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大全]

时间:2019-05-13 03:2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大全]》。

第一篇: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大全]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国外研究现状。

2.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R.R.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P.N.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O.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J.G.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 个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 型。

(4)钟型发展理论(Bell Shaped Theory)

1980 年。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阿朗索(W.Alonso)提出了“钟型发展理论”,引

入了描述经济发展过程的变化次序模式—钟型模式。在发展初期,国家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存在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即使在某一区域内,用各人口组所占财富比例来衡量,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很突出。

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城市增长很快,高速城市化是增长早期的特点。

2.2 国外典型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战略选择案例。

(1)美国区域开发的“均衡”战略。

美国在开发不发达地区时,采取的是均衡战略,其有七个主要措施:

一是对不发达地区实现优惠税制;二是由政府出面组建经济开发区,帮助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经济;三是以交通运输为重点,扶持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利用财政金融手段,鼓励并引导私人企业向落后地区投资;五是优化产业布局,拉动经济增长;六是有意识提高劳动力索质,注重引导人力资源流向;七是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前苏联区域开发的“倾斜”战略。

与美国不同的是,前苏联在区域开发上采取的是“倾斜”战略,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些科研中心来辐射周围地区,为周围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以此来促进相应地区的经济发展。

(3)巴西区域开发的“发展极”战略。

巴西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是在落后地区建立“发展极”并以此形成发展网络,带动整个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巴西“发展极”的建立是通过设立专门的开发机构来指导、组织并实施的。

(4)日本区域开发的特殊战略。

年代,日本政府为缩小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缓解经济布局的不合理现象,先后制定了四次全面综合开发计划,采取了“据点开”、建设“定居圈”和“技术集成城市”等措施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网 LunWenNetCom]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了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刘国光(1984年)在其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中提到,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的估量,从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考虑和制定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解决的重点、所经过的阶段以及为实现上述要求所采取的力量部署和重大的政策措施;杨万钟(1999 年)在《经济地理学导论》中提出区域发展战略是在经济区划的基础上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蓝图的总体勾画,是进行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前提。方创琳(2002 年)在《区域发展战略论》中提出,区域发展战略就是根据区域发展条件、进

一步发展要求和发展目标所做的高层次全局性的宏观谋划;单于广(2003 年)认为我国当前宜采取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他认为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指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同一产业或者同一产业投人产出效果不尽相同,在国家所掌握的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国家必须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重点开发的方式,并在资源分配和财政投入对重点开发地区的重点产业进行倾斜,以此求得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共同富裕。结语。

李奇泽、敖明山(2008 年)在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化过程三个重要的阶段,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协调发展阶段后,作者指出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将是我国今后区域经济发展将选择的发展战略,他认为具有很强的统筹协调力是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关键点,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力,具有生态支撑力是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亮点,具有生态支撑力是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亮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理论和模式也应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的、适应需求的区域发展战略将产生。[论/文/网 LunWenNet/Com]

参考文献:

[1]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2]谭祟台等《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4]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方创琳主编《区域发展战略论》,科学出版社。2002.[6]李奇泽、敖明山,对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与协调发展的思考,中国商界,2008 年。

[7]单于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走势与趋向,时代潮,2003 年6 月。

[8]Rostow,W.W.(1960).The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London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第二篇:深圳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为增强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高起点发展,必须做到:

(一)提升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

研发能力并不等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来自于企业各个方面的能力,只有当研发能力适应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的时候,企业的研发能力才能为构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最大作用。制约企业研发能力的因素很多,本质上,企业的研发活动就是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不会由于核心人才的流失而丧失,并且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而不是昙花一现的。

(二)采用非核心技术创新战略,提升深圳企业的软核心竞争力。

软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品牌等专有资源的有机组合,它们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市场份额。相对于硬核心竞争力,软核心竞争力更加无形化,更难识别与模仿,更具长效性。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增强深圳企业的非核心竞争力:一是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通过合作经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或直接购买和外包的方式跟上核心技术发展的步伐。二是树立品牌形象,培育忠诚的顾客链。处在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最外层的包装、服务、广告等辅助因素能够帮助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进而也能转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组织和决策机构,充分调动和挖掘企业各方面的能力,使企业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出台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发展总部经济要战略先行、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完善制度、务实发展,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总部经济发展道路。一是处理好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方面的关系,促进深圳总部经济发展。二是继续发挥深圳金融创新活力,促进总部经济发展。三是研究在异地建立工业园以扩大总部经济发展空间的模式。

