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后勤改革的思考实践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6:3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后勤改革的思考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后勤改革的思考实践》。

第一篇:大学后勤改革的思考实践

文章标题:大学后勤改革的思考实践

大学后勤改革,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时代环境下展开的,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高校自发的伙食承包经营,90年代末的高校扩招和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掀起了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高校后勤体制改革。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市场经济较为

成熟的广州市,近年来改革力度较大,树立“大后勤”观,构筑“大后勤”保障体系,为大学后勤改革闯出一条有特色的新路子。

一、大学后勤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⒈传统后勤服务模式在市场经济下难以为继

我国大学后勤服务体制是在建国初期学习苏联模式形成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办高等教育的产物,有其历史作用。但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今天,市场已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成本管理在大学经营中益显重要,而传统的后勤服务模式仍然是“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式经营管理。由于是校园垄断,服务差、效率低、投入多,后勤成为广大师生最不满意的领域,并消耗了校领导花在这方面的许多时间和精力。这种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充分认识大学后勤的产业属性,必须充分认识穷国办世界最大规模教育的国情,这必然要求打破政府和大学包揽后勤投入和后勤服务的格局,盘活后勤资产,提高后勤资源利用率,调动广大后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⒉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与后勤保障改革滞后的矛盾凸显

大学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龙头,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大学在其中扮演主力军的角色,现代大学具有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要充分释放出来。特别是服务社会的功能已从过去的间接功能变为直接功能,就是大学现有的资源,知识、技术、科研成果,跳过教学这个培养人才的中介,直接和社会经济活动发生联系,变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大学的后勤资源既为教学、科研提供保障,又能在市场经济下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如降低政府和学校的办学成本,向社会开放校内市场、拉动内需,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等。但是,传统的后勤服务模式对社会是紧闭大门的,更谈不上服务社会,而且,面对90年代末开始的高校扩招和“985工程”建设,已难以解决随之而来的学生住宿、学生就餐、教工住房和科研用房、用水、用电等后勤保障问题。后勤保障改革的滞后,已成为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瓶颈,改革迫在眉睫。

1999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结束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发动了大学后勤改革的攻坚战。

五年来,改革基本上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后勤服务模式,初步实现大学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力量有序进入的竞争机制,正在形成新型的大学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最直接贡献,就是保证和支撑了我国高等教育这几年跨越式的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涌现一批充满竞争活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改革的最重要意义,就是为我们最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规律相结合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开创了良好局面和积累了实践经验。

二、大学后勤改革的思路

⒈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简要历程

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在1999年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结束后,即把后勤改革列为校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学校后勤改革领导小组,全面动员,深入调查,科学论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寻找突破。

2000年4月,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相对于2002年的改革方案,可称为“大学南校区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成立后勤企业党委,为改革保驾护航,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的作用;成立后勤集团,统领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剥离出来的诸多后勤服务实体。2000年9月,大学珠海校区落成使用,后勤社会化一步到位,“珠海模式”形成。2001年10月,大学与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大学,校党委抓住时机,对后勤工作做出适当调整,提出“统一政策,分区服务,分区核算”的要求,2002年4月,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大学北校区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对原医科大学(北校区)实行“小机关,多实体”的后勤管理模式。2003年11月,在大学后勤务虚会上,首次提出“大后勤”观,后勤改革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统筹协调总务、基建、房产、保卫等后勤职能部门和后勤集团的工作,胸有大局意识,促成改革合力,构筑“大后勤”保障体系。2004年9月,大学东校区在广州大学城投入使用,治安保卫工作纳入社会化管理,后勤改革有了新的突破。

⒉大学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认识的不断

第二篇: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汇报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汇报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汇报

大力推进后勤改革,促进学校新发展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汇报

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五年来,各地高校在后勤社会化的多种实现形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学于年开始全面改革,并制定了初期改革方案;年实现了后勤系统从学校行政系统的完全剥离,制定了新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进入了后勤社会化改革新阶段。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省政府教育厅、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方努力,我校后勤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以前后勤改革情况简要回顾

自年组建大学后,学校根据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要求着手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年月组建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4月30日《大学后勤改革方案》出台,明确了-的后勤改革目标、步骤和范围,明确了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定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代表学校与后勤集团签订有关管理和服务合同或协议并对管理和服务质量行使监督权。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作为乙方,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按照市场机制独立运行。

