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司法鉴定援助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3 04:1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司法鉴定援助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司法鉴定援助暂行办法》。

第一篇:湖北省司法鉴定援助暂行办法

湖北省司法鉴定援助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司法鉴定服务,促进和规范司法鉴定援助工作,根据《法律援助条例》、《湖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湖北省法律援助办法》以及省司法厅《关于对法律援助对象司法鉴定减免缓收费的意见》,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司法鉴定授助义务,对法律授助案件所涉事项的司法鉴定给予免收鉴定费的优惠,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承办司法鉴定援助案件,应当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人协会和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监督,接受受援人和社会的监督。

第四条办理司法鉴定援助案件的必要支出费用是法律援助经费的组成部分,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列入法律援助经费开支范围。

第五条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需要司法鉴定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死刑需要司法鉴定的,应当获得司法鉴定援助。

第六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并由本省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的案件的当事人,确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鉴定服务费用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司法鉴定授助:

(一)请求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需要司法鉴定的;

(二)请求给付抚恤金、救济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需要司

法鉴定的;

(三)请求国家赔偿需要司法鉴定的;

(四)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款需要司法鉴定的;

(五)其他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确需司法鉴定援的。

第七条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法律援助受援人应持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决定通知书,向同级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申请司法鉴定援助。司法鉴定管理部门遵循就近、便利、公平原则,从《国家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湖北省)中指派提供援助的司法鉴定机构并下达《司法鉴定援助派函》,同时通知申请人。

第八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发现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可以告知当事人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第九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在接受司法鉴定援助指派后,与司法鉴定委托人签署司法鉴定援助委托受理合同。

第十条承担司法鉴定援助案件的机构,应当在受理司法鉴定案件后48小时内,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安排司法鉴定人承办。第十一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接受司法鉴定援助案件指派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拖延或中止办理司法鉴定援助事项。第十二条对重大、复杂,疑难的司法鉴定援助案件,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组织司法鉴定人集体研究,确定承办方案,确保鉴定的质量。第十三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对本机构司法鉴定人办理司法鉴定援助案件的质量进行监督。

第十四条法律援助案件结束后,受援人应当及时将判决书或调解书复印件送提供司法鉴定援助的鉴定机构。鉴定机构将《司法鉴定援助指派函》、相关鉴定文书复印件以及生效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复印件装订成册,经指派案件的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后,向受理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领取办案补贴。

第十五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督促胜诉的受援人向鉴定机构补交鉴定费用。受援人败诉的,由法律援助机构核定鉴定费用并予以补贴。

司法鉴定援助案件的办案补贴参照鄂司发通[2004]87号文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十六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在承办司法鉴定援助案件过程中,发现受援人有《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列举的应当终止法律援助情形的,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由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核实,决定是否终止该项援助。

第十七条各级司法鉴定人协会应当对司法鉴定援助工作予以协助,指导、督促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尽职尽责地开展司法鉴定援助工作,不断提高办理司法鉴定援助案件的质量。

第十八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定期对司法鉴定机构开展司法鉴定援助的情况进行考评,对成绩突出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予表彰、奖励。

第十九条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违反《法律援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规定,拒不履行司法鉴定援助义务,或办

案草率的,视其情节轻重,由司法行政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降低诚信等级,直至撤销登记的处理。

第二十条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本暂行办法由省司法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湖北省司法鉴定

湖北省司法鉴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司法鉴定工作,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湖北省司法鉴定。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司法鉴定是指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对有关诉讼活动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定的活动。

司法鉴定的具体范围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司法鉴定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实行执业许可、回避、保密、时期和错鉴责任追究制度。

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依法独立进行司法鉴定,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以下简称司法机关)负责管理其内设的司法鉴定机构依照法定司法职能进行的鉴定活动。

第五条盛市、州设立的司法鉴定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司法鉴定工作,协调重大、疑难司法鉴定事项,组建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建立司法鉴定专家库。

司法鉴定委员会由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其办事机构设在司法行政部门。

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库中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

第六条本条例所称司法鉴定机构是指司法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和有司法鉴定权的社会司法鉴定机构。

