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依据某政发2008[17]号件《关于明确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民委员会资产管理权责利关系的意见》的相关规定,为明确指导社区股份合作社和村民委员会管理干部正确列支养老金、土地确权收益、计划生育费用、干部工资、过节费、土地补偿费、村政建设支出等财务工作,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村级集体经济支出的指导原则
村级集体经济活动(包括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民委员会)必须在严格执行《某某镇大额资金管理工作意见》和《关于明确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民委员会资产管理权责利关系的意见》的基础上,遵照“统筹兼顾、严格程序;发挥民主、维护稳定;规范分配、提高分红”的基本原则,周密考虑,认真分析资金来源和去向,合理确定收支渠道。
二、关于几项具体业务的指导意见
1、过节费
“过节费”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为增加村民福利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福利分配方式。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村不再发放过节费,把过节费纳入股民红利金额之内。未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村,暂时可以根据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适当发放过节费。
2、养老金
目前,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对参加本集体劳动的老人发放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发放养老金的资金来源是集体可经营性资产创造的经
济收入。随着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和北京市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各村应逐步规范养老金的发放,纳入股民红利分配,原则上不再发放。如需过渡发放养老金的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必须召开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未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村,根据村级财力情况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可以适当发放养老金。
3、计划生育费用
各村为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鼓励计划生育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由村民委员会列支。
4、干部工资
村民委员会和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干部,按工作分工和工作量采取基础工资与效益奖励相互补充的工资分配原则。各村应根据村情确定干部工资分配方案,要根据人口、工作人员数量、分管工作业务量、集体经济收入状况等因素确定基本工资,同时依据工作业绩或经济效益确定效益工资或奖金。(1)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村,村两委干部及工作人员由村委会发放,在社区股份合作社任职或兼职的人员由合作社发放。(2)未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干部及工作人员工资由村委会发放。(3)各村根据本村情况依据相关规定确定干部及工作人员工资发放标准。如上级相关部门对工资管理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时必须遵照执行。
5、土地确权收益
土地确权或延包时把土地流转到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民则享受土地收益权,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应充分利用股民提供的土地经营
权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土地确权收益应由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放。
6、村政建设
村政建设是村民委员会的一项主要工作职责。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后,村级管理资金受到分配比例较小的影响,资金数额不能满足正常的村政建设支出需要。针对这种现象,村民委员会应采取“压缩开支、争取扶持、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工作方法。重大工程项目可以由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召开股民代表大会讨论适当给予资金支持。
7、土地补偿费
土地补偿费大额资金的收支,必须列入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大额专储帐户管理,坚决禁止以各种名目按人头分发土地补偿费,禁止用于发放干部工资。土地补偿费每年资金使用原则上不得超过土地补偿费总额的5%,而且只能用于发展生产、增加积累、公益事业、集体福利等方面。使用方案必须先报某某镇村级集体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提交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才能实施。对于收益非常好的重大投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解决。
每年土地补偿费总额最高不超过5%可以列入集体收益核算,其中的30%可作为村民委员会收支使用,70%作为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收支使用。
三、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履行程序、严格把关
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面对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两委干部和理事会成员在深刻学习市、区、镇相关政策和管理意见的基础上坚持做到:
1、结合村情把建章立制工作落实到位。
2、各项资金支出要严格履行民主决策程序(股东代表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并由镇政府经管站把关后再进行分配或支出。
3、各村党支部书记和理事长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必须对经济管理工作加强领导。
4、加强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统筹安排资金,确保农村稳定、经济发展。
中共某某镇委员会
第二篇:关于加强电力设备安全隐患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电力设备(设施)安全隐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浏览次数: 153次 字号: [大] [中] [小]
电监会派出机构、大坝中心、可靠性中心,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集团公司,有关电力企业:
电力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以下简称设备隐患)是指电力设备(设施)在设计、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维护等环节中产生的可能导致危及设备(设施)运行安全或人身安全的的危险状态。设备隐患是引发或扩大安全事故的根源。为进一步加强设备隐患管理工作,有效防止因设备隐患导致的电力事故和电力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高度重视设备隐患管理工作
1、提高对设备隐患管理工作的认识。隐患险于明火,事故源于隐患。设备隐患管理是确保设备设施运行安全的关键环节,是有效预防电力事故和电力安全事件、加强电力系统安全风险管控、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国内外大量的电力系统事故表明,设备隐患是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重要输电通道设备设施、主力发电设备和电力二次系统设备等隐患成为电力系统的主要安全风险。各单位要增强做好设备隐患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加强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解决设备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加强设备隐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对设备隐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设备隐患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设备隐患治理各项措施。电力企业要切实将设备隐患管理作为电力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制定完善设备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广泛开展设备隐患管理教育培训,明确隐患排查评估、治理防范等各环节人员职责和工作标准,实现设备隐患的全过程管理。
