体会 的,经验证合格的(得 2-3 分),未通过验证的(得 1-2 分)。说明:被指定要参加进修培训,而无故不参加者,不得分。(九)奖惩情况(4 分)九 奖惩情况
1、本内获地市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各种先进工作者、劳模、优秀 教师、模范班主任等称号者,得 4 分;
2、本内获市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各种先进工作者、劳模、优秀教 师、模范班主任等称号者,得 3 分;
3、本内获乡级表彰者,得 2 分;
4、本内获学校各种表彰者,得 1 分。说明:同一多级表彰,均不重复计分,只取最高分 北辛庄学区第七小学
第五篇:教师量化考评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学校教师量化考评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一、思想政治表现:定性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具体标准另行制定。
二、教育教学情况:(一)出勤 10分
1、出满勤者得10分;
2、病假:每十天扣1分;
3、事假:每五天扣1分;
4、旷工:每半天扣1分;
5、学校规定的所有活动(政治学习,教研活动,校、年段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每缺席一次扣0.5分;
6、退到、早退两次扣0.5分。
说明:(1)无故旷工达半个月以上或学校规定的所有活动中有2/3以上不参加者,可视为不合格教师;
(2)病假达四个月、事假达二个月以上者,不得评为优秀教师。
(二)教学工作情况 60分
1、教学工作量情况(12分)
(1)完成省文件规定的最低教学时数者,一、二年级每周20节,三、四年级每周18节,五、六年级每周16节(早读、写字每两节为1节),得12分。在完成上述规定教学时数每周超5节的基础上,每增加2节奖励1分,但奖励最多不超过3分。
(2)学完成任教总课时数少于规定的最低时数(校长不少于1/3,教导主任不少于1/2),每缺2节扣1分,缺1/2以上者,除工作量项目内不给分外,并在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和授课等栏目内累计最多得15分。
(3)专、兼任教师要求每人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5节,每缺一节扣0.5分;(4)凡担任毕业班统考科目授课者,按实际授课节数1.5倍计算;
说明:教务处安排的代课、第二课堂教学亦可列为教学时数。
2、备课、编写教案情况(7分)
(1)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节课的教案,按规定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作业,经检查评为优秀的;(得6-7分)
(2)能备好课、能写好教案,并能按规定布置和批改作业,经检查评为良的;(得4-5分)
(3)其他一般情况。(得1-3分)
3、批改作业情况(5分)
(1)能按规定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作业,经检查评为优的;(得4-5分)(2)能按规定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经检查评为良的;(得2-3分)(3)其他一般情况的。(得1-2分)
说明:对跨年段和跨学科任课的教师应适当给予优惠。
4、授课情况(15分)
(1)能准时上、下课,讲授好每节课,讲授内容准确、生动、学生反映好,听课教师评价好,课堂秩序好的;(得12-15分)
(2)以上评价内容做得一般的;(得6-11分)(3)以上评价内容做得比较差或常乱班的。(得1-5分)
5、统一命题考试科目成绩情况(8分)
(1)学年总评成绩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巩固率等全面衡量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得7-8分,前5名得8分)
(2)以上四率全面衡量中做得一般的;(得4-6分,在平均分数线(±1分)得6分)
(3)以上四率全面衡量做得比较差的。(平均分低于60分得1-3分,最后1名得1分,尾2、3名得2分,尾4、5名得3分;最后1名但平均分高于60分的得4分。)
6、公开教学情况(5分)
(1)参加市级以上组织的公开教学的,获好评者;(得4-5分)
(2)参加乡组织公开教学的,获好评者;(得3-4分)(3)参加小学组织的公开教学者,获好评者。(得1-2分)
7、指导培养学生获奖情况(6分)
(1)学生获国家级以上奖励的,指导教师(不得超过2人,下同)得6分;(2)学生获省级奖励的,指导教师得5分;(3)学生获地市级奖励的,指导教师得4分;(4)学生获市级奖励的,指导教师得3分;(5)学生获学乡级奖励的,指导教师得2分;(6)学生获小学奖励的,指导教师得1分。
