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改革完善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的思考
机关后勤工作是机关领导、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既担当着对内管理、服务的职责,又承担对外接待、联络的重任。事关机关高效有序运转,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事关xx县域发展形象,也事关“四型xx”建设全局。深化我县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种趋势,也是我县实际工作的一种需要。
一、深
化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通过广大机关后勤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机关后勤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尤其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弊端日渐显现,问题比较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一)市场经济有需要。我县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封闭式、供给制、福利型为主要特色的传统后勤体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机构臃肿、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弊端。这一管理体制既阻碍着机关后勤资源的合理配置,又直接制约着后勤保障水平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随着市场开发的综合服务体系和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确立,就要求我县机关后勤管理按照市场经济法则重组和改革现有的后勤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后勤服务资源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实现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上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服务。
(二)形势发展有需要。一方面,从知识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管理和技术拉动经济增长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机关后勤“粗放式、经验型”的服务方式和管理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已很难适应当今“集约化、规划化、精细化”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从有利于工作衔接的角度来看,近年来,省、市以及周边县(市、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经济性原则、产业化原则、市场化原则,积极推进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分离职能,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相继组建了机关事务管理局,这就迫切要求加快机关后勤管理改革步伐,在现有基础上,及时、尽早组建县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三)自身发展有需要。当前,我县机关后勤管理自身发展最大的矛盾集中是后勤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要求与后勤队伍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现在的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体力型后勤,服务范围更广、服务项目更多、质量要求更高、工作责任更大,对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对后勤工作的影响,在后勤队伍上,长期以来忽视专业化、技能化人员的配置,尤其是历次机构改革中,机关后勤部门还承担了分流机关人员的任务,相对而言,人员年龄老化、知识水平较低,达不到后勤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县机关后勤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深化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以此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进而推动我县机关后勤队伍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经营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我县现行县级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一直以行政管理为主,以临时聘用处理各类设施的专业维修任务为辅,在多年的管理服务工作中,暴露出诸多弊端,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机关后勤工作的标准要求。
(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县县级机关综合后勤服务职能由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共同承担。在职责履行方面,主要由县府办下属机构行政科、财务科、保卫科、后勤服务中心、接待办公室和经警队,具体承担行政大楼物业管理、县级机关财务预算和报表、接待服务、机关车辆管理调配、安全消防保卫、卫生保洁等后勤服务工作职责。在人员编制方面,现有机关后勤工作人员46人,其中后勤服务中心在编12人,编外用工1人,机关车队在编14人,借用2人,编外用工2人,接待办在编1人,经警队在编10人,编外用工3人,借用1人;在资产管理方面,后勤部门负责管理土地、房产、交通运输工具、电气设备、专用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和办公用具等七大类,共计约12130万元的固定资产;在运行机制方面,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公务接待、固定资产管理、车辆管理、物业管理等几大类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
(二)存在问题。一是管理体制落后。从当前全省机关后勤改革工作实际看,其他县(市、区)机关事务工作已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经历了从局部的、单项的、探索性的改革到全面的、系统的改革,使机关事务工作从传统的供给制、封闭型体制中解放出来,向开放式、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转变。而我县现行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依然施行以行政管理和行政配给为主的运行模式,体制明显滞后。二是运行机制不畅。一方面,由于机关后勤部门缺乏市场竞
第二篇:改革和完善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的调研思考
机关后勤工作是机关领导、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既担当着对内管理、服务的职责,又承担对外接待、联络的重任。事关机关高效有序运转,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事关**县域发展形象,也事关“四型**”建设全局。深化我县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种趋势,也是我县实际工作的一种需要。
一、深
化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通过广大机关后勤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机关后勤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尤其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弊端日渐显现,问题比较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一)市场经济有需要。我县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封闭式、供给制、福利型为主要特色的传统后勤体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机构臃肿、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弊端。这一管理体制既阻碍着机关后勤资源的合理配置,又直接制约着后勤保障水平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随着市场开发的综合服务体系和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确立,就要求我县机关后勤管理按照市场经济法则重组和改革现有的后勤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后勤服务资源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实现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上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服务。