(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大型跨国公司落户深圳。

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果,创造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改善以治安环境为重点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公共安全体系的建立是投资环境的基础。三是大力建设电子政府。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有利于促进投资者对深圳市社会经济各方面情况的了解。

第三篇:甘肃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甘肃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的今天,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模式必须符合这一前提要求。通过对甘肃发展特色经济制约因素的认识和分析,可以了解发展特色经济的实质就是根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科学开发和利用优势资源,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甘肃;区域特色经济;制约因素;措施

一、甘肃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资源禀赋

(一)资源优势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而得名,位于祖国中心。全省设五个省辖市,七个地区以及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民族有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土、撒拉、满等民族,人口近2634万人。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地形大致可分为陇南山地、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以北地带、祁连山地六大区域。主要山脉大多分布在省境边缘,大多数河流都以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矿藏主要有石油、煤、铁、铬、铜、钨、磷、石膏、池盐、芒硝等。森林资源多集中在山区,主要有陇南白龙江林区的青冈、桦木、云杉、冷杉等用材林树种,木材蓄积量近l.5亿立方米。

甘肃省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面积居全国第七位,人均耕地居第六位,同时,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荒地、水域面积辽阔,可开发潜力较大;甘肃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水系,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能资源潜力巨大,发展水电建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甘肃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品种多、质量好,综合开发潜力大;甘肃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具有风格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广阔;甘肃省境跨度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业环境独特,发展特色农业具有独特的优势;甘肃工业综合实力居全国第23位,有较为良好雄厚的国有工业企业基础。石油钻采、炼化设备、数控机床、电机电器、真空设备、风动工具、军工电子设备等产业相对优势突出,具有很大的改革和盘活潜力;省内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年轻,是劳动力资源的一大优势,劳动力价格低廉。商业流通自建设兰州商贸中心以来,市场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多层次、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市场网络逐步形成,商品流通总量不断增加,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对周边省份的吸引辐射作用日益增强,商品流通枢纽初具规模,发展前景良好。

(二)资源劣势

甘肃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特别是水资源严重匮乏,传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虽然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但产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企业发展过程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现状仍未得到彻底的改变;从业人口文化程度低下,投资环境不佳,经济基础薄弱,老、少、边、困区域范围大;由于受自然条件、区域位置、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以及人文背景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甘肃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步加大,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位次不断后移,而这种状况在西部大开发中,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甘肃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制约因素

(一)资源制约

1、土地资源未能合理利用,基础设施差的制约。甘肃耕地资源是全国的五分之一,人均比全国略高,但合理利用程度不高。县域范围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制约了地域优势的发挥。

2、劳动力素质、劳动力产业分布与文化结构不对称的制约。劳动生产率的低下,势必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目前甘肃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仍以小学、初中文化为主。从劳动力产业间的分布看,一、二、三产业劳动力呈正三角形分布,小学、初、高中以上文化结构呈倒三角形分布。

3、技术、人才、信息等成为稀缺资源。甘肃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的耕作技术、综合生产技术以及非农就业、自主创业的基本技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供给缺失。在人才方面,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断流向南方等大型发达城市。特别是在市场信息、就业信息、技术信息等方面,也存在流通不畅,更是出于劣势地位。

4、特色资源商品化程度低。甘肃少数民族众多,分布广阔,地区差异显著,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和人文特点等条件。蕴藏着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生产技术等资源,并且地下矿产种类繁多。但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各地对特色资源的潜力没有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大多数产业规模小,商品量少,加工水平低,包装工艺差,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推广,致使许多资源处于闲置、浪费、流失之中。

(二)制度制约

1、户籍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改革过程中迄今为止变化最小和最为缓慢的社会经济制度。我国目前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是农村流动劳动力所面临的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与歧视的制度基础,这一制度大大限制了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之间的流动,将农村劳动力排除在提职、培训等管理体系之外。

2、城市就业制度。企业用人制度长期以来重学历、资历、证书而轻能力、业绩的现象始终存在。加之城市人口不愿学习一线生产技术,而大量来自农村的劳动力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参加正规教育,被拒之门外,导致了生产技术工人的严重短缺。