司法鉴定机构必须经省司法行政部门依照国家规定核准登记,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后,方可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依法指定的对人身伤害医学鉴定有争议的重新鉴定或者精神病医学鉴定的鉴定机构,省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备案。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设立的行业鉴定机构,经省司法行政部门审查批准,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可以从事相关的司法鉴定活动。

第八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仪器和设备;

(三)有不少于人民币50万元的注册资金;

(四)有6名以上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名。

第九条司法鉴定机构中的鉴定人必须取得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和执业证书。

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的取得和授予,实行国家统一的考试、考核制度。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由省司法行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

司法机关的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由省司法机关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

未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以及未通过执业证书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

第十条司法鉴定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查阅与鉴定有关的材料,询问与鉴定事项有关的当事人、证人;

(二)参与委托人进行的勘验、检查和模拟实验;

(三)要求委托人补充鉴定材料;

(四)委托人提供虚假情况或者拒不提供鉴定所需材料的,有权拒绝鉴定;

(五)拒绝解决、回答与鉴定无关的问题;

(六)与其他司法鉴定人意见不一致时,有权保留意见;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司法鉴定《湖北省司法鉴定》。

第十一条司法鉴定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依照规定的鉴定程序、操作规程和时限完成鉴定任务;

(二)依法自行回避;

(三)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四)依法按时出庭,回答法庭提出的与司法鉴定有关的问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二条司法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也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的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第十三条司法鉴定由当事人或者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司法机关决定并委托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各方当事人一致明确选择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机关应当尊重当事人的选择。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委托司法鉴定机构鉴定。

司法机关根据案件性质需要,可以依法直接决定并委托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司法机关委托社会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的,应当由其内设的鉴定机构委托。

司法鉴定的申请、决定、委托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四条司法鉴定从受理之日起一般应当在15日内出具司法鉴定文书;需要延长的,经征得委托人同意,可延长至30日;复杂、疑难案件的鉴定时间确需延长的,经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批准,并征得委托人同意,可再适当延长。延长期不超过60日。

精神病医学鉴定以及司法会计鉴定的时限,一般应当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完成。鉴定过程中因补充鉴定材料所需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当事人或者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司法机关委托鉴定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依法提出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申请,由司法机关决定。司法机关决定不予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当事人或者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自行委托鉴定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鉴定结论的鉴定机构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鉴定机构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补充鉴定:

(一)发现新的相关鉴定材料;

(二)原鉴定项目有遗漏;

(三)其他需要补充鉴定的情况。

补充鉴定可以由原鉴定人进行,也可以另行指派或者聘请其他鉴定人进行。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重新鉴定:

(一)鉴定机构、鉴定人不具备司法鉴定执业资格或者超出鉴定范围的;

(二)送鉴材料失实或者虚假的;

(三)鉴定人作虚假鉴定的;

(四)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

(五)其他因素可能导致鉴定结论不正确的。

重新鉴定可以由原鉴定机构进行,也可以由其他鉴定机构进行,但不得由原鉴定人进行。

重新鉴定不得超过二次。

第十八条经省级司法机关委托重新鉴定后,对其鉴定结论仍有异议的,省级司法机关可以决定并委托省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作出省内终局鉴定。

第十九条在鉴定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终止鉴定,退回有关鉴定材料,并以书面形式向委托人说明理由:

(一)发现自身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的;

(二)确需补充鉴定材料而无法补充的;

(三)委托人要求终止鉴定的。

第二十条司法鉴定结束后,应当制作鉴定文书。

司法鉴定文书应当载明受理日期、委托人、委托事由、送鉴材料情况、鉴定要求、鉴定方法、鉴定结论、鉴定人、附件以及其他应当包括的内容。

司法鉴定文书由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并由鉴定人所在机构加盖司法鉴定专用章。

第二十一条司法鉴定费用的收取标准,财政、物价部门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财政、物价部门无明确规定的,由省司法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物价部门确定。

司法鉴定机构对符合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条件的司法鉴定的收费,应当依照规定给予减免。

司法机关直接决定由其内设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不得向当事人收取鉴定费。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开展司法鉴定活动的,以及社会司法鉴定机构超越业务范围进行鉴定的,其鉴定结论无效,所收鉴定费用应当予以返还,并由所在地司法行政部门处以鉴定费用一至三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司法其司法鉴定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司法鉴定人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不履行义务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由省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