经过3年的努力,我校对后勤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水电服务首先实行了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电价按国家公布的实施标准执行。对外转供水电费如数上交学校,利润四六分成。

学生公寓建设方面,到,学生公寓建筑面积已经达到万m2,生均面积达到。在东苑学生公寓建设和服务管理的

艰苦创业中,形成了管理规范,以人性化服务为特色的“东苑精神”和“东苑模式”。经深化、总结,我们将“东苑精神”概括为“以人为本,创新实干”;将“东苑模式”概括为“坚持人性化管理特色,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以此作为规范学生公寓工作的标准。

饮食服务方面,先后创建了一个“全国示范性标准化食堂”和三个“标准化食堂”,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李岚清副总理到我校视察,专门参观了学生五食堂,对我校的食堂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后后勤改革主要措施与成效

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出台新的《后勤改革方案》

学校党政领导对后勤改革非常重视,学校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参加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对后勤工作行使决策管理职能。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长达6个月的论证和修订,6月学校出台了新的《后勤改革方

案》,我校后勤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新的《后勤改革方案》确立了后勤改革的基本原则:即

1、坚持为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服务的方向,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学校利益与实体利益的关系,按照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切实转换后勤运行机制。

2、坚持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与稳定、有利于后勤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原则。

3、坚持学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后勤服务集团实行“零租赁或优惠租赁”,力争盘活学校后勤国有资产的原则。

4、坚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对后勤服务集团的扶持力度,逐步增强后勤服务集团实力的原则。学校对后勤的投入,采取逐步减少的办法,以保证

各实体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确立了分两步走的改革目标:

第一步:用2年左右时间,建成体系和机制比较完善,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囊括学校生活保障服务,学校师生员工较为满意的后勤服务体系。

第二步:再用3-5年时间,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建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西南科技大学特色的现代化、人文化的高校后勤服务新体系。

积极探索,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后勤自身来说,关键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体制

成立了有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对后勤工作行使决策管理职能。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任主任,校办、工会、国

资处、审计处、学生处、计财处、监察处、后勤处等部门负责人任委员的后勤管理委员会,对集团总公司的日常工作行使各专项管理职能。

设立了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及监督职能,协调解决学校后勤经营服务方面的有关问题。后勤管理处与后勤集团总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管理模式。

经过调整,集团总公司下设办公室、房产科、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科、饮食服务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与服务中心、水电服务中心、通讯服务中心、运输服务中心、校医院、校园管理中心、纯净水厂、商业服务中心、驾驶培训有限公司等,为学校提供包括饮食、物业、水电、通讯、医疗、商业、保洁、运输、驾驶培训等后勤服务,为在两年内基本上建成囊括学校生活保障服务的后勤服务体系打下了基础。

2、建立了有利于学校稳定和后勤改革的运行机制

在人事制度方面,为保证改革初期后勤工作的稳定,实行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管理原则。

后勤现有正式职工由学校人事部门保留原有身份,工资、津贴等全部由公司自行解决,退休时,转回学校享受与学校其他同类退休人员同等待遇。

公司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聘任员工,其工资、福利、退休、各类保险等待遇按企业用人机制及后勤服务集团有关规定办理,经费及用人纠纷由后勤集团自行负责。

公司总经理有权自主任命副总经理、各中心主任,报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备案,所任命的干部如属学校正式职工,且符合有关任职条件,允许在校内各部门之间进行正常交流,并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

公司在用工制度上实行了干部聘任制和职工全员合同制。采取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竞聘上岗,且接受由学校分流的人员。

人员经费总体分配方案实行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总公司分配方案报后勤管理委员会审定。

公司设立二级财务,按照新《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按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独立核算。学校计财处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行会计委派制。

公司所占用的国有资产由学校对后勤实行“零租赁或优惠租赁”,公司负责所占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力争盘活国有资产。

企业的效益、企业的发展源自管理,为此,我们加强了制度建设,通过完善、修订、制定,完成了《综合标准化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会议制度》、《保密制度》和《其他日常管理制度》共七大板块的制度体系,并将其汇编成册,促成了后勤管理的规范化、有序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理顺,后勤改革稳

