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社会贪污现象的思想报告
对社会贪污现象的思想报告
贪污腐败现象是世界共同的现象,它不仅在中国存在,世界各地都存在。
如此广泛地存在似乎不是偶然,这是有着深层原因的。就其共性而言,人性中的享受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是其中的根本原因。享受,在所有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享受主义也是自古有之,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历经磨难的人们对苦难已经有了深痛的记忆,再也不愿回到过去,他们对现实的享受有着一种近乎病态的追求;而那些享受惯了的人没有能力也没有心理准备去接受苦难的磨练,“纵使饿死也要喂饱那只鸟”的八旗子弟不在少数。所以说不论是受尽苦难的还是锦衣玉食的人都有享受思想,只是其程度不同而已。因为生活空虚,没有追求,以个人行乐为最终的唯一“理想”。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作为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居高位者,有着自己的责任与抱负,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天下,双肩挑着责任与抱负,有了追求就有了动力与前进的方向,而不是“盲人摸象”般迷茫,这样生活就有了可做之事,不会了无生趣,自怨自艾,也就不会出现无聊以至于需要通过不良途径来了以慰藉了。没有了思想上的空挡,腐败的想法怎么入侵?!双肩都被责任和抱负占据了,哪里还有腐败的容身之处!但是,抛开这些共性、制度、体制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中国的腐败问题似乎仍然比国外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严重,这就和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有关。
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悠悠古国,其自身就有着独一无二的思想历史文明。但是,也正是因为古老历史文明导致了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失足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严重地禁锢了中国前进的脚步,而其中思想禁锢可谓是“根深蒂固”,国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自朱熹篡改儒家思想为当政者实现其统治的工具之后,中国国民就被愚化了、去思想化了。我们来看看朱熹的学说与思想。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在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存在理,灭人欲”被后世之人作为限制人类欲望的理论依据,于是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代代灭绝人类欲望的王朝,人类自身的欲望被严重地人为限制了,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禁锢一禁就是千年,以至于人们无处可发泄,于是千年的禁锢换来了思想解放后的享受狂潮,特别是社会转型期面临西方思想冲击时期的人们更是抱这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和及时行乐的思想,穷极所能享受,可谓是决堤之水无法遏止呀!而对于西方国家,由于它们及时地进行了思想反思和斗争,如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后来的启蒙运动对人们反封建意识的启迪和开导,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反对蒙昧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思想,新观念,解放了处于思想统治阶段的人们。因此经过了数百年的思想沉淀和反思,人们也就不在仅仅沉浸与人类自身的欲望享乐之中,自然腐败问题也就变得少了。
反腐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对策,我们不妨从纵向和横向看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采取的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效果。先来看看历史上的做法和效果。
以明朝为例,明朝初期朱元璋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和贪污腐败展开了长期的激烈斗争。
一、立重典,动酷刑,对贪官污吏进行严厉打击