第二十四条司法鉴定人作虚假鉴定的,由所在地司法行政部门处以鉴定费用三至五倍的罚款,省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司法鉴定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本条例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司法鉴定援助制度思考措施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但现行的法律援助尚未对需要司法鉴定的弱势群体开展,如何建立司法鉴定援助制度是健全法律援助制度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建立司法鉴定援助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建立司法鉴定援助制度进行了初步思考。

【关键词】司法鉴定 援助制度;构建思考

司法鉴定结论做为三大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在诉讼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案件的审判结果。但由于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无法承担鉴定费用,不能对需要鉴定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及时鉴定,造成举证困难,甚至举证不能,从而导致其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但现行的法律援助尚未对需要司法鉴定的弱势群体开展。特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实施后,司法鉴定的职能趋于社会化,在诉讼中需要司法鉴定的弱势群体的不利地位越来越明显。如何建立司法鉴定援助制度,将法律援助扩展到需要司法鉴定的弱势群体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司法鉴定援助制度的紧迫性

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规定我国的法律援助主要是由各级法律援助中心承担有限的法律援助义务,为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相应的法律服务费用。参加法律援助的组织和人员只限于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国家并未明确要求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员承担法律援助的义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于2005年颁布实施后,我国的司法鉴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民法院不再设立鉴定机构,司法鉴定呈现出社会化的特征,由人民法院决定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无力支付鉴定费用实行减收、免收或暂缓交付鉴定费的司法救助也随着人民法院鉴定职能的社会化而消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据此规定,在诉讼中,需要鉴定的事实是否及时通过鉴定结论的认定是决定诉讼成败的关键。那些需要司法鉴定的弱势群体,因无力承担并不十分昂贵的司法鉴定的费用而不能及时鉴定,进而无法举证,最终导致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这种“谁主张谁举证举证”的证据规则和在诉讼活动中弱势群体的客观存在以及司法鉴定援助制度缺失已成为制约诉讼活动有效进行,司法鉴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和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发展的瓶颈,建立司法鉴定援助制度已迫在眉睫。建构司法鉴定援助制度的必要性

2.1 是履行宪法义务,保障基本人权的客观需要

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对人的主体地位、尊严、自由和利益的最低限度的确认。基本人权则是当代国际社会所确认的一切人所应当共同具备的权利。我国已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从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确定了人权保障的根本宗旨。同时,我国《宪法》还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是基本的人权之一,这一基本人权是一种原则性、概括性的权利,体现在诉权上则要求当事人平等地享有诉权。法律援助工作是为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提供法律帮助,保障其享有应有的诉讼权利。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司法鉴定是为诉讼活动提供证据的活动,司法鉴定援助是法律援助的组成部分,获得司法鉴定援助同样是符合规定条件的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司法鉴定援助制度也正是源于这一原则性人权的理念而提出的,其用意在于使弱势当事人够通过减、免鉴定费而获得证据支持,从而与其它有支付能力的当事人平等进入诉讼程序。实现公民的司法鉴定援助权利需要相应的法制建设为基础,更需要司法鉴定援助本身在保障公民享有司法鉴定援助权利方面有完善的制度设计。建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是履行宪法义务,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宪法原则能够顺利实现的客观需要。

2.2 是实现社会公正,保障弱势群体的需要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期阶段,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使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经济收入低的弱势群体在诉讼中也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在本应由他们举证的时候,却因经济困

难的原因而交不起鉴定费,最终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社会公平正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司法的公平和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其内容应包括保障当事人享有应有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实现公平正义必须有良好的法律作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有针对性的法律机制来实现社会公正,让这些群体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即使他们经济地位处于劣势,也会享有充分的司法公正。建立司法鉴定援助制度就是为了保证符合条件的受助者在司法程序上的“司法鉴定”的平等,而不受自身贫困的限制。建立司法鉴定援助制度是国家保障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需要。