步向前发展。

解放思想,树立“政治后勤”理念

为保证后勤改革达到预定目标,我们狠抓思想认识问题,要求后勤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后勤与学校的关系。现在我们已经达成一致共识:明确认识到“政治后勤”是为学校服务的,学校发展后勤就发展,但同时后勤又要为学校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

我们坚持为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服务的方向,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学校利益与实体利益的关系、按照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切实转换后勤运行机制;坚持后勤改革的基本原则,树立“政治后勤”理念,为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提供一流服务。

坚持不懈,抓好后勤队伍建设

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能打硬仗的后勤队伍。我们以改革为契机,通过竞争上

岗,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调整干部20余人次,使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大大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同时,我们以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作风正派、专业知识扎实、服务意识强、大局意识强、管理水平高的干部队伍为目标,成立了后勤职工培训学校,开办了管理人员培训班,进行了管理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较大地提高了总公司中层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在员工队伍建设上,各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了培训,增强了员工服务意识,提高了后勤员工的整体素质。

注重服务,做好后勤服务保障

“师生至上,服务第一”、“三服务、两育人”始终是后勤的服务宗旨。为深入贯彻这一宗旨,我们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服务指标考核体系,成立了由后勤集团职工、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对后勤服务工作进行服务指标体系的考核,认真听取学校各个层次对后勤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年终考核中,全校24个职能部门,后勤集团公司以突出的成绩从过去的倒数2、3名上升至第八名。在“保先”教育中,经广泛收集意见,全校师生员工对后勤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后勤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为学生服务,为此,我们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146个,为学生创业超市无偿提供场地,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勤工助学资金总投入近20万元。

团结奋进,全面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拓展市场,集团公司和各中心均全面完成了方案中的各项经济指标。如一直是多年亏损的运输服务中心,去年通过开阔思路,降低车辆维修成本,开拓校外市场,实现了扭亏为盈。

根据去年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各项经济指标执行情况良好,目标任务产值完成近120%,目标利润任务完成达110%。

开拓创新,努力拓展经济增长点

后勤要做大做强,必须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用从社会获得的利润来发展后勤,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去年在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自行筹资三百多万元,注册成立了“大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从目前情况看,其规模和硬件设施都居全省高校前列,运行状况良好。我们力争每年投资一个大项目,今年投资300万元,修建一所高标准的幼儿园。力争将服务领域向社会扩展,充分利用社会产业空间,实现产业化、集团化的可持续发展,使校外市场成为后勤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司发展的经济支柱,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实现“以外养内”的发展战略。

加强宣传,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进后勤与师生员工的沟通

在改革进程中,后勤不仅要以优质的服务来1 2 下一页

第三篇: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汇报—汇报材料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汇报—汇报材料

大力推进后勤改革,促进学校新发展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汇报

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五年来,各地高校在后勤社会化的多种实现形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学于###年开始全面改革,并制定了初期改革方案;##年实现了后勤系统从学校行政系统的完全剥离,制定了新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进入了后勤社会化改革新阶段。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省政府教育厅、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方努力,我校后勤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2006年以前后勤改革情况简要回顾

自##年组建##大学后,学校根据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要求着手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年#月组建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2001年4月30日《##大学后勤改革方案》出台,明确了2001年-2002年的后勤改革目标、步骤和范围,明确了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定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代表学校与后勤集团签订有关管理和服务合同或协议并对管理和服务质量行使监督权。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作为乙方,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按照市场机制独立运行。

经过3年的努力,我校对后勤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水电服务首先实行了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电价按国家公布的实施标准执行。对外转供水电费如数上交学校,利润四六分成。学生公寓建设方面,到2004年,学生公寓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4.066807万M2,生均面积达到10.56M2。在东苑学生公寓建设和服务管理的艰苦创业中,形成了管理规范,以人性化服务为特色的“东苑精神”和“东苑模式”。经深化、总结,我们将“东苑精神”概括为

“以人为本,创新实干”;将“东苑模式”概括为“坚持人性化管理特色,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以此作为规范学生公寓工作的标准。饮食服务方面,先后创建了一个“全国示范性标准化食堂”和三个“标准化食堂”,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2002年李岚清副总理到我校视察,专门参观了学生五食堂,对我校的食堂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2005年后后勤改革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出台新的《后勤改革方案》 学校党政领导对后勤改革非常重视,学校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参加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对后勤工作行使决策管理职能。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长达6个月的论证和修订,2005年6月学校出台了新的《后勤改革方案》,我校后勤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新的《后勤改革方案》确立了后勤改革的基本原则:即

