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首市实现率先发展的思考
吉首市实现率先发展的思考
作者:李卫国
随着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湘西扶贫攻坚,州委州政府支持吉首率先发展的力度加大,吉首市将迎来多重优惠政策叠加的发展机遇期,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期,扶贫攻坚的关键期限,必须抢抓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城市品牌战略,抓新型城镇建设。要做大城市规模。以“四化两型”为引领,按照“三市三特四个中心”总体思路和“扩容提质创牌”要求,积极争取州委州政府启动“1+6”城市群发展战略,加快老城区改造提质、乾州新区发展,支持州府新城开发,拉开城市道路骨架,扩大城区规模,搞好功能布局,着力把吉首打造成为城区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的武陵山区中心城市和核心增长极。
围绕“双十”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按照“兴三强二优一”要求,加大推进“双十”产业计划力度。要继续优先发展旅游业。完善《吉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加快德夯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完成峒河风光带、矮寨大桥纪念馆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2至3家五星级酒店。组建吉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吉首旅游行业商会。要加大与张家界、凤凰旅游的合作力度,借力发展吉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武陵山区旅游中心城市。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数字吉首”建设,加强与南昌大学、吉首大学等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出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继续提升传统优势基础产业。按照农业精品化、品牌化原则,重点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巩固提升椪柑产业,加快建设万亩茶叶、蔬菜、花卉、药材产业基地。加快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示
范工程”,积极引进养殖大户和公司。支持湘西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抓锰锌整合,加快锰园、锌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企业入园力度。
抓好开放合作,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抓投资拉动。坚持以大项目、大投资推进大发展,抓住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和建市30周年机遇,以政策和大项目争取大资金,确保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政府和部门资金有大幅度增长。全力推进州市共建30个重点项目。加强与世界五百强、全国五百强、民营五百强企业对接。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吉首市设立分支机构,完成市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改制,成立个人私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二是深化区域合作。要加强与凤凰、泸溪、古丈、花垣、保靖、永顺王村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上的协作,协同推进“1+6”城市群发展。要加强与凤凰、张家界协作,推进三地一体化。要加强与武陵山区域内州市区协作,协同扒进跨区域重大项目、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要加强与发达地区协作,在发达地区构建农产品销售网络,使吉首市成为大城市有机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旅行社的合作,拓展旅游市场。要紧跟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趋势,主动承接广州、长沙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作者系吉首市委副书记、市长)
第二篇:创建节约型企业实现率先发展(范文模版)
创建节约型企业实现率先发展
摘要:为实现油田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坚定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创建节约型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油田生产经营中的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等方面率先垂范,打头阵、挑重担、立排头,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方法,开展节约意识教育,加强科技进步,促进节能设备更新,为努力开创****油田科学发展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转变,节约,创新,率先,主人翁
1、前言
2012年,****油田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这要求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资源压力和环保压力的必然选择,而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必须抓住企业这个大头,率先建设节约型企业。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国家控制力的一种体现。中央企业如果在节能降耗、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率先起到导航作用,那么对整个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我们****人应该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的****油田,实现率先发展。
2、为何要创建节约型企业
最大的浪费是什么?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目前京津沪在资源节约方面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如上海的万元GDP综合能耗、取水量等指标全国领先,北京已着手制订建设节约型社会规划纲要,但在城市发展最为短缺的水、电、气等领域,“漫灌”式、粗放型的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情况下,这几位记者对“缺什么反倒浪费什
1么”的现象极度痛心疾首,在进行深入翔实的调查后,写出一篇震撼性的文章——《“北京:高能耗照明,一年‘浪费’一个秦山核电站”„„》。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创建节约性企业的思路和方向
3.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树立“节约办企”的理念
我们的前辈为了民族的崛起和兴盛,抱着坚毅的信念,爱厂如家,秉承着“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理念,他们把自己当做国家的主人,企业的主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自觉地珍惜企业里的一草一木。今天,在企业发展的宏伟进程中,提倡“节约办企”,不仅是为了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更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