2.3是减少和缓解社会矛盾的需要

贫富不均从而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消除社会矛盾是不可能的,但是,有效地减少与缓解社会矛盾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当也是可以做到的,这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由于法律特有的性质和特点,法律调整机制一方面能够获得社会最大多数人的认同,能够把不同的观点统一到法律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和谐状态;另一方面提供了一个给当事人充分陈述自己的根据和理由的途径,使当事人的不满情绪有一个法定的发泄途径,可以减缓社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法律调整机制正常运作的关键是当事人能平等地享受到法律服务。如果需要司法鉴定的贫困群体因无力支付鉴定费用无法得到司法鉴定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社会矛盾也将进一步加深。因此,国家需要相对应地建立一种对不能支付司法鉴定费用的公民的司法鉴定援助制度,以保障处于劣势者有得到平等的诉讼权利,减缓社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司法鉴定援助制度的基本构想

3.1 司法鉴定援助的管理主体

司法鉴定援助从工作属性的角度看,属于司法鉴定工作的一部分,从法律救济角度划分,属于法律援助性质,而司法鉴定管理和法律援助管理都属于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范围,因此司法鉴定援助的行政管理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管理是符合职能法定原则的。要开展好司法鉴定援助工作,司法行政机关在内部分工上,要协调好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和法律援助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的划分职责权限。原则上,由各级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司法鉴定援助对象的审查,鉴定援助经费的筹集和鉴定援助补贴的发放,而各级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应该承担司法鉴定援助指派、监督和考核工作。

3.2 司法鉴定援助的实施主体

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主体是指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事项由谁来具体实施。法律援助的主体主要是律师,由律师来承担法律援助的义务,与法律援助的主体不同的是,由于司法鉴定的特殊性、科学性使鉴定人不能成为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主体,而只有司法鉴定机构才能成为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主体,至于鉴定人则是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案件司法鉴定的具体承担者,因为司法鉴定结论要求司法鉴定过程必须客观、公正并且要求鉴定人廉洁自律保证其鉴定结论的科学性,所以只有使司法鉴定机构为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主体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3.3 司法鉴定援助的受援主体

司法鉴定援助的受援主体是前述的弱势群体中在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因为他们的弱势地位,其所有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司法鉴定费用.为防止他们在举证方面的不利地位,有责任对他们实行司法鉴定援助,以维护司法公正。2004年9月6日,司法部、民政部、财政部等9个部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第六条规定:“加强法律援助机构与有关鉴定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减免收取或缓交法律援助案件的相关鉴定费用。”对于法律援助的受援人,因交不起鉴定费用而无法进入诉讼程序,各鉴定机构应予减免鉴定费,这是我国司法鉴定援助制度的雏型,尽管限定的受援主体只是法律援助案件的当事人。司法鉴定援助的受援主体,应比法律援助的受援主体广泛.三大诉讼法规定的法律援助的受援主体是公民,而法人、其他组织并不包括在内。而司法鉴定援助的设定是为了保障司法公正,申请司法鉴定援助的主体不应局限于无力支付鉴定费的个人.还应包括个别非营利性法人,如福利组织等等。

3.4 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经费来源

司法鉴定人在解决诉讼中的专门问题时,不仅需要用技能和知识,付出脑力劳动,作为成本的鉴定仪器设备和耗材的消耗也是很大的。在市场经济中,司法鉴定机构每天都面临着生存竞争的考验,要求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完全不计成本的免费鉴定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援助制度必须首先设立鉴定援助基金。鉴定援助基金可以有三个来源:一是政府拨款。政府是法律援助的义务主体,政府有义务保障贫困人员享有基本的诉讼权利。二是社会捐赠。鉴定援助基金可以接受法人、非法人组织和公民的捐赠,其中包括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物质和劳动两种形式的捐赠。三是对司法鉴定机构实行财税上的优惠措施。对于鉴定机构所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所付出的鉴定成本,应该在法律援助中心适当补助的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经济措施予以补偿。如对实施了法律援助的司法鉴定机构给予的财政补贴或者减税、免税等政策。

司法鉴定援助制度的建立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经费保障、程序规则、援助条件和法律责任等一整套制度体系,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尤其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追求公平正义和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历史潮流下,建立司法鉴定援助制度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第四篇:上海市司法鉴定质量检查暂行办法

上海市司法鉴定质量检查暂行办法(草案)

第一条

为了规范本市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保障司法鉴定质量,提升司法鉴定整体形象,根据《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上海市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

第三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应当遵循规范、公开、公平、公正、专业的原则。

第四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司法鉴定文书;

(二)司法鉴定程序;

(三)司法鉴定档案;