朱元璋除了建立严密的官吏考核和监督制度外,特别重视利用重典打击贪官污吏。他下令对“奸顽刁诈、贪赃之徒”实行法外加刑。陆续编成并颁发《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下令修订《大明律》,加重了对谋反,强盗、官吏犯赃等直接危害皇朝行为的惩处力度。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惩处十分严厉。《大明律》规定:“受财枉法者,一贯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等,至八十贯绞;受财不枉法者,一贯以下杖六十,每五贯加一等,至一百二十贯
杖一百,流三千里;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物,不分首从,并赃论罪,在右小臂上刺„盗官钱(粮、物)‟三个字,一贯以下杖八十,至四十贯斩。”朱元璋对监察官员贪污受赃的处刑更重:凡风宪官吏受财及于所按治去处求索、借贷人财物,若卖买多取价利,乃受馈送之类,各加其余官吏罪二等;并规定:“官吏宿娼,罪亚杀人一等,虽遇赦,终身弗叙。”
明初刑罚的残酷程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朝代。《唐律》已废止了古代墨、劓、非、宫、大辟五刑,而代之以笞、杖、徒、流、死(斩、绞)五刑。《大明律》除规定以上后五种刑罚外,还动用了残酷的凌迟、黥刺、挑膝盖、剁指、刖足、非、劓、阉割、锡蛇游、刷洗、枭令、称竿、抽肠、剥皮等酷刑,并经常使用连坐族诛之刑,诛连三族、九族。
二、加强教育,弘扬清正,倡导廉政
朱元璋登基不久就下令设专人,每天五更时在谯楼上吹起号角,高声唱道:“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更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朱元璋为了严束功臣,特令工部制造申诫公侯铁榜,对功臣各种不法行为逐项地规定处罚法律。每次诛杀重大贪污犯,朱元璋命令刑部将其罪行印发至各县衙门,广为张贴,还命令官员都到刑场观斩,以受教育。
他经常表扬和越级提拔清介自持、忠勤不贪的官员,以树立典型。
对于善始善终的循吏清官,朱元璋给予厚赏,并为他们修建府第;他们寿终时,亲自写祭文,以彰其德;还将廉吏、清官的事迹列入《彰善榜》和《圣政记》之中。正因为朱元璋倡廉惩贪,明朝初期涌现出一批像陶安、陶后仲、郑士元、方克勤那样的清官,使得明初的政治清明,一度深得民众的拥护。
三、从严律己,罚不避亲,正己以正百官
朱元璋抓反腐败,首先从自身抓起。击败陈友谅后,他以陈友谅父子穷奢极欲终取败亡为例,告诫臣僚:“既富岂可骄乎?既贵岂可侈乎?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乎?处富贵者正当抑奢侈,弘俭约。戒嗜欲以餍众心,犹恐不足以慰民心,况穷天下之技巧以取一己之奉乎?其致亡也宜矣。然此亦足以示戒,覆车之辙,不可蹈也。”立朝之后,朱元璋就宣布,宫中不再设女乐。他令儒士将古代无道昏君的劣迹编辑成书,供他阅读,以便“知其丧乱之由,以为之戒耳。”每逢地方遇特大灾害,朱元璋与皇家的人都吃一餐麦饭和野菜,以表与民同甘共苦。
朱元璋亲自审讯处置了许多重大的贪污案件,不仅杀曾立过大功的贪官,就连自己的亲属也杀过。
洪武一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对贪污贿赂打击最激烈、杀戮贪官污吏最多的时期。朱元璋在惩治贪官污吏上,尽管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惨痛的教训。但是,也收到了较大的成效,起到了“整肃一代的作用”。这一时期的严酷反腐政策,对贪官惩治尤其严厉,凡贪赃钞60以上者,一律枭首示众。经过长期的严酷斗争,一大批腐败的官员遭到惩处和打击,官场风气逐渐发生变化,明初吏治日趋清明。从著名清官海瑞所说:“我太祖视民如伤,执《周书》„如保赤子‟之义,毫发侵渔者加惨刑。数十年民得安生乐业,千载一时之盛也。”可见一斑。再来看看新中国建国初期的诸多反腐举措。
一、坚持艰苦奋斗,反对和防止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以后,毛泽东同志始终倡导艰苦奋斗、节约闹革命和勤俭建国;
二、从思想上建党和保持党的优良作风来预防腐败;
三、依靠民主、依靠人民监督政府,防止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以严明的纪律反对和防止腐败等等。这些举措形成了强有力的警示和震慑,腐败现象始终没有成为气候,造就了五、六十年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定社会氛围。
再以德国为例借鉴一下国际反腐策略。
(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反腐整体合力
德国的反腐力量主要来自官方和非官方两大块。官方机构主要有法院、检察院,组成司
法系统,独立行使调查权,负责立法、执法和监督法律的执行。其他的部门也参与反腐败调查,但本身无独立调查权。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已开始设立监察专员,专司腐败的监察工作。非官方一块主要有三种力量:第一种是律师和会计师。律师、会计师发现腐败问题应及时报告。第二种是非政府组织,如国际透明组织。目前,该组织已在80多个国家设有分会,分会既独立又有合作关系。国际透明组织每两年召开一次全球反腐败会议。在柏林和慕尼黑设有一个小组,主要任务是防止德国对外经贸活动中腐败问题的出现。目前,国际透明组织德国分会已成为德国反腐败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三种力量是新闻舆论。德国舆论监督的力量非常大,被称为“第四种权力”。根据法律规定,检察院发现有腐败方面的报道,有义务进行调查。
