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改进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改进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根据县委《关于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意见》(郫委办[2007] 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改进政务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政务服务工作是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政务服务要按照便民、快捷、规范、清廉的要求,完善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建立统一接件、并联审批、全程代理、限时办结的运行机制,实现进一道门、找一个人、办完一切事的服务目标,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密切干群关系。
二、主要任务
1、完善服务网络。我县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已经有了较好的工作基础,完善三级服务体系要以增强服务功能为目标,在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要结合基层组织建设,以村民活动室建设和换届选举为契机,抓好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的建设,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要加强硬件建设,要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适应工作要求的办公设备,配备2-3名服务人员。要整合各种资源,拓开服务范围,除涉农审批事项外,劳动保障与就业、民政、信访、残联等均应纳入服务站服务内容,以增强服务站的服务功能,村(社区)服务站建设必
1须做到一村(社区)一站。各镇要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为镇的内设机构,所需人员在现有编制和人员中调剂。要通过内部职能整合,将各内设机构承担的所有服务职能全部纳入镇政务服务中心和行政许可科的工作职责。县政务服务中心要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内部机构设置,增加工作力量,增强服务功能。
2、改革管理体制。县政务服务中心为全县政务服务中心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全县县级政务服务分中心、镇政务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站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督查,镇政务服务中心要指导村便民服务站的业务工作。县级各部门要改变现有派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的管理方式,凡是具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单位,都要通过内部职能的整合,在不突破现有内设机构总数的前提下,成立行政许可科,行政许可科整体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同时,要下放审批权限,凡是行政许可科能独立审批办理的,应授权直接办理;个别须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应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研究并提出审批意见。各部门行政许可科整体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后,实行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主的双重管理。派驻单位负责人员的派驻工作,派驻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党团组织关系转入县政务服务中心。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进驻人员的教育培训、组织纪律、工作规范等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绩效工资部分,由派驻单
位根据政务服务中心的考核结果确定标准予以发放。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考核时评定优秀的指标,由人事部门根据进驻人员数量直接下达给县政务服务中心。派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的人员在派驻期间,派驻单位要调整工作岗位,必须征得县政务服务中心的同意。派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现差或不能胜任工作的,县政务服务中心有权责令派驻单位召回。县政务服务中心每年底应对派驻单位的派驻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单位的目标考核。
3、创新运行机制。县政务服务中心要牵头抓好服务机制的创新工作,尽快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统一接件、并联审批、全程代理、限时办结的运行机制。县、镇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要改变过去前台后台不分、多窗口接件和办理的现状,尽快建立起前台一个窗口接件,后台分类依序审批、自动转接的运转机制。只需一个部门办理审批的事项,应做到随到随办理。需要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均应实行并联审批。并联审批需要召开会议集体研究的,由政务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审批意见并办理完毕。需要送回派驻单位集体讨论的审批事项,由政务服务中心以书面函件的形式送达派驻单位,派驻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审批意见,并作出书面答复。服务对象提出的行政审批事项,需送上一级审批的,一律实行全程代理服务。所办事项不能随
到随办的,应当将办理所需时间告之服务对象,办理结束后应及时送达。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应将所有事项的办理时限予以公告公示,向服务对象作出承诺,限时办理完毕。
4、加强制度建设。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要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政务服务规范、高效。要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制度。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要公开办事项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公开办事时限、公开收费标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建立健全受理登记制度。对服务对象提出的办理事项,经办人员均应作好受理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办理事项的名称、申办的时间、办结的时限、办理的过程、转接的责任人以及办理结果等,以确保办事无误,并自觉接受监督检查;要强化代理责任制度。所有代理事项均必须明确具体责任人,具体责任人应负责材料转递、上报审批、送达等代理全过程的服务工作,因代理失职失误,造成材料遗失或无法办理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建立限时办结制度。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要对每一件办理事项规定承诺办结的时限,做到随时受理、限期办结,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定期督查制度。上级政务服务中心要定期对下级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督查,政务服务中心要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办理情况进行督查,政协、人大、纪检等有关部门也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政务服务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三、组织实施
政务服务是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认真总结我县政务服务工作的成功经验,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服务网络的完善工作,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搞好阵地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端正服务态度,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引导服务人员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人事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机构的整合和人员的配备。县政务服务中心要做好牵头抓总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强化业务培训,定期督促检查,确保政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实施意见
大口乡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提高基层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经乡党委、政 府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基层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做好信访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大口乡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及时就地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减少越级上访,是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治本之策。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的时期,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不断显现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增强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乡各行政村和各有关乡直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基层信访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做好基层信访工作。
