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院要立足新时期社会矛盾
法院要立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特点,把握化解社会矛盾的新需要,能动司法,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对我国法治进程进行有效地推进和引导。立足国情社情,从基层群众的接受能力和司法需求出发,以优质的司法服务回馈社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公平公正地化解进入诉讼程序的每一起案件,最大限度做到案结事了。
变独立型司法为协作型司法,完善“繁简分流”的社会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社会合力。坚持在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下,努力构建各部门、各行业、各方面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要积极推行诉前调解,把力量下沉到基层,贴近人民群众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消除于萌芽状态。同时加强与村(社区)、乡(办事处)基层干部的沟通协作,逐步提高其运用法律化解纠纷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吸纳纠纷的能力,筑牢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屏障。通过社会自身对矛盾纠纷的“繁简分流”,使进入诉讼环节的案件在数量上明显减少,专业性更强,确保审判质量和办案效率。
变就案办案型司法为息诉止争型司法,增强化解纠纷的司法能力,以案结事了的最佳司法效果,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着力培养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转型时期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以辨法解惑为职责,以案结事了为目标,尽心竭力将每一起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
变神秘型司法为公开型司法,变高高在上的威严法官为深入基层的贴心法官,夯实人民司法的群众基础。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司法服务,扩大司法公开,积极推行诉讼指导、院长接访、巡回办案、诉前调解、司法救助等便民措施,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当事人听得懂、想得通、好接受的方式提供司法服务,增进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认知、理解、信任和支持。
结合实际,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一是“职能服务式”。在执法办案中,要按照方便当事人、方便诉讼的原则,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尽量减轻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不必要的负担。二是“实惠影响式”。在充分履行司法职能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人民法院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方式和范围,采取结对帮扶、访贫问苦、综治共建等方式,为群众多办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帮助群众解决各种生产生活难题。三是“示范教育式”。通过法院机关树立的各类先进典型人物,引导群众的思想、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二篇: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的思考
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的思考
朱伟坚
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的转换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矛盾正处于一个相对活跃期和高发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已成为影响新时期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正确处理和有效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一、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突出
(一)当前,我国正进入“危机多发期”
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关口,一是GDP总量超过6万亿美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为解决过去想解决而没有条件解决的问题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二是我国人均GDP超过了4000美元。在这个阶段,经济结构变动深刻,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收入差距还会拉大,而随着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二)社会风险理论的主要观点
1、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无数的机会,但同时也制造了无数的社会风险。
2、风险来自各个方面。
3、风险有浅层和深层之分。源于社会结构方面的风险则属于基础性的、深层的风险。
4、社会风险一旦演化为突发性事件,那么其扩散性极强。
5、社会风险在政治上是对现有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的一个极大的挑战。
6、发达国家所面临的社会风险种类按其威胁的严重性程度排序是:生态环境风险,金融风险,恐怖主义袭击风险
(三)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特点
当前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企业转制、劳资关系、工资社保、拆迁安置、征地补偿、土地承包等方面。从表达诉求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行为主体的群体性。
二是表现形式的激烈性。
三是人员结构的组织性。
四是问题处置的复杂性。
五是社会危害的严重性。
二、新时期社会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群体分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发生根本改变,社会成员分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众。
(二)社会公平缺失
当前,社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过大,一些弱势群体生活十分困难,相对均衡的社会成员结构和利益分配结构还没有形成。
(三)社会管理滞后
社会管理滞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很好发挥,基层服务网络不健全,特别是农村社会问题十分突出,往往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酿成大问题。
(四)群众维护自身利益表达方式的错位
由于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的缺失,法律解决问题的滞后性和公信力不足,形成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恶性循环,造成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增多。
三、四大机制化解社会矛盾
利益时代的到来,是市场经济机制和社会结构分化两个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具体的经济社会事务都可以成为一种利益,从中滋生出一群分享这种利益的人,并围绕这种利益进行博弈。利益冲突常规化,我们必须形成解决利益冲突的制度化机制
(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根本缓解利益矛盾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包括利益引导机制和利益约束机制。利益引导机制,主要是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利益约束机制,主要是通过法律和道德对
人们获取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法律和道德是利益需求和利益行为的调节器和控制器。
(二)建立诉求表达机制 合理化解利益矛盾
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不同的社会成员,都有各不相同的利益和利益诉求。这就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社会协商和对话机制,引导各个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三)建立矛盾调处机制 及时处理利益矛盾
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调整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建立利益保障体系 积极预防矛盾产生