(二)地方州、市结合实际,各自“烤制自己的面包”
德国为联邦制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反腐败机构,16个联邦自治州在反腐败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柏林市(州)属联邦直属市,专门设置了反贪中心,属市议会领导。反贪中心每4个月开一次例会。主要讨论反贪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年底召开年会,主要任务是交流一年的正常工作,出现严重问题时明确如何处理的方案,以及进行相关的业务咨询等。工作人员每3年必须全部换任,以利用新的人员形成对贪污腐败现象的敏感度。工作人员有权调查所有的资料,并询问当事人。
德国教师属公务员系列,防止教师卷入腐败问题成为当前反贪中心工作的一个重点。柏林市高校的所有教师均要签定廉政协议,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以及违反协议应该承担的后果。
(三)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败中的作用
舆论的监督在德国反腐败中体现出强大的力量,如前德国总理科尔受贿事件、科隆前市长腐败事件、北威州社会民主党负责人卷入科隆建造垃圾处理中心腐败案件,都是报社记者经过深入挖掘报道的结果。只要以事实为根据,记者可以写任何方面的报道,包括政府。
(四)加强行政管理中的审计监督
德国审计机构分三级,联邦、州和市均设有审计局。科隆市审计局属市政府部门之一,负责对该市所有公共财政支出进行审计和监督。业务上属市长直接领导,政治上属议会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工作程序完全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不服从任何上级指令,不受任何诉讼程序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审计。
(五)注重行政管理中的过程监督
北威州政府主要采取6个方面的措施加强行政管理中的监督,防止发生腐败。一是通过培训进修,提高思想觉悟。二是优化工作过程。通过内部稽查,查漏补缺,以及时修正。三是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四是强化专门监督。五是加强轮岗。六是建立腐败档案。
(六)德国公司自主决定反腐对策
德国没有国营企业,公司登记成立手续比较简单,不存在行政管制。政府对私营企业的腐败问题无直接调查权,但可以对存在违法活动的企业采取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措施。公司领导层有义务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以西门子公司为例,公司内部稽查体制实行垂直管理。总公司董事会指派专员负责各大部的稽查工作,稽查专员责成各大部指派相应的专员负责各分部的稽查工作。各稽查专员对分管区域发生的腐败事件负责,只有行为正派且熟悉所有部门业务的人员方可成为受委托的稽查专员。公司与职员签定协议,协议内容主要是明确公司所有发出的订单或收到的订单均不得违反国家《反垄断法》和公司《反腐败条例》。如有违反,员工就会受到处分直至开除,总经理也不例外。
这些诸多措施造就了廉洁而高效的德裹政府,从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个人的私车也只是一辆二手的大众甲壳虫可以看出这些措施的成效。这也造就了一个德国的发展传奇。
纵观古今做法,放眼世界制度,中国(尤其是中国大陆)又该建立怎样的约束和监管机
制呢?在此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反腐,中国在反腐的道路上又该何去何从。
一是制度、体制建设和法制建设。设立巡视制度、机构,预防腐败的机制和机构并建立和完善制度是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础。中国也曾效仿新加坡实行“高薪养廉”政策,但其成效好像并不明显,这除了中国特殊的国情这个原因以外,还缺乏一把像新加坡贪污调查局一样的惩罚监督腐败利剑。而国家预防腐败局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设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如同香港廉政公署的反腐机构,集合各部门的反腐力量,对应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由一个划分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而其中官员的最低职位为副部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该部门的相对独立性,这对于反腐机构来说尤为重要。正如香港廉署举世闻名一样,廉政公署英文名称的意思是“独立反贪公署”,“独立”乃是这一机构的精粹,也正因为独立才使得廉正公署在反腐败中不受外界干扰,相对独立办案,才使得该机构在反腐败中卓有成效。