二、基层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各级各部门根据职责工作范围,认真受理和承办属于本级、本部门的信访问题。二是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信访问题发生在哪个行政村,哪个村委会应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及时加以解决。三是坚持“思想教育与依法处理相结合”原则。各行政村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必须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地依法处理,同时对群众要进行耐心教育、疏导,把思想教育贯穿基层信访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处理一起案件,教育一片群众。四是坚持“狠抓落实,注重效果”原则。对人民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二)目标任务:基层信访工作的目标是把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畅通信访渠道,实现基层工作持续稳定。基层信访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妥善解决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实现基层信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确保信访渠道畅通,真正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当地,把上访群众稳定在当地,努力减少越级上访,做到属于村一级解决的问题不出村,属于乡一级解决的问题不出乡。
三、标本兼治,重要治本,加强信访源头治理
(一)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杜绝一切不符合实际的“形象工程”;作决策、上项目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行重大决策、重点项目信访评估制度,即对可能引发的信访问题进行事前评估。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要通过公示、听证、座谈、咨询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多数群众反对的决策和项目
要暂缓出台和停建、缓建。要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坚决避免决策失误而造成群众大量上访。
(二)坚持依法行政。广大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既要管好该管的事,又要杜绝越权行事;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坚决杜绝因违法行政、粗暴执法而引发信访问题。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要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对农村软、散、瘫两委班子要集中进行整顿,选拔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处事公道、群众拥护的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增强其就地化解矛盾和纠纷的能力,努力把可能发生的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同时,加强基层民调组织的作用,真正把大量的社会矛盾消化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起到信访稳定第一防线的作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法制意识。要经常性地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群众的政策法制观念,提高群众对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认识。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形式,认真学习宣传《信访条例》,不断强化群众依法信访的意识,教育群众经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信访秩序。
(五)认真坚持“一岗双责”原则。对本村、本单位工作中引发的信访问题,认真处理,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群众稳定在基层。
(六)加强集体上访信息报告制度。做到未动先知,争取主动
权。对已发生的集体上访问题,要严格落实接待制度,提高集体上访一步处理到位率。
四、完善工作制度,认真处理信访问题
(一)建立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制度。坚持日碰头、周研判制度,定期研究以往不安定因素的消除情况,交办信访事项,对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明确责任人,限期化解。要坚持干部下访制度。乡党政领导要坚持经常性地到分包的行政村下访,主动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防止不稳定因素转化为信访问题。各包村干部要切实深入到村,认真梳理,进行全方位拉网式摸排,把所有问题全部纳入视野,不留死角,把原有的历史积案,新发生的矛盾,各种隐患苗头,特别是非正常进京访和集体访苗头隐患,彻底摸清底数,并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建立台账,切实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坚持和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继续实行每天都有一名党政领导接待上访群众制度,其中党委书记坚持周一接访。同时,还要保证重大节日每天有领导同志值班处理信访问题,接待日的时间、地点和接访领导提前公布于众,切实畅通信访渠道,把领导接待日变成解决信访问题工作日,以更好、更及时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领导批阅群众来信制度,党政领导对接到群众来信阅批率达到100%。
(三)强化党委、政府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制度。定期分析信访形势,部署工作,推动信访工作的顺利进行;健全完善信访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专题解决本地发生的重大疑难信
访案件,研究信访工作。信访党政联席会议,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主持,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信访部门负责提交重大疑难信访件,并对联席会议作出的处理意见进行督查督办。
(四)落实百名领导包百案制度。对市委、市政府开展的第二批“百名领导包百案、带案下访解民忧”工作,明确责任领导、分包领导。包案领导对所包案件要实行包调查、包处理、包回访、包稳定责任制,认真做好信访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息诉罢访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信访案件的结案率。
(五)推行“干部代访”制度。对超越职能和权限不能在本级解决的信访问题,或需由上级部门解决,或需要咨询的问题,由包案领导或其他包案责任人代替群众到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乡级受理由乡级代访,以尽量减少群众越级上访。
(六)建立信访督查通报制度。坚持定期督查、重点督查和经常性督查相结合,切实加强对基层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对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对工作不负责任,不及办理交办、转办的信访事项,造成不良后果的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信访部门要及时提出追究责任建议,乡党委、政府及时研究。对党委、政府作出的责任追究决定,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落实。
(七)落实领导现场劝返制度。对发生5人以上越级集体上访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到现场接待群众,及时处理问题并做好劝返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到市一级集体上访的,包案领导40分钟以内必须赶到现场。赴洛阳市集体上访的,包案领导2小时以内必须赶到现场。发生5人以上赴京、省集体上访的,包案领导
要到京、省接访劝返。
五、加强基层信访工作机构建设
(一)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力量。成立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常建楚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张宏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地点在乡信访办,综治中心专职副主任宋世伟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重视和加强信访部门和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弘扬爱岗敬业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处理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改善信访部门的办公条件。保障信访部门办公经费,进一步加强信访部门建设,逐步改善办公条件,解决好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信访干部的积极性。