1、坚持为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服务的方向,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学校利益与实体利益的关系,按照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切实转换后勤运行机制。

2、坚持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与稳定、有利于后勤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原则。

3、坚持学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后勤服务集团实行“零租赁或优惠租赁”,力争盘活学校后勤国有资产的原则。

4、坚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对后勤服务集团的扶持力度,逐步增强后勤服务集团实力的原则(起步阶段大型维修专项经费目前暂由学校投入)。学校对后勤的投入,采取逐步减少的办法,以保证各实体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确立了分两步走的改革目标:

第一步:用2年左右时间,建成体系和机制比较完善,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囊括学校生活保障服务,学校师生员工较为满意的后勤服务体系。

第二步:再用3-5年时间,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建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西南科技大学特色的现代化、人文化的高校后勤服务新体系。

(二)积极探索,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后勤自身来说,关键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体制

成立了有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对后勤工作行使决策管理职能。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任主任,校办、工会、国资处、审计处、学生处、计财处、监察处、后勤处等部门负责人任委员的后勤管理委员会,对集团总公司的日常工作行使各专项管理职能。

设立了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及监督职能,协调解决学校后勤经营服务方面的有关问题。后勤管理处与后勤集团总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管理模式。

经过调整,集团总公司下设办公室、房产科、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科、饮食服务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与服务中心、水电服务中心、通讯服务中心、运输服务中心、校医院、校园管理中心、纯净水厂、商业服务中心、驾驶培训有限公司等,为学校提供包括饮食、物业、水电、通讯、医疗、商业、保洁、运输、驾驶培训等后勤服务,为在两年内基本上建成囊括学校生活保障服务的后勤服务体系打下了基础。

2、建立了有利于学校稳定和后勤改革的运行机制

在人事制度方面,为保证改革初期后勤工作的稳定,实行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管理原则。

后勤现有正式职工由学校人事部门保留原有身份,工资、津贴等全部由公司自行解决,退休时,转回学校享受与学校其他同类退休人员同等待遇。

公司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聘任员工,其工资、福利、退休、各类保险等待遇按企业用人机制及后勤服务集团有关规定办理,经费及用人纠纷由后勤集团自行负责。

公司总经理有权自主任命副总经理、各中心主任,报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备案,所任命的干部如属学校正式职工,且符合有关任职条件,允许在校内各部门之间进行正常交流,并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

公司在用工制度上实行了干部聘任制和职工全员合同制。采取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竞聘上岗,且接受由学校分流的人员。

人员经费总体分配方案实行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总公司分配方案报后勤管理委员会审定。

公司设立二级财务,按照新《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按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独立核算。学校计财处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行会计委派制。

公司所占用的国有资产由学校对后勤实行“零租赁或优惠租赁”,公司负责所占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力争盘活国有资产。企业的效益、企业的发展源自管理,为此,2005年我们加强了制度建设,通过完善、修订、制定,完成了《综合标准化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会议制度》、《保密制度》和《其他日常管理制度》共七大板块的制度体系,并将其汇编成册,促成了后勤管理的规范化、有序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理顺,后勤改革稳步向前发展。

(三)解放思想,树立“政治后勤”理念

为保证后勤改革达到预定目标,我们狠抓思想认识问题,要求后勤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后勤

与学校的关系。现在我们已经达成一致共识:明确认识到“政治后勤”是为学校服务的,学校发展后勤就发展,但同时后勤又要为学校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

我们坚持为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服务的方向,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学校利益与实体利益的关系、按照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切实转换后勤运行机制;坚持后勤改革的基本原则,树立“政治后勤”理念,为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提供一流服务。

(四)坚持不懈,抓好后勤队伍建设

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能打硬仗的后勤队伍。我们以改革为契机,通过竞争上岗,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调整干部20余人次,使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大大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同时,我们以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作风正派、专业知识扎实、服务意识强、大局意识强、管理水平高的干部队伍为目标,成立了后勤职工培训学校,开办了管理人员培训班,进行了管理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较大地提高了总公司中层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在员工队伍建设上,各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了培训,增强了员工服务意识,提高了后勤员工的整体素质。