二是正面引导和警示教育并举。通过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廉政公仆典型的树立和宣传,通过开展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的教育,形成正确的导向。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而对于腐败分子要加大惩罚力度,通过大量的对形形色色腐败分子惩处的报道,形成一种震慑的氛围:“只要腐败,必将受到严惩”,从而约束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三是进一步发扬民主,注重民意,畅通、拓宽民意在反腐方面的渠道。发扬民主、注重民意,是反腐的根本。这其中开放的社会舆论也将在反腐败中发挥重要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遏止腐败之风。
四是对行贿者不良记录的报道、监管和惩处。建立不良系统,发布行贿企业和个人的不良信息,使其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一旦行贿,终生背负着不良记录。而对国企,党支部也可以发挥其监督举报的作用。
五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使权力得到有效地限制和运用。必要的权力分散是保持反腐败机构独立性的重要保障,这样不仅有利于反腐败工作,而且也提高了行政效率,真正形成高效廉洁的政府。
六是和国际合作,取长补短,建立信任机制,完善引渡腐败分子机制。中国的国外腐败大军相当多,而其中引渡回国的却很少,这就要求国际间加强合作,增强信任。
但是纵是想出上述诸多措施,个人认为现在所想出的这些措施仍待改进,因为中国有其特殊的国情。首先,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对权力的过度集中加之中国人对于人际关系的特殊处理方式,使得在反腐败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界人为的影响。民主舆论所能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其次,反腐机构能否取得成效值得怀疑。国家预防腐败局的独立性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只是相对独立的,根本无法真正作到名副其实的独立,这就使得这一反腐机构的有效性大大折扣了。再加之国家预防腐败局没有案件调查权和采取强制措施权,不具体办理案件,使得人们对于这一机构能否有效地起到反腐败作用持怀疑态度。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国家预防腐败局又将成为一块鸡肋;再其次,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注定中国企业是一个集国家企业与私有企业于一体的混血儿,这就使得中国的反腐败工作难上加难。这其中对于私有企业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也更加困难;最后,对于国际合作这一举措目前来说只能是设想,有待实现。
实行反腐败政策是必然的,就算是为了其执政地位的稳固政府也会如此做的,但我希望随着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诚挚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得到贯彻,反腐败工作能早日取得实质性、根本性的成效,腐败问题能在不久的将来不再成为社会的毒瘤、民愤的焦点.
第二篇:浅谈明代贪污现象的原因
浅谈明代贪污现象的原因
摘要: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有个性的朝代,它孕育了中国历史上最专制的封建统治,体现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隔阂。贪污腐败问题作为一个政治问题在明朝出现有各种不同的原因,在今天对这些特点的再次认定和研究,对于当今的反腐惩贪工作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关键词:明朝;贪污现象;原因;
明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明史专家黄仁宇先生把明朝定义为“一个内向和非()[1]P177竞争性的国家”,因为明朝在前期曾出现过积极的海外行动即郑和下西洋,但至明中期以后便以防御为主,闭关自保,“内向”的将自己于其他国家隔离,成为一个黄先生口中的“由自然经济绝对统治”的“非竞争性国家”。经济决定政治,封建的自然经济的统治必然决定了政治上的专制。所以,明朝建立了历史上最全面的专制制度、开创了特务制度的先河,在吏治方面,明朝自朱元璋的“治乱世用重典”开始,历代君主都重视吏治整顿;但即使有重刑如朱元璋的“剥皮实草”,也未能刹住贪污腐败之风。明朝的贪污现象具有典型性,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明朝监察制度的失效
明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完备的监察制度。其“监察制度之完备,人员之庞大,权力之威重,作用之巨大,超过了历朝历代,堪称中国之最。”这一套监察制度出自朱元璋,他首先废除了元时的御史台,设都察院。在其下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令其“专纠百官,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4](P1179-1180)其次,在地方实行御史巡按制度,设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对各地方的吏政、治安、水利、风俗、民隐等进行考察,保护地方安全;此外,还建立了六科给事中的组织机构,以此来监察吏、户、刑、兵、工、礼六部;建立了一个由皇帝人为掌控的全面而系统的监察机构。