(四)鉴定机构内部质量控制情况;

(五)协会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内容。

第五条 被检查机构的义务主要包括:

(一)及时全面地提交检查所需的全部资料,并保证所提交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为检查组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和办公条件;

(三)确定专人负责与检查组的联络,并配合检查组开展工作;

(四)如实回答检查人员的询问,准时参加检查组召集的会议,及时进行意见反馈。

第六条

被检查机构的权利主要包括:

(一)听取检查组对本机构检查情况的反馈意见;

(二)对被检查内容作出相关说明和陈述;

(三)必要时,可就检查结果向协会申诉,并要求复查。

第七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组由协会各专业委员会成员和秘书处工作人员组成,亦可根据检查工作需要,聘请其他具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参加检查。

第八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组人员的权利主要包括:

(一)对被检查机构的鉴定文书、工作底稿、质量控制制度、相关内部管理制度及与检查内容有关的归档资料等进行查阅、记录;

(二)对被检查机构有关人员进行询问;

(三)必要时,可将鉴定文书和相关材料调回协会查阅。

第九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组人员的义务主要包括:

(一)对检查中了解到的国家机密、鉴定机构及被鉴定人的秘密应注意保密,不得用于与检查工作无关的任何用途,也不得泄露给与检查工作无关的任何人员;

(二)与被检查机构或其所涉检查事项存在利害关系的,应主动回避;

(三)保持廉洁自律,不得接受被检查机构的宴请、礼品或礼金等。

第十条

协会秘书处组织各专业委员会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制定详细的检查和评分细则,并由协会发布实施。

第十一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对司法鉴定质量检查报告负责。

第十二条

协会秘书处负责司法鉴定质量检查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十三条

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在秘书处的统一协调下,根据各专业特点每年开展一次司法鉴定质量检查。

第十四条

已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予以免检。

第十五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可采取书面检查和现场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样本随机抽取。

第十六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结束后,由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组出具业务质量检查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七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的结果由协会秘书处汇总,作为司法鉴定人执业考评的依据之一,并报司法行政机关,同时在本市公、检、法机关及行业内部通告。

第十八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的结果将作为协会会员表彰奖励依据之一,并纳入协会会员的诚信系统。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2年3月28日协会理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上海市司法鉴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草案)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维护司法鉴定执业秩序,保障司法鉴定人依法执业的权利,规范对司法鉴定违规行为的惩戒办法,根据《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和《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会员中的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因违反执业行为规范实施惩戒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协会实施惩戒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原则,并依法保障和维护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协会对司法鉴定人或者司法鉴定机构的投诉进行调查时,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积极配合。

第二章

惩戒的种类和适用

第五条

惩戒种类有:

(一)训诫;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会员资格。

第六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给予训诫、通报批评或取消会员资格:

(一)违反司法鉴定技术规范从事司法鉴定活动的;

(二)为阻挠委托人解除委托关系,威胁、恐吓委托人或者扣留鉴定相关材料的;

(三)向办案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

(四)协会在处理投诉的过程中,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不予配合的;

(五)具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司法鉴定职业形象的。

第七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惩戒:

(一)初次违规并且情节显著轻微,或轻微未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作出书面反省并及时整改的;

(三)自觉改正不规范执业行为的;

(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发生或减轻不良后果的。

第八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惩戒:

(一)违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逃避、抵制或阻挠调查的;

(三)对投诉人、举报人、证人和有关人员打击报复的;

(四)曾因违规行为受过行业惩戒或受过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

第九条

司法鉴定人执业证或司法鉴定机构许可证被注销或撤销的,自动丧失会员资格。

第三章

惩戒的实施机构

第十条

协会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负责对违规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进行惩戒。

协会秘书处作为协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协助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履行惩戒工作。

第十一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通过下列工作履行惩戒职能:

(一)接待投诉或接受有关部门移送的投诉,办理受理手续;

(二)组织实施对投诉事项的调查、取证;

(三)制作评审记录,制作、送达惩戒决定书及有关文书;

(四)与惩戒工作有关的其他事项。

第四章

惩戒程序

第十二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应在接到投诉材料后的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

定,并书面告知投诉人或其代理人。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作出受理决定的时间,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的理由告知投诉人。匿名投诉的除外。