3、落实设备隐患管理工作责任。电力企业要切实落实设备隐患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进设备隐患分级分类管理,制定并落实设备隐患管理方案,逐级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具体责任人员的隐患管理责任。电力监管机构要加强设备隐患管理的监督检查,建立设备隐患信息管理系统,对重大设备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二、加强设备全寿命周期隐患管理
4、加强项目设计选型及设备采购环节安全质量管理。电力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电力建设项目设备设计选型和采购管理,明确设备质量要求和性能指标,重要设备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裕度。要严格工程项目设计审查,防止误选有质量问题的设备进入生产环节。完善设备招投标制度,严把设备准入关,将监造抽检、设备故障、运行缺陷等质量因素纳入评标细则,优先选用成熟、可靠的设备,严防劣质设备中标。要建立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机制,加强设备供应商生产能力分析,合理设置授标限额,防范因分包、外包带来的质量风险;要对设备质量问题实行高效的追溯机制,坚决排斥质量和信用不良的设备制造厂商。
5、严格执行重要设备驻厂监造制度。电力企业要对重要设备实行驻厂监造制度,对设备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制造质量和设备制造单位的质量体系进行监督,参与制造单位设备制造工艺和技术参数修改的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对不符合技术规定和质量要求的设备不予使用。
6、严把基建施工、安装和验收关。电力企业要全面加强设备开箱验收、安装调试、工程分部及整体检收工作,督促设备供应商加强现场安装的专业化技术指导,提高建设质量和工艺水平。要加强隐蔽工程的旁站监理,对监造和建设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强化各级质量验收与消缺,严禁不合格产品、“问题”工程移交生产,将电力生产准备工作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形成“建管结合、无缝交接”的电力生产准备模式,从源头上抓好反事故措施的落实,将设备隐患消灭在设备投运前。
7、加强设备运行管理。电力企业要以提高设备安全性、可靠性作为设备运行管理目标,制定并落实设备运行、技术监督和预防事故的规程规范,为设备管理提供技术保障。要加强设备设施运行巡检,扎实做好预防性试验和运行在线监测工作,积极推进设备风险预控管理,强化重大设备反事故措施的落实。要加强新设备投产、电网非正常方式以及高温、强风、大雾、雨雪冰冻、洪涝等异常和极端气候条件下设备维护,及时消除设备隐患。
8、加强设备检修管理。强化设备检修的计划管理,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避免设备超期运行;建立检修质量目标考核机制,促进设备检修质量的提高;对设备检修进行全过程管理,从严管理检修队伍,严把检修准备关、过程控制关、质量验收关;开展设备检修后评价工作,实现检修质量的闭环管理。重要设备大修要积极推行检修监理。推进设备状态检修,全面开展设备状态评价,完善状态检修策略和状态检测技术手段,规范开展检测分析,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检测装备配置,确保设备状态可控、在控。
9、完善设备改造管理。进一步规范设备技改项目立项和过程管理,加大项目后评估力度。积极应用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设备性能。要落实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各地区气候特点,针对电力设备设施防冰冻、防雷击、防舞动、防台风等突出问题,采取差异化改造措施,进行补强加固,提高电力设备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设备隐患管理长效机制
10、完善重大设备隐患“双闭环”管理工作体系。电力企业要逐步推进设备隐患分级分类管理,将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和防范工作落到实处,形成设备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工作机制,实现设备隐患的检查发现、风险评估、分类评级、重点监控、治理改进各环节的责任落实的闭环管理。电力监管机构要建立隐患统计分析和通报制度,对排查出的集中性或危险性较大的隐患,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专项整治活动;要会同有部门对重大设备隐患进行挂牌督办和销号管理,实现重大设备隐患的闭环监管。
11、强化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工作机制建设。电力企业要结合春秋季节安全检查、并网安全性评价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等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设备隐患,要对其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危害程度及整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治理方案,确定治理的目标和任务。要根据隐患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做好各项应急准备。要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明确方法、措施、经费和物资、治理人员和机构、治理的时限和要求等内容,并保证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电力企业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要相关规定报告相关电力监管机构。
12、建立设备隐患信息共享机制。电力企业要建立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记录和管理;要加强对电力安全事故事件直接原因的技术分析,对有故障的设备型号、制造单位和设备隐患等情况进行披露,强化设备典型性隐患和“家族性”隐患的评估认定和统计分析,实行设备重大隐患月报告制度,防止类似事故事件的发生。
电力监管机构要通过监管报告、监管通报、安全生产简报等形式,及时通报电力事故事件有关信息;要建立与有关部门重大设备隐患信息通报机制,定期通报设备隐患信息,督促设备制造厂商进行整改,从源头上保证设备安全。
13、加强电力设备技术监督和可靠性管理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电力企业要将技术监督工作作为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的重要手段,落实各部门、各岗位技术监督责任,建立健全以质量为中心、标准为依据、计量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采用和推广成熟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监督指标管理和分析,对设备隐患进行超前分析和控制;要深入开展设备可靠性信息分析应用,加强主要设备运行趋势分析和全面状态评估,指导设备选型采购、日常维护、缺陷管理及技术更新改造等工作。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要建立电力主设备可靠性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发布电力主设备可靠性指标分析报告,更好为电力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服务。
2012年8月22日
抄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办公厅 2012年8月23日印发
第三篇:2021年XX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导意见
2021年XX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导
意见
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重要举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对村级集体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发挥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民富村强,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坚持自我发展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创新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乡镇要结合村经济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特征等条件,发挥区位优势,因村施策,多元发展。