3、教育培训制度。甘肃城镇劳动人口规模庞大、而科技教育和培训资源严重短缺。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发展不均衡。企业培训投入激励不足,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缺位,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缺乏公信力致使劳动力市场信息失灵和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造成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培训严重不足。

4、企业产权制度。目前,甘肃有相当部分的乡镇企业仍属集体所有,对乡、村各级政府有着较强的依附关系。乡镇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乡镇集体企业产权模糊,部分农民联户(合作)办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的地位和经济性质不明;一些地方平调乡镇企业财产,改变企业所有制性质和隶属关系的现象时有发生。用人机制上凭关系直接指派现象严重,分配制度上仍沿用老制度,内部管理不民主,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这些体制方面的缺陷使甘肃乡镇企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

5、财政制度。总体上看,财政制度体现为杀富济贫。收入较好的县区自主权不够,上缴比例太大,用于补贴贫困县区,这样就无法调动县区追求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各个县区财政增长点不合理,一味强调经济增长,不注重来源性的培养。

6、金融制度。缺少民营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这样造成了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加上金融政策和操作中对民营企业的歧视与偏见,制约了民营企业的筹资能力。

(三)政府行政能力制约

甘肃在对外开放方面相当落后,在全国处于劣势。由于思想开放程度不高,对政府职能定位的老观点还不能彻底转变,政府职能与权力运作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很多时候还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观念和方法。在许多行业领域由于垄断,公共资源、公共权力演变为部门权力、部门资源。这些行业领域的政府主管部门,其权力运作往往不符合市场规则的要求。

(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制约

甘肃60%以上的乡镇企业集中于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以及餐饮与住宿业。乡镇工业企业主要以采掘业、建材加工、原材料加工和简单食品加工为主,技术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低趋同性强,致使乡镇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经济效益低下。那些从事地区特色产品生产的企业,大部分处在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模式之下,扩大生产规模缺乏资金,销售产品缺乏宣传和渠道,参与市场竞争缺乏平台。

三、甘肃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战略措施

(一)发展特色经济要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甘肃发展特色经济应与发达地区一样走产业升级之路,在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地对原有的特色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要从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现实出发。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要对原有特色产业进行高起点的革新改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注意培养特色经济的上下链相关产业使其在区域上相对集中,在发展特色经济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强对关联产业的扶持和帮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第三产业中的那些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交通运输、房地产、证券交易、物业管理、旅游和服务业等在一定时期内向这些行业倾斜。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使其在财源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积极调整和制定当前的制度和规则,为特色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制定合理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明确界定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理的产权制度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相协调。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坚持自然资源的有偿开发利用原则,实行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明确企业产权制度。通过理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确立企业创新者和创新成果的直接关系,提高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特色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政府通过设立各种正视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保护创新主体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可以进行基础设施和基础研究的投资,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壁垒。同时通过政策、制度、机制的设立可以尽可能快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发挥功效。

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与甘肃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在硬环境建设上,加快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以工业园和专业市场建设为主要载体和平台吸引各类资本有效投入;在环境建设上,大力降低特色产业创业门槛,降低创业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创建公平、公正、规范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建立投资服务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有关投资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加强产业引导,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4、加快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建设,强化邮电、通信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促进省内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具有重要作用。

5、重视培育和引导特色经济市场的发展。特色经济首先是市场经济,是以需求约束为特征的,要从市场需求的千差万别中选择具备发展优势的特色市场。由于特色经济的产品大多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市场容量有限,市场需求变化快,因此在培育特色市场时,重点要放在如何发现有特殊需求的市场。从现实出发,首先要重视和培育的是本土市场,通过资源整合,组建集团,形成特色产品品牌。随着本土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饱和,自身产业的不断壮大,再把眼光投入到国内、国际市场上。

(三)增加教育投入,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开发

通过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力人口素质。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搞好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政策和待遇,留住农村优秀教师,通过“支教”活动,向农村学校增派师资,缓解师资短缺的压力。加快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特色经济发展培养掌握现代化技术和懂得管理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快企业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让企业在劳务市场上公开选聘自己所需要的劳动者和经营者。激励企业内部培训制度,为企业职工创造继续教育的条件。自办或联办技术培训中心,或选派优秀人员到大专院校、大企业学习深造,以保证企业职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使企业拥有一支具有一定知识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人才队伍。

.................................

