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秋期七年级历史复习21至册末课
2014年秋期七年级历史复习21至册末课
历 史复习提 纲5
班级:姓名:
第21课:
1、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布局严整,高大雄伟,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2、世界奇迹之一——(东起
3、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4、明朝杰出的科学家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22课:
1、明朝文学的主流——古典小说
2、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元末明初)
3、(元末明初)
4、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明朝中期)
5、的——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清朝)
★ 联系学过的知识,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到达的夷洲,就是台湾;后来一些朝代,如隋朝也派人到流求,加强了大陆和台湾的联系;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正式对澎湖和琉球进行管辖。1662年,郑成功收复并开发台湾。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 台湾府。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祖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西藏自古也属于中国领土:唐朝时西藏地区称为吐蕃;吐蕃与唐朝曾保持着长期联婚、经济文化交流,如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等,说明汉藏“和同为一家”。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了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清朝时,顺治帝 正式赐予五世**为 “**喇嘛” 的封号;康熙帝 又赐予五世**为 “**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 驻藏大臣。这使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就更直接、更为加强了。
第二篇:2014年秋期七年级历史复习6至10课
2014年秋期七年级历史复习6至10课
历 史复习提 纲2
班级:姓名:
第6课:
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天竺”指今印度半岛;“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岛;“波斯”指今伊朗。
3、隋唐,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日本为了学习我们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被称为“遣唐使”。
4、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
5、唐朝时,高僧玄奘西游印度取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
第7课:
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李白盛唐时期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诗仙”
杜甫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期诗歌深刻放映历史时代“诗圣”
白居易辉煌不在的唐中期直如白话,通俗易懂
第8课:
1、唐朝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和柳公权。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柳公权自创“柳体”,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颜筋柳骨”。
2、唐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
3、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因为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其内容主要是宣扬佛教。
第9课:
1、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3、北宋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亲自作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4、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
5、12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6、金建立后,先灭辽,后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都城在临安(杭州)。
7、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他带领的岳家军英勇杀敌,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如何评价岳飞?——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8、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10课:
1、★ 五代十国、宋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比较优越;④、江南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了江南。
2、宋朝政府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很快得到推广。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棉花和茶叶也在江南广泛种植。
3、宋朝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景
德镇是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4、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是——临安(杭州)。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第三篇:2012秋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2012秋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刘次洲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三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8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莲山课件]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
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五、周活动安排
周次内容
一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
二3华夏之祖单元复习检测
三4夏、商、西周的兴亡5灿烂的青铜文明
四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五8中华文化的勃兴(1)9中华文化的勃兴(2)
六单元复习检测
七10“秦王扫六合”11“伐无道,诛暴秦”
八复习第一,二单元
九期中考试
十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发展
十一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十二16昌盛的秦汉文化(1)17昌盛的秦汉文化(2)
十三第三单元复习检测
十四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十五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 十六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第四单元复习十七第四单元检测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
十八总结复习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
重点: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宰相制度,元朝行省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统治,五个盛世局面
1、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措施:
⑴隋朝①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创立科举制: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先河,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形成。影响:打破门第限制,便于统治者在全国选拔和笼络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对后世影响大,各朝都沿用。
⑵唐朝①沿用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
②完善科举制:常设科目明经科(考试内容:考四书五经)和进士科(考试内容:考诗赋、政论)影响:打破门第限制,便于统治者在全国选拔和笼络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⑶元朝:①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全国广大疆域
②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地区
⑷明朝:①废丞相,设三司p77,影响: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
②设立厂卫制度:目的是监视官吏,镇压人民。影响:皇权进一步加强
③实行八股取士:明朝的科举制度发展为八股取士,即考试内容只考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影响(评价):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④文字狱: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影响(评价):
⑸清朝:①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影响:皇权空前加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②大兴文字狱
2、五个盛世局面:开皇之治(隋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康乾盛世(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
⑴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①关注民生,赢得民心②重用人才③减轻赋税,重视发展生产④整顿吏治⑤勤于政事⑵以史为鉴,请谈谈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或应注意哪些问题?得到什么启示?现实意义?)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大力解决民生问题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③关注“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④⑤⑴⑵⑶⑷⑸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复习学案
七年级历史复习学案
一知识要点梳理: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_________________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为筹备建立新中国,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_________隆重举行,会议的内容有:通过了《》,选举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____________为国旗,以 _______________ 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__________,采用________ 纪年,大会还决定建立一座________________以纪念革命先烈。
2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_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代表是_______________
3 最可爱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是从_________年10月到________年7月,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_____________的领导下,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_______战_______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__________附近。志愿军在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精神,其中杰出的战斗英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4 土地改革的时间是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__年底,土改的法律依据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改的具体内容是:废除___________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____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__________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________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全国___________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_______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意义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被消灭,___________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年。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__________' ___________农业和___________,相应地培养___________。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__________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架喷气式____属于交通方面的有_________________桥和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从此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3. 三大改造指的是对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和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建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___________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从此,我国开始
进入________________阶段。
4中共八大:年在北京召开,这次会明确指出了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
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_____,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
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八大以后,党中央于1958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发动了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运动这两项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虽然有失误,但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显著成就,如______
油田建成,并且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__ 两弹元勋____________
援藏县委书记____________。
6文化大革命十年指从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年.文革是_________错误发动的,被反革
命集团所利用。文革中形成了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首的两个反革命集团。1976年,粉碎__________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革的结束。文革中,广大干部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
最大的冤案是_________被迫害致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年底
地点:在________召开
内容:会议否定了____________的方针,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的思
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
来,实行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它完成了党的_________路线、______路线和________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__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1979年颁布了《》1982年颁
布了《》 1986年有颁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重要法律。
3改革开放:改革先从__________开始,在农村实行制 最早实行这
一制度的是安徽凤阳_______村,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改革是重点。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开放了________ ______
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___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上海_____________开发区,现在,对
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
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5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是__________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
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中共十三大还作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6邓小平同志南巡是在________年,这一年召开了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次会议形成了以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中
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旗帜。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中国是由________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__________ 小聚居的格局,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这一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央
提出实施_______________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新气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_____________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
得到迅速发展。如20世纪60年代初期,__________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
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_________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
橡胶基地。
3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____________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___________制度,根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
2月20日对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我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_______政策,两岸关系发生
了历史性的变化。现在,海峡两岸经济上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局面初步形成。
5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坚持____________的原则,加
强两岸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
在____________举行会谈。1995年初,_____________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促进和
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二 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页)
2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13页)
3简述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25)
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38页 39页)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68页)
三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1950年10月,全国人民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
祖国……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战歌,各地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场
面。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
到鸭绿江》
材料三: 2009年10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期间,专门
抽出四个小时,前往朝鲜平安南道的桧仓,凭吊为捍卫世界和平而长眠在那里的130
多位中国军人,其中包括中国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同志。参加凭吊活动的共有300
多人。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
(2)“跨过鸭绿江的中华好儿女”指哪支部队?曾被一位作家誉为什么?
(3)与此同时,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还开展了哪项运动?
(4)中国政府派兵赴朝鲜“打败美国野心狼”的原因是什么?
(5)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请说出其中一个英雄人物的事迹,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哪些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
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
重视“三农”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图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1950----1956年间,人民政府为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生产采取的什么措施?
材料二:见图三,左上角的诗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2)图三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村中的什么事件相关?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以后,在农村又实行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4)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的农村经济政策应该如何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