投诉人补充投诉材料所需要的时间和投诉案件移送、转办的流转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期限内。

需由司法行政机关或其他部门处理的投诉案件,应予移送,并告知投诉人。

第十三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受理投诉后,应当就该投诉事项成立调查组,调查组成员由二名以上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成员组成。

第十四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投诉人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本人或近亲属与投诉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二)与被投诉的司法鉴定人在同一司法鉴定机构执业或者在被投诉的司法鉴定机构执业的;

(三)其他可能影响投诉事项公正处理的。

前款规定,也适用于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工作人员。

第十五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回避由协会会长决定;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回避,由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主任决定。

第十六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应当在受理投诉之日起六十个工作日内办结;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办结的,经协会会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理由告知投诉人。

第十七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在作出惩戒决定前,应向被投诉人发送拟惩戒告知书,告知初步认定的违规事实、拟作出的惩戒种类、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被投诉人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拟作出取消会员资格惩戒决定的,应当告知被投诉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十八条

被投诉人可在收到告知书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向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提交书面的陈述和申辩理由;被投诉人逾期不提交的,视为放弃陈述与申辩权利,不影响惩戒决定的作出。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应当充分听取被投诉人的意见;被投诉人应当接受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的询问。

第十九条

被投诉人在收到听证申请告知书后,三个工作日内向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提出书面听证申请;被投诉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书面听证申请的,视为放弃申请听证权利。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在收到被投诉人书面听证申请的,应当在三十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并在听证会召开前的五个工作日内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

听证会应由三至五名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成员组成,听证会成员不得是原作出拟惩戒决定的人员。

第二十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一)确认有违规行为的,依据本办法给予相应惩戒;

(二)投诉事项不实或者无法查证的,对被投诉人不予惩戒,并将不予惩戒的理由书面告知投诉人;

(三)被投诉人的违规行为需由司法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及时提请司法行政机关调查处理;

(四)对于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二十一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对投诉案件的惩戒决定应当由集体讨论作出,会议应由三分之二的委员出席,惩戒决定应由出席会议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第二十二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成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应当对惩戒决定评议情况保密。

第二十三条

惩戒决定通过后,应当制作惩戒决定书,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被投诉人是司法鉴定人的,应在决定书中写明被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及所属司法鉴定机构名称;被投诉人是司法鉴定机构的,应在决定书中写明被投诉人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机构负责人等;

(二)被投诉事项;

(三)查证的事实和证据;

(四)惩戒的种类和依据;

(五)申请复查的权利、期限;

(六)作出决定的司法鉴定协会名称;

(七)作出决定的日期。

第二十四条

惩戒决定书经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主任审核,司法鉴定协会会长签发后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送达被投诉人。

第二十五条

惩戒决定书除直接送达外,也可以邮寄送达。

被投诉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日期,被投诉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采用邮寄方式送达的,以挂号信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六条

被送达人是司法鉴定人的,惩戒决定书无法送达本人或本人拒绝签收的,可由其所在鉴定机构代为签收,代为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七条

生效的惩戒决定应予公示,并报司法行政机关,同时可抄送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其他相关部门。

第五章

复查程序

第二十八条

协会常务理事会是复查机构。

第二十九条

协会常务理事会在收到复查申请后,应当就该复查申请成立复查组,复查组成员由三至五名常务理事会成员组成。

第三十条

复查组成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受惩戒会员也可申请回避:

(一)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成员;

(二)原听证会组成人员;

(三)本人或近亲属与投诉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四)与被投诉的司法鉴定人在同一司法鉴定机构执业或者在被投诉的司法鉴定机构执业的;

(五)其他可能影响投诉事项公正处理的。

第三十一条

复查组成员的回避由常务理事会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二条

复查组应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对申请复查的惩戒决定进行审查,并经复查组半数以上成员的意见作出复查决定,制作复查决定书。

复查决定可以维持或变更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的惩戒决定,也可以发回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要求其重新调查处理,但不得加重惩戒类别。

除发回重新调查处理的,复查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六章

监 督

第三十三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及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在处理投诉时,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协会对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的惩戒情况,将记入其执业诚信档案。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2年3月28日协会理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上海市司法鉴定执业行为规范(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司法鉴定行业的自律管理,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促进司法公正,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章程》,结合本市司法鉴定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司法鉴定人执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是评价司法鉴定人执业行为的标准,是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自我约束的准则,是司法鉴定的执业行为规范。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会员中的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