(二)形势发展有需要。一方面,从知识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管理和技术拉动经济增长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机关后勤“粗放式、经验型”的服务方式和管理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已很难适应当今“集约化、规划化、精细化”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从有利于工作衔接的角度来看,近年来,省、市以及周边县(市、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经济性原则、产业化原则、市场化原则,积极推进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分离职能,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相继组建了机关事务管理局,这就迫切要求加快机关后勤管理改革步伐,在现有基础上,及时、尽早组建县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三)自身发展有需要。当前,我县机关后勤管理自身发展最大的矛盾集中是后勤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要求与后勤队伍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现在的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体力型后勤,服务范围更广、服务项目更多、质量要求更高、工作责任更大,对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对后勤工作的影响,在后勤队伍上,长期以来忽视专业化、技能化人员的配置,尤其是历次机构改革中,机关后勤部门还承担了分流机关人员的任务,相对而言,人员年龄老化、知识水平较低,达不到后勤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县机关后勤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深化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以此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进而推动我县机关后勤队伍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经营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我县现行县级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一直以行政管理为主,以临时聘用处理各类设施的专业维修任务为辅,在多年的管理服务工作中,暴露出诸多弊端,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机关后勤工作的标准要求。
(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县县级机关综合后勤服务职能由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共同承担。在职责履行方面,主要由县府办下属机构行政科、财务科、保卫科、后勤服务中心、接待办公室和经警队,具体承担行政大楼物业管理、县级机关财务预算和报表、接待服务、机关车辆管理调配、安全消防保卫、卫生保洁等后勤服务工作职责。在人员编制方面,现有机关后勤工作人员46人,其中后勤服务中心在编12人,编外用工1人,机关车队在编14人,借用2人,编外用工2人,接待办在编1人,经警队在编10人,编外用工3人,借用1人;在资产管理方面,后勤部门负责管理土地、房产、交通运输工具、电气设备、专用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和办公用具等七大类,共计约12130万元的固定资产;在运行机制方面,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公务接待、固定资产管理、车辆管理、物业管理等几大类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
(二)存在问题。一是管理体制落后。从当前全省机关后勤改革工作实际看,其他县(市、区)机关事务工作已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经历了从局部的、单项的、探索性的改革到全面的、系统的改革,使机关事务工作从传统的供给制、封闭型体制中解放出来,向开放式、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转变。而我县现行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依然施行以行政管理和行政配给为主的运行模式,体制明显滞后。二是运行机制不畅。一方面,由于机关后勤部门缺乏市场竞
争机制,原有机关后勤服务部门作为附属单位存在,既无竞争的风险,也无倒闭的压力,在经费上又实行全额补贴,不和服务人员的利益挂钩,致使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甚至出现在具体工作中有选择服务、有区别对待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机关后勤部门缺乏利益制约机制,缺少严格的经济核算,致使在一些具体工作中陷入只讲服务、不讲成本,只求投入、不讲
效益的误区,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浪费,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仍然是后勤工作发展的桎梏。三是后勤管理欠到位。长期以来,我县机关后勤工作一直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管理粗放“封闭式”运行,职责职能不清,经济效益低下等诸多弊端。在服务层面上也仅仅局限在县级领导层面和公共服务层面,面向广大机关干部职工的福利型服务,几乎为空白。另外,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偏低、流动速度偏慢等因素,也导致机关后勤管理职能和服务都难以到位,建立“小管理、大服务、多实体”的机关后勤新格局势在必行。
三、全省各地机关后勤改革工作的先进经验
在学习调研中得知,全省各地在推进县(市、区)级机关后勤改革中的第一步是先成立机关事务管理局,然后依托机关事务管理局这一行政主体参与后勤体制的二次改革和行政管理,依托这一市场主体参与走市场化和社会化道路。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各地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许多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为我们下步实施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近三年来,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总体要求,省局通过“四个推进、四个强化、四个提高”,即:推进改革建立“个人得小利,国家得大利”公开透明的分配激励机制,强化效益意识,提高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推进服务责任制考核,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机关后勤保障水平;推进改革促进资产结构调整,强化资源有效配置意识,提高后勤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改革“能者上,庸者下,业绩面前论英雄”的用人激励机制,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保证了机关后勤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推进机关后勤经济发展中,明确提出和实行“经营单位看效益,不交票子交帽子,交了票子奖票子”,“服务单位看质量,没有质量腾位子”的方针,效益三年翻三番(2004年实现利润4865万元,2006年实现利润2.2亿元),走在全国同行前列,名列首位。
(二)金华机关事务管理局。抓制度建设,促进规范运转,严格按工作程序办事,按职责要求办事,优质高效地做好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例如,在接待服务工作中,制定《来金内宾接待工作若干规定》,明确规定接待原则、对象和程序等细则内容并严格操作,确保了接待工作的有序;在行政管理中,制订了《节支、创收考核奖励意见》,把节支创收指标进行了目标分解,明确了各科室的支节创收任务与责任、考评的内容和标准;在对经济实体的管理中,修订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机关商场考核奖励办法》,把经济实体的奖金与量化的经济指标挂钩,树立效益优先观念;在后勤管理中,修订《仓库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物品出入库程序和仓库管理,同时还制订了《电话费管理办法》、《门诊报销补充规定》等制度。另外,坚持以《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坚持以《服务承诺制》明确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要求,提高工作质量;坚持以《首问负责制》优化服务环境,方便干部职工办事。
(三)永康机关事务管理局。永康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体制和运行模式与其他市县大体一致,但他们在工作人员的控制和调配上,创新出了一条新的思路。永康局全局机关的编制都为行政编制(领导3名,工勤人员22名),但创新成立了物业管理中心,下设七部一办(工程部、保安部、财务部、会议部、餐饮部、保洁部、绿化部、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的管理层人员由局机关派任。局机关本级人员在考虑历史遗留和实际需要的前提下,领导层和必要的专业人员进行调整,但其他人员原则上实行“只出不进”原则,所有涉及具体后勤工作的服务人员,全部实行合同聘任制,列入物业管理中心进行集中管理。这样做一方面有效控制了人数,防止机构臃肿并节省了行政经费,另一方面是保证了后勤服务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素质。
四、我县县级机关后勤改革的总体框架与思路
参考各地经验,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改革框架: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形势发展、机关办公和职工生活的实际需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坚持独立运行,建立集中服务新模式;坚持统筹整合,创新资源配置新机制;坚持多元发展,开辟产业发展新渠道,不断提高我县机关后勤服务质量和社会化水平,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为谋求争先进位、推进撤县建市、构建“四型**”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主要目标。根据“三个坚持”的总体思路,适时组建并着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有方、经营有道、保障有力、干部有为”的机关事务管理局,逐步实现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工作职能化。
——管理有序,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规范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组织结构,明确权责主体,推进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严格管理、有效管理、和谐管理,确保机关后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服务有方,就是要在保证原有后勤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市场导向、多元并存的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扩大服务内容,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范围全面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创一流质量、树一流形象。