但是,即使在朱元璋凭借个人威信与重刑统治明王朝时,也出现了有名的空印案和郭桓贪污案,而在若干年后的明神宗时期,连赈灾的银子、修筑工程的款项都成了贪污的对象,对整个国家百姓造成了重大而恶劣影响。
在《明史》卷二三四《曹学程传》中说道:“御史王麟趾劾湖广巡抚秦燿结政府状,谪徐沟丞。(御史郭)实复劾(秦)燿,燿乃罢。比去任侵赃赎银巨万,为衡州同知沈铁所发,下吏戍边。故事,抚按赃赎率贮州县为公费。自(秦)燿至都御史李采菲,御史沈汝梁、祝大舟咸以自润败,自是率预灭其籍,无可稽矣。”[4](P797)在此提到的李采菲是巡抚山西的右副都御史,沈汝梁为巡视下江御史,祝大舟为江西巡按,这些代天子巡狩的钦差们纷纷落马,说明了由人掌控的监察制度是不可靠的。
(二)、明朝官吏贪污不被监督惩罚与其君臣关系的疏密有重大联系
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在权钱面前更注重的是权而非钱。这一思想就使皇帝对某些事、对某些贪钱不贪权的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现象在后来的清朝更为明显。吴思先生在他的《血酬定律》一书中也曾言到:“皇家贵族为了维护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秩序,为了保护法酬,减轻工作负担,不能不雇佣代理人,也不得不容忍代理人作弊,容忍他们建立的潜规则体系。消除潜规则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允许受害者监督、控制官吏,而让羊群监督甚至控制牧羊犬是很危险的,是可能导致变天的„„为了保证血染江山永不变色,控制权一定要牢牢掌握在牧主手 中,哪怕潜规则泛滥为滔天洪水。”[7](P9)
明朝的贪污与明朝君臣的博弈是分不开的。明朝的君臣关系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一开始就充满了斗争的意味。起初,农民皇帝朱元璋受尽官府的打击压榨,终于一跃成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帝王时,对那些俯首于他的臣子们产生了不满和敌意。
吴思先生在他的《隐蔽的秩序》中曾经对当时明朝官员的“工资”作出一番比对:“省级的最高领导,每年名义工资„„折合下来是每月11780元。正司局级每年名义工资„„月薪„„相当于3930元人民币。”[5](P71-73)作者在后面提到过这只是名义工资,但明朝的“工资”不以银两发放,而是以实物发放。因此,常常会出现不能全额领到米粮,而是以其他如布匹、胡椒和苏木等等形式发放,而这些东西的折算率就远不如大米,而再加上这里那里的费用消耗,县官的月工资只能保障在1000元左右。因此就出现了官员们的生计问题。
因此在明朝,最初是帝王统治臣子。洪武年间,臣子只能服从执行皇帝的命令而不可以有其他想法,这从朱元璋设立厂卫制度就可以看出来。“朱元璋称帝之后,鉴于以往的失误,改革了军事和政治机关,但是改革这些机关容易,如何才能保证他们忠心耿耿呢?就算他们忠心耿耿,万一有紧急情况的话,又如何保证传达到自己耳朵里的是真实准确的呢?为此朱元璋设立了两套机构,一套是督
[8](P35)察院,另一套是锦衣卫和检校。”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两大力量,帝王与臣子不和,在这个王朝一开始就种下了祸根;一直被皇帝钳制住的官员们到了适当的时机便会反过来制衡君主的权力。如在明朝中后期的万历一朝、隆庆一朝等等,皇帝与官员是相互对立的。随着时间的发展,朝臣们逐渐扭转了局势,取得了主动。
明神宗朱翊钧时期的君臣关系就反映了上述现象。万历皇帝幼年即位,受到张居正的辅佐,但随着张居正的死亡和其“罪行”的被揭露,万历皇帝的观念受到了刺激,从而使这个帝王变得更加的偏激、消极。他对朝廷上的事不闻不问,甚至长期不上朝,而在与臣子们就“传统问题”(立嗣)的斗争中屡次败下阵来,更加重了万历帝对自己朝臣的憎恶,于是君臣关系愈发的尖锐化。这样一来,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两大主角帝王与臣子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隔阂,而皇帝自身所特有的封闭性使得他与朝臣相脱离,成了一个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孤立的皇帝,而以“传统”来压制帝权的臣工取得了这场博弈的胜利。因而官官相护、贪污之风日盛。
(三)、物质条件的优越和社会风气的转变架起了明代滋生贪污的温床
“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之一”。“一个时代的饮食文化,„„反映了该时代的生产状况和经济水平,„„”[9](P62)我们知道,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大力倡导节俭,上行下效,各地竞尚俭约,其中以江西为甚。陆容《菽园杂记》中叙述说“„„如吃饭,先一碗不许吃菜,第二碗才以菜助之,名曰‘斋打底’。馔品好买猪杂脏,名曰‘狗静坐’,以其无可遗也。劝酒果品,以木雕刻彩色饰之,中惟时果一品可食,名曰‘子孙果盒’。献神牲品,赁于食店,献毕还之,名曰‘人没分’。„„”[9](P62)而到了明朝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产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社会风气也随之一变,出现了大吃大喝,竞相攀比的情况。