经济利益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主导方面,从近年来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具体原因来看,绝大多数属于经济利益问题。群众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对于保持社会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要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群众的利益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抓紧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种种经验和教训表明,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方针。要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群众的利益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抓紧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个人简介:
朱伟坚,现任中共佛山市委党校培训项目设计部主任,副教授。两次荣获全省党校系统优秀面授教师称号。近年来,在《理论月刊》、《理论探索》、《党政干部论坛》、《岭南学刊》、《上海社会科学》等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文章50多篇,主持的主要课题有《大部制改革后市区镇(街)市权关系研究——以佛山改革实践为例》、《佛山科学发展蓝皮书报告之一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狮山、容桂简政强镇研究》等,参与佛山“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佛山文化名城建设的战略研究》等省、市级课题四项,获得全省党校系统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次。2008年,荣获佛山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十百千工程” 社会科学类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第三篇:关于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思考
关于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思考
作者:王艺刚 文章来源:驻马店市法学会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社会矛盾呈现出频发性、多样性、复杂性、阶段性特征。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迫而重大的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9日就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清醒认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并由此做出相应的对策,正确处理和有效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这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一、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
当前,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企业转制、工资社保、拆迁安臵、征地补偿、土地承包、涉法涉诉等方面。从表达诉求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行为主体的群体性。一些社会突出矛盾在某种程度 或者某个范围内反映了一部分群众的共同思想感情,或者共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的意愿和要求,当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转化成自觉的、有组织的、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从驻马店市看,近年来我们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一些集体访事件总量上在高位徘徊。
二是各类因素的关联性。当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一些社会矛盾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热点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取闹相互叠加,经济利益诉求与维护民主权利的要求,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群众的自发行为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相互交织,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集,各类引发社会矛盾的因素关联性很强。
三是表现形式的激烈性。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表现的形式比较激烈。由于一些社会热点产生的问题,群众选择在党政机关门前、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等地集会,参与人员张贴标语,情绪激烈,个别甚至冲击机关。
四是人员结构的组织性。从处理的一些社会矛盾来看,在初始阶段大多是因共同利益而聚合的松散群体,但随着事态的发展,一些群体性事件大多从松散型向有组织化程度发展,尤其是涉及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事件,不仅在时间、形式、目的等方面进行事先策划,而且通过集体出资方式筹 集活动资金,形成固定的领导和骨干分子。
五是问题处臵的复杂性。由于社会矛盾集中呈现、错综复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性的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如果掌握不好时机,就会造成很大的被动。对一些社会矛盾,如果不高度重视,认清实质,防患于未然,甚至有的局部矛盾有可能演变成全局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
六是社会危害的严重性。部分群众越来越多地通过集体上访这一特殊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发泄不满情绪。有的群众性事件,出现了打砸行为,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影响社会治安。有的上访群众围堵党政机关,干扰了党委、政府的正常办公,同时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的普通上访事件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有的甚至造成恶劣影响,破坏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二、新时期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
一是发展不平衡性的因素。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在生产领域的多种经济成分引发的矛盾,在分配领域的公平失衡引发的矛盾,在交换领域的部门和行业之间引发的矛盾,个别行业获得的超额垄断利润和大多数行业获得的平均利润构成了行业之间的矛盾,在消 费领域形成的巨大反差等等不平等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发生很大改变,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进而导致大量社会矛盾的产生。
二是干部作风方面的因素。虽然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也不容否认,确有少数领域干部经受不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革命意志衰退,理想信念动摇,享乐主义盛行,个人主义膨胀,拜金主义至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反感。少数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决策,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甚至渎职犯罪,贪污腐化;走私犯法和假冒伪劣始终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致使少数不法分子一夜暴富;公民个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得不到有效解决等。
三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因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一般市场经济价值观念之间的引发的矛盾。扩大开放与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矛盾。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一些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一些文化垃圾的传播,“法轮功”一类的邪教组织妖言惑众,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
四是社会公平缺失的因素。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缺乏公平,必然导致矛盾。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公平现象,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等。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一些下 岗职工、贫困弱势群体生活十分困难,相对均衡的社会成员结构和利益分配结构还没有形成。当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时,缺乏合理解决的途径,弱势群体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甚至激化。