第四篇:关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

关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

中共抚顺市委党校科研处课题组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现我市新一轮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我们党校科研处课题组针对我市三县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走访,现将调查的结果及我们对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概述如下。

一、县域经济的作用和地位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1.什么是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2.县域经济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如:抚顺县占地1600平方公里、新宾县占地4200平方公里、清原县占地3900平方公里。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入;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倍以上。如:2010年昆山市和海城市分别实现GDP2100亿元和650亿,而抚顺、清原和新宾县分别是91亿、92.3亿、75亿。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而创造的GDP超过全国县域经济的四分之一,实现县级财政收入近三分之一。(二)县域经济的作用和地位

自古以来,就有“郡县治则天下安”之说。县(市)一级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承上启下,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国富民的基石。据统计,2010年全国县(市)有2001个(不包括市辖区860个),其中:县级市367个、县1462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县域国土总面积896万多平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93%。县域内人口总数9.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88%。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GDP占全国GDP的50%以上。同时,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从全国经济发展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只有农村小康了,才能有全国的小康。

二是工业资源的基地。何谓工业?工业是以农产品和自然资源为加工对象的行业。没有农业就没有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业和轻工业,没有自然资源就没有以矿产物质为原料的重工业和新兴产业。同时,广大农村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可以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要素主要来源于县域。总之,县域资源是国家资源的基本构成部分,土地、矿藏、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大都集中在县域。没有县域资源在国家资源中的合理配置,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拉动消费的“超市”。在县域范围内有五六万个小城镇和集镇,集中了全国大部分购买力,占全国零售商品总额的1/2以上,加上农民从城市购买的部分,则达到70%以上,集中了货币流量的60%。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县域成为国内最大的市场。只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市场容量才会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才会更强。如:2009年我国为扩大内需,主要手段就是扩大农村购买力,如:家电下乡、农机减税和放贷等。

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县域经济包括城镇经济、乡村经济、农户经济几个层次。按经济成分又可划分为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股份制和各种混合经济。各个层次、各种成份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无论哪个层次、哪种成份实现大的跨越,都会对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动作用。全国县域经济GDP增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数,其中基本竞争力提升最快的百强县(市)GDP增速达到28.%以上。新世纪,县域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是进入工业化中期后,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器。

二、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的抚顺,现下辖四区三县和两个开发区,总人口226万,占地面积11334平方公里。抚顺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共有人口76万,占全市人口的33.6%,面积10000平方公里,占全市88%,共有37个乡镇,364个行政村。抚顺是典型的“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城市。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0亿元,三县258.3亿,是全市29.5%,农民居民人均收入6885元,是城市居民的45%。一般预算收入81.3亿,三县18.5亿,是全市2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致750亿左右,三县284亿,是全市的37%,所以,抚顺又是典型的“大工业小农业”社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对三县的建设力度,三县的经济呈现出积极向上,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社会环境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但是,与兄弟城市比较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经济总量少财政贡献小。2010年,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海城市为650亿元,一般财政收入31亿。而抚顺县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1亿元,一般财政收入5.8亿;清原县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2.3亿元,一般财政收入7.1亿;新宾县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5亿元,一般财政收入5.6亿。三县的GDP和一般财政收入是个什么概念,从全省44个县的排名来看,GDP分别是35位、34位和38位;一般财政收入分别是32位、27位和38位。抚顺县域经济总量少财政贡献小,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一是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二是由于总量小社会资本积累也就小,抚顺三县的县域经济还仅处于基本解决温饱的普通发展经济的状态。由于三县经济总量与发达县域经济总量无法相比,因此,社会资本积累也就非常有限,进而严重地影响了农业和工业经济发展,影响了第三产业等消费领域的快速发展。