吃喝从仪式程序到种类花样都有了很大的改变。顾起元的《客座赘语》中提到:“明英宗正统年间请客吃饭,‘如六人、八人,止用大八仙桌一张,肴止四大 盘,四隅四小菜,不设果,酒用二大杯轮饮„„午后散席’„„”[9](P63);发展到嘉靖年间,“乃有设乐及劳厨人之事矣”,也就是在饮宴的同时有歌舞助兴和请专门的厨子来置办酒宴了。从吃的内容来看,在以前请客,“只是果五色,肴五品„„”即使大宴宾客,也只是增添虾、蟹、蚬、蛤三四物,一年中只有一两次这样的机会,而“今寻常燕会,动辄必用十肴,且水陆毕陈,或觅远方珍品,以求相胜。”[9](P64)由此种种,形成了明朝奢靡的社会风气,从而也就架起了滋生贪污的温床,凡事都以吃喝为纽带,吃喝之风奢靡,因此也助长了官员的贪污之风。
综上所述,明朝是一个异于中国封建社会其他王朝的王朝,是一个内向型的王朝,他体现了很多矛盾,因此使整个帝国都呈病态发展、繁荣、灭亡。而作为每个社会都会出现的贪污腐败现象,在明代也或多或少的受其背景影响而有着不同的原因:明朝有着史上最完备的监察制度,但仍然存在严重的贪污现象;明朝的官员在领着极低的俸禄的情况下不惜冒险与君主博弈,大规模的集体贪污;明朝君主注重法制但却总把自己放在法律之外;往者已矣,明朝的繁荣与衰退已不再在,却可作今日之鉴。
参考文献
[1]黄仁宇.中国大历史[M](1997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2]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1997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3](清)张廷玉 等撰.明史[M](2000版).北京:中华书局,2000: [4]南炳文 汤 纲.明史[M](199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5]吴 思.隐蔽的秩序[M](2004版).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6]王 毅.明代中后期法律文化的逆现代性.王春瑜.明史论丛(第二辑)[C].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7]吴 思.血酬定律[M](2003版).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
[8]朱孟阳 编著.细说明代十六朝上册[M](2005版).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 [9]滕新才.明朝中后期饮食文化探赜.王春瑜.明史论丛(第二辑)[C].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10]王春瑜.明代宦官简论.王春瑜.明清史散论[C].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 [11]王天有审定 许文继 陈时龙著.正说明朝十六帝[M](2005版).北京:中华书局,2005:
[12]王春瑜.明代宦官与江南经济.王春瑜.明清史散论[C].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
The Reas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Malversation Phenomenon in Ming Dynasty
Abstract:Ming Dynasty is a special characteristic dynasty in feudal society of China.
It bred the most autocratic
institution and reflect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uling class of Ming Dynasty. Mlversation phenomenon in Ming Dynasty had its own special reasons, and appeared som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as a political phenomenon.
Today,we conclude and do the disquisition on this question once again,which have the important and positive significange to the work of anti-corruption.
Key words:Ming Dynasty;malversation phenomenon;reasons;characteristic;
第三篇:对贪污腐败问题看法问卷调查
当代青年对贪污腐败问题看法调查问卷
1.请问那你正在攻读或以获得的最高学历10.您认为就我国现今的政策是否足以解决A初中B高中C大学D大学以上 社会上存在的腐败问题?
