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东交通大学2013-2014毛概期末考试范围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党的幼年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党的中央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遵义会议以后;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党的七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7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科学发展观。
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形成:1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2 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3是对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四、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理
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并用规律指导我们的行动(2)事实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也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需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二者统一于与时俱进,任何政党、组织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思想就会僵化,就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认识事物、把握事物。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以,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主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与民主资产阶级的联盟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
命的有点和特点之一,进入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这放弃其他的形式斗争3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七、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八、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的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3 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九、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发展才是硬道理
(1)把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制度的必然要求(2)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是由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
史责任的需要(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巩固和发展人民群众基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3)坚持以发展解决前进过程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和
解放开辟更广阔的途径(2)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实现生产的跨越性发展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初级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主要特征:1摆脱不发达,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2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工业人口逐渐增多(3)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由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很大到教育科技逐步走向发达的阶段5贫困人口减少,全体人民逐步走向富裕6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地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改革、探索、建设、完善各方面的体制8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阶段9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到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国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 现代化。(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邓小平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的理论基础: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从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是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十四、“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十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的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们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十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基本框架、基本特征
选择过程:1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暴露了不少问题3针对这些问题,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探索4改革开放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模式基本框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的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十七、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3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按生产要素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分配理论的发展过程:党十四大以来,提出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分配落实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十七大提出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十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原因:1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方法: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能力3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5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十九、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两个坚持1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2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0、“三农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场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困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它目标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2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的个性: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过渡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还有民族资产阶级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现共产党的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共性: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3历史使命相同,都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
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机关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1是适应中国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的民主制度,有利于保障我国统一和稳定,符合我国多民族、单一制的国情2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3是契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民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主要体现在人民有权选择代表来反映自己的意愿,而且代表有监督权、罢免权,而代表有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2有利于保证中央与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由中央决定,需要在全国作出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由地方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处理地方性事物)3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体现在: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的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2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自治)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点: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3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员有着本质区别
意义:人民代表大会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杨民主、贯彻群路线的最好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征: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3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度执行4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22、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有法可依,就是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有法必依,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必严,就是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1)“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2)健全民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选举(3)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对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2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1是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是把握国际形势、有力应对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一是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7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基本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方法: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发展
第一阶段:1978年,邓小平初步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清楚表露。
第二阶段: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政策(叶九条)。1982年,邓小平在北京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准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同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第31条对特别行政区作出了专门规定,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式形成。
第三阶段,1985年3月召开的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9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
1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4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5首次提出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强调发展成果 “更公平”惠及人民
6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第二篇:毛概期末考试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3、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5、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6、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7、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大政方针、政策举措,不断探索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关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1、20实际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遵义会议以后,1945年党的十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喝发展
1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1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1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7、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1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19、为了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郑重的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
20、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过长期思考,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州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他指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又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22、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文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4、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25、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理论联系实际,③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是我们去研究。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26、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7、近代中国的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不断侵略,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形成的。一方面,帝国主义强烈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化。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之一国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民主义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8、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29、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中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1948年,他在《在晋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的注意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综合;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仍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 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早资产阶级手中。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有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他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组中少见的,这就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二是他是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他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特别是他开始走上革命舞台时,接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从而使他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3、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重要标志。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3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政体,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3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5、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共产主义理想
36、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①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③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3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正确的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38、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3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0、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描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4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2、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路线。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4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4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社会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第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4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领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47、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8、党的八大在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后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第三篇:毛概考试范围
考试时间:6月28号早上8:30-10:00带学生证开卷考试(只能带课本,不能带复印或手写的资料)
注意:下列内容是听录音转换过来的,所以有些错漏,希望大家谅解!题目后的分析有点乱,如果有需要请自行查找答案,谢谢!