2.结构不合理产业水平差。从三县三大产业的有机构成和联系来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比较低、产业关联度小,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初级化特征明显。一方面,是对现有的农业资源利用程度低,种植业主要以粮食、蔬菜及各种农业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牛、马、鹿、羊、猪、鸡为主,而且规模有限,产业结构趋同;另一方面,对资源的利用还多处于粗放经营和掠夺式开发的状态,深度和系列化开发的产业或产品有限,许多产品均为初级产品、原料型的资源性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商品化程度低,产品市场分额小,市场占有率低。目前,一些前景看好的农业资源,如林蛙、食用菌、中草药、山野菜等农业主导产业或其中一些品种,由于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限制或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已出现明显的萎缩迹象。二是工业发展严重滞后。抚顺三县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工业从业人员少,据了解目前三县工业从业人员仅为1万多人(按就业登记人员统计),占三县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很小。另一方面三县工业的发展基本处于资源型、原料型及粗加工的产业格局,结构效益差、科技含量低。特别是国家和省把抚顺三县列为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后,在大伙房水库上游已不准进行任何带有污染的工业和农业企业的生产和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抚顺三县工业和农业产业格局的健全和企业的发展。同时,抚顺三县第三产业发展,由于受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局限,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3.城镇化水平低就业难。目前我市三县有大小城镇20个,除清原镇、红透山镇、新宾镇、永陵镇、南杂木镇和石文镇等城镇具有一定规模之外,多数城镇人员少,缺乏规模大、效益好的支柱产业。企业的发展滞后,再加上大部分城镇人员少,社会需求小,必然导致第三产业发展跟不上去。再加上农民增收困难,市场购买力差,农产品商品化率低,更给三县城镇的就业增加了难度。

4.企业发展慢技术升级差。抚顺三县原有的国有、集体企业由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大多数已被市场淘汰,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三县经济发展的实力。再加上国家和省把抚顺三县列为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后,在一定程度上更限制了抚顺三县工业和农业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县域工业企业严重缺乏大量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因此,其在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市场营销等方面更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5.职能转变慢行政效率低。抚顺三县的县、乡、村三级政府的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其政府机构精简力度还非常有限等都导致了县域行政效率不高,行政运营成本具高不下,并造成了社会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下、资源配置低效和社会福利减少的后果。特别是抚顺三县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取消了农业税和特产税两大支柱税种后,更使政府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为了解放财政收支的突出矛盾,也就加大了企业和农民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负担。

当然,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认识不够。正如上面所说的,多年来由于煤、油、电、钢、铝是我市的主导产业,“大工业小农业”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为此,对县域经济发展认识不足、思想不解放、工作不积极、措施不得当是导致县域经济不发达原因之一。二是产业不突出工业不发达。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从我市三县发展情况来看工业化进程滞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集中度低,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是我市的事实。三是市本级基本建设投资不足。我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不是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而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9年以前的几年里,市本级县域经济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大体安排在3000万元左右;近几年市本级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缩减到1000万元左右;2008年安排县域经济发展项目仅100万元,2009年投资5000万元(算是多一些),但是,省内大连投了12亿、沈阳投了9个亿、鞍山投了8个亿。所以投资不足也是导致县域经济上不去,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抚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 1.制战略 明方向

回顾各地发展的历史,哪个不是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历史。如:广东的东莞、江苏的昆山等。那么何谓战略,如何制定战略?战略是指对具有长远性、全局性问题的谋划。作为战略都具有指导性、长远性、整体性和风险性。要制定好战略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好定位;二是根据本地区实际确定目标拟订方案;三是评价方案和实施方案;四是跟踪、反馈、修改、延续。值得一提的是战略一旦确定,必须常年坚持,否则将会事倍功半。2.抓基础 保稳定

俗话说的好:郡县治则天下安,何谓县?这里的县就是县域。县域具有农业性,也就是说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不出问题社会就不会出大问题。如何发展农业呢?一是加快产业化进程,包括:设施农业建设、有机粮基地建设等;二是扶植龙头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省级、市级龙头企业的发展,因为他们有市场、有产品,带动力强;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我市森林覆盖面积近70%,在辽宁乃至全国可以说是森林城市,发展好林下经济是我市未来的选择。所以必须在现有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只有这样我市农业基础才能打牢,社会才能稳定。3.建园区 带工业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这是普遍认同的真理。而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发展工业的裁体,这叫“筑巢引凤”。具体的说就是:一是在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基础上搞好园区的建设,如:原抚顺县拉咕、兰山工业园区;新宾的南杂木、永陵(特艺木业园区)、新宾镇(为健康食品加工园区)的工业园区;清原的健康食品加工园、孤山家子万亩工业园区。二是结合本地战略招商引资。也就是说不要乱招商,瞎招商,要结合本地区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选择的招商。三是运用好和制定好政策扶植本地区现有的工业企业,让他们作大作强。4.重特色 壮民营