A是的B还不够C不确定
2.您的年龄A 16-20岁B 21-25岁C 25岁以上 11.当您面对您所在地方政府的腐败行为,您
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
3.您对新闻或者法制之类的节目关注如何?A没有关系到自己利益,对本人无影响,所以A经常看B偶尔看C 从不看 4.您认为在大学里面普及贪污腐败思想道德教育有没必要?A很有必要B无所谓C没有必要 5.您是否对我国处置贪污腐败问题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A是的,非常了解B基本了解C不太清楚D完全不了解 6.您的身边、附近是否出现过腐败现象?A是的B不清楚C没有 7.您认为贪污腐败是个别现象还是已经泛滥
成风?A泛滥成风B个别现象C不了解 您认为导致腐败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多选题)
A人的本性,对事物的追求与贪恋B 社会风气的迫使,加上身边的人事物的影响C政府打击腐败的政策不足、力度不够D 其他 9.您认为中国现在的社会腐败问题严重吗?A很严重B一般般C不严重 CABACA(ABC)ABA(ABC)AD
不管,无所谓
B作为政府部门,我无法容忍如此行为,我要
举报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政府不好惹,会有人举报的12.您认为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加强、提高自身的防腐能力,做一名清廉的公民?(多选题)A经常观看新闻、法制等相关节目,增强相关方面的知识
B开卷读书,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怡情养性、提升境界、远离低级趣味C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
微杜渐、保持操守,牢牢把住政治思想、道德
品质
13.请问你认为这些贪污腐败的官员能够落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题)A尽管部门发挥作用B贪污腐败过分嚣张
C 内部斗争D群众监督
14.请问你认为彻底根治贪污腐败问题需要多
长时间A 30年内B 50年内C100年内D不可能根治
8.
第四篇:对贪污腐败问题看法问卷调查
当代青年对贪污腐败问题看法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11.当您面对您所在地方政府的腐败行为,您
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
2.您的年龄 A没有关系到自己利益,对本人无影响,所以A 16-20岁 B 21-25岁 C 25岁以上 不管,无所谓
B作为政府部门,我无法容忍如此行为,我要3.您对新闻或者法制之类的节目关注如何? 举报 A经常看 B偶尔看 C 从不看 4.您认为在大学里面普及贪污腐败思想道德教育有没必要? A很有必要 B无所谓 C没有必要 5.您是否对我国处置贪污腐败问题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 A是的,非常了解 B基本了解 C不太清楚 D完全不了解 6.您的身边、附近是否出现过腐败现象?
A是的 B不清楚 C没有 7.您认为贪污腐败是个别现象还是已经泛滥成风? A泛滥成风 B个别现象 C不了解
您认为导致腐败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A人的本性,对事物的追求与贪恋
B 社会风气的迫使,加上身边的人事物的影响C政府打击腐败的政策不足、力度不够
D 其他 9.您认为中国现在的社会腐败问题严重吗? A很严重 B一般般 C不严重
10.您认为就我国现今的政策是否足以解决社会上存在的腐败问题? A是的 B还不够 C不确定
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政府不好惹,会有人举
报的
12.您认为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加强、提高自身的防腐能力,做一名清廉的公民?(多选题)
A经常观看新闻、法制等相关节目,增强相关方面的知识 B开卷读书,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怡情养性、提升境界、远离低级趣味 C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
微杜渐、保持操守,牢牢把住政治思想、道德
品质
13.请问你认为这些贪污腐败的官员能够落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题)A尽管部门发挥作用 B贪污腐败过分嚣张 C内部斗争 D群众监督
14.请问你认为彻底根治贪污腐败问题需要多
长时间
A 30
年内
B 50
年内
C100
年内
D
不
可能根治
8.
第五篇:对如今社会冷漠现象的分析
对如今社会冷漠现象的分析
一个心理学家说过的另一件事:他说,一个歹徒,在一个偏僻地方,看到一个妇人,想打劫,但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个人,他不敢下手。这个歹徒就跟随着这个妇人,准备下手时,看到旁边窗子有个人在那看着,那里估计只有一户人家。但他还是没有下手,当妇人来到住处,在上楼时,那里各家各户都亮着灯,而且那时人们大多还没有休息,因那时还比较早。谁不知,歹徒在此时下手。妇人大喊,但没人出来帮忙。这样的社会现象是什么原因呢?