——保障有力,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统筹物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确保行政管理低成本、高效率,建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形式规范、标准统一、层级分明、资源节约的后勤保障体系。
——经营有道,就是要大力发展后勤产业,注重后勤经济实体建设,依托现有资源,依法投资融资,盘活国有资产,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引入竞争、参与竞争,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实现保值增值、创收增收。
——干部有为,就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推进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行“用工要聘用、岗位靠竞争、分配按贡献”,打造一支“创新创业、节俭节约、任劳任怨、干净干事”的后勤队伍。
(三)建议方案。成立**县机关事务管理局(挂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接待办公室牌子)。**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县政府办公室行政科、财务科、保卫科、后勤服务中心、接待办、经警队的基础上进行组建。
1、职能调整
①将县政府办公室保卫科、经警队的保卫、消防职能划入机关事务管理局。
②将县政府办公室财务科的资金预算、接待办的接待职能划入机关事务管理局。
③将县政府办公室行政科的车队管理、调配职能划入机关事务管理局。
④将后勤服务中心的服务、维护等职能划入机关事务管理局。
2、主要职责
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机关后勤事务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县级机关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行政、后勤事务工作的具体政策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协助县委办、县府办解决机关后勤改革和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对县级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③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行政经费、基建资金、公用经费、接待经费的管理;负责管辖范围内机关单位预算经费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编制机关财务预算计划和年终财务决算。
④负责行政中心房产和附属房产的使用、分配和综合管理;负责干部宿舍等有关房产的产权、产籍和使用管理及修缮维护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规章制度;负责县行政中心办公及附属用房等建设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和基建工作。
⑤承担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各类会议的会务工作;负责做好县委、县政府重要内宾的接待工作。
⑥负责县级机关办公大楼内部的安全保卫、庭院绿化、爱国卫生、道路等设施管理工作;负责行政中心大楼用电、用水的管理工作。
⑦负责车辆管理工作。负责驾驶员的调配、培训等工作;负责车辆配备计划,建立更新等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保障县委、县政府领导公务用车,县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工作用车以及接待用车。
⑧负责局内设机构人员的考核、任免工作;承担局内部后勤服务人员的调配、培训、考核等管理工作;做好局机关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青妇和纪检监察工作。
⑨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3、内设机构
根据职责设定,建议将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设6个职能科室:
①办公室
主要职责:负责处理局机关日常工作,协助处理局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单位工作关系;负责草拟局机关规章制度、有关文件、信息、重要文电等文秘工作;负责局机关来信来访、计划生育和档案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各单位的人事劳动管理和考核工作;负责局机关和下属机构的党群工作;负责局机关人事、工资、妇女工作和年终各类报表的编制及职工考核工作;负责局机关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县委、县政府各类会议的会务和县委办、县府办日常文印工作;负责县委办、县府办离退休干部职工、局离退休干部职工的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后勤行政事务。
②接待科
主要职责:负责县委、县政府重要内宾的接待工作;负责县委、县政府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做好重要来宾接待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负责县委办、县府办来宾的接待工作;建立健全接待网络。
③房产基建科
主要职责:负责行政中心大楼、信访大楼等环境卫生、美化绿化、水电泥木维修的协调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干部宿舍楼的服务管理工作;参与县级机关和局属单位重大基建项目的规划、论证工作;负责行政中心房产的使用、分配和调整等综合管理工作;负责行政中心办公用房、附属设施用房的建设、投资、分配、调整、维修管理及资产的建档工作;负责制定行政中心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监督实施。
④财务科
主要职责:负责编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核算内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行政经费、公用经费、专项公务活动经费、接待经费;负责局机关基建投资资金、财务、会计事务等工作;负责县级机关固定资产财产的配置、调拨、维护、报废登记管理工作,保管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档案材料;负责局下属机构的财务审计工作;负责局机关财务工作,并做好局机关经费的报帐。
⑤车管科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县级机关车辆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县委、县政府领导工作用车;负责县委办、县府办的工作用车;负责县机关车队的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⑥保卫科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行政中心和干部宿舍楼的安全保卫、消防等有关规章制度、措施,并监督实施;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行政中心的治安、交通管理和县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安全保卫的指挥协调工作;负责协助信访、公安等部门做好上访人员的疏导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大楼内机关的安全保卫、消防、停车秩序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指导局属科室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安全保卫、消防工作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和下属机构保卫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⑦组建不为实体的管理机构后勤物业管理中心
后勤物业管理中心主要职责:协助房产基建科具体实施有关综合服务工作;做好行政中心物业管理、卫生保洁等服务工作;做好行政中心物业管理、卫生保洁等设备物资的采购、保管、发放等工作;做好县会议中心、行政中心大楼所管辖会议室的统一管理及各类会议的会务工作;做好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办公室的卫生保洁工作;负责行政中心后勤配套服务单位的后勤服务。
4、人员编制
按照现行政策结合工作实际确定。
第三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关于对解决职工子女入托和上小学的建议的答复
九三学社黄山风景区支社:
一直以来,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对职工子女就学问题都高度重视,2008年和2010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由于实行了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许多农民为了让孩子接受城市教育而进城,他们为照顾孩子而到大连打工。根据有关政策,只要孩子的监护人在本地有居住证明、务工合同(证明、营业执照)、儿童免疫接种证,适龄儿童就可以在居住地附近就近入学。
根据2001—2002,2002—2003,2003—2004三个学年调查统计的数字显示,农民工子女在马尾公办学校就学的人数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01—2002学年,在小学就读的有1393人,占全区小学生人数的16.7%,在初中就读的有334人,占全区初中生人数的8.7%;2002—2003学年,在小学就读的有2887人,占全区小学生人数的32.2%,比增15.5%,在初中就读的有540人,占全区初中生人数的13.4%,比增4.7%;2003—2004学年(截止2004年3月底),在小学就读的农民工子女有3464人,占全区小学生人数的42.7%,比增10.5%,在初中就读的农民工子女有766人,占全区初中生人数19%,比增5.4%。今年在小学就读的3464名农民工子女,就读师大二附小、马尾实小、罗星辖区内3所小学的有1977人,占全区农民工子女就读人数的57.1%。只能容纳30个班级的师大二附小,今年达到31个班级,在校学生数1726人,班生平均数达到55.7人;只能容纳24个班级的马尾实小,今年达到25个班,在校学生数1252人,班生平均数达50.1人,两所学校的班级数和班生平均数已超规模。
您提出的《抓紧筹划高教园区中小学建设,切实解决园区教职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大量教职工入住茶山高教园区,教职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日益凸现,高教园区配套学校的建设迫在眉睫。