五是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因素。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存在着严重的“越位”和“缺位”问题。从管理职能上看,政府还集“裁判员和运动员、调节者和经营者”的角色于一身,承担着无限责任,造成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管乱了。另外,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政绩,违背科学发展观,脱离实际,不顾民意,硬性推行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项目”,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六是社会管理滞后的因素。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组织形式、人们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深化,原来的“单位人”正在向“社会人”、“社会区”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完善社会管理网络,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但当前社会管理十分滞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很好发挥,基层服务网络不健全,特别是农村社会管理问题突出,往往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酿成大问题。
七是群众维护自身利益表达方式错位的因素。由于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缺位,法律解决改革问题的滞后性及公信力不足,在群众中形成了“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的 错误认识,形成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恶性循环,造成越级上访增多,集体上访、缠访闹访增多。此外,对个别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臵不力,该处理的没处理,该打击的没打击,造成部分群众错误地认为群体性上访是表达诉求的最好形式,要想解决问题就得去封门堵路,这种从众心理和思维定势,也加剧了群众大规模上访事件的频繁发生。
三、解决社会矛盾的对策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为解决社会矛盾奠定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它是解决当前许多社会矛盾的关键,只有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矛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使社会越来越和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构成了社会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物质基础。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存在大量的社会矛盾,一个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生产力整个水平比较低,使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受到物质条件方面的严重制约。只有集中精力抢抓机遇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新时期大量的社会矛盾才会迎刃而解。强调发展生产力对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极端重要性,但并不等于说生产力发展了,所有社会矛盾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解决;也不等于说经济不发达解 决新时期社会矛盾就无能为力,或者必须等到经济发展了才去解决社会矛盾;而是说经济发展了,物质基础丰厚了,解决种种社会矛盾的回旋余地就大,许多矛盾解决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从一个地方来看,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地方特色,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区域经济,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项目建设以工业项目为主导的基本要求,不断深化“三项建设”,加快推进“三化”进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务实重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辉煌业绩,把驻马店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二是深化各项改革,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强大动力。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摒弃各种机制体制的弊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实现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妥善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扶贫帮困力度。要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 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协调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
三是不断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干群矛盾是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一个重点,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不仅可以直接减少新时期的社会矛盾,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其他方面矛盾的解决。在改革攻坚阶段,发展关键时期,正确处理来自国际国内异常复杂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至关重要。要切实解决党自身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使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社会上的一切歪风邪气,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向前迈进。
四是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效能和水平。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深刻总结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经验,更好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社区建设,认真解决好民计民生问题等相结合,从影响和谐稳定和民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创新,即:社会和谐稳定的创新,把以 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之中,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愿,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社会人员服务管理的创新,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要探索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管管理和帮困扶助;以有效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标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的创新,按照公开管理、依法管理、主动管理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技术的等手段,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遏制网络消极影响;进一步健全网上综合防控体系,切实防止网上非法活动演变为现实社会危害,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创新,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提升功能与发挥作用并举,使其在健康向上、聚人心促和谐上发挥积极作用。基层基础工作的创新,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群建作用,努力创建和谐街镇、和谐社区品牌,尤其是在加强平安社区保障、矛盾调解、社会救助、社会养老、就业保障、普法教育、便民服务、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区文化、物业管理等社会管理创新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五是加强教育引导,为解决社会矛盾创造有利条件。