(五)注重服务,做好后勤服务保障

“师生至上,服务第一”、“三服务、两育人”始终是后勤的服务宗旨。为深入贯彻这一宗旨,我们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服务指标考核体系,成立了由后勤集团职工、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对后勤服务工作进行服务指标体系的考核,认真听取学校各个层次对后勤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2005年年终考核中,全校24个职能部门,后勤集团公司以突出的成绩从过去的倒数2、3名上升至第八名。在2005年“保先”教育中,经广泛收集意见,全校师生员工对后勤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后勤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为学生服务,为此,我们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146个,为学生创业超市无偿提供场地,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勤工助学资金总投入近20万元。

(六)团结奋进,全面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

2005年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拓展市场,集团公司和各中心均全面完成了05年方案中的各项经济指标。如一直是多年亏损的运输服务中心,去年通过开阔思路,降低车辆维修成本,开拓校外市场,实现了扭亏为盈。

根据去年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05年各项经济指标执行情况良好,目标任务产值完成近120%,目标利润任务完成达110%。

(七)开拓创新,努力拓展经济增长点

后勤要做大做强,必须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用从社会获得的利润来发展后勤,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去年在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自行筹资三百多万元,注册成立了“##大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从目前情况看,其规模和硬件设施都居全省高校前列,运行状况良好。我们力争每年投资一个大项目,今年投资300万元,修建一所高标准的幼儿园。力争将服务领域向社会扩展,充分利用社会产业空间,实现产业化、集团化的可持续发展,使校外市场成为后勤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司发展的经济支柱,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实现“以外养内”的发展战略。(八)加强宣传,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进后勤与师生员工的沟通 在改革进程中,后勤不仅要以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师生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更要加强同广大师生员工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我们在对外宣传的方式和途径上也不断进行了探索。一年多来,我们不断完善后勤网站,丰富网站内容,拓展网站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将后勤网作为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定期编辑出版《后勤简讯》,成立后勤宣传队伍,策划出版了《##大学后勤报》,向全校师生以及其他高校宣传我校后勤改革情况。一年多来,先后了举办了迎新春晚会、庆国庆迎新生晚会和元旦游园晚会等大型晚会,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学校各种比赛如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并都取得了优秀成绩。今年5月参加了川西北片区高校后勤职工文艺汇演,赢得了其他高校的一致好评。通过多

种形式和多种途径的宣传,##大学后勤形象有了较大提升,与师生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得到增强。为进一步推进后勤改革做好了舆论准备。

三、找准问题,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在2005年,公司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院系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理解中,抓住机会,抢得先机,找准主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是外延式的增长,同时我们也深刻意识到在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规模化、现代化上还要克服不足,狠下工夫。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难题迫切需要解决。

第一,后勤系统从学校分离出来后,作为一个企业化实体的法律地位不能确立,因此无法对外开拓市场,难以利用“西南科技大学”这一品牌走向社会。

第二,后勤存在较高的用人风险,目前后勤的员工主体是短期用工,由于保险体系不完善所带来的法律风险;由于不同人员的人事管理差异带来的队伍稳定问题,尤其是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流动性太大导致培养成本增加。

第三,后勤发展后劲不足,缺乏“造血”功能,后勤的不断发展与扩张依赖于资金的投入,在学校不能过多投入的条件下,如何筹集资金的问题成了制约后勤发展壮大的“瓶颈”。

第四,我们虽然把学校后勤定位为“政治后勤”,但是由于后勤服务产品的性质仍然不是很明确,致使在供应服务产品的方式及其自身建设难以定位。既要求后勤实行企业化运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强调学校后勤的公益性,要求后勤集团遵循学校办事规律,这一对矛盾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责权利关系的不对称,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体系的不规范,使得后勤集团难以自主其生存与发展,既有依赖于学校提供市场“保护”的一面,又有低价位服务“奉献”的一面,看似合理实则不公平,既有悖于后勤社会化的本意,也有碍于后勤实体练内功提升市场竞争力。

上述问题是当前制约后勤社会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同时,我们将在保持现在优势的情况下,继续深化后勤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制定出“十一五”期间后勤的发展规划;积极深化后勤人事分配

制度改革,开展短期用工“三险”的试点工作;积极寻求后勤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点,用好“##大学”品牌,继续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干部培训,调整和精简机构,使后勤干部队伍能进一步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使后勤管理更规范,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全面开展服务指标体系考核,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让师生更加满意;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发展我们科学决策、创新能力、精细管理等的内涵的增长,振奋精神,知难而进,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打造一流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奉献社会、体现价值!