(三)强化基层信访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村级信访工作,壮大信访队伍,完善信访网络,切实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村里,化解在基层。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司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司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遵照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印发<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号)要求,为积极落实********制度建设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障和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在各单位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司党建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公司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加强和改进公司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保持大局、促进发展是公司当前的基本任务。近年来,公司党委及各单位党支部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
同时,公司党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发展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有的单位党的建设滞后于改革发展,领导体制、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有的单位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缺乏有效途径;有的单位党组织活动缺乏活力,组织形式和活动载体比较单一;有的单位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后继乏人;有的单位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亟须解决。
2.加强和改进公司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集团公司************的部署,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心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党支部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公司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3.加强和改进公司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总体目标:大力开展以************为内容的**********活动,以***********主题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把各单位党支部建设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促稳定、防风险和保发展的坚强堡垒,成为坚决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推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政治核心。
主要任务:
⑴建立符合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运行机制。
⑵建设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的“四强”党支部。
⑶建设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经营班子。
⑷建设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的“四优”党员队伍。
⑸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熟练掌握相关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四有”职工队伍。
⑹形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促进和保障机制。
二、建立健全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体制机制
4.进一步完善各单位领导体制
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要求。按照中组部中办发[2004]31号和集团公司党组有关文件要求,坚持把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规则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保证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纳入各单位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之中,建立完善各单位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规则程序、制度办法,确保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妥善处理党支部与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或监事的关系,形成党组织与公司治理结构职责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新型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符合条件的党委委员、党支部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班子;符合条件的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班子中的党员,按照党章及有关规定可以进入公司党委或单位党支部。担任党内和经营管理层两个职务的单位领导人员,要明确并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承担两个责任。
5.进一步健全各单位决策机制
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要健全完善党支部参与决策的体制机制,努力使党支部参与决策做到“两个有效”:即公司治理机制有效,保证董事会对企业重大问题的统一决策权;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有效,保证公司党委和各单位党支部的意见和建议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中得到尊重和体现。
⑴参与决策内容
各党支部要坚持议大事、谋全局、明方向,积极参与各单位带有根本性、方向性、长远性、全局性问题的决策。主要内容是“三重一大”事项:企业发展规划、破产改制、资产重组、机构调整等重大事项;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的任免、岗位调整和后备人选的确定;重大项目安排事项,投资计划,担保事项;大额度资金使用等等。
⑵参与决策程序
决策前,董事长、总经理应与党支部书记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必要时,可以召开支委会对决策事项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决策时,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的支部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使党组织的意图得到体现。决策后,党组织要发动党员团结带领职工,保证各项决策顺利实施。如发现决策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存在重大经营风险或可能损害国有资产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时,要及时提出意见;如得不到纠正,应向公司党委报告。
⑶制度保障
董事会、经理层议事规则,应当对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内容和程序做出明确规定。
6、进一步履行保证监督职能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有效发挥公司党委和单位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要加强对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及公司党委部署情况的监督,推动企业切实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要着重加强对企业投资、财务管理、产品销售和物资采购、产权交易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要把党组织监督与监事会监督、职代会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要统筹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国家 5
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保持企业职工队伍思想稳定,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7.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独特优势
国有企业党组织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具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和价值追求、健全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优良作风。要把这种独特优势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优势结合起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党的民主集中制优势,集中集体智慧,协调各方关系,统筹大局、把握大势,促进企业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把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追求,转化为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宗旨和员工准则,打造先进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软实力。要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要重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维护职工利益,充分激发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创造力量。
