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诱发兴趣 提高作文能力(推荐)
诱发兴趣 提高作文能力
明溪县夏阳中心小学黄德晶
俗话说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兴趣也十分重要。作文教学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
要写好作文,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
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小学三年级正是处于学习作文的最佳时机。因为在这个阶段,作文正处于起
步阶段,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往往会“望文生趣”,乐此不疲,乃至终生受
用;反之,很可能使学生从此“望文生厌”,丧失信心,视为畏途。因此,学习
兴趣在起步作文中显得特别的重要。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具有好动、好胜等心理特征,要想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某些经验:就是采用直观、灵活多
变的教学形式,以适应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要经常运用鼓励和比赛的方法,以
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要选择学生熟悉、具有趣味性强的作文内容,促使学
生产生乐于写作的心理特点。
一、丰富素材,激发兴趣。
1、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的素材都来
源于生活。教师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融入社会,投入生活,把自己的激情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真挚的感受,才能积累第一手材料,让学生认识
到: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孩子们总是对那些
最适合自己性情爱好,能激起自己情绪变化的事物最感兴趣,最乐于接受。对于
孩子来说,更要选择他们熟悉的事物,引导他们留心观察,认识事物特征。
如在教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笔下生花”时,要求学生围绕“秋
天的色彩”这个主题来写一段话。我们首先会为学生确定写作对象,就不由自主
地选择了他们最熟悉,最热爱的地方——自己的校园。然后,引导他们去留心观
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好让他们对校园景物有一个直观、初步的印象,从中感受
到大自然的魅力。紧接着,要趁热打铁,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把所观察到的、最
喜欢看的、最有色彩的景物描一描,赞美自己的校园吧。学生挥笔绘图,描出一
幅美丽的《校园秋景图》。最后,要求他们先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为什么画这
些景物?先要求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说一说,再引导学生把所说的内容记一
记,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就更好。这样,学生没有形成写作压力,不仅让学生
与大自然融合在起来,让学生亲切地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而且激发了学生要留
心观察事物的欲望,养成了善于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又如,教材中要求学生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游戏。为了培养学生把观察与活动,兴趣与写作密切地结合起来,我特别设计了一个每个人自己写一个字,然后要求
用头扭转写出来,有的写的让人捧腹大笑,我花了一节活动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
玩这个游戏,然后再让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和自己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如实地
写下来。因为学生都主动地参与活动,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所以连平时
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也能有顺序地把活动过程简单地写,收到了预期的好效果。
2、坚持写日记,积累素材,也是培养学生兴趣作文的良好习惯。每天坚持
写日记,不但是对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提高,而且也是作文素材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对促进个人发展的成长,有条理、有目的地生活,省悟人生,事业成功等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要求学生养成“多读、多记、多背”的好习惯。因为文章通过靠语言和辞章表现出来的。坚持“多读、多记、多背”,能够提高和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向学生推荐合适、有益的课外读物,并要求学生对学到的优美句子、名篇、名言警句、唐诗宋词等运用到写作中去,写出来的文章做到语句通顺,词语丰富,句子优美,感情真挚。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可运用的素材多,得心应手,不但能顺利写出来,而且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来。
二、结合教材,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紧抓教材内容进行听、说、读的训练外,写的训练不应只在每个单元的基础训练中才进行,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作文教学。在范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作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根据课文学习,教师可适当布置片段作文或小练笔作文。
如在教学《翠鸟》这篇课文时,为了吸引学生,我先让学生想一想:作者抓住翠鸟的什么部位写出了翠鸟的可爱的呢?然后让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即头——背——腹部——的顺序写翠鸟的羽毛颜色鲜艳,运用了比喻的写法,具体写出翠鸟的羽毛特点。好像这样的写法,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描写,是写作采用基本方法。在课后布置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鸟儿,学生大部分能抓住动物身体的基本特点,具体写出某一部分,把课文的写作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又如在学生诵读了《我希望我的房间是„„》一文后,我适时作出了一些点拔,然后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与小作者对比一下,谁的房间好?好在哪?用心去写一写自己的房间。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的欲望,兴趣高昂,跃跃欲试。这样既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检查,又对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这样,结合课堂教学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训练和水平在不经意中有得到不断的提高。为每单元的系统作文训练做好了阶梯式的铺垫,降低学生作文的难度,使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积极性,普遍的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日益增强。