第四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应当自觉遵守本规范,如有违反,将依据《上海市司法鉴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给予惩戒。

第二章

基本行为规范

第五条

司法鉴定人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恪守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第六条

司法鉴定人应当尊重科学,遵循客观规律,严格遵守司法鉴定程序、司法鉴定技

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

第七条

司法鉴定人应当敬业勤勉,努力钻研、精通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执业水平。

第八条

司法鉴定人应当尊重同行,公平竞争,同业互助,注重职业修养,维护司法鉴定人的职业形象。

第九条

司法鉴定人对于其他同行有损于司法鉴定人客观、公正、诚信形象的言行,应当劝告其纠正,或通过司法鉴定协会敦促其纠正。

第十条

司法鉴定人不得从事,或者协助、诱使他人从事以下行为:

(一)具有恶劣社会影响的行为;

(二)欺骗、欺诈的行为;

(三)提供虚假司法鉴定意见的行为;

(四)与中介相互串通的行为;

(五)妨碍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的行为;

(六)明示或暗示具有某种能力,可能影响国家司法、行政机关改变既定意见的行为;

(七)协助或怂恿司法人员或仲裁人员进行违反法律的行为。

第十一条

司法鉴定机构不得指定非司法鉴定执业人员以司法鉴定人身份从事司法鉴定活动。

司法鉴定机构不得为本机构非司法鉴定执业人员以司法鉴定人身份或以其他变相方式从事司法鉴定活动提供任何便利。

第十二条

司法鉴定人在登记公告地以外执业的,应当同时遵守当地司法行政机关的相关规定。

第三章

司法鉴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

第十三条

司法鉴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和规章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未作规定的,适用本规范。

第十四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在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第十五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在其执业场所的明显位置公示下列事项:

(一)司法鉴定许可证;

(二)司法鉴定人基本信息及其执业类别;

(三)司法鉴定业务收费标准;

(四)司法鉴定程序;

(五)司法鉴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六)司法鉴定监督投诉电话;

(七)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应当公示的情形。

第十六条

司法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应当认真、耐心地接待委托人、被鉴定人、司法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第十七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非因法定事由或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委托人的司法鉴定委托。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非因法定事由或正当理由,不得擅自变更、终止委托人的鉴定委托。

第十八条

司法鉴定人不得明示或暗示其可以按照委托人或鉴定事项利害关系人的意图或特定目的,违背事实出具司法鉴定意见或者影响司法鉴定意见。

第十九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不得为争揽鉴定业务而违背科学规律、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向委托人作出承诺。

第二十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避免对委托的鉴定事项结果事先向委托人作出承诺。

第二十一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在执业活动中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行回避。

第二十二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未经委托人同意,不得将受理的委托鉴定事项转委托给其他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办理。

第二十三条

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解除、终止委托关系后,司法鉴定人不得再以该鉴定事项鉴定人的名义进行鉴定活动。

第二十四条

司法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发现可能引起重大社会影响,或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应当立即向所在的司法鉴定机构报告;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及时向司法鉴定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报告。

第二十五条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做到:

(一)衣着端庄、整洁,举止庄重大方,注重司法鉴定人职业形象;

(二)使用普通话,用语文明、得体,表达意见客观、严谨;

(三)回答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问题,与鉴定事项无关的问题可以拒绝回答;

(四)尊重法庭,不得当庭评论审判人员;

(五)对于庭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休庭后向审判人员或其主管部门提出。

第二十六条

司法鉴定人不得在执业活动中谋取非法利益。

除按照相关规定收取司法鉴定费用之外,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不得向委托人或鉴定事项利害关系人索取财物,或者获取其他经济利益。

第二十七条

非经委托人同意,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不得运用在司法鉴定过程中获得的信息牟取利益。

第四章

司法鉴定业务宣传中的行为规范

第二十八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通过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司法鉴定质量、提升自身业务竞争能力等正当方式和途径,宣传司法鉴定业务。

第二十九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遵守真实、严谨、平等、诚信、适度原则宣传司法鉴定业务,不得歪曲事实、违背科学,作出容易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第三十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宣传,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贬低其他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