三、切实加强经营班子建设
8.大力加强经营班子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经营班子建设首位,深化“四好”经营班子创建活动。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最新知识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
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经营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积极探索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完善支部学习制度,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在职学习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要建立和完善经营班子成员的学习考核机制,促进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战略决策能力、把握市场能力、推动创新能力、应对危机能力,以及抓班子带队伍能力。注重实践锻炼,把有发展潜力的经理人员和后备人才放到关键岗位、重点项目、艰苦环境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继续推进各单位之间、公司总部和单位间的人才交流。
9.大力推进经营管理者选聘方式改革,创新经营人员选拔机制
经理人是特殊的人才资本,是稀缺资源。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讲政治、重业绩、看品行、用能人,既体现组织认可、公司认可和职工群众认可,又注重市场认可,真正把那些忠诚党和国家事业、具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勇于改革创新、善于经营管理、得到职工群众信任的优秀人员选拔上来。要拓宽视野,创新方式,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加大竞争性选人用人力度,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逐步成为选拔经营管理人员的主要方式。
10.大力加强经营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形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经营班子协调高效运转,增强班子整体合力。经营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增强民主意识,善于集中班子成员的智慧,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经营班子其他成员要增强大局意识,尊重和支持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坚持和完善单位领导人员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经营班子成员是党员的都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经营班子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结束后,党支部要向公司党委写出书面报告,有关整改措施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接受监督。
11.大力加强经营班子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确保领导人员廉洁从业
健全和落实公司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加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抓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的学习贯彻,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提高教育实效。推动企业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保证具有人、财、物等业务处置权的关键岗位权力运行依法合规、公开透明,深化效能监察,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充分运用监事会或监事监督、职工民主监督,以及审计、纪检监察、法律顾问监督等手段强化监督。加强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坚持单位负责人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诫勉谈话制度等。
四、不断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12.加强人才培养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制定并实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积极培养吸引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坚持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并重,着力重点培养好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重点抓好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做好后备干部培养工作。
13.优化选人用人机制
把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党组织在选人用人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把握用人标准,坚持选用程序,加强监督管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任免必须经公司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征求公司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经营班子集体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董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要建立健全以考核评价为基础,与岗位责任和工作业绩挂钩,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办法。
14.营造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各支部要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气,大力宣传各类人才的先进事迹,激发各类人才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营造选拔使用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人人都能成才的氛围。支部要建立与骨干人才的联系制度,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
五、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 15.切实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要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加强理想信念、形势任务、职业道德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引导职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积极利用网络教育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和改进职工宣传教育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6.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党组织要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制
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总结提炼为广大职工所认同的企业精神、管理理念、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职工创造力。完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建设学习型企业,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深入开展内容丰富、文明健康、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7.努力维护企业稳定
各支部要切实承担维护稳定的责任,形成支部牵头、党政共同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定期分析和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提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加强和改进支部自身建设
18.创新党支部活动内容和方式,不断增强支部党建工作活力
根据党支部承担的任务和党员队伍的新变化,紧紧围绕经营这个中心任务,推进各单位党建工作改革创新。
⑴优化党组织设置
在新建经济组织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调整经营管理机构的同时调整党组织设置,配备经营管理人员的同时配备党务工作人员,保证企业的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设置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⑵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和载体
把促进经营的成效作为重要检验标准,通过党员责任区域、党员先锋岗、党员品牌工程、党员攻关项目等有效载体,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
⑶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各单位党支部根据单位在岗、调离单位或离退休等不同情况,坚持党员的组织关系随劳动关系流动的原则,加强对本支部党员的动态管理。
⑷做好在经营一线和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 要加强在各类经营骨干和技术骨干中培养发展党员,把青年职工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做到重要岗位有党员、主要骨干是党员、关键时刻见党员。
