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本办核算制度
矿建一公司成本核算制度
为了加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公司效益,逐步改善公司的经营成果,特制定矿建一公司经营成本核算制度。
一、财务科设立成本办,专门负责公司各项目部的成本核算管理,各项目部主管会计负责
当月的成本核算。
二、项目部成本核算项目:
1.材料费:包含大宗材料,水泥、砂石、混凝土、钢材等
2.人工费:包括生产一线员工发生的直接人工费、机关后勤管理人员发生的间接人工费。
3.机械使用费:指生产现场的主要施工设备,如提升绞车、稳车等。
4.设备租赁费:项目发生外租设备的,要进行每月设备租赁费的提取。
5.水电费:指施工现场发生的为设备正常运转提供动力发生的电费、水费,以及机关后勤
生活区为保证职工日常生活发生的电费、水费。
6.机械维修费:指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发生的维修费、保养维护费等
7.折旧费:主要是指施工设备、办公资产等每月损耗应按月计提的折旧费用。
8.车辆费用:指项目部铲车、半客车、小轿车发生的燃油费、维修保养费、过路过桥费等。
9.办公费:指项目部机关后勤发生的电话费、网费、纸张、笔、办公桌椅、打印机、复印
机、电脑等耗材类费用。
10.管理费:指集团总部、工程处日常为项目部提供管理服务发生的费用,以及为管理人员
应上缴的各项社保费用。
11.差旅费:指项目部员工因工作需要,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餐费等
12.招待费:指因工作需要对外、对内发生的餐费、烟、酒、茶叶等。
13.排矸费:指排矸租用外单位车辆发生的土方运费。
14.税费等:指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三、坚持每月定额材料考核制度,由计划科、材供科、成本办、各项目部经理和财务主管
组成考核小组、定期对各项目部主要定额材料进行考核,对于超过定额标准材料的单位
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行整改。
四、根据当月甲方签证完成的工作量,按各项成本费用分项核算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
对比,编制成本快报,并做出成本分析说明。
五、每月2号之前项目部主管会计报送总部财务科成本办相关成本报表,成本办对各项目当
月的成本费用进行汇总,综合分析当月的成本超降原因,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相关
领导汇报,并对相关项目部提出整改要求。
六、经营分析报告:每月各项目部财务部门、工程处财务科要分别对本项目部、工程处当
月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以表格和文字的形式同时阐述说明,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向相关部门发表整改意见。
2012年2月14日
第二篇:材料采购成本的核算
《材料采购成本的核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A知识特点:《材料采购成本的核算》位于新版教材《基础会计》中的第五章第二节。第五章的成本计算是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本节课介绍了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计算及账务处理,知识结构比较简单,计算稍复杂些,属于有一定难度的集计算与分录相结合的综合性章节。B内容特点:本节课讲述的是关于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计算及账务处理,条理清晰,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同时,材料采购成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用贴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引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并加深印象。C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一财会专业8班,这个班级的学生基础较好,对学习有很高的热情,喜欢钻研,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
2、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A知识目标:要求A层学生熟练掌握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尤其是运费的分摊,B层学生掌握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及账务处理,C 层学生基本掌握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及账务处理。B能力目标:培养A层学生熟练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培养B层学生分析、判断和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培养C层学生基本分析、判断和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C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来为企业当好家理好财。
3、说重点难点的确立与依据 A重点:A层学生学会采购多种材料成本的计算,B层学生学会采购两种材料成本的计算,C层学生学会采购一种材料成本的计算。B难点:A层学生能进行多种材料的计算和账务处理,熟练分摊运费,B层学生能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材料采购成本的账务处理,C层学生会做结转材料采购成本的会计分录。