2、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形式,转变农村集体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逐步建立权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集体经济运行管理机制。
3、市场导向,量力而行。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功能,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防止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加重农民负担,侵害农民利益。
4、保护环境,科学发展。合理推进空间开发和功能布局,把发展集体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防止因发展集体经济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二、创新发展模式
(一)资源开发型。
在符合村镇建设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村集体以承包、入股、租赁和流转等形式,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村集体土地、森林、草原、水面、河沙、矿产、景观、“四荒四边”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林下经济、休闲旅游等产业,加快推进资源型资源转型升级,多渠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盘活资产型。
通过更新改造修缮,盘活村域内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旧厂房、仓库、宅基地、基础设施等集体资产,采取自营、发包、租赁、参股,联营等方式开发利用,全面提高村集体存量资产的高效利用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三)发展合作型。
对已确权的农户家庭承包地、其他方式的承包地、林地、草原等资源性资产,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由村集体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四)多元发展型。
村集体要挥发自身优势,兴办种植养殖型、加工增值型等经济实体,通过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益。抓住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改造等载体,积极发展棚膜蔬菜、食用菌、畜禽养殖、光伏发电、瓜果采摘等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等示范项目,进一步拓展农业农村新功能,加快形成“一村一品”,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利结合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五)发展股份型。
按照“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果共有”原则,开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资金等参股经营稳定、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或合作社,开展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建立村社利益链接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城市资本引入农业,吸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投资入股,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交叉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六)发展服务型。
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专业服务公司等各类服务实体,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物质供应、仓储物流、种苗提供、农机作业、加工销售、病虫害防控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围绕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需求,发展文化、餐饮、民宿、旅游、电商等服务业,承接社区物业、道路养护、绿化管护、建筑施工、家政后勤、金融保险和广电通信代理等工作,以有偿方式增加集体经营收入。三、加大扶持力度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县现代农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用于奖励集体经济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村集体。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积极申报省级扶持项目,充分利用省扶持资金,发展集体经济。
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支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税费优惠政策,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减免征因权利人名称变更登记、资产产权变更登记涉及的契税,减免征签订产权转移书据涉及的印花税,减免确权变更中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登记费。
3、强化落实土地政策。各类建设项目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土地补偿费,集体预留部分要用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用于农村各类建设项目,节余指标经批准可以有偿提供使用,各乡镇不得挪用占用,其土地增值收益归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村内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规划的土地,可不办理征地手续,只需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涉及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产权明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鼓励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所得收益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其评估价值可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企业的注册本金。
4、提升金融支撑能力。金融机构要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评级授信范围。以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实施区建设为引领,抓好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草场权、养殖水面和设施农业等方面开展收益权保证贷款业务,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加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绿色金融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倾斜。
第四篇: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集体经济长效机制
商南产改办发〔2020〕2号
商南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商南县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镇(办)党委(党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
现将《商南县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随文下发,请参照执行。
商南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4月2日