⑸按期开展党组织换届工作
企业党组织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切实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要积极推进支部负责人公推直选。
19、持续开展********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 要持续深入开展********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以争创“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为主要内容的“四强”党组织建设和“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主要内
容的“四好”经营班子建设,教育广大党员争当“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的“四优”共产党员,把开展“四讲”、争创“四好四强四优”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加强和改进公司党建工作、促进各单位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
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使之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相结合,形成推动各单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和经营状况,以及支部和党员的不同情况,明确争创活动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定期评比表彰,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20.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各单位要有计划安排党务工作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轮岗交流,注重从企业业务骨干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党务工作队伍,选拔从事过经营管理工作的同志担任支部负责人,选拔从事过党务工作的同志担任行政负责人,真正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要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改善党务工作者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1.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对群团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组织联系广大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
制度,企业重大决策应及时向职工代表通报,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要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企业工会、共青团等组织要在党组织领导下,按照法律法规和各自的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七、加强督促检查,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22.加强督促检查
公司党委将加强对此实施意见贯彻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并将结果纳入对各单位党支部和经营班子的考核评价。
23.适用范围
此实施意见适用于公司所属全资和控股公司。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实施意见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实施意
见
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省人民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青办发„2011‟6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县律师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律师工作的重要性
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律师队伍是落实依法治县方略和平安海晏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前,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全面落实依法治县基本方略,特别是要把黔江建成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渝鄂湘黔毗邻地区公共服务高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示范区和渝东南向重要开放门户等发展战略定位,对律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我区律师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律师理想信念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够深刻;有的律师执业道德水平不高,诚信观念不强;律师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律师行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和律师执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我区律师事业的发展和律师职能作用的发挥。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律师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为全区广大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始终确保律师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党对律师工作的领导。律师工作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决抵制违反我国宪法原则、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西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法治观念对律师行业的不良影响和侵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建设,切实建立健全行业党组织,深化律师行业党员教育管理与培养机制,始终坚持党对律师工作的领导。引导广大律师树立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正确信念,引导广大律师忠诚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职责使命,切实做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律师工作。坚持把律师工作放在黔江经济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立足职能、发挥优势,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律师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壮大律师队伍,依法、科学、有效地加强管理,推进律师事业科学发展。
三、扎实抓好律师队伍教育管理
(一)大力加强律师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探索律师行业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将思想政治建设贯穿律师行业发展。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律师。深入开展律师队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促使广大律师依法履行职责使命,努力在执业活动中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深入开展律师文化建设,培育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的执业精神。
(二)大力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两新工委统筹协调、司法行政机关党组直接领导、基层党组织建在律协分会或律师事务所、地方党委齐抓共管的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律师行业全覆盖的成果,建立完善律师事务所的政治协理员制度,对新设立的律师事务所要同步设立政治协理员,具备条件的要同步建立基层党组织;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党组织和律师党员动态管理,落实好律师执业变动的执业档案、人事档案、党组织关系同步转接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创新“三会一课”的内容、形式和载体,确保组织生活质量。建立和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青年律师党员发展。优先推荐优秀党员律师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协商担任政协委员,把是否重视和支持党建工作作为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合伙人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协商担任政协委员的先决条件,实行一票否决。进一步增强律师行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重点做好在优秀年轻律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吸收业务骨干入党,不断壮大党员律师队伍。深入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律师队伍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大力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健全完善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规范,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建立健全律师诚信执业制度,探索建立律师事务所诚信评价体系,完善律师诚信执业档案,实施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良执业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律师行业投诉处理机制,及时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大力加强律师行业作风建设,引导广大律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依法、尽责、廉洁执业的思想基础。