一. 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答题方式:
1、辨别正误(正确写正确,错误写错误,似是而非的按错误对待,2分)Eg: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了就是社会主义
分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说的,是对的。但是“富裕了就是社会主义”这个不一定的,这类题型按错误对待
2、阐述理由(按简答题体要求答基本要点,正确的写为什么正确,正确的几个方面,关键答要点,分点作答,8分)
Eg:1.理论创新就是要敢于提出标新立异的理论观点
分析:错误,阐述理由:(要点1)解释一下什么是理论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作用。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自主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点2)说明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的三个方面:1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特别要注意并非任何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2.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要为实践筑路3.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前途问题上,要毕其功于一役
分析:错误,答题上第一步:要阐述中国革命为什么要分两步走,第一步革命:完成民族革命任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建立新中国,第二步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步解释一下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和进度,阐述一下中国革命两步走思想的意义,说明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印证了中国革命的深刻经验,反映了当时的世界形势和时代特点,同时融进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人民根本利益,推动历史前进的意志和力量,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和革命前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最后要说明毕其功于一役是王明等人提出的,他是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就是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只看到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两者的区别。基本观点:这个观点属于左倾教条主义的观点,它不了解中国的革命、中国的国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矜贵,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它要一次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和历史进程是公然不存的。第一步进行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的国情所决定的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区别
分析:先分析两者的共性,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者的区别
错误,理由:1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说明两者的联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市场经济运行而言两者具有共性,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来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这些共性是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特征和要求,第二步讲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他们体现了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又会体现不同的制度特征,而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4.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正确,阐述参考课本)
5.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侵略与殖民统治的结果
分析:错误,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国共两党间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既然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只能由中国人来解决,我们不容许任何的外国势力干涉台湾问题;香港、澳门问题它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那么解决香港、澳门需要国际社会的特别中英、中葡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6.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分析:错误,先阐述什么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阐述一化三改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说明我们党的党在过度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第二步阐述在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这条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之所以实行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改造同时进行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进行社会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变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说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改造是同时并存先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并存先。一化三改的总路线他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建设的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二.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答题内容靠自己把握
Eg:
1、作为当代青年,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参考一下课本,剩下靠自己发挥)
2、请列举两个我国当前社会生活领域存在的文化危机事件,谈谈你对这些文化危机事件的认识,并对我国发展社会先进文化提出两条以上的对策和建议
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课本上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在几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
试运用这一知识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文化消极现象及解决对策
(靠大家自己发挥)
三、材料分析(1题,共30分)
材料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论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当今世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商品化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江泽民在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目前,世界范围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由过去单纯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向高新技术要素竞争。为了争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发展高新技术作为基本国策。据统计,美国80%的资金投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15%的资金投入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只有5%的资金投人一般产业。日本、西欧各工业化国家也大致如此。
——————李海舰《为什么说结构升级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2.坚持发展高新科技技术,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的扩大对外开放,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振新科技,培养人才
材料4.选自十一五规划(具体老师没有说)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科技在发展国内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5分)
2.请说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意义(15分)
第四篇:毛概考试范围
主观题:
一.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有什么?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二.问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2.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四.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1.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坚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中变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部局。
五.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1.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2.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3.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4.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七.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P7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是他个人的思想,既有正确部分又有错误部分。
3.二者之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八.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2.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名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民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民族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3.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九.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一.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有?
(1)坚持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十二.为什么要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
(1)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2)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3)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十三.什么是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十四.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十五.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真学,真领会。
(2)着重落实在行动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客观题: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2.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3.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5.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7.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8.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9.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0.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13.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区别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5.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16.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7.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18.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的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19.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两头为: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
2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的策略方针?