三、作文批改以正面鼓励为主,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进行作文批改时,应注意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教师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只有在老师充满爱的鼓励下,学生才会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对作文产生喜爱之情,老师批改时,抓住时机,要多写鼓励性的评语,多肯定学生的进步,以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例如,班级中的几个同学作文的基础较差,在作文中连句完整的句子也极少见。在老师的鼓励下,作文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写作中能点明了时间、人物、事件和自己的感受。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交代清楚,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到作文的乐趣从此,他们坚持写日记,努力写好每一篇作文,明显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在习作讲评时,要注重方法与实效相结合,多讲优点,多比进步。为了激发学生的好胜欲望,给学生一个舞台。于是,我尊重学生的人格,邀请优等生朗读自己的优秀作文;鼓励中等生敢于诵读自己好的句子;提倡后进生读出自己没有写错的句子或者用得好的某些词语。此外,我们还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对写得特别好的作文,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展览,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成功,让写作兴趣在每一位学生心里油然而生。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要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新方法。我在语文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让每个同学都能自如地驾驭写作兴趣的帆船,在作文海岸中航行。在教学中注意课内与课外结合,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活学巧用,学用结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思维品质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明溪夏阳中心小学 邓荣庆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注重提高人的思维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创造性、有序性、深刻性、敏捷性等素质。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钥匙。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为学生掌握知识创设诱人的情境,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这样一个游戏;首先出示一个花瓶,瓶中插有红、紫、黄、绿、蓝、白6种颜色的花,;让学生说出喜欢那支花占花总数的几分之几。
回答正确的话,就把这支花奖给他。随着花点总数发生变化,学生说出的分数也在变化。这种生动有趣的数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加强表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语言的表述过程反映了他们的思维过程,学生装语言的发展将会促进他们思维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分析思考问题,尽量让学生动口去说,训练学生的灵活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根据“小华有5本故事书,小红有9本故事书”可以想到哪些问题。很多学生会想到“小华和小红共有多少本书,”“小红比小华多几本故事书”,“小华比不红少几本故事书”;也有的学生提出“小红的故事书是小华故事书的几倍”,“小华的故事书是小红的几分之几”,“小红故事书比小华多几分之几”,“小华故事书比小红少几分之几”;还有个别同学提出“小红给小华几本故事书,他们的故事书就一样多了”这样的问题。这种练习不仅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了锻炼,更使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探索真理的机会,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在七巧板拼图教学中,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在掌握基本的拼图要
领及照着图形拼图后,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来。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想像,作品丰富多彩,连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也拼出自己喜欢的小帆船、小松树、小白免等。这样的操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四、提示要领,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清晰有序是思维的基本要求。有些学生思考问题时就是不知从何下手。教学中教师在重视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提示思维操作的要领,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
例如,在教分数乘除应用题时,根据这类应用题的特点,引导学生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思维:(1)找——找题中关键句子;(2)定——确定单位“1”的量;
(3)画——画线段图;(4)想——想所求的问题与已知的条件的关系;(5)解——列式解答。经常对学生装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按照一定顺序展开分析,思路清晰。军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有序性。
五、渗透转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转化是把问题化“难”为“易”、变“繁”为“简”、化“新”为“旧”的一种思维方法。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方法,透过复杂的表面形象,通过分析、比较,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教学“在一块长6米,宽4。2米的长方形地面上铺上方开瓷砖,至少要用多少块瓷砖,”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求60、42最大公约数”,使学生在解题时不被表面所干扰,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本质特点,使思维活动符合逻辑,培养学生的深刻性。
六、注重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在关键处精心设问,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设问的思维价值,组织引导学生周密思考,迅速作出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根据“工程队计划修一条公路,已经完成了计划的5分之3”一题,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剩下的占工程总量的几分之几?(2)完成的比剩下的多工程的几分之几?(3)剩下的比完成的少工程总量的几分之几?(4)完成的比剩下的多几分之几?(5)剩下的比完成的少几分之几?(6)完成的是剩下的几倍?(7)剩下的是完成的几分之几?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回答,学生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活动,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高发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长期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数学素质的目的。
第二篇:诱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诱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科技、制度、管理、理论、观念全面创新的新时代,为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已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教育的总趋势,人的创新能力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综合表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潜力,张扬人的个性的教育活动。在21世纪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就必定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创新教育的主体地位。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切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个性完善,综合素质强,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我从以下四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兴趣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的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之中,变“苦学”为“乐学”。