定期对新从业的律师执业人员集中组织开展诚信宣誓活动,组织全区律师签署诚信公约,强化行业诚信自律意识,不断提高律师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四)大力加强律师业务素质建设。以提高律师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律师教育培训工作,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对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合伙人、骨干律师和新执业律师的培训,使广大律师精通法律、了解社会,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开展诉讼、仲裁、调解、普法、涉法信访等专项法律服务业务技能培训工作,发挥律师在各级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中的积极作用。选派一定数量的具有发展潜质的青年律师到市内外的优秀律师事务所和高等院校进行知识产权、金融衍生产品等方面的律师业务培训,培养一批满足黔江对外开放需要、精通涉外法律服务业务的高素质律师人才。
(五)大力加强对律师执业活动的指导监督。进一步完善律师管理制度体系,健全覆盖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执业准入与退出、日常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等各个环节的律师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律协分会行业规范建设,按照《律师法》及行业规范修订完善律协分会管理规则,切实发挥行业管理效能;定期组织开展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执业情况的专项检查,加强对律师代理群体性、敏感性案件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日常执业活动的监督指导。
(六)大力加强律师事务所建设和管理。建立完善以决策程序、人员管理、风险控制、质量控制、收益分配等为重点的内部管理制度,将制度建设情况作为对律师事务所考核、评选表彰的重要依据。完善律师事务所管理职责的落实机制,明确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合伙人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对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谈话提醒制度和问责机制,督促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切实加强对本所律师执业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积极运用律师事务所诚信等级评价结果,提高律师事务所社会公信力。加强律师事务所业务建设,鼓励律师事务所明确专业化服务领域,树立专业品牌,提高服务质量。
四、健全完善律师工作体制机制
(一)健全完善律师执业准入机制。严格律师执业准入条件和程序,把拥护宪法作为申请律师职业的基本前提,把品行良好作为申请律师执业的基本前提。加强律师执业申请的审核工作,建立律师执业申请审查考核制度,对首次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重新申请律师职业人员和异地变更执业机构人员进行政治表现、个人品行、实习期的表现或原执业期间表现、中止执业期间表现、异地执业期间表现进行认真调查审核,切实把好律师队伍“入口关”。加强律师实习制度建设,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完善执业技能训练,完善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管理规则,建立实习指导老师考核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实习指导。建立实习律师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实习律师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建立完善律师执业状况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检查考核制度,司法行政机关每年要对律师事务所上一的执业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及当事人了解情况,作出评价、评定等次;探索建立律师行业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级制度,完善律师考核评级机制;探索建立律师执业业绩档案,对律师执业活动进行详实记载。对考核不合格的律师事务所和不称职的律师,要依法依章程予以处理。
(三)完善律师执业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律师行业表彰机制,加大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表彰力度,对恪守职业道德、服务质量好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进行表彰,积极培育和宣传律师行业先进典型,完善监督惩戒机制,律师事务所要建立违规律师辞退和除名制度,司法行政机关、律协分会要建立被处罚、处分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不良记录制度以及向社会公开通报制度。加大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依纪予以严肃处理。
(四)完善律师管理体制。司法行政机关要依法加强对律师行业的管理,切实履行好对律师、律师事务所的监督、指导职责。律协分会要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律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法依章程履行好促进行业建设、指导业务发展、规范执业行为、维护行业权益、加强执业监督的职责,提高行业自律管理能力,依法维护律师合法权益。要按照《律师法》的规定,理顺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协分会对律师工作的管理职责,明确律师事务所对执业律师的监督管理职责。律协分会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作用,切实提高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跨部门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召开有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有关单位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建立跨行业律师管理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律师工作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意见。
五、加大律师行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保障力度
(一)加强律师执业权益保障。认真执行《律师法》等法律法规关于律师执业权利的有关规定,切实保障法律赋予的律师在会见、阅卷、调查取证等方面的执业权利。建立律师与司法人员良性互动机制,规范律师与司法人员关系,建立律师隐性代理信息库和律师与其他司法人员进行不正当交往的通报备案制度。进一步探索建立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及时处理侵害律师执业权益的行为,为律师执业提供良好法制环境。
(二)完善律师工作经费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和从事公益性法律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律师担任政府各部门、村居委会法律顾问、信访稳定顾问以及参与信访、调解、社区工作等公益性法律服务给予必要的补贴。对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经费补贴要与律师承办案件的成本、律师的基本劳务费用相适应。加大律师培训投入,将司法行政机关开展律师培训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将律师继续教育工作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
(三)完善律师行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依法规范律师事务所与其聘用的律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劳动用工关系,认真落实律师从业人员按照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加大对律师行业遵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律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四)建立健全律师人才培养选用机制。把律师人才建设纳入党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统筹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相关人才政策。鼓励优秀律师通过公开选拔、公务员录用考试等途径进入党政机关,鼓励优秀律师参加法官、检察官的公开选拔。重视推选优秀律师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协商担任政协委员,担任各级人民政府特邀监察员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特邀监督员等。实施律师行业优秀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律师人才专家库,推荐选拔优秀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为本地区的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六、大力发挥律师的职能作用