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的生命线,加强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党员干部群众,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和群众思想动态,努力做好党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宣传解释工作,帮助各种利益群体克服认识和心理上的偏差,理顺情绪。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六是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化解矛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力争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萌芽状态。加大对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投入,建立完善人民信访接待大厅,畅通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渠道。进一步强化绩效督查考核,强化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工作的督促检查,不断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今年以来,驻马店市结合我们的实际,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 了“一村一警一干一员”大走访活动,“一村”是指在每个行政村(社区)都要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确保一户不少、一人不漏;“一干”是指从市、县(区)直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抽调干部分包一个行政村(社区);“一警”是指从市、县(区)政法部门抽调政法干警分包一个行政村(社区);“一员”是指每个行政村(社区)都要确定一名信息员,负责行政村范围内平安建设信息的收集、上报,信息员原则上村治安主任或大学生“村官”担任。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市、县两级共抽调干部干警6027名,在全市194个乡镇(街道)、2700多个村(居)开展走访,截止目前,包村干部干警共走访群众近200万户,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大走访”活动的实施,使全市的平安建设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出现了诸多新的变化。上半年,公众“经常见到”民警、巡逻队员或保安巡逻的比例为48.05%,公众对当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评价“能够及时得到解决”的比例为59.78%,均居全省前列。许多群众都说,过去机关干部平时都呆在办公室里,见一面都很难,现在主动到百姓家的多了,让他们感到既新鲜又亲切。这项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新时期的社会矛盾纠纷特点和调处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对人民内部矛盾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区别不同情况,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 手段加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新时期的社会矛盾纠纷特点和调处对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利益格局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矛盾纠纷主体的多样化,性质复杂化,人民调解工作也由原来的主要调解民间纠纷,发展成面对范围更广的民间纠纷、经济纠纷、行政纠纷等复合而成的个体型与群体型共存的社会矛盾纠纷。若调处不及时,将会导致纠纷升级,甚至上升为群体性事件。如何及时有效地遏制社会矛盾纠纷的源头,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已成为我们工作研究的主题。本文对新形势下如何防止和处理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保持社会稳定问题做一探讨。
一、社会矛盾纠纷的新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而引发的利益调整、观念冲突、社会震动,导致了矛盾主体的增加,社会矛盾更加广泛多样和复杂。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个人与组织、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矛盾占主导地位。过去社会矛盾纠纷多为民间纠纷。即公民个人之间因婚姻、继承、赡养、邻里关系而引发的纠纷。而现在职工与企业之间、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经济合作组织之间乃至与基层政府之间的纠纷则比较突出。不少单位、企业干群关系紧张,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二是纠纷与群众切身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并大多数为涉法矛盾。从平时接待咨询来访、受理纠纷情况看,现在纠纷主要集中在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养老金、医疗费以及征地折迁安置,债权债务、集资收费、环境污染等 方面,都涉及群众的经济利益,而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调整。三是群体性纠纷突出。在常见的矛盾纠纷中,往往是群众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容易形成群体性纠纷。如拆迁安置、征地补偿、企业改制、集资无法偿还等关系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的事情。这些矛盾纠纷处理不好,调解难度增大,对社会的稳定危害也更大。
二、社会矛盾纠纷预防的基本对策:在新的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纠纷构成因素复杂,涉及领域广、突然性强、群体性高、极易激化,是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隐患。尽管如此,这些社会矛盾纠纷大多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能运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加以解决。一要继续深化法制教育,切实增强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的观点。我国连续开展三个五年普法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依法办事的观念得到加强,但离依法治国达到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继续在全社会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普法教育,重点放在增强法制观点,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上。普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力求贴近实际,易于为群众理解和接受。深化普法教育,是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措施和治本之策。二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把各项工作纳入依法按章运行的轨道。现在我国的立法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依法管理已具备了基本的前提条件。为了形成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一方面要坚持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把政府对社会生活的管理、干预纳入依法进行的轨道,既要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又要防止和减少公务人员违法或不当行政造成对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另一方面各行业、各单位也要做到依法管理、规范化管理,在依据国家法律制定和完善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自觉履行。三要强化行政复议和仲裁、司法工作,把矛盾纠纷的处理导向法制的轨道。我国已经制定出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仲裁法等一系列解决民事、经济、行政争议的法律。这些年来,各级法院受理的民事、行政案件数量虽然不断增长,但与面广量大的各类纠纷相比,还显得微不足道。人们仍然习惯于有了问题找政府,而不是上法院,这种状况不利于纠纷的及时有效处理。因此在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对于因合同争议、债权债务、政府不当行政等引发的纠纷,在调解无效时,在注意积极引导当事人依法申请复议或仲裁、诉讼,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对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受理,提供方便,调查报告《新时期的社会矛盾纠纷特点和调处对策》。特别是对一些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群体性案件,审理和裁决在力求公开、公正、及时,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一种服从法律,信赖法律,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风尚。