8、辅导差生情况(2分)
(1)辅导差生能用好的办法,并取得好的效果;(得2分,及格率应高于学区平均线)
(2)辅导差生工作一般化的。(得1分)
(三)班主任工作和党政及其他工作[
1、2选项](7分)
1、班主任工作(7分)
(1)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班级工作简况。(得1分)(2)主题班会和辅导团队活动的次数、内容。(得1-1.5分)(3)家长会、家访情况(日期、人数、内容)。(得1-1.5分)(4)班级集体获奖情况。(得1-1.5分)(5)班级面貌变化情况。(得1-1.5分)
说明:“三项评比”、“班容班刊”学年总评优秀的(4)(5)得3分,良好的得2分,一般的得1分。
2、党政及其他工作情况(7分)
(1)能认真做好党政管理等兼职工作,政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工作实绩显著,评为区以上先进的或学校评为文明学校、素质教育合格校、常规管理先进校等称号。(得6-7分)
(2)兼职工作做得较好的,政策水平较高,管理能力较强,取得一定成绩者,学区开展各项活动超过3次不参加的。(得4-5分)
(3)兼职工作做得一般化的,受到通报批评或处分的。(得1-3分)说明:其他非班主任教师由学校统一安排,①一部分协助班主任工作;②一部分兼任党政和其他工作。在评分时,上述①②两个项目不能同时得分;协助班主任工作的,最多只能得5分。
(四)承担课外活动和其他活动情况(3分)
1、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每学年承担指导1个以上活动小组任务、计划、内容、形式明确,并有指导工作的总结;(得1-2分)
2、组织指导的学科或项目在竞赛活动中获得学区级以上表彰或奖励的。(得1分)
(五)教研(教改)工作(4分)
1、教研(教改)项目(附有经验总结)在市级以上交流和推广,并获得好评者。(得3-4分)
2、教研(教改)项目(附有经验总结)在乡级交流和推广(含学区定的课题研究专题),并获得好评者。(得2-3分)
3、教研(教改)项目在学校交流和推广,并获得好评者。(得1分)(六)编写教材、教参和交流、发表或出版经验总结、论文、论著等情况(5分)
1、文章在省级以上国内统一刊号专业刊物上发表或正式出版部门出版者。(得5分)
2、文章在地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出版者。(得4分)
3、文章在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出版者。(得3分)
4、文章在乡级交流并收入汇编者。(得2分)
5、经验总结在学校交流,收入业务档案。(得1分)说明:(1)最高分为5分。
(2)教研(教改)的经验总结在上栏已得分,本栏目内不再得分。
(3)论文一稿多投或一稿多种文本,只要内容有三分之二以上重复的,均以一篇论文计分。
(七)指导培养教师情况(3分)
1、指导教师或实习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获得好评的(1-2分)。指导教师以1人为主,协助指导培养的教师至多只能1至2人可适当给分,但不得与主教师等同。
2、能给教师开讲座,介绍教学教育经验,反映效果好的。(1-2分)
3、长期性的老带新(高级教师“一带二”,一级教师“一带一”),能认真指导培养教师,使受培养的教师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上有较大进步的。(2-3分)说明:以上几项工作同时都做了,以3分为满分。长期性的老带新应在学年初向教务处办理手续登记备案,学年考核时被培养教师要出具受益情况证明。
(八)进修培训(或继续教育)情况(4分)
1、参加高等院校本专业进修培训(含继续教育、自学考试),成绩合格者,得4分;成绩不及格者,得1分。
2、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在职进修提高,并有自学笔记或撰写心得体会的,经验证合格的(得2-3分),未通过验证的(得1-2分)。说明:被指定要参加进修培训,而无故不参加者,不得分。
(九)奖惩情况(4分)
1、本内获地市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各种先进工作者、劳模、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等称号者,得4分;
2、本内获市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各种先进工作者、劳模、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等称号者,得3分;
3、本内获乡级表彰者,得2分;
4、本内获学校各种表彰者,得1分。说明:同一多级表彰,均不重复计分,只取最高分
北辛庄学区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