商南县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集体资产总额和经济收入都有增长。但总体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收入偏低,发展持续性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村集体收入,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盘活资源资产为重点,以发展股份合作经济为突破口,创新经营机制,拓宽发展路径,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目标任务
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行动,按照“消除空壳村、提升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的思路,围绕选准一个好产业、组建一支好团队、探索一套好机制的“三好”目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立利益联结、运营管理、政策支持和要素流转机制,灵活采取控股直营、委托经营、入股参股、承包租赁、联合合作等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物业经营、三产融合、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等产业模式,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力争2020年底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全县总村数的60%以上,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并培育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强村。
四、基本原则
——坚持党组织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引导,激发基层创新创业活力,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不断创设扶持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分类指导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镇(办)要立足于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因村因势施策。同时,坚守生态环保底线,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坚持群众自愿、利益共享。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坚持民主决策、公开透明,尊重群众的选择和创造,确保农民群众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既要考虑农业企业利益,又要保证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更要兼顾农民的利益。
——坚持依法依规、规范管理。依法保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坚持民主决策、自主经营、接受监督,依法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
五、基本路径
(一)开展多种经营
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营、村社联促、村户联帮、村店联结“五联模式”。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可以设立独资公司,独立自主经营;可以吸纳社会资本以及入股参股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混合经营;可以组织成员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经营;可以采用参股、入股、控股其他经济组织,实行股份经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元化。
(二)发展形式
按照“因地制宜、彰显优势、择优发展”的要求,选择不同经济资源和市场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1.固定收益型。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村级为企业提供土地、用电、劳力等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资金投入到入驻企业,协商形成一定比例的固定股份,逐年签订分红协议,按照企业年生产规模计算分红金额,确保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2.委托经营型。将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资建设加工厂、产业园、基地,建成后委托给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或经济能人经营管理,签订委托经营协议,每年按一定比例获得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解决村级无人经营、无力经营的问题,降低了村集体经济风险。
3.反租倒包型。村集体将承包到户的土地通过反租的形式,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统一规划布局产业,然后再将建成的产业承包给有能力的农户或者市场主体经营,逐年签订承包协议,按照一定比例获得收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做好用水、用电、用劳力等方面的服务和外围环境保障。
4.乡村旅游型。发挥地处旅游景区周边的区位优势,挖掘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等乡村旅游资源,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乡村旅游公司、合作社,或引进社会资本开发乡村旅游业,拓展农业林业多种功能,开发农家乐、渔家乐、度假村、采摘园、农耕体验、生态体验、森林人家、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项目,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提供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5.物业租赁型。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留用地,采取所有权归村集体、一定年限经营权归承建单位、村集体收取租金等方式建设集体物业。鼓励有条件的村,在城镇规划区等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通过自主建设、异地兴建、联村共建等形式,兴建专业市场、门面商铺、仓储设施、车库泊位、厂房、娱乐设施、广告设施等物业。对地理位置偏远或受规划限制、资源匮乏、就地发展困难的村,探索通过行政划拨、政府购买等方式在县城或集镇规划区,异地兴建或购置物业。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收取物业服务、租金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6.产业带动型。发展特色农林产业,大力打造区域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格局。靠近城郊的村,依据地理优势,重点建设蔬菜、花卉、食用菌、畜禽、水产等特色种养基地;边远的村,利用野生资源,重点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竹藤果茶、杂粮杂豆、中草药材、野生蔬菜和野生菌类、森林食品、林下生态养殖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等经营项目,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7.股份合作型。以村级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性资产,闲置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械、农业基础设施和村集体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入股或者参股农民合作社、经营稳健的企业开展股份合作经营;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村通过入股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规范管理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建立“三资”管理台账,健全财务管理、民主决策、收益分配、风险和债务防范等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规范经营,提升发展质量,确保农村集体经济保值增值。规范投资协议,明确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兴办经济实体出资形式,建立经济实体民主管理机制,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参与经营活动重大决策,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出资人的收益权,确保“政经”分离。
六、支持措施