节约的行动来源于主人翁意识的构筑。只有主人才能真正关心爱护自己的企业,珍惜节约家里的每一分财富,让企业里的每一分资产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节约型国家的每一位公民都把自己当作国家的主人,节约型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把自己看作是企业的主人。那么,从构筑员工主人翁意识着手,如何构建节约型企业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建设节约型企业。
1、搭建平等交流学习的平台
一个企业,要想让全体员工树立起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首先应搭建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平台,使大家融入其中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学习。在这样的平台里,员工共同奋斗、共同进取,使大家在浓厚的创业氛围中培养“我是主人翁”的观念,而不是做一名旁观者,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退。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大家互相鼓励,互相信任,共同尝试,共担风雨,从而树立起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2、培养员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企业整体环境的营造,更需要每一位员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即“想企业所想”,时时刻刻关注公司发展,心系企业建设,积极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将自身价值的实现同公司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这既是每一位员工对自身职业生涯的一个正确定位,也应是每一位员工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目标,更是创建节约型企业的重要动力。
3、紧紧依靠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
节约是一种工作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待资源的爱惜和敬畏之情。创建节约型企业,应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厉行节约在员工中形成一种共识、一种习惯、一种风气。
在创建节约型企业的进程中,员工既是发起者,又是执行者。员工的自觉参与十分重要。我们应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建设节约型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紧依靠并发动职工群众开展“反对浪费,提倡节约”的活动,制订节约措施,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费用控制,挖掘节约潜力,将建设节约型企业的理念落到实处。
4、从细节着手,树立员工“爱企如家”的意识
“节约源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我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分钱、一张纸、一滴水、一个零配件做起”。建设节约型企业,要从细节做起。企业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审批制度、合理有效的预算分析制度、严格审批的报销制度、合理可控的用车制度等等。
作为员工,可为之举就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节约好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等等,虽说都是很细微的角落,但却是一名企业主人翁自然流露的情感和行为,只有爱企如家,才能实现节约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真正把企业建设成节约型企业。
滔滔江河汇于细流,巍巍高山始于垒土。打造节约型企业,源于每一个细节。希望我们每一个普通员工都能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爱企如家,爱岗敬业,为实现建设和谐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2健全完善制度,依靠科技发展,不断推动创建节约型企业深入持久开展
“节约型”内涵是一种“发展式、增效式、相对差减量化”的节约,绝不是仅仅局限于相对浪费而言的减少支出的节约,而是发展前提下的节约,是在节约的基础上追求更快更好发展的节约。创建节约型企业既是要从大处着“眼”,又要小处着“手”,既抱西瓜,又捡芝麻,切实把“开源”、“节流”落实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工作上来。
1.创新管理机制
不断加强节约型管理体制研究,积极探索内部市场化改革,建立以节约为导向、以增效为重点、注重职工节约意识养成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将节约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
加强节能降耗管理、技术机构和制度建设,实施节能降耗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构建系统抓和抓系统工作网络;
将节能降耗指标逐年分解落实到各企业、各生产系统、各个生产岗位和各耗能设备上,实施有规划、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的目标管理;
制定节能降耗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将节能降耗目标纳入各企业经济责任制评价考核体系,严格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考核;
制定和完善企业耗能用水指标体系,落实工作职责,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健全统计台账,建立企业节能降耗统计信息系统,加强能耗、水耗变化分析,确保能耗水耗的受控管理;
开展生产现场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的诊断、分析、研究,采取合理匹配驱动设备、优化生产参数、改进工艺流程等现场节能降耗措施,加强现场用能用水监督检查,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明灯等浪费现象;
建立健全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逐年组织对生产系统开展能耗测试工作。同时开展能耗水耗调研分析,摸清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节能降耗宣传教育,提高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实践中的小革新和合理化建议,表彰奖励节能降耗先进单位和个人,促进企业和基层工作。
2.建立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基层工作的指挥棒。将企业的节能情况纳入到企业的考核体系中,并放在非常的重要的地位上,对创建节约型企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工作目标、措施、成效列入文明创建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加强节约计量、统计和考核工作,建立、完善资源利用状况审计和报告制度。以往注重地方政府只注重GDP和企业注重产量,忽视社会效益,没有做到人与自然的统筹发展,造成了极大地资源、能源的浪费。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发展的速度,也确实存在着不顾环境和资源的承受能力,盲目上马后又被迫停产、下马的情况屡有发生,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的话,不仅破坏环境,同时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3.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节约型企业的创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节能需要采用先进的科技,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像电厂,有资料说,中国目前许多火电厂的煤能量利用率只有20%,今后用先进技术将这一比例提高到50%是完全可能的。在西方,当有些电站已经到了使用年限时,就会被能源使用率高得多的新电厂或设备取代,法国等西方国家就是这么严格执行这一制度的。设