二、说教法 强调实训操作应贯穿于学习的始终特点:注重能力培养与实用功能;目的:把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体现会计专业学科特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采用:
1、“创设问题”教学法,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成本员和计划核算员职责
成本员职责:
(1)根据预算负责编制项目单位工程“降本计划”,负责落实本计划的贯彻实施。(2)配合和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单、工程设计变更增加工作的签证及各类原始记录的基础管理工作。
(3)及时间项目经理提供成本分析数据,并反馈给有关人员,参与项目经理部的有关经济决策和合同谈判、签证。
(4)经常了解生产经营和生产成本费用开支情况,做好分部分项成本分析工作;工程竣工后,做好竣工工程综合分析,协助项目经理组织经济活动分析。
(5)根据会计核算要求,做好材料采购结算库存,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正确编制记录凭证,及时登记各种财务明细帐,正确计算单位工程成本,及时编制各种报表。(6)负责各类财务、成本、资料的整理、项目结束后装订归档。
(7)认真履行财政监督职权,记好资金台帐,把好项目经理部的经济核算关。
计划核算员职责:
(1)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并根据总进度计划的目标,编制施工作业计划,参与编制劳动力需用计划机械设备需用计划,材料构配件供应计划和资金平衡计划。
(2)参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时掌握劳动力、材料供应、机械配置等信息,并注意灵活运用。
(3)协调好各种计划之间关系,注意做到以总进度计划为龙头,其他资源配置计划对总进度计划起到保证作用。
(4)注意收集项目施工工期签证的资料,动态管理施工工期,调整总进度计划并进行跟踪。(5)编制旬月施工工作计划,并做好计划的上报工作,参与生产调度和参与协调安装等单位的施工配合。(6)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做好工程项目的开工、竣工、形象进度、产值、实物量的统计工作。
(7)做好工程资料的积累,合理设置统计台帐,并及时登帐,指导施工员记好施工日记。
第四篇:部门核算与成本控制
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都是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企业里到处都在花钱:客户接待要花钱、市场公关要花钱、行政办公更要花钱、水电气房屋维修汽车电话人吃马喂没有一样是不花钱的。企业的管理者于是感叹:这一天从早到晚签出去的哪是单子啊,整个是一张张的钞票!
于是,企业的管理者每天都在重复思考一件事:提高竞争力、满足客户、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这就涉及到企业中非常敏感的话题:成本的有效控制问题。
一、企业成本控制者的困惑;
一般来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是通过业绩、工作成果、工作量和效率等来进行的,即为“绩效考核”。但对一个部门,特别是企业的职能部门,考核的方法和标准就难以准确确定,考核的标准和成果是否合理真实也难以界定。
员工的考核通过人力资源部,辅以有效的管理工具即能有效实现目标,但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就不是靠一、二个部门就能实现的,企业的管理者为控制成本想了许多办法,比较常见的有:
(1)高度集权。大到上千万,小到几角几分,全部都要经过最高管理者的签字,一句话,没有最高管理者的签字,一分钱也休想从财务拿出来;
(2)部分授权。中层经理们有一定限额的审批权,超过限额就必须请上一级主管签字,如是层层审批,直到最高管理者;
(3)亲信授权。这是许多民营企业的“特色”,财务审批上全部是亲信(往往也是亲戚)把关,凡是财务开支全部由亲信确认,然后是自己签字,外人一概不用;
以上种种方法的效果一般都不大好,高度集权的管理者日益发现自己被一大堆的琐碎小事所淹没,办公室老是有经理们秘书们进进出出,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签无数的字,具体哪些是该花的哪些是不该花的,根本没有时间细看。月底看财务报表才吓一跳,这个月又比上月多了几百万的开销,赶紧叫财务部门查帐,发现千头万绪全部是自己签了条子的,这边帐还没处理完,那边又一大堆的单子等着签字了。
部分授权的领导自己以为管理得当,忽然有一天发现了问题,经理们经常把超过权限的单子分开来签报,这样每笔单子都在经理们的审批权限内;部门的办公费用连续上涨,复印纸一个月用了三十多箱、有的部门四五个人一个月领了六七个计算器二十多支笔、公司水电气电话费更是数目惊人,而行政部门根本没有办法控制,于是管理者认为行政部失职,走马换将一番,结果费用开支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选择亲信授权的管理者在费用开支上感觉良好,每月花的都还可以,但渐渐发现公司有点儿不对劲,公司内死气沉沉、员工们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的让人吃惊、工作你推我让,当年一起意气风发的干劲全然不见了。
纠其根本原因,症结在这些管理者采用的是“堵”的办法,在他们眼中企业到处是窟窿,需要到处去堵这些窟窿。
高度集权使得中层管理者和员工没有积极性,一个没有自主性和发展空间的岗位怎能留住真正的人才?
部分授权的中层经理们虽然有自主权但这个自主权与高度集权一样,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部门经理实际并不控制本部门的开支,他们乐得作个好人,凡是在自己权限内的开支一律放行而不会有任何阻碍,行政部并没有权力否定其他部门的经理们(那样岂不是行政部经理要高于其他经理们了),怎样控制的了?[!--empirenews.page--] 亲信授权最直接的结果是伤害了员工和其他经理们的心,在这样的环境中有谁愿意成为“企业人”?那么有能力的都飞走了,留下的多是无所作为的,这样的企业怎能长久?