四要加强法律服务,为公民和组织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和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保障。在预防和调处社会矛盾中,法律服务工作者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各单位特别是各级党政部门应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一是在党委政府工作中注意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避免决策或行政行为不符合法律的规定而引起矛盾纠纷。二是在企业改制、土地承包、清理债权等工作中要吸收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三是对企业改制减负、拆迁补偿、土地使用等热点、难点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的规范调节作用。四是在申诉、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中,切实加强法律服务工作,为当事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咨询或代理,对符合条件的还可以提供法律援助,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将纠纷引向依法处理的轨道。五要建立健全反应快捷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和信息网络。一是进一步坚持把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增强基层调委会的整体功能放在重要位置上,不断加强组织网络建设,形成区、街道、社区委员会和积极分子组成,上下成线,左右成片的四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网络。二是要大力加强对从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调处能力。定期调整调解队伍,把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调解工作的同志充实到调 委会来。三是要继续完善形之有效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制度,定期开展各类纠纷排查活动,层层梳理辖区内的纠纷苗头和隐患,将问题发现在萌芽,把纠纷解决在基层。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员发生矛盾纠纷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工作预案,把疏导和预防工作做在前头,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乱,防患于未然。做到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集中时间和力量,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常见的、多发的、带有倾向性的纠纷,尤其是那些可能激化的纠纷进行专项治理。
三、预防和调处社会矛盾纠纷,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纠纷日益错综复杂,加大了调处难度。因此,在做调处工作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干部依法管理与群众依法办事的关系。强调运用法律手段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并不意味着是用法律来对付群众、整治“刁民”的。它一方面要求社会的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通过完善立法、深入普法、严格执法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在行使权力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做到依法管理。在两者的辩证统一中,后一方面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纠纷频发,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确实有一些干部不依法办事,办事不公,甚至欺压群众,腐败堕落等引起群众不满。因此各级干部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律已是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二是规范、制约与引导、保护的关系。在对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处理中,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追究和对合法权益的保护两者也是辩证统一的。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申诉、控告、检举以及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又要求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我们反对的是不按法定程序的上访、上街等行为,而对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则应注意保护,对他们的正当要求要及时解决和处理,即使对群众坚持要求上访、上街的,也不应硬行禁止,而要引导他们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在当前矛盾纠纷较多,上下沟通渠道还不是很通畅的情况下,注意保护公民的上述权利并正确加以引导,不失为保持了一条让群众表达自己意愿、参与监督和管理,以及使党和政府了解群众呼声的渠道,可以起到社会减震器和减压阀的作用。三是法律手段与经济、行政、舆论宣传等其他手段的关系。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具有要求社会全体成员一体遵行的效力,因此法律手段无一例外地成为现代法治国家管理社会的最普遍、最有效的手段。但是,由于社会矛盾纠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现有的社会矛盾纠纷还不可能全部运用法律来调整和处理。因此靠运用法律手段完全调处和解决所有的社会矛盾纠纷是不可能的。一方面,社会管理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种手段是不行的,各种手段都有其优势,不能相互代替;另一方面,在法治不断加强的现代社会中,任何一种社会关系的调整手段都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问题,都将与法律手段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 只能运用法律手段与经济、行政等其他手段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协调方法,针对不同社会矛盾纠纷,运用正确调处方法的调处手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四是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处与其它工作的关系。要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当成两个文明建设重要工作来抓。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防止多种矛盾纠纷汇合使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事端。要研究工作时,有社会矛盾纠纷调 解工作内容,布置工作进,有任务,检查工作时,有项目,总结评比时,有奖惩。对因工作失职,调处不力,使小矛盾酿成大事端的,要追究责任。对社会矛盾纠纷较多,又不能有效调解的单位,要实行一票否决。
第五篇:法院委托书要怎么写
委托书表明在委托事宜内全部职责和责任都将由委托人承担,被委托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法院委托书要怎么写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法院委托书 篇一:
委托人姓名:XXX
受委托人姓名:XXX,男,1975年10月25日出生,住址:xxxxx,邮编:200135,电话:
现委托俞律师在我与张xx贷一案中,作为我参加诉讼的委托代理人。
委托权限如下:
代为调查,代为出庭,自行和解,接收调解,代为签署有效文书等。
委托人:
年月日
法院委托书 篇二:
委托人: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地 址:_____,受托人: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地 址:_____,委托事项:代表委托人出庭参加诉讼。
委托权限:参与调解和签署和解协议;参加法庭开庭;调查、提交有关证据;代书和代收法律文书;代为承认和放弃诉讼请求;代为变更诉讼请求、撤诉、提起反诉等。
委托人: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法院委托书 篇三:
委托人姓名: 受委托人姓名:_____
性别:_____ 工作单位:_____
住址:_____ 电话:_____
现委托_____在我与 _____一案中,作为我参加诉讼的委托代理人。委托权限如下: 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等事项。
委托人: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注:
1、本委托书供公民当事人委托参加诉讼的委托代理人用,委托人应按有关 法律规定,写明委托权限;
2、本件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后提交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