备的更新属于自然过程,企业算自己经济帐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效益,社会是国家的,要从国家资源的角度出发。例如,油田引进设备,随着开采年限不断增加,这些设备都面临着高能耗、效率低的问题,我们每年要投入不断进行更新改造,一是保证完成当年的任务,提供效益,同时从节约资源的角度也是我们必须要做得。要不然,耗能高,本身也影响企业的效益。节能对国家是资源,对企业本身也是发展机遇。
我们****油田通过不懈努力,抓基础、重规范、讲精细逐渐成为油田各层级的工作常态和行为习惯,创新形成了系统节点管理、一体化生产运行监控系统、对标国际一流、单井成本管理等先进管理经验。“比学赶帮超”步入常态化、机制化轨道,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建立闭环管理体系,投资项目运行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扎实开展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积极开展财税政策研究,财务状况和资金需求保障能力明显改观。去年管理局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管理局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925吨标煤,比总部考核指标下降0.137吨标煤。分公司油气单位综合能耗96.82千克标煤/吨,采油污水减排508万吨,均完成总部考核指标。COD排放量下降28%,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在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征程上踏出了坚实的步伐。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为了创建节约性企业,关键在领导,落实在基层。作为企业的一员,无论是干部、职工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油田又好又快的发展,尽快创建成节约型企业,实现“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三篇:2010年城市郊区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谋划扬州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的内在要求。各级政府应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战略性举措,把握发展态势,科学统筹、重点突破、取得实效。本文就如何贯彻扬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推进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自己一孔之见。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推进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意见》,扬州市区空间范围为1100平方公里。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沿点轴发展的梯度推进规律。即由一个节点,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向外辐射,逐步形成发展轴,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提升。近几年,扬州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城市作为核心区域已逐渐成为区域体系成长推动中心,通过其发展的主导效应、生产效应、现代化效应、信息效应、连动效应,发挥了以城带乡的作用。而作为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在发展中更多地接受了中心城市发展的辐射效益,日益累积了率先实现统筹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在扬州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中,市区近郊相对于县(市)有着地域、产业和社会公共资源等综合优势,已呈现出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发展特点:一是近郊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考核目标已达到或基本达到。二是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紧张,近郊土地合理开发使用的空间成为未来谋求更大发展的宝贵资源。三是三大产业布局经过多年调整已趋于相对合理,在广陵、维扬、邗江区域布局的几大工业园区,已成为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区。四是基础道路等公共设施已与中心城市基本共享,二者之间差距甚小。五是乡镇文化教育水平和公共卫生设施状况远远好于县(市)乡镇平均水平。六是城镇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小镇并成大镇,小村并成大村,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加速兴建,很多人由过去的农民变成了市民。七是社会管理逐渐与城市化管理接轨,传统意义上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架构、功能定位、管理方式正发生变化,为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基层平台。
基于上述特点,市区近郊有条件率先实现与城市统筹发展,应增强“等不起”的急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争取大作为,谋求大突破。
二、近郊探索率先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
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目的,是在城乡发展中体现“整体、平等、互动、协调”,促进城乡之间良性发展。近郊率先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应立足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着眼长远,着眼全局,高起点谋划,发挥好扬州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先行区作用。
1、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意识。目前,近郊与城市的城乡差距相对较小,但以建设“新扬州”、“大扬州”的目标衡量,仍存在发展层次上的差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是乡。“以城带乡”是区域经济中心发展力向外扩散,对于乡镇来说是外部因素,加快乡镇的发展内因起决定作用。在发展理念上,要破除“等、靠、要、推”的依赖思想,强化率先统筹发展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以思想、理念、思路认识上的新跨越,推动统筹城乡实践上的率先发展。