所以说:堵不是办法,导才是上策。要知道,成本控制的要害在于企业的“单元”——部门,而不是在于“个体”——员工,抓住了这个根本,企业成本控制难题迎刃而解。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都是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企业里到处都在花钱:客户接待要花钱、市场公关要花钱、行政办公更要花钱、水电气房屋维修汽车电话人吃马喂没有一样是不花钱的。企业的管理者于是感叹:这一天从早到晚签出去的哪是单子啊,整个是一张张的钞票!
于是,企业的管理者每天都在重复思考一件事:提高竞争力、满足客户、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这就涉及到企业中非常敏感的话题:成本的有效控制问题。
一、企业成本控制者的困惑;
一般来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是通过业绩、工作成果、工作量和效率等来进行的,即为“绩效考核”。但对一个部门,特别是企业的职能部门,考核的方法和标准就难以准确确定,考核的标准和成果是否合理真实也难以界定。
员工的考核通过人力资源部,辅以有效的管理工具即能有效实现目标,但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就不是靠一、二个部门就能实现的,企业的管理者为控制成本想了许多办法,比较常见的有:
(1)高度集权。大到上千万,小到几角几分,全部都要经过最高管理者的签字,一句话,没有最高管理者的签字,一分钱也休想从财务拿出来;
(2)部分授权。中层经理们有一定限额的审批权,超过限额就必须请上一级主管签字,如是层层审批,直到最高管理者;
(3)亲信授权。这是许多民营企业的“特色”,财务审批上全部是亲信(往往也是亲戚)把关,凡是财务开支全部由亲信确认,然后是自己签字,外人一概不用;
以上种种方法的效果一般都不大好,高度集权的管理者日益发现自己被一大堆的琐碎小事所淹没,办公室老是有经理们秘书们进进出出,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签无数的字,具体哪些是该花的哪些是不该花的,根本没有时间细看。月底看财务报表才吓一跳,这个月又比上月多了几百万的开销,赶紧叫财务部门查帐,发现千头万绪全部是自己签了条子的,这边帐还没处理完,那边又一大堆的单子等着签字了。
部分授权的领导自己以为管理得当,忽然有一天发现了问题,经理们经常把超过权限的单子分开来签报,这样每笔单子都在经理们的审批权限内;部门的办公费用连续上涨,复印纸一个月用了三十多箱、有的部门四五个人一个月领了六七个计算器二十多支笔、公司水电气电话费更是数目惊人,而行政部门根本没有办法控制,于是管理者认为行政部失职,走马换将一番,结果费用开支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选择亲信授权的管理者在费用开支上感觉良好,每月花的都还可以,但渐渐发现公司有点儿不对劲,公司内死气沉沉、员工们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的让人吃惊、工作你推我让,当年一起意气风发的干劲全然不见了。[!--empirenews.page--] 纠其根本原因,症结在这些管理者采用的是“堵”的办法,在他们眼中企业到处是窟窿,需要到处去堵这些窟窿。
高度集权使得中层管理者和员工没有积极性,一个没有自主性和发展空间的岗位怎能留住真正的人才?
部分授权的中层经理们虽然有自主权但这个自主权与高度集权一样,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部门经理实际并不控制本部门的开支,他们乐得作个好人,凡是在自己权限内的开支一律放行而不会有任何阻碍,行政部并没有权力否定其他部门的经理们(那样岂不是行政部经理要高于其他经理们了),怎样控制的了?
亲信授权最直接的结果是伤害了员工和其他经理们的心,在这样的环境中有谁愿意成为“企业人”?那么有能力的都飞走了,留下的多是无所作为的,这样的企业怎能长久?