(二)以有悖于司法鉴定使命、有损于司法鉴定形象的方式进行宣传;

(三)进行司法鉴定人之间或司法鉴定机构之间的比较宣传。

第五章

司法鉴定同行关系中的行为规范

第三十一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不得阻挠或者拒绝委托人另行委托其他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对同一鉴定事项进行鉴定。

第三十二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不得为了谋求司法鉴定业务而损害其他同行的声誉,不得在公众场合及传媒上发表诋毁其他同行的言论。

第三十三条

在鉴定或庭审过程中,司法鉴定人之间应当互相尊重,不得使用挖苦、讽刺或者侮辱性的语言。

第三十四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在执业活动中,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与同行进行业务竞争:

(一)故意诋毁、诽谤其他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声誉;

(二)采用给予委托人介绍费或馈赠金钱、财物等方式争揽鉴定业务;

(三)故意在委托人与其他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之间制造纠纷;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司法鉴定行业管理关系中的行为规范

第三十五条

司法鉴定人应当参加司法鉴定协会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

第三十六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参加司法鉴定协会组织的业务研究活动,完成协会布置的研究任务,参加协会安排的公益活动。

第三十七条

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以司法鉴定协会名义参加国内外会议或者交流活动的,应当报协会批准。

第三十八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妥善处理司法鉴定执业中发生的各类纠纷,自觉接受司法鉴定协会的调解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范由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规范自2012年3月28日协会理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第五篇:湖北省土地利用绩效考核暂行办法

湖北省土地利用绩效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优先战略,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依法依规和节约集约用地,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市(州)、县(市)和神农架林区土地利用绩效考核。有供地权限的市辖区比照县(市)进行考核。

第三条土地利用绩效考核以控制用地总量、突出耕地保护、优化用地结构、依法依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目的,遵循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原则。

第四条土地利用绩效考核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土地利用绩效考核周期为一年,即上一年1月至12月。

第六条土地利用绩效考核主要内容:

(一)实际投资额。考核已供地项目实际完成投资的情况。

(二)投资强度。考核单位面积新增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和工业用地实际投资强度。

(三)土地供应率。考核已批准用地供应情况。

(四)土地利用效率。考核单位面积建设用地产出情况、人均建设用地情况、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情况、工业项目进园区情况、项目开工情况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变化情况。

(五)违法用地情况。考核违法用地规模和违法占用耕地情况。

第七条考核实行百分制。根据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次。

第八条土地利用绩效考核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当年追加和奖励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及下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的重要依据。对产业集聚、用地集约且考核成绩优秀的市、县,奖励一定数量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并在安排国土资源建设项目时予以倾斜;对积极处置闲置土地的市、县,按实际重新开发建设闲置土地面积1∶1给予专项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奖励。连续两年考核等次“优秀”的市、县,授予“湖北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称号;考核等次“较差”的市、县,予以通报。

第九条实行土地供应率与建设用地审批挂钩的制度。近三年土地供应率未达到50%的市、县,暂停该地区建设用地审批。

第十条要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开展土地利用绩效考核工作,省将通过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建设用地批准备案系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湖北省统计年鉴》、卫片执法检查等成果对各地提交的考核基础数据进行审核,确保考核结果真实有效。对在考核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单位或个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第十一条土地利用绩效考核的具体工作方案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制定和实施。

下载湖北省司法鉴定援助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司法鉴定援助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省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暂行办法

    湖北省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工作,切实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动性......

    湖北省国有企业加强民主监督暂行办法(精选合集)

    湖北省国有企业加强民主监督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国有企业民主监督,促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共产党党内......

    湖北省劳动模范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5-12-30 【生效日期】2005-12-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劳动模范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中小学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中小学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

    深圳市司法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司法鉴定援助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司法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司法鉴定援助办法》的通知.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 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

    海南省司法鉴定机构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海南省司法鉴定机构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txt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海南省司法鉴定机构业务......

    湖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07]5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湖北省脱硫运行管理暂行办法

    湖 北 省 环 境 保 护 厅 湖 北 省 经 济 委 员 会 湖 北 省 财 政 厅 湖 北 省 物 价 局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华中监管局 文 件 鄂环发〔2009〕6号 关于印发《湖北省燃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