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21.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2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五种经济成分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
2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26.马克思、恩格斯还曾设想用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的问题。
27.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28.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9.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
30.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2)、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著作。
3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3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34.在科学文化领域里,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6.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8.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4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4.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45.“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是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47.1986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48.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做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9.1988年,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0.江泽民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1.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52.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
53.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4.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55.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改革的性质。
56.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7.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58.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9.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60.对外开放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6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6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64.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6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6.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6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69.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7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71.在中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美国:在野党。英国:反对党)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73.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74.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
7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
77.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78.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79.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8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1.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82.“一个中国”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的前提。
83.和平与发展 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84.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
85.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的三大外教方针。
86.20世纪70年代中国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
8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最早在香港实施)
88.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89.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90.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91.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92.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劳动者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
93.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
94.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个民族共同繁荣。
95.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治,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96.人民解放军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7.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98.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多选:
1.香港特别行政区是:
A.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B.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C.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一个行政区域
D.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
A.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结束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第五篇:毛概期末考试重点
按劳分配的特点→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社会。按劳分配的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原因和措施→原因1.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改革开放准,只是企业内部统一而不是社会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按劳分配还不能像马克思所设想的那样采取成就为前提的。2.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要性。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劳动券的形式来进行,而必须借助于货币形式来实现,即通过劳动——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货币(工资)——商品(个人消费品)的交换过程来实现。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3.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速度问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进入新民主主义题仍然十分重要。问题在于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经济增长速度应当是在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社会标志→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础上的速度,是增长的质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造基本完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量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的速度,是重大关系比较协调、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等友爱、融洽相处。人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的速度 措施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新农村4.统筹区域发展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务。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诚信有爱”的内涵——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建设社会主义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时代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原因→1.优先发展教育,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2.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设人力资源强国①全民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优化教育结构③推进教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新的时间,是邓小平理育改革创新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业带动就业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③推进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就业体制改革创新④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2)把发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和谐劳动关系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①坚持和完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举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逐步提号居民收入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1.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加大个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使社会更加和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3.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是基本生活①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②完善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
4.也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5.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基本医疗保险制度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④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业⑤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⑥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2.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战略举措 金⑦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措施——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健康水平①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②以深化公立医院为突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存的分配制度2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破口,深化医疗的各种体制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重社会公平3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药④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①推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4完善劳动、资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②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③重视社会组织建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设和管理④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⑤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构成→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高度重视就业特别是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原因→就业是民★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工代表大会 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命题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俩个各方面:一方计划和市场的区分→计划经济是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扩大就业压力很大,就业面是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包括企业所有制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最终把体制,通过中央政府的统一计划进行,由中央政府来决定生产什么、生形势严峻将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要高度重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企业改造为全名所有制企业;另一方面是对人即资本产多少和如何生产,企业或生产单位完全是计划的执行者,对资源配置视就业
没有什么影响; 家的改造。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地位→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1.比相互处理好经济建设、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命题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俩个各方面:一方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发展循环经济3.建立健全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面是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包括企业所有制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最终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觉得体系4.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大信能源开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企业改造为全名所有制企业;另一方面是对人即资本发力度,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保障能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5.在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家的改造。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
全社会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气氛,形成爱护生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及★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命题错误。改革不是对社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就会迷失方向。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而是对存在诸多弊端的具体的体制机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农村阶级政策→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1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的根本性变革。因此,它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制定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一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指加强物质文明的建设。命题错误。全面建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坚持一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上启下的一个发展阶段,它的内“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3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容和目标都是综合性的,除了物质文明建设之外,还包括政治、文化、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想依靠第一第二第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依赖于经济建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小号向主要依靠科技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地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协调统一发展。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是指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措施——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作用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命题正确。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质和核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也是实事求是。把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注本质的东西。
[中国革命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意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
阶级包括 知识分子 小商人 手工业者 自由职业者 主义共同理想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依法治国的意义——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有关培养新型人才的措施→把★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命题正确。主的基本保证。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客观需要。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4.依法治国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要把科技创新与狂内需、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以人为本的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面一律平等;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20实际50年代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保证,没有各民族问题的团结,就没有社会主义祖国的同意、稳定和繁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军”伟大号召。2006年,国务院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节诶绝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能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纲要》。宿。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地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1.这是由中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1.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展,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具体国情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命题正确。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是巩固党执障碍,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它不是对原有体制做细枝末节的修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可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行性)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大国。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重压迫。2是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2.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1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3成员中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广大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本质是创新
结战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争正确的关键→既坚持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
补,而是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改革要触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改革陈旧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知识分子是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命题错误。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但是,知识分子只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能把两个割裂开来。不能离开工人阶级整体来讲知识分子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等重大理论成果。命题错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等重大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