2004年10月8日,钱成良副市长主持召开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会议明确:在整合茶山第一小学和茶山中学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高教园区13-01号地块兴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含附属幼儿园),新建的学校要解决高教园区教职工子女就学,同时要充分考虑就近居民子女就学。
根据会议精神,我局会同瓯海区教育局多次到高教园区管委会、茶山街道茶山中学、小学实地调研,与瓯海区规划分局就茶山街道中小学布局规划的问题进行商讨,并在此基础上多次向市政府提出建议方案。但是,由于方案牵涉到高教园区、茶山现有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加上高教园区配套学校的规划用地不足,无法单独实施,因此,学校建设难以启动。
2009年初,赵一德市长教育调研并主持召开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就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有关问题进行协调。会议就高教园区配套学校建设问题明确:在高教园区09-01号和09-04号地块建设一所规模为1200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以解决高教园区教职员工子女就学为主,兼顾解决原茶山一小施教区村民子女的就学,还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主体、责任部门和经费筹措等。
目前,我们已建立了相应的筹建小组,开始启动学校建设的前期工作,并已与高教园区管委会、茶山街道进行多次衔接,下一步将进行供地、规划红线、建设方案等手续报批工作,争取在2010年10月开工建设、2012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
您提的建议非常中肯,这也是我们教育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将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认真做好学校的建设方案,并会同市高教园区建设管委会和瓯海区茶山街道尽快完成地块的“七通一平”与处理征地政策遗留问题,争取学校建设早日开工,以满足当地百姓义务教育的需要。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多年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坚持“户口、房证、学校”三对口标准,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对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就学,根据国家“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办公中小学为主”的原则,邯郸市教育局制定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的意见,明确提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申请入学需要出具五种材料,即“五证”(父母双方所在务工单位出具就业证明或劳动合同协议;经商人员出具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税务部门出具的税收证明;流入地公安部门签发的暂住证;在现暂住地的居住证明;父母双方及子女的原籍户口;流入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转学证明,一年级新生入学需要户籍所在地原制定就读学校开具的联系函加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籍管理章),然后由务工地教行政部门在所辖区域内选择相对办学条件好、办学质量高、学校管理严格的学校安排学生就学。同时,学生在收费、学籍管理、毕业、升学、奖励、评优等方面与城市学生享有同等待遇。
对于刘先生侄子上学的问题,如果该生监护人属于进城务工农民,应向务工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五证”和就学申请,由教育行政部门同一安排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就读学校。
部队不少已婚官兵均来自外地,两地分居家庭多,很多同志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子女能否受到良好教育,时刻牵动着部队官兵的心。帮助解决好部队子女入学问题,是拥军爱民、稳定军心的一个重要体现和实际举措。近年来,无锡教育部门从支持部队、关心官兵子女的角度出发,根据国务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民政部、教育部和总政治部《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帮助不少驻锡部队干部解决了后顾之忧。但我们感到,这项工作还没有形成一定机制,不少官兵子女上学要托关系、找后门、花更多的择校费。为此,现就进一步帮助解决好部队干部子女入学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属义务教育阶段的,根据属地界定学区,就近入学;干部本人提出需跨学区择校的,按照国家规定不再收取择校费;高中阶段,达不到计划内录取分数线的,减免适当比例的计划外培养费。
2、驻军单位官兵因驻防或工作调动的,其子女转学按照属地、就近优先安排的原则解决;
3、从外地转入本市的驻军官兵子女,由同类学校转入同类学校的,经认定核实后,不再收取国家规定标准以外的费用;
4、由一般学校转入优质学校的,适当减免相关费用;
5、部队困难官兵和职工比照当地困难职工标准,对其子女由所在学校给予减免一定学费和杂费照顾。
6、教育部门设立相关组织,专门协调解决部队子女上学问题。每学期开学前,通知各驻锡部队上报需解决子女上学情况,由教育部门统一登记汇总,并及时协调安排入学事宜。
提 案 回 复
韩桂英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进一步解决好部队子女入学问题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已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多年来,驻锡部队视驻地无锡为故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无锡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无锡市各级教育部门也始终把解决部队子女入学问题作为拥军优属、支持部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国务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国家民政部、教育部、总政治部《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和省民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要求,我市把部队适龄子女纳入全市教育优待对象的范围,对其入学予以通盘考虑和谋划,切实保证优先就近受到良好教育。我们指定教学条件比较好的区属小学、初中、幼儿园供部队子女就学。目前驻锡部队单位的几千名子女分布在全市上百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受到良好教育。结合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部队官兵子女在锡接受义务教育的,根据其实际居住地,由所属市(县)、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在所在区域内条件较好的公办小学和初中学校就读。本人希望跨学区择校的,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因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强调统一性、严肃性,涉及部队子弟升学,只能在不违反政策前提下酌情考虑。另,国家制定了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的“三限”规定,原则上要坚持公平公正,如果有部队子女确属家庭经济困难,可由学生家长或本人向录取学校提出申请,适当减免有关费用。
二、部队官兵因驻防或工作调动,其子女转学按《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的规定办理,并予以优先照顾安排。目前,无锡市义务教育阶段已实行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对于部队子女,凡属义务教育阶段转入的,同样享受这一待遇。高中阶段同类学校转入的,学校也可不再另外收取规定标准以外的费用。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基础教育处(科)为协调解决部队子女上学等问题的专门部门,负责与部队相关部门的联系、接洽和协商。驻锡部队可在每年的8月初,将本拟申请入学适龄儿童、少年名单依据其实际居住地,分别报实际居住地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统筹安排。
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着“依法为要,情理为兼,服务部队,造福地方”的原则,切实作好部队适龄子女的入学工作,努力解决部队干部的后顾之忧,使驻锡官兵能为第二故乡的改革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师资与学生人数不匹配的现象更加突出,缺口加大。(2)市内四区各小学教育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县市,加之暂住证、务工合同、租房合同等手续的办理比较简单,出现开学前一些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带孩子坐火车赶来报名,甚至在报名前一天将暂住证地址改为市南区的现象,加大我区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的负担。(3)由于地区之间的教学水平、学制与我区存在差异,有不少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转入我区后与城市孩子在行为习惯、学习基础方面差距较大,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我区小学的招生以户籍和居住地为依据,遵循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就近入学”原则是为平衡教育资源,实现学校生源平等而设立的,机关人员子女和有房人员的子女的入学也按这一政策执行。
据衢江区政府反馈,根据《衢州市衢江区教育局关于印发衢江新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衢江教〔2006〕69号)文件精神,本辖区的常住居民子女,只要提供户口本和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即可到衢江新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