第四篇: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践和思考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党和国家对农村分配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通过实践,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改革后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了几点思考。

按照统一部署,今年7月1日开始要实施农村税费改革。通过了一个时期的摸底核实计税面积,把税收后的农业税任务落实到户,取得了初步成效。(1)减轻农民负担;(2)理顺分配关系,国家、集体、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有了严格的法律保障,增加了透明度。农民只要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余下就是自己的。农村税费征收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3)简化征管手续。农业税从过去征收实物改为征收货币,并由财政部门直接下达任务到农户,征收方式更为简便易行,减少了人为因素引起的各种纠纷,也促进了农民纳税意识的增强。(4)促进了职能改变、乡镇干部从过去的催粮收款中解脱出来,有更多发精力搞好农村公共和社会事务管理。以及为农民提供服务。(5)积累工作经验,通过开展定市亩、定产、定税等基础工作,掌握了计税土地面积、常年产量、税负水平、税源结构等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现状。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历史上“有地无税,有税无地”的问题,促进了税负公平,也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积累了经验。(6)有利于调节农村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农村税费改革代表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了农村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税费改革后,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镇财政可用收入大幅度下降。镇收入主要来源于收费,税费改革后,从根本上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也相应减少了镇收入。与此同时,镇财政可用收入也大幅度下降,形成了新的收支矛盾。(2)镇村债务无力偿还。(3)征收主体错位。(4)生疏法规有待改善。(5)配套改革尚需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如不及时推进配套改革,有可能功亏一篑,农民负担即使一时减下去也会反弹。

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1)转变政府职能,农村的“政社合一”问题没有真正解决,是造成税费泛滥的主要根源。因此今后发展农村公益事业,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由农民表决决定。通过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从过去催粮要款等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农业管理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精简政府机构,乡镇就业渠道窄,许多人员争相挤进工资福利水平较高且稳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精简机构,减少财政支出这是保证税费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和前提。(3)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按照财政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明确划分乡(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镇政府事权和才权。特别是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健全税收体系,保证乡镇财政有较为可靠的收入来源。(4)解决债务问题。今后,镇村不得再举借或者保任何债务,把镇村两级债务控制在现有规模之内,只能减少,不能增加。从而降低镇村财政运行风险。(5)调整农村教育布局,进行教育后调整不能搞成新一轮的达标升级活动,百应该以教育资源的内部调整为主。(6)加强农业税征管。(7)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税费改革后,解决乡镇财政出现的困难,单靠转移支付是不可能的,还要把着眼放到农村自身,通过调查农村产业结构,培植农村的新经济增长点,以扩大税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8)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第五篇:县级党校行政后勤改革的思考

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思考

【内容摘要】: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新时期机关建设需要的后勤保障体制,这是中央确定的后勤改革的基本方针。按照中央的要求,近年来各地党校都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大力推进了党校后勤事业的发展。分析研究各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促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分析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推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做了一些理性思考。

关键词: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队伍建设

后勤工作是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党校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系到党校事业能否科学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党校都积极开展了后勤工作的改革创新,其中后勤服务社会化成为各级党校后勤工作改革创新的主要措施。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以来,党校后勤的职能定位更加明确,后勤体制机制有所创新,党校后勤事业快速发展。但是,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挖掘潜力,拓宽服务空间、提高服务效益,不断推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科学发展,这是党校后勤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成果分析

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就是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提高党校后勤服务质量,推动党校后勤工作科学发展。一方面是指党校后勤服务范围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利用现有的校产资源、后勤人才,将各种后勤资源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市场运作方式,遵循市场规律,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微利经营的原则,为校内教工和学员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是指引进社会化服务机制、服务实体为党校后勤服务所用,借助外力,在积极提高党校后勤服务工作质量、水平、能力、效益的同时,推动党校后勤服务事业的发展。分析研究各地后勤服务社会化实践的成果,可以得到后勤服务社会化在党校后勤改革中产生的积极成果:

1、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益。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党校内一些专业服务项目实行委托管理和服务外包,具体的日常服务工作由被委托方承担,被委托方都是经过招投标筛选具有较高资质的专业服务公司,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服务质量能够得到较好的保证。而校方又能够从以往管人、管事、管物“三管齐下”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简化了管理程序,减少了工作中的推诿扯皮,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益。在提高 1