何谓抚顺特色,“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这是我们的特色;近70%的森林覆盖率这是我们的特色;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林蛙、人参、鹿茸、山野菜等这是我们的特色。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些特色资源发展和壮大地方经济。一是发展好旅游业。旅游的发展千万不要千遍一律,不要人家搞什么你搞什么,如:清原重点把漂流搞好;新宾应围绕启运之旅、文化之旅开展;抚顺县应以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为主。二是搞好林蛙、人参、鹿茸、山野菜的加工;三是搞好食品加工。这是发展壮大三县民营经济的主要途径,因为未来的粮食深加工是我市县域工业发展的方向。5.强城镇 带新农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就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必须结合三县实际选好要发展的城镇。采用点-轴式模式选择乡镇,点--轴式开发模式是发展极理论的一个创新,其原理是除种植业以外的社会经济活动,大都聚于大小不等的城镇,城镇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向各个方向平均辐射的,而是沿着交通线扩散的,这就形成了以小城镇为”点“,交通线为轴的产业带或发展轴线。这一模式对于抚顺三县地处山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来说,有着特殊意义,按照上一模式抚顺三县具备“县域内的极“的发展条件,主要是新宾镇、南杂木镇、救兵乡、石文镇、清原镇、红透山镇等工业较发达的乡镇。二是城镇化建设必须以产业为支撑。如:新宾的南杂木、榆树,原抚顺县的兰山、拉咕的发展,都是依据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6.转观念 树形象

学过公共管理的人都知道,政府管理分为三个时代:一是统治时代;二是行政时代;三是公共管理时代+公共服务时代。如何实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是我们改变软环境建设,实现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一是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二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设学习型、法制型、廉洁型政府。

课题负责人:齐学敏

课题组成员:王键 罗红 王淑英

第五篇:独山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文献(目录)

贵州·独山民营经济发展论坛资料汇编(提纲)

一、前言(独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惠明)

二、独山民营经济发展论坛资料

1、独山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方案

2、独山民营经济发展论坛致辞

3、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张宪民讲话

4、独山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主题专家报告(根据录音整理)

——省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安勇

——省社科院副院长谢一

——省发改委研究员吴晓军

——九三学社贵州省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贵州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

——省商会副会长、中国华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贵州公司董事长徐昆 ——黔南州工商联副主席、贵州长通电力线路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钊

5、应邀参加独山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友好商会交流材料

——南丹县工商联《》

——麻江县工商联《》

——都匀市工商联《》

——平塘县工商联《》

——三都县工商联《》

——荔波县工商联《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实现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独山县工商联《有效激活民间资本,加速发展民营经济》

6、有关媒体宣传报道独山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文章

7、独山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日程议程表

三、发展民营经济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

2、贵州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意见》

3、《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双好双快发展的意见》

4、《中共黔南州委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5、《中共独山县委独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

6、独山县行政执法部门承诺制度。

四、结束语

五、有关会标和照片

下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洋渔业战略研究

    《新世纪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咨询项目结题报告《新世纪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于2003年7月开始酝酿,8月邀请了项目组主要成员: 农业部渔业局局......

    图书馆战略研究

    图书馆战略研究 柯平2012-12-25 10:34:06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0年03期 【英文标题】On Library Strategy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Busine......

    海尔发展战略研究

    海尔发展战略研究 海尔跨国简介: 20年间,海尔从一个当初年营业额只有348万元却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神速地发展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高达1000亿元的跨国集团。上世纪80年代的中......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

    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02-08-13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据悉,有一种估计的是,在国外,企业家、企业高层主管、高层经营者花在战略思考......

    海尔国际化战略研究

    国际商务 海尔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原因研究 专业:经济学 组长:祝云逸 1340405129 组员:陈琛 1340405101 韩盛光 1340405126 刘秉鑫 1340405128 国际商务 【摘要】当今时代国际化经......

    单位优化战略研究

    文章标题:单位优化战略研究一、单位优化战略的概念单位优化战略,是一种管理观念创新与创新管理。单位优化战略,就是胸怀战略全局,在一个基层企事业单位,实施人本管理,通过“认......

    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企业品牌战略研究资源:卡普费雷尔,J.H战略品牌管理研究 【J】 . 伦敦出版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适应国际化潮流,建立强势品牌,提高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国内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