学前教育多年来一直实行政府办园为示范,社会各单位办园为主体的办园体制。各幼儿园都是面向社会自主招生,未实现“划片招生、就近入园”。国务院和市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发展高度关注,当前我市正在研究相关对策,积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加快幼儿园布局结构调整,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保障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发展。
目前我市部分幼儿园按照托幼一体化工程要求,在高标准实施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托幼一体化研究,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并与3-6岁儿童教育相衔接,使更多的儿童更早地适应幼儿园的教育。在每年的招生中许多幼儿园把亲子班的招生列入幼儿园整体招生计划,并作为幼儿园的一个学段。针对市民代表提出的问题,市教育局将深入调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现有早教机构的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强化师资素质,提高早教质量。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⑴近几年,我市中小学校规范办学,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出现了一批课程改革的知名学校;采取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下一步,市教育局将通过加强布局调整,促进办学体制改革和鼓励中小学优质特色发展、加大名师和名校长培训等措施,使更多的学校跨入名校的行列。
⑵近年来,市教育局重点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积极推广市南等区(市)定期交流校长教师的经验,将优质高中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扩大指标生比例等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了市区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学校间差距。目前,七区所有中小学基本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结合贯彻国家、省和市教育规划纲要精神,通过特色学校建设、加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制度建设、大力加强义务教育内涵建设等,进一步均衡市区东西、南北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
⑶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要求。多年来,我市采取小学划片就近入学、初中通过电脑派位或以小学为单位整体调拨等方式就近入学,依法确保了符合条件适龄儿童少年的就近入学。我市2004年就取消了择校费,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可以实现免费就近入学。近年来通过推进学校优质资源均衡配置、校长名师交流等措施,学校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但个别家长要求择校的现象依然存在。下一步,将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采取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等措施,促进各学校均衡、优质发展,进一步遏制择校现象,引导和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
第四篇:加快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全面推进新一轮改革的关键之年。今天,省局召开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座谈会,并把会议的主题确定为“研究、探讨机关后勤部门如何贯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快改革发展”,这既是贯彻省委、省政府要求,更是落实“改革促进年”的具体举措,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很有必要。
近几年来,我们在省局的关心和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两率先,两步走”的奋斗目标,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发展为主线,创新为要求,努力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有效地推动了全面建设的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使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保障实力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更加提高。我局先后被省表彰为全省机关后勤系统创“三好”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争创一流业绩有功单位”、“市文明机关”,2003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两个集体三等功。这些荣誉的取得,既得益于领导的关心支持,也得益于全局的共同努力,最根本的是得益于改革发展。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以改革发展的眼光谋全局,工作思路更宽了;用改革发展的举措处理矛盾和问题,工作主动性强了。通过改革促发展,领导和机关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认可了,满意率提高了;通过改革发展,机关后勤的地位变化了,协调处理事务的能力提升了;通过改革发展,干部职工得到的实惠增加了,整体合力更强了。今年,按照省、市两级关于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了机关后勤改革发展的步伐,全年确定为“改革、创新、发展年”,奋进、求实的主基调,通过深化改革,激励创新创业,促进全面发展。目前,全年的重点工作,尤其是重点工程和项目正在有力推进之中。我们感到,机关后勤改革发展舞台很大,内涵很深,大有可为。我觉
得特别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加快机关后勤改革发展,要紧紧抓住机遇
首先,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机关后勤改革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和新的转型阶段,新形势既给机关后勤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将面临更重的任务,更大的压力,更多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从宏观背景看,我国已进入了新一轮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在与时俱进,快速发展,机关后勤工作融入时代发展主旋律,赶上了加快发展的好时期;从工作平台看,机构改革以后,机关后勤的机构职能已基本定型,可以讲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已经搭就,演好了戏就能出彩;从发展走势看,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观念和氛围已经比较浓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正是题中之意;从外部环境看,全省提出了改革促进年的要求,我市提出了“四年新提升”的发展新目标,社会经济的提升,促使机关后勤要有新思路、新作为;从内部条件看,以我局为例,经过几年的努力,机关后勤工作领导支持,机关认可,上下同心,创业干事,创新作为的劲头很足。这些良好的条件为我们机关后勤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贵又难得。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务必要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越是后勤部门,越不能因循守旧,越要解放思想,率先发展;越是职能不全,越不能满足现状,越要敢于改革,挑战自我;越是竞争激烈,越不能滞后待命,越要主动出击,奋发作为;越是事务工作,越不能降低标准,越要提高品位,做成精品。
其次,要切实把握机遇。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往往是稍纵即逝。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人人平等,关键是看你是否能正确应对,及时把握,抢抓先机。反之,谁丧失了机遇,就会处处被动,加大差距。因此,要有强烈的抢抓机遇的胆识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善于研究和探索机关后勤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市场需求,适应市场,促进发展。要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彻底消除守摊子、看院子的陈旧观念,以勇于参与市场竞争的勇气和谋略,大胆走向社会去争抢市场;要扬领导对机关后勤支持、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优势,避我经营规模较小、资金短缺、专技人员较少的不足,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尽量打一些短平快项目,市场潜力大的要积极扶持,做强、做大、做优,发展势头好的要快马加鞭,乘势而上;要善于借用别人的优势和条件,为我所用,共谋发展,能合作的合作,能联营的联营,能设分部的设分部,房屋开发可与外地联合开发,餐饮可与他人合作发展,医院也可以借助外力拓展自己。去年,我局根据市场需求,在抓好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先后增设了驾培和扩大了男女休闲项目,以一定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既扩大了服务阵地,又增强了保障实力。今年,我们在继续拓展的基础上又将重点在房屋开发、房产臵换、家政物业、生活服务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优化,以新理念实现新突破。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正确应对挑战,主动把握良机,开拓市场,就能把挑战变成工作的动力,让机遇变为发展的优势。