(一)人才支持。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人才工作领导,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倡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及其他行业干部职工、驻村帮扶干部、大学生、退伍军人、电商、返乡回乡人员、大学生到村工作人员、农村能人等人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乡土”人才。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参选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领导职务或在关键岗位任职。加大人才培训,提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能力。(二)项目支持。
允许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报承担各级财政扶持资金项目。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村一品、农田水利建设、乡村旅游、村级光伏等产业项目。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优先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政府主导优质项目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占有一定股份。大型资源(采砂场、采石场等)开发要给予涉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定股份。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对财政投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等工程项目优先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实施。(三)财税金融支持。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2020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并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加大税费支持。全面落实中央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税费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评级授信范围,设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信贷资金,积极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开展生产设施、集体山林权、村级股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抓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村集体资产、农房等抵押贷款试点。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四)社会化服务支持。
鼓励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偿并优惠提供财务、法律、审计等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服务。组建专业服务团,提供外聘职业经理人、营销策划、独立理事以及企业设立等社会化中介服务。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机制,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初创期,由政府出资,统一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购买会计核算等社会化服务。七、风险防控
(一)市场风险防控。
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重大产业项目经营活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市场调查预测,稳慎选择项目,稳步有序推进,不搞一哄而上,防止乱铺摊子、盲目投资上项目,防范新增村级债务。(二)决策风险防控。
实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报备制度,涉及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土地流转、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由合作社先行制定具体方案报备村(社区)党支部,再经村(社区)“社委”会提议、支部会议核议、“两委”会商议、“四支队伍”联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公示后,按合作社章程形成决议,予以执行落实。(三)资金风险防控。实行会计代理服务制度,严格资源、资产、资金管理,规范财务审批程序,确保合作社财务资料进“柜子”、数据进“机子”、资金进“笼子”,实现全程监控。合作社开支在1000元以下,由理事长签字审批;1000元至5000元由理事会讨论同意,理事长签字审批;超过5000元的开支,实现预决算管理,并报股东代表大会或理事会讨论决定后,理事长方可签字审批;每年聘请第三方机构,对财务进行专项审计,审计结果予以公开,并接受成员及村(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四)投资风险防控。
严格落实项目申报、审批制度,实行“三严禁”,即严禁投资技术门槛高,市场竞争激烈及资金投入过大的项目;严禁参与“两高一制”行业运营;严禁发展限制类、淘汰类产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外投资的项目,需要召开股东会议或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并向全体成员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超过10万元的投资须经镇(办)党委、政府会议决定同意后方可实施。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办)党委和政府(街道办)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抓村集体经济工作,切实将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抓紧抓实抓好。建立“镇负责、村实施”的领导体制和两级党委(支部)书记包抓机制。(二)强化监督管理。
镇(办)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要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属地管理,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财政部门要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财政项目资金、财政补助资金规范使用等监管,审计部门要加大经常性审计、专项审计监管,各级纪委监委要严肃查处侵占、挪用、挥霍、浪费、截留集体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三)加大督查考核。
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及时督查和通报镇(办)工作情况。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村和人员,对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干部在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对工作推进不力、任务完成较差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问责。第五篇:《关于加强公司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附件:
关于加强公司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综合[2009]300号)精神,建立健全公司目标责任体系,提高执行力,更好地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现就加强公司绩效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开展全员业绩考核是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加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举措。绩效管理与业绩考核一脉相承,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公司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关键手段。各单位要认真分析、总结目前绩效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绩效管理的新要求,加强和改善绩效管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实施工作有标准、沟通无障碍、考核无盲区、奖惩有依据的全员绩效管理,把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责任落实到各级管理人员,压力传递到各个岗位,激励约束覆盖到广大员工,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做强做优南方电网。