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去了解学生的喜好,英语课堂中的游戏、竞赛、绘画、表演、唱歌chant等是学生喜爱的,采用教学卡片、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chant,在教学中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动物”时,我先复习pig、dog、cat、duck, 再跟着音乐学唱“monkey and tiger”这首歌,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学会monkey 和tiger,再用这首歌教学elephant和 panda ,接着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不断出现所学的小动物,来巩固所学的英语单词,再以竞赛的形式开展看图猜动物的游戏。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培养了观察力和表演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开发了智力。如:教到 seasons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画下来,比一比看谁的春天最美丽。我的话音刚一落,同学们就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拿起彩色笔,认真画了起来,一会儿,孩子们手中的一张张百纸就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春天,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多彩的“春天”博得学生的阵阵掌声,在掌声中,学生的兴趣更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小学生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是他们的阶段性特点。而传统的“师传生受”的教学观念束缚并忽视人的发展,势必影响学生潜能的开掘,遏制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保护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这份锐气,满足他们的好奇和欲望,鼓励他们不要满足单一的答案,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对学生新颖、独到的见解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愉快与兴奋的成功体验。同时在课堂上的练习及回答应允许他们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当其说错、做错时,教师应首先肯定其勇气,再以诚恳的态度进行疏导,使其心悦诚服,从而避免挫击其积极性以达到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要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这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没有创新意识学生就无法进入创造性思维的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就是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扩展学生的新知识并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以丰富的知识积淀做保证的。教师应让学生感知到广博的知识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技能、规律给予学生,让其记忆并运用,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复习旧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打下扎实的基础。如学习单词时,指导学生回忆旧知识,进行近音、近形、近义比较。学习then就回忆pen、ten。又如lake就想like;those就想these;hill就想ill。再比如教句型These are …… Those are …… 就回忆 This is …… That is …… 然后进行单复数的比较,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二、运用尝试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发展创新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我采用尝试法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尝试法是一种能够全面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能够使学生在所学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从而在解决新问题过程中,去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新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了Where is…?的问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学习Where are…?然后进行回答的问答形式,先让学生们在学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询问某些人,某些物在哪的问答形式,让学生们自己通过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的指示,而不是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总之,尝试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的指示。尝试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自觉获取新知,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尝试法学生建立起了更强的自信心,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是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力保障。
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以班级形式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恰当地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二者有机结合,各展所长,相辅相成,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而相反,教师不用抽象的语言硬性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使用多媒体和教具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课堂师生互动,生动活泼。
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事先教师按教学内容,在课件里设置相应的情景,在教学中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刺激,营造对话氛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加深知识理解认识的同时又加深记忆。又如在学习对话后进行对话内容提问时,在屏幕上设置一个显示题目的窗口,一个图示窗口,图示窗上画一个卡通人物,并配上录音。若学生回答正确时卡通人物会树起大拇指并配有音乐说:“Good,You are very clever!”等表扬鼓励的话;若打错了则说:“Sorry,please think it over!”再答错时卡通人物则摇摇头说:“真遗憾,你又错了”。在伴有音乐时屏幕上出示正确的答案。在这样的气氛下,令学生在思考回答时有期望表扬的心理,那么练起来干劲就十足了。在明快的动画和音乐中给学生增添了趣味,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维妙维肖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来参与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运用语言思维的能力。通常根据教材的需要,让学生在课内外动手制作卡片或者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衣物、食品等。如在教学了颜色white, pink, black, orange和brown后,让学生制作彩球,然后进行练习:教师播放录音“pink ball”“black ball”“orange ball”……学生则根据录音的内容边说边出示彩球,还可以加快练习的速度,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使他们的灵敏性和注意力得到加强。又如在学习coffee, juice, Coke, water等这些单词前,事先让学生把这些实物拿到课堂上,教到water时,教师和学生一起pour;教到juice时,大家一起drink;教到coffee时,大家一起taste,并且做出味道好极了的样子。这样通过实物教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说的欲望,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外练习。如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包装盒子或包装袋,找找生活中的英语,学生通过努力会找到:Coke,milk,nice,dog,notebook,pen …… 另外还让学生进行英文情景对话或者向家长用英语做一下自我介绍等。通过上述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地、有计划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活动并让他们在平等、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发展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有进取、创新的精神,不断的研讨和改进教学方法。