所以说:堵不是办法,导才是上策。要知道,成本控制的要害在于企业的“单元”——部门,而不是在于“个体”——员工,抓住了这个根本,企业成本控制难题迎刃而解。
二、部门核算有效解决成本控制难题;
成本控制实际上是一个全员参与、个体控制的过程。说它全员参与是指企业的每一个人都会影响成本控制的结果,但成本控制的重点不是这些单个的个体,而是这些个体的直接领导者——作为“兵头将尾”的部门经理们。
现代企业对部门经理的职能界定上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对本部门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如果部门经理们真正对本部门实施了有效的成本控制,实际上就实现了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
因此实行以部门为单位的“部门核算”方法是一个有效的工具。
部门核算是一种针对部门进行的经济控制考核方法,也是一种充分授权部门经理的经济核算方法。主要内容是:对各部门下达全的成本、利润指标,在这个指标的控制下,部门经理可以自行决定本部门收支项目,公司指定财务、行政、审计等部门(或者是一个专门的项目小组)定期对其进行监督检查、费用稽核,定期进行公布,年终进行汇总,兑现奖惩,部门经理在整个部门的费用上有充分的自主权,但同时也承担完全的责任。
为刺激部门经理和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一般的核算办法中都包含这样的信息:凡成本低于预算、利润高于预算的部分按比例进行奖励,奖励的方法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部门提留,反之进行相应惩罚。费用的控制结果将直接影响部门经理下一的薪资待遇,企业通过对部门经理的控制、员工本身的控制意识增强以及员工——部门经理间的自觉监督实现了成本控制的目标。
部门核算的指标包含经济收支但不局限于此,可以有其他指标,比较常用的有:薪资、嘉奖、员工带薪休假等;
部门核算优点是充分授权部门经理,极大地调动了中层管理人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成本利润与个人(部门)利益挂钩,每个部门、每个主管、每个员工都会密切关注成本利润,追求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润,从而实现公司经营成本降低和利润最大化。
可以说部门核算解决了两个问题:部门主管不管和没有依据管的问题,没有制度就没有执行的依据,部门主管怎样来管?为什么管?往往会导致这样的问题:部门主管做“好好先生”——只要员工申请就签字,或者部门主管想控制,但有依据吗?没有。[!--empirenews.page--] 实施部门核算最重要、也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确定部门的预算,预算高了失去核算的意义,预算低了部门会难以运转,关键是确定这个“度”,要想处理好这个问题,关键的就是发动财务、行政部门(成本运行部门)的力量,同时在制定这个指标时考虑缩小执行周期,比如一个季度。在第一、二个(甚至更多)考核周期内依照实际进行微调,需要一段试运行。
具体的预算指标的确定方法及比重:
1、人员办公费用70%;
2、设备设施维护(折旧)25%;
3、其他不可预见支出5%;
综上所述,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部门经理的职责权限,将其对本部门费用的成本控制任务作为考核和监督部门经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来明确说明,通过部门经理的控制以及员工的普遍监督达成目标,实现公司内的“成本控制”目的。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成本控制,一般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费用控制难题,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常有裨益。
第五篇:餐饮原材料成本的核算
餐饮原材料成本的核算
从理论上讲,餐饮产品的成本应是餐饮产品制作过程中活劳动与物化劳动耗费的总和。但由于餐饮产品的种类多,数量零星,生产、销售和服务功能通常融为一体,因此在实务中,很难将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严格地“对象化”,而是将餐饮产品加工制作过程中耗费的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企业管理费用等作为期间费用分别计入营业费用或管理费用中。因而餐饮产品的成本仅指饭店一定时期内耗用的原材料、调料和配料的总成本。
由于餐饮产品具有种类多和数量零星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按每一菜(或主食品)核算其单位成本,成本计算的工作将十分繁重。为了减轻成本计算的工作量,餐饮产品的成本通常按全部或大类计算。其总成本的计算与结转可分别采用“永续盘存法”和“实地盘存法”。
(1)永续盘存法。永续盘存法是指按厨房实际领用的原材料数额计算与结转已销餐饮产品总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已销产品成本时,应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原材料”账户。
需要注意的是:若当月领用的原材料厨房全部耗用,产品也全部售出,则领用原材料的合计金额(即“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即为本月已销餐饮产品的总成本;若当月领用的原材料在月份内未用完,那么在计算已销餐饮产品的总成本时,必须将未用完的材料成本扣除。在这种情况下,已销餐饮产品的总成本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已销餐饮产品的总成本=月初“主营业务成本”+本月“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发生额-月末厨房剩余原材料的盘存额
按规定,厨房对于当月已领未用的原材料成本可保留在“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对于材料应办理退库手续,但如果下月继续耗用,为了简便起见,可办理“假退料”手续。“假退料”的做法已在本书第四章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例1】大都饭店进行餐饮产品生产而领用的各种原材料成本均直接计人“主营业务成本”账户。2003年7月份“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余额为5 600元,本月“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发生额(即所领用各种原材料的成本)为67 320元,月末厨房剩余原材料的盘存额为3 200元。根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记录和“厨房盘存表”,已销餐饮产品的总成本为:
已销餐饮产品的总成本=5 600+67 320-3 200=69 720(元)(2)实地盘存法。实地盘存法是按照实际盘存原材料的数额。例挤本期已销餐饮产品所消耗原材料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型的餐饮企业。
采用这种方法,平时领用原材料时,不办理领料的核算手续,也不作领料的账务处理。月终,通过盘店库存原材料和厨房已领未用的原材料,计算出月末原材料的实际结存额,然后“以存计销”。计算公式为:
本期已销餐饮产品的总成本=期初原材料的结存金额+本期原材料的购进金额-期末原材料的盘存金额
会计部门根据计算出的本期已销餐饮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成本后,应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原材料”账户。
3.商品进价成本的核算
(1)商品进价成本的内容
商品进价成本是指旅游、饮食服务企业附设的零售商场、商品部、餐饮部、小卖部等外购商品的实际成本。旅游、饮食服务企业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分为国内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和国外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国内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仅指进货原价,购进过程发生的运杂费、保管费等进货费用均列作营业费用;国外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除购进商品的进价外,还包括在进口环节缴纳的税金,如进口关税等。