2、加快完善城乡规划,强化对统筹发展的指导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郊已融入城市发展的空间范围。推进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应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1100平方公里的总规划是先导,总规划确定后,各区、各乡镇要跳出现有小区域发展规划的束缚,主动接受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的科学指导,对接、完善原有的各种发展规划,并做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协调”,城市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相互衔接。坚持以规划为指导,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发展、生活居住等,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
具体区域建设规划的修编,要注意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要突出区域发展特点,不要千篇一律。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总规划框架内,根据各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等综合因素,努力体现区域特色,优化空间结构布局。二是要改变以行政区划为限做规划的理念,按大区域和功能区的划分对接修编规划。三是要重视乡镇以下规划的编制,扫除城乡规划中可能出现的盲点和空白。四是增强规划实施的严肃性,保障规划的权威性。
3、放大区位资源优势,在抢抓机遇中实现跨越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趋势将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机遇,作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的近郊,已进入发展加速期,必须抓住机遇,积极放大自身优势,理清思路,准确定位,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是放大区位交通优势,加快完善乡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依托、接轨、服务的理念,推
进与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步伐,完善区域内道路交通骨架,力争做到城乡经济增长点到哪里,交通基础等基础设施就到哪里。为最大限度地吸聚、整合统筹城乡资源创造条件。
二是放大土地存量资源优势,加快土地整理。要重视现有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尽量避免或减少占用优质耕地用于建设工业项目和房屋开发。在城乡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
指导下,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土地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
三是放大承接产业转移优势,开拓新型产业。在推进市区产业布局一体化进程中,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放弃能源消耗型、效益低下型的传统产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步伐。发挥各类开发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工业集聚区建设,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乡镇流动,实现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同步推进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真正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工业、高效现代农业、特色鲜明旅游业、完善配套服务业为依托的“块状经济”主体。
四是依托市区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发展成果。城乡发展差距较多地表现在公共服务上,率先统筹城乡发展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中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郊要充分依托市区公共服务资源,与市区公共服务设施实行无缝对接,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在此前提下,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各方面,采取缺什么,就发展完善什么。通过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快推动社会事业向农村全覆盖,尽快建立起以市区公共服务资源为骨架,区域各种基层必备的公共服务资源设施和服务能力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第四篇:继续解放思想实现率先发展动员大会发言稿
在全县 “继续解放思想,实现率先发展”大讨论活动
动员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就开展好 “继续解放思想,实现率先发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开创工作新局面作个表态发言。
一、广泛动员,精心组织,争做思想解放活动急先锋
“继续解放思想,实现率先发展”大讨论活动是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率先发展的有力推手。我局将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认真开展好“继续解放思想,实现率先发展”大讨论活动。一是广泛动员,层层发动。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围绕“如何提升破解发展难题能力和水平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发展”、“如何提升服务水平实现效能建设的新局面”、“如何提升办事效率实现项目建设速度的新跨越”等主题,展开“三提升三实现”大讨论活动,使全局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活动中。二是加强沟通,征求意见。采取上门拜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和服务企业对我局在解放思想、机关作风、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收集的意见建议整理分类,分解到每个股室进行认真讨论,查摆阻碍发展的各类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三是全员参与,积极行动。活动期间,除认真组织大讨论相关活动外活动,还要求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要根据活动主题提一条以上意见建议,每一位股级以上干部都要写一篇调研文章,使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能在活动中思想受到触动,认识得到提高。
二、围绕课题,加强调研,努力建设宜居宜业新龙南
我局将紧紧围绕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和赣州南部核心经济区的目标,按照建设“经济发展强县、宜居宜业新县、文化旅游大县、和谐平安名县”的思路,结合城市建设和本局工作实际,提出调研课题,组成由局领导领题的调研组,认真调查研究,提出有效措施。一是要围绕打造生态宜居新县这个课题开展调研。我局将从城市规划体系的完善、三江六岸的建设、城市功能的优化等方面科学谋划,提出对策,为打造生态宜居新县做好参谋。二是要围绕探索旧城改造新模式开展调研。随着城区的扩张,老旧城区的“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显,我局将在这一方面加强调研、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县情的旧城改造之路,破解城中村、棚户区、危房改造的难题。三是要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生态低碳城市开展调研。我局将从规划调整入手,合理布局市政设施,改造完善小型绿地、公园,规划建设环保绿色通道,积极推广节能设计和节能材料,寻求建设生态低碳城市的新举措。