学者分析:那是人的责任感和依赖感在作怪。歹徒看见有一个人时,他不下手,因为他知道,当妇人叫喊时,那个人很有可能会上来帮忙,因他不帮,没其他人,他会觉得,这是他的责任。经过那户人家时,那只有一户人,他们也会认为那也是他们家的责任。很有可能出来帮忙。但当经过到万家灯火时,他反而不怕了,因他认为,不一定有人来帮,因为,他们觉得大家都有责任,有种依赖和责任分摊。
社会的这种“大呼救命无人理睬”的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呢?是人的本身素质差,又还是社会本身存在问题呢?难道真的只是责任感在作怪呢?要是是这样的话,那么,人们的这种责任感的依赖思想和分摊思想又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是法律对歹徒的判罪轻,还是对这些自卫行为,或是出来帮助的人的有关制度不完善呢?当出来帮助的人,要是不小心打死打伤歹徒有罚吗?我想造成大家责任心的,不是一时造成的,俗语说: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那该如何消除社会道德冷漠现象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感化道德冷漠,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选择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公德行为,需要自己和社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努力。道德冷漠的行为虽然来源于个体,但是,由于道德冷漠也像道德意识的形成过程一样,是人与人之间在长期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因此,对于见义勇为这样的公德意识的培养与对道德冷漠的消除,不仅需要个体内在的体验与觉悟,同时还需要社会公众舆论的热情支持,需要社会有关奖惩制度的保障。用积极的群体氛围来感化个体的道德冷漠,用制度保障遵守公德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公德意识,使社会公德建设持续、稳定地发展,并达到良性循环。而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需要我们社会的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作为社会,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与社会公德的宣传普及,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弘扬社会正气,让见义勇为成为社会称颂、赞美和人们崇敬、效仿的行为。
(二)倡导见义勇为,正确处理“勇”为与“智”为关系。倡导见义勇为,并不是说要大家不看条件、不计成本、不顾后果、盲目蛮干。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出人意料,进行不法侵害的歹徒往往是有备而来,而我们却往往处于没有足够心理准备和行为防范状态的不利情况下。因此,当面对突发事件时,我们除了要有正气和勇气之外,还需要理智与计谋。“勇”为和“智”为同等重要。一方面,在有可能降低危害的情况下,如果只有“勇”而缺乏“智”,不但会影响见义勇为行为的效果,见义勇为者自身也很有可能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当危机发生的时候,作为公民,如果缺乏“勇”为,则可能成为缺乏勇气与不法分子、不法行为作斗争的旁观者。而这种旁观,客观上造成对恶行的放任,甚至是对犯罪的纵容,将使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公德观念发生扭曲,并可能因为置之不理的态度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既要正确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又要防止借口“智”为而不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主持社会正义,降低社会危机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见义勇为。
(三)矫正道德冷漠、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爱会浇灌一切,爱会滋养一切,爱更会繁荣一切。爱能让麻木的道德复苏,使泯灭的良知苏醒。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消除社会道德冷漠现象,全社会应重视爱心培育工作,使每个公民都有一颗滚烫的爱心。培育爱心,要做好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首先,要从“小爱”做起。一个有血性有道德良知的社会公民应具有以自我为核心的“小爱”的品性。“小爱”先须从爱自己做起,包括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名誉,爱护自己的财物,爱护自己的所有;再者要爱自己的家庭,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让子女健康茁壮成长。
其次,要从身边爱起,爱我们周围的一切。爱花草,保护环境;爱诚信,办事公道;爱岗位,敬业奉献;爱祖国,遵纪守法;爱人民,服务大众,等等。有了爱,人们就懂得“慎独”;有了爱,社会上就不会有光天化日下拦路抢劫;有了爱,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就会发扬光大··一爱,就需要从自我做起,爱我们周围的一切。
最后,升腾境界,孕育“大爱”。“大爱’,就蕴藏在爱党、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五爱”是爱的五个维度,在现阶段,也基本上涵盖了爱的所有内容。“大爱”精神乃“立身”之基,建业之本。人只有将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才会作出爱之选择,爱之举措和爱之行动。只要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言谈举止、行为活动符合基本道德,践行着社会公德,坚守着职业道德,承传着家庭美德,他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精神文明的好公民。人只要有博大的爱心,关心他人,热爱群众,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用实际行动谱写一首首《爱的奉献》之歌,他就成为典型的榜样和时代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