(一)积极引导律师服务海晏城镇建设。建立完善促进律师服务海晏城镇建设需要的政策和措施,积极创新方式、拓展渠道,为律师在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搭建平台。积极引导律师跟进服务我县城镇建设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为其提供专项法律服务。支持律师为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提供法律服务,做到事前防范法律风险。为政府部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为企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风险防范等提供法律服务。建立健全律师担任政府及各级组织法律顾问制度。
(二)积极引导律师广泛参与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利用律师与社会各方面、各阶层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发挥律师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和反映社情民意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律师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供法律咨询建议的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律师及时向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在政府规章的制定过程中,重视并听取律师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律师事务所、律师参与政府规章的制定。
(三)积极引导律师服务平安海晏建设。引导律师慎重稳妥参与处理突发性事件、群体性纠纷,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引导律师积极参与诉讼案件的辩护和代理工作,提高诉讼案件律师的参与度。加大律师参与信访稳定工作力度,发挥律师在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息诉止争、化解矛盾中的作用,提高律师参与信访稳定工作的实效。倡导和鼓励律师采取诉前调解、庭内调解、庭外和解和其他非诉讼手段,引导当事人更多地通过调解方式消除矛盾纠纷。
(四)积极引导律师服务民生工作。按照“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的要求,引导广大律师加大对低收入人群、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力度,让贫困弱势群体平等享受法律保护。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法律服务活动,鼓励和引导律师服务向涉及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收入分配、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安全生产等民生领域延伸,向基层和边远乡村倾斜,让更多的基层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依法实现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意见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意见
长政办发〔2010〕9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我市社区公共服务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精神,经市人民政府研究,现就有关事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整合社区资源,改进服务方式,健全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切实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着眼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服务,特别是及时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
(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社区实际和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示范带动,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社区建设新格局。
(四)协同管理,资源共享。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依托信息化平台,注重部门联合、资源整合和政策聚合,努力实现“区域规划最佳,设施配置最优,服务效率最高,资源效益最大”。
三、工作目标
(一)建立内容多样、主体多元、便捷高效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实现社区服务上水平。
(二)进一步理顺政府各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关系,增强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有效解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使人民群众得实惠。
(三)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入和服务机制,妥善解决社区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队伍建设、工作经费等问题,实现保障机制见实效。
(四)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四、机构设置
按照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的要求,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市基层的办事机构,将现有街道(乡镇)、社区两级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最低生活保障服务机构、住房保障服务机构、计生服务机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合并,统一设置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具体承接政府部门依法延伸在社区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工作。每个街道(乡镇)设一所公共服务站,为街道(乡镇)事业单位,列入区一级财政预算。每个社区原则上设一所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规模较小的社区可采取“一站多居”、“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等多种形式,推进“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街道(乡镇)公共服务站的代理机构,接受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公共服务站对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业务管理和指导。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归口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并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的名称统一为“长沙市××区××街道(乡镇)公共服务站”,“长沙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同时,为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就业服务经费落实到位,街道(乡镇)、社区公共服务站(中心)加挂“街道(乡镇)、社区公共就业服务站(中心)”牌子。
五、职能配置
社区公共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贫困居民、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服务重点。主要职责:
(一)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负责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等事务;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积极引导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受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请;承担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负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缴费、异动和信息录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协助做好信访、监察工作。
(二)社区社会救助服务。负责辖区内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认定、医疗救助、精神病药物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慈善、临时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了解辖区内困难群众状况,建立困难群众信息数据库,完善社会救助信息网络平台,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做好社会救助金发放认证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落实社会救助的优惠配套救助政策;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做好双拥优抚、残疾人服务、殡葬服务等社会事务工作。
(三)社区计生服务。组织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保健等方面宣传和服务活动;掌握社区育龄人员(含流动人口)婚育情况;协助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为社区育龄人员提供《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计划生育证明的核查和发放服务。
(四)社区住房保障服务。负责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对所辖社区住房保障对象的申报初审、调查核实、复审以及租赁住房补贴发放和保障住房的租售、居民住房状况摸底调查、申报登记、信息统计和住房档案建立等工作,并为居民提供房产信息和政策咨询;协助做好所辖区居民的房屋产权人权益保护及其纠纷调解、房屋租赁管理、社区物业管理、单位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等工作。