第三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前所未有地提出“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其中还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觉得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才能达到最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去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学生想要读什么。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要求的阅读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规定每天读什么书,要求学生读了课外书后,填读书卡,摘抄很多优美词句,写读书笔记等。但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教师布置的阅读篇目是不是学生喜欢的,而且这样多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对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的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前必须先了解学生读阅读内容的要求。只有符合儿童心理的读物,才能真正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使他们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乐趣比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需求,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前提。
那什么样的读物才是学生喜欢的呢?应该说,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年龄的变化、知识的增长 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不同。如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还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他们大多喜欢阅读能够引发他们美好想象的童话类作品。而中高年级学生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喜欢的阅读的作品类型不断丰富并呈现个性化倾向,有的甚至可以读懂部分中外名著或比较深奥的作品。如果教师不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尊重学生的阅读 需求,只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以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学生,那么难免会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反感和排斥。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一个教师连学生自己选择课外读物内容的权利都试图剥夺的话,那么很难说这个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向学生推荐号的读物,因为我们有责任作学生阅读的引路人,而不是让他们在茫茫书海中去瞎撞。但是这种引领不是强加,如果把阅读比作采摘果实的话,那么我们是要引领学生避开那些有毒的或者他们根本无法摘到的果子,而走向那些成熟味美的果子。但是他们摘到的是苹果还是梨子,我们就大可让他们自由选择而不必去强求。
我们除了了解与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受到人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个时期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加强课内指导,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旺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的或正在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横向上和纵向上扩展阅读,借机点然他们求知欲望,使其既可巩固知识,又可进一步延伸拓展知识,使他们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习了台湾作家林海音的文章《迟到》,然后我给学生念她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很感兴趣。趁机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想读林海音的作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非常想了解这位作家的事情,很快就在课外找到了她的小说《童年 冬阳
骆驼》,有的还找来了《城南旧事》,在班上传阅。真是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都是兴趣使然。
2、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最喜欢也是最易被他们接受的莫过于多姿多彩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使他们享受收获与进步的喜悦。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在班上开展一次交流会,学生可把自己最近读的书讲给其他2学生听,可讲书中内容,可讲精彩片段,可朗诵,可谈心得体会。形式不限,学生畅所欲言。还可办手抄报,自制手鉴,演课本剧,知识擂台......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兴趣盎然,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3、尊重学生个性,刺激阅读兴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特点,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固有思维,死板经验,以“推荐”为名,将自己的阅读个性强加给学生。应注重学生阅读资源的丰富与更新。如,现代作家杨红樱的小说和童话就很受现在的小学生欢迎,不少小学生都看她的小说》淘气包马小跳》、《五.三班的坏小子》等。又如,《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苏菲的杰作》这些现代气息很浓,贴近小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特色,所以小学生喜欢看。作为教师,首先要跟上时代,随时了解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其次,要尊重学生个性,做好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引导孩子正确理解看待书中的人物。这样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
总之,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便有了课外阅读的行为,便能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这便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篇: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写作兴趣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中心校 王尚民
【内容摘要】:
写作是教学中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提起写作,好多学生会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笔,写作成为学生的烦恼,教师的无奈。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一困境呢?那先得从观察入手,观察是写作实践中重要的基本能力,又是写作材料来源的渠道。观察是直接从客观事物中获取第一手材料,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从而为写作积累充足的材料,解决无法下笔,无米之炊的问题。观察强调眼脑并用,做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观察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到准确,全面,细致,深刻,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让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生活,细心观察,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材料
细致
全面
留心
景物
感知
培养
兴趣
【正文】:
写作是教学中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提起写作,好多学生会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笔,写作成为学生的烦恼,教师的无奈。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一困境呢?那先得从观察入手,观察是写作实践中重要的基本能力,又是写作材料来源的渠道。观察是直接从客 观事物中获取第一手材料,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从而为写作积累充足的材料,解决无法下笔,无米之炊的问题。观察强调眼脑并用,做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观察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到准确,全面,细致,深刻,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生活,细心观察,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古今名著,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我想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阅读佳作是提高写作的第一把钥匙
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可以体会朱自清散文的优美,在优美的荷塘,融于淡淡的月色,那该多美;同时体会李白的激情豪迈,李清照的婉约……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观察生活是提高写作的第一手素材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感动,因此,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并且细心观察,观察与写作的关系很密切,对写作具有重要作用。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窗口,可以获取和积累第一手材料,是人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巴金说:“五十年来我在小说中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习作者首先要从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物和景开始。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动力。
三、自评自改是检验写作提高的第一方法
真正能流传于世的好文章,无不是经过精心修改后的结晶。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到袁枚的“一诗千改心始安”;从“披阅五载,增删十次”的曹雪芹,到“数易其稿”的列夫·托尔斯泰,无不说明执着修改的重要性。而《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中学生要“有独立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吕叔湘老师也曾讲过:“教学就是为了教学生学”。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就该教学生自己改作文,这并不仅仅限于减轻教师负担,更重要的在于着眼效率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着眼于重心下移和角色的换位,最终达到教育家叶老所说的那种“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感受成功是激发写作兴趣的第一动力
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写作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教师鼓励性评语密切相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 4 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给本地报刊投稿件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记得有一次,我给一位学生下了这样的评语:“同学,我读了你的作文,觉得你的习作态度值得我欣赏,希望你更加努力,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从此之后这位同学更加认真地写作,特别是写后一丝不苟地进行删改的习惯更令人赞赏,他的习作水平也提高得很快,对于平时习作水平一般的学生,我会抓住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你真行,这个句子写得特别好!你这几个词用得太妙了!”我还经常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学生下一些鼓励性的评比,读到这样的评语,学生喜欢得不得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使之成为自己习作的动力。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表扬鼓励,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记住,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效果的体现,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读到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本方法之一,要加强阅读训练。多观察,多阅读,多自评自改作文,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日积月累,对作文的提高有日新月异的变化。
【 参考文献 】: 1.《新课标中学语文四库全书》,胡李钦主编。
2.老舍的《多练基本功》。
3.巴金的《观察人》。
4.《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五篇:如何提高作文能力
——贾老师的作文之道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这一直我我们语文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这次的研讨会上,贾老向我们传授了他的作文之道。贾老说:“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练习,在作文的训练中,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多么精辟的论述呀。
如何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贾老说:“我训练学生作文的方法很简单,很笨,但很有实效。”贾老讲了他的作文之道:
1、抄写
拿一篇短文,就让学生抄写。抄写的时候要注意
(1)格式
题目上下各空一行,写在第二行的中间。
(2)标点
贾老把作文的一个方格按照钟表的模式均分成四个区,即:第一时区(12点到15点),第二时区15点到18点),第三时区(18点到21点),第四时区(21点到24点),逗号、分号、顿号等写在第三时区,上引号写在第二时区,下引号写在第一时区,每一个标点,写在相应的位置。
(3)写端正
每个字要写的工工整整。抄写要写得少、精、好。内容要有思想性,人文性。
2、听写
听写主要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巩固写的格式。
3、看后写。
请学生阅读300字的文章,5分钟后,把内容写下来,这主要是训练学生背,写的能力。
4、扩写
给学生100字左右的短文,让学生扩写,这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要学会联系生活。
贾老这是他从事作文教学一生的经验,大道简约,非常实用,可操作性强,很值得我们学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