在认真开展以上调研的同时,我局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迅速开展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修编、重要节点区域城市设计及部分片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以完善的规划体系引领城市建设,以精美的建筑设计提升城市品位。
三、解放思想,狠抓落实,争当率先发展排头兵
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实现率先发展”大讨论活动,不仅要从思想上实现大解放,在认识上实现大统一,更要在行动上有新成效。为此,我局将从队伍建设入手,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要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以工作实绩考评为核心的长效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考评和问责,使机关作风有根本的转变。二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将年轻干部、技术骨干安排到重大
项目、重点工程中锻炼、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出业绩。三是要狠抓重大项目推进。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推进由我局为责任单位的迎宾大道、东湖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拆违”大队的主力军作用,坚决打好“拆违”攻坚战,为城市的有序建设、快速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各位领导、同志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局将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规范机关行为,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推动工作,为龙南的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如何率先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将科学发展作为坚定不移的选择
——浦东如何率先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俞正声书记说,坚持创新驱动,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本原要义,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核心所在。
韩正市长说,通过创新来推动这个城市的转型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我觉得第一是科技,第二是人才,第三是宽松、宽容而开放的创新环境。
徐麟书记说,浦东的发展,根在创业、魂在创新、源在奋斗……浦东开发之初的那种精神,依然是浦东二次开发精神的核心内容。创新是我们的精髓,也是本质所在。
年初来沪调研的李克强副总理指出,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应鼓励企业创新思维与理念,创新技术与产品,创新管理与机制,把创新与发展结合起来,把增加有效供给与培育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赢得未来。
领导们的重要讲话,勾勒出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方向——将科学发展作为坚定不移的抉择,积极探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
我汇报的第一个方面:我对浦东如何率先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浅见:
一是要实事求是,统一思想认识。发展方式之变,首先是思路观念要变。思想层面首先是一个思想解放的问题,还有一个观念转型的问题,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发表20周年,要深入分析浦东发展阶段性特征,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信心,摆脱既有思维方式束缚,围绕推进科学发展,注重把握好经济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充分发挥创新区域带动作用,浦东的优势在于创新,解决当前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要靠创新,推进未来转型发展也要靠创新。只有锲而不舍地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掌握政策先行优势,为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为参与国际竞争增创新优势。二是要明确方向,找准结构调整的目标和重点。新区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要聚焦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建设、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等目标,则要坚持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
三是要减少依赖,努力探索转型发展新路。调整产业结构,本身就是“甘蔗没有两头甜”,有“取”就要有“舍”。只有切实将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到实际行动中,切实减少经济发展对重化工业、房地产业、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拉动的依赖,才能摆脱对传统粗放发展路径的依赖,才能为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腾出空间,促进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平稳发展。
四是要擅于引导,“无为”并不是“无作为”深圳向创新型城市的转型探索,并非像外界普遍认为的那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其实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城市都可以看到),而是首先采取了看似与创新关系不大的三方面举措:第一,推动政府向服务转型。比如,对华为这样的明星企业,深圳市政府设立专门小组,实行“一对一”式辅导,及时帮助其解决发展中的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问题。对于大量中小企业,则采取“一对多”式扶持。第二,加快国资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深圳国资运作初期,其主要做法和经验均学自上海,特别是浦东新区。而今,深圳国资比重虽然不断下降,但无论在国资证券化率、还是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方面,都已经远超上海。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的加快推出,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腾出了空间,推动了一大批创新型民营企业的崛起。第三,营造宽松市场环境。例如“山寨”产品,山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产品、一种现象,还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一种异端精神,后来甚至演变成一种全民娱乐的文化。使深圳的中小企业、草根经济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