(五)社区综合治理和安全管理服务。维护社区社会治安秩序,调处矛盾纠纷,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信访维稳、禁毒宣传、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做好社区娇正、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服务管理,协同有关部门对刑释解教人员、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吸毒人员进行教育管理。
(六)社区城市管理和爱国卫生服务。协调做好社区物业管理、环境保护、卫生等工作。
(七)社区统计调查服务。收集、整理、分析和管理本辖区内的统计资料,建立规范的档案资料,及时报送统计信息。
(八)完成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政府部门依法延伸在社区的社会管理及有关公共服务。
六、编制配备
(一)核编范围。创新人员编制管理,仅核定街道(乡镇)公共服务站的人员编制;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按岗位核定人员数额,实行“岗随事转”、定职定岗不定人的动态管理模式。
(二)核岗标准。原则上公共服务站按街道(乡镇)类别确定人员编制,即一类及以上的街道(乡镇)配备人员编制7名;二类街道(乡镇)配备人员编制6名;三类街道(乡、镇)配备人员编制5名。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聘用人员数额以6人为基数,再根据辖区内人口、面积、服务对象人数为加权指数而确定。根据目前我市现有1410名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暂核定全市城区街道(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聘用的服务人员数额2352名(各区街道〈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人员数额分配数详见附表)。各区机构编制部门可根据分配数具体分配到各街道(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并报市机构编制、财政、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备案。建立人员数额动态调整机制,调整后的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和聘用服务人员数额,由各区机构编制、财政、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市财政局核定。各社区公共服务机构聘用的人员报上级业务部门备案。
各街道(乡镇)公共服务站设主任1名,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1名主管该项工作的副主任(副乡镇长)兼任,不占街道(乡镇)公共服务站的编制。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主任由社区主任(书记)担任(兼任),不占中心人员数额。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加强和改进社区公共服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挥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在社区自助和互助服务中的主体优势。按照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把满足百姓的服务需求作为衡量和评价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的主要标准。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民政、劳动保障、住房保障、司法、人口计生、统计、环保等部门,要按照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
(二)完善规章制度。街道公共服务站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教育培训、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设施管理、考核评估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完善服务功能,切实保障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单位的每季度群众满意率测评制度;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和业务考核,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为考核标准,对公共服务机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区政府绩效考核挂钩,作为专项资金拨付和人员继续聘用的依据。
(三)加大财政投入。按照“权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各级政府及有关单位要妥善解决社区公共服务机构所必需的房屋、设施和工作经费,保障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的运行经费到位,切实解决社区公共服务机构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城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补贴标准以每月1600元为基数,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改革考评、分配制度,将服务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市财政对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按不超过编制数的实有人数以每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对其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进行定向补助,以后根据全市物价及工资平均水平变动情况逐步调整;各对口的上级部门不再直接下拨业务经费,由市财政统一归口后下拨,同时,政府各部门一律不得擅自增配专职人员。各区财政要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配套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经费,按全额事业单位标准安排公用经费,并逐步增长。社区公共服务站从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业务部门取得的有关经费,必须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定期向财政部门或有关行政业务部门报告资金使用情况。
(四)加强队伍建设。街道(乡镇)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编制用于解决街道(乡镇)机关消化超编人员,新进人员采取定编不定人的办法,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公开招聘所需人员;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实行全员聘任,以现有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为基础,原统一招聘持证上岗的工作人员直接由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所在街道(乡镇)继续聘用,新增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由各区统一安排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新进人员必须达到大专以上专业文化水平。聘用人员不得突破服务人员数额,并经岗前培训后,持证上岗。
(五)构建服务网络。建立纵向网络,在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服务站建立信息平台,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信息终端,构成信息服务四级网络,实现社区服务层级响应;建立横向网络,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利用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实现社区服务预警、求助、应急响应。健全各类信息的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和“多方采集、信息共享”。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制定社区信息化标准及安全规范。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作用为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社会服务,防止出现重复投资和建设。
(六)加强监督协调。社区公共服务工作涉及多个行政部门,需要统筹安排,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常务副秘书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单位由市政府办公厅、市编委办、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民政局、市人事局、市房产局、市公安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城管局、市司法局、市统计局等部门组成,召开会议研究确定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的重大事项。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由市劳动保障局承担。市直和区、县(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明确各自的监督协调职能,建立统一的监督协调机构。
(七)加快城乡统筹。各县(市)政府要加强乡镇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根据各地的实际,参照本意见的要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提出乡镇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试行办法,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附件:各区街道(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人员数额分配表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一O年五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