二、加快机关后勤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
一是发展要依靠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也是机关后勤发展中起决定性的重要因素。我们要针对机关后勤特点,把队伍建设作为加快机关后勤改革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一方面,要结合行业创“三好”、创建“三型机关”和“满意机关”活动的开展,积极营造以勤奋学习为乐,更新知识为荣,奋发作为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努力加强知识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把建
设一支与时俱进的基层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加快机关后勤发展的关键来抓,大力弘扬开拓进取、谋政干事、争创一流的精神,充分发挥基层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和领兵作战的能力。
二是改革要激励人。改革的宗旨是要激活工作机制,激发人的潜能潜质,而不是简单的撤和并,甩包袱转移矛盾。在深化改革中,要以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干部任用上,全面推行竞争上岗、轮岗等制度,采取任用制与聘用制相结合的方式,不搞一“聘”定终身;在用人、用工制度上,坚持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合同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工人技术等级考评制,因事设岗,以岗定人;在分配制度上,全面推行岗效工资制,将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与岗位责任、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和劳动成果紧密联系起来,建立起“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多干多得。对那些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同志,不仅要让他们有干事业的舞台,还要给他们政治上的荣誉,更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全方位给予激励。近年以来,我局有两名同志提拔到了处级领导岗位,15名同志走上了中层科级领导岗位。与此同时,对改革中富余的或落聘、落岗的人员进行妥善安臵,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安定,做到落聘不灰心,落岗不断情。
三是管理要促进人。管理也是项目,管理就是效益。严格管理关键是三句话:目标定位要科学,规章制度要健全,纪律责任要严肃。要从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抓起,努力规范工作行为,强化工作责任。要落实条口管理,机关党委抓好各基层党支部的管理,局领导按分工重点抓好分管单位的管理,工会抓好会员的管理,共青团抓好团员的管理,确保每个干部职工都在管理之中。要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格责任追究,不搞特殊化,不搞下不为例。去年,我们对机关处室负责人进行了民主测评考核,对下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面考察讲评,并对部分班子成员进行调整,对表现较差的三名中层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限期整改。今年又将在中层主要负责同志中进行述职,对处室中层干部进行部分轮岗。
四是服务要为了人。要站在为“两率先”服务的高度来认识服务保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切实把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让服务对象满意作为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认真分析服务对象的迫切需要,研究切合实际的服务内容,努力改善服务设施,完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态度,兑现服务承诺,提升服务档次,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中增强两个效益。真正使我们的服务工作能不断适应领导和机关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三、加快机关后勤改革发展,要突出服务大局
第一,要紧贴中心。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政府机关高效有序运转提供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是我们机关后勤必须履行的首要职能。我们不能因为竞争激烈、职能不全而游离中心,不能就后勤谈后勤,单打一,自顾自,而要顾全大局、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紧贴“两个率先”的中心,找准自身职能与全局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把握切入时机,充分发挥职能,体现后勤部门的价值和作用。要摆正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位臵,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为中心服务,为大局服务。
第二,要主动参与。我们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后勤资源分割、利用率不高、封闭型自我服务的格局,改变等领导布臵任务、就事论事去做事、先要钱后干事的被动式服务方式,真正确立有“为”才有
“位”、有“位”要有“为”的观念,积极主动争取服务,主动上门争取支持,自加压力发挥作用。同时,要对机关后勤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或重组,形成资源优势,并积极投身到全市重大的经济活动、重点工程建设、阶段性创建工作中去。要充分发挥机关后勤会务、餐饮、车辆、医疗等服务保障资源的优势,主动参与到全市各类重大会议、招商引资、考察活动中去。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机关后勤的自身优势,树立创品牌意识,大力向社会开展服务。今年,我局将结合新城建设的启动,利用新行政中心筹建的契机,进一步完善职能,乘势建设后勤基地,主动预留发展空间,争取开发建设项目,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力争使机关后勤服务的功能更全、知名度更响、资源利用率更高,经济效益更好。
第三,要到位服务。为领导、机关和干部职工服务是机关后勤工作永恒的主题,服务是无止境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关干部职工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机关后勤现有的服务项目社会上几乎都有,激烈的市场竞争可想而知,假如我们的观念不改变,服务不到位,质量不能优于他人,那么,我们的服务空间将会越来越小,甚至会失去服务阵地。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压力感和危机感,要根据广大服务对象的需求,坚持以“态度好、服务好、廉政好”作为衡量服务保障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始终把“主动、热情、周到、细致”的要求,贯穿到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始终,进一步增强服务保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并严格按照承诺及时兑现服务,着力提升服务层次,使各项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快捷、便利、优质、超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全,人全我便,真正给机关干部职工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好处,以我们的行动赢得领导和机关的信任,以工作实绩提升后勤的地位,以
一流的质量巩固服务保障阵地。
四、加快机关后勤改革发展,要注重求真务实
一是尊重客观实际,坚持脚踏实地。加快机关后勤改革发展步伐,不仅是机关后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是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服务机制改革的需要,更是新时期机关后勤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来认识改革,对待改革,推进改革,探求机关后勤管理、服务、经营的思路和方法,从中找出基本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违反规律,更不能盲目从事。各项改革工作都要坚持从机关后勤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做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抓落实。改革发展要确立总体目标,制定可行方案,落实具体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改革和发展都要体现在实效上,能解决机关后勤目前存在的问题,能壮大后勤服务保障的实力和能力,能得到领导、干部、职工的广泛认可。
二是突出重点方面,找准切入点。改革的目的是发展后勤生产力。我们要认真分析机关后勤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保障形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机关后勤服务保障不相适应的问题,找出阻碍和影响机关后勤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改革的重点和切入点。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完善机关事务管理的职能、如何在加强机关行政事业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有效盘活、如何推动机关后勤服务单位进一步转换机制、如何推进机关后勤经营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进程、如何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和提高机关后勤服务项目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等等,我们要积极研究和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努力为机关后勤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例证。
三是努力规范运作,稳步有序推进。改革涉及广大干部职工的切