管理效益的同时,专业化的管理也为学校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如,绍兴市委党校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水平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兄弟党校的肯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较好地树立了绍兴市委党校品牌。

2、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服务公司专业化水平相对较高,企业化管理使其能承担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工作。尤其是校方在选择委托单位和服务外包公司时,将其公司业绩、服务质量等作为重点考察内容和是否选择该公司的重要因素,可以保证服务质量。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社会和专业公司不断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赢得服务对象的青睐。通过各地党校的实践证明,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快速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3、有利于聚焦中心工作。教学科研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其它工作都必须围绕此进行,尤其是后勤服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工作开展。但是,在传统体制下,要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学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常常导致资源配比失调,容易出现党校资源和精力不能集中于中心工作。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进,党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可以由优质的社会化服务资源提供,从而减少党校自身后勤服务人员,可以使党校更好地集中师资和精力等资源做好中心工作。如在物业和宾馆管理上,校方可以不再为招人、辞退、人事、工资等原来繁琐的用工问题上分散校方精力和浪费资源。

4、有利于提升队伍素质。目前,部分党校后勤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水平不高,无论是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还是业务素质,都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后勤改革的需要。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之后,由于专业化后勤服务公司的引入,专业的后勤服务公司对党校自身后勤队伍建设可以起到“鲶鱼效应”和“示范效应”,其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专业的工作技能都会给党校原有的后勤队伍带来深刻的影响,不断促进党校自身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以来,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作性得以调动,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有新的提高,后勤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确实产生了积极的成果,但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思想观念方面。有些党校对是否走后勤服务社会化还举棋不定,不能以创新的观念对后勤管理实施大胆的改革。有些党校虽然行动上已经实施了后勤服务社会化,但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真正转变到位。有些党校思想僵化,忽视了自身实际,完全照搬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或其他兄弟党校的做法,使得后勤服务社会化千篇一律,不能体现自身特色。以上这些思想观念上的问题,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科学开展。

2、管理体制方面。党校选择社会化服务实体为自己提供服务,校方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和宏观上的管理,原则上不参与对其具体事务的管理,而服务实体则实行企业化管理。两套管理系统的使用导致一旦管理层相互协调、沟通或监督不够,就会造成管理上信息不对称现象,形成管理断层或管理上的真空,直接影响服务的时效和质量。另外,随着党校事业的发展,后勤服务的项目越来越多,服务的规模越来越大,用行政的办法管理服务实体,造成许多工作关系不顺,常常处于左右为难的无奈境地。

3、费用保障方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必要的资金保障是顺利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保证。党校的日常经费,基本上都来源于财政拨款,党校工作的开展受制于财政支持的力度。再加上部分党校思想不够解放,存在“等要靠”的思想,不但不能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还不能开拓创新,积极开源创收,导致许多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

4、队伍建设方面。目前,党校后勤队伍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不能适应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比如,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进,很多工作都由社会化服务公司完成,但是,由于党校后勤队伍自身的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管理、考核和指导,出现了“外行指挥内行”或“内行忽悠外行”的情况。所以,加强对党校后勤管理人才的培训和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建设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后勤管理队伍,是当前党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三、推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理性思考

社会化服务对领域的渗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党校的后勤服务必须与社会化服务融为一体,必须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创新,大胆改革,积极推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科学开展。

1、积极转变观念。首先,要坚定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提高保障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既是我国机关后勤体制改革30年来最突出的理论成果和实践财富,也是全国各级党校后勤部门改革创新走过的艰辛路程。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

方向必须坚持,绝不能动摇、更不能后退。其次,多渠道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方向必须坚持,但实现社会化改革的途径可以也应该多样化。后勤服务社会化,不能理解为把党校所有的服务项目都交由社会上的专业公司承担,也不能理解为所有党校都可以采用同一种方式社会化。由于各级各地党校之间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学校规模、领导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不能照搬一成不变的经验和一劳永逸的方法,只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社会化办法和步骤。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管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管理出效益。为此,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工作来抓,规范后勤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为更好地推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一是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责任分解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关键环节上、制度上和程序上抓到位,要人在其位,就必谋其政,以堵塞各种服务管理漏洞。二是健全监督制度。后勤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专业服务公司的检查指导,对他们的管理行为、服务质量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对教工和学员反映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沟通协调和妥善解决,不断提高管理效益。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适合党校后勤工作实际、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对后勤职工工作业绩的量化考核办法,实行工作业绩和收入分配挂钩的分配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以工作业绩作为干部提拔人用的核心指标。