(2)进价金额核算法下销售商品进价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旅游、饮食服务企业的库存商品在实行进价金额核算时,一般在销售商品当时只反映收入,不结转成本,月末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方法,一次计算出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
(3)售价金额核算法下销售商品进价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为了加强实物负责制,实行售价金额核算法的商品部、餐饮部、零售商场及小卖部等部门在商品销售以后,要及时注销所售出的库存商品金额,并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期末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并结转销售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将平时反映的售价成本调整为进价成本,即将售价成本中所包含的进销差价剔除,求得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
旅游、饮食服务企业平时可采用“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和“分类(或柜、组)差价率计算法”计算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年终结算前,则需采用“盘存商品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进行核实调整。
①综合差价率计算法
综合差价计算法是指月末按照全部库存商品的存销比例分摊商品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求综合差价率,然后再据以分别计算当月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以及期末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数额。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的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的账户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分摊的进销差价(即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贷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
月末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月末结转前“商品进销差价”的账户余额-本月销售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
【例2】京城饭店附属的商场4月末“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为218 900元,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贷方发生额为854 200元。月末“库存商品”账户的余额为67 3150元。有关计算如下:
综合差价率=[218 900-(854 200+673 150)]×100%=14.33%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854 200×14.33%=122 406.86(元)根据计算结果结转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122 406.86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2 406.86 经过上述转账后,“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余额即为已销商品的讲价成本,“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即为期末库存商品所应保留的进销差价。
综合差价率法简单,但采用这种方法,由于不同类别商品的进销差价率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差别很大,因而所有商品均按同一差价率分摊进销差价,必然会影响到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②分类(或柜、组)差价率计算法
分类(或柜、组)差价率计算法,.实际上仍然是一种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只不过将综合计算的范围缩小,按商品的类别(或柜、组)计算分类(或柜、组)差价率和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分别冲减各类(或柜、组)已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和平时多结转的销售成本。这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比综合差价率法准确。具体计算可比照综合差价率法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方法,企业的“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均应按商品的大类(或柜、组)设置明细账。
③盘存商品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
盘存商品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是根据年末库存商品实际盘点的结果计算出全部(或大类)商品实际应保留的进销差价,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账面结存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这种做法是在年终结算前,对平时采用“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或“分类(或柜、组)差价率计算法”计算的结果进行一次核实调整。具体作法如下:
第一步,根据年末各种商品的盘存数量和进货单价,逐一计算每种商品的进价金额,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类或全部库存商品的进价总额。第二步,用全部库存商品的售价总额减去全部库存商品的进价总额,求出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
第三步,将年末“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调整前的账面余额调为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若“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大于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说明平时少转了进销差价,应予以补转,借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反之,说明平时多转了进销差价,应编制冲减的会计分录,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例3】京城饭店附属的商场平时采用综合差价率法计算销售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年终盘点后根据“商品盘点表”计算出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为45 372元,而“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调整前的年末余额为56 900元。
本例中,“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调整前的年末余额大于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说明平时少转进销差价11 528元,应编制调整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 11 528 贷:主营业务成本 11 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