身利益,是十分敏感的课题。我们机关后勤又有许多特殊之处。其一,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以服务为主,岗位少,业务性强,岗位设臵难度大,要实行轮岗换岗比较困难。其二,少数职工对实行岗效工资制度不理解,大锅饭的影响根深蒂固,思想转变不容易。其三,落聘人员难安臵,现有后勤人员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就业面窄,缺乏竞争能力。其四,一些老职工感到自己是固定工,又在单位工作了这么多年,现在年龄也大了,单位要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度,既怕单位不能聘用自己,也怕今后的待遇没保障,因而思想负担比较重。针对改革中的这些问题,我们应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单位负责和对干部职工负责的精神,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注意采用人性化操作,认真负责地给予稳妥处理。第一,要规范操作。从方案的酝酿准备、基本确定到组织实施,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调研深入、论证充分、程序严密、工作过细,努力使方案更实在,内容更详尽,各项措施更到位。第二要稳妥操作。各项改革工作的前期准备要充分,要充分估计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制定好积极应对的措施。具体实施中要做到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精心操作,避免由于操作失误影响改革的成效。第三,要人性化操作。在人员安臵上,要切实尊重职工意愿,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可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适当放宽老职工的聘用期限,符合提前退休条件且自愿申请提前退休的给予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该发给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按政策规定及时发放;该办理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要及时办理;该一次性提留预缴的职工养老保险费、基本生活费、医疗保险费,要足额预缴。同时,要注意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争取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使改革少一点阻力,多一点动力,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顺利落实到位,进一步推动机关后勤事业的良性发展。
第五篇: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______行政管理(专)______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
姓
名: 郭 明 学 号:
1061001464727
专 业: 行政管理(专)入 学 时 间:
2010 年 秋
指导教师及职称:
王 晖 所 在 电 大: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韩城进校工作站
2012年 5月9日
目 录
一、国有企业的历史地位---------1
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2
1、管理层分工不明确--------2
2、管理人员的职位不清楚----3
3、管理者的管理环节存在漏洞4
三、关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5
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8
五、参考文献------------10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
郭 明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科.韩城进校工作站)
【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的现有体制和改革的具体方案。首先从国有企业的起源发展和涵义,引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的定义和体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在对我处于的单位的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意见进行总结归纳,阐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国企改革 社会保障
健全和完善
一、国有企业的历史地位:
我国的国有企业主体最初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归全民所有”建立起来的,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十年时间里,它成为国际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支出渠道。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中的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在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计划管理之下,它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利润追求,成为事实上的“国家工厂”或者说是“生产车间”。1980年以后,随着“包”字(承包)进程,国有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实行了承包、承租经营模式,国有企业成为承包者和承租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国家放权让利的改革又强化了国有企业的这一功能),同时,国家财政来源于国有企业的收入比重下降,国家财政投向于国有企业的支出也有所放缓,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租赁 3 工厂”。
无论是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看还是从理论上,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
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制仍然是我国现有国企干部管理体制,以政府任命为主,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干部管理极不协调,其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如下:
1、管理层分工不明确。
对有的大型国有公司,仍然延袭传流行政人事下管一级的方式,连其人力资源部的部长都由上级党组织来考察任命。这种管理层上的混乱,造成董事会成了摆设,实际上是剥夺了董事的权利,造成出资人不到位和内部人控制,违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初衷。按照现代公司制,股东是出资人,应由股东来行使出资人权力。在股东较为分散的情况下,按股份比例推荐董事,形成董事会,董事会代表股东,以维护股东利益为落脚点,行使决策权,对股东负责;由董事会聘任经理人员进行日常经营,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这样的层次是清楚的,是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但是在实际中,国家不仅仅是任命董事和董事长,连经理层也一起任命管理,而且要注重经理层的选拔和任命,经理层的实际权为远远大于董事会,董事没有实际意义,就只好来个董事兼副经理,有时甚至是把那些不便安排的干部作为董事。
2、管理人员的职位不清楚。
管理部门对由自己考察任命的干部,一般情况下也只是到要调整时才去考察,匆匆忙忙选择或交流,很难了解所选干部的真实情况,在我国几乎清一色地由政府要害部门在职领导兼任,并且由组织部门认命,且不论他们本职工作相当繁忙,有无时间来参与企业决策值得怀疑,关键是这些人本身就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难保证其客观公正性。有的职工持股会选出的职工董事,也必须由组织部门考核任命,如果达不到一定的“级别”,则不能任职。
目前国有公司干部职位(领导干部)设置较多,有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党委、工会主席、“总师”(如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计划师)等,这样一算下来,即使董事会,经理层和党委高层度重合,一个企业班子也往往达到上十人,一个省、地区或市,这样的国有企业班子常常几十上百个,干部管理部门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深入了解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管理。有的公司,上级组织部门一年到头可能还去不了一回,又怎谈对企业干部的了解和日常动态的管理,又怎能保证所选干部是否称职。
其实作为大股东的出资人,其管理对象应该只是出资人代表董事会成员,经理层系统交由董事会聘任管理,工会主席也应该由公司工会选举产生,是不是所谓“总师”也宜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由公司自行决定聘用与否,是不是要作为一个领导职位由上一级组织部门来管理值得研究,而现在却成了安排领导干部一个职位。而作为大股东应该注重的监事会却并未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一般情况下只有监事会主席才算为领导职位,而对于监事的要求却并不严格。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本来是为照顾少股东利益所作出的制度安排,在国外基本上都由社会名 5 流,如专家学者、离任总裁、商界或法律界成功人士等担任。
3、管理者的管理环节存在漏洞。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者的管理环节是不全面的,或者说管理的力度是不均衡的,换句话说是该管理的没管或没管好,不该管的往往又下了过多功夫。一是管理方式单一,过分注重直接管理,对企业高管人员以委派(任)代替委托,委派与委托虽只一字之差,但却内涵迥异。既然国有资产是多级委托管理,就应体现出委托的经济含义,应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选择经营者,通过经济关系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关系。委派是一种行政手段,而委托则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经济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其实现途径等同起来,无论什么干部,都采取同一个模式管理,并都要拿在党组织手里亲自管,“管理”干部的同时也“管死”了干部。这种直管方式严格地限制了国企高管人员的合理流动,国企高管人员如果要跳槽到任何一个民族企业担任相关职务,只要这个企业接收一般还是可以实现双向选择,而这个人如果想到其他国有企业任职就很难做到。同样,一个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如果想到国企做高管人则是很难的。也就是说,国企高管人员只有自主流动(实际上是流失)到民营企业,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自流动的可能。