3、努力开源节流。新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九章第五十四条规定:“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因此,各级政府应当从加强国家政权建设,提高公务员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逐步加大对党校办学经费的投入力度。一是要积极主动做好“开源”的文章。党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党委和政府及财政部门汇报工作情况,使其不仅了解党校日常的经费需求,还要了解到党校长远发展的经费需求,如基础设施和校园硬件建设等长期投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二是要科学合理做好“节流”的文章。应深刻认识后勤服务的商品属性,强化培训的成本意识,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培训、科研咨询效益;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和逐级审核制度,切实做到办事有计划,拨款有预算,收支有标准,监督有机制,科学筹划、合理使用资金;要节约能源资源,勤俭办学,努力以最小的经费投入,取得最大的教育科研产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要走出一条健康科学的发展道路,必需要有一支高素质后勤队伍。一是要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必须经常开展经常性的、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后勤人员的政治修养。在后勤工作实践中,要积极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逐步造就一支有理想、有追求、肯学习、有技能、甘于奉献的后勤人才队伍。二是改革创新人事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打破在后勤职工的身份界限,逐步建立符合党校后勤科学发展的人事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的优胜劣汰机制,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公平公正的干部人事制度。三是加强人才培训与引进。要结合工作实际,区别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通过外出学习、专家授课、理论考核、岗位技能比赛等形式提高后勤队伍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大胆引进社会上的专业人才进入党校后勤队伍,以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人才队伍,不断推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

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我省各级党校后勤改革的必然方向,各级党校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考虑自身特点,从培训对象、培训目标的特殊要求出发,建立和完善适合党校后勤工作的特点,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合理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益西巴桑,《关于党校后勤改革的思考》,《西藏发展论坛》,2002-6,45-46;

[2]沈庆华,《与时俱进 努力开创党校后勤改革的新局面》,《理论探索》,2003-1,3-5;

[3]都兴汉,叶春生,《对上海市委党校后勤改革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2005-9,58-60;

[4]庞本勤,《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强党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理论双月刊》,2008-6,15-16;

[5]尹效军,《浅谈党校后勤服务的创新》,《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9-3,72-73,[6]张鸿宾,《用科学发展现指导党校后勤工作的改革发展》,《宁夏党校学报》,2009-11,22-24;

[7]易建雯,《对促进党校新政后勤工作科学发展的探讨》,《湖南社院学报》,2010-3,33-34;

[8]翟生伟,《深化后勤改革 全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学报》,2010-4,15-17;

[9]《2010年全省党校系统后勤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0-11;

[10]张光鎏,《对党校系统行政后勤改革问题的探析》,《理论探讨》,2010-6,249-250;

[11]《2010全市党校后勤工作会议学习资料》,中共绍兴市委党校,2010-12。

下载大学后勤改革的思考实践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后勤改革的思考实践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改革完善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的思考

    机关后勤工作是机关领导、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既担当着对内管理、服务的职责,又承担对外接待、联络的重任。事关机关高效有序运转,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事关......

    关于西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程回顾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关于西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程回顾 摘要:对西北大学后勤化改革十年来的与成就进行了全面,阐述了改革采取的主要做法和具体实施步骤,总结了十年......

    苏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实践总结

    创新体制 立足转型———苏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实践总结 ---- 苏州大学韦曙和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转变政府机关及行政......

    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思考

    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思考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联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必要桥梁。它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实践思考(合集五篇)

    **省**市地处**中部,辖17个乡镇、街办,版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偏大,机构臃肿,经费紧张,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

    加快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全面推进新一轮改革的关键之年。今天,省局召开全省机......

    关于公立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降本增效的几点思考

    关于公立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降本增效的几点思考 【摘要】医院后勤是医疗、科研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大型公立医院在后勤改革中做好降本增效工作不仅体现了公立医院的......

    广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共5篇)

    广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国家自1999年就开始提出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各高校经历了一系列“大动作”,不少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未实现质的改变。高校后勤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