二、正确把握绩效管理的主要原则、总体要求和目标
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1-
过程中要遵循三个主要原则:一是坚持以战略为导向的原则,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通过战略牵引,激励员工和公司共同发展;二是坚持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原则,紧紧抓住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最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进行管理和考核;三是坚持以业绩为标准的原则,始终以员工工作实绩作为绩效管理的依据,切实做到绩效管理的制度、过程、结果公开、公平、公正。
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以战略为导向,以岗位为基础,抓好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面谈以及绩效应用五个管理环节,重点优化目标责任体系,完善沟通办法,健全应用机制,实施闭环管理。
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逐步构建适合公司发展的理念清晰、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全面提升公司整体绩效。年底前公司系统各单位100%实施全员绩效管理。
三、科学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扎实推进绩效全过程管理
(一)以战略为导向,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责任体系
始终坚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切实把绩效管理作为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绩效目标责任体系,增强绩效管理掌控力和执行力。要根据企业的使命和发展战略,将战略目标转变为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将生产、经营管理目标转变为具
体的绩效目标,按照“企业—部门—岗位、战略—目标—指标”逐层分解和细化,形成从企业到部门到岗位的绩效目标体系。将国资委确定的业绩考核目标和公司责任书中确定的考核目标分解和细化到每个单位(部门)、每个岗位、每位员工,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意识。结合工作主要任务和督查督办工作,围绕管理短板,设定工作目标和任务,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绩效问责机制,注重组织和个人的产出或价值创造,保护、调动和发挥好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以岗位为基础,科学界定关键绩效指标和任务
关键绩效指标既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逐步分解形成,又要依据岗位的关键职责来确定。要建立与公司战略和目标协调一致的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规范岗位设置。合理运用问卷法、工作要素法、关键事件法、职位分析问卷法等工作分析方法,明晰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层级关系等岗位要素,完善岗位说明书,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合理运用关键分析法、目标分解法、鱼骨分析法等分析方法,提炼体现SMART原则(具体化、可度量、可实现、现实性和时限性)的岗位关键工作任务,提炼反映工作效率、工作效果或工作过程、工作实绩的岗位关键绩效指标。确立绩效计划,建立绩效合约,明确绩效计划的考核标准、考核期限、考核权限、考核权重以及工作实绩数据收集渠道、测量方法,明确实现绩效计划的工作思路、工作步骤、阶段性目标
等具体内容,切实发挥好绩效计划对员工的激励约束导向作用。
(三)以沟通辅导为桥梁,强化绩效的过程管理
把沟通辅导贯穿于绩效管理全过程,实施闭环管理。建立绩效管理沟通辅导与反馈面谈机制,通过直接会谈与间接会谈、个别会谈与集体会谈的方式,打通企业横向、纵向的情感屏障、交流屏障和信息屏障。在绩效计划中,采取“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双向沟通,让员工清楚工作目标、管理要求,并做出承诺;在跟踪辅导过程中,与员工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了解员工工作困难,听取员工工作汇报,纠正偏差,有针对性地为员工提供指导、培训和资源支持,辅导员工提升工作能力;在绩效考核中,及时记录员工绩效表现,总结员工绩效计划完成情况,做好绩效台帐管理,确保绩效考核结果达成一致;在绩效面谈中,注意收集面谈资料,准备面谈提纲,通报员工当期绩效考核结果,肯定成绩、指出差距,认真倾听员工想法,提出改进方向和下一个考核周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给予改进信心。
(四)以业绩为标准,客观公正评价员工的表现
以绩效计划为基础,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工作实绩为标准,客观、公正地考核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实绩,增强考核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探索和完善绩效考核方法,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绩效考核理念,采取关键绩效指标、关键事件法、360度反馈评价、平衡计分卡、指标要素测评、业务知识测试等
方法,完善绩效考核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反映员工的业绩和贡献。合理确定绩效考核结果的等级比例,保证绩效考核机制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业绩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优化和固化绩效考核流程,增强绩效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五)以激励约束体系建设为载体,高度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
强化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体系建设,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提升员工持续改进绩效的内生动力。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管理,切实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职位晋升、能力提升、职业生涯发展等结合起来,深化应用效度。强化约束机制建设,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退出机制结合起来,优胜劣汰。通过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逐步建立起员工薪酬能增能减、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员工队伍活力。
四、实施全员绩效管理,真正实现全方位覆盖
各单位要切实加大绩效管理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管理范围要涵盖从企业负责人到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全体员工,从分子公司到所属市级县级供电企业或单位。全体员工不仅包括劳动合同制员工,还包括劳务派遣制和非全日制用工。通过开展全员绩效管理,彻底消除考核死角,促进管理到位,提高管理水平。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绩效管理顺利推进
各单位要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切实把绩效管理纳入企业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作为常态化的核心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的领导、工作、监督、实施以及申述受理等组织,确保绩效管理组织到位。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级管理者是绩效管理的直接责任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绩效管理的组织者,其他部门是绩效管理的实施者。在全员绩效管理工作中,各级管理者、各部门要负起责任,通力合作,勤勉履责,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务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