约束机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监事会为例,很多国有公司,通常要么监事会不健全,要么由公司中层干部兼任监事,实际上是形成虚设。另外对一些概念的误解也容易导致监督和激励不力。如认为企业非要有“一把手”不可,于是让董事长手握重权,使应本由董事会依法决策的事也由“一把手”决定。有时为了 6 加强董事长的权威,甚至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一肩挑,失去应有的监督和权力制衡。
干部绩效管理不到位,有效激励不足。我国对现有国企高管人员的管理往往局限于考察和任命,而对干部的前期发现和后期监督激励缺乏应有的重视。现在虽然也有相当多的公司对高管人员实行了年薪制,股票期权激励,但这些与他们的绩效挂钩并不紧密,企业业绩上来了,奖金自然少不了,企业亏损了,年薪也照拿,有些企业干部在此企业没干好,易地再为官的现象也不少见。
三、关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首先,国有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改革和完善领导人员管理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中央和地方党委对国有企业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企业领导人员考核办法,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公开招聘办法,探索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责任追究制度。
其次,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管理方法,加快经营者队伍的职业化、市场化进程,建立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企业制度特点的管理管理者培养、选拔、管理、考核、激励、监督制度,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第一,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是国有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离开了企业领导管理体制改革,企业人事改革也就成为“空话”。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须建立以董事会为决策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经理层职业化,实际较彻底的委托代理制,创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国企领导干部用人和选拔机制,在“党管干部”的用人机制之 7 外加入市场化的选聘机制,全方位地配置人才资源。
市场化选聘的最终目的就是筛选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有魅力的人才走上国企领导岗位,进一步完善权力制衡,明确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各自职责,建立决策中心,生产经营中心,监督制约中心的三权制衡机制;改革激励机制和薪酬制度,建立“双轨制激励和晋升机制”,实行管理股份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注重用价值规律的杠杆来引导和调整国企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充分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一是推行年薪制;二是推行持股经营,对确实行做出贡献的经营者;除自己出资所购股份外,每年还进行一定比例的期股奖励;三是采取晋升制度,为表现优秀的管理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要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以资产关系为纽带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同时,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要区别于党政干部的管理模式,实行分类管理,取削国有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员的行政级别,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资产关系和企业规模、利锐等指标享受有关培训、收看文件等政治待遇,在企业内部,按照政策层和经营层分离的要求,实行产权代表委派制和经营管理者的聘任制。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按产权关系进行委派或推荐,出资方重点管好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副主席。经理班子由董事会聘任和管理,保证董事长对总经理,总经理对副总经理和“三总师”的提名权。
最后,按照经营管理者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要求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大公开选择的力度,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及经理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强调企业经营者的任期制。同时,创造条件,逐步实行经营管 8 理者任职资格认定和持证上岗制度。按不同行业、企业对经营管理者的不同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和科学手段,对经营管理者进行资格认定,条件成熟时,实际持证上岗,逐步推进经营者的职业化进程。首先,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须合理界定提名主体,解决“谁提名”的问题。
组织提名是最主要的提名方式,包括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提名推荐干部、组织部门向党委提出任用意见,这种组织提名综合了民主推荐和领导干部个人提名的情况。个人推荐目前只在公选干部中有所体现。其次,推荐差额选拔干部制度。差额选拔的本质是选择民主和比较择优。选择民主是一种制度安排,比较择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各地区各部门在差额选拔干部方面已经有大量探索和丰富实践。下一步主要考虑:一是普遍推行“三差额”。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党政机关选拔任用干部要按规定普遍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地方领导班子换届要按规定实行差额选举,让更多优秀人选进入组织视野,通过比较实现好中选优。二是完善地方党委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规范常委会票决干部的程序和方法,逐步扩大全委会票决干部的范围。三是探索差额票决。选择一些地方进行地方党委差额票决干部试点,认真总结经验,完善相关办法。
一般来说,目前实行的群众推荐、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自荐都是可以的,关键在于几种办法怎样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并且权力和责任相统一,规定范围化运作。一定范围的民主推荐是干部任用的基础和前提,不管哪种途径提出的干部,没有一定范围的民意基础,不能任用。领导干部个人推荐是选择干部的一个重要渠道,也应该是领导干部的一项权利。需要完善的是要有规范 9 的提名方式,要坚持县名推荐、阳光操作,以做到权力和责任相统一。
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空产活跃,但是也由于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正处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容易出现漏洞和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非常必要。
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机制,还要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的民主监督作用;要不断地深化厂务公开,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实行“阳光工程”,避免暗箱操作;在涉及大宗物资采购,工程建设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生产经营事项,都要指定透明,严格的程序性规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下岗分流、收入分配等都要通过职代会讨论,真正使企业的管理与经营行为操作有规章、运作有规范。
企业党委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应当担负起企业内部监督机构的领导和协调责任,行政领导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责任主体,同样应该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增强领导干部民主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公司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行,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重大决策和人事任免,并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降低国企职务犯罪。参考文献:
1、钱再见:《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2、蔡昉:《转轨中的国有企业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第65页
3、陈建华:《国有企业社会保障问题探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 第3期
4、张敏杰:《国有企业研究》 长春出版社 2003年
5、赵洁、胡启南:《国有企业切实解决好下岗问题》 《求实》2009年第 11期